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建文帝

指数 建文帝

明惠宗朱允炆(),或稱建文帝,是明朝第二代皇帝,年號“建文”,明太祖朱元璋之孫。在位期間進行一系列寬政、削藩的改革,史稱“建文改制”。由於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攻入南京應天府,是為明成祖,惠宗隨後下落不明。大臣梅殷諡其為「孝愍皇帝」,上廟號「神宗」,但不被成祖承認,故不使用。直到南明時,弘光帝追谥其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清高宗乾隆元年,高宗追谥其為「恭閔惠皇帝」,故也作「明惠帝」。.

154 关系: 嚴震直历史片南平郡主南京城墙南京市南明南明史 (錢海岳)名山藏吳高吴杰吕本 (寿州)大明律大明群英太常太常寺姚廣孝姜清嫡庶孝康皇后 (明朝)孝愍讓皇后宁德市宜倫郡主小說家尹昌隆左都御史中國中国皇帝平安 (明朝)平燕布政使司乾隆乾隆帝应天府 (明朝)建文建文改制弘光帝張玉張睿 (演員)張紞何乔远徐峥徐王徐輝祖侯泰北平市包三姑外传喜劇呂太后 (明興宗)唐国强儒家凤阳县...兵部尚书削藩政策皇太孫皇帝王鈍礼部尚书穿越时空的爱恋練子寧罪惟錄翰林院真定國爱情片盛庸隆武帝鐵鉉靖难之役顧成裕皇后西洋香港马皇后 (明太祖)驸马高虎谷應泰黃子澄黃佐黃彥清黃易黄海齊泰茹瑺郁新胡濙都御史郑和下西洋 (电视剧)藩王邱心志鄭和電視劇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耿炳文除夕陳山聰陳廸 (洪武進士)陳瑄陳迪 (宣城)陳性善陈磊暴昭李友李天翔李景隆杨王梅殷楊松武侠小说作家列表武俠片永州市永乐英雄儿女江都公主河北省洪武洪武三十二淳皇后清朝溥洽朱世珍朱初一朱允熞朱允熥朱允熙朱允𤐤朱元璋朱睦朱雄英朱柏朱标朱桂朱棣朱楩朱榑朱橚朱橞朱權朱文奎朱文圭明史明史紀事本末明实录明朝明朝吏部尚書明朝君主列表明朝工部尚書明朝刑部尚書明朝兵部尚書明朝禮部尚書明朝戶部尚書明成祖明故宫新加坡新田县方孝孺时间旅行景清 扩展索引 (104 更多) »

嚴震直

嚴震直(),初名子敏,字震直,号西塞山翁。乌程(今浙江吴兴织里镇骥村人)人。 洪武年間擔任糧長,從無誤期。二十三年特授通政司參議,再遷為工部侍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累官工部尚书。二十八年修复广西兴安县灵渠,三十年建議將廣東食盐运往江西。同年四月,升为右都御史,不久又任工部尚书。建文年间督饷山东,不久退休。明成祖曾直呼其字,遂以字行。以原官工部尚书巡视山西,至澤州(今山西晋城、高平)病亡。著有《遣兴集》,《大观录》。今西塞山有严震直墓。.

新!!: 建文帝和嚴震直 · 查看更多 »

历史片

历史片(Historical fiction)是电影片种之一。“历史”是文学中常见的,在历史片里,它包括“历史”和“历史上的人物”,包括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历史片必须关注“细节”,如果稍有误差,就会出现“穿帮”镜头。 在大中华地区的历史片里,常常出现的穿帮是:明朝才有的线装书出现在明朝以前的朝代;“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也往往读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且出现在明朝朱元璋之前。服飾、禮儀與背景不符等。同时,这也是大中华地区历史电视剧的常见错误。.

新!!: 建文帝和历史片 · 查看更多 »

南平郡主

南平郡主(),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懿文太子朱标的第四女。生母不详。 1392年,父亲朱标逝世。1399年,兄长朱允炆登基。没有她受册公主和嫁人的记载。她的四叔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建文帝朱允炆的江山。朱棣即位后,就是明成祖,次年,改元永乐。永乐十年(1412年),朱氏去世。被明成祖追册南平郡主。.

新!!: 建文帝和南平郡主 · 查看更多 »

南京城墙

南京城墙,现指南京明城墙,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明朝初年在都城南京修筑的城墙,当时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郭四重,现在通称的“南京城墙”一般特指其中的内城城墙。内城城墙东傍钟山,西据石头,南凭秦淮,北控后湖,周长35.267公里,现存基本完好的明城墙25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古代城墙,是中国少有的保存良好的古代城墙,是南京现存最大的古代建筑。 南京城在刚建成时共有四重城墙,由外向内分别为外郭(外城)、内城(京城)、皇城和宫城。外郭大部为夯土城牆,原有18座城门,周长约60千米,約20公里為磚造,早已湮没无存,仅余城门的地名流传至今。内城为“土筑砖包”,夯土筑成的城墙外由城砖或条石包砌。内城因地形而建,呈不规则状,突破了以往都城为方形的城制。内城原本开有13座城门,与外郭城门合称“里十三,外十八”。内城在20世纪50年代时仍大体完好,但是在其后20年间遭受严重破坏,现存长度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二。内城原有的13座城门,历经战火、破坏以及改建之后,现存的明代城门还有聚宝门(中华门)、石城门(汉西门)、神策门(和平门)和清凉门,其中除神策门还保留有清朝时修建的城楼之外,其他城门的城楼都已无存。 南京明城墙的建造被形容为“人穷其谋、地尽其险、天造地设”,体现了“天人合一”、“皇权天授”等思想。由代表朝廷的紫微垣、太微垣以及天市垣規劃內城部局,內外城牆又與天體赤道、黃道二十八宿作對應,有朝有廷有市,並非較簡單的前朝後市布局。民间传说南京城墙是“宝葫芦”形,有专家研究认为是“非方、非圆的不规则的多角不等边的粽子形”、“呈宫扇形”。最新认为:南京城墙是依照天上南斗星与北斗星的星宿聚合而建。.

新!!: 建文帝和南京城墙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建文帝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南明

南明(1644年-1662年)是明朝灭亡後,其皇族與官員在中國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權的統稱,為時十八年。南明主要勢力有四系王,分別是福王弘光帝朱由崧、魯王監國朱以海、唐王隆武帝朱聿鍵與紹武帝朱聿𨮁、桂王永曆帝朱由榔等。 1644年明朝首都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南明大臣意圖擁護皇族北伐。經過多次討論後由鳳陽總督馬士英與江北四鎮高傑、黃得功、劉澤清與劉良佐擁護明思宗的堂兄弟福王朱由崧稱帝,即弘光帝,国号依旧为大明,史称南明或后明。1645年清軍攻破揚州,弘光帝逃至蕪湖被逮,後被送到北京殺害。弘光帝死後,魯王朱以海於浙江紹興監國;而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於福建福州稱帝,即隆武帝。然而這兩個南明主要勢力互不承認彼此地位,而互相攻打。1651年在舟山群島淪陷後,魯王朱以海在張名振、張煌言陪同下,赴廈門依靠鄭成功,不久病死在金門。隆武帝屢議出師北伐,然而得不到鄭芝龍的支持而終無所成。1646年,清軍分別占領浙江與福建,魯王朱以海逃亡海上,隆武帝於汀州逃往江西時被俘而死。鄭芝龍向清軍投降,由於其子鄭成功起兵反清而被清廷囚禁。朱聿鍵死後,其弟朱聿在廣州受蘇觀生及廣東布政司顧元鏡擁立稱帝,即紹武帝,於同年年底被清將李成棟攻滅。同時間桂王朱由榔於廣東肇慶稱帝,即永曆帝。 1646年永曆帝獲得瞿式耜、張獻忠餘部李定國、孫可望等勢力的加入以及福建鄭成功勢力的支援之下展開反攻。同時各地降清的原明軍將領先後反正,例如1648年江西金聲桓、廣東李成棟、廣西耿獻忠與楊有光率部反正,一時之間南明收服華南各省。然而於同年,清將尚可喜率軍再度入侵,先後占領湖南、廣東等地。兩年後,李定國、孫可望與鄭成功發動第二次反攻,其中鄭成功一度包圍南京。然而,各路明軍因為距離互相難以照應,內部又發生孫可望等人的叛變,第二次反攻以節節敗退告終。1661年,清軍三路攻入云南,永曆帝流亡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莽達收留。後吴三桂攻入缅甸,莽達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後继8月12日,莽白發動咒水之难,杀盡永曆帝侍從近衛,永曆帝最後被吴三桂以弓弦絞死,南明正式滅亡。此時反清勢力只剩夔東十三家軍與在金廈及台灣的明鄭王朝。.

