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彭定康

指数 彭定康

巴恩斯的彭定康男爵,CH,PC(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 Baron Patten of Barnes,),出任香港總督前音譯為柏藤,英國保守黨政治人物,早年出任環境大臣和保守黨主席(非黨首,時任黨魁為馬卓安),於1992年獲委任為末任香港總督,於1997年見證香港主权移交。彭定康自2000年至2004年出任歐洲聯盟外交事務專員,卸任後被冊封為終身貴族,2011年獲委英國廣播公司信托基金主席(2014年因心臟健康問題提早卸任),現任牛津大學校監。.

180 关系: 基本法华尔街日报华人卡夫食品印度南華早報司庫名譽勳位吉百利多伦多多倫多大學夏舜霆大曼徹斯特郡天主教會外交外交大臣威士忌宝莱坞巴斯巴斯 (英國國會選區)上海市不列顛尼亞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南海中國國家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立議員中環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英聯合聲明布政司一國兩制白皮書一国两制㹴犬庫務司人頭稅伊利莎伯二世伊利沙伯二世伊灵伦敦伦敦证券交易所彭雅思彼得·卡靈頓,第六代卡靈頓男爵余若薇德国保守黨 (英國)北京市列寧...催淚彈哈姆雷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務員事務局剑桥大学园艺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玛格丽特·撒切尔碳酸钠私有化移民立法局精神病约翰·梅杰纽卡斯尔大学罗马诺·普罗迪网球美國羅伊·詹金斯習近平爵士乐終身貴族環境大臣牛津大学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白石芭萨提的颜色銅鑼灣書店股東及員工失蹤事件音译聖約翰勳章面談青朗公路衛奕信馬富善馬世民馬斐森香港香港大學香港主權移交香港國際機場香港傳媒香港商業電台香港回歸香港禮賓府香港立法局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香港立法會主席香港經濟香港總督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警察香港越南船民問題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電台香港民主運動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施政報告言論自由諾曼·福勒魯平诺福克財政大臣贝尔法斯特协议货币主义贾春旺越南船民麥高樂霍德胡椒噴霧蘭開郡董建華钱其琛臨時立法會自由民主自由民主党 (英国)金融時報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英國上議院英國廣播公司信托基金英國國會議員英國樞密院英國政府英国英国下议院英国广播公司英国首相英联邦英格兰雨傘革命蛋撻陳佐洱陳方安生Marx查爾斯 (威爾斯親王)恒生指數恋童李嘉誠東方人校監梁振英權力分立欧洲联盟江澤民污水處理服務費泰昌餅家法国淨化海港計劃港獨演員明報昂船洲新城知訊台新九組新界西選區施偉賢施政報告文德森撒切尔主义政府首脑政治家政治人物懲教署曾蔭權1979年英國大選1983年英國大選1992年英國大選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扩展索引 (130 更多) »

基本法

基本法是在一個國家或地區擁有最高效力的法律,它的實際作用與宪法相同。「基本法」一詞所意味的是不永久並權宜之計,在沒有實施憲法的情況下,達到有法維持憲政秩序之效果。.

新!!: 彭定康和基本法 · 查看更多 »

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英语:The Wall Street Journal,简写:WSJ)是美國具有影響力的報刊,共獲得40座普立茲獎,報導侧重金融、商业领域报導的日报,创办於1889年,隶属于新闻集团旗下的道琼斯公司。该日报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除了美國國內版本外,國際發行以英文撰寫的版本有歐洲、亞洲、印度,以及中國中文版、日本日文版。.

新!!: 彭定康和华尔街日报 · 查看更多 »

华人

華人(Ethnic Chinese),是對原居於東亞中國地區族裔群體及其後代的泛稱,其概念源自於華夏、中華或中華民族。華人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名稱,並非一個有嚴格定義的學術名稱,類似於華人名称还包括唐人、中國人等稱呼,這些名稱隨著政治與歷史變遷,其內涵也隨之改變。在化約主義及種族主義的影响下,時常產生混淆不清,難以清楚定義的情況。也由於中國民族主義將中國視為是一個由中華民族構成的民族國家,主張中華民族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因此在「中華民族」概念出現後,華人並不特定指具有漢族血统的後裔,一些中國大陸少数民族如满族、回族等在中國以外地區也被稱或自稱為華人,但「華人」的概念一般不以政治或行政區劃甚至國籍做劃分,例如香港人、澳門人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的華裔也被稱為華人。.

新!!: 彭定康和华人 · 查看更多 »

卡夫食品

#重定向 卡夫亨氏.

新!!: 彭定康和卡夫食品 · 查看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彭定康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南華早報

《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SCMP,简称南早)和星期日出版的《星期日南華早報》(Sunday Morning Post)是香港銷量最高的英語收費報紙。其主要對手為香港免費英文報章《英文虎報》、《亞洲華爾街日報》及《HKFP》。現時的總編輯(Editor-in-Chief)為譚衛兒。.

新!!: 彭定康和南華早報 · 查看更多 »

司庫

司庫為中國古代文官官職名,在清朝之位階約為從七品。司庫職能通常為輔佐主官之用,為基層官員編制之一,設置於如內務府的官署,負責財物出納。1910年代,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廢除。 現代部份社團內的財政秘書一職,也會稱為「司庫」。另外,在外國管理財務的官員也多稱作「司庫」,例如:美國的郡級單位大多都有設置此一職位。.

新!!: 彭定康和司庫 · 查看更多 »

名譽勳位

名譽勳位(Order of the Companions of Honour)是英國和英联邦的一種勋章。由英皇乔治五世於1917年6月創設,用以表彰在艺术、音乐、文学、自然科学、政治、工业和宗教方面获得重大成就的人士。 除君主以外,名譽勳位的數量限定65人,其中45名来自英国、7名来自澳大利亚、2名来自新西兰,还有11名来自其它奉英国君主为元首的国家。其它国家的人也可以获得名譽勳位,但只屬於「榮譽成員」,並不算在这65名佩戴者中。名譽勳位只有一等,並不屬於騎士勳章,所以受勳者不可冠上「爵士」頭銜,但可以在名稱後冠上「CH」字樣。 勋章呈椭圆形,内绘一颗栎树,左边是一名全身铠甲的、骑马的骑士。树上的一根树枝上挂着繪有英国皇家徽章的盾牌。勋章的边缘塗上明亮的蓝色,並有金字写着勋章的格言:IN ACTION FAITHFUL AND IN HONOUR CLEAR(行为忠诚,名声清白)。勋章正上方绘有帝國王冠。 男子将勋章繫在絲带(緋紅色,兩邊配上金色線),挂在颈上;女子則将它繫在蝴蝶結上,挂在左肩。.

新!!: 彭定康和名譽勳位 · 查看更多 »

吉百利

吉百利股份有限公司(英文:Cadbury Plc)。是英國伯明翰糖果製造商,也是英國皇家認證供應商,公司創立於1824年,現屬於億滋國際旗下全資品牌。.

新!!: 彭定康和吉百利 · 查看更多 »

多伦多

多伦多(英语/法语:Toronto),是北美洲国家加拿大安大略省首府,加拿大的最大城市。 多伦多坐落在安大略湖西北岸的南安大略地区。根据2012年七月的加拿大人口普查,多伦市人口达2,790,060,为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市是大多伦多地区的心脏地区,也是安大略省南部人口稠密区(称作“金馬蹄地區”)的一部分。这些大多伦多地区自治区的数据表格被列在了城市区有5,132,794名居民。在2011年人口普查中,多倫多人口普查區有5,583,064名居民,而覆蓋範圍較廣的大多倫多地區則有6,054,191名居民。 作為加拿大的经济中心,多伦多是一個世界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 多伦多在经济上的领先地位在于金融、商业服务、电信、航太、交通运输、媒体、艺术、电影、电视製作、出版、软件、医药研究、教育、旅游、体育等产业。 (2007) - 、 和 。于2007年3月1日查阅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是世界第七大交易所,总部设于市内,有多数加拿大公司在这里上市。 多伦多的国际性人口 体现出它是前往加拿大移民的重要落腳點。而市内49%的人口是在加拿大以外誕生,也造就多倫多成為世上種族最多樣化的城市之一。目前多伦多的低犯罪率、潔淨的環境、高生活水准、以及对多樣文化的包容性,令該市被多個经济学智囊团列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另一方面,多伦多於2006年被列為加拿大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 大约1/3的加拿大人居住在距多伦多两小时车程的郊区。加拿大大约1/6的就业机会在该市。 多伦多当地的華僑及華裔人口多达四十萬,相當於加拿大全國約百分之一的人口。.

新!!: 彭定康和多伦多 · 查看更多 »

多倫多大學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多倫多市,与安大略省政府及议会环绕在市中心的女王公园四周,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圣乔治校区(St.George Campus, UTSG)为主,密西沙加校区(Mississauga Campus, UTM)和士嘉宝校区(Scarborough Campus, UTSC)为辅的,以「一主两翼」为格局的世界知名研究性大学。學校始於1827年英國乔治四世頒佈的皇家憲章,是殖民時代上加拿大最早建立的高等學府。它早期名為「國王學院」,直至於1849年脫離聖公會而成為非宗教大學,並改為現名。受英國大學制度影響,多倫多大學是美洲少數實行獨立書院制的學府,各書院享有高度自治權。 在学术及研究方面,多伦多大学一直处于加拿大國內及國際上领先的位置。其经费、捐款、国家教授奖项、研究出版量及藏书量皆為加拿大之首。它于过去一世纪的主要贡献包括发现胰岛素及干细胞,发明电子起搏器、多点触控技术、电子显微镜、复制T细胞、飞行员衣,以及发现首个经核证的黑洞。多伦多大学是美国大学协会仅两名在美国本土外成员之一。多伦多大学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在北美仅次于哈佛大学,引用数量位居世界前五。 据2006年统计,多伦多大学教授中包括美国文理科学院外籍院士15名(占加拿大总数65%),美国科学促进会外籍院士20名(占加总数28%)。并在1980至2006年间,累计获得盖尔德纳(Gairdner)基金会国际奖11次(占加总数52%),被授予古根海姆研究员头衔44人(占加总数44%),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16人(占加总数42%),美国国家学院外籍院士10人(占加总数36%)及斯隆(Sloan)研究员23人(占加总数30%)。.

新!!: 彭定康和多倫多大學 · 查看更多 »

夏舜霆

邁克爾·雷伊·狄布汀·夏舜霆,夏舜霆男爵,CH,PC(Michael Ray Dibdin Heseltine, Baron Heseltine,),又譯夏信廷、夏思定、希素庭和赫塞爾廷,英國保守黨政治家和商人,是托利黨改革派(Tory Reform Group)的支持者,亦被视作一国派("One Nation" Tory)的派閥人士。擔任內閣職位時長期是戴卓爾夫人在黨內的主要政敵。1983至1986年出任國防大臣,1995至1997年出任英國副首相。 H H H H H.

新!!: 彭定康和夏舜霆 · 查看更多 »

大曼徹斯特郡

大曼徹斯特(郡)(Greater Manchester),英國英格蘭西北部的都市郡,包含了英國最大的都會圈之一,10個都市自治市。曼徹斯特郡是因為《1972年地方政府法案》而在1974年4月1日成立。以人口計算,曼徹斯特是最大城市、自治市鎮(Borough);博爾頓是最大鎮(Town)。 大曼徹斯特郡議會在1986年3月31日被廢除,下轄的次級行政區全部升格為都市自治市(同時自動升格為單一管理區),有獨立的都市自治市議會,實際不受大曼徹斯特的管轄。牽涉多個都市自治市的民政事務則交由郡級(County-level)機構統籌、協調,如:大曼徹斯特部門協會;又或組成聯合部門(Joint-boards),如:大曼徹斯特警察局。 大曼徹斯特東北與西約克郡相鄰,東南與德比郡相鄰,西南、南與柴郡相鄰,西與默西塞德郡相鄰,北與蘭開郡相鄰。大曼徹斯特市區佔了整個郡大部分的地域,人口2,240,230,是第3人口密集的英國組合城市;整個郡人口2,547,700, 在名譽郡中排第3。 在成為都市郡前,此範圍叫作「SELNEC」「South East Lancashire North East Cheshire」的首字母縮略字,解作「蘭開郡東南、柴郡東北」。大曼徹斯特是由蘭開郡、柴郡、西約克郡和幾個郡都會自治市內70個地方政府合併而成。.

新!!: 彭定康和大曼徹斯特郡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彭定康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外交

外交是一個國家、城市或組織等在國際關係上的活動,其目的在於建立能夠滿足彼此需求的關係。如互派使節、進行談判、會談。一般來說外交是國家之間通過外交官就和平、文化、經濟、貿易或戰爭等問題進行協商的過程體系。一般來說國際條約首先是由外交官協商而成,然後由國家的政治家批准簽署生效的。國家、國際間的外交為邦交或國交,城市、城際間的外交為友好城市。.

新!!: 彭定康和外交 · 查看更多 »

外交大臣

#重定向 外務大臣.

新!!: 彭定康和外交大臣 · 查看更多 »

威士忌

威士忌(蘇格蘭與加拿大產的威士忌拼法為Whisky,而美國與愛爾蘭產的威士忌在拼字上稍有不同,稱為Whiskey)是一種只用穀物做為原料、含酒精的飲料,屬於蒸餾酒類。.

新!!: 彭定康和威士忌 · 查看更多 »

宝莱坞

宝莱坞(英語:Bollywood;हिन्दी सिनेमा;烏爾都語:بالی وڈ )是位于印度孟买的广受欢迎的电影工业基地的别名。有些纯粹主义者对这个有模仿味道的名字十分不满,但以目前情況來看“宝莱坞”這個名字会被继续沿用下去,畢竟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条目。 宝莱坞也被廣義称作是“印度電影”,不過乌尔都语诗歌在这里也相当常见,同时英语的对白和歌曲所占的成分也正在逐年增加。不少影片中的对白中都有英语单词短语,甚至整个句子。一些电影还被制成两种或三种语言的版本(使用不同语言的字幕,或者不同的音轨)。 宝莱坞和印度其它几个主要影视基地如克莱坞、塔莱坞(泰米尔语 - Kollywood,泰卢固语,孟加拉语——Tollywood,坎拿达语和马拉亚拉姆语等)构成了印度的庞大电影业,每年出产的电影数量和售出的电影票数量居全世界第一,其製作的電影是以印地語為主要語言,特色是時間長、兼有大量歌舞場面。 近幾年,寶萊塢電影內容也力求革新,出現了許多兼具藝術性、原創性、娛樂性的佳作。印度的教育問題,也使這幾年出現許多探討教育的佳作。如探討教育本質的《心中的小星星》、以戲謔方式批判大學教育並成為最賣座寶萊塢電影的《三個傻瓜》、探討印度穆斯林在911事件後在美國遭受歧視的《我的名字叫可汗》,以及具有女權思想的《救救菜英文》。.

