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察克都尔色楞

指数 察克都尔色楞

察克都尔色楞()蒙古族,鄂尔多斯右翼前旗人,鄂尔多斯右翼前旗札萨克固山贝子。.

16 关系: 乌审旗伊克昭盟光绪帝固山贝子烏蘭察布盟貽穀郡王阿尔宾巴雅尔蒙古族鄂尔多斯右翼前旗鄂尔多斯济农镇国公杭锦旗沙克都尔扎布慈禧太后扎薩克

乌审旗

烏審旗()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下所轄一個蒙古族自治旗,面積11688平方公里,人口9萬,地方政府駐於達布察克鎮。十六国时期的夏國首都统万城就在其与陕西靖边县北红柳河一带交接的地方。.

新!!: 察克都尔色楞和乌审旗 · 查看更多 »

伊克昭盟

伊克昭盟(),舊盟名,后成为行政区名。.

新!!: 察克都尔色楞和伊克昭盟 · 查看更多 »

光绪帝

清德宗載湉(a)(),又稱光緒帝,爱新觉罗氏,;汗號「巴达古尔特托尔汗」(Бадаргуулт төр хаан),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光緒」。 光緒帝乃醇贤亲王奕譞次子以及道光帝之孙,以三歲沖齡,過繼給咸丰帝,在位三十四年,於1875年2月25日至1908年11月14日在位。他在幼年時由慈安太后及慈禧太后兩宮聽政,历经甲午战争和戊戌變法。 1898年戊戌變法失败后,他被慈禧太后禁闭在中南海瀛台。1908年,慈禧死之前一日,光绪帝在中南海瀛台死於砒霜毒,死后庙号德宗(v),谥号景皇帝(v),葬于崇陵。他是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兵入關以來的第九位皇帝。.

新!!: 察克都尔色楞和光绪帝 · 查看更多 »

固山贝子

固山贝子(a),简称贝子。固山即“旗”,贝子原为满语“贝勒”的复数,有王或诸侯之意。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崇德元年(1636)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固山贝子为四等爵,位次多罗贝勒而高于镇国公。.

新!!: 察克都尔色楞和固山贝子 · 查看更多 »

烏蘭察布盟

烏蘭察布盟(Улаанцав)是清代內蒙古六盟之一,因其會盟之地而得名,隸屬於綏遠將軍。清代烏蘭察布盟統四部六旗,會盟於四子部落旗(今四子王旗)境內之烏蘭察布山(五藍叉拍山)。置盟長、副盟長各一名,於所屬各旗札薩克內簡選。后成为其管辖牧地的行政区名,沿用至2003年,今为乌兰察布市。.

新!!: 察克都尔色楞和烏蘭察布盟 · 查看更多 »

貽穀

貽穀(),字藹人,烏雅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末政治人物。.

新!!: 察克都尔色楞和貽穀 · 查看更多 »

郡王

郡王是中國古代帝王敕封皇室成員、異姓功臣或外藩國王的一種爵位。郡王的地位僅次於親王,为封爵的第二等,別稱大王。.

新!!: 察克都尔色楞和郡王 · 查看更多 »

阿尔宾巴雅尔

阿尔宾巴雅尔()蒙古族,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右翼后旗(俗称杭锦旗)人。鄂尔多斯右翼后旗札萨克固山贝子,伊克昭盟盟长。.

新!!: 察克都尔色楞和阿尔宾巴雅尔 · 查看更多 »

蒙古族

蒙古族()是东亚及中亞的主要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蒙古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全球蒙古族人口约为一千万人,其中六百萬人居住在中国大陸境内,其餘的分佈于蒙古國以及俄罗斯。於中國大陸的蒙古族人主要居住於內蒙古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在俄罗斯的則主要居住於布里亞特和卡爾梅克。 到近代19世紀末以後,由於「民族」一詞的含義引入,「蒙古族」便就取代「蒙古人」成為這一族群的正式名稱。 蒙古族所說的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現代蒙古人的祖先稱為。.

新!!: 察克都尔色楞和蒙古族 · 查看更多 »

鄂尔多斯右翼前旗

鄂尔多斯右翼前旗,旧旗名。 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以鄂尔多斯部置,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东北巴吉代附近。属伊克昭盟。1949年按其俗称改名乌审旗。1940年代徙治达布察克镇,即今治。 Category:清朝的旗 Category:中华民国绥远省的旗 Category:内蒙古自治区已撤消的旗 Category:鄂尔多斯行政区划史 Category:乌审旗 Category:1649年建立 Category:1949年廢除的行政區劃.

新!!: 察克都尔色楞和鄂尔多斯右翼前旗 · 查看更多 »

鄂尔多斯济农

#重定向 濟農.