新!!: 建文帝和南明 · 查看更多 »

南明史 (錢海岳)

《南明史》共一百二十卷,全十四冊,紀傳體歷史書,錢海岳編著。倣歷朝正史體裁,分本紀五(安宗弘光帝本紀一、紹宗隆武帝本紀一、昭宗永曆帝本紀二、監國魯王本紀一)、志九(曆志一、禮志一、選擇志一、食貨志一、兵志一、藝文志四)、表十(諸王世表四、諸臣封爵世表四、宰輔年表一、七卿年表一)、列傳九十六。紀事自崇禎十七年(1644)五月弘光帝於南京登基起,至永曆三十七年(1683)八月嗣延平郡王鄭克塽降清止,首尾共四十年,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個社會面,記載量達三百五十萬字(記載二百七十六年間史事的《明史》全文僅五百萬字),廣徵博引,紀事詳盡賅備,而因為文化大革命中很多書籍遭難,許多珍貴歷史文獻也只有在此書中略可尋得遺蹤。 作者錢海岳自1920年代初起便開始研究南明史事,二十餘年中參考3400餘種史料,1944年完成《南明史》初稿百卷(柳亞子曾於1950年將之抄錄,現藏於中華書局圖書館)。其後又增刪為百二十卷。文革時錢海岳遭受迫害,其畢生所藏萬卷天下珍本被紅衛兵們燒毀,於戰亂中也不離左右的《南明史》謄清稿與草稿悉數被查抄,文化大革命运动初因曾表彰郑成功,被诬为宣传蔣介石反攻大陆,造反派将其拉到明孝陵,从上面将其推下跌死。錢海岳死後,《南明史》終稿是否完成便成了謎。 顧頡剛對此書極為推崇。1971年,顧頡剛受命整理二十四史時,於《整理國史計劃書》中稱“《南明史》百數十卷,足備一代文獻”,“如能覓得,應置《明史》之後”,並猜測其書或許流落於無錫、南京之間。1979年,錢海岳女婿堵仲偉找回《南明史》謄清稿前96卷,合後24卷草稿,恰為120卷。顧頡剛曾與中華書局商榷出版事宜,因後24卷書寫潦草,點校有困難,故未成。及顧頡剛於1980年歿,猶以未見此書問世為憾。2004年,中華書局編輯俞國林與堵仲偉一同對錢氏手稿進行整理,終於將此書付梓。.

新!!: 建文帝和南明史 (錢海岳) · 查看更多 »

名山藏

《名山藏》,明朝紀傳體史書,全書37記,109卷。明代何喬遠撰。 何喬遠“自少年則有意聞國家典故”,“或摘其斷璧碎金,或匯其竹頭木屑,無椽不購訪,無書不采摭,無日無月不易稿”,“又遍抄本朝實錄,著《典謨記》、《名臣記》,號《名山藏》”,前後撰寫二十餘年,仍未定稿。崇禎年間,他的門生何如源翻閱《名山藏》,何喬遠說:“此稿猶未定。吾每喜閱者任意刪改。雖未必盡合吾意,然再閱到此,合則從,不合則否,不輕意放過矣。” 《名山藏》專記明太祖至明穆宗事蹟,偶敘及神宗朝,重视民间资料的收集,在體裁上有所創新,如《方技記》專記明朝科技,《天因記》和《天驅記》專記明初開國事蹟,《王享記》專記明朝外交。此書有“务为深艰诡异之词”之病。有崇禎十三年(1640年)刻本。.

新!!: 建文帝和名山藏 · 查看更多 »

吳高

吳高,明朝军事将领,吳良之子。 吳高早年在山西、北平、河南等地练兵,曾率部队征讨百夷。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罪调任广西,去征讨土司趙宗壽。 燕王朱棣起兵叛變,稱為靖難之役,吳高镇守遼東,与楊文数次进攻永平。朱棣说:“吳高虽然胆小,但是做事缜密。杨文则有勇无谋,除掉吴高,杨文就无能为力了。”于是采用离间计,於是寫了两封信,一盛赞吳高、一贬低楊文,卻故意把兩封信對調寄給兩人。兩人得到書信,俱上呈朝廷。建文帝知道后生疑,把吳高削爵贬到广西,只剩楊文獨自鎮守遼東,后来果然败了。後來燕王朱棣入金陵應天府,稱帝,改元永樂。 永乐初期,吳高再次被起用镇守大同,上言守卫边疆的策略。永乐八年,朱棣北征回师,吳高称病不上朝,被弹劾废为庶人。 洪熙元年,明仁宗看到他的名字,說:“吳高过去经常对我无礼,贬他去海南。”当时吳高已死,其親人遭到流放,后遇到大赦得釋。宣德十年(1435年),其子吳升求繼承爵位,朝廷不許。.

新!!: 建文帝和吳高 · 查看更多 »

吴杰

吴杰可能指下列人物:.

新!!: 建文帝和吴杰 · 查看更多 »

吕本 (寿州)

吕本(),凤阳府寿州人。元末明初官员。建文帝外祖父。 仕元为元帅府都事,后投靠朱元璋。丙午年(1366年),为中书掾史。吴王元年(1367年),授湖广行省照磨。洪武三年(1370年),升中书省右司郎中。四年改左司郎中,五年升刑部侍郎,寻进吏部尚书。六年,任太常寺卿。七年,以事左迁北平按察司佥事,寻召还授礼部尚书,未几出为两浙都转运盐使。洪武十二年(1379年),复授太常寺卿。洪武十四年十二月庚辰后,因疾病逝世。赐葬钟山之阴。吕本无子,其女吕氏为太子朱标继妃。外孙即建文帝。.

新!!: 建文帝和吕本 (寿州) · 查看更多 »

大明律

《大明律》,全名为《大明律集解附例》,是明代的法令條例,由开国皇帝朱元璋總結歷代法律施行的經驗和教訓而詳細制定而成。.

新!!: 建文帝和大明律 · 查看更多 »

大明群英

《大明群英》(Born to Be a King)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劇集,全劇共18集,監製蕭笙。.

新!!: 建文帝和大明群英 · 查看更多 »

太常

太常,中国古代官名,掌宗庙礼仪。原名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太常;也有认为西汉初年名为太常,汉惠帝改为奉常,汉景帝时恢复旧称。新朝王莽改名秩宗。东汉再次恢复为太常。 太常的主要职责,一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祭祀时充当主祭人皇帝的助手。二是主管皇帝的寝庙园陵及其所在的县。由太常管理的诸陵县,被合称为太常郡。太常每月要巡视诸帝陵墓一次。汉代因太常事重职尊,其位列于诸卿之首。西汉时多以列侯任该职。由于该官涉及宗庙和典礼,在其位者动辄见咎。从汉武帝到西汉末,太常因过错而削爵免官的达二十余人。太常之秩为中二千石,有丞,并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等十几个属官。东汉时省去十属官,任太常的人也不必为列侯,并多以名儒如桓荣、丁鸿等担任这一职务。另外,两汉时博士亦属太常。对博士和博士弟子的考核荐举,都由太常主持。所以太常又成为培养、拔擢通经学的官吏人才的一个重要机构(见太学)。 魏晋至明、清,历代太常职掌基本与汉同,改名为太常卿、太常寺卿(太常寺的主管长官)。唯属官博士及太乐、太史、太卜、太医,则先后分出,转属他司。太常遂成专掌祭祀、礼仪之官。.

新!!: 建文帝和太常 · 查看更多 »

太常寺

太常寺是中國古代掌管宗廟祭祀的機構。.

新!!: 建文帝和太常寺 · 查看更多 »

姚廣孝

姚廣孝(),幼名天僖,賜名廣孝,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獨闇,庵號獨庵(獨菴),號獨庵老人、逃虛子,通稱姚道衍。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平江路(明为南直隶苏州府)長洲縣(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元末明初政治人物、禪宗僧人、詩人,明成祖靖难之役的謀臣之一。.

新!!: 建文帝和姚廣孝 · 查看更多 »

姜清

姜清(),字子澄,河南府陝州閿鄉縣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河南鄉試第九十名。天順元年(1457年),參加丁丑科會試,得貢士第一百十四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三十七名。曾祖父姜明遠。祖父姜皎,曾任行部司務。父亲姜茂,曾任都察院檢校。.

新!!: 建文帝和姜清 · 查看更多 »

嫡庶

嫡庶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度的一種,各妻子的之间的地位不平等,可分為正妻和妾,这种差别就是嫡庶之分。嫡是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正室以外的女性(包括妾、婢妾、情婦等)及其所生子女。在古代中國,嫡庶的差别在唐宋以前比较重要,经元明清而逐代减弱。在一些嫡庶差別不算很大的時代或家庭裡,妻妾之間會互稱「肩姐妹」。.

新!!: 建文帝和嫡庶 · 查看更多 »

孝康皇后 (明朝)

孝康皇后常氏(),開平王常遇春之女,明朝明興宗朱標的正妻,追封皇后。.

新!!: 建文帝和孝康皇后 (明朝) · 查看更多 »

孝愍讓皇后

孝愍讓皇后馬氏(),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皇后,光禄少卿马全之女。.

新!!: 建文帝和孝愍讓皇后 · 查看更多 »

宁德市

宁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福建省東北沿海地区,別称闽东。南连福州,北接浙江温州,西邻南平,东滨东海,是福建离“长三角”最近的地級城市。全市现辖蕉城一区(含享有县级的经济、行政管理权限的镇级东侨开发区),霞浦、柘荣、寿宁、古田、屏南、周宁六县和福安、福鼎两市。.

新!!: 建文帝和宁德市 · 查看更多 »

宜倫郡主

宜倫郡主,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孫女,父親是懿文太子朱标,生母不详。 1392年,父亲朱标逝世。1399年,兄弟朱允炆登基。没有她受册公主的记载。她的四叔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她兄弟朱允炆的皇位并即位為明成祖,次年改元永乐。永乐十五年(1417年),宜倫郡主下嫁--礼。.