新!!: 彭定康和宝莱坞 · 查看更多 »

巴斯

巴斯可指:.

新!!: 彭定康和巴斯 · 查看更多 »

巴斯 (英國國會選區)

巴斯(Bath),英國國會一郡選區,包括英格蘭西南部薩默塞特郡巴斯全部。四周被東北薩默塞特選區所包圍。 始於1295年,1918年以前應選兩席。1918年以來長期是保守黨佔上風的選區。1992年,彭定康被自民黨的鄧恩·福斯特擊敗,後轉任最後一任香港總督。2010年大選中福斯特以56.6%選票連任成功。他於2015年大選沒有爭取連任,最終由保守黨的本·豪列特從自民黨手上取得本區議席。.

新!!: 彭定康和巴斯 (英國國會選區)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彭定康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不列顛尼亞號

不列顛尼亞號(Her Majesty's Yacht Britannia )是已退役的前英國皇家遊艇,由1953年至1997年間服役。曾在1997年訪問香港。其後在1997年7月1日離港往菲律賓後退役。.

新!!: 彭定康和不列顛尼亞號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彭定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及其常务会议的重要组成人员,为国家级正职(第一副总理)或国家级副职公务员、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般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第一副总理)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担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八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第二条的规定,国务院副总理在国务院的总理负责制下协助总理工作。副总理的人选,由国务院总理提名,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后,由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会议的决定任命。作为国务院组成人员,副总理每届任期5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总理出国访问期间,由负责常务工作的副总理代行总理职务。现任排名第一、负责国务院常务工作的副总理是韩正,他同时兼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员和国务院党组副书记。排名位列韩正之后的副总理还有孙春兰、胡春华和刘鹤,均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自第七届国务院(李鹏内阁)开始,除邹家华和朱镕基曾短暂以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身份担任外(1991年4月—1992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均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担任,排名第一的副总理更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新!!: 彭定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 查看更多 »

中南海

中南海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泛指紫禁城西方鄰近北海、中海及南海的區域,佔地100公顷,其中水面约50公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等重要机关辦公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歷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住在这里,因此中南海象徵著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最高權力。.

新!!: 彭定康和中南海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家主席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新!!: 彭定康和中國國家主席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简称中共中央总书记,是当前中国共产党最高负责人职位的正式名称,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政治制度下地位最高、排名最前、权力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领导职务,负责领导中共全党。担任此职的党员干部是国家的实际最高领导人和国政的最高决策者,位列国家级正职首位。2017年中共十九大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委员和常委都要向总书记述职,形成“总书记绝对领导制”,总书记的权威已经达到毛泽东时期中央委员会主席的程度。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以及主持中央书记处工作。《党章》又规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必须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选出。总书记任期与中央委员会相同,五年一届,但党章没有规定连任次数。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创立于1925年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945年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被中央委员会主席一职取代,1982年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为党的最高领导职务重新设立。 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是习近平,于2012年11月15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首次当选,2017年10月25日召开的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以全票连任。.

新!!: 彭定康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 查看更多 »

中立議員

中立議員(Crossbencher)是部份實行西敏議會制國家內獨立的議會成員,在英國的上議院及澳洲參議院均有設立。中立議員的英文名稱Crossbencher得名於他們在英國上議院內的座位,被安排在與執政黨及在野黨之間,並與兩者相互垂直的位置。.

新!!: 彭定康和中立議員 · 查看更多 »

中環

中環(Central),又稱中區(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位於香港島中西區,是香港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 香港交易所、多家大型銀行、跨國金融機構及外國領事館都設在中環。香港的終審法院、禮賓府(前港督府)以及全港第二高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也位於中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和解放軍駐港部隊中環軍營則位於鄰近中環的金鐘添馬。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也是香港的交通樞紐,是四條港鐵路線的交匯點,其中機場快綫通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橫越維多利亞港往來尖沙咀,港外線碼頭有定期航班往來離島。.

新!!: 彭定康和中環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彭定康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簡稱《香港基本法》或《基本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文件,自1997年7月1日起,取代了殖民地時期《英皇制誥》及《皇室訓令》的地位,確認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組成辦法、權力和責任及其与中華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關係等。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經過2年談判後簽署《聯合聲明》,解決了香港主權歸屬問題。根据《聲明》第三段第1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以《基本法》確立香港為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國兩制方針,保证主權移交前的資本主義制度,維持50年不變。中國大陸所施行的社會主義制度等將不會伸延到香港,香港特區政府會維持高度自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香港回歸以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曾先後五次對《香港基本法》作出解釋。.

新!!: 彭定康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 查看更多 »

中英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Joint Decla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Question of Hong Kong),簡稱《中英聯合聲明》(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就香港問題共同發表的一份聲明,於1984年12月19日由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與英國首相zh-hans:撒切尔;zh-hk:戴卓爾;-夫人作為兩國政府首腦在中國北京簽訂,當時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英國外交大臣賀維等也有在場見證。兩國政府在1985年5月27日互相交換批准書,并向聯合國秘書處登記,《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生效,也象徵歷時14年半之香港過渡時期的開始。 這份聲明指出:收回香港地區(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聲明也列出了中國對香港的基本方針,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中國政府會確保其社會主義制度不會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香港本身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維持「五十年不變」。這些基本政策,後來都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加以規定。.

新!!: 彭定康和中英聯合聲明 · 查看更多 »

布政司

布政司(Chief Secretary),舊稱輔政司(Colonial Secretary),是英聯邦國家和大英帝國殖民地內不少政府的一個重要官職,位次於總督,例子有香港布政司和新加坡布政司等。 最早的輔政司是总督的主要辅佐,职能类似专制君主制国家的宰相。在实施责任政府后,多数輔政司转为政府部长或厅长之一(较常见的是大致掌管相当于内政大臣的责任),但同时仍旧负责总督与政府之间的协调,在一些地方继续掌管政府大印(即相当于掌玺大臣的职能)。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殖民地”概念逐渐淡出英联邦宪政结构,许多地方的“輔政司”(Colonial Secretary,“殖民地司”或「殖民地大臣」)改名为“布政司”(Chief Secretary,“领班大臣”)。例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輔政司于1959年改称“布政司”。 此后,随着众多前殖民地独立或废除君主制,“布政司”职位也纷纷被其他现代官职取代。另一個殖民地香港的布政司在1997年主权移交后改为“政務司司長”(Chief Secretary for Administration)。 布政司的譯名,源於中國古代承宣布政使司之簡稱,明初設置,為掌理一省民政的機構,主官為布政使。.

新!!: 彭定康和布政司 · 查看更多 »

一國兩制白皮書

#重定向 “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

新!!: 彭定康和一國兩制白皮書 · 查看更多 »

一国两制

一國兩制意指「一個國家,兩種制度」(One country, two systems,Um país, dois sistemas),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在1980年代為了實現中國統一之目標所提出的憲法原則。最早是為了解決中華民國政府撤退至臺灣後的海峽兩岸關係,蔣經國則以一國良制(One China, Better System)回應鄧小平。 後來相繼適用於過去分別為英國和葡萄牙殖民地、實施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以及澳門地區,將兩地以特別行政區的方式列為特別行政區。其中鄧小平主張在實現中國和平統一時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能夠代表一個中國,並且是唯一合法的中國政府,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多次對外表達自身對於香港、澳門主權政策的主張,並且要求與其有所外交互動的國家應該要認識到一國兩制政策的存在。在一國兩制方針中,包括香港、澳門得以保留資本主義經濟和社會政治制度,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地區則繼續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根據該原則,香港、澳門可以繼續擁有自己的政治制度、法律體系、經濟政策、金融事務、管治制度以及對外關係50年。.

新!!: 彭定康和一国两制 · 查看更多 »

㹴犬

㹴犬(简称㹴,Terrier)是一类最初为打猎和消除毒蛇害虫而培育的犬种。它们虽然一般个子较小,却很勇猛,坚强;具有精力充沛,活跃,近乎过度活跃的个性。最大的㹴犬种类是万能㹴(Airedale Terrier)。 大多㹴犬品种都是在英伦三岛培育出来的。它们被用来控制消除地上和地下的老鼠,野兔,和狐狸。大一些的㹴犬被用来猎獾。实际上,英语“terrier” 来自中世纪法语“terrier”源自拉丁语“terra”,泥土的意思。但是,凯利蓝㹴(Kerry Blue Terrier)和万能㹴(Airedale),却是尤以捕猎深水中的水鼠和水獭而著称。 㹴犬的斗志使它们被利用在所谓的竞赛中。最初,它们被用在像“清鼠穴”这样的比赛中。能以最快速度杀除全窝老鼠的为胜。牛头㹴是特别培育出来用于斗犬的品种。 今天,大多㹴犬都是做宠物狗,是极佳的家庭伴侣犬种。它们普遍对主人忠诚,亲善;但它们的强烈个性需要严格管教。 㹴犬也是大多爱犬协会认可的正式官方犬种,包扩美国爱犬协会(AKC),澳大利亚国家爱犬协会(ANKC), 加拿大爱犬协会(CKC), 国际爱犬协会(FCI), 英国爱犬协会(KC(UK)),新西兰爱犬协会(NZKC), 和美联爱犬协会(UKC)。 英国以外培育出来的㹴犬品种的地位有一些混乱。比如,迷你雪纳瑞(Miniature Schnauzer)在美国爱犬协会被列为㹴犬,但在英国不被列为此类。波士顿㹴是一种真正的㹴犬,但在美国不被列为㹴犬。西藏㹴和俄罗斯黑㹴虽有“㹴”为名,但只是名字而已,并非㹴犬。.

新!!: 彭定康和㹴犬 · 查看更多 »

庫務司

庫務司是英國屬地或英聯邦國家中主管財務政策的官員,包括:;.

新!!: 彭定康和庫務司 · 查看更多 »

人頭稅

人頭稅(poll tax或head tax)是一種向每一個人課相同、定額的稅種(有別於所得之百分比)。在19世紀時,此稅曾為許多國家的重要稅收,但是現在已非如此。歷史上有幾個著名的人頭稅例子。.

新!!: 彭定康和人頭稅 · 查看更多 »

伊利莎伯二世

#重定向 伊丽莎白二世.

新!!: 彭定康和伊利莎伯二世 · 查看更多 »

伊利沙伯二世

#重定向 伊丽莎白二世.

新!!: 彭定康和伊利沙伯二世 · 查看更多 »

伊灵

伊灵(Ealing)是英格兰伦敦伊灵区的中心地区。它在查令十字以西12.9公里,距伦敦市约19.3公里,是伦敦计划中定义的主要都市中心之一。历史上它是米德尔塞克斯郡的一个乡村,组成一个古牧区。.

新!!: 彭定康和伊灵 · 查看更多 »

伦敦

伦敦(London;)是英国的首都,也是英國和欧洲最大的城市。位于泰晤士河流域,于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为伦蒂尼恩,在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伦敦的历史核心区伦敦城仍旧维持其中世纪的界限,面积,2011年人口为8,072,为全英格兰最小的城市。自19世纪起,“伦敦”一称亦用于指稱围绕这一核心区开发的周围地带。这一城区集合构成大伦敦行政区(与伦敦区覆盖区域相同) ,由伦敦市长及伦敦议会管辖伦敦市长与伦敦市市长非同一概念;后者为伦敦市法团领导者,即伦敦城的管辖者。。 伦敦亦是一个全球城市,名列紐倫港世界三大國際都會之一。在文艺、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健康、媒体、专业服务、研究与发展、旅游和交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地位,同时还是全球主要金融中心之一,根据计算方式不同,为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五或第六大的都市区由于对城市界限的定义、人口的规模、汇率的变化及产出的计算方式不同,城市都市区GDP的排名可能有一定的差别。伦敦和巴黎在总经济产出方面大致规模相近,由此第三方的不同估计对于第五和第六大城市GDP的排列可能不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2年的报告估计伦敦全市2010年的GDP为US$7,518亿,巴黎则为$7,642亿,由此两市分别为第六和第五。普华永道2009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伦敦的GDP为US$5,650亿,巴黎则为US$5,640亿,分别为第五和第六。麦肯锡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1,490万,巴黎则为1,180万,而普华永道的研究中伦敦人口为859万,巴黎992万。伦敦亦是全球文化首都之一,还是全球国际访客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客流量计算则拥有全球最为繁忙的城市机场系统。伦敦拥有43所大学,其高等教育机构密集度在全欧洲最高。2012年,伦敦成为史上首座三次举办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伦敦的人口和文化十分多样,在大伦敦地区内使用的语言就超过300种。这一区域2015年的官方统计人口为8,673,713,为欧盟中最大城市,人口占全英国的12.5%。伦敦的城市区为欧盟第二大,根据2011年普查其人口达到9,787,426,仅次于巴黎。其都市区为欧洲最大,人口达13,614,409,而大伦敦政府则称伦敦都市区的总人口为2,100万。1831年至1925年间,伦敦为世界最大的城市。 有四项世界遗产位于伦敦,分别为:伦敦塔;邱园;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圣玛格丽特教堂;以及格林尼治历史区(其中的皇家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所经之地)。其他著名景点包括白金汉宫、伦敦眼、皮卡迪利圆环、圣保罗座堂、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和碎片大厦。伦敦亦是诸多博物馆、画廊、图书馆、体育运动及其他文化机构的所在地,包括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泰特现代艺术馆、大英图书馆以及40家西区剧院。伦敦地铁是全球最古老的地下铁路网络。.

新!!: 彭定康和伦敦 · 查看更多 »

伦敦证券交易所

伦敦证券交易所(简称伦敦证交所;London Stock Exchange,缩写:LSE)是一家總部位於英國倫敦市的證券交易所,是歐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证券交易所。.

新!!: 彭定康和伦敦证券交易所 · 查看更多 »

彭雅思

彭雅思(Alice Patten),(1980年8月28日-),英國演員,曾居於英屬香港。現於印度寶萊塢發展,曾参演电影《芭萨提的颜色》。 彭雅思為末任香港總督彭定康幼女,13歲隨父及次姊彭麗思到香港生活,就讀港島英童學校(今英基學校協會港島中學)。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儀式後隨父母離開香港。其後就讀於劍橋大學王后學院。 2005年開始於英國演出話劇,並到印度發展電影事業。2009年演出英國廣播公司魔法穆林(Merlin)。 Category:1980年出生 Category:21世纪英格兰女演员 Category:港島中學校友 Category:劍橋大學王后學院校友 Category:在印度的英國人 Category:在香港的英國人 Category:英格兰女电视演员 Category:英格兰女电影演员.

