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姑姚

指数 姑姚

姑姚()是越南傳統的一種藝妓,「姑」在越南語裡指女性,「姚」則是「美麗」的意思,因此姑姚一詞即「美女」之意。由於屬於廣義娼妓的一種,在越南漢文文獻裡也稱為妓女()。姑姚又美稱為「陶娘」(),典出於《大越史記全書》,書中記載越南李朝時宮中有一陶姓姑姚善歌,故把姑姚稱為「陶娘」或「妸陶」()。另一說是指明朝統治越南期間藍山起義時,有一位名為的姑姚以歌藝和美色引誘明軍到訪,然後把他們灌醉並殺害的故事。近代的姑姚又分為兩類,一種叫歌姑姚(),以表演來娛樂客人,主要是演唱歌籌,另一種叫𨢇姑姚(),是在席間陪侍客人,以及奉茶、勸酒等。。 姑姚一般賣藝不賣身,但也有一些姑姚會提供性服務。賣藝不賣身的姑姚稱為姑姚實豎(),意即真正的姑姚,只是以歌舞才藝來娛樂客人,或於筵席中陪侍客人。而會賣淫的姑姚則稱為姑姚詐形(),意即偽裝的姑姚,唱歌表演只是賣淫的幌子,所唱的歌曲也帶有情色意味。.

64 关系: 吳士連吳時仕士族大越史記全書妓生娼妓官賀官邸宗教安南屬明時期封建万寿节交際花強逼賣淫後黎朝嘲劇农村商人社交社会主义祭祀美女花魁 (日本)遊女遇溺革新開放順天 (李公蘊)诗歌賣淫女越南越南共产党越南音乐越南语越南文學越戰鸦片黎中興朝范廷琥阮朝阮有整阮攸赌博藝名藝旦酒精中毒艺妓艺人通奸...李朝 (越南)歌女歌籌歌舞妓漢文情色明朝文學文人旧社会政治腐敗愛情教坊性交易 扩展索引 (14 更多) »

吳士連

吳士連(,),越南後黎朝前期的官員、史家。 公元1459年,後黎仁宗被黎宜民所弒,吳士連對黎宜民加以擁護,獲升為都御史。後黎聖宗取得帝位後,吳士連被貶。在此期間,吳士連博覽群書。到公元1471年(洪德二年),獲重新起用,擔任禮部右侍郎、朝列大夫、國子監司業、史官等官職。公元1479年(洪德十年),奉後黎聖宗之命,編修《大越史記全書》。.

新!!: 姑姚和吳士連 · 查看更多 »

吳時仕

吳時仕(;),字世祿,號午峰,越南後黎朝末期歷史學家、文學家、儒學學者。越南吳家文派人物之一。 吳時仕原籍青威縣左青威村(今屬河内市),為1766年的丙午科黃甲(進士)。翌年擔任東閣校書。後前往清化擔任憲察,在當地因科舉考試的過失而被罷職還鄉。不過,鄭主鄭森要他抄寫《平南日曆》,因此將吳時仕召回,擔任鄭主幕府的書翰。1775年為翰林校尉,1776年負責校正國史。1777年為諒山鎮守,1780年卒於任內。著作有《越史標按》、《午峰文件》、《鸚言詩集》、《二青峒集》、《觀瀾十詠》、《乂安詩集》、《吳氏家訓》、《保障宏謨》等。其子吳時任亦為儒學學者。.

新!!: 姑姚和吳時仕 · 查看更多 »

士族

士族可以指:.

新!!: 姑姚和士族 · 查看更多 »

大越史記全書

《大越史記全書》()是越南的編年體通史,以古汉语文言文編撰完成,也是研究越南歷史最重要的史書。該書從黎聖宗洪德年間(1470-1497),由吳士連編纂,收錄了自鴻龐氏時代以來的傳說及史實,最後於1797年,由西山朝史官吳時任負責增補至昭統帝昭統三年(1789年)的史事,為全書最後修訂本。.

新!!: 姑姚和大越史記全書 · 查看更多 »

妓生

妓生是朝鲜半岛的傳統藝妓,在古代为朝鲜国王、两班等提供歌舞表演。.

新!!: 姑姚和妓生 · 查看更多 »

娼妓

娼妓,又稱妓女、娼女、娼婦、婊子、窯姐、雞婆,簡稱妓、娼,,是一種以提供陪伴及娛樂(其目的可能包括精神上或肉體上的滿足)為主的行業。傳統上許多娼妓以奉客、陪客喝酒解苦、表演為主,具有較高的藝術素養,即「賣藝」不「賣身」或不輕易「賣身」的交際花;但由於娼妓業工作的演變,近代以來的漢語中,娼妓一詞常特指提供性服務的女性性工作者。 在現代用語中,普遍用來指女性品德或行為低賤,不一定有涉及性交易。.