新!!: 建文帝和宜倫郡主 · 查看更多 »

小說家

小說作家,通常又略作小說家,指写作小说的人。.

新!!: 建文帝和小說家 · 查看更多 »

尹昌隆

尹昌隆(),字彦谦,江西泰和人,明朝政治人物。榜眼及第。.

新!!: 建文帝和尹昌隆 · 查看更多 »

左都御史

左都御史為中國明朝、清朝官制,都御史之一。清朝品等為從一品。1636年,清朝皇太極即位後,清政府將監察文武百官的職責歸於都察院。1644年,都察院設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負責糾察中國十五道、在京百官。.

新!!: 建文帝和左都御史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建文帝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国皇帝

中国历史上的君主最初被称为--、帝、皇、王、天子等。皇帝称号则始创于秦始皇,他以自己一統海內的功绩为傲,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古往今来的统治者无人能及,宜用新的称号来标志自己的尊贵身份,于是创号“皇帝”,自己称“始皇帝”,规定后世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千秋万世;与“皇帝”称号相对应的,秦始皇还创立并推行了一整套中央直接统治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帝政治權力的国家机制。这一整套体制在秦朝被民乱和战国诸侯后裔推翻后,被汉朝承袭并加以巩固,并随“皇帝”的称号流传后世。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中国后世王朝的最高君主纷纷以“皇帝”为号;而秦始皇创制的以“皇帝”为最高、最权威统治者的国家体制,也被称为帝制。 对皇帝的尊称历代不同,当面称呼皇帝有“陛下”、“圣上”或“万岁”等尊称,私下提及皇帝则需使用「至尊」、「聖人」、「官家」、「上」等尊称。 中国历史上在同一时期被公认为“皇帝”正统的只能是一个“大一统”政权的君主,该政权必须统治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并取得周围地区名义上的臣服,如此才能被肯定为“正统”。“正统”政权往往被称为“某朝”、“某代”,而不称为“某国”。历史上某些政权统治区域相对较小,其君主也在自己的国内称皇帝,却一般不被二十四史体系认同为真正的“皇帝”,实际仅相当于“国王”,如历史上越南地区的南越国,其开国君主对内称皇帝,对汉称臣。此类政權的称谓仅仅是“某国”,而不能称“某朝代”。在某些大分裂时期,中国没有公认正统的皇帝,如南北朝时与五代十国时期,同时有两个或数个中型王朝并立,这些中型王朝的实力超过了一般的“国”,各自称“皇帝”,并质疑对方的“正统性”,却始终没能实现一统海内的功绩。三國時期時,魏、蜀、吳三国国君也曾相继称帝;然而短暂地并存之后,由西晋完成了统一,成为了继汉朝而来的正统王朝。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正统朝代的标志之一是夏朝大禹制作的九鼎,传至周代,到秦朝末年失传;自秦始皇创制皇帝称号以来,正统朝代的标志则变成了始皇帝传国玉玺,然而该玉玺几经失传、后世所谓重新发现者又多是伪作,故而自晋以后已经基本丧失了其标志性地位。 中国皇帝一直延续到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至此中国皇帝制结束,共和制建立。中華民國成立後,雖有袁世凯自称中华帝国皇帝、張勳又擁溥儀復辟、日本在中國東北扶植滿洲國之傀儡政權皇帝溥仪,但都以失敗告終。在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 历代中国的皇帝中,寿命最长的皇帝为清高宗弘历(乾隆帝),享年89岁;寿命最短的皇帝是东汉殇帝刘隆,2岁即驾崩。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圣祖玄烨(康熙皇帝),在位近62年;在位时间最短的是金末帝完颜承麟,在位仅半天。 在中国历史上,仅有一位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是为唐朝时唐太宗宫人、唐高宗皇后,篡唐建「周」(史称武周),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即后世谓“武则天”者,其晚年退位将政权复归于自己的兒子,恢复了唐朝宗室,死后仍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合葬于乾陵。唐朝之後雖然有多位太后臨朝聽政,具有皇帝的實權,但僅是有實無名,未再出現真正登基、享有皇帝称号的女帝政权出现。.

新!!: 建文帝和中国皇帝 · 查看更多 »

平安 (明朝)

平安(),小字保兒,南直隸鳳陽府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人,明朝建文帝的大將,曾在靖难之役多次痛擊朱棣,朱棣即位後赦免了平安,還任命为「都督僉事」,但是在數年後想起了平安,將他逼死。.

新!!: 建文帝和平安 (明朝) · 查看更多 »

平燕布政使司

#重定向 平燕承宣布政使司.

新!!: 建文帝和平燕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新!!: 建文帝和乾隆 · 查看更多 »

乾隆帝

清高宗弘曆(a)(),又稱乾隆帝,爱新觉罗氏,諱弘曆,镶黄旗满洲人,汗號「腾格里特古格奇汗」(Тэнгэрийг Тэтгэгч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号「乾隆」,廟號高宗(v),諡號簡稱純皇帝(v)。 乾隆帝乃雍正帝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子時。登基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18日),在位至乾隆六十年(1735至1796年)。因其继位之时有在位时间不越祖父康熙帝之誓言,故而禅位于其子颙琰(即後來的嘉庆帝)。此时的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训政”,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成為事實上的最高统治者,直至驾崩於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享壽89岁。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也是清兵入关以来的第四位皇帝,以及中国历史上掌權時間最长的皇帝(合共63年)。.

新!!: 建文帝和乾隆帝 · 查看更多 »

应天府 (明朝)

应天府是中國明朝设置的府,为明代初期首都,後改留都。即今南京市。.

新!!: 建文帝和应天府 (明朝) · 查看更多 »

建文

建文(1399年-1402年6月)为中國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炆的年号,共四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成功后不承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明神宗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下詔恢復建文年號。 值得注意的是,明成祖一直没有明诏宣布革除建文年号。一些学者认为革除年号不是朱棣的本意,而只是臣下所为。也有人认为明成祖通过重修《太祖实录》和修纂《奉天靖难记》对建文朝历史肆意篡改,实际上相当于革除了建文年号,只是又不愿亲自公开实施而承担历史责任。.

新!!: 建文帝和建文 · 查看更多 »

建文改制

建文改制是明惠宗朱允炆、方孝孺等人推行的改革,主要改善明太祖重武重軍事的政策,提升文人政治、削除藩王勢力。惠宗受孝孺的影響,悉去太祖苛酷專濫之政,減輕江浙重賦,開廣言路,虛心納諫;並且在黃子澄與齊泰協助之下實施削藩政策。惠宗的改革大多是託古改制,具有理想性質姜公.

新!!: 建文帝和建文改制 · 查看更多 »

弘光帝

明安宗朱由崧(),又稱弘光帝,為南明首位皇帝,原為福王。朱由--是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檢堂兄弟,福忠王朱常洵之子。思宗殉国後,朱由--在南京即位,改元弘光,在位僅一年。弘光元年清军南攻,朱由--被俘,押往北京,翌年被處決。南明永历帝为其上庙号安宗,谥号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溫恭仁孝簡皇帝。.

新!!: 建文帝和弘光帝 · 查看更多 »

張玉

張玉(),字世美,諡號忠武,河南祥符人(今河南省開封市),明朝軍事人物,靖難之役著名將領。 張玉隨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其中多立有戰功,後於東昌之戰中戰死。朱棣稱帝後,以為靖難第一功臣,追贈為榮國公,謚忠顯。明仁宗加封為河間王,改謚忠武,與朱能、王真、姚廣孝等靖難功臣同享成祖廟廷。.

新!!: 建文帝和張玉 · 查看更多 »

張睿 (演員)

張睿(),本名張航睿,回族,生於遼寧省錦州市,中國男演員。在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行時因外型帥氣亮眼而被選為回族代表。他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2006级表演系,在校內有「中戲校草」之稱。出道初期与李佳航、高梓淇、李晟、海陆、孙耀琦、万茜、麦迪娜、路宏为瓊瑤力捧的第三代演员。與劉雨欣、江铠同、宋轶是同班同學。.

新!!: 建文帝和張睿 (演員) · 查看更多 »

張紞

張紞(),字昭季,陝西行省奉平路富平縣(今陝西省富平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明朝吏部尚書。 洪武年間,其舉明經,任東宮侍書,累遷試左通政。洪武十五年,平定雲南后,出任左參政、歷任左布政使。洪武二十年入覲,因治行列天下第一,明太祖朱元璋特命吏部免試,并賜璽書,命其在雲南鎮守。明惠帝即位后,召為吏部尚書,詔征名士選才,包括楊士奇等人均由張紞舉薦。 朱棣攻入南京后,記錄朝廷中二十九名奸臣,中有張紞。而茹常進言后,朱棣寬恕其罪并恢復原職。之後朱棣仍命張紞、戶部尚書王鈍解職,給半祿。張紞大懼,與吏部後堂自盡,妻子相繼投河自殺。.

新!!: 建文帝和張紞 · 查看更多 »

何乔远

何喬遠(),字樨孝,號匪莪,隐居鏡山,人稱鏡山先生。明朝政治人物,福建泉州府晋江县衮绣铺东街菜巷(今日泉州市鲤城区)人。曾任主事、郎中、經歷、光祿寺少卿、光祿卿、通政使、南京工部侍郎等官。年七十四。贈工部尚書。著有《閩書》、《名山藏》等。.