新!!: 彭定康和彭雅思 · 查看更多 »

彼得·卡靈頓,第六代卡靈頓男爵

彼得·亞歷山大·魯珀特·卡靈頓,第六代卡靈頓男爵,KG,GCMG,CH,MC,PC,DL(Peter Alexander Rupert Carington, 6th Baron Carrington,),英國保守黨政治家,曾自1979年至1982年任外務大臣,後自1984年至1988年擔任北約秘書長。.

新!!: 彭定康和彼得·卡靈頓,第六代卡靈頓男爵 · 查看更多 »

余若薇

余若薇(Audrey Eu Yuet-mee,),香港資深大律師,前公民黨黨魁及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及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 1993年當上英國御用大律師;1997年中國接收香港主權不久香港居留權的法理基礎引起爭論,在任期間堅持在香港法律制度內解決而不尋求全國人大釋法,自此為人悉知。 2000-2006年建築物上訴審裁處主席,1999-2003年消費品安全上訴委員會主席,2000-2012年三屆立法會議員。,余若薇官方網站。2010年香港政制改革爭議不絕,特首曾蔭權邀請她上電視直播一對一辯論,引起一時風話。2006-2010年是公民黨創黨黨魁,2011年改任黨主席,屬泛民主派。.

新!!: 彭定康和余若薇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彭定康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保守黨 (英國)

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正式名称是保守與統一黨(Conservative and Unionist Party),俗稱托利黨(Tory Party),是英國中間偏右政黨,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按下議院所佔議席數計算,保守黨現時乃英國下院第一大黨。 保守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有組織政治團體,其演化可上溯至18世紀早期英国议会的托利黨派系,以至於活躍於16世紀至17世紀時期,一種在議會內支持政府,稱之為「保王黨」的不正式派別。以選舉的勝出次數計算,保守黨是近代英國歷史上最成功的政黨。 由於保守黨乃發展自活躍於18及19世紀的托利黨,所以它的黨員常常會被稱作“托利黨人”(Tories),而保守黨亦時常被乾脆稱作“托利黨”。整個20世紀,保守黨在其中三分之二的時間皆參與政府,當中有57年是執政黨。保守黨於1997年大選敗於托尼·布莱尔領導的工黨以後,一直處於在野黨的狀態。直到2010年英國大选后與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党魁戴维·卡梅伦擔任首相。至2015年英國大選,保守黨取得330席,超過半數,而再度單獨執政。然而,在2017年英國大選中雖保持第一大黨地位,但贏得議席不過半,組成少數政府。.

新!!: 彭定康和保守黨 (英國)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彭定康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列寧

#重定向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新!!: 彭定康和列寧 · 查看更多 »

催淚彈

催淚彈(Lachrymatory Bomb,亦可視乎內含催淚劑而命名為CS Grenade或CR Grenade),亦稱催泪瓦斯、催淚氣體(Tear Gas)或催淚煙(Tear Smoke),是一種以催淚性毒剂為有效載荷的彈藥,施放後可快速及大範圍擴散,屬於非致命性武器。現為各國军队及警察廣泛應用於防暴用途,一般將其分為爆炸式及燃燒式兩種。前者常利用榴彈發射器、較大口徑之霰彈槍(如雷明登870泵動式霰彈槍)或配備相應附件的槍械發射,通過炸藥爆炸將毒劑迅速釋放到目標區域,易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後者則能夠產生足夠氣化毒劑的高溫,起效速度不如前者亦較為安全,常透過手擲使用,容易讓投擲對象躲過,甚至反擲。現時亦有類似胡椒噴霧,按押式噴灑的催淚噴霧或噴劑,以及液化的催淚水劑,兩者的威力均不及催淚彈。當中後者由於揮發性較強,因此在戶外使用的威力有限,較適用於室內防暴工作,不過這反而是一般催淚彈沒有的優勢,因為催淚彈若在室內使用,催淚氣體將無法散去,導致示威者(甚至其他市民)窒息死亡。 目前常用的催淚劑主要有CS催淚性毒氣、CR催淚性毒氣及辣椒素等,而DM、CN等傳統毒劑因副作用過大等缺陷已逐步被淘汰。刺激性毒剂一般只称作刺激剂,其主要作用是刺激眼、鼻(类似切洋葱)、喉及皮肤感觉神经末梢,能夠使人迅速出現流泪、流涕、眼痛、喷嚏、咳嗽、恶心、呕吐、胸痛、头痛以及皮肤灼痛等症状,失去正常行为能力從而妨礙其行動。.

新!!: 彭定康和催淚彈 · 查看更多 »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Hamlet)又名《王子復仇记》,是莎士比亞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劇作品,是他最負盛名和被人引用最多的劇本。習慣上將本劇與《馬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一起,並稱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 戏剧中叔叔克劳地谋害了哈姆雷特国王,篡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葛簇特;王子哈姆雷特因此为父王向叔叔报复。剧本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伪装的、真实的疯癫 —— 从悲痛欲绝到假装愤怒 —— 探索了背叛、复仇、乱伦、堕落等主题。 《哈姆雷特》在莎士比亚戏剧中是最長的一齣,也是英国文学中最富震撼力、影响力的戏剧之一,并似乎“不停地被他人讲述、改编着。”本戏剧是莎士比亚有生之年最受欢迎的戏剧之一,并自1879年以来就雄踞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演出榜首。戏剧影响了众多作家,包括歌德、詹姆斯·乔伊斯、艾瑞斯·梅鐸等人,并被称为“在《灰姑娘》之后最常被搬上荧幕的戏剧。”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来自于阿姆雷特传奇(Amleth),出自十三世纪的萨克斯·格勒麦蒂克斯的作品《格斯塔·达诺拉姆》,并在十六世纪由学者弗朗西斯·迪·贝勒弗莱斯特重新讲述。他也可能参考了伊丽莎白时代的《乌哈姆雷特》(Ur-Hamlet)。莎士比亚也让演员理查德·伯比奇出了名。See Taylor (2002, 4); Banham (1998, 141); Hattaway asserts that "Richard Burbage...

新!!: 彭定康和哈姆雷特 · 查看更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于全国人大闭会时行使国家立法机关职权;同时,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共同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职权。 作为一院制国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全国人大间接、差额选举产生。现有166名成员,称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每届任期与当届全国人大相同,一般为五年。现任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于2018年3月当选就职。 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于1954年,其组织形式和宪法地位与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和民族院相似。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权力曾仅限于解释法律等。而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在立法中占关键地位,并有权颁布和修改大部分法令。全国人大所表决的议案,一般也是由常委会三读提交。.

新!!: 彭定康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公務員事務局

公務員事務局(Civil Service Bureau,CS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之一,專責香港公務員事務。現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為羅智光。.

新!!: 彭定康和公務員事務局 · 查看更多 »

剑桥大学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勳銜:Cantab)為一所坐落於英國劍橋市的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大學。劍橋為英語世界中歷史第二悠久的大學,前身是一個於1209年成立的學者協會。這些學者本為牛津大學的一員,但後因與牛津鎮民發生衝突而移居至此。這兩所古老的大學在辦學模式等多方面都非常相似,並經常獲合稱為「牛剑」。 劍橋大學由31所成員書院及6所學術學院組成。雖大學本身為公立性質,但享有高度自治權的書院則屬私立機構。它們有自己的管理架構、收生以及學生活動安排,工作有別於負責教研的大學中央。劍橋大學是多個學術聯盟的成員之一,亦為英國「金三角名校」及劍橋大學醫療夥伴聯盟的一部分,並與產業聚集地的發展息息相關。 除了各學系安排的課堂,劍橋的學生也需出席由書院提供的輔導課程。學校共設八間文藝及科學博物館,並有館藏逾1500萬冊的圖書館系統及全球最古老的大學出版社。除了學習,學生可加入各學會、學團及體育校隊,參與不同的課外活動。劍橋大學校友包括多位著名數學家、科學家、經濟學家、作家、哲學家。共有116位諾貝爾獲獎者、15位英國首相、10位菲爾茲獎得主、6位图灵奖得主曾為此校的師生、校友或研究人員。.

新!!: 彭定康和剑桥大学 · 查看更多 »

园艺

园艺,全称园林艺术,此词字面上包括“园”和“艺”,即和园子有关的工作,包括工具、工艺、技术、手艺等。园艺一词在中文中比较含糊,可以指业余性的活动,或者严格的园艺行业;相对而言,园艺学一词则有严格定义。园艺应包括园地栽培,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的栽培、繁育技术和生产经营方法。大致可分为果树园艺、蔬菜园艺和观赏园艺。.

新!!: 彭定康和园艺 · 查看更多 »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简称国务院港澳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办事机构,与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的办事机构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协助国务院总理办理港澳事務。中央纪委驻港澳办纪检组同時兼管港澳两个中央政府聯絡辦的紀律檢查工作。.

新!!: 彭定康和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 查看更多 »

玛格丽特·撒切尔

撒切尔女男爵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LG OM PC FRS FRIC(Margaret Hilda Thatcher, Baroness Thatcher;),婚前姓(Roberts),通称戴卓爾夫人,英国政治家,1979年至1990年为英国首相,1975年至1990年为保守党领袖,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亦是20世纪英国连任时间最长的首相。撒切尔曾被一位前蘇聯记者描述为“铁娘子”,而此綽號亦反映了其拒绝妥协的政治立场和领导风格。撒切尔在首相任期內的一系列政策與主張被後世稱為“撒切尔主义”。 撒切尔原於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从事化学研究,后於倫敦大學城市學院屬下的城市法學院修读法律而成为一位大律师。,撒切尔当选为下议院议员()。1970年爱德华·希思组建政府时任命其为。1975年,撒切尔在1975年英国保守党党魁选举中击败希思,成为反对党领袖,亦为英国历史上首位领衔主要政党的女性。在1979年英国大选中,撒切尔当选英国首相。 入住唐宁街10号后的撒切尔推行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举措,旨在控制失业率和缓解“不满的冬天”期间英国的萧条状况。其政治哲学和经济政策强调自由化(尤其于金融领域)、灵活劳动市场、国有企业私有化及控制工会的影响力。撒切尔在任前期经济萧条持续,失业率居高不下,其支持率持续下跌,但在1982年福克兰战争胜利及此后经济状况好转的局势之下其受欢迎度回升。1983年,撒切尔当选连任首相。 1987年撒切尔再次获得连任。在其第三个任期内,她推行的(通称人头税)非常不受欢迎,其对欧洲共同体的观点亦不受其他内阁成员的支持。1990年11月,在迈克尔·赫塞尔廷对其党内地位提出挑战之后,撒切尔宣布同时辞去首相和保守党领袖职位。1992年她自下议院退休,后被授予终身贵族爵位,称撒切尔女男爵(封邑于林肯郡),在上议院拥有席位。2002年,在一连串轻度中风之后,撒切尔被劝告不要再参加公开演说,但仍在2004年罗纳德·里根的葬礼上致了悼词。2013年撒切尔于伦敦再次中风并逝世,终年87岁。.

新!!: 彭定康和玛格丽特·撒切尔 · 查看更多 »

碳酸钠

碳酸钠(),俗名苏打(soda)、纯碱(soda ash 、soda crystals)、洗滌鹼(washing soda),生活中亦常称“碱”。化学式:Na2CO3,普通情况下为白色粉末,为强电解质。密度为2.532g/cm3,熔点为850℃,易溶于水,具有盐的通性。.

新!!: 彭定康和碳酸钠 · 查看更多 »

私有化

私有化一词在中文中可用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其一常指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转给私人,即民營化,相应英文为Privatization。其二指将上市公司的股份全部卖给同一个投资者,从而使一个公眾公司(Public Company)转变为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对应英文为Taking Private。.

新!!: 彭定康和私有化 · 查看更多 »

移民

移民指人口在空間上流動的現象,或從甲地遷移到較遠的乙地定居的人。 在現代以民族國家為主體的國際體系下,移民現象可分為國境内的移民,以及跨國境的移民;跨國境的移民又分为移民出境(emigration)与外来移民(immigration)两种。 指涉人的移民,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下有不同的称谓,如“出境移民”、“外来移民”、“开拓者”等。自地理大發現時代以來,移民勞工即成為跨國界人口移動的大宗。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化,國際移民勞工(簡稱「移工」)的規範、權益保障及相關執法,更在許多輸出或引進大量移工的地區(例如美國),再加上移民帶來的文化差異,与当地的社會价值观產生衝突,移民议题成為受到高度關注的政治、社會議題。.

新!!: 彭定康和移民 · 查看更多 »

立法局

立法局是英國屬地或英聯邦國家中的立法機構。在兩院制建制下,立法局通常指上議院。;.

新!!: 彭定康和立法局 · 查看更多 »

精神病

#重定向 心理疾患.

新!!: 彭定康和精神病 · 查看更多 »

约翰·梅杰

卓安爵士,KG,CH (Sir John Major,)是一名英国政治家,於1990年至1997年出任英国首相和英国保守党党魁。他曾於1987年至1990年间在玛格利特·撒切尔內閣相继出任英國財政部秘書長、外交大臣及財政大臣。1979年至2001年间,馬卓安为亨丁顿的国会议员。2001年英国大选前,馬卓安宣布退休,淡出英国政壇。自玛格丽特·撒切尔于2013年离世,他成为了最年长的在世前首相。 马卓安生于萨里郡薩頓,成长于布里克斯顿。他曾为一名保险文员,在成为渣打银行行政人员前更为工作。.

新!!: 彭定康和约翰·梅杰 · 查看更多 »

纽卡斯尔大学

纽卡斯尔大学可以指:.

新!!: 彭定康和纽卡斯尔大学 · 查看更多 »

罗马诺·普罗迪

罗马诺·普罗迪(Romano Prodi,),意大利政治家,曾經兩度出任意大利总理,曾經擔任欧盟委员会主席。.

新!!: 彭定康和罗马诺·普罗迪 · 查看更多 »

网球

网球是一项体育运动,常见的有一对一的单打和二对二的双打,对抗双方隔着球网,用球拍将橡胶製空心球击打至对方场地中,目标是令对方无法将球按规则击回。 网球现在是一项奥运会比赛项目,适合社会各阶层与年龄段人群。现代網球起源于英格兰伯明翰的“草地网球”。1890年,网球比赛规则定型,至今调整不多,仅有的修改包括规定发球者的位置和引入“平分规定”,與1970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第一次試行搶七規則(由發明)。近来网球大赛引进了电子监控系统和球员挑战规则,使球员有机会用技术手段确定球是否出界。 网球比赛的观众数目众多,四大满贯赛事特别受到关注,包括澳网(硬地)、温网(草地)、法网(红土)和美网(硬地)。.

