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康熙和永曆 (南明)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康熙和永曆 (南明)之间的区别

康熙 vs. 永曆 (南明)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永曆是中國南明永曆帝(桂王)的年號,共使用三十七年。 南明在中國大陸使用十六年,連同控制台灣的延平王鄭氏持續使用「永曆」年號直至永曆三十七年(1683年)十二月鄭克塽降清為止。 永曆十六年四月十五日(6月1日)永曆帝於昆明被吳三桂縊死,南明正式亡國,連同明朝276年的歷史,正式結束明朝近三百年的統治。 《明史》记载永曆年号起于1646年十一月。《罪惟錄》、《明紀》等则记为1646年上尊号,明年改元。今多从之。 1647年起事者王光代用此年号。.

之间康熙和永曆 (南明)相似

康熙和永曆 (南明)有(在联盟百科)72共同点: 台灣年號列表吴三桂吴周壬子壬寅壬辰壬戌大庆 (王耀祖)定武定武帝寬文己丑己亥己酉己未丁巳丁亥丁酉丁未中國丙午丙申丙辰干支年号乙卯乙巳乙未庚子庚寅...庚申庚戌康熙帝廣德 (楊起隆)延寶德元後西天皇後黎朝公元王耀祖甲午甲寅甲辰癸卯癸巳癸丑癸亥莫朝莫敬宇萬慶靈元天皇顺治黎熙宗辛卯辛丑辛亥辛酉耿精忠陽德杨起隆正和 (越南)永历帝永寿 (越南)永治 (越南)洪化清朝戊午戊子戊申戊戌昭武景治 扩展索引 (42 更多) »

台灣年號列表

臺灣歷史上,自1662年明鄭王朝開始至今,不同政權所使用過的年号索引。.

台灣年號列表和康熙 · 台灣年號列表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吴三桂

吳三桂(),吴周开国皇帝,汉族,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辽西(今辽宁绥中县人)人,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1644年降清,引清兵入关,被封为平西王。1661年絞殺南明永曆帝,1673年叛清,发动三藩之乱,並於1678年农历八月十七夜病死。其孙吴世璠即位,尊之為周太祖高皇帝。.

吴三桂和康熙 · 吴三桂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吴周

周(1678年-1681年),是清朝初年三藩之乱时吴三桂建立的政权。因统治者姓吴,故又称吴周。吴三桂协助清军入关,被封为平西王,建藩于云南。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起兵反清,以反清复明为旗帜,自称天下招讨大元帅,次年,自称周王。康熙十三年(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响应,康熙十五年(1676年),平南王世子尚之信响应,史称三藩之乱。 随着战争形势恶化,耿精忠、尚之信相继降清,吴三桂收起了反清复明的口号,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为周,建元昭武。同年八月吴三桂死后,吴三桂之孙、吴应熊之子吴世璠继位吴周皇帝,改次年年号洪化,退据贵阳。清军攻势更加猛烈,洪化二年(1680年)十月,吴世璠退守昆明。洪化三年(1681年)十月,清朝定远平寇大将军赵良栋攻破昆明,吴世璠兵败自杀,吴周灭亡。.

吴周和康熙 · 吴周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壬子

壬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9个。前一位是辛亥,后一位是癸丑。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壬屬陽之水,地支之子屬陽之水,是比例和好。.

壬子和康熙 · 壬子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壬寅

壬寅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9个。前一位是辛丑,后一位是癸卯。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壬屬陽之水,地支之寅屬陽之木,是水生木相生。.

壬寅和康熙 · 壬寅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壬辰

壬辰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9个。前一位是辛卯,后一位是癸巳。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壬屬陽之水,地支之辰屬陽之土,是土尅水相尅。.

壬辰和康熙 · 壬辰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壬戌

壬戌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59个。前一位是辛酉,后一位是癸亥。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壬屬陽之水,地支之戌屬陽之土,是土尅水相尅。.

壬戌和康熙 · 壬戌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大庆 (王耀祖)

#重定向 中国年号列表#清.

大庆 (王耀祖)和康熙 · 大庆 (王耀祖)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定武

定武(1646年—1664年)是南明定武帝之年号,共18年。一般認為不可信。.

定武和康熙 · 定武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定武帝

明定武帝朱亶塉()其是否存在,一直存在爭議。顧誠《南明史》傾向為以訛傳訛之虛構人物,以查繼佐之《罪惟錄》啟其開端。 野史中多认为是明朝宗室朱本鉝,现代史学界部分学者则认为是朱元璋第十九子韩宪王朱松的后裔朱亶塉孟森,后明韩主,《明清史论著集刊》,中华书局,1959。.