新!!: 建文帝和何乔远 · 查看更多 »

徐峥

徐峥(),中國大陸男演員、導演,出生於上海市,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主要電影有《命运呼叫转移》、《夜·店》、《人在囧途》、《人再囧途之泰囧》、《无人区》、《心花路放》、《催眠大师》、《港囧》。徐崢與黃渤、鄧超并稱為「票房三巨頭」。 妻子陶虹也是一名演员,两人于2003年结婚,并于2008年生下一女儿。.

新!!: 建文帝和徐峥 · 查看更多 »

徐王

徐王,中国古代王爵头衔之一。.

新!!: 建文帝和徐王 · 查看更多 »

徐輝祖

徐輝祖(),初名允恭,明朝開國功臣徐達長子,母谢氏,以嫡子袭封魏国公。.

新!!: 建文帝和徐輝祖 · 查看更多 »

侯泰

侯泰(),字順懷,北直隸順德府南和縣(今河北省南和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其早年为薦舉起家。建文年间,担任刑部尚书。燕王朱棣起兵后,侯泰力主抵抗,并在济宁、淮安监督兵饷。南京被攻破后,侯泰行至高郵被捉,其与弟侯敬祖、子侯玘一同被杀。.

新!!: 建文帝和侯泰 · 查看更多 »

北平市

北平市,簡稱「平」,舊稱北京,為中華民國在兩岸分治前設置的12個直轄市之一,並在1928年(民國十七年)以前為首都。當時是中國的第一大城市,全國政治、文化中心。综合水平远超南京。.

新!!: 建文帝和北平市 · 查看更多 »

包三姑外传

《包三姑外传》是周易影视于2010年首播的一部古装公案电视剧。讲述明朝永乐年间,一边远小镇上,以包青天後人包三姑为首的女子破案组,侦破一系列的悬疑案件,2010年1月3日安徽影视频道首播,7月8日 东南卫视上星。 本剧大量使用了喜剧搞笑的演绎方式。共包括6个故事:朱棣即位(1-6集)、寻统霸业(6-13集)、阴间盗帅(13-19集)、大奶奶欺诈案(19-25集)、玫瑰谍影(26-31集)、艺术大侠(31-33集)。.

新!!: 建文帝和包三姑外传 · 查看更多 »

喜劇

喜劇是戲劇的一種類型,大眾一般解作笑劇或趣剧,以誇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台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從而引人對醜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對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基於描寫對象和手法的不同,可分為諷刺喜劇、抒情喜劇、荒誕喜劇和鬧劇等樣式。內容可為帶有諷刺及政治機智或才智的社會批判,或為純粹的鬧劇或滑稽劇。喜劇衝突的解決一般比較輕快,往往以代表進步力量的主人公獲得勝利或如願以償為結局。 欧洲最早的喜剧是古希腊喜剧,代表作家是阿里斯托芬;16、17世纪以莎士比亚、莫里哀为代表;18世纪意大利的哥尔多尼及法国的博马舍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喜剧的代表;19世纪以俄国的果戈理为代表。 喜劇可以略分為兩種:浪漫喜劇與諷刺喜劇。西方的幽默文化传统根源於古希腊喜剧。.

新!!: 建文帝和喜劇 · 查看更多 »

呂太后 (明興宗)

呂太后(),壽州人,明朝明興宗朱標的繼妻。.

新!!: 建文帝和呂太后 (明興宗) · 查看更多 »

唐国强

唐国强(),祖籍山东省烟台市,生於山東省青島市,著名电影演员、电视演员,现任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演员工作委员会会长。.

新!!: 建文帝和唐国强 · 查看更多 »

儒家

儒家,又稱儒學、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於中國並同時影響及流傳至其他周遭東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與宗教體系。前5世紀由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輕徭薄賦,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儒家尊崇孔子為聖人,以四書五經為經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韓愈、二程、朱熹、王陽明、顧炎武、朝鮮李退溪、日本山崎闇齋等等大儒加以發揚,歷久而猶新,對東亞政治文化與道德教育都有重大貢獻。20世紀中國內憂外患,國力衰弱,儒家普遍受到知識份子及一般民眾的批評和唾棄,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和破壞(如「打倒孔家店」、迂腐且「吃人的禮教」)。儒家失去可供託身的制度或組織,脫離於平民百姓的生活,僅獲新儒家等少數學者仍獻身和發揚。這也導致現代中國人在生活經驗中實際甚少接觸儒家價值,也很難有參與儒學的機會,使得相關教育沒有寄身之所,其價值觀也和日常生活越來越疏遠。海外華人接觸儒家,來自書本亦遠多於來自生活經驗。現代儒家趨向學術轉型,學者多著重探討儒家究竟屬於什麼形態的宗教或哲學,以及現代人怎樣才能在儒學中安身立命。學者一般推斷儒家在現代世界中勢必難以重拾昔日光輝,但其倫理思想對東亞乃至世界的文化教育經濟發展仍將有所貢獻。 主要負責推動執行教育 《漢書藝文志》記載:「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儒家初出現時聲勢微弱,起初僅是諸子百家中不甚起眼的學派,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自百家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學術思想主流和官方意識形態,逐漸滲透到專制政治的各個層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此段說明正可代表其發展歷程。 儒家在秦代大受迫害,自漢代起卻得到朝廷獨尊,成為官學與國教,掌握文化教育與入仕之途,奠定儒家在中國歷史文化的崇高地位。在兩晉南北朝和唐代,儒家與佛、道二家並稱三教,儒學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領域的領導地位,繼後經宋儒重新闡釋,形成理學,發展心性之學,儒家得以重振聲勢,倫理思想滲透到中國社會各個層面,並流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琉球等地,大受尊崇,成為東亞一大學術思想體系,在朝鮮尤其深入民心,其流佈較在中國本土更為普及。.

新!!: 建文帝和儒家 · 查看更多 »

凤阳县

凤阳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中东部,是滁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建文帝和凤阳县 · 查看更多 »

兵部尚书

兵部尚書,中國古代官職名稱,統管全國軍事的行政長官,職能相當於現代各國的國防部長。俗稱司馬、武部尚書、大司馬、夏官卿。.

新!!: 建文帝和兵部尚书 · 查看更多 »

削藩政策

削藩是封建制度下君主为了鞏固自身權利而收回藩王、藩鎮、诸侯、軍閥等地方政權割据势力手中的部分或全部权力,而著手实施的政策。由于利益冲突,削藩常常引发政治动荡,甚至军事对抗。.

新!!: 建文帝和削藩政策 · 查看更多 »

皇太孫

皇太孫,储君的一種,簡稱太孫,與皇太子、皇太弟、皇太叔等,都是皇帝正式繼承人的封號。此一繼承人通常是太子的嫡子,在太子去世後,改封其為太孫;但是也有少數在太子尚健在且並未被廢黜的情況之下,被封為太孫的例子,如唐高宗李治的太孫李重照、明成祖朱棣的太孫朱瞻基。 就中國歷史而言,如果沒有經過正式冊封的程式,並不能算是皇太孫,如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在其祖父太武帝拓跋燾在位時,就只有保持世嫡皇孫的稱號而已;另外,遼道宗耶律洪基去世前遺命其孫,時為燕國王的耶律延禧繼位,也沒有經過冊封的程序。 通常太孫的居住的處所和太子一樣也稱東宮,不過東宮官屬會隨之改名,例如太子太傅改稱太孫太傅,太子洗馬改稱太孫洗馬。不過有的時候,太孫並不設屬官,如唐高宗李治的太孫李重照。 皇帝立太孫,大多數的情況是因為太子去世,並且嫡孫至少已經接近成年,故太孫一般符合封建宗法的傳統,其繼承人的合法性不若太弟、太叔有較大的爭議;然而現實情況下,太孫因年紀尚輕,權力基礎不穩,隨時可能受到權臣、宗室的挑戰。.

新!!: 建文帝和皇太孫 · 查看更多 »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頭銜之一,意指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做為最高位階的君主頭銜,凌駕在王與封爵之上。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女皇」或「女帝」。.

新!!: 建文帝和皇帝 · 查看更多 »

王鈍

王鈍,字士魯,河南行省汴梁路太康縣(今河南省太康縣)人,元朝進士,明朝戶部尚書。 元朝至元二十六年,中進士,任猗氏縣尹。洪武年間,征任禮部主事,歷任福建參政。洪武二十三年,升任浙江左布政使,以勤勉著稱。建文年間,拜為戶部尚書。朱棣攻入南京后,逃城北被逮捕,朱棣下詔仍恢復其職。之後與張紞同時被罷免。后命與工部尚書嚴震直分別巡視山西、河南、陝西、山東等地。永樂二年,賜敕以布政使致仕。 其子王瀹为永樂四年进士,官至户部左侍郎。.

新!!: 建文帝和王鈍 · 查看更多 »

礼部尚书

部尚书,中國、越南古代官名,六部中礼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教育部長、外交部長,雅称禮書、宗伯、大宗伯、春官卿、宗卿。.

