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塞琉古一世和安提帕特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塞琉古一世和安提帕特之间的区别

塞琉古一世 vs. 安提帕特

塞琉古一世(勝利者),或譯為塞流卡斯一世(希臘語:Σέλευκος Νικάτωρ,),他起初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軍官,亞歷山大逝世後成為繼業者之一,在繼業者戰爭中塞琉古占領亞歷山大帝國東部的領土,並自立為國王,建立塞琉古帝國,領土包含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小亞細亞一帶。他所開創的國家從亞歷山大帝國崩潰直到羅馬併吞為止,共249年之久。塞琉古一世的稱號Νικάτωρ,即「勝利者」。 在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塞琉古於前320年被任命為巴比倫總督,之後另一位繼業者安提柯迫使塞琉古逃離他的領地巴比倫,他只好尋求埃及總督托勒密幫助,並於前311年重返巴比倫。塞琉古在之後的幾年內征服原先亞歷山大帝國的東部行省份如波斯、米底亞等,並與新興的印度孔雀王朝結盟。塞琉古於前305年正式使用國王頭銜,定都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塞琉西亞,實際建立了獨立的帝國。前301年,塞琉古一世聯同利西馬科斯在伊普蘇斯戰役打敗安提柯一世,前281年又於庫魯佩迪安戰役擊敗利西馬科斯,正當準備入主馬其頓時,塞琉古一世遭到托勒密·克勞諾斯刺殺。他的王位由其子安條克一世繼承。 塞琉古一世相當熱衷於東方建立城市,並招納許多馬其頓和希臘人前來殖民,他所建立的城市以安條克和塞琉西亞最為知名。. 安提帕特 (Ἀντίπατρος; 前397年 — 前319年)為馬其頓王國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大帝時的將軍。於前320年,擔任亞歷山大帝國攝政。.

之间塞琉古一世和安提帕特相似

塞琉古一世和安提帕特有(在联盟百科)21共同点: 培松卡山德大流士三世奧林匹亞絲安提柯一世巴比伦亚历山大大帝佩爾狄卡斯克拉特魯斯爱琴海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達達尼爾海峽馬其頓王國阿吉德王朝腓力三世 (马其顿)腓力二世 (马其顿)色雷斯歐邁尼斯波利伯孔托勒密一世普魯塔克

培松

培松(希臘語:Πείθων 或 Πίθων;)出身於西馬其頓的貴族,為亞歷山大大帝麾下將領,曾擔任亞歷山大親密的七位近身護衛官之一,也是為繼業者。 前335年,培松被任命为亚历山大的七护卫。 前323年,當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的巴比倫分封協議裡,原米底行省形勢重要且疆域過大,故把北方較小的部分阿特羅帕特尼至米底分割出去,並任命米底原總督阿特羅巴特斯為當地新總督,培松則為米底總督。 而亞歷山大逝世後,許多希臘老兵受命鎮守帝國東部各地,實在無法忍受東方的殖民生活,推舉菲隆為領導,起兵歸鄉。帝國攝政佩爾狄卡斯命令米底總督培松率領大軍平亂,但培松野心勃勃,準備爭取希臘人心以為日後己用。但佩爾狄卡斯對他已生疑心,特別命令他要處死所有叛亂的士兵。很快的培松戰勝了希臘叛軍,並使叛軍接受了他的招降,但馬其頓士兵一來還記得佩爾狄卡斯的命令,二來貪圖希臘老兵的戰利品,用標槍射殺了全部希臘老兵,並佔有了老兵們的財產,培松只好班師而歸。而佩爾狄卡斯更對培松不信任了。 隨後第一次繼業者之戰爆發,培松跟隨帝國攝政佩爾狄卡斯攻打埃及的托勒密,當佩爾狄卡斯抵達尼羅河三角洲最東部的城市佩魯修姆(Pelusium),企圖渡過尼羅河遭到失敗。佩爾狄卡斯斯轉道三角洲頂部的孟菲斯,但部分部隊在渡河時又被河水沖走,部隊士氣低下,在佩爾狄卡斯的嚴厲懲處下,部隊被激怒而發生嘩變,培松與安提貞尼斯、塞琉古聯手殺害了佩爾狄卡斯,並與托勒密談和。之後,托勒密委任了培松及阿里達烏斯(Arrhidaeus)擔任帝國新攝政,卻遭到大部分繼業者強烈反對而作罷,並在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重新分配帝國權力。 前317年,當帝國攝政安提帕特死後,培松妄圖擴大自身勢力,入侵帕提亞,並任命其兄弟歐德摩斯為帕提亞新總督,這舉造成其他帝國東方總督聯合起來對付培松,甚至連另一位印度的健馱邏總督培松也率領希臘部隊加入聯合軍,迫使培松被逐出帕提亞。當歐邁尼斯成功勸說帝國東部總督們倒向波利伯孔和他這一邊,聯手在第二次繼業者之戰對抗安提柯時,培松此時加入安提柯陣營,在伽比埃奈戰役中,培松率領米底騎兵攻佔歐邁尼斯的大營,觸發日後歐邁尼斯的敗亡。 在第二次繼業者之戰後,培松在帝國東部勢力大增,更意圖擴大他的疆土,安提柯不希望出現新的競爭者,設法誘騙培松來到他的宮廷內,謀殺了培松。 Category:亞歷山大大帝的將軍 Category:古代馬其頓將軍 Category:馬其頓攝政王 Category:亞歷山大帝國總督.

