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小野妹子

指数 小野妹子

小野妹子(男性,生卒年不詳,約6世紀末至7世紀初),出身為近江国滋賀郡小野村的豪族、春日氏的一族小野氏。小野妹子為日本飛鳥時代的政治家、外交家。姓為臣氏,冠位是大德冠。育有二子是小野毛人、小野廣人。 依據《日本書紀》記載,他以遣隋使的身分於607年與609年兩度被派遣至隋朝,擔任外交工作。在隋朝的漢名為「蘇因高(そいもこ)」,為其名的漢語諧音。.

22 关系: 大业大阪府天子天武天皇太子町 (大阪府)外交官小野毛人国书隋炀帝隋朝遣隋使聖徳太子聖德太子裴世清飛鳥時代豪族近江國推古天皇搞笑漫畫日和日本日本書紀政治家

大业

大业,是女脩的儿子。女脩在纺织的时候,遇上一只生蛋的燕子,女脩吞下蛋后生下大业。大业娶少典的女儿女华,生了大费。大费就是伯益,是秦国和赵国的祖先。 白国红根据女脩吞玄鸟卵而生子以及《说文解字·女部》、《路史·后记七》注引谯周《古史考》中“嬴,少皞氏之姓”的记载,认为大业的父方是少皞氏氏族。 《列女传》班昭注、王符《潜夫论》和郑玄《毛诗谱》均把伯益充当皋陶之子,此后高诱《吕氏春秋注》、陆德明《精典释文》、张守节《史记正义》、孔颖达《毛诗正义》、邢昺《论语注疏》、《新唐书》、郑樵《通志·氏族略》一直沿用了这种说法,认为大业和皋陶是同一人。但梁玉绳指出把伯益充当皋陶之子是刘向、郑玄等人的错误理解所导致的,并详细论证此说有误。李学勤也指出以伯益充当皋陶之子,完全违背了《史记·秦本纪》的记载,而《秦本纪》的记载出自秦人自己的史籍,当以此为准。.

新!!: 小野妹子和大业 · 查看更多 »

大阪府

大阪府()是日本近畿地方的都道府县之一,府厅位于大阪市。.

新!!: 小野妹子和大阪府 · 查看更多 »

天子

天子,中國共主及帝王之頭銜,意指上天之兒子,象徵統治天下之權力源自上天。 黃帝、堯、舜都被尊為天子。周朝以「天子」為君主正式名號。自秦始皇始,中國統治者都冠上皇帝頭銜,也稱天子,類似於單-于-、天皇、可汗等稱號。天子的命令又稱「聖旨」,即“德为圣人”的旨意。明清兩朝皇帝使用的「奉天承運皇帝」一辭,彰顯了帝王權力受命於天,西方稱君權神授。「天」在此意為「天神」或「上帝」、「天公」。.

新!!: 小野妹子和天子 · 查看更多 »

天武天皇

天武天皇(;),日本第40代天皇(673年2月27日-686年9月9日)。名大海人皇子()。 舒明天皇第三子。天智天皇(中大兄皇子)胞弟,参加大化革新,天智天皇即位后被立为皇太弟,但兄弟之间因皇位继嗣问题似不圆满。天智天皇死后,天武遂避难于吉野,但与大友皇子(弘文天皇)之间发生了壬申之乱。大海人皇子以东国为基地,在内乱中取得胜利,翌年继位于飞鸟净御原宫。在位期间,制定了《》,修纂国史,规定八色姓(真人、朝臣、宿彌、忌寸、道師、臣、連、稻置),,形成律令体制,加强了天皇皇室权力的制度化。并实施了以诸皇子为中心的皇亲政治。这一方针为「鸕野讚良皇女」(即持统天皇)所继承。 他崇奉日本神道教,谥号「天渟中原瀛真人」(即是鋪满天上珠玉的瀛洲)。.

新!!: 小野妹子和天武天皇 · 查看更多 »

太子町 (大阪府)

太子町()是位於日本大阪府東南部的行政區劃。 名稱「太子」源自6世紀的聖徳太子,聖徳太子的墓所即位於轄內。.