新!!: 建文帝和礼部尚书 · 查看更多 »

穿越时空的爱恋

《穿越时空的爱恋》(Love Across Time)是一部2001年的中國大陸与香港合拍的電視劇,于2002年上映,由台灣演员张庭和大陆演员徐峥主演。该剧是中国内地上映的第一部以明朝初期历史为背景的穿越题材电视剧,也是中国电视剧最早的穿越剧之一,有些宣传称此作为《寻秦记》的姊妹篇。 该剧剧名灵感来自于台湾作家席绢的小说《交错时光的爱恋》,是继电视剧《上错花轿嫁对郎》热播之后的又一部与席绢小说相关的电视作品,但不同的是,《穿越时空的爱恋》的故事情节与席绢的小说并无雷同,而是由中国内地编剧阡陌原创编写。.

新!!: 建文帝和穿越时空的爱恋 · 查看更多 »

練子寧

練子寧(),名安,字子寧,以字行,号松月居士。江西新淦縣(今江西新淦縣金川镇东山村)人。明朝政治人物、榜眼。 父練伯尚,工詩,洪武初年,當過起居注的史官,因直言外放,官終鎮安通判。練子寧於洪武十八年(1385年)中式乙丑科一甲第二名進士(榜眼),时年27(状元丁显28岁,进士花纶26岁)。授翰林院修撰,建文帝时官御史大夫。当时李景隆北败而还,练子宁上朝大呼请求诛杀李,明惠帝不听。燕王朱棣攻破京师(今江苏省南京市),子寧不肯屈服,在朝中出言不遜,被割下舌頭。朱棣說,我是要傚法周公輔成王的故事。練子寧以手蘸舌血在地上書寫:“成王安在?”最後凌遲致死。全族被殺死一百五十多人,姻亲戍边。侄子嘉定知县练大亨闻讯,和妻子沉刘家河自杀。弘治年間,王佐刻其遗文為《金川玉屑集》。.

新!!: 建文帝和練子寧 · 查看更多 »

罪惟錄

《罪惟錄》,原名《明書》,作者查繼佐,為明朝—南明史事的紀傳體史書。傳世唯有一部,齊魯書社對其進行點校。.

新!!: 建文帝和罪惟錄 · 查看更多 »

翰林院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歷朝歷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翰林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封建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构。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然而,成为翰林的辉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识分子投身科举,造成了人才浪费。社会重文士轻技工,拖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处于皇帝的监管之下,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起了压抑作用,有利于皇帝进行专制统治。.

新!!: 建文帝和翰林院 · 查看更多 »

真定國

真定國,漢代王國名。西汉置。治所为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南),属冀州刺史部。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河北省正定縣、藁城市、鹿泉市與石家莊市市區一帶。.

新!!: 建文帝和真定國 · 查看更多 »

爱情片

虽然大部分的电影在某种程度上都有角色相互爱恋的情节,但爱情电影指的是那些中心剧情主要围绕着故事主角恋爱关系发展的电影。这类电影常见的主题是,电影中的角色们基于相互间新发现的魅力而作出相应的决定。这类电影通常也会提出诸如“什么才是我生活的意义”、“我为何与我现在的伴侣在一起”之类的问题。 爱情电影之所以能吸引观众,在于其中角色表达感情的真实生动。下面列出了近年来的部分爱情电影。拍摄于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是最为成功的爱情电影之一,它共赚取了18亿美元。 这类电影的另一个必备条件,是皆大欢喜的结局(或至少应具有苦乐参半的结局),许多人会觉得悲剧式结局的电影不能被定义为“爱情电影”;然而,这一必备条件往往会受到质疑,许多剧作家和导演在这方面往往会有大胆的发挥。.

新!!: 建文帝和爱情片 · 查看更多 »

盛庸

盛庸(),籍贯不详,是靖難之役的中央軍主要將領之一。曾在靖难之役多次痛击朱棣,朱棣即位后归降。但在之后,遭千户王钦、都御史陈瑛弹劾而自杀。.

新!!: 建文帝和盛庸 · 查看更多 »

隆武帝

明紹宗朱聿鍵(《思文大纪》,頁21-22),或稱隆武帝,小字長壽,南明第二任皇帝,原為唐王,為明太祖朱元璋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孫(與明神宗同輩份),祖父唐端王朱碩熿,父為唐王之子朱器墭,母宣皇后毛氏。1644年,明思宗在北京自缢,1645年弘光帝被俘,鄭芝龍、黃道周等人扶朱聿鍵於福州登基称帝,改元為隆武並與同年開鑄「隆武通寶」,而弘光帝在翌年才被清廷所殺。 1646年,清军入福建,隆武帝在汀州被擄殺,享年44岁。永曆帝即位后初上尊谥思文皇帝,永历十一年上廟號紹宗,改谥号為配天至道弘毅肅穆思文烈武敏仁廣孝襄皇帝钱海岳《南明史·本纪第二》。朱聿键自奉甚俭,品格在南明诸君中是少見的優良。黄道周描述了隆武帝的为人:“今上不饮酒,精吏事,洞达古今,想亦高、光而下之所未见也。”.

新!!: 建文帝和隆武帝 · 查看更多 »

鐵鉉

鐵鉉(),字鼎石,河南鄧州(今鄧州市)人,元代色目人後裔。他是明惠帝時著名忠臣,在靖難之變時不肯投降造反奪位的燕王朱棣,被施以磔刑、油炸而死。後人尊其忠義不屈,在各地有鐵公祠以祀之。南明時,追赠太保、諡忠襄,清朝乾隆時諡忠定。.

新!!: 建文帝和鐵鉉 · 查看更多 »

靖难之役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間发生的内戰。建文元年七月初五(1399年8月6日),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战争持續三年。建文帝缺乏謀略,任用主帥不當,致使主力不斷被殲。朱棣以燕京(今北京)為基地,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官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六月十三(1402年7月13日)攻下帝都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建文帝失蹤,朱棣登上帝位,是為明成祖。 歷史上藩王造反成功者還有南梁時的侯景、馬楚時的馬希萼等人(因割據政權的中央政府軍力有限),但大一統王朝則惟此一例,絕無僅有。.

新!!: 建文帝和靖难之役 · 查看更多 »

顧成

顧成(),字景韶,河南行省揚州路江都縣(今江蘇省揚州市)人,祖籍湘潭。明朝政治人物,鎮遠侯。.

新!!: 建文帝和顧成 · 查看更多 »

裕皇后

裕皇后王氏(),明熙祖朱初一妻。 王氏事跡不詳,只知她嫁與明熙祖及生三子:明仁祖朱世珍、朱五一及朱五二。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追上諡號為裕皇后。.

新!!: 建文帝和裕皇后 · 查看更多 »

西洋

西洋这个地理名词现指西方世界,但在中国历史上,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

新!!: 建文帝和西洋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建文帝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马皇后 (明太祖)

#重定向 孝慈高皇后 (明朝).

新!!: 建文帝和马皇后 (明太祖) · 查看更多 »

驸马

,全称为驸马都尉,是中國、越南、朝鮮官职名称,「駙馬」又作附馬、付馬,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由於駙馬經常成為公主之夫或授此官職予公主之夫,後來就變成公主之夫專有的稱謂。又因為中國的皇女一般在出嫁前皆封公主,因此國婿、帝婿往往都是駙馬。清代改稱額駙。.

新!!: 建文帝和驸马 · 查看更多 »

高虎

虎,(),中国男演员,山东青岛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经纪公司博纳演艺经纪公司。.

新!!: 建文帝和高虎 · 查看更多 »

谷應泰

谷應泰(),字賡虞,別號霖蒼,明末清初直隸豐潤(今河北唐山市豐潤區)人。.

新!!: 建文帝和谷應泰 · 查看更多 »

黃子澄

黃子澄(),江西分宜县(今大冈山乡大坑村)人,名湜,字子澄,以字行。明初官員,官至翰林学士。 黃子澄於明太祖洪武十八年時考取了會試第一,历任編修、修撰、太常寺卿等职,伴讀東宮。明惠帝即位后,兼翰林學士之職,與齊泰共同建議削藩。結果引發燕王朱棣在建文元年(1399年)發動靖難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奪得帝位後,將黃子澄逮捕并处死。.

新!!: 建文帝和黃子澄 · 查看更多 »

黃佐

黃佐(),字才伯,號泰泉。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石岐仁厚里人。明代儒學學者、政治人物。.

新!!: 建文帝和黃佐 · 查看更多 »

黃彥清

黃彥清,江南行中書省徽州府歙縣(今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人。 官任國子監博士,以名節自勵。明惠宗崩,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發喪,追謚孝愍皇帝,廟號神宗。燕王朱棣起兵后,坐在梅殷軍中私諡建文帝,並追崇劉皇后徽號。彥清為首論絞,又連及從子黃貴池,同金蘭皆下詔獄誅死。 弘光中,贈光祿少卿,皆附祀表忠祠。後贈太子少傅,諡忠慎。.

新!!: 建文帝和黃彥清 · 查看更多 »

黃易

易可能是指:.

新!!: 建文帝和黃易 · 查看更多 »

黄海

海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边缘海,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黄海平均水深44米,海底平缓,为东亚大陆架的一部分。.