新!!: 姑姚和娼妓 · 查看更多 »

官賀

官賀()是越南北部平原上獨具特色的民歌曲調,主要位於今北寧、北江省一帶。官賀有219種調子之多,有唱祝、唱祭、唱會、唱更等各種唱法。歌唱時一般身著越服站在龍舟上。迄今為止,以官賀民歌為主題的賽歌會已經舉辦了22屆。 2009年,以北寧官賀民歌之名正式錄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新!!: 姑姚和官賀 · 查看更多 »

官邸

官邸通常指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以及其他高級官員的居所;視情況而定,官邸可能包括官員們的辦公室,也可能是個別分開。.

新!!: 姑姚和官邸 · 查看更多 »

宗教

宗教(英语:Religion)是联系人与超自然神明或超验主义的文化体系,可分为多神论、泛神论、一神论和无神论等多种体系,包括个人行为、传统仪式、价值观念、世界观念、经典作品、朝拜圣地、道德规范或社会团体等形式。宗教信仰是人们对其中某个体系的共识和崇敬。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声称与神话和哲学相辅相成,宗教相当于人文社科中的一门包罗万象的“生存之道”。 不同宗教可能包含不同元素,包括但不限于神性,圣物,信仰,超自然存在(一个或多个),给予信徒规范或力量的终极性或超验性生命体验。宗教的表现形式包括仪式,讲道,纪念或崇拜神明,牺牲,节日,节庆,殡葬服务,婚姻服务,祷告,音乐,艺术,舞蹈,公共服务或其他文化形式。宗教可能通过神圣历史、叙述(可能通过神圣经文保存)、符号意义和圣地,来记录生命、宇宙或其他事物的起源、并以此表达生命的意义。传统意义上,信仰被认为是宗教信念的来源。全世界大约有10000个不同宗教 ,大约84%的人口附属于5个最大宗教之一,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或不同形式的民俗宗教。.

新!!: 姑姚和宗教 · 查看更多 »

安南屬明時期

安南屬明時期(1407年─1427年)本條目的「安南屬明時期」一名,參考自郭振鐸、張笑梅《越南通史》第四編第十一章第二節及附錄大事年表(年表裡將之列為1407年至1427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版,389頁及656頁。,另亦有称为「第四次北屬時期」()或「屬明時期」(),是越南(安南)被中國明朝永樂、洪熙、宣德三代皇帝統治的歷史時期,共20年,是越南北屬時期的一部分。在此一期間,明朝消滅越南胡朝,改稱越南為「交址」(又作「交阯」及「交趾」,當時國境相當於現今的中部及北部),掃平意圖恢復陳朝統治的後陳朝勢力,建立起府、州、縣的中央直轄方式,採取移風易俗及推行儒學教化的政策。但明朝的統治激起越南人民反感及叛變,尤以藍山豪族黎利最具影響力,並於抗明十年戰爭(1418年─1427年)後結束屬明時期。後世歷史學家,如中國的郭振鐸、張笑梅,指出明朝佔領越南之舉實屬「非正義」,不過該時期裡,中越兩國的文化、經濟、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对越南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新!!: 姑姚和安南屬明時期 · 查看更多 »

封建

封建是源自於中國古代天子依爵位高低將領土分封與宗室或功臣做為食邑的制度。在此制度下,大地主或領主能強行索取土地收入,並且能在其領地上行使政府職權。.

新!!: 姑姚和封建 · 查看更多 »

万寿节

万寿节是古代中国皇帝诞辰日的名称。唐玄宗首将自己的生日定为节日,后传为定制,有“千秋节”、“长春节”等多种名称,至明朝逐渐定名为“万寿节”,又称“圣节”或“圣寿节”。.

新!!: 姑姚和万寿节 · 查看更多 »

交際花

交際花是一種以提供陪伴及娛樂為主的行業,是以奉客、表演為主。交際花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較高的藝術素養,「賣藝」不「賣身」或不輕易「賣身」的高級娼妓,又稱藝妓。另一類則是以賣身為主,但檔次和收費較高,專接待上層社會客人的妓女,也用作指一般女性性工作者的委婉語。现代人是贬词褒用,用来形容有手段且妩媚,也可以说是德才兼营的女子。 雖然藝妓具備文化及藝術素養,但在世界上多數傳統社會被視為低等階層。現代社會中的傳統藝妓,如日本的藝妓、朝鮮半島的妓生等已經式微,被視為一種傳統文化藝術,社會地位較古代大大提高,被視為傳統技藝、文化的繼承者。.

新!!: 姑姚和交際花 · 查看更多 »

強逼賣淫

強逼賣淫,像是俗稱的逼良為娼,是指強逼手段要他人成為性工作者,是一種性剝削。多數是指使用非法的手段如暴力、恐嚇等強制性剝削他人。甚至有些是把兒童擄走以進行性剝削。词汇“强迫賣淫”出现在国际人道主义公约中,但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在应用中得不到持续。“强迫賣淫”指代一方当事人用胁迫的手段与另一方当事人賣淫。这样就区别了性交易与强迫賣淫之间的区别,开放社会基金组织称:“性工作是经过同意的成人行为,自愿买卖性服务并不是对人权的侵犯。” 强迫賣淫是一种犯罪,因为它用胁迫的手段限制受害人的自由,进行了商业性剥削。.

