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屏山 (香港)和屏山文物徑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屏山 (香港)和屏山文物徑之间的区别

屏山 (香港) vs. 屏山文物徑

屏山(Ping Shan)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一個地方,當地鄉村統稱屏山鄉(Ping Shan Heung),位於水邊圍的西面,天水圍的南面,洪水橋的東北,是新界五大氏族鄧氏家族的其中一個聚居處。屏山與厦村、十八鄉、八鄉、錦田和新田合稱「元朗六鄉」。. 屏山文物徑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屏山鄉,環繞坑頭村、坑尾村、塘坊新村、洪屋村、橋頭圍、灰沙圍及上璋圍,長約1公里,途經多座典型中國傳統建築物。.

之间屏山 (香港)和屏山文物徑相似

屏山 (香港)和屏山文物徑有(在联盟百科)31共同点: 古井 (屏山)天水圍站 (西鐵綫)家族屏山站屏山鄧氏宗祠屏山鄧族文物館上璋圍仁敦岡書室元朗區灰沙圍秀才故居聚星樓聖軒公家塾達德公所西鐵綫覲廷書室香港香港小巴香港總督香港輕鐵香港輕鐵610綫香港輕鐵615、615P綫香港輕鐵761P綫述卿書室古門樓若虛書室港鐵清暑軒清朝新界新界五大氏族...愈喬二公祠 扩展索引 (1 更多) »

古井 (屏山)

屏山古井是香港元朗屏山文物徑其中一項古蹟,在楊侯古廟與上璋圍之間的小路旁邊,正確的建造年代已無從考証。據鄧氏族人相傳,這口井由坑頭村村民所建,在18世紀末上璋圍立村前已存在,曾一度是坑頭及上璋圍兩村食水的主要來源。.

古井 (屏山)和屏山 (香港) · 古井 (屏山)和屏山文物徑 · 查看更多 »

天水圍站 (西鐵綫)

天水圍站(Tin Shui Wai Station)是香港港鐵西鐵綫的一座鐵路車站,位於新界元朗區屏山北部,接駁輕鐵天水圍站。 天水圍站位處天水圍新市鎮南部邊陲,實際上更接近屏山,遠離天水圍市中心,與已有超過600年歷史的香港法定古蹟聚星樓位置相距不足50米。.

天水圍站 (西鐵綫)和屏山 (香港) · 天水圍站 (西鐵綫)和屏山文物徑 · 查看更多 »

家族

家族指基于血缘、婚姻、生命共同體构成的利益集团,通常表现为以一个家庭为主构成的中心,如東亞社会的财团,多以一个家庭为背景所形成的企业集团;有時幫派內的不同派系也以家族稱之。 汉语“家族”小范围内有时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征表现为同一“姓氏”,以一个家庭为中心,中心家庭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 汉字“家族”在日语的意思是“家人”,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区别。.

家族和屏山 (香港) · 家族和屏山文物徑 · 查看更多 »

屏山站

* 屏山站 (香港).

屏山 (香港)和屏山站 · 屏山文物徑和屏山站 · 查看更多 »

屏山鄧氏宗祠

鄧氏宗祠座落於香港屏山,是鄧族的祖祠,由屏山的三圍六村:上璋圍、橋頭圍、灰沙圍、坑頭村、坑尾村、塘坊村、新村、洪屋村及新起村所環抱。據鄧氏族譜所載,宗祠由五世祖馮遜公興建,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 鄧氏宗祠是香港最大的祠堂之一,為屏山文物徑的重點古蹟之一,於2001年12月14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屏山 (香港)和屏山鄧氏宗祠 · 屏山文物徑和屏山鄧氏宗祠 · 查看更多 »

屏山鄧族文物館

族歷史及屏山文物徑沿途古蹟,於2007年4月15日正式開放。.

