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天津英租界

指数 天津英租界

天津英租界(British concession in Tientsin),是英国设在天津的专管租界。它是近代中国七个在华英租界之一,同时也是天津的九国租界中设立最早、发展最繁荣的租界,因与法租界毗邻位于天津紫竹林附近,亦有“紫竹林租界”之称。1923年6月,黎元洪曾宣布将民国政府迁往天津英租界,使这里一度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及政府所在地。1930年代,英国与日本曾因天津英租界相关问题而爆发冲突和外交纠纷,并导致天津英租界危机。英国租界在天津自1860年起共存在了八十余年。.

104 关系: 原法国驻天津领事馆华俄道胜银行合众会堂大光明影院 (天津市)天津历史文化街区列表天津市天津市第二十中学天津市耀华中学天津庆王府天津德租界天津利顺德大饭店天津犹太教堂天津租界天津美租界天津诸圣堂天津赛马史天津英式风情区天津英国领事署大楼天津英国文法学校主楼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天津老城天津条约天津法租界天津教案太平洋战争外交官孫傳芳小白楼上海市丁家立丁韪良中华民国中国联合准备银行中国抗日战争中国时报 (天津)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大總統中華民國陸軍中街丹麦三会海口下議院乐道院义和团运动亲日派五大道庄乐峰仁记洋行天津分行大楼张伯伦张自忠...张自忠故居循道宗德华银行德璀琳在华英租界北京条约北洋大学唐山大地震皇宫饭店程锡庚维多利亚道 (天津)美国总统直系軍閥花旗银行華比銀行顾维钧袁世凯颜惠庆颜惠庆故居解放北园解放北路 (天津市)黎元洪黑社會黄家花园载振農工商部赫伯特·胡佛葡萄牙英國駐華大使列表英国英国乡谊俱乐部耀华学校礼堂查理·喬治·戈登横滨正金银行民园体育场民族主義汪精卫政权泰莱饭店大楼法幣洋务运动消防栓渣打銀行温斯顿·丘吉尔游击战清朝望海楼天主堂戈登堂海河曹錕曹锟旧居 (南海路永健里1号)普魯士普法戰爭19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939年天津水灾 扩展索引 (54 更多) »

原法国驻天津领事馆

原法国驻天津领事馆是原法国政府驻天津的领事馆,建于1923年,在当时的天津法租界领事馆路又称法租界10号路〔Rue Consulate〕(今和平区承德道2号)。该建筑目前为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和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 天津英租界和原法国驻天津领事馆 · 查看更多 »

华俄道胜银行

华俄道胜银行(Русско-Китайский банк),是代表俄国在华利益的金融机构。1895年12月10日成立,资本来自法、俄、大清帝國三国,总部在圣彼得堡。.

新!!: 天津英租界和华俄道胜银行 · 查看更多 »

合众会堂

合众会堂(Union Church)是天津历史上一座著名的基督教新教教堂。该教堂是一所侨民教堂,是新教各派联合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该教堂创建于天津开埠之初的1864年,服务于来津的外国侨民(当时他们大部分住在宫北大街,1866年有112人)。教堂最初位于法租界海大道(今大沽路),是该租界内早期建成的极少数建筑物之一。1870年天津教案后,天津外侨搬入租界。 19世纪末,在天津的外侨人数逐渐增加,1897年,他们在新划入天津英租界的扩充界(British Municipal Extension)内,选址戈登道(今湖北路)与巴克斯道(今保定道)的转角处,重建新的合众会堂,规模也有所扩大。后来,一些在外国洋行做事的华人基督徒也来合众教堂进行宗教活动。 1950年代初,外侨撤离中国,由中国传道人吴承田主持的小白楼教堂并入合众会堂,称为湖北路教会,由吴承田负责。1958年被关闭。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教堂受损,此后被拆除,改建为第九塑料厂。 Category:天津新教教堂 Category:天津租界建筑物.

新!!: 天津英租界和合众会堂 · 查看更多 »

大光明影院 (天津市)

大光明影院,原名蛱蝶电影院,始建于1929年4月24日,坐落在天津英租界朱家胡同又称革事道(Council Road)(今天津市和平区曲阜道1号),目前是天津市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 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大光明影院 (天津市) · 查看更多 »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列表

天津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由天津市保存文物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并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区域。天津市在历经600多年的建城史和近代租界的城市发展之后,保留下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建筑与街区。正是因为这些上百年的历史风貌建筑建筑大部分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天津市的中心城区形成了包括法国、意大利、英国风格等在内的浓郁的异国风情以及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与中国其他城市具有截然不同的城市风情。.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天津历史文化街区列表 · 查看更多 »

天津市

天津市,简称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最大沿海开放城市。天津位于华北平原的海河各支流交汇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有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跨越海河的各式桥梁形成了“一桥一景”的景致。 天津因漕运而兴起,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自1860年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多国在天津设立租界,洋务派亦在天津兴办实业,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在领风气之先的同时,天津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发展迅速。由天津开始的军事、教育、司法、交通、通讯、工业等方面的近代化建设,均开中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2006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总体规划》将天津完整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 ,人民网,2010-8-7查阅,并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设立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11月,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选址天津共同建设中新生态城。2015年4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中国长江以北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自1990年代开始的工业东移战略,天津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天津港-天津南港”的双城双港的城市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确定天津市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 天津市举办了2013年的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和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同时天津也是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常驻举办城市。.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天津市 · 查看更多 »

天津市第二十中学

天津市第二十中学是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建校于1952年,前身由天津私立浙江中学和津华女子中学合并而成。高中部设立于和平区湖北路59号,初中部设立于和平区泰安道13号。湖北路校区主楼为天津英租界时期英国文法学校的主楼,校园内种有法国梧桐、金银花、海棠,枝繁叶茂绿荫环抱。.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天津市第二十中学 · 查看更多 »

天津市耀华中学

天津市耀华中学,也称耀华中学,简称耀华,曾名天津公学、耀华学校、天津市第十六中学,位于中國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106号,是天津市历史悠久的重点中学之一。耀华中学于1927年由近代实业家、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华人董事庄乐峰在天津英租界戈登道37号创办,初名天津公学,是一所面向英租界内华人的私立精英学校。1930年代,更名为耀华学校,寓意“光耀华人”,后引申为“光耀中华”。1952年,学校由天津市政府接管,由私立学校改为公立学校,并更名为“天津市第十六中学”。1988年12月,学校复名“天津市耀华中学”。原北洋大学校长赵天麟、物理学家钱伟长曾在此任教。耀华中学的校训为“勤樸忠誠”,校门的匾额由近代书法家孟广慧书写。 截至2017年,耀华中学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直属重点中学、天津市首批示範性高中校,时任暨第十五任校长为任奕奕。.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天津市耀华中学 · 查看更多 »

天津庆王府

天津庆王府是庆亲王奕劻长子,乾隆帝玄孙,正紅旗總族長,農工商部尚書,庆贞亲王载振在天津的故居。该建筑建于1922年并于次年(1923年)落成,位于当时的天津英租界的剑桥道(Cambridge Road)(今和平区重庆道55号)。该建筑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并作为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天津市庆王府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旗下项目。  .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天津庆王府 · 查看更多 »

天津德租界

天津德租界是近代中国两个在华德租界之一(另外一个是汉口德租界),同时也是天津的9个租界之一。該租界范围基本相于现在河西区的大营门街道和下瓦房街道。随着时间的流逝,天津德租界的建築物已经完全消失,目前德租界的十座小楼是2009年在德租界旧址上新建的。.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天津德租界 · 查看更多 »