定武帝和康熙 · 定武帝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寬文

寬文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萬治之後,延寶之前。指1661年到1672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後西天皇、靈元天皇。江戶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綱。.

寬文和康熙 · 寬文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己丑

己丑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6个。前一位是戊子,后一位是庚寅。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己屬陰之土,地支之--屬陰之土,是比例和好。.

己丑和康熙 · 己丑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己亥

己亥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6个。前一位是戊戌,后一位是庚子。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己屬陰之土,地支之亥屬陰之水,是土尅水相尅。.

己亥和康熙 · 己亥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己酉

己酉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6个。前一位是戊申,后一位是庚戌。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己屬陰之土,地支之酉屬陰之金,是土生金相生。.

己酉和康熙 · 己酉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己未

己未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56个。前一位是戊午,后一位是庚申。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己屬陰之土,地支之未屬陰之土,是比例和好。.

己未和康熙 · 己未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丁巳

丁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54个。前一位是丙辰,后一位是戊午。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丁屬陰之火,地支之巳屬陰之火,是比例和好。.

丁巳和康熙 · 丁巳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丁亥

丁亥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4个。前一位是丙戌,后一位是戊子。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丁屬陰之火,地支之亥屬陰之水,是水尅火相尅。.

丁亥和康熙 · 丁亥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丁酉

丁酉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4个。前一位是丙申,后一位是戊戌。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丁屬陰之火,地支之酉屬陰之金,是火剋金相剋。.

丁酉和康熙 · 丁酉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丁未

丁未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4个。前一位是丙午,后一位是戊申。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丁屬陰之火,地支之未屬陰之土,是火生土相生。.

丁未和康熙 · 丁未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中國和康熙 · 中國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丙午

丙午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3个。前一位是乙巳,后一位是丁未。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丙屬陽之火,地支之午屬陽之火,是比例和好。然而在日本則有迷信認為丙午的火氣太旺盛,是多災多難的象徵,因此認為丙午年充滿了不吉利。.

丙午和康熙 · 丙午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丙申

丙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3个。前一位是乙未,后一位是丁酉。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丙屬陽之火,地支之申屬陽之金,是火尅金相尅。.

丙申和康熙 · 丙申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丙辰

丙辰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53个。前一位是乙卯,后一位是丁巳。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丙屬陽之火,地支之辰屬陽之土,是火生土相生。.

丙辰和康熙 · 丙辰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干支

干支是天干与地支的合称,由两者经一定的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对,为一个周期,循環往復,称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中国古代用以记录年、月、日。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汉字文化圈地区也曾跟随中国,使用干支来记录时间。用干支纪年法纪年时一个周期为六十年,称为一甲子,甲子也用于形容60岁的老年人。.

干支和康熙 · 干支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年号

年号是君主時代帝王纪年所立的名号《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年11月臺灣學術網路第五版試用版,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緣起于中国漢武帝時期,后来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近代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還使用过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國(範圍為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朝鮮半島和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常被误认为是年号。.

年号和康熙 · 年号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乙卯

乙卯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52个。前一位是甲寅,后一位是丙辰。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乙屬陰之木,地支之卯屬陰之木,是比例和好。 太平天国时,曾把“卯”改为“荣”。因此1855年在太平天国记为乙荣。.

乙卯和康熙 · 乙卯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乙巳

乙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2个。前一位是甲辰,后一位是丙午。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乙屬陰之木,地支之巳屬陰之火,是木生火相生。.

乙巳和康熙 · 乙巳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乙未

乙未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2个。前一位是甲午,后一位是丙申。論陰陽五行,天干之乙屬陰之木,地支之未屬陰之土,是木尅土相尅。.

乙未和康熙 · 乙未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庚子

庚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7个。前一位是己亥,后一位是辛丑。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庚屬陽之金,地支之子屬陽之水,是金生水相生。.

庚子和康熙 · 庚子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庚寅

庚寅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7个。前一位是己丑,后一位是辛卯。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庚屬陽之金,地支之寅屬陽之木,是金尅木相尅。.

庚寅和康熙 · 庚寅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庚申

庚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57个。前一位是己未,后一位是辛酉。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庚屬陽之金,地支之申屬陽之金,是比例和好。.