新!!: 姑姚和強逼賣淫 · 查看更多 »

後黎朝

後黎朝(),越南的一個朝代,由黎利於1428年(中國明宣宗宣德三年)創立,国号大越。後黎朝可以分為前期和後期兩部份。前期與莫朝南北對峙;到了後期,阮主和鄭主分據南北對峙,後黎朝皇帝僅為鄭主的傀儡。 部份越南的歷史學者,先將1428年至1527年的前期稱作黎初朝(),後將1533年至1789年的後期稱作黎中興朝(),以示區別。.

新!!: 姑姚和後黎朝 · 查看更多 »

嘲劇

嘲劇(越南語:Hát chèo/)是越南傳統的民族戲曲形式,通常是帶有歌舞的戲劇形式,且帶有嘲諷、調笑和戲謔的意味。 嘲劇始於12世紀的越南李朝,主要源自越南北部農村一種自發的民間藝術形式,通常在村外的露天廣場進行表演,而後逐漸專業化和室內化。戲劇形式多有中國宋代雜劇的遺風,服飾為越南生活中所穿的服飾(越服)。由於程式簡單,沒有受到宮廷重視,甚至一度下令禁止在宮中演出。15世紀以後,嘲劇的地位逐漸為㗰劇所替代。.

新!!: 姑姚和嘲劇 · 查看更多 »

农村

农村(乡村),对应于城市的称谓,指农业区,有集镇、村落,以农业产业(自然经济和第一产业)为主,包括各种农场(包括畜牧和水产养殖场)、林场(林业生产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 跟人口集中的城镇比较,农村地区人口呈散落居住。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前,社会中大部分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在比較現代化的農村,居民可能群居集成聚落,更發展為農村社區。.

新!!: 姑姚和农村 · 查看更多 »

商人

商人,以別人產生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貿易,從而賺取利润的人。商人从事的行业,称为商业;用于买卖获利的货物,称为商品。.

新!!: 姑姚和商人 · 查看更多 »

社交

包含人類在內等有生命的有機體一旦具備與他們所意識到的其他生物(包含有生命的有機體同類)產生互動交流的能力,無論此互動來往是志願或的,則稱之為具有社交能力的有機體。.

新!!: 姑姚和社交 · 查看更多 »

社会主义

會主義(Socialism)是一系列经济体系,,其特点为、民主控制的生产资料(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这个词也指代与这类体系相关的政治理论。"2.

新!!: 姑姚和社会主义 · 查看更多 »

祭祀

祭或祭祀,从内容上包括场地、仪式、祭文(祝禱詞)、祭品(Sacrifice)等内容:.

新!!: 姑姚和祭祀 · 查看更多 »

美女

美女,為一般理解是指美丽的女性。然而,审美眼光及标准因應個人及文化而有所差異。.

新!!: 姑姚和美女 · 查看更多 »

花魁 (日本)

花魁(おいらん)是指日本江户时代的吉原遊廓裡,對地位最高级的遊女的稱呼。其由來據傳是源於18世紀時,吉原的遊女們稱呼比自己輩份高的遊女為「姊姊」(おいらん),後來逐漸演變成用來稱呼地位較高的遊女之專稱。而「姊姊」(おいらん)的由來則是來自於「我們這裡的姊姊」(おいらの所の姉さん)一語的簡稱。在江戶時代,在京與大阪,最高级的花魁叫做「太夫」(たゆう)。當時的吉原也有「太夫」存在,可是卻尚未開始出現「花魁」(おいらん)這個稱呼。 虽然现在日本不再有花魁,然而花魁的形象仍然影响现今日本文化。直至今日,對於一般的遊女,有時也稱她們為花魁。 以下是江戶時代對花魁的記載:.

新!!: 姑姚和花魁 (日本) · 查看更多 »

遊女

#重定向 娼妓.

新!!: 姑姚和遊女 · 查看更多 »

遇溺

遇溺是因為液體進入肺部而導致缺氧,繼而窒息。常見於游泳、船隻沉沒、海嘯、潛水、意外及自溺。在很多國家都是12歲以下兒童的主要死因,例如在美國便是僅次於車禍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小童多是從泳池或浴缸中溺死。 遇溺者多是男性及青少年。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4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全世界每年有超過30萬人遇溺死亡。.

新!!: 姑姚和遇溺 · 查看更多 »

革新開放

革新开放(/𣌒𡤓)與中國的改革開放類似,是指1986年越南共產黨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所提出的政策,主要是經濟上和思想上的改革與開放。.

新!!: 姑姚和革新開放 · 查看更多 »

順天 (李公蘊)

順天(Thuận Thiên、1010年—1028年)是大瞿越国越南李朝太祖李公蘊的年号,共计19年。.