新!!: 建文帝和黄海 · 查看更多 »

齊泰

齊泰(),本名德,獲明太祖賜名泰,字尚礼,号南塘,直隸溧水縣(今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人,明初官員。 齊泰为洪武进士,历任礼、兵二部主事、兵部郎中、左侍郎。明太祖临终时,齐泰被招去接受顾命。建文帝即位后,晋升兵部尚书,与黄子澄建議削藩。结果引发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夺得帝位后,将齊泰逮捕并处死。清乾隆年間,高宗為建文諸臣平反,齊泰追諡忠敬。.

新!!: 建文帝和齊泰 · 查看更多 »

茹瑺

茹瑺(),湖廣行省潭州府衡山縣(今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忠誠伯。.

新!!: 建文帝和茹瑺 · 查看更多 »

郁新

郁新(),字敦本,河南行省臨濠府臨淮縣(今安徽省鳳陽縣)人,明朝政治人物、户部尚书。 洪武年间,其以人才被征,授戶部度支主事,后升任郎中。再过一年,升户部右侍郎。太祖曾问天下戶口田賦,地理險易,其应答無遺,之后升任户部尚书。当时親王歲祿米五萬石,郁新定議減五之四,并定郡王以下祿有差别。之后有因邊餉不繼,定召商開中法,令商輸粟塞下,征收盐税,因此邊餉儲足。此外并重用戶部主事夏原吉。建文二年,因病回乡。 明成祖即位后,召掌戶部事,并以侍郎古樸辅佐。永樂元年,河南发生蝗灾,有关部门隐瞒实情,郁新弹劾并治理。次年,議公、侯、伯、駙馬、儀賓祿,二百石以上者,請如文武官例,米鈔兼給。永乐三年,以士卒勞困,議減屯田歲收不如額者十之四五,又議改納米北京贖罪者於南京倉。次年八月死于任上。朱棣感叹道:“郁新管理国家财政十三年,量計出入,现在又有谁能替代呢?”于是輟朝一日,賜葬祭,召夏原吉還禮部事。而郁新长于管理,密而不繁。其所規畫,后人不再改变。.

新!!: 建文帝和郁新 · 查看更多 »

胡濙

胡濙(),字源潔,谥忠安,武進(今江蘇省常州市)人。明朝禮部尚書。.

新!!: 建文帝和胡濙 · 查看更多 »

都御史

都御史為御史的一種,中國明朝、清朝官职之一。類似於古代的御史中丞。 明朝都察院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正二品),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清朝时都御史為從一品。 女真清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即位後,清朝廷將監察文武百官的職責歸於都察院。 大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關,都察院設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負責糾察中國十五道、在京百官。 雍正元年(1723年)始,凡總督授加兵部尚書銜者,慣例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不加尚書銜則一律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

新!!: 建文帝和都御史 · 查看更多 »

郑和下西洋 (电视剧)

《鄭和下西洋》又名《大航海》,是2009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出品的电视剧。根据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改编,共50集,罗嘉良、唐国强、于小慧、杜雨露主演。.

新!!: 建文帝和郑和下西洋 (电视剧) · 查看更多 »

藩王

藩王就是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或郡王,通稱諸侯王。中国历史中,拥有王爵者都可以称作藩王,不管是宗室或是外姓,亦不管亲王或郡王。藩王可能拥有兵权,镇守一方。 外姓一般得到藩王称号的都是战功卓越的臣子。如明代的鄭成功、清代的耿精忠,尚可喜等。.

新!!: 建文帝和藩王 · 查看更多 »

邱心志

邱心志(),祖籍福建省連江縣,出生於台灣,台灣男演員。目前移居上海。作品大多以演出戲劇為主,和瓊瑤是舊識,瓊瑤特別邀請他來演出新還珠格格的乾隆帝。2001年憑電視劇《笨小孩》獲得第36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男主角獎。.

新!!: 建文帝和邱心志 · 查看更多 »

鄭和

鄭和(),原姓馬,回族人,其阿拉伯名為哈兒只·馬哈茂德·贍思丁(حاجی محمود شمس الدين‎ Hajji Mahmud Shamsuddin),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與正統哈里發-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的後裔,小名三宝,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阳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明成祖賜姓鄭,故稱鄭和。中國明代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宦官及武術家。鄭和奉明成祖之命開始他的七次遠航,歷時28年,访问了30多個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國家和地區,史稱「鄭和下西洋」,總航程達七萬多海里,足繞地球三週有餘,其航程之遠及船隊規模之大,為歷史罕見,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早了近一個世紀。.

新!!: 建文帝和鄭和 · 查看更多 »

電視劇

#重定向 电视剧.

新!!: 建文帝和電視劇 · 查看更多 »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英文縮寫為「TVB」),創立於1967年11月19日,由邵逸夫、利孝和、祈德尊等人創辦,是香港首間商营無線電視台,也是目前香港四家免費電視台之一。 因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是香港首個投得無線電視牌照的電視台,而且從1967年至1973年間是香港唯一一家無線電視台,所以香港人時至今日亦普遍稱呼該公司為「無綫電視」或「無綫」。由於無綫的收視曾經長期拋離已經轉型為網絡電視的亞洲電視,故此坊間亦有大台之稱,亦因其RGB三色標誌而常被戲稱為三色台。.

新!!: 建文帝和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 查看更多 »

耿炳文

耿炳文(),濠州(今安徽鳳陽)人,中國明朝开国军事将领,官至大将军,以功封長興侯。.

新!!: 建文帝和耿炳文 · 查看更多 »

除夕

夕,又稱大年夜、年夜、年三十、除夜、岁除、大晦日,是過年前的最后一天。這天的確實日期會因為曆法而有所不同。傳統上漢字文化圈以農曆作為曆法,由於農曆十二月多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晚、年三十夜、二九暝/三十暝(閩南語);而十二月小月時为廿九日,閩南人稱二九暝/三十暝(閩南語)。除夕時,人們會一家團聚,並有守歲的習俗,在大中華地區、日本和越南家中的長輩會發給晚輩壓歲錢,韓國近代也受漢字文化圈其他地區影響而有了發壓歲錢的習俗。而中國南方、臺灣和越南等地會有年宵市場(或稱花市)。.

新!!: 建文帝和除夕 · 查看更多 »

陳山聰

陳山聰(Joel Chan,),原名陳山葱,香港男演員,現為無綫電視經理人合約男藝員。1993年加入樂壇,曾推出兩張唱片,後來轉為演出電視劇。於《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17》憑劇集《同盟》的令千佑(Kent)得到「最佳男配角」,並由2015年的「最佳女配角」姚子羚頒給他。在致謝辭中,他感謝無線沒有放棄他。.

新!!: 建文帝和陳山聰 · 查看更多 »

陳廸 (洪武進士)

#重定向 陈迪.

新!!: 建文帝和陳廸 (洪武進士) · 查看更多 »

陳瑄

陳瑄(),字彥純,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廬州路合肥縣(今安徽省合肥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平江伯。 陳瑄早年跟隨徐達征戰,在靖難之役時率領水師投降燕王朱棣,封平江伯。之後長達三十余年組織修築、管理京杭大運河,使得明初漕運得以完備,并影響到明、清兩朝的漕運制度。.

新!!: 建文帝和陳瑄 · 查看更多 »

陳迪 (宣城)

陳廸(),字景道,京師寧國府宣城縣(今屬安徽省宣城市)人。明朝政治人物。.

新!!: 建文帝和陳迪 (宣城) · 查看更多 »

陳性善

陳性善(),名复初,以字行。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今属绍兴市)。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忠於建文帝,靖難之變後自殺殉國。.

新!!: 建文帝和陳性善 · 查看更多 »

陈磊

陳磊可以指:.

新!!: 建文帝和陈磊 · 查看更多 »

暴昭

暴昭(),山西省平陽府潞州潞城縣(今山西省長治市潞城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年间,暴昭由国子监监生授大理寺司務。洪武三十年,升任刑部右侍郎,次年为刑部尚书。其以节俭著称。建文初年,担任北平採訪使,得知燕王朱棣欲求谋反,上书密报,请求早做准备。朱棣起兵后,中央在河北真定设平燕承宣布政使司,暴昭以尚书身份兼任其司使,并与鐵鉉备战。后平安部队被攻破,被召还。燕军攻入金川门后,暴昭逃亡被捕,不屈,被施以磔刑。.

新!!: 建文帝和暴昭 · 查看更多 »

李友

李友,陕西米脂人,大顺重要将领,封武阳伯。.

新!!: 建文帝和李友 · 查看更多 »

李天翔

李天翔(Eric Li Tin Cheung,)原名李志偉,香港男演員,無綫電視男藝員。.

新!!: 建文帝和李天翔 · 查看更多 »

李景隆

李景隆(),小名九江,朱元璋外甥李文忠之子,襲父爵封曹國公。靖難之役時,為建文帝大將,屢屢敗於燕王朱棣。朱棣南下時,李景隆和谷王朱橞開金川門投降,建文帝失蹤,燕王朱棣即位。永乐二年(1404年),被削爵圈禁,永乐末年去世。.

新!!: 建文帝和李景隆 · 查看更多 »

杨王

#重定向 陈公.

新!!: 建文帝和杨王 · 查看更多 »

梅殷

梅殷(),字伯殷,汝南侯梅思祖從子,中國明朝開國君主朱元璋的女婿,因忠於明惠宗,1405年被明成祖遣人暗殺而死。.