天津利顺德大饭店

天津利顺德大饭店(Astor House Hotel),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坐落于当时天津英租界的主干道维多利亚道(Victoria Road)和维多利亚花园的东侧,即今天的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199号和台儿庄路33号,作为原天津租界区现存极少的19世纪中叶建筑之一,天津利顺德饭店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天津利顺德大饭店是天津市历史上第一家外资大饭店,在近代史上曾是重要的外交活动场所,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曾先后将领事馆设于酒店内。中国与西方国家在近代的诸多条约是在这里签署,孙中山、美国总统胡佛、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卓别林、梅兰芳等著名人士曾在此下榻或寓居。2010年重新开业时,利顺德大饭店曾为喜达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国际集团豪华精选品牌(The Luxury Collection)旗下的“天津利顺德大饭店豪华精选酒店”,是喜达屋在中国的第一家豪华精选酒店。2018年4月,利顺德大饭店正式脱离喜达屋集团并独立运营。.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天津利顺德大饭店 · 查看更多 »

天津犹太教堂

#重定向 天津犹太会堂.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天津犹太教堂 · 查看更多 »

天津租界

天津租界,是1860年至1945年期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俄国、日本、奥匈帝国和比利时等国通过签订条约和协议在中国天津老城东南部区域相继设立的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租借地。1860年,英国首先在天津设立租界,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同时,天津也是中国最早收回租界的城市之一。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对日战争胜利后,正式收回天津的最后两个租界,标志着天津租界历史的结束。 天津租界开辟之后,西方文化对天津各个方面的影响不断渗透。租界的建设对天津的城市建设起到了促进和示范的作用。天津租界除了影响天津城市风貌的改变之外,租界文化还通过与教会有关的教育、报刊杂志等影响着天津人的文化生活。由租界教会创办的学校、医院、报刊和杂志,代表着不同国籍、不同政治利益,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文化殖民。但是它们同时又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呈现出多元性、多样性的特点,客观上促进了天津文化的多元融合与发展,在近代天津迈向现代大都会的初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天津租界是西洋文化和中国传统及地域文化承载体,是天津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北方最为繁华的“徽辅首邑”,见证了天津近代的繁荣和辉煌。天津租界中具有各国风格样式的建筑在中国接收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留,使得天津老城部分区域至今依旧保留着百年前的风格。.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天津租界 · 查看更多 »

天津美租界

天津美租界(American concession in Tianjin)是1860年随同英国在天津强划租界,美国也在英租界南面相邻设立一个租界。东临海河,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以博目哩道(今彰德道)和英租界毗邻,南接开封道。天津美租界因為美國南北戰爭一直無法獲得政府的批准,1880年。美國領事以日後有權恢復行政管理為前提,歸還租界,並由天津海關代管。1896年,美國再次聲明放棄租界管理權。但是清政府没有回应。1902年,美租界私自将租界转让英租界,和天津英租界合并。.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天津美租界 · 查看更多 »

天津诸圣堂

天津诸圣堂又名安里甘教堂、浙江路教堂,建于1936年,是为天津英国侨民服务的圣公会教堂。位于原天津英租界马厂道(Race Course Road)(今和平区浙江路2号),该建筑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天津诸圣堂 · 查看更多 »

天津赛马史

天津赛马史指天津市赛马业的历史,天津赛马业的历史主要集中在1863年到1945年近90年的时间内,当时先后共有天津英商赛马会、天津华商赛马会等七个赛马会组织以及七个跑马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天津赛马业被逐步取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赛马业不复存在。.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天津赛马史 · 查看更多 »

天津英式风情区

天津英式风情区,又称泰安道英式风情区,前身为清咸丰十年(1860年12月17日)开辟的天津英租界核心区,目前是天津市和平区的一处具有英式风情的旅游风景区。天津英式风情区东至台儿庄路,南至曲阜道,西至大沽北路、建设路,北至烟台道、保定道,规划面积为16.29公顷,总建筑面积为39万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为29.7万平方米,规划以公园、广场和院落为基本的单元组织公共空间布局并形成围绕解放北园的五大院落体系。天津英式风情区的商业业态主要为高档商品销售、精品酒店和总部办公。.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天津英式风情区 · 查看更多 »

天津英国领事署大楼

天津英国领事署大楼始建于1930年,是英国领事署在天津的办公大楼。选址在天津英租界的主要街道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191-195号),作为天津租界时代留存下来的重要建筑之一,该建筑目前是一般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该建筑曾作为原英国驻天津领事馆。.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天津英国领事署大楼 · 查看更多 »

天津英国文法学校主楼

天津英国文法学校主楼为原坐落于天津的英国文法学校(Tientsin Grammar School,也称英国公学)的主楼。该建筑筹建于1926年,该建筑于1928年建成投入使用,位于当时的天津英租界怡丰道(Avon Road)及都柏林道(Dublin Road)的转弯处(今天津市和平区湖北路与郑州道交口的湖北路59号),该建筑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并作为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天津市第二十中学主教学楼。.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天津英国文法学校主楼 · 查看更多 »

天津英租界工部局

天津英租界工部局是设置于天津英租界内的最高行政机构,也是天津英租界董事会的执行机构。成立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总部设在当时天津英租界的维多利亚道(今和平区解放北路)东侧,维多利亚花园(今解放北园)北侧的戈登堂内。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天津英租界推广租界的董事会下也成立天津英租界推广租界工部局,组织状况与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基本相同。1919年1月,天津英租界原订租界、天津英租界推广租界与天津英租界墙外租界合并,组成一个统一的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其组织状况与原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基本相同。.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天津英租界工部局 · 查看更多 »

天津老城

天津卫于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弘治年间(1493年),山东兵备副使刘福在天津老城正中心处建造鼓楼。清朝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天津城墙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老城的一些历史遗迹还有一些保留。2003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对天津老城厢进行整体拆迁,天津老城在这次拆迁中几乎被夷为平地。目前天津老城地区只存留下来天津文庙、广东会馆等少数历史建筑,其他均建成仿古商业街、购物中心或者商品房。2011年,天津市规划局将这里纳入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定名老城厢历史文化街区。.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天津老城 · 查看更多 »

天津条约

《天津條約》包括《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法天津条约》,是指西元1858年 (清咸豐8年) 清朝政府在第一次英法聯軍戰敗後與俄國、美國、英國、法國在天津海光寺所簽訂的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清朝委派大學士桂良和各國代表談判並簽約。真確文本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存於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恆溫恆濕的庫房保存。.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天津条约 · 查看更多 »

天津法租界

天津法租界,是法国设在天津的专管租界。它是近代中国四个在华法租界之一,同时也是天津的九国租界中第二个划定和发展最繁荣的租界之一,同时法租界也是天津租界中大型公共建筑最为聚集的地方,著名的劝业场、西开教堂等重点文物坐落于此。因与天津英租界毗邻位于天津紫竹林附近,亦有“紫竹林租界”之称。历史上,法租界内曾发生过如“天津教案”“老西开事件”等中国民众冲击法国教会的事件。法租界在天津自1861年起共存在了八十余年。.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天津法租界 · 查看更多 »

天津教案

天津教案是清同治九年(1870年)在天津所發生的一場震惊中外的教案。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天津开设育婴堂。1870年(同治九年)6月21日天津人民因怀疑育婴堂杀死婴儿数十名,聚众数千到教堂示威。法国领事(Henri Victor Fontanier,1830-1870)往见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路上向天津知县刘杰开枪,击伤随从一名。天津群眾怒不可遏,殴毙丰大业,焚毁法、英、美、俄、西教堂及法领事署。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七国军舰集结天津、烟台一带。清政府派直隶总督曾国藩到天津查办,曾又奏调李鸿章协同办理。曾国藩认为责任在中国人身上,将天津知府和知县革职充军,處死禍首水火會16人,充军25人,赔款修建教堂,清政府并派崇厚赴法国道歉。.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天津教案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太平洋战争 · 查看更多 »