新!!: 姑姚和順天 (李公蘊) · 查看更多 »

诗歌

詩(廣義),一般認為是一種內容與形式高度結合統一,并體現出“美感”、適宜吟詠的文學形式。詩能夠自成一格,也能與其他藝術相結合,如詩劇、歌詞或散文詩,文字配上音樂則稱為歌。「詩」根源於簡潔、有力地想像覺察,或與經驗、想法、情緒反應作聯想,將意義、意識和潛意識的表現、象徵化、正式或非正式的式樣、聲音和韻律等以某種規則加以重組安排。這種文學類型包含敘述性、戲劇性、諷刺性、訓誡式、情色和個人形式。 詩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藝術。早期企圖界定詩歌的有亞里斯多德的《詩學》,主要聚焦於修辭以及戲劇、歌曲與喜劇中措辭的運用。後來人們認為詩的特點在於可以吟誦,以及如字句段落的格式與韻律的要求,並強調詩的美感,稱為韻文,以此與散文相區別。至二十世紀中期,詩的定義轉為寬鬆,即以語言作的基本創作。.

新!!: 姑姚和诗歌 · 查看更多 »

賣淫女

#重定向 性工作者.

新!!: 姑姚和賣淫女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新!!: 姑姚和越南 · 查看更多 »

越南共产党

越南共產黨()是目前越南的执政党和唯一合法政党。 1930年2月3日在香港成立时称越南共产党。1930年10月改名为印度支那共产党,1951年2月后,印支共一分为三:越南劳动党、老挝人民党、高棉人民革命党。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越南劳动党事实上仍然领导着其他两个党。1976年越南劳动党改称越南共产党。该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合法政党,越南人简称之为“党”(Đảng)。截至2011年,越共有近5.4万个基层党组织,党员360多万。越共组织机构包括中央、省委、县委和基层组织四级。 机关报:《人民报》(日报),1951年3月创刊;机关刊物:《共产主义》杂志(月刊),1955年创刊,原名《学习》杂志。 现任越共中央主要负责人是任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阮富仲。.

新!!: 姑姚和越南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越南音乐

越南音乐受到多种民族文化影响,种类繁多。古代音乐多为寺庙音乐。中国的雅乐、儒家音乐、道教音乐、佛教音乐及其演奏方式和使用的乐器很早就传入越南。公元10世纪以前,越南已发展了一系列打击和吹奏的民间乐器,如鼓、锣、镲、芦笙、葫芦笙、竹琴等。10世纪至15世纪,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形成了宫廷音乐,又融合了中国宫廷音乐的特征。越南宫廷音乐起源于今越南中部,受到汉音乐和占婆音乐双重影响。中国的一些戏曲唱腔(如潮剧)也传入越南。 15世纪末至18世纪,越南的乐理(台音律、音阶、调式、工尺谱等)、乐器(如月琴、琵琶、二胡、筝等)以及戏曲音乐、说唱音乐(大鼓词等)与中国类似,月琴和筝演奏的古雅曲《征妇》、《南哀》、《南春》(《流水》)、《连环》、《金钱》、《元宵》、《龙虎》等曲的曲谱留存至今。19世纪,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越南开始出现以民歌基调为基础的新兴歌剧和欧式音乐风格,越南现代音乐逐渐萌芽。现在普遍使用的乐器有主要民族乐器有獨弦琴、筝、扬琴、二胡、三弦、笛、唢呐、海螺、锣、木鱼、铃、鼓等。 虽然受中华文化影响, 。越南与竹文化和青铜文化相关的竹制和铜制乐器种类很多,按照音符排列式的定音或不定音的打击乐器十分流行,表演时合奏多于独奏。在乐理方面, 越南从15世纪开始使用“四宫音阶”(南北、黄钟、大食)取代中国的“五宫音阶”(宫、商、角、徵、羽),与越南语的6个声调的特征相契合,因而具有音色美、音域宽、滑音多、共鸣泛音长等特点,南方音乐则混合了不同民族的特征。 20世纪初,越南现代音乐开始出现和发展,从战争时期的革命歌曲、交响乐,到大型电影配音乐,越南音乐取得了很大进步。文高、阮廷诗、阮商、阮文子、刘友福、杜润、春红、黄越、郑公山、青松、阮春括、陈环、黄云等一批近代音乐家贡献了大量作品。民谣也流行于坊间,表演形式主要有说、吟、呼、唱、俚、歌六大类,其中唱包括桃调、侨调、春调、盲调、鼓调和官贺调等,以北宁官贺调最为著名。官贺调的主题多为歌颂爱情,其次还有离别、友情、游乐、生产等内容。曲调有300多种,现存歌曲500多种。民间演唱形式多为男女对唱。.

新!!: 姑姚和越南音乐 · 查看更多 »

越南语

越南語()又稱越語()、京語()及國語(),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現代少用的前法國殖民地名稱安南語()。 越南語是越南的國家語言,有85至90%的越南人將之作為母語,另外居住在海外的3百萬越僑、住在中國廣西的京族亦使用越南語。歷史上,越南語曾經使用漢字與喃字表記(即漢喃文),現代則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添加若干個新字母及聲調符號的國語字()書寫。.