新!!: 彭定康和网球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彭定康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羅伊·詹金斯

罗伊·哈里斯·詹金斯,,(Roy Harris Jenkins,),黑尔海德的詹金斯男爵,功績勳章獲得者,英國樞密院成員,英国政客。他也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作家。.

新!!: 彭定康和羅伊·詹金斯 · 查看更多 »

習近平

#重定向 习近平.

新!!: 彭定康和習近平 · 查看更多 »

爵士乐

爵士樂(Jazz)是一種音樂流派,它於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期起源於美國新奧爾良的非裔美國人的社區,植根於藍調和拉格泰姆音樂以及歐洲的軍樂,並且由其發展而來。自1920年代的爵士時代以來,爵士已經被認為是音樂表達的一種主流形式。其後,爵士樂亦以若干相對獨立的、傳統的流行音樂風格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些相對獨立的風格間亦有關聯,其間的紐帶即是非裔美國人的音樂與歐裔美國人音樂之間的互相融合.

新!!: 彭定康和爵士乐 · 查看更多 »

終身貴族

終身貴族,亦作一代貴族,是英國貴族的一種。與一般貴族不同的是,終身貴族只限於個人,不能讓其子女世襲繼承。現時的終身貴族由1958年制定的《終身貴族法》所管制,爵位只限於男爵。終身貴族的稱呼與勳爵一樣,而且都可以成為英国上议院的議員。成為終身貴族,可以選擇封邑,但這個「封邑」只是象徵式,並不會為貴族貢獻稅收。.

新!!: 彭定康和終身貴族 · 查看更多 »

環境大臣

境大臣(環境大臣)是日本內閣中掌管環境省的國務大臣。現任環境大臣是中川雅治。.

新!!: 彭定康和環境大臣 · 查看更多 »

牛津大学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非正式:Oxford University,或:Oxford;勳銜簡稱:Oxon)位於英格蘭牛津市。是一所世界聞名的公立研究型書院聯邦制大學。它是英語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也是世上現存第二古老持續辦學的高等教育機構。雖然大學的實際創立日期難以考證,但授課紀錄最晚可上溯到1096年。 牛津大學的師生人數自1167年亨利二世禁止英國學生前往巴黎大學就學後就開始迅速上升。1209年,牛津師生與鎮民的衝突使一些牛津學者另闢蹊徑,他們遷離至東北方的劍橋鎮並成立後來的劍橋大學。這兩所古老的大學在辦學模式、管理架構等各方面都非常相似,兩校同時展開相當悠久的競爭歲月,故常被合稱為「牛劍」。 牛津大學由38所獨立書院及4所學術學院組成。 各個書院為獨立的行政機構並隸屬於大學。它們有自己的管理架構、收生以及學生活動安排;而學術學院則負責安排教職員講課及指導研究項目,另負責編制課程及給予學術指引。牛津大學並沒有獨立於城鎮的主校區,大樓和設施散見整個牛津鎮。 大學的本科教育包括書院的每週輔導課程,以及由學術學院提供的學科課程。上課地點除了書院外,還包括由校方提供的講堂、課室及實驗室。牛津大學同時為兩個著名獎學金計劃的舉辦地:一為於2001年設立的克拉倫登獎學金;另一為羅德獎學金。牛津同時擁有全球最具規模的大學出版社,及全英最大型的大學圖書館系統。牛津大學培養眾多社會名人,當中包括26位英國首相、29位諾貝爾獎得主(只計算學生;連教職員計算則達69位)、6位图灵奖得主及多國領袖與政治要員。。牛津大学在数学、物理、医学、法学、商学、文學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新!!: 彭定康和牛津大学 · 查看更多 »

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

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Balliol College, Oxford )是牛津大学最著名、最古老的学院之一,以活跃的政治氛围著称,曾经培养出了多位英国首相和其他英国政界的重要人物。此外该学院也是招收最多外国学生的牛津学院。贝利奥尔学院早期一直是比较不引人注目的学院,直到19世纪中期本杰明·乔维特(Benjamin Jowett)出任院长后才逐渐将学院发展成为牛津最重要的学院之一。英国前首相H·H·阿斯奎斯曾形容贝利奥尔的学生“平静地流露出一种自然的优越感”。.

新!!: 彭定康和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 · 查看更多 »

白石

白石即是白色的石頭,也可以指:.

新!!: 彭定康和白石 · 查看更多 »

芭萨提的颜色

《芭萨提的颜色》(印地语罗马化:Rang De Basanti)是2006年上映的一部印度电影,由阿米尔·汗和彭雅思主演。.

新!!: 彭定康和芭萨提的颜色 · 查看更多 »

銅鑼灣書店股東及員工失蹤事件

銅鑼灣書店股東及員工失蹤事件是於2015年10月至12月期間,香港「銅鑼灣書店」五人陸續失蹤之事件。失蹤5人是該店母公司巨流傳媒有限公司的股東桂民海與呂波、業務經理張志平、銅鑼灣書店經營者李波以及店長林榮基。失蹤半個月到3個月後,全部人員證實身處中國大陸並受有關當局控制。特別是李波失踪案,因為除了他其他4人是在泰國與中國大陸失蹤的,但由於李波是在香港境內失蹤,因此格外受到香港與澳門社會的廣泛關注,質疑他是否被人強行由香港境內擄至中國大陸,及有否牽涉中國大陸官方人員跨境綁架。事件令香港人擔憂「一國兩制」、言論自由、出版自由及人身自由受到破壞。事件轟動國際,美國、加拿大、歐盟及日本等紛紛發表聲明表示關注,並要求中國解釋及釋放失蹤人士。.

新!!: 彭定康和銅鑼灣書店股東及員工失蹤事件 · 查看更多 »

音译

音譯是一种以原语言读音为依据的翻译形式,一般根据原语言内容的发音在目标语言中寻找发音相近的内容进行替代翻译。音譯通常用于姓名、企业、地名和国名等的翻译。音译词只可以连在一起使用,不可拆分,否则没有意义,例如:张伯伦(Chamberlain)是音译,并不代表该人物姓张。 与之相对应的,根据原语言内容語意来进行的翻译称为意译,有的时候,音译和意译是可以兼顾的。例如:英文中「Laser」一词,中国大陆曾经译为“莱塞”,属纯音译,後改译为“--”,属纯意译;台湾則譯為“--”,則是音譯加半意譯。 饮料“Coca-Cola”的中文譯名可口可乐為音译与意译兼顾的典范。.

新!!: 彭定康和音译 · 查看更多 »

聖約翰勳章

最受尊崇的耶路撒冷聖約翰的勳章(The Most Venerable Order of the Hospital of St John of Jerusalem),簡稱聖約翰勳章(The Order of St John)是皇家骑士勋位,1831年在英国设立,1888年成立骑士法团,现在遍布英联邦、香港、爱尔兰、马来西亚及美国等国家与地区,其宗旨是在全球范围内“预防及救治伤病,并改进世界各地人民的卫生与健康”。 圣约翰骑士团在世界共有约25,000团员(confrères),其宗教信仰各异,但主要是基督教新教徒,其他教徒一般获得“名誉团员”资格。在部分英联邦王国,获得某些政府或宗教职位者可自动加入圣约翰骑士团,除此之外团籍仅可经由邀请获得,个人不可申请。圣约翰骑士团最为人知的活动是其旗下的服务机构,即聖約翰救護機構和在巴勒斯坦服务的圣约翰眼科医院集团:参与这些服务机构没有宗教派别限制。圣约翰骑士团和世界各地其他源于医院骑士团的组织一起组成世界耶路撒冷的圣约翰骑士团联盟(The Alliance of the Orders of St.)。(后者包括聖約翰東正教醫院騎士團(The Sovereign Order of the Orthodox Knights Hospitaller of Saint John of Jerusalem, former Russian Grand Priory in St Petersburg)。).

新!!: 彭定康和聖約翰勳章 · 查看更多 »

面談

面谈或采访是指一种涉及两名或以上人士的对话,由一方发问,并由另一方回答。面谈的其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是面试,这是大部分企业在招聘员工过程中需要的一环。此外,面谈亦是新闻采访、市场研究等活动中收集资料的的重要方式。"采访"大致可以分为口述与笔录两种,其形式则多种多样,如新闻采访、问卷调查、公司面试、市场调查等等。.

新!!: 彭定康和面談 · 查看更多 »

青朗公路

青朗公路(英文:Tsing Long Highway)是香港3號幹線的末段和9號幹線的中段,由汀九橋、大欖隧道及元朗引道組成,連接青衣及元朗凹頭。全線均為三線雙程分隔公路。是新界西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亦是'''新界的士'''繼城門隧道及青荃橋後唯一指定可行駛的收費隧道後往青衣的指定路線。青朗公路的興建減輕了新界西前往市區的主要幹道屯門公路的車流量負擔。 青朗公路全長12.98公里,由青馬管制區青衣西北岸的青衣西北交匯處開始,經過長約1.18公里的汀九橋,再經約700米長的高架道,便到達大欖隧道。大欖隧道全長3.80公里,為香港現時第二長的三線雙程行車隧道(最長為大老山隧道,3.95公里)。距離隧道北端出入口約1公里外是收費廣場。收費廣場以北為元朗引道,長4.4公里(以幹線路標計),直達凹頭;於凹頭交匯處與9號幹線的元朗公路匯合,連接新田公路和青山公路。凹頭交匯處後600米的青朗公路屬9號幹線的一部分。 大欖隧道及元朗引道由私人公司出資興建,通車時稱為「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因為部分路段屬大欖郊野公園範圍)。此段的青朗公路屬收費道路,收費廣場在大欖隧道北端出口外約1公里。此段青朗公路設有香港第一條野生動物地下通道,讓野生動物在不影響公路交通下通過。通道橫跨公路底部,直徑達1.8米,就像一條大水管一樣。 青朗公路在大欖隧道收費廣場以南路段限速每小時80公里,收費廣場以北的路段則為100公里。 File:Tal Lam Tunnel 2007.jpg|大欖隧道汀九入口 File:Tal Lam Tunnel_Interior.jpg|大欖隧道內部 File:HK Ting Kau Bridge Tsing Long Highway 2.JPG|青朗公路在汀九橋橋上 工,全段的車速限制均達每小時100公里。 新田公路的北端連接粉嶺公路,可通往上水、粉嶺等地。兩條公路都可連接交界的新田交匯處,可通往新深路至落馬洲,是香港和深圳的第3個車輛過境通道。有些時候,因為大批貨車前往落馬洲而造成擠塞,延伸至新田公路甚至影響只是經過的車輛,路政署興建了兩條繞道。其中一條讓新田公路往新深路的貨車使用,讓它們不必經過新田交匯處的迴旋處,同時提供更多緩衝,避免擠塞延長至新田公路。兩條繞道於2007年5月27日開通。 青朗公路建成之前,新田公路的南端直通青山公路至凹頭迴旋處。1998年上半年青朗公路通車時,新田公路改為接駁青朗公路,可通往大欖隧道(往葵涌、青衣、荃灣、九龍及港島)或元朗公路(往元朗、天水圍及屯門)。 本公路車速限制為每小時100公里,是香港車速限制次高的公路之一(最高為限速110公里的北大嶼山公路)。 近錦綉花園的交匯處是全港最多出入口的迴旋處,共有7個出口及7個入口,分別通往:.

新!!: 彭定康和青朗公路 · 查看更多 »

衛奕信

衛奕信,蒂利安的衛奕信男爵,KT,GCMG(David Clive Wilson, Baron Wilson of Tillyorn,),早年以魏德巍為中文譯名,英國外交官,爱丁堡皇家学会會長,熟知中國事務,於1980年代負責與中方起草《中英聯合聲明》,後來又在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擔任首任英方首席代表。1986年12月,時任香港總督尤德爵士突然逝世,英國政府決定以衛奕信接任。 衛奕信出任第27任香港總督期間,香港主權尚有10年時間就要移交中國。在這個過渡期內,中國大陸於1989年發生六四事件,大陸當局以坦克進佔天安門廣場,鎮壓學生運動。六四事件引起香港人的恐慌,對香港前途的信心更加跌至有史以來的最低點;有見及此,衛奕信推出多項政策試圖挽回民心。當中,他在六四事件發生後提出「玫瑰園計劃」,決定興建規模龐大的新機場。然而,新機場的興建,最終成為他被撤換的一大伏筆。 不少人士對衛奕信的印象比較負面,這主要是因為他在任港督期間,曾經被指過度在香港問題上偏袒中方,而有「末代港督」之稱的彭定康接任後所顯露的強硬姿態,就與衛奕信構成明顯對比。衛奕信於1992年7月卸任港督,在離任前不久他獲英廷冊封為終身貴族。雖已卸任多年,但他仍不時來港,仍舊關注香港事務。.

新!!: 彭定康和衛奕信 · 查看更多 »

馬富善

馬富善(英文名:Jeremy Fell Mathews, ),CMG ,英國人,香港主權移交前最後一任律政司(1988年—1997年6月30日)、行政局及立法局當然議員(立法局議員至1995年)。 Category:前香港立法局議員 Category:前香港行政局議員.

新!!: 彭定康和馬富善 · 查看更多 »

馬世民

世民,CBE(或音譯為「西蒙.默里」;Simon Murray,),英國商人、探險家,曾任香港和記黃埔(改組後成為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被稱爲「和黃大班」。現任投資基金湛思投資(GEMS)及嘉能可前主席、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

新!!: 彭定康和馬世民 · 查看更多 »

馬斐森

斐森教授(Professor Peter William Mathieson,)是英國醫學學者、臨床醫學專家、英國愛丁堡大學校長﹐曾任布里斯-托-大學醫科及牙科學院院長及香港大學校長。.

新!!: 彭定康和馬斐森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彭定康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簡稱港大(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HKU),是香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大學本部位於香港島的薄扶林。香港大學成立於1911年,並於1912年3月11日正式辦學,是香港最早建立的高等教育機構。成立之初,更是大英帝國在東亞成立的唯一一間大學。 香港大學創立於殖民地時期的香港,其溯源是1887年成立的華人西醫書院,該校後來併入香港大學並成為香港大學醫學院,與文學院及工程學院一同被認為是香港大學的創校學院。香港大學在日佔時期遭受嚴重破壞,太平洋戰爭結束後,香港大學於1948年恢復運作,其後多所學院及學術部門相繼成立。港大創校以來一直採用英文教學,香港大學現在共有十所學術學院,香港大學作為跨學術領域的綜合大學,其以法律學、政治學、教育學、工程學、會計學、生命科學及醫學見長。港大醫學院是全球第一個成功鑑定及上報冠狀病毒(非典型肺炎病原體)的研究單位。香港大學自創校以來一直為香港社會培養出各界的著名人士,香港大學的排名在香港高等院校中長期名列前茅,亦曾持續位於《QS》及《泰晤士》綜合排名的亞洲三甲之列。港大牙醫學院於2016年及2017年全球排名第一,而港大教育學院於2017年為亞洲第一。.