屏山 (香港)和屏山鄧族文物館 · 屏山文物徑和屏山鄧族文物館 · 查看更多 »

上璋圍

上璋圍(Sheung Cheung Wai)是位於香港元朗屏山,為屏山文物徑沿線唯一的圍村。該圍村在18世紀末由坑頭村的鄧氏族人所建立。原本有以青磚築起的圍牆,圍內佈局整齊,房屋分排而建,門樓及神廳則位於中軸線上。現今部分圍牆已經拆卸,而門樓、神廳和圍內的一些古屋則得以保留,仍然依稀可見傳統圍村的佈局、結構和風貌。 門額為「南陽世澤」,大門聯曰:「上林挺秀,璋壁生輝。」神廳門聯曰:「乾峰烈黛丁財旺,辛水橫坦富貴春。(藉佑興隆)」 File:HK_SheungCheungWai_GateHouse.JPG|上璋圍門樓 File:HK_SheungCheungWai_CentralAxle.JPG|中軸線上的神廳 File:HK SheungCheungWai Gate.JPG|門額上的「南陽世澤」以及大門兩旁的「上林挺秀,璋壁生輝。.

上璋圍和屏山 (香港) · 上璋圍和屏山文物徑 · 查看更多 »

仁敦岡書室

仁敦岡書室,又稱燕翼堂,是香港一座書室,位於新界元朗屏山,為屏山文物徑的文物之一,在2009年11月6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仁敦岡書室和屏山 (香港) · 仁敦岡書室和屏山文物徑 · 查看更多 »

元朗區

元朗區(Yuen Long District)位於香港新界西部,是香港十八個地方行政區域之中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元朗區是香港唯一「一區兩市」(元朗新市鎮及天水圍新市鎮)的區份,此外發展中的洪水橋新發展區也有大部份範圍位於本區。元朗區屬香港兩個陸地與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相連的區之一,另外一個為北區。.

元朗區和屏山 (香港) · 元朗區和屏山文物徑 · 查看更多 »

灰沙圍

沙圍(Fu Sha Wai)位於香港新界大埔泰亨鄉,大窩西支路側,是泰亨文氏聚居的圍村,亦為現今泰亨兩圍一村之一。這裏有400個文氏後人,族長文燦和,現任村長為文仁炳。該圍建於十七世紀,圍牆及炮樓由青磚灰沙建成,是大埔區現存最完整及最宏偉的古老圍村 。另外,圍中門樓雖經重修,但圍牆已於2010年被列入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屏山 (香港)和灰沙圍 · 屏山文物徑和灰沙圍 · 查看更多 »

秀才故居

才故居座落於香港元朗屏山坑尾村64號,是屏山鄧族相傳了六代並超過160年歷史的古老大屋。屏山文物徑中的文物多為祠堂、書室,而秀才故居是文物徑中唯一的民居古蹟,並在2010年12月10日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在科舉中考得功名的鄧聖軒及鄧大成曾經居住於此,大屋亦因此得名。 秀才故居已重新裝修,恢復基本原貌,並作預約開放參觀。.

屏山 (香港)和秀才故居 · 屏山文物徑和秀才故居 · 查看更多 »

聚星樓

聚星樓又名魁星塔、文昌閣 ,當地人稱它為'文塔',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屏山上璋圍北面,原為新界原居民五大家族之一的屏山鄧氏的人所興建,有逾600年歷史,為香港法定古蹟。因颱風所以只剩下3層。.

屏山 (香港)和聚星樓 · 屏山文物徑和聚星樓 · 查看更多 »

聖軒公家塾

聖軒公家塾,俗稱卜卜齋,座落於香港元朗屏山坑尾村,位於愈喬二公祠側,是屏山文物徑的文物之一。 聖軒公家塾大門聯: 衣冠承世澤,詩禮振家聲。 聖軒公家塾側門聯: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 聖軒公家塾春秋二祭大門聯: 春祀秋嘗遵萬古聖賢禮樂, 左昭右穆序一宗世代源流。.