新!!: 姑姚和越南语 · 查看更多 »

越南文學

越南文學,是越南語族群的口頭和書面文學,有時候說法語的越南人以及在澳大利亞和美國說英語越南人作品也被列入。在十一世紀前的一千年中,越南被中國統治,因而大部分的書面作品都是使用中國文言文。創建於十世紀的喃字,讓越南人得以使用這種修正版的中國字書寫。雖然喃字地位略低於中文,但其聲望逐漸增強。到了十八世紀,許多著名的越南作家和詩人使用喃字創作,一度成為官方書寫文字。現代越南國語字雖然創建於十七世紀,但並未在教會外流行。二十世紀初,法國殖民政府強制要求法屬印度支那使用該文字。到了二十世紀中葉,幾乎所有的越南文學作品都已改用國語字了。.

新!!: 姑姚和越南文學 · 查看更多 »

越戰

#重定向 越南战争.

新!!: 姑姚和越戰 · 查看更多 »

鸦片

鸦片(阿片,opium),俗称大烟、阿芙蓉(阿拉伯语:Afyūm)或福寿膏,属天然麻醉抑制剂,医学上作麻醉性镇痛药;非科学研究或非医用,则归类于毒品。 作为毒品,传统用于鸦片的吸毒工具有烟签、烟灯、烟枪等,一般将生鸦片加工成熟鸦片,然后搓成小丸或小条,在火上烤软后,塞进烟枪的烟锅裏,翻转烟锅对准火苗,吸食燃烧产生的烟;吸毒人员中烟瘾不大者每天吸食10~20次,重者每天百餘次;现在吸毒者常直接吞服鸦片小丸,或把鸦片溶于水中直接用针进行静脉注射。.

新!!: 姑姚和鸦片 · 查看更多 »

黎中興朝

黎中興朝(;1533年—1789年)是越南歷史學家對後黎朝後半葉時期的稱呼。 1527年,權臣莫登庸廢黜黎恭皇,建立莫朝。至此黎初朝滅亡。但後黎朝的遺臣仍然活躍。阮淦逃往哀牢,以琴州為中心,進行反莫行動。1533年,擁立後黎朝宗室黎寧為皇帝,復辟後黎朝,今多稱黎中興朝。黎中興朝據守越南南部,而莫朝僅擁有越南北部地區,史稱南北朝時代。黎寧沒有任何實權,實權掌握在阮淦手裡。 阮淦死後,其婿鄭檢專權,成為世襲的鄭主。阮淦的兒子阮潢出鎮順化,成為世襲的廣南阮主。1592年,第二代鄭主鄭松攻破昇龍,滅亡莫朝。莫朝殘餘勢力逃往高平。鄭主勢力越來越大,開始淩駕於黎皇之上,甚至可以隨意廢立君主。1627年,廣南阮主終於與鄭主決裂,爆發鄭阮紛爭。自此阮主雖名義上自稱是黎皇的臣子,但不再向黎廷朝貢。 1672年,鄭阮紛爭以均勢而結束,鄭阮雙方約定以𤅷江為界河,以北為鄭主所轄的北河,以南為阮主所轄的南河。鄭主專心攻打北部的莫氏,阮主則致力於向南開拓領土。1677年,鄭主一舉攻滅莫朝殘餘勢力,鄭柞創立了「入朝不拜、書奏不具名」之例,於黎皇的御座左側設立鄭主的坐椅,後黎朝皇帝完全成為了一個擺設,黎皇僅僅管理禮儀、外交上的事務。 1786年,西山朝將領阮惠以「扶黎滅鄭」的名義北伐,推翻鄭主。西山軍旋即南撤,黎昭統帝得以親政。不過隨即阮有整攫取了大權,並與統治南河的西山朝就乂安之地發生領土衝突。翌年,阮惠再度北伐,殺阮有整。黎昭統帝向清朝求救,清朝於1788年發兵攻打西山朝,初期取得胜利,但其后被西山軍大敗。最終阮惠主動向清朝請和。昭統帝便流亡清朝,後黎朝滅亡。 阮朝建立後,嘉隆帝冊封後黎朝宗室黎維為延嗣公,主後黎朝祭祀;鄭氏宗親鄭楈主鄭主祭祀,以安撫北城之人。.

新!!: 姑姚和黎中興朝 · 查看更多 »

在日本很常見的煎茶 一個人正在製作抹茶 茶,是指利用茶樹的葉子所加工製成的飲料,多烹成茶湯飲用,也可以加入食物中調味,又有藥用。葉羽,茶經,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1.11現代的茶主要按製作工序分爲六大類,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中國查葉詞典,陳宗懋.楊亞軍,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7。茶大多種植在梯田。.

新!!: 姑姚和茶 · 查看更多 »

范廷琥

范廷琥(;),字秉直,號松年,又號珠峰,別號東野樵,號昭琥先生,越南阮朝官員,詩人,文學家。.