新!!: 小野妹子和太子町 (大阪府) · 查看更多 »

外交官

外交官是一个国家派往他国办理外交事务的人员。外交官的任务是代表他的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双边或多边谈判。外交官有临时性的、只为商讨一件特定事务而到他国去的,也有在另一个国家常驻的。常驻外交官的办公地一般是一个大使馆或一个领事馆。常驻外交官往往还有为本国公民提供服务或管理本国公民事务的任务。往往也有外交官在他国从事间谍或其他情报工作,这种行動一般視為对駐在国不友好的做法。 按照1961年4月18日签署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外交官在他国享受豁免权,其所在的国家不允许将外交官加以逮捕、扣留或审问,若該外交官有犯罪等行為,僅能將其驅逐出境。外交官在进出国界时不受海关搜查,也不必交关税,並於其驻在地享有治外法权。 当两国因宣战或其他原因断绝外交关系时,或驻在国的局势紧张、无法保障外交官的安全时,外交官通常會撤離。 两个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恶化时,召回驻他国的首席外交官(大使)、驅逐駐在國的外交官或者降低外交等级,一般而言是代表一种对他国表示非常不满的姿态。最嚴重時則會斷交。.

新!!: 小野妹子和外交官 · 查看更多 »

小野毛人

小野毛人(,生年不詳,卒於天武天皇六年),日本飛鳥時代的官僚,遣隋使小野妹子之子,其子為遣新羅使小野毛野。根據《續日本紀》的記載,冠位為小錦中,2011年11月5日查閱。。 然而在江戶時代慶長十八年(1613年),山城國愛宕郡小野鄉(即現今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區上高野)的村人於崇導神社的後山,發現小野毛人的墓穴,石室中並有一塊銅製墓誌,上書: 此墓誌於大正三年(1914年)列為國寶。根據墓誌內容,其人為天武天皇一朝的太政官兼刑部大卿,冠位為大錦上。.

新!!: 小野妹子和小野毛人 · 查看更多 »

国书

国书是当某国向别国派遣大使、公使时,由派遣国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国家元首的正式文件。即派遣国元首给接受国元首的大使、公使介绍信或委任状。中文当中,把召回大使、公使时,大使母国的元首致召回国元首的信件也称为国书。代办使用的相同性质的文件一般称为介绍书。.

新!!: 小野妹子和国书 · 查看更多 »

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一名英,小字阿。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獨孤伽羅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恭帝杨侑諡杨广为炀帝;夏王窦建德諡杨广为闵帝;皇泰主杨侗諡杨广为明帝,庙号世祖。炀帝十三岁被封为晋王,兼任并州主管。 隋炀帝於604年8月21日由楊素協助登基,在位期间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但他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据研究仅从公元604年至608年短短4年间就动用了近540万民力修建大运河(开凿通济渠、永济渠),长城和洛阳城。又西巡张掖、“亲征”吐谷浑、以厚利诱使西域商贾至洛阳,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引发民众乃至贵族大规模的起义——隋末民变,更于大业八年(612年)征集三十万军队攻打高句丽(不包括后勤100多万民力),几乎动用了举国之力,618年杨广在江都被部下缢杀。 隋炀帝在位期間,将科举制度(科举制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正式归为国家政策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而隋朝大运河在其后大部分河段失去了通航功能,被元世祖忽必烈所修的京杭大运河取代。其他功绩如讨伐吐谷浑(隋炀帝609年攻灭吐谷浑,但到了615年吐谷浑可汗伏允在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复国),讨占城(隋炀帝605年攻占城,随着军队班师后,占城王商菩跋摩遂在比景、海阴、林邑三郡故地复国。此战隋军死者什四、五,指揮官刘方也病死于班师途中),讨高句丽(三战均以失败告终)则对后世影响较小。 隋炀帝即位后几乎每年征发重役。仁寿四年十一月,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自大业元年至六年,开发了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大业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发男丁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隋炀帝年年远出巡游,曾三游江都,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肆营造离宫,扰掠地方,浪掷人力物力财力,社会生产受到非常严重的破坏。.