新!!: 察克都尔色楞和鄂尔多斯济农 · 查看更多 »

镇国公

镇国公可以指:.

新!!: 察克都尔色楞和镇国公 · 查看更多 »

杭锦旗

杭锦旗()为中国內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下辖的一个蒙古自治旗,面积1.89万平方公里,人口14.2万,其中蒙古族2.5万人。政府驻锡尼镇。境内汉语方言主要属晋语大包片。.

新!!: 察克都尔色楞和杭锦旗 · 查看更多 »

沙克都尔扎布

沙克都尔扎布(),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伊克昭盟札萨克旗人,曾任伊克昭盟盟长、綏遠省境內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委员长,人稱“沙王”。中华文史资料文库(18),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第19頁.

新!!: 察克都尔色楞和沙克都尔扎布 · 查看更多 »

慈禧太后

孝欽顯皇后(a;),那拉氏(清代《玉牒》、民国《清史稿·后妃传》均作叶赫那拉氏),是清朝末年的一位皇太后,为同治、光緒年間(1861年至1908年)清朝的實際統治者。她是咸丰帝妃,也是同治帝的生母。同治帝即位後,稱為「聖母皇太后」;光緒帝即位後,稱為「皇爸爸」,與東太后(慈安太后)一起兩宮聽政長達二十年,直到光緒初年慈安過世,慈禧才獨掌大權。 慈禧出身于北京满洲镶蓝旗世襲官宦之家。1852年封懿贵人,后依次晋封至懿贵妃。咸丰帝死后,其子同治帝继位,被尊为“聖母皇太后”,抬旗入满洲镶黄旗。同年与慈安太后(東太后)、恭親王奕訢等合谋发动辛酉政变,铲除掌權的顾命八大臣势力,是為兩宮聽政。外人以“慈禧太后”、“聖母皇太后”、“西太后”称呼她。 1874年同治帝死后,在慈禧的主持下,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慈禧之妹所生)继承皇位,是为光绪帝。慈禧与慈安继续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病逝,自掌大權,宮中及朝廷開始以“老佛爺”尊稱之。1898年,慈禧默許光绪帝推动戊戌变法。同年,慈禧发动政变,軟禁了光绪帝,殺死了新派的維新六君子,随后临朝称制,重新執掌大權。1900年,庚子事变发生,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携光绪帝等逃往西安,翌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得以返回北京。此后慈禧开始推行庚子新政,废除科举制度。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病逝。在她死前一天,光緒帝也驾崩了。慈禧安排由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继承皇位。葬菩陀峪定東陵。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氏则以光绪帝皇后的身份成为皇太后,徽号隆裕太后,实行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是自同治、光緒年间大清帝國的实际统治者,包括前面与慈安太后的兩宮聽政,其掌權時間长达四十七年,在清代僅次於康熙帝與乾隆帝。统治掌权时长不仅超越唐朝武则天、漢朝吕后且超越大多数帝王;统治期间发动政变兩次,立皇储两次,推動變革三次。死后谥号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長度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過大清開國皇后及孝德、孝貞(東太后慈安)二位咸豐帝的正妻。在慈禧太后死後僅三年,清朝覆滅,中華民國成立。.

新!!: 察克都尔色楞和慈禧太后 · 查看更多 »

扎薩克

扎薩克,又作札薩克(;系蒙古语词汇,“执政官”的意思,有酋長及政府之意),是中國清朝政府授予蒙古貴族和少數藏人、回人(維吾爾族)的官职。札薩克由朝廷授予,受当地將軍、都統、駐紮大臣的节制。設札薩克的蒙古部落,稱為外藩蒙古,札薩克為一旗之行政、軍事長官,相當於內屬蒙古的總管(旗長)。外藩蒙古的札萨克一般有爵位,大多可以世袭。在新疆的哈密廳、吐魯番廳,朝廷也冊封維吾爾貴族首領為札薩克,視同蒙古之一旗。 旗仿滿洲八旗制而編成,各旗有旗長,亦即世襲之扎薩克,掌理領內之行政,並以協理台吉為之副,佐理旗務。分世管及公中二種。世管者,各旗王公的首長世世承襲其職者之謂;公中者,不拘爵秩之高下,選出其人,特授敕命之謂。 在札萨克的封地内,山川、河流、山林、牧地、田产均归其所有,且不向政府担负任何徭役、税赋。人民统归其管辖并交纳赋税,承担徭役,而且札萨克对他们有生杀予夺之权。雍正之后,在汉族移民定居的内扎萨克蒙古地区,清政府为避免税赋流入扎萨克之手,实行蒙汉分治。.

新!!: 察克都尔色楞和扎薩克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