外交官

外交官是一个国家派往他国办理外交事务的人员。外交官的任务是代表他的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双边或多边谈判。外交官有临时性的、只为商讨一件特定事务而到他国去的,也有在另一个国家常驻的。常驻外交官的办公地一般是一个大使馆或一个领事馆。常驻外交官往往还有为本国公民提供服务或管理本国公民事务的任务。往往也有外交官在他国从事间谍或其他情报工作,这种行動一般視為对駐在国不友好的做法。 按照1961年4月18日签署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外交官在他国享受豁免权,其所在的国家不允许将外交官加以逮捕、扣留或审问,若該外交官有犯罪等行為,僅能將其驅逐出境。外交官在进出国界时不受海关搜查,也不必交关税,並於其驻在地享有治外法权。 当两国因宣战或其他原因断绝外交关系时,或驻在国的局势紧张、无法保障外交官的安全时,外交官通常會撤離。 两个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恶化时,召回驻他国的首席外交官(大使)、驅逐駐在國的外交官或者降低外交等级,一般而言是代表一种对他国表示非常不满的姿态。最嚴重時則會斷交。.

新!!: 天津英租界和外交官 · 查看更多 »

孫傳芳

孫傳芳,字馨远,山東省泰安县范镇人,中华民國军事将领,直系領導人之一。張振鶴「孫传芳」孫传芳常常面带笑容,但面善而心狠,故人称“笑面虎将軍”。.

新!!: 天津英租界和孫傳芳 · 查看更多 »

小白楼

小白楼是中国天津市的一个商业区,包括地跨和平区与河西区的大沽北路、大沽南路、开封道、徐州道一带。租界时代属于英租界南端和德租界北部边缘。.

新!!: 天津英租界和小白楼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天津英租界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丁家立

丁家立(Charles Daniel Tenney)(),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人,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

新!!: 天津英租界和丁家立 · 查看更多 »

丁韪良

威廉·亞歷山大·巴尔森·馬丁(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漢名丁韙良,字冠西,美北长老会派至中國的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62年(1850年-1916年,期間有4年时间不在中国),曾长期担任中国著名教育机构北京同文馆的负责人,是当时的“中国通”。1898年起任被清朝皇帝任命为京师大学堂首任总教习,也就是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新!!: 天津英租界和丁韪良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天津英租界和中华民国 · 查看更多 »

中国联合准备银行

#重定向 中國聯合準備銀行.

新!!: 天津英租界和中国联合准备银行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天津英租界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国时报 (天津)

《中国时报》(Chinese Times),于1886年-1891年间出版,为在中国天津发行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中国时报》是清末民初在中国比较有影响的一家报纸。1886年11月6日,由天津海关总税务司英籍德国人德璀琳与英商怡和洋行总理笳臣(Alexander Michie)集资,创办于天津英租界。分中英文两版。英文版每周出版三栏12页,议载中国的新闻、上谕。中文版的内容分为“谕旨”(皇帝的命令)、“抄报”、“论说”、“京津新闻”、“外省新闻”、“外国新闻”等栏目。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曾担任过主笔。1891年停刊。.

新!!: 天津英租界和中国时报 (天津)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天津英租界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大總統

中華民國大總統,簡稱大總統,是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國家元首的職稱,為1947年行憲後的中華民國總統前身。 對於首位大總統的說法不一。有指在南京先成立中華民國及就任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是首位大總統,現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科書亦主要強調這一點。而袁世凱在北京逼使宣統帝退位,其後在北京就任第二任臨時大總統,1913年10月10日就任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1916年6月6日袁世凯逝世後,大總統职位被北洋軍閥控制,期间孫文在廣州建立不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广州军政府,曾自任为非常大總統,试图通过武力取代北洋政府。中国国民党在苏俄的资助下進行國民革命軍北伐且胜利,中華民國大總統一職由國民政府主席取代,中國国民党的党国体制逐步确立。.

新!!: 天津英租界和中華民國大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陸軍

中華民國陸軍(The Republic of China Army,缩写为 ROCA)是中華民國國軍的陸上武裝部隊,隸屬國防部陸軍司令部,現有3個軍團、4個防衛指揮部、4個地區指揮部、4個裝甲旅、3個機械化步兵旅、3個砲兵指揮部、1個砲兵群、2個航空旅、1個特戰指揮部,约10萬人,是陸海空三軍之中人数最多的。 2011年出版的《中華民國一百年國防報告書》指出中華民國陸軍的任務是:「平時戍守本島、外島各地,以建置基本戰力與整備應變作戰能力為主,執行應急戰備任務,協力維護重要目標安全,並依令支援反恐行動及主動協助地區災害防救;戰時各作戰區(防衛部)及所屬部隊,受國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指揮,聯合海軍、空軍地面兵力,遂行聯合作戰,擊滅進犯敵軍,確保國土安全。.

新!!: 天津英租界和中華民國陸軍 · 查看更多 »

中街

中街是一条位于中國辽宁省省会沈阳市中部的商业步行街,全称为中街路,原名为四平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是沈阳最早的商业街。1997年被改造成为中国首条商业步行街。全长1500米。 File:Shenyang-zhongjie.jpg|沈阳中街 File:Zhongjie.JPG|沈阳中街夜景.

新!!: 天津英租界和中街 · 查看更多 »

丹麦

丹麦(Danmark),全称丹麦王国(Kongeriget Danmark),是北欧国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首都在哥本哈根,擁有两個自治領地:法羅群島和格陵蘭。由于丹麦和挪威、瑞典有相近的语言、文化和历史,合称为斯堪地那维亚国家。 丹麥是歐洲聯盟成員國,經濟高度發達,同時是個典型的福利国家,貧富差距極小,为世界高度发达国家。丹麥也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會員國之一。 丹麦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民主制,現任君主是玛格丽特二世女王,中央政府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并负责属地法罗群岛和格陵兰的部分事务。.

新!!: 天津英租界和丹麦 · 查看更多 »

三会海口

#重定向 三岔河口.

新!!: 天津英租界和三会海口 · 查看更多 »

下議院

下议院或众议院,是两院制国家或自治地區议会的議院之一,在民主國家众议院的议员人数大多按各地人口多少的比例分配的。众议院在各國稱謂各有不同:例如英國、加拿大所稱“平民院”(House of Commons),美國、澳大利亞、马来西亚所稱“代表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荷蘭所稱“第二院”(Tweede Kamer),法国所称“国民大会”(Assemblée nationale),許多前殖民地的“立法院”(Legislative Assembly)等。由於众议院席位一般是按照人口比例分配的,因此在一些國家稱之爲“人民院”(The People's House),印度--議院的正式名稱直接就是“人民院”。.

新!!: 天津英租界和下議院 · 查看更多 »

乐道院

乐道院(Courtyard of the Happy Way)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北长老会差会牧师狄乐播在中国建立的规模最大的一个传教基地,位于山东省潍县县城东南5里。乐道院集教堂、医院、学校、公园为一体,用以传教、办学和开办诊所。今天这里是潍坊市广文中学和潍坊市人民医院。1942年3月到1945年8月,这里还曾是日军关押大批英美侨民的著名的潍县集中营(Weihsien Internment Camp)。乐道院里一些欧洲风格的建筑依旧保存完好。.