屏山 (香港)和聖軒公家塾 · 屏山文物徑和聖軒公家塾 · 查看更多 »

達德公所

達德公所位於香港元朗區屏山,鄰近聚星路。達德公所建於清朝咸豐年間,至今約有150年歷史,是香港現存唯一兼具村落聯盟的聚會、祭祀及其鄉約屬下的露天市集管理處的公所。達德公所、聚星樓及鄧氏宗祠是屏山三大重要文物建築,當中達德公所包括中國大陸寶安在內,唯一供奉抗英烈士的地方,具有相當歷史意義。 1998年,達德公所被評級為一級歷史建築,於2010年5月17日獲再確認評級,並被視作已列入宣布為古蹟的「備用名單」。並於2013年2月20日獲古物諮詢委員會重申宣布為古蹟的建議。.

屏山 (香港)和達德公所 · 屏山文物徑和達德公所 · 查看更多 »

西鐵綫

西鐵綫(West Rail Line,前稱九廣西鐵,KCR West Rail)是香港港鐵一條連接新界西及九龍西的通勤鐵路線;由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於2003年12月20日通車,並於2009年8月16日伸延至紅磡站。 現時西鐵綫,從與東鐵綫交匯的紅磡站起,途經油尖旺區、深水埗區、新界西葵青區(美孚站至荃灣西站所途經的青荃隧道及下葵涌隧道)、荃灣區及大欖隧道前往同為新界西的元朗區及屯門區,全長35.7公里,共有12個車站,當中有8個轉車站,連同九龍南綫,總造價為547億元。除荃灣西站、柯士甸站和尖東站完全建於地底之外,所有車站均建於地面或高架橋之上。 西鐵綫的開通縮短新界西來往市區的乘車時間。乘坐西鐵綫由屯門站至紅磡站,全程只需37分鐘。政策上,西鐵綫把三個新市鎮(元朗、天水圍及屯門)串連起來並連接到市區,縮短往來時間之餘,也可加速該些地區的發展。連同1990年代以後發展的馬鞍山鐵路(今馬鞍山綫)、地鐵(2007年與九鐵公司合併為港鐵)東涌綫及將軍澳綫,所有新市鎮都擁有可連接市區的鐵路系統,促進地區之間的交流。 西鐵綫原本在九鐵路線圖以粉紅色表示。兩鐵合併後,港鐵改以桃紅色代表西鐵綫,以免與前屬地鐵的迪士尼綫顏色混淆。.

屏山 (香港)和西鐵綫 · 屏山文物徑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覲廷書室

覲廷書室是一所位於香港屏山坑尾村的私塾,於1870年落成,是屏山鄧族廿二世祖香泉公為紀念先父覲廷公而興建,設立書室以培養族中子弟考取科舉,進身仕途,提升家族的社會地位。因此,覲廷書室兼具教育及祭祖的意義。 覲廷書室是兩進式建築,第一進是門廳,後進為正廳,供奉歷代祖先靈位,中間為庭院,兩旁有耳室。室內的祖龕、斗拱、屏板、壁畫、屋脊裝飾、檐板和灰塑等別具特色,為當時工匠精湛之傑作。 覲廷書室的修繕工程於1991年完竣,書室回復昔日光采。修葺費用由香港賽馬會捐助。.

屏山 (香港)和覲廷書室 · 屏山文物徑和覲廷書室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屏山 (香港)和香港 · 屏山文物徑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小巴

#重定向 香港小型巴士.

