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旗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旗之间的区别

德国十一月革命 vs.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旗

德國十一月革命(),又称“德国1918年-1919年革命”,是德国在1918年与1919年发生的一连串事件,致使德意志帝國威廉二世政权被推翻以及魏玛共和国的建立。与俄罗斯的二月革命类似,德国革命并非由一个政党领导。同时,类似苏维埃的工人团体亦希望夺权,然而此类事件使得左派分子更分裂,如社会民主党领导的共和政府曾利用右翼的自由军团来镇压同为左翼的斯巴達克同盟。 正如俄罗斯的大革命一般,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的灾难引發了德国革命。德军统帅埃里希·魯登道夫想领导军队在1918年向盟军投降,結果引起政治危机。威廉二世退位後,虽然巴登親王任命社会民主党代表领导临时政府,但仍未能阻止叛乱继续。 1918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基尔港首先发生起义:四万名海员及船只认为德国在战争中大势已去,出战只是自取灭亡,於是抗拒海军的出兵命令。11月8日时,工人与士兵的议会已占领了德国西部的大部分,为“议会共和”作准备。11月9日,威廉二世被迫退位,德意志帝国灭亡。纵然如此,仍有不少上層或中产的分子支持帝制。11月11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社会民主党跃升成为领导德国的政党,与激进的德國独立社會民主黨共同执政。不过,独立社民黨认为社民黨想保持资本主义在德国的现状,便在1918年12月脱离联合政府。其后,1919年1月,斯巴達克同盟发动第二股革命浪潮,让它横扫德国。社民党主席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聘用自由军团镇压起义。1月15日,斯巴達克團两位领导人卡爾·李卜克內西与羅莎·盧森堡惨遭杀害。4月,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形成革命高潮。5月,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遭社民党政府血腥镇压。 德国革命促成了魏玛共和国的成立,同时又促使民族主义的纳粹党崛起。.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旗是一面黑、红、金三色旗,中心放置一个由锤子、圆规和榖穗组成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徽。其色彩来源于魏玛共和国国旗。.

之间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旗相似

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旗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德意志1848年革命魏瑪共和國

德意志1848年革命

德意志1848-1849年革命(Deutsche Revolution 1848/1849),其最初阶段亦被称作三月革命(Märzrevolution),原本是在1848年于诸多欧洲国家爆发的大规模革命的一部分。它们是一系列在德意志邦联及整个奥地利帝国境内爆发的松散抗议;其所展现的泛德意志主义,更是普遍对继承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领土的德意志邦联内39个独立邦国分裂且专制的传统政治结构表达了不满。革命者中,中产阶级大多支持自由主义;而工人则为改善工作及生活条件寻求激进的改革。当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出现分裂时,支持保守派的贵族便将其镇压。为了逃避政治迫害的自由主义者被迫逃亡,并在之后被称为“48年的人”;其中大量逃亡者选择移居美国,遍布威斯康星州至德克萨斯州。.

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德意志1848年革命 · 德意志1848年革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旗 · 查看更多 »

魏瑪共和國

威瑪共和國(Weimarer Republik)指1918年至1933年採用共和憲政政体的德国,于德意志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霍亨索伦王朝崩溃后成立。由於這段時間施行的宪法(一般称之为《威瑪憲法》)是在憲法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而得此名稱。其使用的國名為「德意志國」(Deutsches Reich)。「威瑪共和」这一稱呼是后世历史学家的称呼,从来不是政府的正式用名。有如現在的法蘭西共和國算是第五共和國,共和是針對政權的說明。 威瑪共和是德国历史上第一次走向共和的嘗試,于德国十一月革命后而生,因阿道夫·希特勒及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执政而结束。虽然1919年的威瑪共和宪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在法律上仍然有效,但納粹黨政府在1933年采取的一体化(Gleichschaltung)政策已经彻底破坏了共和国的民主制度,所以魏玛共和国在1933年已经名存实亡。.

德国十一月革命和魏瑪共和國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旗和魏瑪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旗之间的比较

德国十一月革命有35个关系,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旗有4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2.56% = 2 / (35 + 43)。

参考

本文介绍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旗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