新!!: 天津英租界和乐道院 · 查看更多 »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發生於1900年清朝末期,清朝甲午戰爭戰敗后,在西方列强划分在华势力范围、华北农村頻繁發生教案、天灾频仍及宫廷权力争斗激化的情况下,黄河北岸农民与中国天主教教徒之间的武装冲突。1900年春季直隶成千上万习练义和拳并號稱「义和团」的农民动用私刑处死了大量中國基督宗教信徒與西方人士,並纵火烧毁了教堂和教徒房屋;同年6月,清朝中央政府允许义和团进驻北京。义和团又先于清军进攻天津租界,最终俄國、德國、法國、美國、日本、奧匈帝國、義大利、英國八国组建远征军引发八國聯軍之役。.

新!!: 天津英租界和义和团运动 · 查看更多 »

亲日派

親日派是指对日本有着强烈好感並有支持行為的一派人,尤其是指對日本的民族、政治與文化有強烈好感並支持者。 某些對日本的藝術、歷史、人物以及各種產品有興趣者也會被戲稱為親日派,但這些人並非嚴格意義的親日派,通常被稱為哈日族。.

新!!: 天津英租界和亲日派 · 查看更多 »

五大道

五大道是人们对天津英租界在墙子河外的推广界的俗称,是位于天津市市中心偏南,今属和平区的一片民国年间形成的高级住宅区。1903年被划为天津英租界的推广界后,开始结合海河疏浚工程,填筑原有的沼泽洼地,到1920年代陆续建造大片洋房,成为天津最高档的住宅区之一,曾吸引不少民国初年的军政工商各界要人入住。现在,五大道已成为天津最知名的观光景点之一,那些风格各异的欧陆风情小洋楼,使这里成为天津的“万国建筑博览会”。 这片地区东西方向有六条马路:马场道(原马厂道)、睦南道(原香港道)、大理道(原新加坡道)、常德道(原科伦坡道)、重庆道(河北路以东为原剑桥道;河北路以西为原爱丁堡道)、成都道(原伦敦道)。2011年,五大道根据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被天津市规划局确定为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2013年,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筑群中的39处代表性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天津英租界和五大道 · 查看更多 »

庄乐峰

庄乐峰(),名仁松,字育文,号乐峰(以号行世),江苏省丹阳县人,民国时期天津实业家,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华人董事,天津耀华学校创始人。 莊樂峰 (1873 – 1949), 名 仁松, 字 育文, 号 樂峰 (以号行世) 江苏丹阳人, 民国时期天津实业家, 天津耀华学校创办人。 早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后留校任教。1900年任清朝路矿大臣张翼的英文翻译,后一直担任开滦煤矿南煤销售至日军侵华。民国后,与同学黎元洪等人创办了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抗日战争爆发前,1932年4月21日作为商界代表随同民国政府顾维钧先生与国联李顿爵士调查团赴大连调查九一八事变(附照片为顧維均之女顾菊珍女士提供)。抗日战争爆发后,庄乐峰先生作为董事派人将中兴煤矿地上全部设施埋入矿井,使煤矿未落入日本人之手,并且拒绝了日本人在开滦煤矿为其委派的职务。侵华日军对庄乐峰先生恨之入骨,派驻天津日本宪兵队闯入法租界花园路10号庄乐峰先生家中,企图誣陷他抽吸鸦片烟要将其带走。但是庄乐峰先生临危不惧走到日本宪兵队长面前,张嘴让他闻检。在此危机时刻,租界巡捕队赶到,使日本宪兵队退出,此后日军仍旧对先生进行威胁恐嚇但未能得逞。 20年代至30年代初,庄乐峰先生任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华人董事多年。鉴于天津租界内没有华人子弟学校的状况,他主张从税款中提取一部分和利用社会捐款,在租界内创办了第一所华人子弟学校,称天津公学,后更名为耀华学校。1937年七七事变后,天津南开中学校舍被飞机炸毁,作为耀华学校董事长的庄乐峰先生支持校长赵天麟先生,开设特班收留失去校舍的南开中学师生,支持赵天麟校长升国旗唱国歌,并默许在校学生的抗日锄奸活动。 天津市耀华中学将植物园命名为“庄乐峰植物园”,以纪念学校的创始人庄乐峰先生。.

新!!: 天津英租界和庄乐峰 · 查看更多 »

仁记洋行天津分行大楼

仁记洋行天津分行大楼是英侨佛布斯于1861年创办的仁记洋行在中国天津建造的分行大楼。仁记洋行主要经营进出口及代理伦敦雷士保险公司、轮船公司、巴勒保险公司等保险业务。该建筑选址在天津英租界的主要街道维多利亚道45号(今解放北路125号和129号),作为天津租界时代留存下来的重要建筑之一,该建筑目前是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和一般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和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 天津英租界和仁记洋行天津分行大楼 · 查看更多 »

张伯伦

張伯倫可以指:.

新!!: 天津英租界和张伯伦 · 查看更多 »

张自忠

張自忠(),字藎臣,後改藎忱,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原為西北軍系將領,中原大戰後接受中央政府改編,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第三十八師師長,曾參與喜峰口戰鬥。 1935年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後,曾先後任察哈爾省省主席與天津市市長。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曾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與北平市市長。後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九軍軍長,後升第卅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曾參與臨沂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 張自忠將軍是二次世界大戰裡50個同盟國中,陣亡在戰場上的最高階將領。.

新!!: 天津英租界和张自忠 · 查看更多 »

张自忠故居

张自忠故居为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原西北軍系將領、第38師師長、原察哈爾省省主席與原天津市市長、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與北平市市長、第59軍軍長、第卅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张自忠在天津的故居,建于1936年,位于当时的天津英租界伦敦道(London Road)(今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60号)。该建筑目前为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和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天津英租界和张自忠故居 · 查看更多 »

循道宗

循道宗(Methodism),又稱卫斯理宗(Wesleyans)、監理宗,現代亦以衛理宗、衛理公會之名而著稱。是基督教新教主要宗派之一,現傳佈於英國、美國、中國,和世界各地。世界最大的循道宗教會是聯合循道宗。.

新!!: 天津英租界和循道宗 · 查看更多 »

德华银行

德华银行(Deutsch-Asiatische Bank,即德意志亚洲银行)是由德意志銀行牽頭,由德商在华开办的银行,服务于德国与亚洲地区的贸易,经营存放款、外汇、发钞和投资业务,向中国政府的借款曾达到上亿美元,是1912年成立的五国银行团成员之一,在1914年以前是在华影响力仅次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外国银行。 创办日期是1889年5月15日。德华银行总行设于上海。股本银750万两。1896年在柏林设立分行,其后又在天津(1890年)、加尔各答(1896年)、汉口(1897年)、青岛(1898年)、香港(1899年)、济南(1904年)、北京、横滨(1905年)、神户、新加坡、汉堡(1906年)以及广州(1911年)等13个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德华银行青岛分行及其在山东投资的铁路,矿山公司全部被日本接收。1917年,南京政府也对德国宣战,接管各地德华银行。1920年代,德华银行重新来华發展,但其地位已经远非昔比。1945年后,各地德华银行再次由中国银行接收。 1953年,德意志銀行在漢堡重建德华银行,1972年德意志銀行與EBIC group合辦「歐亞銀行」(Europäisch-Asiatische Bank),德华银行同時併入歐亞銀行。EBIC group後來退出,1986年歐亞銀行更名「德意志銀行(亞洲)」(Deutsche Bank (Asia)),1987-88年德意志銀行(亞洲)併入德意志銀行。德意志銀行自身於1995年開始至上海發展。.