新!!: 姑姚和范廷琥 · 查看更多 »

阮朝

阮朝()是越南历史上最后的朝代,1802年至1804年使用南越国号(阮世祖朝贡之时自称“南越国长”),1804年至1839年使用国号越南()、大越南(),1839年,明命帝阮福晈将国号改为大南()。 阮朝前身為郑阮纷争时的阮氏广南国,存在於1558年至1777年,而後於1802年,滅西山朝正式建國统一越南,直至1945年最後一位皇帝保大帝退位,王朝正式结束。阮朝的历史是越南历史上较动荡的一段时期,此时期的历史与中国清朝的衰落和法国在中南半島的崛起紧密相关。 阮朝的历史可被分为两段时期,独立时期与殖民时期。独立时期(1802年-1883年),阮朝对越南有着绝对的统治权,但是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势力逐渐崛起,威胁到了阮朝的统治,在独立时期末,阮朝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即交趾支那(南圻)、东京(北圻)和安南(中圻),其中交趾成为法国殖民地、安南和东京则成为法国的保护国,阮朝朝廷的权力随之减弱。殖民时期(1883年-1945年),法国殖民势力逐渐取得越南的统治权,阮朝朝廷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法属印度支那政府。在这段时期的越南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越南一度被日本占领。.

新!!: 姑姚和阮朝 · 查看更多 »

阮有整

阮有整(,)亦稱阮整,越南後黎朝末期的軍事人物,封鵬忠公。.

新!!: 姑姚和阮有整 · 查看更多 »

阮攸

阮攸(;),字素如() ,號清軒(),又號鴻山獵戶(Hồng Sơn lạp hộ)、南海釣徒。诗人,作家。越南後黎朝末期至阮朝初期的文学家。.

新!!: 姑姚和阮攸 · 查看更多 »

赌博

賭博是一種利用有價之物,來競爭輸贏的遊戲,是人類的一種娛樂方式。任何賭博在不同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有不同的意義。目前,在西方社會中,它有一個經濟的定義,是指「對一個事件與不確定的結果,下注錢或具物質價值的東西,其主要目的為贏取金錢或物質價值」。通常情況,下注前無法確定結果,停止下注後才開始遊戲。有些賭博在下注後可能立刻就知道結果,例如擲骰子或是俄羅斯輪盤,不過也有些賭博在下注後一段時間才知道結果,例如要等一場比賽甚至是一個球季的結束。 賭博也是國際上主要的商業活動之一,2009年合法的賭博市場產值約達三千億美元。不過賭博有時不會以實際的金錢為賭注,而是以其他有價值的物品為賭注,例如彈珠遊戲常以彈珠為賭注,而像翁仔標或是魔法風雲會則是以其紙牌或是卡牌為賭注,而且會依玩家收集卡牌的價值形成另一個。.

新!!: 姑姚和赌博 · 查看更多 »

藝名

藝名,指的是藝人、歌手、演員、模特、音樂家、配音員(特別是日本聲優)等演藝圈人士以及某些運動員等在本名以外所取,在演藝事業時供觀眾稱呼的化名。.

新!!: 姑姚和藝名 · 查看更多 »

藝旦

藝旦,又作藝妲,為臺灣清治時期至二戰結束期間的女性行業,藝妓的一種,主要集中於府城和臺北大稻埕,後者當地更流傳著「未看見藝旦,免講大稻埕」及「登江山樓,食臺灣菜,聽藝旦唱曲」等俗語。類似於歌舞妓或歌姬等,於宴飲時陪侍在側或進行歌舞表演。.

新!!: 姑姚和藝旦 · 查看更多 »

酒(Alcoholic beverage),其中含有3%至60%的酒精(即乙醇)。為人類飲用歷史最長的加工飲品,由植物發酵製成。.

新!!: 姑姚和酒 · 查看更多 »

酒精中毒

酒精中毒,轻度称“酒醉”,是人血液酒精浓度达到一定浓度后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较为常见的症状包括语言含混、多幸福感、平衡失控、肌肉失调、皮肤转红、眼部充血、呕吐、举止不当,严重时乃至昏迷甚至死亡。.

新!!: 姑姚和酒精中毒 · 查看更多 »

艺妓

艺妓(芸妓、芸者),又稱艺伎,是日本特有的女性表演艺术工作者;「艺妓」一詞源自漢語,工作性質相當於中國書寓的詞史、先生或長三堂子的女校書。當代日本藝妓社會地位較高,且已形成一種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日本藝妓表面上並非性工作者,其工作內容除為客人服侍餐飲外,主要為在宴席上以舞蹈、演唱、演奏等方式助興。 日本各地對藝妓的稱呼略有不同:在東京等關東地區稱為「芸者(げいしゃ,Geisha)」,見習階段稱「半玉」、「雛妓」;在京都、大阪等關西地區則稱為「芸妓」(或寫為「芸子」,皆讀為げいこ,Geiko)」,見習階段稱「舞妓(或寫為「舞子」,皆讀為まいこ,Maiko)」。自明治時代開始也有「芸妓(げいぎ,Geigi)」這種讀法。歐美世界則以關東文化為主,皆本於「Geisha」此讀法來轉譯。.

