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屯門和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屯門和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之间的区别

屯門 vs. 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屯門(Tuen Mun),舊稱青山,位於香港新界西部,是香港十八區之一的屯門區的主要區域,屯門新市鎮座落其中。「屯門」或「屯門市」的範圍通常指包括北至兆康苑、富泰邨,西至蝴蝶灣,東至三聖邨的區域;屯門新市鎮所有公共房屋及主要社區設施均位於這個範圍。不過如果根據香港政府「分區計劃大綱圖」,屯門的範圍包括西至踏石角,東至黃金海岸一帶。. 香港三級歷史建築(Grade III historic buildings in Hong Kong)是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級的香港歷史建築的第三個級別。在這個級別的建築物,被認為具若干價值, 並宜於以某種形式予以保存的建築物;如保存並不可行則可以考慮其他方法。 2005年,當局選取了1444幢歷史建築物,由專家小組進行深入評估,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擬定評級,供委員會考慮及審議。截至2015年9月17日,全港有451幢建築物被確定為三級歷史建築;另有33幢不屬於上述名單的建築物,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兩者合共484幢。.

之间屯門和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相似

屯門和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大澳佐敦道元朗青山 (香港)青山公路虎地沙螺灣

大澳

大澳(Tai O)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部,是香港現存最著名的一條漁村,村落部分位處大澳島上。 大澳一條水道向西、北岔開,大澳島正位處分岔口之上。大澳地形獨特,大部分位處河岸,靠兩道步行橋將兩岸連接。大澳面向南中國海的西和北面是港珠澳大橋的跨境高速公路及海底隧道,而大澳東北面不遠處是香港國際機場。.

大澳和屯門 · 大澳和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 查看更多 »

佐敦道

佐敦道(Jordan Road)是香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條道路,西起海寶路,東至加士居道,連接西九龍填海區(九龍站)及伊利沙伯醫院一帶。此道路於1887年建成時原名第六街,1909年3月區內街道名稱重整時改為現時的名稱,同年5月再將加士居道南一併列入佐敦道。根據《南華早報》於1909年5月31日刊登的一篇讀者來函指出,與區內其他以英國外交官命名的街道一樣,佐敦道是以時任英國駐華公使朱邇典爵士(即佐敦爵士)命名。 佐敦道最西端原來為佐敦道碼頭,但是香港政府在1990年代將佐敦道碼頭拆卸以進行西九龍填海工程,將佐敦道伸展至西九龍填海區。 佐敦道所處的地方原名官涌。1970年代,香港地鐵興建「修正早期系統」(有關路段現屬荃灣綫),並在彌敦道與佐敦道交界處設一車站,以佐敦道之名命名為佐敦站。從此以後,該區亦被慣稱為佐敦。 佐敦道食店林立,是吃飯的好地方。而在附近的寶靈街、上海街等街道,是步行往尖沙咀的途徑之一。 佐敦道是公共小巴政策下,於九龍半島可以行駛的範圍內的南端盡頭。佐敦道以南,除西區海底隧道外,禁止公共小巴進入。2011年1月13日起,禁區範圍進一步擴充,介乎加士居道與廣東道之間的佐敦道西行,以及介乎南京街與佐敦道之間的彌敦道南行皆禁止公共小巴進入。此外,公共小巴曾經於文匯街設立總站,因為位置接近佐敦道碼頭而稱為「佐敦道」總站,其後改於佐敦道以北及甘肅街以南的街道作總站,但總站名稱不變。.

佐敦道和屯門 · 佐敦道和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 查看更多 »

元朗

元朗(Yuen Long;1960年代以前作“Un Long”)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主要區域,是一個沖積平原。遠自宋朝,骨灰即已遷入岑田(今日錦田)居住,現時人口約53萬。區內也有些漁塘和田地,但因人口愈來愈多,城市化更趨嚴重,以致漁塘和田地面積陸續減少。元朗市中心以唐樓居多,近年政府致力發展元朗,現在市中心外圍已有較多新住宅大廈落成。.

元朗和屯門 · 元朗和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 查看更多 »

青山 (香港)

青山(Castle Peak)是位於香港新界西部屯門區的一座山峰,海拔583米。青山亦同時是屯門的舊稱,亦可包含屯門區西部一帶的山嶺地區(青山操炮區)。青山將屯門區西面的荒蕪地區還有重工業區和屯門新市鎮分隔開來。.

屯門和青山 (香港) · 青山 (香港)和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 查看更多 »

青山公路

青山公路(Castle Peak Road),1911年動工、1920年全線建成,是香港新界地區第二條落成的公路,全長近52公里,分為22段,至今仍然是全香港最長的行車道路。青山公路南起九龍西部的深水埗,繞經新界西各區(葵涌、荃灣、屯門、元朗),北至新界東的粉嶺為止。作為新界地區舊環迴公路的西線,曾與東線大埔公路組成來往新界全境的交通要道。.

屯門和青山公路 · 青山公路和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 查看更多 »

虎地

虎地(Fu Tei,舊稱Bowring)是香港地方,位於新界屯門區桃園圍以南、屯門河以東、青田路以北,香港政府於1970年代宣佈將屯門/青山發展為新市鎮後,虎地成為其部份,訂為屯門新市鎮第52區,位處屯門新市鎮東北端,鄰近藍地。.

屯門和虎地 · 虎地和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 查看更多 »

沙螺灣

沙螺灣(Sha Lo Wan)是香港大嶼山西北部的一個海灣,面向香港國際機場。 《新安縣志》提及沙螺灣,比「香港」兩字更多。明朝,大嶼山仍盛産沉香時,香木會運到沙螺灣包裝、加工,再運到香港仔石排灣,然後轉運到現稱廣州的集散地。 沙螺灣早年已有人聚居,主要為文姓。建有多條村落,包括沙螺灣村及沙螺灣新村等,村民開墾了一些果園。在海灣畔有一座始於乾隆39年(1774年)的把港大王廟(亦稱為「把港古廟」和「洪聖廟」),已有超過200年歷史。沙螺灣北端則建有碼頭。 雖然沙螺灣對面的赤鱲角在1990年代興建新機場時曾經大興土木,但仍保留了不少自然生態,包括一棵已有300年歷史的大樟樹,及鄰近地區的一些紅樹林等。沙螺灣西面原有一凸出海角,因新機場填海,為免影響東涌灣水流而遭削掉。 沙螺灣村的沙灘本來極多沙螺沙蜆。1960年代,香港旱災,這沙灘的沙運到石壁建水塘,成為現今的石壁水塘。加上後來赤鱲角機場填海,截斷沙螺灣海域海水。現在沙灘已荒廢,涌口無水,灣村破落。 沙螺灣是興建中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方面其中一個建議落腳點。 曾有建議延長深屈道到沙螺灣,但最終沒有成事。.

屯門和沙螺灣 · 沙螺灣和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屯門和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之间的比较

屯門有107个关系,而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有33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1.60% = 7 / (107 + 330)。

参考

本文介绍屯門和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列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