新!!: 天津英租界和德华银行 · 查看更多 »

德璀琳

德璀琳,全名古斯塔夫·馮·德璀琳(Gustav von Detring,)是一名英籍德国人,是19世纪后期中国外交和天津租界城市开发中的关键人物。.

新!!: 天津英租界和德璀琳 · 查看更多 »

在华英租界

在华英租界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英国曾经在中国的7个港口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它们是:上海英租界(不久并入上海公共租界)、厦门英租界、天津英租界、汉口英租界、镇江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和广州英租界。其中上海英租界的设立采用民租,其他租界采用官租的形式设立。.

新!!: 天津英租界和在华英租界 · 查看更多 »

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大清朝廷於第二次英法联军後在北京分别與英国、法国、俄國各自签订的戰敗條約。咸豐皇帝委任欽差大臣恭親王奕訢作為談判及簽約代表。签约地点在北京礼部衙门,今天安门广场东南角。另外,1887年与葡萄牙签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亦称《中葡北京条约》。北京条约使得清朝增加对英法的赔款数额,增开商埠,并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九龙西)给英国。條約还承认1858年《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不凍港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歸俄國所屬,从此中国失去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 三條約正本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典藏於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

新!!: 天津英租界和北京条约 · 查看更多 »

北洋大学

国立北洋大学(Peiyang University),简称北洋大学、北洋,初名北洋大學堂,是1895年10月津海关道盛宣怀上奏光绪皇帝批准在天津建立的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高等学府,校训为实事求是。1912年,更名为北洋大学校,次年更名国立北洋大学。1917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至1920年,北洋大学开始专办工科教育。1928年,国民政府推行大学区制,期间学校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次年大学区制废除,原北洋大学脱离北平大学复校,因专办工科,不合大学建制,遂定名国立北洋工学院。1937年,因抗日战争,国立北洋工学院西迁至西安组建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次年3月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7月再次改组成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3年,在北洋大学校友的复校呼吁下,教育部将英士大学工学院独立划出,组建了泰顺北洋工学院。受此影响,北洋大学校友在西安市组建了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北洋大学校友关于返回天津的复校呼声日渐高涨。1946年1月,教育部下令泰顺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和国立西北工学院返回天津复校,国立北洋大学在天津西沽旧址复员,建立了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采矿工程、冶金工程和化学工程5个工程研究所,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被誉为“科学建国的堡垒”。1951年,国立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后定名为天津大学。 目前,北洋大学的校园旧址在今河北工业大学校园内,现存建筑有团城、南楼、北楼三座。2013年5月,北洋大学堂旧址被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北洋大学堂旧址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由于天津大学继承了北洋大学的学缘,目前天津大学每年10月2日举办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校庆活动。天津大学先后建有北洋广场、100周年北洋纪念亭、北洋科学楼、120周年北洋纪念亭等庆祝北洋大学堂于1895年10月建校。.

新!!: 天津英租界和北洋大学 · 查看更多 »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Zschau, Jochen.

新!!: 天津英租界和唐山大地震 · 查看更多 »

皇宫饭店

皇宫饭店原称环球饭店创办于1886年,是当时天津的高档饭店之一,后改名“皇宫饭店”。坐落于天津英租界的主要街道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177号至179号)。2010年3月,该建筑因地处天津英式风情区一号院而被拆除。.

新!!: 天津英租界和皇宫饭店 · 查看更多 »

程锡庚

程锡庚(Sih-Gung Cheng,)字莲士,江苏镇江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外交官。 温源宁,不夠知己(英汉对照),江枫译,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第19-25页.

新!!: 天津英租界和程锡庚 · 查看更多 »

维多利亚道 (天津)

维多利亚道(Victoria Road),始建于1860年,北起宝士徒道(Bristow Road),南至狄更生道(Dickinson Road),是天津英租界内开发最早的道路,也是天津英租界内最重要的街道之一。现为中国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的营口道至开封道段。.

新!!: 天津英租界和维多利亚道 (天津) · 查看更多 »

美国总统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缩写为POTUS;中文簡稱美國總統)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裝最高總司令,根据1787年通过的美国宪法而设立,行使宪法赋予的行政权,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于1789年4月30日就职,之后至1933的历任总统均为3月4日就职,而其後則於1月20日就職。1951年开始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规定总统每届任期4年,连选连任不得多于2次,也不能担任总统或执行总统职责超过2年后再當选为总统多于1次。 身为当今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元首,美国总统亦号称“自由世界”的領導者及“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美国总统的妻子称为“第一夫人”,家庭称为“第一家庭”。美国建国以来,43位总统均为白人男性(主要为英格兰裔,爱尔兰裔6人、荷兰裔3人、德裔3人),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是首位非裔男性。 美国总统官邸为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的白宫。总统专用客机称为“空军一号”,专用直升机称为“海军陆战队一号”,官方的进行曲是《向统帅致敬》。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须年滿35岁,在美国居住14年以上,也一定要是“自然出生的美国公民”或者是在宪法通过时為美国公民(参见:美国宪法)。美国公职只有总统、副总统必须“出生时为合众国公民”。 現任總統為共和黨籍的唐納·川普。.

新!!: 天津英租界和美国总统 · 查看更多 »

直系軍閥

#重定向 直系.

新!!: 天津英租界和直系軍閥 · 查看更多 »

花旗银行

花旗银行(Citibank, N.A.,2002年前香港曾稱之為萬國寶通銀行)是花旗集團屬下的一家零售銀行,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16日成立的「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經過近兩個世紀的發展、收購,已經成為美國以資產計第三大銀行,也是一間在全球近五十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支機構的國際級銀行,總部位於紐約市格林威治街390號。 根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資料,2005年3月31日,花旗集團控股的12家美國花旗銀行的國內存款總額為204,351,066千美元,資產總額為935,236,982千美元(逾九千億美元);這些數字並不包括花旗銀行的海外機構。 花旗銀行是在中國開辦業務的第一家美國銀行。1902年5月15日,花旗銀行的前身之一「國際銀行公司」(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oration)在上海開設分行,這也是花旗銀行在亞洲的第一家機構。同年,國際銀行公司於7月1日在新加坡與馬尼拉,10月8日在横滨,12月8日在香港分別開設另外四家機構。1964年8月3日,花旗銀行在台北開設分行。花旗銀行在澳門的業務則開始於1983年5月27日。1995年,在離開45年後,花旗銀行重新在大陸常規辦理業務,已經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南京、天津、重庆、成都、杭州、大连开设了分行。.

新!!: 天津英租界和花旗银行 · 查看更多 »

華比銀行

華比銀行(英文:Belgian Bank,舊名:Banque Sino-Belge、Banque Belge pour l'Étranger[法文])為比利時通用銀行在1902年設立的銀行,總部設比利時布魯塞爾。曾經為在華最大的外資銀行之一,也曾經是比利時海外銀行系統中最重要的銀行,在中東、東歐、倫敦和紐約等均設分行或附屬銀行。1930年代,屬下各地分行陸續改為當地註冊公司,而在中國的業務,總部仍然設布魯塞爾,但改法文名稱為 Banque Belge pour l'Étranger (Extrême-Orient),中文名稱不變。中國總部設上海沙遜大廈。香港分行在1935年創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被批准為經營外匯的指定銀行,經營外匯業務,因在华外商企业纷纷歇业,该行业务清淡,1956年秋申请停业清理(實際上已停業),1976年2月27日正式停业。。 該行在香港的分行,卻逐漸轉化為香港的一間中型銀行。1999年母公司被富通集團收購後,曾在2000年更名華比富通銀行(英文:Fortis Bank Asia,法定名:Fortis Bank Asia HK)。2003年,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宣佈收購華比富通銀行,2004年5月1日,華比富通銀行再易名為華比銀行(英文商用名及法定名:Belgian Bank),但換上中國工商銀行標誌。2005年10月10日,華比銀行併入工銀亞洲。2008年9月,原總部華比富通大廈改名為富通大廈。.