新!!: 建文帝和梅殷 · 查看更多 »

楊松

楊松可以指:.

新!!: 建文帝和楊松 · 查看更多 »

武侠小说作家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建文帝和武侠小说作家列表 · 查看更多 »

武俠片

武侠片,又称武侠电影、武侠剧、功夫片,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电影、电视剧类型。.

新!!: 建文帝和武俠片 · 查看更多 »

永州市

永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南岭山脉北麓,潇水和湘江汇合处,是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锦绣潇湘”之称,面积2.23万平方公里,人口542.97万,市政府驻冷水滩区。2015年11月25日,永州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城市。2016年12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永州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建文帝和永州市 · 查看更多 »

永乐英雄儿女

《永乐英雄儿女》,中国大陆古装爱情剧、喜剧,导演于敏,主演保剑锋、刘涛、寇世勋、刘晓庆、唐国强、陈龙。2004年12月7日晚于广东台珠江频道首播。.

新!!: 建文帝和永乐英雄儿女 · 查看更多 »

江都公主

江都公主,明朝公主,明興宗朱标長女,生母不详。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嫁給長興侯耿炳文之子耿璿,耿璿累任至前軍都督僉事。當初稱江都郡主。建文元年(1399年),升為公主,耿璿為駙馬。當時耿炳文進攻燕王朱棣,耿璿勸其直接攻打北平。當時耿炳文被罷免,耿璿隨其退隱。永樂初年,耿璿稱病不出,后連坐而死。江都公主降至江都郡主,后憂慮而死。.

新!!: 建文帝和江都公主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新!!: 建文帝和河北省 · 查看更多 »

洪武

洪武(1368年-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的年號,也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 洪武年间全国没有战乱,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規定後代子孫登基後,在位時只能使用一個年號,故除明英宗因為退位後又復辟,故有兩個年號外,其餘均守祖制,參見一世一元制。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其嫡長孫朱允炆即位,翌年改元建文。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通过靖难之役即皇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夏燮《明通鑑》考異認為從朱棣在1399年北京起兵開始其征伐地区復稱洪武年號,靖難之役後下令全國復用洪武年號。.

新!!: 建文帝和洪武 · 查看更多 »

洪武三十二

《洪武三十二》(Relic of an Emissary)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古裝宮廷劇集,全劇共30集,由馬德鐘、謝天華、徐子珊、陳鍵鋒及江若琳領銜主演,並由陳山聰及陳展鵬聯合主演,以及由黃偉聲擔任監製。此劇為2011無綫節目巡禮劇集之一。.

新!!: 建文帝和洪武三十二 · 查看更多 »

淳皇后

淳皇后(),陳氏,明仁祖朱世珍妻。 陳氏事跡不詳,只知她嫁與明仁祖及生四子:朱興隆、朱興盛、朱興祖及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追上諡號為淳皇后。.

新!!: 建文帝和淳皇后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建文帝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溥洽

釋溥洽,溥洽法師(),字南洲,晚号迂叟,又称一雨翁,俗姓陆。杭州人,明建文主錄僧。 成祖靖難,有指溥洽知帝出亡所之,坐事長系十五年。1418年(永樂十六年)姚廣孝臨終,成祖問所欲,告:「僧溥洽繫久,願赦之。」薨,成祖釋溥洽。.

新!!: 建文帝和溥洽 · 查看更多 »

朱世珍

朱世珍(),朱元璋父亲。原名朱五四,妻子陈氏。句容(今江苏句容)人,父亲朱初一迁居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朱世珍又迁居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配陈氏,赠淳皇后。有四子,长子南昌王朱重四(朱興隆),次子盱眙王朱重六 (朱兴盛),三子临淮王朱重七(朱兴祖),四子朱重八即明太祖朱元璋,女曹国长公主(李文忠的母亲),太原长公主 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世珍、陈氏、南昌王朱兴隆先后去世。 韩林儿龙凤九年(1363年),赠朱五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太尉、吴国公,配陈氏赠公夫人。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朱世珍被尊為皇帝,廟號仁祖,諡號淳皇帝。陵墓在凤阳的明皇陵。.

新!!: 建文帝和朱世珍 · 查看更多 »

朱初一

朱初一,句容(今江苏句容)人,明懿祖朱四九之长子;明仁祖朱世珍的父親,明太祖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迁居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 韩林儿龙凤九年(1363年),赠朱初一光禄大夫、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司空、吴国公,配王氏赠公夫人。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朱初一被尊為皇帝,廟號熙祖,諡號裕皇帝。陵墓在盱眙的明祖陵。 配王氏,赠裕皇后。有四子:长子寿春王朱五一;次子朱五二;三子幼殇;四子明仁祖朱五四。.

新!!: 建文帝和朱初一 · 查看更多 »

朱允熞

朱允熞(),明朝太子朱標的第四子,惠帝朱允炆胞弟,母太子妃呂氏。.

新!!: 建文帝和朱允熞 · 查看更多 »

朱允熥

朱允熥(或1415年),明朝第二次封的唯一一任吳王,明興宗朱標的嫡第三子,惠帝朱允炆异母弟,母孝康皇后常氏。.

新!!: 建文帝和朱允熥 · 查看更多 »

朱允熙

朱允熙一作朱允𤐤,明朝唯一一任徐王,明興宗朱標的庶第五子,母皇后呂氏。.

新!!: 建文帝和朱允熙 · 查看更多 »

朱允𤐤

#重定向 朱允熙.

新!!: 建文帝和朱允𤐤 · 查看更多 »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漢族,朱姓,讳元璋。曾名朱兴宗、朱重八,投军被郭子兴取名元璋,字国瑞,生於濠州钟离县 。廟號「太祖」,谥號「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号洪武也俗稱洪武帝。太祖之後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清太宗(改國號)外,皆實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据说法号如净。 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後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後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統的皇朝,国号“大明”。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興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賦稅。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及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並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領各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驾崩後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為明惠宗。 太祖的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南京的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使得皇宮自給自足。.

新!!: 建文帝和朱元璋 · 查看更多 »

朱睦

朱睦㮮(),字灌甫,號西亭、東陂居士,河南開封人,祖籍直隸鳳陽(今安徽)人,明朝宗室,鎮國中尉。 周定王朱橚六世孫。鎮平恭定王朱有爌五世孫。父奉國將軍朱安河,以孝行著稱。二十歲通五经,讲业于水竹居之西,学者称“西亭先生”。萬曆五年(1577年)舉為周藩宗正,諸王中藏書最富,明末清初的藏書家曹溶曾說“有明宗室,灌甫宗正為之最”。著有《五經稽疑》六卷、《授經圖傳》四卷、《韻譜》五卷、《明帝世表》、《周國世系表》、《建文遜國褒忠錄》、《河南通志》、《開封郡志》等。.

新!!: 建文帝和朱睦 · 查看更多 »

朱雄英

虞懷王朱雄英,明朝追封虞王,懿文太子朱標的嫡長子,母太子妃常氏。 他在洪武七年(1374年)出生,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五月去世,年僅九歲。祖父朱元璋“感悼”辍朝,葬于钟山,侍臣皆素服徒步送葬。後在同年追封虞王,諡曰懷。.

新!!: 建文帝和朱雄英 · 查看更多 »

朱柏

朱柏(),明朝湘王,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二子,洪武四年(1371年)生,母胡順妃,豫章侯胡美之女。.

新!!: 建文帝和朱柏 · 查看更多 »

朱标

朱標(),明太祖朱元璋嫡長子,洪武年間皇太子,明惠宗之父。.

新!!: 建文帝和朱标 · 查看更多 »

朱桂

代簡王朱桂,是明太祖第十三子,他在洪武七年七月十八日(1374年8月25日)生,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封豫王,封国南昌。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三月改封代王,同年就藩大同。 他性格暴躁,建文元年(1399年)時,因罪被廢為庶人。 成祖即位後,恢復了朱桂的王爵。可是朱桂仍然沒有改進。成祖曾賜璽書給他說:「聞弟縱戮取財,國人甚苦,告者數矣,且王獨不記建文時耶?」又下令從今起王府不得擅役軍民、斂財物。當時朱桂已經多次被人控訴行為不軌,成祖賜敕列其32條罪狀,召朱桂入朝,可是朱桂不來。成祖第二次召他時,在中途把他遣還,把他的三護衛革去,直到永樂十六年(1418年)才恢復護衛。 朱桂的王妃是徐達之女、仁孝文皇后之妹。 朱桂在正統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446年12月29日)去世,諡曰簡,由孫朱仕㙻繼承王爵。.

新!!: 建文帝和朱桂 · 查看更多 »

朱棣

#重定向 明成祖.

新!!: 建文帝和朱棣 · 查看更多 »

朱楩

朱楩(pián)(),明太祖第十八子,母周妃,封岷王,谥“莊”。.

新!!: 建文帝和朱楩 · 查看更多 »

朱榑

齊恭王朱榑(),明太祖第七子,达定妃所生。洪武年间曾参与北征,因此自恃有军功。建文年间,因罪而被明惠帝借机削藩,废为庶人,禁锢在京城(今南京)四年。靖难之变后,明成祖恢复其地位,但数年后再度因行为不轨而被废为庶人,从此被软禁在南京至死。.