庚申和康熙 · 庚申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庚戌

庚戌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7个。前一位是己酉,后一位是辛亥。論陰陽五行,天干之庚屬陽之金,地支之戌屬陽之土,是土生金相生。.

庚戌和康熙 · 庚戌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康熙帝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a),又稱康熙帝,汗號「恩赫阿木古朗汗」(Энх Амгалан хаан)(),爱新觉罗氏,諱玄燁,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康熙」。 康熙帝乃顺治帝第三子,順治十一年農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時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8岁。死后,得圣祖庙号、「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谥号,通称「聖祖仁皇帝」(a),葬于景陵。康熙帝在位於1661年2月5日至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的史学界及教科书中,一般将康熙、雍正及--时期合共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康熙和康熙帝 · 康熙帝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廣德 (楊起隆)

廣德为中国清朝时期反清领袖杨起隆的年号,1673年—1680年,前后共8年。.

康熙和廣德 (楊起隆) · 廣德 (楊起隆)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延寶

延寶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寬文之後,天和之前。指1673年到1681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是靈元天皇。江戶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綱、德川綱吉。.

康熙和延寶 · 延寶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德元

德元(1674年十月—1675年),是大越国后黎朝嘉宗黎维禬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年。.

康熙和德元 · 德元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後西天皇

後西天皇(), 諱良仁,幼名秀宮,後水尾天皇第八皇子,母親為左中將櫛笥隆致之女,典侍櫛笥隆子(逢春門院)。良仁親王原本準備迎娶高松宮好仁親王之女明子女王為妃,以準備繼承高松宮,但因為其兄後光明天皇猝逝,於是在後光明天皇的養嗣子識仁親王長大之前,由良仁親王暫時繼承皇位。1654年,良仁親王即位,成為天皇;而於1663年,讓位給識仁親王。其在位其間大約有十年之久。 後西天皇在學問方面有所成就,他有和歌的才華,對古典文學造詣深厚,有著作《水日集》傳世。但在他的在位期間當中,卻又相繼發生明曆大火與伊勢神宮、大坂城等等火災事件,各地方也多有地震、水災等事件,因此當時的人民責備是天皇沒有德行才導致天災人禍不斷,使他決心讓位。也正是因為這些事件,他複製朝廷各種記錄,以防備火災,可謂其貢獻。1685年過世,葬於月輪陵。 由於他承繼其兄皇位後,又讓位兄長的嗣子,在遭遇上與淳和天皇很相似,而淳和天皇又有「西院之帝」的稱呼,因此他被追封為「後西院天皇」。明治時代以後,廢除了院號的使用,因此「後西院天皇」的稱呼被改為「後西天皇」。.

康熙和後西天皇 · 後西天皇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後黎朝

後黎朝(),越南的一個朝代,由黎利於1428年(中國明宣宗宣德三年)創立,国号大越。後黎朝可以分為前期和後期兩部份。前期與莫朝南北對峙;到了後期,阮主和鄭主分據南北對峙,後黎朝皇帝僅為鄭主的傀儡。 部份越南的歷史學者,先將1428年至1527年的前期稱作黎初朝(),後將1533年至1789年的後期稱作黎中興朝(),以示區別。.

康熙和後黎朝 · 後黎朝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公元

公元(Common Era,縮寫為C.E.)、公历纪元或西元是一個被當今國際社會最廣泛地使用的紀年標準。其源自於歐洲等西方基督教信仰为主國家,以當時認定的耶穌出生為紀年的開始,原稱基督纪年。现代学者及科學家基于世俗化和宗教中立原则,加上為免世俗及非宗教的學術內容範疇涉及基督教(Christ指耶穌基督,Domini指上帝)的人士,和避免涉及宗教色彩,而改称公元(C.E.)及公元前(Before common era, B.C.E.)。.

公元和康熙 · 公元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王耀祖

王耀祖,清朝康熙年间反清领袖,云南土酋。王耀祖远征水西(今贵州黔西),康熙四年(1665年)四月,他占据了新兴(今云南玉溪),改元大庆。六月,被平西王吴三桂镇压。.

康熙和王耀祖 · 永曆 (南明)和王耀祖 · 查看更多 »

甲午

午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1个。前一位是癸巳,后一位是乙未。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甲屬陽之木,地支之午屬陽之火,是木生火相生。.