新!!: 姑姚和艺妓 · 查看更多 »

艺人

藝人是對從事演藝表演工作者的稱呼,是利用自己本身的技藝與才能來娛樂他人,以賺取報酬之職業的總稱,與幕後的演藝工作者(導演、編劇、音樂創作人、製作人等)相對。現代多用來指稱流行文化領域的演藝表演者,包括歌手、演員、模特兒、節目主持人、舞者、音樂人、播音員、配音員等。.

新!!: 姑姚和艺人 · 查看更多 »

通奸

通姦(adultery),一般指在一定情況下發生而違反法律或道德的人類性行為,通常泛指有配偶者与第三者出于自愿发生性关系的行为,是一個法律和道德性質的名稱,部份古代社會及伊斯蘭國家等,将自愿发生的婚外性关系及婚前性行為都归类为通奸,甚至女性被強姦也是通姦。在一些地区,例如台湾,與異性通姦可能被歸屬於犯罪行為,會受到刑事法律制裁。.

新!!: 姑姚和通奸 · 查看更多 »

李朝 (越南)

李朝(Nhà Lý),是越南歷史上的一個朝代,因该朝君主姓李而得名,历经九代君主,凡217年。 李朝開創於1009年。該年農曆十一月,前黎朝的左親衞殿前指揮使李公蘊(即李太祖)奪取帝位李公蘊即位的時間,據陳朝時編成的《越史略》記載在己酉年(西曆1009年)十一月。後黎朝編成的《大越史記全書》記載,己酉年十月辛亥日(即十月三十日、西曆11月19日),前黎朝臥朝帝去世,李公蘊於「是月癸丑日」即位。然而該年農曆十月並無癸丑日,十一月二日方為癸丑日。見《越史略》卷中,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第46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578頁;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黎紀·臥朝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201-202頁。中西曆轉換見。,次年改元順天,定都昇龍(今稱河内)。李朝建國後,採取唐朝和宋朝的中央政治制度模式。在太祖、太宗、聖宗、仁宗四代君主的百餘年間,越南進入了政治集中、國家統一、國勢強盛的時期。李朝的治國政策包括興建昇龍城,分封中央軍政諸臣職位,改組地方政治機構,發展佛教,實行科舉制度,改革土地和稅收制度,制定《刑書》以改良法律,對外採取擴張政策等。李朝前半段時期多次與宋朝、真臘、占城發生戰爭,佔領了大片領土。1054年,李圣宗改国号为「大越」,并成为此后越南数个朝代的国号。李英宗時,獲中國宋朝冊封為安南國王,越南從此亦被稱作安南國。李朝在中葉以後逐漸衰弱,國內封建諸侯相互交戰,爭奪權力。李朝晚期,發生了「范猷之亂」、「郭卜之亂」和陳嗣慶、陳承兄弟專權的場面。最後權臣陳守度趁李昭皇年幼,於1225年年底(或1226年初)安排從姪陳煚(陳承之子)「受禪」,取代李氏帝位李昭皇讓位給陳煚的日期,有數種不同的說法。《越史略》記載在乙酉年(建嘉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西曆1225年12月31日)。《大越史記全書·李紀·昭皇》記載在乙酉年(天彰有道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西曆1226年1月10日),而同書《陳紀·太宗皇帝》,則記載在十二月十二日(西曆1226年1月11日),而兩處都加上「戊寅」。見《越史略》卷下,收錄於《四庫全書·史部》(第46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619頁;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李紀·昭皇》及《陳紀·太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316頁及321頁。中西曆轉換見。,建立陳朝。.

新!!: 姑姚和李朝 (越南) · 查看更多 »

歌女

歌女是中國近代對以唱歌為職業的女性的稱呼,古代則有歌妓、謳者、歌姬等稱呼。像中國古代其他類型的藝人或藝妓一樣,歌妓的社會地位低下,她們多在教坊或妓院表演,近代再加上夜總會、舞廳等,有些(但不一定都)會提供性服務。有些歌妓是王公貴族的家妓,除了用作宴客、娛樂外,貴族還以她們作為身份、財富的象徵。.

新!!: 姑姚和歌女 · 查看更多 »

歌籌

歌籌()是一種源自古代越南宮廷的室內樂。它逐漸演變成由受過專門訓練、稱為姑姚的歌妓為有權有錢的男客人表演,這些男客人通常是欣賞這種藝術的文人、士大夫或朝廷官員。其中一位陶姓姑姚因為技藝出眾受人讚賞,後來表演的姑姚就美稱為(Đào Nương)。20世紀,它被越南政府錯誤的定為賣淫活動的一種,但近年來人們逐漸開始重新認識這種重要的藝術。2005年以來,歌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新!!: 姑姚和歌籌 · 查看更多 »

歌舞妓

歌舞妓或称歌舞姬即能歌善舞女子,古宫廷及市井妓馆中常见人物。 歌舞姬与其它藝人同为古时社会的底层,即娼、優、皂、卒中的優人。.