新!!: 天津英租界和華比銀行 · 查看更多 »

顾维钧

顧維鈞(外文名:Vi Kyuin "Wellington" Koo,),字少川,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中華民國外交家。 哥伦比亚大学毕业,1912年任袁世凱總統英文秘書,歷任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國務總理,署理大總統、國民政府駐法國、英國大使,駐聯合國首席代表、駐美大使,海牙國際法院副院長。被譽為中国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 1985年病逝於美國紐約。.

新!!: 天津英租界和顾维钧 · 查看更多 »

袁世凯

袁世凱(),字慰廷(又作慰庭、慰亭),號容庵,汉族,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人,故又稱袁項城。清末民初重要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北洋新军領袖,对近代中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以及漢族传统文化的恢复作出过重要贡献,是中国警政、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奠基人,对中华民国的成立起到关键作用。曾任清朝內閣總理大臣、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中華民國大總統等职。 袁世凱出身官宦家族,於清末投身行伍,后随军赴朝鲜参与平定壬午军乱,又在朝鲜甲申政变中指挥军队击溃日軍,被清廷委以重任,回国组建新军,襄贊洋務運動及清末新政,自道員、巡撫、總督累升,至入值軍機處,甚至內閣總理大臣,成為清末頭號權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孙文于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袁世凯逼迫大清皇帝逊位,袁世凯组建临时政府。 成为民國首任大總統后,袁世凯进行改革,发展经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但其施政引发争议,国内爆发二次革命。中国签署廿一條事件引发国内民众不满。1915年袁世凯称帝,建立中華帝國,年号洪宪,由于国内反对,袁世凯宣布退位,登基83天便以失敗收場并于1916年6月6日逝世,葬于河南安阳。.

新!!: 天津英租界和袁世凯 · 查看更多 »

颜惠庆

惠庆(英文名:Yen, Wei Ching Williams或W.,),字骏人,上海虹口人。,中華民国大陆时期政治家、外交家、作家政治家。.

新!!: 天津英租界和颜惠庆 · 查看更多 »

颜惠庆故居

惠庆故居又称满洲国驻天津领事馆,是中华民国政府总理、中华民国驻美国公使、天津大陆银行董事长颜惠庆在天津的故居,位于当时天津英租界的香港道(今和平区睦南道24-26号),该建筑是一座具有古典主义特征的洋楼。该建筑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并作为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天津英租界和颜惠庆故居 · 查看更多 »

解放北园

解放北园是中国天津市和平区的一座公园。该公园坐落于天津英式风情区核心部位的大沽北路与泰安道交口,原为天津英租界的维多利亚花园,始建于1887年,目前占地面积为9000多平方米。.

新!!: 天津英租界和解放北园 · 查看更多 »

解放北路 (天津市)

解放北路是中国天津市和平区的一条街道,西北起张自忠路与解放桥相接,东南到徐州道,全长2300米,是一条具有100多年历史的金融街,有“东方华尔街”之称,其南半段原为天津英租界的维多利亚道,北半段原为天津法租界的大法国路。由于解放北路历史风貌保存完好已被天津市规划局确定为“解放北路历史文化街区”并加以保护。.

新!!: 天津英租界和解放北路 (天津市) · 查看更多 »

黎元洪

黎元洪(),字宋卿,清末與中華民國政治家。生于湖北省黄陂县黎家河(今属大悟县),人称“黎黄陂”。清末加入海軍,後擔任新軍協統,武昌起義後,擔任湖北都督、中華民國副總統。袁世凱大總統死後,曾兩次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新!!: 天津英租界和黎元洪 · 查看更多 »

黑社會

黑社會又稱幫派、黑暗聯盟、黑暗組織,在意大利稱為黑手黨,中國又稱為有組織犯罪集團,是自外於規範社會的組織,卻存在著內部獨有的社會規範,組織上通過秘密結社凝聚力量以為基本組成,以傳統人際關係和結誼為中堅,以社團利益相關者為核心的組織,這些組織集團更可以構建龐大的地下社會與政治力量。 黑社會不從事傳統生產營生方法,收入來源一般涉及暴力、色情和毒品等犯罪行為,行政當局對這些商業行為大多定為非法,不過組織通常可以透過法律漏洞的形式存續下去。黑社會各社團之間也經常為利益而展開暴力冲突,影響社會安寧。由於黑社會生存於規範社會之外,卻以規範社會為利基,這種影子政府的存於使各地政府均致力打擊以避免失去威信。有些黑社會勢力已經超過規範社會的政府,如果前者較有效率,後者會逐漸成為擺設。同時政府又會以種種方法與黑社會合作,兩者形成一個完整的社會,而黑社會是其陰暗面。其它组织,包括国家、军队、警察和公司——可能会使用有组织犯罪的方式来经营,但是他们的权利与前者正规的社会体制不同。一种倾向是将有组织犯罪与其它形式的犯罪分别开来,如白领犯罪、金融犯罪、政治犯罪、战争罪和叛国罪。这些分析目前还不清楚,在学术上依然存在争论。例如,在失敗国家中,由于暴力冲突或极度贫困,政府无法提供基本功能,如教育、安全、统御,黑社会、统御和战争此起彼伏。词汇黑手党议会(parliamentary mafiocracy)常被指代民主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体制被少数家族和经济寡头所控制。.

新!!: 天津英租界和黑社會 · 查看更多 »

黄家花园

家花园可能指.

新!!: 天津英租界和黄家花园 · 查看更多 »

载振

愛新覺羅載振,字育周,清朝宗室,末代慶親王,满洲镶黄旗人。.

新!!: 天津英租界和载振 · 查看更多 »

農工商部

農工商部是清政府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設立的中央機構,總管農業、工業、商業事務。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設商部,併入省鐵路礦務總局。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工部併入商部,改為農工商部,改平均司為農務司、通藝司為工務司,以鐵道等事劃歸郵傳部,保惠司為商務司。增置郎中各一人,員外郎、主事各二人。併司務廳會計司為庶務司,省司務二人,增郎中一人,員外郎二人,主事四人。宣統三年(1911),改尚書為大臣,侍郎為副大臣。 中華民國建立後,南京臨時政府改設實業部。北洋政府時,分設為農林部和工商部。.