新!!: 小野妹子和隋炀帝 · 查看更多 »

隋朝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國歷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稱隋唐高明士(2006年):《隋唐五代史》第一章〈導論-隋唐史的特質〉,第一節〈承先啟後的歷史地位〉,第3頁-第101頁。。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楊堅受禪建立隋朝,至619年王世充廢隋恭帝楊侗為止,國祚39年。楊堅屬於北周的胡漢關隴世家,於北周宣帝繼位後逐漸掌握周廷。幼年的北周靜帝即位後,身為外戚的楊堅控制朝政,先後平定尉遲迥、司馬消難等反楊叛軍。581年北周靜帝禪讓給楊堅,北周亡,楊堅定國號為「隋」《》、《》:楊堅的爵位是隨國公,依照慣例應將國號定為「隨」,但「隨」字的「辶」有忽走忽停不穩定的意思,於是他去掉「辶」,以「隋」這個新字作為王朝名。。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北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隋朝以火為德運並選取與火德對應的紅色為正色。隋文帝於587年廢除後梁,於589年隋滅陳之戰攻滅南朝陳,俘虜陳後主。隔年9月,控制嶺南地區的冼夫人歸附隋朝。至此,天下一統,隋朝結束了中國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重新建立大一統的國家。 隋文帝總結歷朝興亡的原因,維護與農民的關係,調和統治集團內部的關係。這些使社會矛盾趨於緩和,經濟、文化得以迅速成長和繁華,開創出開皇之治。然而隋文帝晚年剛愎自用,提倡嚴苛重刑《隋書·刑法志》:「盜一錢以上棄市,三人共盜一瓜均死,事發即時行決」,因猜忌而大殺功臣《隋書·高祖紀》:「稽其亂亡之兆,起自高祖,成於煬帝,所由來遠矣」,國力開始衰退。隋文帝的次子楊廣爭奪長子楊勇的太子位獲勝。604年隋文帝去世,楊廣繼位,即隋煬帝。隋煬帝為了鞏固隋朝發展,興建許多大型建設,又東征西討,隋朝發展到極盛。然而隋煬帝好大喜功,嚴重耗費隋朝國力,其中又以三次東征高句麗為最甚,最後引發隋末民變。616年隋煬帝離開東都,前往江都(即今江蘇揚州)。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隋煬帝;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李淵正式稱帝,建立唐朝;隔年,王世充擁立的隋恭帝楊侗也被廢,隋朝亡。隋末群雄割據的局面,最終也为唐朝所終結。 在政治制度方面,隋朝確立了影響後世深遠的三省六部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制定出完整的科舉制度,以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能力。另外還建立政事堂議事制度、監察制度、考績制度,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深刻影響到唐朝與後世的政治制度編輯部編輯(1992年):《中國文明史·隋唐五代史》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1頁。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制等清差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開皇之治。 為了鞏固隋朝發展,隋文帝與隋煬帝興建舉世聞名的隋唐大運河、隋長城、馳道以及大興城與東都洛陽。這些都提升了位於關中的隋廷對北方地區、關東地區與江南地區的掌控力,使隋朝各地的經濟、文化與人民能順利交流,還誕生出經濟重鎮江都(今揚州)。外交方面,隋朝的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內屬的東突厥等國都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隋朝結束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奠定日後大唐盛世的基礎,對中國歷史的意義重大。隋朝的漢族已經不再是純漢族,很多胡漢混血改成漢姓。隋朝對於外族文化的接受度高,並與漢族文化融合,與唐朝合為中國歷史上較為開放的朝代。.

新!!: 小野妹子和隋朝 · 查看更多 »

遣隋使

遣隋使,日本推古天皇朝(倭国)派遣到隋国的使節團。從600年(隋文帝開皇二十年)、607年(隋煬帝大業三年)、608年(隋煬帝大業四年)、614年(隋煬帝大業十年)、618年(隋煬帝大業十四年)的18年之間至少有5次遣使入隋。到了唐时則稱為遣唐使。.