新!!: 彭定康和香港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主權移交

#重定向 香港回歸.

新!!: 彭定康和香港主權移交 · 查看更多 »

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縮寫:HKIA,),亦稱赤鱲角機場(Chek Lap Kok Airport),是香港現時唯一的民航機場,位於新界大嶼山赤鱲角(赤鱲角地段第1號),佔地1,255公頃(是香港最大面積的單一地段,其次為愉景灣的649公頃及中文大學的134公頃),1998年7月6日啟用,設有兩條跑道及182個停機位,並在2016年8月開始擴建第三條跑道。此機場由香港機場管理局管理,並為國泰航空、國泰港龍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運航空、香港貨運航空及香港華民航空的樞紐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被Skytrax評為五星級機場,於2001年至2012年一直躋身三甲,其中八度被評為「全球最佳機場」。此外,香港國際機場於2006年至2008年及2010年4度被知名商務旅遊雜誌《商旅》評為中國最佳機場,於2012年的《》旅遊大獎選舉中,連續10屆獲選為最佳,並且在每年客運量逾4,000萬人次的機場類別中,獲國際機場協會推選為全球最佳。 香港國際機場連接全球約220個航點,超過100家航空公司在此營運,每天提供逾1100班航班。2010年起,其貨運流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1位,客運流量則排名世界第8位。2017年,總客運量達7,280萬人次,總航空貨運量共493.8萬噸。.

新!!: 彭定康和香港國際機場 · 查看更多 »

香港傳媒

香港傳媒根據《香港基本法》享有充分言論自由。隨着資訊發達和良好的新聞自由環境,加上傳統印刷及電子傳媒均對外開放,香港中、英文及其他語言傳媒事業均發展蓬勃。截至2010年7月31日,香港傳播媒介除有47份日報和652份期刊(當中包括多份電子報章),還有兩家本地免費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三家本地收費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17家非本地電視節目服務持牌機構、一家政府電台以及兩家商營電台。 香港電訊業科技發達,加上國際社會對香港事務十分關注,因此吸引了不少國際通訊社、行銷全球的報章和海外廣播公司,在香港設立亞太區總部或辦事處;多份區域刊物亦在香港印刷和發行。.

新!!: 彭定康和香港傳媒 · 查看更多 »

香港商業電台

商台台徽轉黑悼念何佐芝去世 香港商業電台(全稱香港商業廣播有限公司,簡稱商台;Commercial Radio Hong Kong)是香港的一家商業廣播電台,自1959年8月啟播以來,製作眾多膾炙人口節目,透過雷霆881、叱咤903、AM 864三個頻道及網上平台,為香港市民在資訊、時事及娛樂各方面提供電台廣播服務,是深為港人所熟悉電台之一。據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於2013年所作的調查,商台公信力居於全港電子傳媒的第二位,旗下的頻道雷霆881商業一台亦是全港聽眾人數最多的電台。商台每天提供24小時多元化廣播節目,內容包括資訊、娛樂與文藝等。節目也透過其網站「881903.com」作網上即時廣播,亦提供網上重溫節目服務。.

新!!: 彭定康和香港商業電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回歸

香港回歸(Hong Kong reunification),又称為香港主权移交(Transfer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香港政權移交」(Transfer of government over Hong Kong)、「香港交接」(Handover of Hong Kong)、「九七回歸」,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作出承諾,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恢復行使主權,聯合王國政府於同日將香港交還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事件。1997年7月1日0時0分,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結束近153年的英治時期,並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落實「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為政府首長。大部分香港永久居民不論意願自動獲得中國國籍,可申領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每年7月1日公眾假期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新!!: 彭定康和香港回歸 · 查看更多 »

香港禮賓府

香港禮賓府(Government House)位於香港香港島中環上亞厘畢道,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官方官邸,亦是香港政府舉行官方場合的場所。禮賓府於英治時期稱為總督府(又稱港督府、督憲府或督轅),為香港總督的官邸,於1997年香港回歸後成為香港行政長官的官邸。禮賓府有逾164年的歷史,見證著香港歷史的發展,屬於香港法定古蹟。.

新!!: 彭定康和香港禮賓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局

香港立法局(Legislative Council of Hong Kong),简稱「立法局」(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LegCo / Legco),是英屬香港的立法機關,專門負責監察港英政府的施政,並定期審閱由港督提交的施政報告。.

新!!: 彭定康和香港立法局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

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是指2016年第六屆香港立法會的多名香港民主派議員宣誓正式就任時,因誓詞中言語和行為而發生的政治風波,並導致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涉及中央政府、香港政府、建制派及民主派之間進行的政治鬥爭,並導致6名民主派立法会议员被祇奪资格。 2016年第六屆香港立法會之始有近30名民主派議員。2016年10月12日,其中15名民主派議員,包括不同黨派人士(亦包括民主黨部分成員),在宣讀誓詞前後增加內容,或以不同道具、形式等表達政治理念、訴求等。立法會秘書長陳維安監誓期間,拒絕為其中三人監誓:姚松炎在第一次宣誓修改誓詞,其後在秘書長警告後,按誓詞讀戍,但在完成誓詞後緊接讀出增加的內容。青年新政的梁頌恆及游蕙禎展示「HONG KONG IS NOT CHINA」(香港不是中國)標語,並在宣誓時更改誓詞內容。梁頌恆主要先宣讀一段涉及「Hong Kong Nation」的內容,其後以較為輕的語氣讀出誓詞(英文版本),其中把「CHINA」讀成被指帶有辱華性質的「支那」。游蕙禎在宣誓時以較快速讀出誓詞(英文版本)的「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People's Refucking of CHI-NA」,其中把「CHINA」讀成被指帶有辱華性質的「支那」。由於立法會秘書長拒絕監誓,三人不能參與宣誓成為立法會議員程序。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及香港政府先後向法院提出兩次司法覆核,第一次為梁頌恆及游蕙禎,第二次為梁國雄、姚松炎、羅冠聰及劉小麗。 截至2017年7月14日,有6名民主派被褫奪议席,包括梁頌恆、游蕙禎、梁國雄、姚松炎、羅冠聰及劉小麗。他們經由時任行政長官的梁振英及香港政府律政司向法院提出司法覆核,其後先由被香港高等法院的原審中取消議員資格。.

新!!: 彭定康和香港立法會宣誓風波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主席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President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of Hong Kong)是香港立法會的議長,並且同時擔任全體委員會主席。1997年以前稱立法局主席,1997年至1998年稱臨時立法會主席。1993年前,按照《1843年皇室訓令》第五條規定,立法局主席由香港總督擔任。1993年以後,主席一職改由議員互選產生,承沿至今。.

新!!: 彭定康和香港立法會主席 · 查看更多 »

香港經濟

没有描述。

新!!: 彭定康和香港經濟 · 查看更多 »

香港總督

香港總督(簡稱港督,民間俗稱“督爺”,尊稱督憲或督憲閣下),前身職位是香港行政官(共有3任),是香港殖民地時期(1841-1997),由英國派駐香港的英国君主代表,共歷28任。 早期港督都是由英國殖民地部(後稱「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的官員出任,1971年以後港督大多是外交官出身,麥理浩勳爵是第一位;而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則是國會議員出身,曾任保守黨主席。 香港在英治時期共28位總督中,除第1至2、3至4任以外,其餘每個正任總督的交接時間皆不是完美交接,而是中間隔著一至兩位署理總督。署理總督早期則由香港副總督暫代,該職位是由香港駐軍司令擔任;1870年代香港戰略地位減退,故此於1870年至1902年該職位為非常設職位,1902年後香港副總督的職位正式被撤銷。自此,署理總督多由輔政司(1976年改名為布政司)擔任。.

新!!: 彭定康和香港總督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

律政司司長(Secretary of Justice,缩写作 SJ),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三位司長級官員之一,主管律政司(Department of Justice),專門負責香港政府的法律事務,包括提出所有刑事檢控,並負有對香港所有罪案進行檢控的最終責任、草擬政府提出的所有法律草案、以及為香港政府提供法律意見等;亦負責擔任法律改革委員會主席。 香港律政司之職能,如外國之檢察機關,司長亦等同檢察總長一樣。 司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律政司司長是三位能於行政長官休假或出缺時署任的政府官員之一,在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之後。.

新!!: 彭定康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又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縮寫作 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的行政首長及政府首腦。此職位设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代替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总督”一职,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脑的权责。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國務院(總理親自簽令)任命,每屆任期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

新!!: 彭定康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

財政司司長(Financial Secretary,簡稱FS;香港人俗稱「財神爺 / 財爺」)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專責總覽財金政策的官員,直接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負責;其支援部門為財政司司長辦公室。司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國務院任命。 財政司司長的職責主要是與有關的決策局局長合作,督導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創新及科技局和發展局的政策範疇的政策制定和實施。財政司司長是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主席,與其他同監督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工作。 財政司司長也是三位可於行政長官休假或出缺時署理其職務的官員之一,位列政務司司長之後;至於財政司司長休假時,通常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署任。.

新!!: 彭定康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新!!: 彭定康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警察

#重定向 香港警務處.

新!!: 彭定康和香港警察 · 查看更多 »

香港越南船民問題

香港越南船民問題是一個困擾了香港達25年的問題,自1970年代至1980年代間,至2000年7月17日香港最後一個難民營結束時,香港共接收高達20萬名船民。大量船民雖然在經濟、治安上為香港帶來沉重負擔,但這亦是香港歷來最龐大的國際人道救援行動。.

新!!: 彭定康和香港越南船民問題 · 查看更多 »

香港金融管理局

香港金融管理局(簡稱金管局;英文: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縮寫:HKMA)是獨立於香港政府運作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於1993年4月1日成立,由外匯基金管理局與銀行業監理處合併而成,負責香港的金融政策及銀行、貨幣管理,直接向財政司司長負責。其關連機構包括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香港印鈔有限公司、香港金融研究中心、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及外匯基金投資有限公司。現任金融管理專員(通稱總裁))陳德霖。.

新!!: 彭定康和香港金融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

香港電--(簡稱港--;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縮寫RTHK),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是香港廣播史上首家廣播機構,同時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及最具公信力的電子傳媒。現時香港電台擁有7條電台頻道、3條數碼地面電視頻道,以及2條模擬電視頻道。截至目前,港台共有862名員工。香港電台製作的電視節目,包括教育電視,會通過旗下電視頻道港台電視31和其他本地電視台播放。港台負責製作多媒體節目,提供資訊、教育及娛樂,報道本地及國際時事,協力推動香港文化發展及提供自由表達意見的渠道。 香港電台於1970年代曾經製作經典電視劇集《獅子山下》,以戲劇反映現實的社會狀況,當時以這種方式去談社會民生議題可謂一次大膽嘗試,雖然惹來部分政府部門不滿,但真正奠定了多年來港台獨立自主的編採方針。.

新!!: 彭定康和香港電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民主運動

香港民主運動是香港政治和香港選舉制度上的一連串運動,自1980年代起主要由香港民主派人士推動,目標是為要求盡快落實真普選,如0708雙普選、2012雙普選等,即由香港市民一人一票和沒有不合理的限制下,選出香港行政長官和所有香港立法會議員(要求廢除功能組別),以及廢除區議會委任議員的制度。.

新!!: 彭定康和香港民主運動 · 查看更多 »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縮寫HKBU),是一間有基督教浸信會背景的香港法定公立大學,浸大作為研究型博雅大學,重視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校內設有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建設的環境與生物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推動科學研究發展。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浸大於2018年位列亞洲第55名,成為亞洲最佳前100所高等學府之一。至於在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浸大位列全球第299名。在2018年QS世界大學的分科排名中,浸大地理系位列全球151-200名,宗哲系亦位列全球151-200名。而在2016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數學系位列全球151-200名,而計算機科學系更位列全球101-150名。傳理學院最負盛名,轄下新聞系在2011年經Asian Correspondent新聞網評定為「亞洲學生心中的全球十大新聞學府」,和榜內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齊名,乃校內招生志願的前三名。於九龍仔、畢架山、平山與石門均有校園,簡稱浸大。.

新!!: 彭定康和香港浸會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施政報告

施政報告(Policy address),全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所發表的報告,每年發表一次。 在英治時代,香港總督定期向香港立法局宣讀施政報告。由於立法局的年度會期在每年10月開始,所以港督宣讀施政報告的時間會在10月立法局復會的第一日。 最初的港督施政報告源自英女王的「」。六七暴動後,港督麥理浩首次於1972年10月18日在立法局解釋施政,直至1976年定名為「Address by the Governor」。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64條要求香港政府「定期向立法會作施政報告」。所以,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以後,香港行政長官依照舊例,在每年10月立法會復會時宣讀施政報告。但在2002年董建華連任後,以高官問責制需要試行期為由,把原於2002年10月宣讀的施政報告延後至2003年1月宣讀,這種做法直至他辭職為止,使2002年內沒有施政報告;當曾蔭權當選行政長官後,回復以往慣例,在每年的10月宣讀施政報告,並以立法年度作為施政報告的有效期(例:二零零五至二零零六施政報告)。,使2005年出現兩份施政報告。當梁振英上任行政長官後,以讓第五屆立法會議員有充足時間發表意見為由,把原於2012年10月宣讀的施政報告延後至2013年1月宣讀,使2012年內沒有施政報告。2017年7月林鄭月娥上任特首後,又把施政報告的宣讀時間提前至10月,使2017年再度出現兩份施政報告。.