康熙和甲午 · 永曆 (南明)和甲午 · 查看更多 »

甲寅

寅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51个。前一位是癸丑,后一位是乙卯。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甲屬陽之木,地支之寅屬陽之木,是比例和好。.

康熙和甲寅 · 永曆 (南明)和甲寅 · 查看更多 »

甲辰

辰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1个。前一位是癸卯,后一位是乙巳。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甲屬陽之木,地支之辰屬陽之土,是木尅土相尅。.

康熙和甲辰 · 永曆 (南明)和甲辰 · 查看更多 »

癸卯

卯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0个。前一位是壬寅,后一位是甲辰。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癸屬陰之水,地支之卯屬陰之木,是水生木相生。.

康熙和癸卯 · 永曆 (南明)和癸卯 · 查看更多 »

癸巳

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0个。前一位是壬辰,后一位是甲午。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癸屬陰之水,地支之巳屬陰之火,是水尅火相尅。.

康熙和癸巳 · 永曆 (南明)和癸巳 · 查看更多 »

癸丑

丑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50个。前一位是壬子,后一位是甲寅。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癸屬陰之水,地支之--屬陰之土,是土尅水相尅。 太平天国时,曾把“丑”改为“好”。因此1853年在太平天国记为癸好。.

康熙和癸丑 · 永曆 (南明)和癸丑 · 查看更多 »

癸亥

亥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60个(最後)。前一位是壬戌,后一位是甲子。論陰陽五行,天干之癸屬陰之水,地支之亥屬陰之水,是比例和好。 太平天国时,曾把“亥”改为“开”。因此1863年在太平天国记为癸开。.

康熙和癸亥 · 永曆 (南明)和癸亥 · 查看更多 »

莫朝

莫朝(Nhà Mạc)是越南朝代名,乃權臣莫登庸於1527年篡奪後黎朝帝位後的朝代。 1592年被鄭氏所復辟的後黎朝所推翻。莫朝灭亡后,莫氏势力并未被完全消灭,莫氏宗室又聚结于北部高平建立统治,托庇于中国明、清政府的保护之下。至1677年,方被後黎朝以協助中國清朝平定三藩之亂的名義滅亡。.

康熙和莫朝 · 永曆 (南明)和莫朝 · 查看更多 »

莫敬宇

莫敬宇(;生卒年不詳),一作莫敬完(),中國史書作莫敬耀。越南南北朝時期莫朝第十代君主,也是最後一代君主。1638年至1677年在位。 他是莫敬寬之子。據《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的說法,他在1638年莫敬寬死後繼位,改年號為順德(Thuận Đức)。鄭梉趁莫朝發生皇位更替之機,率軍北伐,但被莫朝擊敗。此後,莫朝多次發兵騷擾太原一帶。 後黎朝於1644年大舉進攻高平,被莫朝擊敗。1661年,清朝遣使封之為歸化將軍、安南都統使。1662年,莫朝聚集軍隊於諒山七泉,企圖恢復被後黎朝奪取的土地,被後黎朝打敗。 1666年至1667年,鄭柞率鄭根、鄭棟、丁文左等部大舉北伐,攻打高平。莫敬宇棄城遁往清朝雲南的鎮安州避難,以賄賂當地官員,試圖借清朝的勢力回到高平。1669年,清康熙帝遣李仙根、楊兆傑二人,要求後黎朝歸還高平四州(石臨、廣淵、上琅、下琅)予莫氏,莫敬宇得以回到高平,改名莫元清(一说其子为莫元清)。 1673年,中國發生三藩之亂,莫元清在高平公開採用了吳三桂的「昭武」年號,並為吳三桂提供糧草支持。不久三藩之亂被清朝平定,清軍進入廣西。1677年,鄭柞借黎熙宗的名義,以丁文左、阮有登等為將,再次討伐盤踞高平的莫氏。莫元清兵敗,逃往中國廣西的龍州。自此以後,莫朝的殘餘勢力徹底被消滅。 據《欽定越史通鑑綱目》記載,莫敬宇(一说其子莫敬光)於1683年被清朝移交給了後黎朝。此後,莫氏子孫不是被擒獲就是投降後黎朝。也有不少人被釋放,成為鄭主的官員。 |-style.

康熙和莫敬宇 · 永曆 (南明)和莫敬宇 · 查看更多 »

萬慶

萬慶(1662年九月—十二月),是大越国后黎朝神宗黎维祺的复辟后第四个年号,共计四个月。永寿五年九月,神宗不豫,改元萬慶。萬慶元年九月廿二,神宗崩。十一月,黎玄宗即位,翌年改元景治。.