新!!: 小野妹子和遣隋使 · 查看更多 »

聖徳太子

#重定向 聖德太子.

新!!: 小野妹子和聖徳太子 · 查看更多 »

聖德太子

聖德太子(,即敏達天皇元年正月初一-推古天皇二十九年二月廿二(也有二十九年二月初五之說,見《日本書紀》))是日本飛鳥時代視為皇族的人物,天皇推古朝的改革推行者。 用明天皇的二皇子。母親為欽明天皇皇女-穴穗部間人皇女(穴穂部間人皇女),姑姑為推古天皇。 本名厩户(厩戸),因相傳他於馬房前出生。但較為有力的說法是在出生地附近有著厩户(厩戸)這個地名,引此而取名。別名豐聰耳(豊聡耳)、上宮王(上宮王)。 《古事記》中記載為上宮之厩戶豐聰耳命(上宮之厩戸豊聡耳命)。 《日本書紀》中亦有《厩戸皇子》一條記載為豐耳聰聖德(豊耳聡聖徳)、豐聰耳法大王(豊聡耳法大王)、法主王(法主王)。聖德太子這個名稱雖於平安時代開始被廣泛的使用而為普遍性的稱呼,但因為是後世添上的尊稱(諡名)的緣由,近年日本有部份教科書中將稱號變更為「厩戶王」(厩戸王)。詳細參見#名稱相關章節。 大和時代豪族政爭,用明天皇二年蘇我馬子滅物部氏,崇峻天皇五年崇峻天皇遭暗殺,蘇我氏外孫女豐御食炊屋姬即位為推古天皇,由厩户皇子以皇太子之位輔政。聖德太子輔政後即大力進行改革,並遣使入隋、唐學習中國制度。後推行新政,制定冠位十二階、頒佈憲法十七條、採用曆法、編修國史、使用天皇名號、興隆佛教。聖德太子是從1958年到1983年間流通使用的日本銀行券10,000日圓的幣面人物。 聖德太子的確實逝世日期傳疑。有說法指應該為推古天皇29年2月5日。.

新!!: 小野妹子和聖德太子 · 查看更多 »

裴世清

裴世清,生卒年不详,隋代文林郎(日本说他是鴻臚寺卿),曾经受隋煬帝派往倭国宣谕。北史与唐書叫他裴清。 大业四年九月,为回覆多利思比孤,派裴世清等十三人出使倭国回礼。在百济渡海最后在竹斯国登陆,小德阿輩台帶數百人出迎,十天后大礼哥多毗带二百騎出迎。推古天皇欢迎他,之后宣諭。之后向他问礼,翌年一月他表示朝命完成準備回国。推古女皇设宴欢送,派小野妹子为正使,吉士雄成为副使,通事鞍作福利与学生高向玄理陪他回国,向煬帝入贡的八个学生也是遣隋使。 category:隋朝政治人物 category:河東裴氏 category:裴姓.

新!!: 小野妹子和裴世清 · 查看更多 »