新!!: 姑姚和歌舞妓 · 查看更多 »

漢文

漢文可以指:.

新!!: 姑姚和漢文 · 查看更多 »

情色

情色是帶有情慾意味的描繪,偏重精神層面與感受,有濃厚的情感味道,是一種情慾的展現。與色情的定義不同,後者通常以直接的滿足性慾、以引起受眾的支配慾與感官刺激為目的。但有時兩者之間不易明確區分。而在反色情女性主義的定義中,色情是指「以暴力或污蔑的姿態來結合性與展現性器,並以讚許、寬恕或鼓勵這類行為的基調來呈現的一切事物。」;情色則是指「隱含或挑逗有關性的事物,但沒有性別歧視、種族歧視、年齡歧視、對障礙者的歧視、或對同志與跨性別有懼怕厭惡、或獵奇的意涵,而且尊重所描繪的人類與動物。」。.

新!!: 姑姚和情色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姑姚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文學

文學(literature),在最廣泛的意義上,是任何單一的書面作品。更嚴格地說,文學寫作被認為是一種藝術形式,或被認為具有藝術或智力價值的任何單一作品,通常是由於以不同於普通用途的方式部署語言。它的拉丁詞根literatura/litteratura(本身起源於littera:letter或handwriting)被用來指代所有的書面記錄,儘管當代定義將術語擴展到包括口頭或唱歌的文本(口頭文學)。文學可以根據是虛構作品還是非虛構作品進行分類,也可以根據是韻文還是散文進行分類;可以根據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等主要形式進一步區分;作品往往根據歷史時期或者遵守某些美學特徵或期望(藝術類型)進行分類。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現實的藝術,包括韻文、散文、劇本、小说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流派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生活。 這個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了意義:現在它可以擴大到非書面的口頭藝術形式,可以與語言或文字本身配合,因此很難就其起源達成一致。印刷技術的發展使得書面作品的分佈和擴散成為可能,最終導致了網絡文學。 文學並不一定是客觀的,一名成功的文學家能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展現自己對於文學的主觀看法,抒發自己的情緒和感觸,但藉由嘗試建立一個「客觀的標準」,有時對能幫助作家了解「讀者的感受」以求將內心之情感與藝術表現完整的體現在讀者心中。有時也能藉作家主觀想法帶給社會不同面相去省思現況,例如女性文學的興起。.

新!!: 姑姚和文學 · 查看更多 »

文人

文人」是儒家思想的一個類群概念。.

新!!: 姑姚和文人 · 查看更多 »

旧社会

旧社会与“新社会”相对,与旧中国涵义类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近代常用政治詞語。.

新!!: 姑姚和旧社会 · 查看更多 »

政治腐敗

政治腐敗,通常簡稱腐敗、貪腐、貪污等,指贪官利用公權力或職務之便,牟取特定族群、團體、或個人的經濟、政治、或宗教利益。所有形式的政府都可能在實踐中出現政治腐敗。腐敗的程度可以有天壤之別,從利用影響力作某事而牟利、到機構性行賄、到作假。腐敗有時候跟犯罪集團連繫在一起,協助他們販毒、洗錢、販賣人口、強迫賣淫、誣告構陷異己等。腐敗的定義因不同國家或法律體系而有不同。有些政治募款的行為在一個地方可能合法,卻可能在另一個地方屬非法。 「腐敗」在中國民眾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另一個用法,是會面聚餐或進行其他消費性消遣活動(比如在卡拉OK包廂唱歌、出遊等)的意思。該用法可能是來源於政府官員政治腐敗的一些形式,例如:公款吃喝或消費。但如果此词用在此处,因為其屬合法規範行為,通常属于调侃性质,并无讽刺意义。.

新!!: 姑姚和政治腐敗 · 查看更多 »

愛情

爱情和戀愛是一种与爱相关的,被强烈吸引的一种具表现力,带甜附涩且快乐的情感。對于愛情,各方各界都有着不同的界定和形式。.

新!!: 姑姚和愛情 · 查看更多 »

教坊

教坊是由唐到清,管理宮庭中演出音樂舞蹈及戲劇的組織。由於教坊中的女藝人為舞優,也被稱作宮妓,是廣義的妓女中的一種,因此到宋元以後,民間的妓院,尤其是女樂演出的場所,有時亦被稱作教坊。.

新!!: 姑姚和教坊 · 查看更多 »

性交易

性交易是一種以金錢換取性交、口交或者手交、足交等與性器官接觸或者具備性意涵的服務,其歷史悠久,在《創世紀》中便有對性交易者的記載。提供性服務的行業稱為賣淫,性工作者/賣性者依其性別,稱為妓女或者男妓;以金錢換取性服務的行為俗稱買春或嫖妓,進行者俗稱為嫖客、性消費者,性消費者以男性居多。此外,也存在著援助交際等非組織性的性交易型態,目前賣性者高達90%為女性。.

新!!: 姑姚和性交易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