康熙和萬慶 · 永曆 (南明)和萬慶 · 查看更多 »

靈元天皇

靈元天皇(;),是後水尾天皇第十六皇子,母親為內大臣園基音之女園國子(新廣義門院),名識仁,幼名高貴宮。出生不久後,便成為其兄後光明天皇的養嗣子,同年後光明天皇崩御;在高貴宮長大之前,由後西天皇暫時繼位以處理政事。1663年,後西天皇正式讓位給高貴宮,是為靈元天皇。 天皇個性剛強,意志堅定,作風豪邁。在與幕府交涉時,也很明白的展現自己的立場主張。他也開始恢復大嘗祭等古代禮儀,有所貢獻。1684年,他開始有讓位給皇太子朝仁親王的想法,但因當時將軍德川綱吉慰留,一直到1687年才正式讓位,他成為太上皇,並且以上皇的身份實行院政。對於上皇這樣剛硬獨斷的態度,幕府也加強對朝廷的干涉,迫使上皇不得不停止院政。 他於1713年剃髮出家,成為法皇,法號為「素淨」。1732年過世,其諡號取自古代孝靈天皇與孝元天皇,葬於月輪陵。 Category:江戶時代天皇.

康熙和靈元天皇 · 永曆 (南明)和靈元天皇 · 查看更多 »

顺治

順治(p;;公元1644年至1661年)为中国清朝在清軍入關後第一位皇帝清世祖福临的年号,前后共18年。 顺治十八年正月清圣祖即位沿用。.

康熙和顺治 · 永曆 (南明)和顺治 · 查看更多 »

黎熙宗

黎熙宗(;)本名黎維祫(),又名黎維𥘺,是越南後黎朝第二十代君主,1675年—1705年在位。他是黎神宗黎維祺之第四子,母親名鄭玉搢,由權臣鄭柞所立,即位後改元永治,五年後又改元正和。.

康熙和黎熙宗 · 永曆 (南明)和黎熙宗 · 查看更多 »

辛卯

辛卯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8个。前一位是庚寅,后一位是壬辰。論陰陽五行,天干之辛屬陰之金,地支之卯屬陰之木,是金尅木相尅。.

康熙和辛卯 · 永曆 (南明)和辛卯 · 查看更多 »

辛丑

辛丑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8个。前一位是庚子,后一位是壬寅。論陰陽五行,天干之辛屬陰之金,地支之--屬陰之土,是土生金相生。.

康熙和辛丑 · 永曆 (南明)和辛丑 · 查看更多 »

辛亥

辛亥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8个。前一位是庚,后一位是壬子。論陰陽五行,天干之辛屬陰之金,地支之亥屬陰之水,是金生水相生。 太平天国时,曾把“亥”改为“开”。因此1851年在太平天国记为辛开。.

康熙和辛亥 · 永曆 (南明)和辛亥 · 查看更多 »

辛酉

辛酉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58个。前一位是庚申,后一位是壬戌。論陰陽五行,天干之辛屬陰之金,地支之酉屬陰之金,是比例和好。.

康熙和辛酉 · 永曆 (南明)和辛酉 · 查看更多 »

耿精忠

耿精忠(),中国清朝靖南王,三藩之一。 耿精忠為耿仲明之孫、耿繼茂的長子。耿家先世為山東人,被遷至遼東蓋州衛。耿仲明先為毛文龍轄下參將,毛文龍為袁崇煥所殺後轉投孫元化,孫元化為明廷所殺後,轉降努爾哈赤,順治初從多爾袞入關,1649年封靖南王。耿仲明死後,子耿繼茂襲爵。1671年耿繼茂卒,耿精忠襲靖南王爵。 耿精忠與肅親王豪格女成婚,封和碩額駙。繼位後,左右由於讖緯有「天子分身火耳」之謠,耿精忠便勸令部署將士以待變。1673年聞尚可喜將撤藩歸遼東,耿精忠與吳三桂為試探朝廷態度亦具疏請撤,康熙帝允許。吳三桂起兵時,招耿精忠共同起事,於是耿精忠自稱總統兵馬大將軍,蓄髮易冠服,於福州虜殺福建總督范承謨(-范文程-之子)及幕僚50餘人,與吳三桂合兵入江西,並且邀台灣鄭經由海道取沿海郡縣為聲援,一時兵勢甚盛。 耿精忠叛亂時,康熙命康親王傑書、將軍賴塔分由浙江、衢州討之。鄭經以耿精忠未遵守約定,逕取漳州、泉州二州,納其降將。耿精忠見大勢已去,遂降清。1680年鄭經敗回臺灣,耿精忠請入覲,康熙令三法司按治囚禁。1681年雲南平定後,次年耿精忠被磔於市,范承謨子范時崇分割其肉祭墓。.