新!!: 彭定康和香港施政報告 · 查看更多 »

言論自由

言論自由(Freedom of speech),一種基本人權,指一國公民,可以按照个人意願表達意見和想法的法定政治權利,這些意見表達不用受政府「事前」的審查及限制,也無需擔心受到政府報復。有時也被稱為意涵更廣泛的表達自由van Mill, David,,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Winter 2012 Edition), Edward N. Zalta(ed.)。它通常被理解為充分表達意見的自由,當中包括以任何方式尋找、接收及發放傳遞資訊或者思想的行為。言論自由的權利在任何國家通常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例如發表誹謗中傷、猥褻、威脅傷人、煽動仇恨或者侵犯版權等言論或者資訊的一系列涉嫌侵犯他人人权的行為都被禁止,而表達意見時也需要注意時間、地點和禮儀。 一些可能存在违法行为的国家政权对言论自由的限制程度甚至逾越了人权法案的红线。 《世界人權宣言》第19條及《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明言保障言論自由的權利,確認言論自由的基石重要性,也一方面突顯其脆弱需受保障的面向。《世界人權宣言》第19條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國際人權法》中亦確認言論自由為一項人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9條指“人人有權在不受干涉下持有意見及主張”及“每個人都有權利自由發表主張和意見,此項權利包括尋找,接收和傳遞資訊和思想的自由,而不分任何媒介和國界。”第19條亦指出,這些權利附有特別責任及義務,行使時必須尊重他人權利或名譽,確保國家安全及公共秩序不受影響。.

新!!: 彭定康和言論自由 · 查看更多 »

諾曼·福勒

彼得·諾曼·福勒男爵,PC(Peter Norman Fowler, Baron Fowler,),為一名英國政治人物,為現任上議院議長。.

新!!: 彭定康和諾曼·福勒 · 查看更多 »

魯平

魯平(),中國前政治人物,祖籍四川閬中,曾經擔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及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祕書,上海市宋庆龄基金会前任主席。.

新!!: 彭定康和魯平 · 查看更多 »

诺福克

诺福克(Norfolk)是英国的一个郡。 诺福克亦可指:.

新!!: 彭定康和诺福克 · 查看更多 »

財政大臣

財政大臣一般指君主制或君主立憲國家中,掌管財政部的首長或最高級官員。它可能指:.

新!!: 彭定康和財政大臣 · 查看更多 »

贝尔法斯特协议

《貝爾法斯特協議》(Comhaontú Bhéal Feirste;Belfast Agreement),亦稱《耶穌受難節協議》(Comhaontú Aoine an Chéasta;Good Friday Agreement),偶而稱為《斯托蒙特協議》,是北愛爾蘭和平進程一個主要的里程碑。这份协议也是当前北爱尔兰自治政府、爱尔兰政府和英国政府達成協議的政治基础。其中包含了一系列的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共和国以及爱尔兰共和国与联合王国之间的条款。 本协议由两份互相关联的文件组成,都在1998年4月10日耶稣受难节在贝尔法斯特得到确认:.

新!!: 彭定康和贝尔法斯特协议 · 查看更多 »

货币主义

貨幣主義(Monetarism),又稱重貨幣學派、貨幣學派,是1960年代形成的經濟學流派,以挑战凱恩斯主义的面貌出现。其領袖人物為米爾頓·傅利曼,他在1976年10月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货币经济学认为货币的供應量在短期内对国家的产出、在较长期上的物價水準有巨大的影响。这种货币政策的目标是透过增加货币的供应量来实行。 貨幣主義的核心命题是:在經濟活動中,貨幣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通货膨胀的原因就是發行過多货币。政府的角色是透過中央銀行,調控在經濟體中流通的貨幣數量,除此之外,不需要干預經濟活動。.

新!!: 彭定康和货币主义 · 查看更多 »

贾春旺

賈春旺(),北京市人。男,漢族。1964年8月参加工作,1962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實驗核物理專業畢業,大學學歷。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首席大檢察官、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部長、公安部部長。 其女儿贾丽青是刘乐飞的妻子,刘云山的儿媳。.

新!!: 彭定康和贾春旺 · 查看更多 »

越南船民

越南船民()是指在越南勞動黨(今越南共產黨)的政權統一越南之後,出於對共產政權恐懼而乘船離開越南逃難的難民。難民曾經大量涌入香港,並一度造成了越南船民問題。 早期的船民主要是南越人,到1980年代來自共產越南的「經濟難民」開始湧現。 許多時船民即使成功離開越南海岸,在大海上仍需面對惡劣天氣、疾病、饑餓和海盜的威脅。联合国难民署曾估計約有20萬至40萬名逃離越南的船民死於海上。此外,在1970和80年代試圖逃離越南但是被越南政府捉回的人可被當成叛國者送入監牢。.

新!!: 彭定康和越南船民 · 查看更多 »

麥高樂

麥高樂爵士,KBE,FCIS(Sir Nathaniel William Hamish Macleod,),前香港政府官員,1991年8月至1995年8月任財政司。他是最後一位出任財政司的外籍人士,任內提出香港式「共識資本主義」(consensus capitalism)概念。.

新!!: 彭定康和麥高樂 · 查看更多 »

霍德

霍德爵士,KBE,LVO(Sir David Robert Ford,),英國殖民地官員及軍人,曾任英屬香港布政司、銓敘司、房屋司等職。他是最後一位洋人出任布政司一職。他在1989年主理在赤鱲角發展新機場事宜。他曾於末代港督彭定康履新前短暫署任港督一職。.

新!!: 彭定康和霍德 · 查看更多 »

胡椒噴霧

胡椒噴霧,又稱防身噴霧或防狼噴霧,是近年一種新興的防暴裝備,利用噴罐向對方臉部噴射刺激性物質,使到對方的臉部受到強烈化學刺激,從而停止對方攻擊性的行為。.

新!!: 彭定康和胡椒噴霧 · 查看更多 »

蘭開郡

#重定向 蘭開夏.

新!!: 彭定康和蘭開郡 · 查看更多 »

董建華

董建華(7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1997年7月1日至2005年3月12日),於第二屆任期期間辭職,第10屆至第13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董建華1992年經香港總督彭定康任命為行政局非官守成員,1996年12月11日在推選委員會中擊敗楊鐵樑、吳光正和李福善等中勝出,獲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委任為香港首任行政長官。2002年2月28日,董建華在無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第二任行政長官,任期原於2007年6月30日屆滿,惟董建華於2005年3月10日以健康為理由向中央人民政府請辭,於3月12日獲接納。同日,他獲全國政協推薦並當選第10届全國政協副主席,連任三屆至今。 在其行政長官任內,香港爆發多場大規模示威,他的政策亦備受爭議及非議,間接導致多位高級官員問責下台。他離任特首後成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晉身國家級副職領導人。2012年梁振英上任後成立團結香港基金會,重新活躍於政壇。.

新!!: 彭定康和董建華 · 查看更多 »

钱其琛

钱其琛(),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生于天津。中国职业外交家。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团校毕业。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1985年9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增选),中共第十三、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曾任国务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部长等职。曾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长期主管外交、港澳事务和对台工作;1995年發表《香港涉台問題基本原則與政策》(簡稱「錢七條」)。.

新!!: 彭定康和钱其琛 · 查看更多 »

臨時立法會

臨時立法會(Provisional Legislative Council),又稱臨立會。是香港在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之前、香港主權移交之後的立法機關。它是中英雙方由於對彭定康政改方案的意見分歧,而中國方面單方面成立的組織。任期由1997年1月25日至1998年6月30日。根據港英政府的法例,此會是非法組織,所以他們在深圳開會,香港主權移交後乃移至香港开会并被香港高等法院判定为合法组织。.

新!!: 彭定康和臨時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自由民主

自由民主可以指:.

新!!: 彭定康和自由民主 · 查看更多 »

自由民主党 (英国)

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s),简称自民党(LibDems),是英國的一个社會自由主義政黨。 自由民主黨自成立以來是英國國會中第三大黨,紧隨工黨和保守黨之後。2010年英國大選後,與保守黨組成聯合政府。 在2015年英國大選後,由於受到蘇格蘭民族黨在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的排擠效應,損失大部分席次而僅剩8席,退至英國第四大黨,與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並列,第3大黨位置由蘇格蘭民族黨取代,結束自1922年國會第三大黨的地位,黨魁尼克·克萊格辭職以示負責。.

新!!: 彭定康和自由民主党 (英国) · 查看更多 »

金融時報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簡稱FT),是一份以英語發行,財經報導為主,編輯總部位於英國倫敦,日本經濟新聞百分之百控股,平均每日發行量約為45萬份,印有英國、歐洲、美國及亞洲版本的報紙。.

新!!: 彭定康和金融時報 · 查看更多 »

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

若澤·曼努埃爾·杜朗·巴羅佐(José Manuel Durão Barroso,發音:ʒuˈzɛ mɐnuˈɛɫ duˈɾɐ̃ũ bɐˈʁozu,),出生于葡萄牙里斯本,是一位歐洲政治家。先後擔任過葡萄牙总理和欧盟委員會主席。.

新!!: 彭定康和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 · 查看更多 »

英國上議院

英國上議院(House of Lords of the United Kingdom),直譯為貴族院,是英國國會的上議會。英國國會同時也由英國君主與下議院組成。上議院有大約700多名非選舉產生之議員,當中包括英國國教會的26名大主教或主教(即靈職議員)以及600多名貴族(即俗職議員,Lords Temporal)。靈職擔任者於其保有神職身份時續任,而俗職為終身職。 上議院始創於14世紀,1544年始用「上議院」(House of Lords)之名。1649年曾一度遭到由英國內戰取得政權的英格蘭聯邦廢止,復於1660年恢復。上議院之權力曾一度凌駕由選舉產生的下議院。然而,自19世紀以來,上議院之權勢逐漸凌夷,至今已遠不如由選舉產生之下議院。據1911年至1949年間通過的多條國會法令規定,除包括預算案在內之各種撥款案外,所有由下議院通過的法令最多可於上議院擱置十二個月,但不可駁回。這項權力於政治學中稱為延宕性否決(suspensive veto)。據由《1999年上議院法令》(House of Lords Act 1999)所制定進行的革新,世襲貴族的席位予以廢除,僅保留兩席給國務重臣,以及另外90席由選舉產生之貴族代表(representative peer)。現今的聯合王國政府正審慎考慮作進一步革新,但尚未通過成為法律。 除了立法功能以外,上議院昔日尚擁有司法權,對聯合王國內所有民事案件及除蘇格蘭以外的刑事案件擁有終審權。歷史上,上議院的司法職能並不由全院共同行使,而是交由院內具法律經驗的議員們,即人稱「上議院高等法官」(Law Lords)者。至於對於英聯邦地區案件的終審權,則基本上由聯合王國樞密院行使之。不過,按《2005年憲制改革法令》(Constitutional Reform Act 2005)規定,於2009年10月成立的聯合王國最高法院已接收上議院司法職能。 上議院之官式全稱為「與會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會之受尊崇的靈職與俗職們」(The Right Honourable The Lords Spiritual and Temporal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n Parliament Assembled)。上議院與下議院皆在西敏宮召開會議。.

新!!: 彭定康和英國上議院 · 查看更多 »

英國廣播公司信托基金

英國廣播公司信託基金(BBC Trust)是英國廣播公司的監管機構, 2006年改革之後成立,負責監管英國廣播公司的日常運營,保證BBC的公信力。現任主席彭定康,並著手進行全面、深入、結構性的改革。 在2006年及之前BBC由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BBC管治。.

新!!: 彭定康和英國廣播公司信托基金 · 查看更多 »

英國國會議員

#重定向 国会议员.

新!!: 彭定康和英國國會議員 · 查看更多 »

英國樞密院

英國樞密院(全称女王陛下最尊貴的樞密院;Her Majesty's Most Honourable Privy Council)是英國君主的諮詢機構。它在以往具有十分大的權力。樞密院擁有不同的委員會,當中,英國內閣擁有其絕大部份的權力。樞密院亦具有司法權力,並主要由樞密院司法委員會所行使。當君主遵照樞密院的建議行事時,一般會稱之為「國王會同樞密院」或「女皇會同樞密院」。全體的樞密院成員則稱為「女皇陛下最尊貴的樞密院全體大臣」(The Lords of Her Majesty's Most Honourable Privy Council),有時又會寫成「……全體大臣及其他成員」(The Lords and others of...)的字樣。 掌管樞密院的首長是樞密院議長,擔任此職的人士除了是內閣成員外,也是位階第四高的內閣大臣。按照慣例,樞密院議長還會兼任上議院或下議院的領袖。文書是樞密院內另一重要職位,所有由樞密院發出的指令,都要由文書所簽署,方能生效。「樞密院顧問官」(Privy Counsellor)和「樞密院委員」(Privy Councillor)同樣指樞密院的成員,對於兩字的使用一直存在混淆和爭拗。但樞密院當局較偏向用前者作稱呼,因為他們的工作是提供意見,而非作為一委員會之成員。此外,新的樞密院顧問官在加入樞密院時,要向樞密院「宣誓」。樞密院辦公室設於倫敦西敏的卡爾頓花園;其司法委員會原於唐寧街辦公,內有大廳作開庭審案之用,但司法委員會已在2009年8月正式遷往聯合王國最高法院三號法庭繼續辦公。.

新!!: 彭定康和英國樞密院 · 查看更多 »

英國政府

英國政府,當前官方名稱為「女王陛下政府」(Her Majesty's Government),香港民間俗稱「英廷」,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中央政府,由負責國家事務的各個大臣(又稱「前座」)組成。 首相領導政府,並揀選其餘政府成員。內閣是最高層的決策委員會,由首相和最上級的大臣組成。 在英國憲法下,行政權屬於君主,只有首相及內閣可以行使或建議行使。內閣成員以樞密院成員身份向君主提出建議,也可以政府部門首長身份直接行使行政權。 政府部長通常全為國會議員,並向國會問責。政府須依賴國會作出立法,因此政府實際上必須每五年舉行選舉。然後君主任命國會中第一大黨或多數黨的黨魁成為首相。 現任首相為保守黨黨魁特雷莎·梅,由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2016年7月13日任命。.

新!!: 彭定康和英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彭定康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下议院

英國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直譯為平民院或庶民院,是英國國會的下議院。 英國國會由三大部份組成,它們分別是君主、作為上院的上議院,以及作為下院的下議院,當中又以下議院最具影響力。下議院是一個透過民主選舉產生的機構,目前內有650名成員,稱為國會議員,常用的英文簡寫則是「MP」(Members of Parliament)。下議院議員是經由多數制選出,國會每屆不可長於5年,5年之內就要宣佈解散,而國會解散之時,也就是下議院議員任期的終結。自1950年來每一位下議院議員都是由一個選區的選民選出,議員當選後,也就在議會代表該選區。現今聯合王國政府的內閣閣臣,絕大部份皆來自下院,而自1902年起,歷任的首相也同樣是下議院議員。惟在1963年的時候,來自上議院的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伯爵獲任命為英國首相,不過,他在任命後不久,即放棄了貴族爵位,並成功以亞歷克·道格拉斯-休姆爵士之身份選入下議院。 下議院大約在14世紀出現,並且一直延續至今。在歷史上,下議院的權力曾遠遜於上議院,時至今日,下議院在兩院中佔主導地位。現時下議院的立法權力能夠超越上議院,而根據《1911年國會法令》(Parliament Act 1911),上院駁回大部份法案的權力被削減為僅僅拖延法案通過。此外,英國政府亦需要向下議院負責,首相如果失去了下議院的支持,就要下野。 下議院之官式全稱為「尊貴的與會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議院議員」(The Honourable the Commons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n Parliament assembled)。坊間一直以為,下議院的英文「House of Commons」中,「Commons」一字乃來自英文「commoners」(解為庶民),反映下議院議員盡皆庶民出身,以區別由貴族所掌的上議院。不過,這種解釋背後沒有史實支持,其實「Commons」一字語出諾曼法語的「communes」,意指議員們所代表的地區,具地理意味。上、下兩議院皆設於倫敦西敏市西敏宮內,而每次會議時,議事廳內必置有一權杖,以彰顯王權。 下議院的有關資料現存放於下議院圖書館。.