新!!: 建文帝和朱榑 · 查看更多 »

朱橚

朱橚(),明太祖第五子;洪武三年(1370年)封為吴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封周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就藩开封府;其諡号为定,故又称周定王。.

新!!: 建文帝和朱橚 · 查看更多 »

朱橞

谷王朱橞,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母郭惠妃為滁陽王郭子興女,明朝第一代亦為唯一一代谷王,王妃周氏,兵馬指揮周鐸之女。他在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1391年5月17日)受封谷王,之所以稱作谷王,是因為就藩地宣府古名上谷郡。一作如意王。 他在位二十六年,並在洪武二十八年三月十二日(1395年4月1日)就藩宣府。建文四年二月初四(1402年3月7日)改封長沙,又增加歲祿二千石。 明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1402年7月13日),靖難之役末期燕王圍攻南京城時,與李景隆共同投降並開其鎮守的南京金川門讓燕王軍隊進城,史稱金川門之變。 朱橞在封國日益無道,奪人民地田,侵吞稅款,又殺無罪之人。長史虞廷綱諫之,朱橞反誣虞廷綱誹謗,斬之。後來朱橞密謀謀反,被蜀獻王朱椿向明成祖告發,終於在永樂十五年二月初六(1417年2月22日)和二位兒子一起被明成祖削為庶人,与家人一同囚禁于徽州新安卫公署内,谷國被撤除。宣德三年(1428年)朱橞在囚禁中去世,其家属取赴京,后安置凤阳、庐州。.

新!!: 建文帝和朱橞 · 查看更多 »

朱權

朱權(),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寧王,号臞仙,又號涵虛子、丹丘先生。封地為寧國(今內蒙古寧城),在靖难之役中被朱棣綁架,共同反叛建文帝,朱棣即位後,將朱權改封於南昌,削其藩。朱權只好將心思寄託於道教、戲劇、文學,鬱鬱而終。.

新!!: 建文帝和朱權 · 查看更多 »

朱文奎

朱文奎,明惠帝之長子,母皇后马氏。建文元年,册立为皇太子。 洪武二十九年十月甲寅生。父亲建文帝登基后,受封為太子。 1402年,明成祖攻入應天府之後,明惠帝及其長子朱文奎均不知所終,傳聞中朱文奎亦死於皇宮大火。南明追復他為和簡太子或恭愍太子。.

新!!: 建文帝和朱文奎 · 查看更多 »

朱文圭

朱文圭,為明朝建文帝次子,母皇后马氏,兄朱文奎。文圭史稱建庶人。其叔父朱允熥被稱為吳庶人。.

新!!: 建文帝和朱文圭 · 查看更多 »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新!!: 建文帝和明史 · 查看更多 »

明史紀事本末

《明史紀事本末》,清代谷應泰(1620年-1690年)著。.

新!!: 建文帝和明史紀事本末 · 查看更多 »

明实录

《明實錄》是明代歷朝官修的編年體史書,是研究明代歷史的基本史籍。記錄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三朝的史事。其中建文朝實錄附于《太祖實錄》中,景泰朝實錄附于《英宗實錄》中。全書共十三部,二千九百零九卷。纂修此書,係以朝廷諸司部院所呈繳的章奏、批件等為本,又以遣往各省的官員收輯的先朝事蹟做補充,逐年記錄各個皇帝的詔赦、律令,以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大事而成。明实录字数1600多万。.

新!!: 建文帝和明实录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建文帝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明朝吏部尚書

明朝吏部尚書,常雅称天官、冢宰、塚宰、太宰,為明朝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級長官,負責掌管官員的任免、封賞、考核等《明史》(卷72):“尚書,掌天下官吏選授、封勳、考課之政令,以甄別人才,贊天子治。蓋古塚宰之職,視五部為特重。侍郎為之貳。”,正二品。 14世紀中國的明朝吏部尚書,相當於當今西方各國的人事部長、人力資源部長,或中華民國五權憲法下的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局長與考試院銓敘部部長。 明朝吏部尚書中,既有蹇義、王直等一代名臣,亦有詹徽等謀權諂媚的官僚。永樂遷都后,明朝設置南京六部,“南京吏部尚書”以及其他五尚書等職位,多為虛銜,多為參贊機務或養清望閒職之所,重要性已無關政體本身。.

新!!: 建文帝和明朝吏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明朝君主列表

本表列出明朝时期各政权君主:包含追尊未实际统治的君主,及不被广泛承认的君主;亦包括明朝灭亡后,其皇族与官员南迁后所建立的,统称“南明”的各政权君主。.

新!!: 建文帝和明朝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明朝工部尚書

明朝工部尚書,為明朝六部中工部的最高級長官,別稱“司空”,負責掌管全國的百官、山澤、營繕、採捕、陶冶、舟車、織造、屯種等政令,為正二品。永樂遷都後,明朝設置南京六部,其實“南京工部尚書”以及其他五尚書等職位,多為虛銜,多為參贊機務或養清望閒職之所,重要性已無關政體本身。.

新!!: 建文帝和明朝工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明朝刑部尚書

明朝刑部尚書,是明朝六部中刑部的最高級長官,別稱“大司寇”,負責掌管全國的刑名、徒隸、勾覆、關禁等政令,為正二品。永樂遷都後,明朝設置南京六部,其實“南京刑部尚書”以及其他五尚書等職位,多為虛銜,多為參贊機務或養清望閒職之所,重要性已無關政體本身。.

新!!: 建文帝和明朝刑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明朝兵部尚書

明朝兵部尚書,是明朝六部中兵部的最高級長官,雅稱為“大司馬”,負責掌管全國衛所軍官的選拔授予、訓練、車輛、武器管理等政令,為正二品。14世紀時中國的明朝兵部尚書,相當于當今现代中国的國防部長。 明朝兵部尚書中,有包括指揮京師保衛戰的于谦,有指挥宁锦之战的袁崇焕,以及明亡后抵御清朝部队的史可法,也有投降清朝的洪承疇等人。永樂遷都后,明朝設置南京六部,多半為虛銜,不過南京兵部尚書負責舊都金陵的防守工作。.

新!!: 建文帝和明朝兵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明朝禮部尚書

明朝禮部尚書,為明朝六部中禮部的最高級長官,別稱“大宗伯”(左右侍郎稱“少宗伯”),負責掌管全國的禮儀、祭祀、宴饗、貢舉、外交、宗教事务等政令,為正二品。永樂遷都後,明朝設置南京六部,其實“南京禮部尚書”以及其他五尚書等職位,多為虛銜,多為參贊機務或養清望閒職之所,重要性已無關政體本身。.

新!!: 建文帝和明朝禮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明朝戶部尚書

明朝戶部尚書,為明朝六部中戶部的最高級長官,別稱“大司農”,負責掌管全國戶口、田賦、版籍、歲會、賦役實征等政策與政令,品秩為正二品。相當于现代各国的內政部長兼財政部長。 南直隸地區的戶籍財稅,由南京戶部管理。永樂遷都后,明朝設置南京六部,多為虛銜,多為參贊機務或養清望閒職之所,重要性已無關政體本身。.

新!!: 建文帝和明朝戶部尚書 · 查看更多 »

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或稱永樂帝,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 明太祖皇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發動靖难之役,起兵奪位,經過三年的战争,最終胜利,殺害方孝孺,驅逐其姪建文帝奪權篡位自封為帝。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明朝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使北京至此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至今。此外他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北征蒙古,南平安南。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另外,他加強太祖以來的專制統治,強化錦衣衛並成立東廠,此外,他在位期間重用宦官,也促成明朝中葉後宦官專政的禍根。 明成祖崩逝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九月,嘉靖帝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新!!: 建文帝和明成祖 · 查看更多 »

明故宫

明故宫,又称南京故宫,是明朝初期的皇宫,位于江苏省南京市。1956年,列为第一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建文帝和明故宫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 建文帝和新加坡 · 查看更多 »

新田县

新田县位于中国湖南省南部,是永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建文帝和新田县 · 查看更多 »

方孝孺

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南明弘光帝追谥文正,浙江寧海縣(今属浙江宁波市)人。齋名遜志齋,蜀獻王朱椿改之為正學,故世稱正學先生。明朝建文年间重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宋濂、劉基合稱「明初散文三大家」。后因参与组织削藩,靖難之變後拒绝与朱棣合作,被朱棣诛十族。.

新!!: 建文帝和方孝孺 · 查看更多 »

时间旅行

時間旅行或稱時空旅行、時光旅行或穿越時空等,泛指人或者其它物體由某一時間點移動到另外一個時間點。事實上,所有的人都順著時間一分一秒地自然前進,所以時間旅行單指違反這種自然時間變化的方式:要麼是前往未來,要麼是回到過去。 時間旅行常常作為戲劇或者小說中,將人物放在不同時空中的手段,而穿越、穿越劇、穿越小說等名稱也成為這些作品的分類,與傳統戲劇或者小說中的分類看齊。.

新!!: 建文帝和时间旅行 · 查看更多 »

景清

景清(),陝西承宣布政使司慶陽府真寧縣(今甘肅正寧)人,明朝政治人物,建文帝忠臣,意图行刺明成祖未成,被滅族,甚至家鄉所有人均被成祖下令殺死,俗稱「瓜蔓抄」。.

新!!: 建文帝和景清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