飛鳥時代

飛鳥時代基本上是指7世紀的日本,具體而言乃是從592年到710年之間的時期,也有人認為其開始階段可更早至538年,和前一時期的古墳時代後期相重合。飛鳥時代以其根據遺址所在地奈良城南方25公里處的飛鳥(明日香村─あすかむら,あすか漢字也寫作「飛鳥」)命名。大和王權在飛鳥時代開始發生巨大的變革,大化改新後中央集權的天皇體制正式成形,取代昔日地方豪族各自半獨立的局面。從政治事件方面來說,飛鳥時代可以比較狹義的指592年推古天皇即位,593年聖德太子攝政推行改革,至694年持统天皇從飛鳥浄御原宮遷都藤原京为止的102年,或至710年元明天皇從藤原京遷都平城京(今奈良市)為止的116年。 飛鳥時代同時也是日本歷史上重要的文化、社會和政治交流發展時期,其起點為古墳時代的末期,在從中國傳入的佛教影響下有長足的發展。佛教的引入是日本社會結構改變的重要標誌,也以興建寺廟代替興建巨大古墳的風氣,因此大型古墳迅速自飛鳥時代中消失。飛鳥時代的另一個重要表現是日本國的稱呼,從倭(わ、やまと、ワ、ヰ)變為了日本(にほん)。 在藝術史上,飛鳥時代還可以分為兩個時期:6世紀的「飛鳥文化」(狹義,指到大化改新為止,早期佛教文化傳入並受到北魏和百濟的影響)和7世紀的「白鳳(はくほう)文化」(參見子條目命名之說明,指大化改新後的時期,受到更多隋朝和唐朝文化的影響)。.

新!!: 小野妹子和飛鳥時代 · 查看更多 »

豪族

豪族,是指地方上有势力的氏族。秦汉时期,豪族地主是一股很大的势力,甚至对朝廷形成威脅,有“宾客为盗贼。发,辄入高氏,吏不敢追”。必要時朝廷會采取镇压的手段,“诛瞷氏首恶,余皆股栗”。东汉时,豪族勢力亦大,朝廷实行度田,引起了郡国叛乱,“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劉秀必須妥协,一度中止度田。.

新!!: 小野妹子和豪族 · 查看更多 »

近江國

近江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又稱江州。近江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滋賀縣,境內有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

新!!: 小野妹子和近江國 · 查看更多 »

推古天皇

推古天皇(;,諱號豐御食炊屋姬尊,或稱額田部皇女。為日本第33代天皇(592年12月8日至628年3月7日)。父親是日本第29代天皇欽明天皇,生母是妃蘇我堅鹽媛。576年成為敏达天皇皇后。592年崇峻天皇遭苏我马子杀害后,被拥立为天皇,從而成為日本第一位女性天皇。即位之初,冊立兄長用明天皇次子廄戶皇子為皇太子,即聖德太子,並由太子总摄朝政。在位36年间,以聖德太子为中心,推行一系列政制改革,是谓推古朝改革。母舅苏我马子在624年曾要求賜予朝廷直辖地葛城县為其領地,遭断然拒绝。除限制貴族權力之外,她也大力推廣佛教,4次派遣使節團訪問時值隋朝的中國,開啟了日本的飛鳥時代。逝於628年,享壽74歲。.

新!!: 小野妹子和推古天皇 · 查看更多 »

搞笑漫畫日和

《搞笑漫畫日和》(ギャグマンガ日和)是於2000年1月開始在集英社《月刊少年JUMP》連載的漫畫。因為該刊休刊的關係,之後改為在《Jump Square》連載。动画共有四部,最新的一部是为紀念漫畫連載11周年於2010年1月开始播放的第四期動畫「搞笑漫画日和+」。每集动画的长度约为5分钟。.

新!!: 小野妹子和搞笑漫畫日和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小野妹子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書紀

《日本書紀》是日本留傳至今最早之正史,六國史之首,原名《日本紀》,-舍-人親王等人所撰,於西元681年至720年(養老4年)完成。記述神代乃至持統天皇時代的歷史。全三十卷,一和二卷讲神代,三到三十卷从神武天皇讲到持統天皇,採用漢文編年體寫成。系譜一卷,如今已亡佚。.

新!!: 小野妹子和日本書紀 · 查看更多 »

政治家

政治家(statesman),在中文裡是一個正面的名詞,用於正面肯定的用法,與具有貶意的「政客」一詞的用法不同。「政治家」一般是指從事或积极投入政治的人,且其有理想,能為國家與人民著想,其動機著眼於民眾的福祉、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許多人確實在政治上相當有建樹,堪稱國之棟樑,或為後世之楷模。他们通常對政府管理事務非常熟練,或者在促進國民福祉及全體利益上有重大的影響力。.

新!!: 小野妹子和政治家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