新!!: 天津英租界和農工商部 · 查看更多 »

赫伯特·胡佛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曾為自己取漢名胡華,中國大陸後來改譯為胡佛,第31任美国总统。共和党籍。除从事政治外,还是采矿工程师和作家。曾任沃伦·G·哈定和卡尔文·柯立芝两届总统的商务部长,其间打出“经济现代化”的旗号推动政府干预经济。1928年大选,此前从未经选举而担当政府职位的胡佛轻松赢得党内提名,并在国内一片欣欣向荣的乐观气氛中完胜民主党候选人阿尔·史密斯当选总统。他是美国迄今为止由内阁部长直接升为总统的唯一一人,也是迄今唯一能够流畅使用汉语的美国总统。 胡佛作为专业工程师,奉进步主义思潮所提倡的效率运动(Efficiency Movement)为圭臬,深信政府和经济充斥着低效与浪费,其改善则需籍由有关专家对这些问题的识别并解决。当选八个月后,1929年10月,华尔街金融恐慌爆发。胡佛试图通过市场的自由運作来战胜随后而来的大萧条,但他的政策在其任期内并未带来任何起色。 1932年美國經濟很差,但胡佛依然有大多數報紙的支持,因報社老闆多為共和黨人,但总统选举最終仍被富兰克林·罗斯福所击败,結束共和黨自1860年來的長期執政。历史学家大多相信胡佛输掉连任主要是因为他未能抑制经济下滑和人们对禁酒法的普遍反对。胡佛的其他缺点还包括缺乏吸引对选民的魅力,以及不善于与其他政治家合作等。因此,在今天对美国总统的历史排名中,胡佛的排位通常都很低。.

新!!: 天津英租界和赫伯特·胡佛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国(República Portuguesa),简稱葡萄牙(Portugal)、葡國。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称之爲波爾杜瓦爾(或波爾杜曷爾)、拂朗機(或拂朗幾、佛朗機);亦有蒲都麗家等稱謂,清朝時稱博都雅,或者澳門也有譯作葡萄牙民國。 葡萄牙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西部和南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东部則與西班牙相接;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除了欧洲大陆的本土之外,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 現今葡萄牙邊界內的疆土,自古代開始就屢屢易主。葡萄牙曾是羅馬帝國版圖下的一員,期間曾被西哥特人和苏维汇人入侵,多方勢力相互角鬥;八世紀時,摩尔人征服了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現了較為一統的政權,也因而開啟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長達數世紀的戰爭當中,葡萄牙以今天西班牙的加里西亞地區為基地,於1139年成立葡萄牙王國,由北而南逐步完成征服。 16世纪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中扮演活躍角色,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旨在將世界瓜分為兩半。現存歐洲國家當中,葡萄牙是為殖民歷史最悠久的一國,自從1415年攻占北非休达到1999年澳門政權移交(亦有一種算法為到2002年的東帝汶獨立為止),殖民活動長達幾近六百年。昔日龐大的殖民帝國,曾包括世界五十三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也使其官方語言葡萄牙語成為兩億四千萬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六大語言。但十九世紀開始,隨著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獨立,葡萄牙的國勢快速地衰落。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室,而成立不穩定的民主政權——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卻在不久後又被保守派軍官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是為新政時期,即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直到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戰爭結束,反戰的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才重新成為自由民主國家。.

新!!: 天津英租界和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英國駐華大使列表

英國駐華大使(Ambassador of the United Kingdom to China)是英國派駐中國(大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級別的外交使節,並主管英國設於中國大陸的使領館。目前,這個職位的全稱是英女皇陛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Her Britannic Majesty's Ambassador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英國駐華使節職稱曾為英國駐華全權公使或英國駐華公使,是联合王國(1801年-1927年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7年至今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先后驻大清国、中华民国、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級外交代表,主理英國在華事務。一般認為,歷史上第一和第二位英國駐華全權公使是馬戛爾尼伯爵和亞美士德伯爵,兩人分別在1793年和1816年來華,但兩人都並不常駐中國。第一位常駐中國的駐華全權公使是砵甸乍爵士,他當時以兼任香港總督的身份駐守香港,而一直至1857年,港督才不再兼任公使一職。 在《天津條約》簽訂後,英國得以在北京設置英國駐華大使館,國民政府時期,大使館遷至南京,後再因二次大戰而轉往重慶。在1950年,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並與中華民國斷交,英方遂於北京設置臨時代辦處,兩國復於1954年正式建立代辦級關係。英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國後來於復於1972年升為大使級外交關係,以迄於今。現今的英國駐華大使館位於北京建國門外光華路11號;在上海、廣州、重慶和武汉則置有總領事館。.

新!!: 天津英租界和英國駐華大使列表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天津英租界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英国乡谊俱乐部

英国乡谊俱乐部(Tientsin Country Club)建于1925年,位于当时的天津英租界马场道(Race Course Road)(今河西区马场道188号),该建筑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主楼现为天津市干部俱乐部。.

新!!: 天津英租界和英国乡谊俱乐部 · 查看更多 »

耀华学校礼堂

耀华学校礼堂是天津市耀华中学的学校礼堂。位于当时的天津英租界的围墙道(Elgin Road)(现南京路106号),由英国人可克(Cook)及安德森(Anderson)二人共同设计。该建筑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新!!: 天津英租界和耀华学校礼堂 · 查看更多 »

查理·喬治·戈登

查理·喬治·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1833年1月28日-1885年1月26日),英國陸軍少將。因在中国指挥雇佣“常勝軍”协助李鸿章及刘铭传淮军與太平軍作战,获得兩宮太后封為提督、赏穿黃馬褂而得到“中国人戈登”(Chinese Gordon)之綽號。英國賜之「巴斯勳章」,後將其調至蘇丹任總督,人稱「戈登帕夏」,最後於任內爆發的馬赫迪戰爭中陣亡。.

新!!: 天津英租界和查理·喬治·戈登 · 查看更多 »

横滨正金银行

横滨正金银行是(今為三菱東京UFJ銀行)的前身,1880年成立,总行在横滨。英文名称是“YOKOHAMA SPECIE BANK, LTD.” 横滨正金银行是一家具有半官方性质的外汇专业银行,虽是私营银行,却受日本政府的特殊优惠和保护(当时日本这一类特殊银行共有8家:日本银行、横滨正金银行、、、、台湾银行、朝鲜银行及)。1946年,横滨正金银行被同盟國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命令解散。.

新!!: 天津英租界和横滨正金银行 · 查看更多 »

民园体育场

#重定向 民园广场.

新!!: 天津英租界和民园体育场 · 查看更多 »

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Nationalism),亦稱國族主義或國民主義,為包含民族、人種與國家三種認同在內的意識形態,民族主義者(Nationalist)主張在(各民族和人种)意識形態相互認同前提条件下以拥有相同国籍的民族共同體為人類群體生活之「基本單位」,以作為形塑特定文化與政治主張之理念基礎。具體的說,其主張為:民族為「國家存續之唯一合法基礎」,以及「各民族有自決建國之權」。過去民族主義大多強調民族共同體,而最近則著重於由國家或政府陳述的文化或政治共同體。 民族主義亦特指民族獨立運動之意識型態,即以民族之名義作出文化與政治主張,如今通常用以敘述英格蘭;民族主義也同時被稱為凝聚民族共同體的學說。民族主義的兩種度量標準(與相異的方法論)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之《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以及之《民族主義:現代化五途》(Nationalism: Five Roads to Modernity)。 民族主義者以明確的準則為基礎界定民族,以自其他民族區別,並據以判定「孰為民族之一員」。其準則可包含共同的語言、文化以及價值取向。民族之「認同」與以上兩者以及族群上之「歸屬感」皆有相關。民族主義者視民族性為排他且非自主,也就是不像其他自主性團體般可自由加入。 在十九世紀之前人們有鄉土性、區域性、文化價值或宗教性的效忠,但無現代國家觀念;直到以民族主義的國家概念興起後,徹底改變了現代國家的結構主流。 十九世紀後,因民族國家已成為國家結構的主流,民族主義對世界歷史和地緣政治影響巨大。世界上绝大多數人口都生活在──至少是名義上的──民族國家之中,民族國家之目的在確保民族存續,保持身份認同,並提供民族文化與社會性格可支配的地域。民族國家大多訴諸文化與歷史神話以自證其存續與「合法性」(legitimacy)。 民族主義者認可「非民族國家」的存在,其實,早期的民族主義運動往往是針對帝國,諸如奧匈帝國之類。梵蒂岡是為了天主教会的領導權,而非民族,所存在的主權國家;而伊斯蘭教徒尋求於全球各地所建立的哈里發為另一個非民族國家的例子。 具民族認同,並以民族國家為合法性基礎的任何人皆可稱之為「民族主義者」。依此理念,大多數成年人皆為「消極性的民族主義者」。然而,如今所謂之「民族主義」一詞涉及以政治活動(或涉及軍事)支持民族主義者的主張,其中或包含分離主義、民族統一主義以及軍國主義,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包含「種族清洗」。政治學上(以及媒體)傾向注意這些極端類型的民族主義。.