康熙和耿精忠 · 永曆 (南明)和耿精忠 · 查看更多 »

陽德

陽德(1672年—1674年十月),是大越国后黎朝嘉宗黎维禬的第一个年号,共计3年。.

康熙和陽德 · 永曆 (南明)和陽德 · 查看更多 »

杨起隆

杨起隆(),清代抗清人士。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与黃吉、陳益聯絡北京附近一些反清義士密谋反清复明,组织「中興官兵」,自稱「朱慈璊」,為明朝「朱三太子」,改年號為「廣德」。後遭納蘭明珠、圖海等率兵鎮壓,失敗逃走,黃吉與陳益被殺。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陝西鳳翔被圖海逮捕,送回北京處死。.

康熙和杨起隆 · 杨起隆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正和 (越南)

正和(1680年—1705年),是大越国后黎朝熙宗黎维祫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6年。.

康熙和正和 (越南) · 正和 (越南)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永历帝

明昭宗朱由榔(),或稱永曆帝,南明第四任皇帝(1646年12月24日-1662年6月1日在位),亦是最後一任皇帝。 1646年隆武帝被俘死,本為桂王的朱由榔自稱監國。不久,隆武帝弟唐王朱聿𨮁在廣東廣州繼位,以次年為紹武元年,是為紹武帝。數日後,朱由榔在廣東肇庆亦登極稱帝,年號永曆。紹武、永曆二帝為爭正統,隨即開戰,後永曆軍大敗。1647年,清軍攻陷廣州,紹武帝兵敗殉國,永曆帝自此成為南明唯一的統治者。1659年,清军攻陷昆明后流亡缅甸,永曆十五年(1661年)夏历十二月初三日被送交吴三桂,康熙元年四月十五日(1662年6月1日)遭縊死。死後,台灣的鄭氏政權仍沿用永曆年號至1683年清朝佔領台灣為止。.

康熙和永历帝 · 永历帝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永寿 (越南)

永寿(1658年二月—1662年九月),是大越国后黎朝神宗黎维祺的复辟后第三个年号,共计5年。.

康熙和永寿 (越南) · 永寿 (越南)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永治 (越南)

永治(1676年—1680年十月),是大越国后黎朝熙宗黎维祫的第一个年号,共计5年。.

康熙和永治 (越南) · 永曆 (南明)和永治 (越南) · 查看更多 »

洪化

洪化(1679年至1681年)为中国清朝时期三藩之乱吴周吴世璠的年号,前后共3年。.

康熙和洪化 · 永曆 (南明)和洪化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康熙和清朝 · 永曆 (南明)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戊午

戊午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55个。前一位是丁巳,后一位是己未。論陰陽五行,天干之戊屬陽之土,地支之午屬陽之火,是火生土相生。.

康熙和戊午 · 戊午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戊子

戊子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25个。前一位是丁亥,后一位是己丑。論陰陽五行,天干之戊屬陽之土,地支之子屬陽之水,是土尅水相尅。.

康熙和戊子 · 戊子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戊申

戊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5个。前一位是丁未,后一位是己酉。論陰陽五行,天干之戊屬陽之土,地支之申屬陽之金,是土生金相生。.

康熙和戊申 · 戊申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戊戌

戊戌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35个。前一位是丁酉,后一位是己亥。論陰陽五行,天干之戊屬陽之土,地支之戌屬陽之土,是比例和好。.

康熙和戊戌 · 戊戌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昭武

昭武(1678年三月—十二月)为中国清朝时期三藩之乱吴周吴三桂的年号,吴世璠继位后沿用,前后共10个月。.

康熙和昭武 · 昭武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景治

景治是越南後黎朝的玄宗时期使用的年号。1663年-1671年。.

康熙和景治 · 景治和永曆 (南明)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康熙和永曆 (南明)之间的比较

康熙有123个关系,而永曆 (南明)有12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2,杰卡德指数为28.80% = 72 / (123 + 127)。

参考

本文介绍康熙和永曆 (南明)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