屏山 (香港)和香港小巴 · 屏山文物徑和香港小巴 · 查看更多 »

香港總督

香港總督(簡稱港督,民間俗稱“督爺”,尊稱督憲或督憲閣下),前身職位是香港行政官(共有3任),是香港殖民地時期(1841-1997),由英國派駐香港的英国君主代表,共歷28任。 早期港督都是由英國殖民地部(後稱「外交及聯邦事務部」)的官員出任,1971年以後港督大多是外交官出身,麥理浩勳爵是第一位;而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則是國會議員出身,曾任保守黨主席。 香港在英治時期共28位總督中,除第1至2、3至4任以外,其餘每個正任總督的交接時間皆不是完美交接,而是中間隔著一至兩位署理總督。署理總督早期則由香港副總督暫代,該職位是由香港駐軍司令擔任;1870年代香港戰略地位減退,故此於1870年至1902年該職位為非常設職位,1902年後香港副總督的職位正式被撤銷。自此,署理總督多由輔政司(1976年改名為布政司)擔任。.

屏山 (香港)和香港總督 · 屏山文物徑和香港總督 · 查看更多 »

香港輕鐵

輕鐵(全稱輕便鐵路,前稱九廣輕鐵,《香港法例》上則稱為西北鐵路;Light Rail)是香港唯一輕型鐵路系統,高速的無閉塞輕鐵系統之一,行駛於新界西部屯門區及元朗區,總長度36.15公里,68個車站。輕鐵由九廣鐵路公司擁有,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為港鐵一部份;路線圖代表顏色為泥黃色。.

屏山 (香港)和香港輕鐵 · 屏山文物徑和香港輕鐵 · 查看更多 »

香港輕鐵610綫

| 輕鐵610綫(Light Rail Route 610)是連接屯門碼頭站和元朗站的香港輕鐵路綫,屬港鐵一部分,是輕鐵通車至今仍有的少數路綫之一。本綫途經輕鐵車廠、大興、屯門醫院,然後到兆康站沿青山公路前往元朗站。 本綫是輕鐵第一代路綫,不計算因站名變更,是由開始營運到現在仍未改道或增減輕鐵站的唯一路綫。 本綫與615的路線大部分相同,只是兆康至石排一段不相同。本綫途經大興一帶,而615則途經良景一帶。.

屏山 (香港)和香港輕鐵610綫 · 屏山文物徑和香港輕鐵610綫 · 查看更多 »

香港輕鐵615、615P綫

| | 輕鐵615綫(英文:Light Rail Route 615)是連接屯門和元朗的香港輕鐵路綫,屬港鐵一部分,在屯門一段途經良景、石排、青山村等站。 輕鐵615P綫(英文:Light Rail Route 615P)則為615的區間車,連接屯門碼頭和兆康站。.

屏山 (香港)和香港輕鐵615、615P綫 · 屏山文物徑和香港輕鐵615、615P綫 · 查看更多 »

香港輕鐵761P綫

| 輕鐵761P綫(英語:Light Rail Route 761P)是連接天逸站和元朗站的香港輕鐵路綫,屬港鐵一部分。.

屏山 (香港)和香港輕鐵761P綫 · 屏山文物徑和香港輕鐵761P綫 · 查看更多 »

述卿書室古門樓

述卿書室古門樓位於香港元朗屏山塘坊村,建於1874年(清同治13年),距今已超過120年歷史,是屏山文物徑的文物之一。 述卿書室由鄧均石興建,是為紀念其父鄧述卿。述卿書室為鄧氏族人修業的地方,妣培養鄧族子弟考取功名,成功登科。述卿書室於1977年被拆卸,現今只餘下門樓及匾額,現時門樓後為住宅。.

屏山 (香港)和述卿書室古門樓 · 屏山文物徑和述卿書室古門樓 · 查看更多 »

若虛書室

若虛書室,又名維新堂,座落於香港元朗屏山坑尾村內,鄰近洪聖宮,並未列入文物徑內,是屏山文物徑的沿線文物之一。若虛書室於明末由屏山鄧族十八世祖鄧若虛所建,至今已有超過300年歷史。在1981年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若虛書室以往是供族中弟子讀書的地方,書室內亦有設有宿舍。 若虛書室曾於60年代進行大型修葺,許多內部結構已經修改了。 若虛書室大門聯: 門環碧水觀龍躍,地枕屏山聽鹿鳴。 若虛書室大廳聯: 福祿自天來仍賴先人積德, 壽元憑命注還祈後世延齡。.