新!!: 彭定康和英国下议院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新!!: 彭定康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英国首相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the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即英国首相,或简称“联合王国首相”、“英相”、“英揆”(揆,本意即宰相),前稱大不列顛首相,代表英国王室和英國公民执掌英國行政权力的最高官员、英国政府首脑。在一般情况下,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或者执政联盟的领袖自动成为首相人選,人选经由君主确认及任命后,才正式成为首相。英國歷史上,首相一般會兼任第一财政大臣一職,伦敦唐寧街10號即为第一财政大臣之宅邸。根据实际情况有時會設立副首相作為副職。.

新!!: 彭定康和英国首相 · 查看更多 »

英联邦

-- 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一個國際組織,由53個主權國家(包括屬地)所組成,成員大多為前英國殖民地或者保護國。英聯邦元首為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同時身兼包括英國在内的16個英聯邦王國的國家元首,此16國構成了一個現代版的共主邦聯。基於其歷史淵源,雖然其正式名稱直譯是“國家聯邦”,漢語中一般仍稱為“--”(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或“--”(臺灣)或“--”(新馬地區)。英語裏,一般通稱為“the Commonwealth”(“聯邦”),此外在非英聯邦國家亦稱為“British Commonwealth”(“不列顛聯邦”),用以區分世界其它聯邦或邦聯。部分人士认为英联邦是大英帝国体系的继承,但是英国在英联邦裏的影响力远不及19世纪和20世纪其对殖民地的影响力。 2018年4月21日,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於大英國協高峰會中提到下一任大英國協元首繼任者希望是威爾斯親王查爾斯王子,在53個會員國領袖討論之下同意下一任大英國協由查爾斯王子接任。.

新!!: 彭定康和英联邦 · 查看更多 »

英格兰

英格蘭(England),又稱作英倫、英國,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一個構成國,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方,蘇格蘭以南,威尔士以東,是英国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個部分。虽然就传统上一般可以认为其政治地位相当于一个国家,但以国际通行标准上其仍然是一级行政区。 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是以哈德良长城為界。英格蘭這個名字源自「盎格魯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魯人之地」,他們繼凱爾特人之後來到這個地方,属日耳曼民族。.

新!!: 彭定康和英格兰 · 查看更多 »

雨傘革命

傘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又稱雨傘運動(Umbrella Movement)或佔領行動(Occupation Movement),是指於2014年9月26日至12月15日在香港發生的一系列爭取真普選的公民抗命運動。示威者自發佔據多個主要幹道進行靜坐及遊行,佔領區包括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銅鑼灣、旺角及尖沙咀,其主要訴求為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撤回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框架和候選人提名方案,爭取行政長官選舉的公民提名權,以及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運動的主要象徵是黃色的雨傘,源於示威者面對警方以胡椒噴霧驅散時使用雨傘抵擋,媒體因而稱此運動為「雨傘革命」或「雨傘運動」。 這次抗爭運動是香港歷史上最大型的公民抗命運動。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12月進行的「香港民意與政治發展」第4輪民調中訪問超過1,000名15歲以上市民,其中超過20%受訪者表示曾參與佔領。該中心按上述數據進行人口加權計算,推算整場運動的參與人數可能達到120萬人,佔全香港人口的1/6,是香港史上第二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僅次於1989年聲援八九民運的150萬人全球華人大遊行。運動在首3日為最高峰,9月29日至10月1日期間每晚均有超過20萬人參與佔領,是繼同年七一大遊行51萬人上街後,最大型的示威行動。但示威者的訴求全部被拒絕,運動以失敗告終。 此次運動衍生自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和學民思潮發起的罷課集會。9月26日晚上的重奪「公民廣場」行動揭開運動的序幕,8萬人集會聲援學生及抗議警方出動防暴警察對付示威者,並逼使「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提前於9月28日凌晨正式啟動。同日黃昏,防暴警察施放催淚彈驅散示威者,更一度舉起開槍警告旗,結果激發強烈民憤,使佔領行動由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更於10月1日擴散至尖沙咀。旺角、銅鑼灣、尖沙咀的佔領人士並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組織方,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由「一波又一波」抗爭變成長期佔據。這一連串佔領運動亦遭到不少市民的反對,他們指佔領人士嚴重阻塞交通,影響生活和經濟。 各個佔領區的持續時間各不相同,最短的是尖沙咀佔領區,只維持3日。其他佔領區持續的時間較長,大多由警方、執達主任等清場。旺角佔領區被佔據近2個月,在11月25日至27日遭警方武力清場,期間示威者順著被驅散之方向開拓新戰線,導致當時亦為佔領區面積最大之時,之後示威者改為「流動佔領」。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的佔領區範圍最廣闊的時候是在9月28日至10月1日,達到人數最高峰時期,佔領區之後縮小,令灣仔在運動早段亦告失守;但除龍和道及金鐘道外,大範圍清場一直拖延至12月才進行。中環在12月11日上午被執達主任清場,金鐘夏愨道、添美道在同日下午由警方清場,使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外的行人通道。佔領行動持續79日、即超過2個半月後,最終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添馬艦立法會示威區被全面清場作結。清場後佔領人士改用「流動佔領」、「抗租拆稅」等不合作運動延續抗爭,而部份示威者仍分別佔領添美道「公民廣場」至立法會一段行人路半年,以及佔領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行人路超過3個月。 除雨傘外,黃絲帶亦為此次抗爭運動的主要象徵物。這是源於9月1日民間人權陣線(民陣)因應人大常委就香港2016、2017政改的決議而發起的「還政於民,落實普選」黃絲帶行動。有市民發起將黃絲帶繫上香港各處的行道鐵欄上,亦有不少網民在Facebook等網站以黑底黃絲帶的圖片為頭像來響應運動。 同年11月29日,美國《紐約時報》與台灣中研院學者徐斯儉皆認為,佔中運動影響了台灣的九合一選舉,選舉結果顯示執政黨(中國國民黨)潰敗,臺灣的選民表達他們對中國大陸的不安之感已經升高。.

新!!: 彭定康和雨傘革命 · 查看更多 »

蛋撻

是一種以蛋漿做成餡料的西式餡餅;撻為“tart”之音譯,指餡料外露之餡餅,而餡料為餅皮密封之西式餡餅則為pie(派)。 蛋撻的做法是把餅皮放進小圓盆狀的餅模中,倒入由砂糖、鮮奶及雞蛋混合而成之蛋漿,然後放入烤爐;烤出成品外層為鬆脆之撻皮,內層則為香甜的黃色凝固蛋漿。 Laura Mason在Traditional Foods of Britain提出,在中世紀,英國人已利用奶品、糖、蛋及不同香料,製作類似蛋撻的食品。1399年英格蘭國王亨利四世的一次宴會便有食用蛋撻的記載。 1920年代的廣州,各大百貨公司競爭激烈,百貨公司的廚師每周都會以「星期美點」作招徠,蛋撻開始在中國出現。1927年,真光酒樓率先推出蛋撻,大受歡迎,引來其他酒樓茶室效彷。其後蛋撻從廣州傳入香港,1949年中共建國後,所有百貨公司以及茶樓在1956年公私合營後開始全數收歸國有,但蛋撻卻一直在廣州各大酒樓有售。.

新!!: 彭定康和蛋撻 · 查看更多 »

陳佐洱

陳佐洱(),籍贯上海宝山,中国官員、作家。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前常務副主任,全国港澳研究会首任会长。.

新!!: 彭定康和陳佐洱 · 查看更多 »

陳方安生

陳方安生,大紫荊勳賢,GCMG,CBE,JP(Anson Maria Elizabeth Chan Fang On Sang,),本名方安生,香港政治人物,曾任政府官員及立法會直選議員。陳方安生在公眾場合笑容可掬的形象深入民心,故有「陳四萬」之暱稱。 陳方安生曾經是香港政府主要官員,自1993年至1997年在殖民地政府出任首位華人布政司。1997年主權移交後,她繼續在特區政府擔任政務司司長。任內,外界不斷有傳聞指她與上司行政長官董建華不和。至2001年,她以私人理由提早退休,結束近39年的公職生涯。後來她表示,提早退休的原因是不滿董建華急於實施高官問責制。 退休以後,陳方安生仍然活躍於香港政壇,除了先後在2006年和2007年參與七一遊行外,更一度有傳聞指她會角逐2007年的特首選舉。在2007年9月11日,她宣佈參選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成為香港歷來首位參與立法會選舉的前布政司;最後她擊敗主要對手葉劉淑儀,成功當選,後於2008年9月30日卸任。.

新!!: 彭定康和陳方安生 · 查看更多 »

Marx

Marx的中文音譯通常為馬克思或馬克斯,可以指:.

新!!: 彭定康和Marx · 查看更多 »

查爾斯 (威爾斯親王)

#重定向 威爾斯親王查爾斯.

新!!: 彭定康和查爾斯 (威爾斯親王) · 查看更多 »

恒生指數

恒生指數(Hang Seng Index)是以反映香港股市行情的重要指標,指數由五十隻恒指成份股的市值計算出來的,代表了香港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的十二個月平均市值涵蓋率的63%,恒生指數成份股,即是香港的藍籌股。恒生指數由恒生銀行屬下恒生指數有限公司負責計算及按季檢討,公佈成份股調整。恒生指數是由時任恒生銀行研究部負責人關士光所創製,關士光因此被譽為「恒指之父」。在關士光的自傳《龍與皇冠:香港回憶錄》(The Dragon and the Crown: Hong Kong Memoirs)的前言中,亞洲皇家學會香港分會的主席羅伯特·尼爾德將恒生指數譽為香港「資本主義的終極衡量標準」。 恒生指數1969年11月24日正式向外發報。多年來,恒生指數一直獲引用為反映香港股票市場表現的重要指標,指數包括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市值最大及成交最活躍的公司。在推出早期,恒指僅每日報價一次,惟在電腦化洗禮之下,指數早已每十數秒變動接近實時報價,2013年4月更已加速至每兩秒報價。.

新!!: 彭定康和恒生指數 · 查看更多 »

恋童

恋童是一種精神障礙,16歲以上的青少年或者成年人患者會認為青春期前的兒童擁有主要的性吸引力,或只有兒童才有性吸引力See section F65.4 Paedophilia.

新!!: 彭定康和恋童 · 查看更多 »

李嘉誠

李嘉誠爵士(Sir Ka-shing Li,), 出生於中國廣東潮州, 二次大戰後眾多成功企業家之一,俗称“李超人”, 香港著名商人, 曾为亚洲首富及连续多年均蝉联香港首富宝座。他創立的長江集團已成為香港最大企業之一。2017年,胡潤富豪榜公佈李嘉誠的香港首富地位首次被順豐速運創辦人王衛超越,位居第二。 李嘉诚于2018年3月16日,90歲前宣布於2018年5月10日退休。集團董事局主席由其长子李泽钜接任,其次子李泽楷则将获得巨额资金及接任汕头大学校董會榮譽主席一職。.

新!!: 彭定康和李嘉誠 · 查看更多 »

東方人

東方人可以指:.

新!!: 彭定康和東方人 · 查看更多 »

校監

校監(Chancellor)有时也译为名誉校长,是學校校務會議主席,相當於企業董事長(Chairman)的角色。負責主持校董會(校務會議)和畢業大典,以及決定學校長遠發展願景。.

新!!: 彭定康和校監 · 查看更多 »

梁振英

梁振英(Leung Chun-ying,),生於香港,祖籍山东省威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第4任行政長官、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也是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及戴德梁行亞太區前主席。梁振英於香港回歸前,曾經擔任由中方委任的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起草事務。 2011年11月,梁振英宣佈參選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新浪香港轉載星島日報,2011年11月27日,2012年3月25日在選舉委員會以689票多數票當選為香港第4屆行政長官,於2012年7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 梁振英任內推出多項措施應對經濟和民生問題,包括針對水貨客和奶粉荒而實施俗稱「限奶令」的攜帶嬰幼兒食用的配方粉離境新規定、實施「零雙非」政策使所有公立醫院均不會接收非本地孕婦在香港分娩、為免個人遊旅客過多,影響市民日常生活而停止向深圳居民簽發赴香港「一簽多行」簽註,改為「一周一行」、推出「港人港地」政策以優先照顧本地永久性居民置業安居的需要、多處覓地廣建房屋等等;但在勞工和社會福利議題上,並無落實爭取多時的標準工時和全民退休保障。而在政治方面,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產生方法未能通過,特首選舉仍未達至普選,使香港民主化發展停步不前。另外,其奉行強硬政治鬥爭的路線為人詬病,與泛民主派關係緊張、警民關係惡化、港獨思潮冒起。任內又發生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爭議、香港免費電視牌照爭議、佔領中環運動和旺角暴亂等社會事件,並打擊港獨運動。而涉嫌收取澳洲公司UGL約5,000萬港元亦影響梁振英誠信。 2016年12月9日,梁振英宣佈因家庭原因,放棄爭取連任,行政長官任期至2017年6月30日完結,他成為回歸以來首個不尋求連任的特首。2017年3月1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特首梁振英以2066票贊成、13票反對、16票棄權,獲增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同時兼任國家領導人和行政長官,成為首例。.

新!!: 彭定康和梁振英 · 查看更多 »

權力分立

權力分立是國家統治模式的一種,其设计將各種國家公權力分散,不使其集中在單一機關內,讓這些分立機關產生互相制衡作用。這一名詞首先由啟蒙時代英國的哲學家约翰·洛克在其《政府论》中所提出,而這樣的設計通常以法國哲學家孟德斯鳩後繼提出的三權分立(trias politica)而被熟知。 三權分立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種國家權力分別由三種不同職能的國家機關行使、互相制約和平衡的學說和制度。三大政府机构共同存在、互相制衡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当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一种政治制度。資本主義國家的一種重要政治原則和政治制度。与其相对立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议行合一制。.