新!!: 天津英租界和民族主義 · 查看更多 »

汪精卫政权

汪精衛政權或汪兆銘政權,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與日本合作的一个政权。1940年於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汪精衛擔任「國民政府」代主席及「行政院院長」,陳公博、周佛海和李士群為主要成員。1944年汪精卫病亡后,陳公博任代理主席兼行政院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該政府終結。 汪精卫政权被认为是抗战时期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权,合并了“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等傀儡政权的辖地,外交上獲得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反共产国际协定》缔约国的承認,未受普遍承认。.

新!!: 天津英租界和汪精卫政权 · 查看更多 »

泰莱饭店大楼

泰莱饭店大楼坐落于天津英租界的主要街道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158号),该建筑目前为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由英籍印度人泰莱悌和英国人莱德劳共同兴建,并由比利时义品公司设计,并以出资人名字中文首字命名,为当时天津比较高级的涉外饭店之一。现为天津第一饭店。.

新!!: 天津英租界和泰莱饭店大楼 · 查看更多 »

法幣

法幣是1935年起由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發行的国币。法幣的發行,結束中國歷史上使用接近五百年的銀本位幣制。法幣因後來國共内戰,中華民國政府就軍費上升而大量發行以支付軍費,引發惡性通脹,在1948年由金圆券取代。.

新!!: 天津英租界和法幣 · 查看更多 »

洋务运动

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同治維新,是大清後期時,洋務派官員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基礎,在全國展開之工業運動,口號和目標先後分別是「師夷之長技以自強」和「師夷之長技以求富」。此運動自1861年至1894年,持續約34年,歷經同治光緒二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所主導推動,在專制皇權之背景下發生。 洋務自強運動是近代中國首次全國規模之西方工業運動;洋務運動引進了大量西方科技及各類西方著作文獻,培養了一批留學童生,打開了西學之門;學習近現代公司體制則帶來大批工業及化學企業,有助中國走上工業發展和現代化之路。然而最終洋務運動卻難逃失敗之命運;因為清軍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沉重打擊了清廷之信心,洋務運動黯然收場。.

新!!: 天津英租界和洋务运动 · 查看更多 »

消防栓

消防栓,俗稱街井,是一種消防用設施,與自來水管道或其他水源連接,為消防員在救援過程中提供滅火用水。.

新!!: 天津英租界和消防栓 · 查看更多 »

渣打銀行

#重定向 渣打集團.

新!!: 天津英租界和渣打銀行 · 查看更多 »

温斯顿·丘吉尔

溫斯頓·伦纳德·斯宾塞-邱吉尔爵士,KG,OM,CH,,,FRS,PC (Can),RA(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Churchill;),英國政治人物、演說家、軍事家和作家,曾於1940年至1945年首次出任英国首相,任期內领導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聯合美國等国家對抗德國,并取得了最终胜利,並自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国首相。 邱吉爾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對英國乃至於世界均影響深遠。此外,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曾於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邱吉爾排在第一位。.

新!!: 天津英租界和温斯顿·丘吉尔 · 查看更多 »

游击战

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游击战一词来自18世纪的西班牙语guerra(戰爭)的縮小詞guerrilla,意为“小战”,这一词在后来的半岛战争(1808年-1814年)也出现过。游击战以多發性主動袭击为主要手段,具有高度的流动性、灵活性、主动性、进攻性和速决性,并能广泛动员及融入群众裡。 游击战在史前或许就出现过,但直到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才有实据。在后来的古典中国也出现过,比如公元前512年的吴楚之战中,就有游击性质的作战行动。相传为黄帝风后撰写的《握奇经》认为:“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挠盛,结陈趋地,断绕四经。”对游击部队的作战行动,作了生动的描述。实际意义上的游击战,直到近代才出现。.

新!!: 天津英租界和游击战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天津英租界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望海楼天主堂

天津圣母得胜堂(法语:Église Notre-Dame des Victoires )俗称望海楼教堂,是天津最早的天主教堂之一,也曾是天主教天津教区的主教座堂。 坐落在原海河干流起点,北运河和南运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今中国天津市河北区狮子林街292号海河北岸狮子林桥旁),现为天津市天主教会的一座教堂,目前,望海楼教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新!!: 天津英租界和望海楼天主堂 · 查看更多 »

戈登堂

戈登堂(Gordon Hall)又称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大楼,始建于1890年,坐落于当时天津英租界的维多利亚道(Victoria Road,今和平区解放北路),为19世纪天津体量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原建筑已拆除,2010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决定在海河南岸重建戈登堂。.

新!!: 天津英租界和戈登堂 · 查看更多 »

海河

海河又称沽河,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河流,总流域面积达31.8万平方公里,涵盖了天津、北京全部,河北绝大部分,以及河南、山东、山西、内蒙等省区,海河流域的总人口将近1.24亿。.

新!!: 天津英租界和海河 · 查看更多 »

曹錕

曹錕()字仲珊,清末直隶省天津府天津县大沽口人,中华民国政治及军事人物,直系的領導人之一,曾靠疑似贿选爭議而当选为第三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田子渝, 刘德军,中国近代军阀史词典,北京:档案出版社,1989年,第499-500页。.

新!!: 天津英租界和曹錕 · 查看更多 »

曹锟旧居 (南海路永健里1号)

曹锟旧居是中华民国初年直系军阀的首领、第六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国民政府陆军一级上将曹锟下野后在天津的旧居,该建筑始建于1923年,坐落于当时的天津英租界的摩西道(Mersey Road)(今和平区南海路永健里1号),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现为中国民主促进会天津市委员会办公楼。.

新!!: 天津英租界和曹锟旧居 (南海路永健里1号) · 查看更多 »

普魯士

普鲁士(Preußen;普鲁士语:Prūsa;Prusy;Prūsai;Borussia或Prutenia)乃中世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存在於中北部歐洲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歷史上是德意志统一以及德意志帝國立國的主要力量。此名稱之涵義在不同時期有變遷。.

新!!: 天津英租界和普魯士 · 查看更多 »

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在法國稱1870年法德戰爭(Guerre franco-allemande de 1870),在德國稱德法戰爭(Deutsch-Französischer Krieg),是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戰爭是由法國發動,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

新!!: 天津英租界和普法戰爭 · 查看更多 »

19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八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24年5月4日至7月27日在法国巴黎舉行。.

新!!: 天津英租界和19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查看更多 »

1939年天津水灾

1939年天津水灾是1939年8月至10月期间在中国天津发生的一次洪水灾害。这场灾害造成当时天津市区百分之八十的地区被洪水所淹,超过10万间房屋被冲毁,八百多万人受灾,六十五万天津及其周边居民成为灾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法币6亿元。.

新!!: 天津英租界和1939年天津水灾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