屏山 (香港)和若虛書室 · 屏山文物徑和若虛書室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屏山 (香港)和港鐵 · 屏山文物徑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清暑軒

清暑軒坐落於香港元朗屏山,與覲廷書室相鄰,是屏山文物徑的文物之一。清暑軒由鄧氏第22代族人鄧香泉興建,於1874年落成,為當時的訪賓客及鴻儒的下榻居所。不少名人曾到訪清暑軒,包括港督金文泰、富商何東、鄧志昂等。 清暑軒原指樓房底層的一間小廂房,原建築物其實並無真正的名字。 清暑軒樓高兩層,呈曲尺形,在第二層有通道通往毗鄰的覲廷書室。清暑軒作為旅館,裝飾及排場相當華麗,木刻、壁畫、灰塑、漏窗及斗拱等裝飾顯示出傳統鄧族地方豪門的氣派。清暑軒雖是獨立建築,但有通道在第二層與覲廷書室相連。由於工程複雜,當時鄧族專程從廣州及佛山聘請建築師傅完成工程。 清暑軒最近一次的修繕工程於1993年底完成。清暑軒是私人的物業,不作開放。 覲廷書室於1870年落成後不久,清暑軒亦告完成。清暑軒毗鄰覲廷書室,作為到訪賓客及鴻儒的下榻居所。 清暑軒樓高兩層,呈曲尺形,雖是獨立建築,但第二層設有通道與覲廷書室相連。清暑軒原指底層一間廂房,建築物本無名字。 建築物由於用作客房,故裝飾華麗,其木刻、壁畫、灰塑、植物、漏窗、斗栱等裝飾充分顯示出本地仕紳華宅的氣派。 清暑軒修繕工程於1993年底完公,費用由香港賽馬會贊助。 還有清暑軒漏窗的對聯乃: 「紅日當窗花絢錦,和風繞檻桂生香。」的意思。.

屏山 (香港)和清暑軒 · 屏山文物徑和清暑軒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屏山 (香港)和清朝 · 屏山文物徑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屏山 (香港)和新界 · 屏山文物徑和新界 · 查看更多 »

新界五大氏族

新界五大氏族或新界五大族或新界五大家族是指新界原居民中錦田鄧氏、新田文氏、上水廖氏、上水侯氏及粉嶺彭氏。 他們都在宋明期間,即清朝以前移居現時香港的新界,至今發展至新界多個地方定居。期間五族各自在根據地內建築圍村、祠堂、書室和廟宇等,並在交通要道成立墟市,逐漸發展成大族。其後香港政府在新界登記地權,發覺五族名下之土地甚多,故此稱他們為「五大族」(The Five Great Clans)。·.

屏山 (香港)和新界五大氏族 · 屏山文物徑和新界五大氏族 · 查看更多 »

愈喬二公祠

愈喬二公祠座落於香港新界元朗屏山鄧氏宗祠的南面,位於坑頭村和坑尾村之間,由鄧族第十一世祖鄧世賢(號愈聖)和鄧世昭(號喬林)昆仲於16世紀初興建,距今已有逾500年歷史,為屏山文物徑的重點文物之一,並於2001年12月14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愈喬二公祠除了是祠堂外,在1931年至1961年間,達德學校在此開辦,是屏山各村子弟讀書之場所。.

屏山 (香港)和愈喬二公祠 · 屏山文物徑和愈喬二公祠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屏山 (香港)和屏山文物徑之间的比较

屏山 (香港)有100个关系,而屏山文物徑有5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1,杰卡德指数为20.39% = 31 / (100 + 52)。

参考

本文介绍屏山 (香港)和屏山文物徑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