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太平廣記和徐铉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太平廣記和徐铉之间的区别

太平廣記 vs. 徐铉

《太平廣記》,是宋代李昉等人編著的大型類書,基本上是一部按类编纂的古代小说总集,凡五百卷。. 徐鉉(),字鼎臣,廣陵(今江蘇揚州)人。五代末宋初文學家、書法家。.

之间太平廣記和徐铉相似

太平廣記和徐铉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宋太宗宋朝稽神錄酉阳杂俎

宋太宗

宋太宗趙炅(),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在位21年,享年58岁。趙弘殷第三子,是北宋開國君主宋太祖趙匡胤的胞弟。本名趙匡義,字廷宜,其兄长赵匡胤登基後為避諱,改名趙光義,即位時又改名趙炅(音炯)。 宋太宗文治有為,但不善武功。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迫使吴越“纳土”;之后又灭亡五代十国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次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被耶律休哥射伤,乘驴车逃走。他两度伐辽失败。980年又试图兼併交趾,但惨败,使交趾(越南)最终得以保持独立地位。.

太平廣記和宋太宗 · 宋太宗和徐铉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太平廣記和宋朝 · 宋朝和徐铉 · 查看更多 »

稽神錄

《稽神錄》,志怪小說集,6卷,另有《拾遺》1卷,《補遺》1卷。北宋徐鉉著,一說出於門客蒯亮之手。 徐鉉好鬼神,《稽神錄》多寫鬼神怪異和因果報應故事,徐鉉自序稱“自乙未歲(935年)至乙卯(955年),凡二十年”,一說蒯亮“好大言夸誕,鉉喜之,館於門下,《稽神錄》中事,多亮所言”。太平兴国二年(977)徐铉开始编纂《太平廣記》,经李昉同意,书中采入《稽神录》故事,多达二百二十馀事。《稽神录》原书在宋末已佚,今本实赖《太平廣記》以存。有《涵芬樓》本。.

太平廣記和稽神錄 · 徐铉和稽神錄 · 查看更多 »

酉阳杂俎

《酉阳杂俎》是唐朝段成式写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共三十--,最後十--為續集。其中介绍了许多漢唐以來的生活状态、思想状况等,为后来社会研究關中历史提供了史料,也是了解唐代中西方交流的重要文献。.

太平廣記和酉阳杂俎 · 徐铉和酉阳杂俎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太平廣記和徐铉之间的比较

太平廣記有59个关系,而徐铉有3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4.12% = 4 / (59 + 38)。

参考

本文介绍太平廣記和徐铉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