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帽蕊草科和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帽蕊草科和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之间的区别

帽蕊草科 vs. 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

帽蕊草科,2003年出版的《Flora of China》乃因舊習把本屬置於大花草科之下,稱帽蕊草屬。又名帽蕊花科或奴草科,1996年出版的第二版《臺灣植物誌》(英文版)列為奴草屬,屬於大花草科。。,只有1属2种,生长在东南亚以及中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一种,生长在南方。 本科植物是寄生植物,常寄生在壳斗科植物上面,茎非常短,只有3.5-6.5厘米;叶蜕化为鳞片状,对生;茎顶部只生有一朵花,雄蕊围绕雌蕊群合生;果实为蒴果或浆果状,内含许多微小的种子。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大花草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发现其和杜鹃花目中许多种类的基因相似,但无法分在任何目中,属于系属不清,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2009年的APG III将其放进杜鹃花目。. 《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修订版)》是由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于2003年發表的,基于1998年所發表的《被子植物APG分类法》之修訂版,在吸收了全世界大部分植物分类学家的意见,2009年發表《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目前已经在现代的参考文献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之间帽蕊草科和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相似

帽蕊草科和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山毛榉科帽蕊草科真双子叶植物菊类植物被子植物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被子植物APG分类法杜鹃花目

山毛榉科

山毛榉科(Fagaceae)亦称壳斗科,属双子叶植物纲。本科植物除熱帶非洲及南非地區不產外,在北半球均有分布,並以亞洲種類最多 胡先驌等(2004年):《中国植物志》,第22卷,中國科學院。。.

山毛榉科和帽蕊草科 · 山毛榉科和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 · 查看更多 »

帽蕊草科

帽蕊草科,2003年出版的《Flora of China》乃因舊習把本屬置於大花草科之下,稱帽蕊草屬。又名帽蕊花科或奴草科,1996年出版的第二版《臺灣植物誌》(英文版)列為奴草屬,屬於大花草科。。,只有1属2种,生长在东南亚以及中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一种,生长在南方。 本科植物是寄生植物,常寄生在壳斗科植物上面,茎非常短,只有3.5-6.5厘米;叶蜕化为鳞片状,对生;茎顶部只生有一朵花,雄蕊围绕雌蕊群合生;果实为蒴果或浆果状,内含许多微小的种子。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大花草目中,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发现其和杜鹃花目中许多种类的基因相似,但无法分在任何目中,属于系属不清,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2009年的APG III将其放进杜鹃花目。.

帽蕊草科和帽蕊草科 · 帽蕊草科和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 · 查看更多 »

真双子叶植物

真双子叶植物(学名:eudicots)是被子植物的分支之一,由道利(Doyle)和霍顿(Hotton)在1991年提出来的,是划分被子植物门中“非木兰类双子叶植物”,也就是说花粉具有三孔的植物类群。包括了绝大部分双子叶植物纲中的种类,其他没有包括进去的双子叶植物被称为“类双子叶植物”(并系群)。.

帽蕊草科和真双子叶植物 · 真双子叶植物和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 · 查看更多 »

可以指:.

帽蕊草科和目 · 目和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 · 查看更多 »

菊类植物

菊类植物(学名:asterids)是在APG 分类法、APG II分类法、APG III分类法及APG IV分类法所确立的被子植物分支之一,是具有亲缘关系的一个植物类群,和蔷薇分支一起组成真双子叶植物分支中的主要部分。 菊分支中的植物种类主要包括1981年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中分到菊亚纲的种类以及一些合瓣花类植物。由于这种分类法更能正确地表示植物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因而被多数的植物学家所采用。 菊分支包括:.

帽蕊草科和菊类植物 · 菊类植物和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 · 查看更多 »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又名開花植物或有花植物,生物學分類稱被--子植--物門,是有胚植物中為數最多且最為人所知的一種,是植物界最多樣化的種類,约有304000種。同時開花植物是現時地球上演化最先進及優勢的植物種類。開花植物和裸子植物一起合稱為種子植物。開花植物可以由一系列的衍徵將其與其他的種子植物相區隔開來。.

帽蕊草科和被子植物 · 被子植物和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 · 查看更多 »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是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继1998年APG I及2003年APG II之后,花了6年半修订的被子植物分类法,于2009年10月正式在林奈学会植物学报发表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2009).

帽蕊草科和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和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 · 查看更多 »

被子植物APG分类法

《被子植物APG分类法》是1998年由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出版的一种对于被子植物的现代分类法。这种分类法和传统的依照形态分类不同,是主要依照植物的三个基因组DNA的顺序,以亲缘分支的方法分类,包括两个叶绿体和一个核糖体的基因编码。虽然主要依据分子生物学的数据,但是也参照其他方面的理论,例如将真双子叶植物分支和其他原来分到双子叶植物纲中的种类区分,也是根据花粉形态学的理论。 2003年这种分类法出版了修订版《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2009年又出版了 APG III,2016年更新到 APG IV。.

帽蕊草科和被子植物APG分类法 · 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和被子植物APG分类法 · 查看更多 »

杜鹃花目

杜鹃花目(学名:Ericales),是双子叶植物纲中的一个大目,本目植物既有乔木,也有灌木、藤本和草本。既有绿色自养植物,也有寄生植物和食肉植物。本目植物花一般为五裂。 杜鹃花目的植物,一般都有共生的菌根,最常见的是杜鹃花类菌根(Ericoid mycorrhizas)、水晶兰类菌根(Monotropoid mycorrhizas)和浆果莓类菌根(Arbutoid mycorrhizas)。其中有些属的植物,可以富集铝。 杜鹃花目的植物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包括有近8000种,其中杜鹃花科就大约有2000-4000种。.

帽蕊草科和杜鹃花目 · 杜鹃花目和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帽蕊草科和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之间的比较

帽蕊草科有33个关系,而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有51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1.63% = 9 / (33 + 519)。

参考

本文介绍帽蕊草科和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