新!!: 彭定康和權力分立 · 查看更多 »

欧洲联盟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Union européenne;Europäische Union),简称欧盟(EU;UE;EU),是根据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称《欧洲联盟条约》)所建立的政治经济联盟,現拥有28個成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規範歐盟的條約經過多次修訂,目前歐盟的運作方式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議會民主國家(2008年《經濟學人》民主狀態調查);经济上為仅次于以美国為首的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德国、法国及意大利為歐盟三大核心成員國;軍事上絕大多數歐盟成員國均為北大西洋公約组织成員。 歐盟的歷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當時只有六個成員國。1958年又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統合在歐洲各共同體之下,1993年又統合在歐洲聯盟之下,欧盟已经漸漸地从贸易实体转变成经济和政治联盟。同時,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後來的歐盟在1973年至2013年期間進行了八次擴大,成員國從6個增至28個。起初推動歐盟建立的動機,是渴望重建二戰后损失惨重的欧洲,以及擔憂欧洲會再度陷入战争泥潭。 歐盟的主要機構有歐洲理事會(成員國家首腦組成)、欧盟理事会(成員國家部長組成的欧盟的上議院)、欧盟委员会(欧盟的行政机构)、歐洲議會(欧盟的眾議院,唯一的直接民選機構)、歐洲法院、歐洲中央銀行等。此外,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也在歐洲共同體的管轄範圍之內,但在法律上是獨立於歐盟的國際組織。 歐元由28個成員國中的19個採納為流通貨幣;《申根條約》取消了部分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目前已有22個歐盟成員國和4個非成員國實施。 目前欧盟的主要议题有英國脫歐、欧盟的扩大、落實《里斯本條約》、全球暖化問題、非歐元區成員國加入欧元区、主權債務危機、移民危機等。 2012年10月12日,歐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新!!: 彭定康和欧洲联盟 · 查看更多 »

江澤民

#重定向 江泽民.

新!!: 彭定康和江澤民 · 查看更多 »

污水處理服務費

污水處理服務費(俗稱排污費)是香港政府對住宅及工商業用戶排放污水的處理服務費用。有關制度由1995年4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任何接駁到公共污水收集系統的地方,都需要繳付「一般排污費」,而部份高污染的行業,更須額外繳交「工商業污水附加費」。徵收污水處理服務費之目的,主要是支付收集、運輸和處理污水的開支(例如淨化海港計劃),同時亦希望藉此鼓勵節約用水。.

新!!: 彭定康和污水處理服務費 · 查看更多 »

泰昌餅家

泰昌餅家(Tai Cheong Bakery),是香港一家傳統餅店,於1954年開業,位於香港島中環擺花街蘇豪區內,以蛋撻馳名。東主是歐陽天閏。最為馳名的食品包括蛋撻、沙翁與菠蘿包等,全部以傳統方法人手製造,比起現時香港普遍餅店以機器生產相比更加別具特色。.

新!!: 彭定康和泰昌餅家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彭定康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淨化海港計劃

《淨化海港計劃》(英文:Habour Area Treatment Scheme,縮寫:HATS)前稱策略性污水排放計劃、策略性排污計劃、海港污水處理計劃,是香港政府於1994年起分為兩期進行的一個污水處理基礎建設計劃,為環繞維多利亞港兩岸之區域(香港島及九龍半島)進行污水收集及處理,以改善維多利亞港的水質。第一期工程於1994年動工,於2001年12月竣工;第二期甲工程於2009年動工,於2015年12月全面啟用。.

新!!: 彭定康和淨化海港計劃 · 查看更多 »

港獨

#重定向 香港獨立運動.

新!!: 彭定康和港獨 · 查看更多 »

演員

演員,是指專職演出或在表演藝術作品扮演某個角色的人物或动物,广义上分为演技、杂技、特技、歌唱、舞蹈、戏曲、乐器几大流派,狭义上在電影、電視、劇場、廣播等大众媒體當中专指演技演员。有時也用在街頭藝人的身上。通常演員可藉由所有才艺表现方式塑造角色,或只是在廣播中做聲音演出戲劇角色。 在中國,女演員的傳統稱呼有女優、女伶、坤伶、坤角等,現代女伶、坤伶、坤角等則多指戲曲女演員,或引申至其他國家傳統戲劇的女演員。現在日本仍然把女演員通稱為女優。 中國早期多稱演員為優伶,後又有戲子的稱呼,這些稱呼多帶有貶義,表現了傳統中國演員地位的低下。到了晚清、民國以來,一些名演員的社會地位逐漸提昇,且經常成為一個戲班的實際經營者,因此他們常被尊稱為先生。如知名的京劇演員程砚秋,就常被稱為程先生。.

新!!: 彭定康和演員 · 查看更多 »

明報

《明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紙,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在1959年5月20日創立。本為香港上市公司明報企業旗下刊物,於2008年4月23日,該企業更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明報》內容以香港本地新聞為主,兩岸、國際新聞為輔。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指香港市民及傳媒業界認為明報在香港報章中公信力良好,報道亦屢次獲獎。其副刊版「世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突出,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明報》歷任總編輯為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張健波、劉進圖,之後總編輯一職一度由首席執行總編輯鍾天祥暫代,其後於2015年元旦正式被委任為總編輯,任職至2017年元旦離任,由梁享南接替。 《明報》在加拿大溫哥華(加西版)、多倫多(加東版)皆有發行報紙,在台灣亦有明報周刊,曾經在美國紐約(美東版)和三藩市(美西版)發行。2009年1月31日,明報美東版刊登啟事宣布改版,於2月2日起與免費報合併。2月14日,美西版亦宣佈停刊。.

新!!: 彭定康和明報 · 查看更多 »

昂船洲

昂船洲(Stonecutters Island,亦有寫作Stonecutter's Island,亦作Ngong Shuen Chau),曾稱盎船洲及向島,位於香港境內,原為位於九龍半島西面的島嶼,經填海後已連陸。昂船洲的地形原本像一條翻轉的船,故稱昂(仰)船洲。 1990年代,香港政府在西九龍進行大規模的填海工程,1995年峻工的該期西九龍填海工程中,昂船洲最終與葵涌和長沙灣連成一起,從而成為九龍半島一部份。現時,昂船洲北部發展為葵涌八號貨櫃碼頭;東面是住宅區,還建有昂船洲污水處理廠,西九龍公路貫穿該處;南面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軍營。昂船洲本身屬深水埗區,但在軍營以西的填海區(包括昂船洲大橋)及北部貨櫃碼頭部分則屬於葵青區。.

新!!: 彭定康和昂船洲 · 查看更多 »

新城知訊台

是香港新城廣播旗下的一個廣播頻道,於1991年7月啟播,為目前新城廣播兩個粵語頻道之一,內容以資訊、娛樂和音樂為主。該台頻率為FM 99.7-102.1MHz,現時台長為程凱欣 (Karen),職銜名稱「高級執行總監」,創作顧問為周禮茂。.

新!!: 彭定康和新城知訊台 · 查看更多 »

新九組

新九組是最後一任香港總督彭定康在1992年時,為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所設立的九個新功能界別。.

新!!: 彭定康和新九組 · 查看更多 »

新界西選區

新界西選區(英文 New Territories West Constituency)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五個選區之一,範圍為新界西半部地域,包括荃灣區、葵青區、屯門區、元朗區及離島區。 新界西選區總面積480.43平方公里,總人口(2011年)2,023,206人,人口密度4,211人每平方公里,是人口最多的選區。.

新!!: 彭定康和新界西選區 · 查看更多 »

施偉賢

施偉賢爵士,CBE,LLD,QC(Sir John Joseph Swaine,),曾任香港立法局主席。在這之前,立法局的主席一直都由香港總督擔任,而他從1991年開始成為立法局首任副主席。施偉賢爵士本身是一位法學教授,後來被委任進入立法局成為最後一任非官守議員。.

新!!: 彭定康和施偉賢 · 查看更多 »

施政報告

施政報告可指:.

新!!: 彭定康和施政報告 · 查看更多 »

文德森

文德森,文德森男爵,PC(Peter Benjamin Mandelson, Baron Mandelson,),英國工黨政治家,他與貝理雅及白高敦等人被視為把工黨在1990年代重新塑造成「新工黨」(New Labour)的關鍵人物之一。, BBC News, 3 October 2008.

新!!: 彭定康和文德森 · 查看更多 »

撒切尔主义

撒切尔主义是英国政治家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一套经济、社会、政策主张,也可描述她本人的行事风格。撒切尔夫人在1975年至1990年间任保守党党首,并在1979年至1990年擔任英国首相长達11年半。正如撒切尔夫人自己在1975年保守党大会上所说的,她抛弃了英国的“共识政策”,将自己称为“坚信的政治家”(Conviction politician)。撒切尔主义至今仍對保守党的经济政策發揮影響力。.

新!!: 彭定康和撒切尔主义 · 查看更多 »

政府首脑

政府首脑是國家(或地區)政府或内閣的领导人,在議会制政治体制下一般為总理(如德国)或称首相(如英国),在總統制政治体制下一般为總統(总统同时也是国家元首,例如美国),而在半总统制政治体制下政府首長由总统在议会多数政党中指定(如法国),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般为总理,例如前苏联的部长会议主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務院總理。此外,也有比較特殊的政治制度,例如中華民國:依中華民國憲法規定,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行政首長為行政院長,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由民選的總統逕行任免之。 政府首腦是行政部門的最高負責人,因此也可稱為行政首長。.

新!!: 彭定康和政府首脑 · 查看更多 »

政治家

政治家(statesman),在中文裡是一個正面的名詞,用於正面肯定的用法,與具有貶意的「政客」一詞的用法不同。「政治家」一般是指從事或积极投入政治的人,且其有理想,能為國家與人民著想,其動機著眼於民眾的福祉、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許多人確實在政治上相當有建樹,堪稱國之棟樑,或為後世之楷模。他们通常對政府管理事務非常熟練,或者在促進國民福祉及全體利益上有重大的影響力。.

新!!: 彭定康和政治家 · 查看更多 »

政治人物

政治人物(politician),是指以政治為職業,或積極投入政治活動或公共事務的人,無論其動機是私人利益、黨派利益或國家利益。在現代民主政體中,職業政治人物常通過組織或加入政黨、參與選舉,以爭取在政府中擔任職務;這些人在英文中稱為「politician」,指的是一種社會角色。廣義的「政治人物」還包括其他各種政體的政府首腦、政黨或軍事領袖,或其他政權中的主要人物。一般來說,曾從事主要公職的人都會被視為政治人物。.

新!!: 彭定康和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懲教署

香港懲教署(Hong Kong Correctional Services Department,縮寫:HKCSD;副名:Correctional Services Department,縮寫:CSD)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保安局轄下編制的其中一支紀律部隊,專門負責羈管及提供更生服務。現任懲教署署長為林國良,領導近7,000名懲教人員。.

新!!: 彭定康和懲教署 · 查看更多 »

曾蔭權

曾蔭權爵士(Sir Donald Tsang Yam-kuen,1944年10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第2及第3任行政長官。 曾蔭權於1967年加入香港政府,成為二級行政主任,其後曾於不同部門任職。1995年出任首位華人財政司,香港主權移交後過渡為財政司司長,2001年接替陳方安生出任政務司司長。2005年3月10日,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健康理由」辭職,曾蔭權在行政長官補選中自動當選。6月21日,曾蔭權得到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正式任命(即日就任),並在6月24日上午9時前往北京人民大會堂,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監誓下宣誓就職,成為第2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2007年3月25日,曾蔭權在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中以649票擊敗梁家傑勝出,第二次當選特首,任期至2012年6月30日結束,其後開始退休生活,但因為在離任前的2012年2月捲入多宗不當收受利益的刑事指控,於2015年被廉政公署以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等罪名提出起訴,其中一項指控在2017年2月被判罪名成立,曾蔭權成為香港有史以來首個因為在任期間觸犯刑事罪行,而被判處入獄服刑的前任最高級政府官員。.

新!!: 彭定康和曾蔭權 · 查看更多 »

1979年英國大選

1979年英國大選(United Kingdom general election of 1979)於1979年5月3日舉行。時任工黨首相詹姆斯·卡拉漢於同年3月29日被國會通過對他的不信任動議後,宣布舉行大選。本屆英國大選在全國635個選區進行,使用簡單多數制(First-past-the-post)的選舉方法,即每個選區以得票最多的候選人勝出,成為該區的代表,將在下議院獲得一個席位。獲得最多席位的黨派將組成英國下一屆政府,該黨黨魁則成為下一任首相。 是屆大選,儘管工黨在民意調查中落後保守黨,但普遍認為工黨或保守黨都不能控制議會,要組成聯合政府。但結果戴卓爾夫人帶領保守黨取得勝利,為英國寫下歷史新一頁。戴卓爾夫人成為英國史上首位女首相,而保守黨亦開始長達18年的執政時期。.

新!!: 彭定康和1979年英國大選 · 查看更多 »

1983年英國大選

1983年英國大選,時任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憑籍福克蘭戰爭的勝利,領導保守黨第二次贏得大選。伴随着战争而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加强了撒切尔夫人为首的政府的权威,撒切尔夫人宣布於1983年提前大選。最終保守黨取得397席,是自1945年最多的議席。工黨慘敗,是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戰績最差的一次。自由黨與由原工黨分裂的社會民主黨結盟後,取得23席,選票大輻增加,即使議席上無法取代工黨和保守黨二大政黨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出任英國首相、工黨的貝理雅和白高敦,在這一年當選英國下議院議員,正式進入英國政壇。.

新!!: 彭定康和1983年英國大選 · 查看更多 »

1992年英國大選

1992年英國大選於1992年4月9日舉行,這次大選保守黨連續第四次取得勝利。這次選舉結果贏得驚喜,選舉當日的投票顯示,保守黨意外地擊敗工黨,繼續執政。工黨領袖金諾克敗選後辭職。 在歷史上,保守黨獲得數量最多的選票,打破了工黨在1951年創下的紀錄。.

新!!: 彭定康和1992年英國大選 · 查看更多 »

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於1995年9月17日舉行,是英屬香港最後一次立法局選舉。同時,立法局議席也是首次完全以選舉方式產生,由港督委任立法局議員的方式也宣告終結。由於英、中就香港政制問題出現爭坳,此屆立法局的任期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主權移交前夕為止,未能直接過渡至第一屆香港立法會。.

新!!: 彭定康和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彭定康政改方案柏藤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