培松和塞琉古一世 · 培松和安提帕特 · 查看更多 »

卡山德

卡山德 (Κάσσανδρος,約),是馬其頓王國國王,統治年間为前305年—前297年。卡山德是安提帕特的長子,他於前305年稱王,建立短暫的安提帕特王朝。.

卡山德和塞琉古一世 · 卡山德和安提帕特 · 查看更多 »

大流士三世

大流士三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現代波斯語:داریوش;Δαρείος;Darius III;),是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最後一任國王,希臘人稱他為科多曼努斯(Codomannus),而巴比倫人稱他原名為阿塔沙塔(Artashata)。統治時間從前336年-前330年。是阿塔薛西斯二世的侄孫 身為維齊爾的宦官巴戈阿斯為了獨掌大權,殺死了阿爾塞斯之後,擁立他為君,是為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三世起初受制於巴戈阿斯,而後他先發制人,賜死了巴戈阿斯。大流士三世掌控大權後,很快就發現他面對的是一個即將分崩離析的帝國,心懷不滿和忠誠有問題的總督們控制帝國廣大的區域,帝國治下的許多異族也心存異心,尋找機會叛變。然而大流士三世無力處理。 前334年,西方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率領大軍入侵波斯帝國,並在多場戰役中擊敗人數眾多的波斯軍,並於前331年攻下帝國首都波斯波利斯,整個波斯帝國大部分區域被亞歷山大控制。波斯即將淪亡時,總督貝蘇斯兵變,挾持並軟禁了大流士三世,貝蘇斯為了不讓亞歷山大擄獲大流士三世,將大流士三世殺死,自立為王。.

塞琉古一世和大流士三世 · 大流士三世和安提帕特 · 查看更多 »

奧林匹亞絲

奧林匹亞絲 (Ὀλυμπιάς, 約),是希臘伊庇魯斯地區摩羅西亞王國公主,父王是涅俄普托勒摩斯一世。奧林匹亞絲後來嫁給馬其頓王國腓力二世,成為他的第四位王后,她也是亞歷山大大帝的母親。奧林匹亞絲她對狂歡式的蛇崇拜信仰相當虔誠,羅馬傳記作家普魯塔克認為她曾與蛇同床共枕。.

塞琉古一世和奧林匹亞絲 · 奧林匹亞絲和安提帕特 · 查看更多 »

安提柯一世

安提柯一世(獨眼),或譯安提哥那一世( Άντίγονος ό Μονόφθαλμος ,,於前306年~前301年在位),腓力之子,出身馬其頓厄利苗提斯貴族。在早年時為馬其頓腓力二世的將軍,後來跟隨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並被派為大弗里吉亞的總督。亞歷山大逝世後,安提柯成為繼業者戰爭的主要角色,於前306年自行稱王,建立安提柯王朝。他被認為是亞歷山大最強大的繼業者,也是希臘化時代最傑出的軍事統帥之一。.

塞琉古一世和安提柯一世 · 安提帕特和安提柯一世 · 查看更多 »

巴比伦

巴比伦(阿拉伯语: بابل, Bābil; 阿卡德语: Bābili(m); 苏美尔语语标符号: KÁ.DINGIR.RAKI; 希伯来语: בָּבֶל, Bāḇel; 古希腊语: Βαβυλών Babylṓn)原本是一个闪语族阿卡德人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四千三百年前的阿卡德帝国。 它起初是一个低级行政中心。公元前1894年在由移民者建立的阿摩利人王朝的手里巴比伦才成为一个独立的城邦。巴比伦人在他们的历史上相对更多地被其它移民王朝统治,例如加喜特人、阿拉米人、埃兰人与迦勒底人。两河流域的同胞亚述人也统治过巴比伦。 巴比伦城市遗址在今天伊拉克巴比伦省的希拉被发现,位于巴格达以南约八十五公里处。这个举世闻名城市的遗址地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现在仅留存着由破损的土砖建筑物构成的大型土墩和碎片。城市沿着幼发拉底河建造,被左、右河岸平分成两部分,配有陡峭的河堤来抵御季节性的洪水。 现存的历史资料显示,巴比伦最初是一个小城镇,在公元前二千年初变得兴盛。在阿摩利人巴比伦第一王朝于公元前1894年兴起时它作为一个小城邦获得独立。巴比伦宣称自己是苏美尔-阿卡德城邦——埃利都的继承者。尽管在那时候它还是一个小城市,但是它让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圣城”尼普尔黯然失色。大约也是这个时候,也就是公元前十八世纪左右,一个名叫汉谟拉比的亚摩利人国王第一次建立了一个短命的巴比伦帝国。从这时候开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南部被人称作巴比倫尼亞,巴比伦城市的规模日益膨胀,变得越来越雄伟。 巴比伦帝国随着灭亡而快速瓦解。之后,巴比伦在亚述人、加喜特人和埃兰人的统治下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在被亚述人毁灭并重建后,巴比伦于公元前608年到公元前539年之间成为新巴比伦王国的所在地。这个帝国由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南角的迦勒底人建立。新巴比伦帝国最后一个国王是一个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北部的亚述人。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巴比伦在衰落后又被阿契美尼德帝国、塞琉古王朝、帕提亚帝国、罗马帝国和萨珊王朝统治。.

塞琉古一世和巴比伦 · 安提帕特和巴比伦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亚历山大大帝和塞琉古一世 · 亚历山大大帝和安提帕特 · 查看更多 »

佩爾狄卡斯

佩爾狄卡斯,又譯帕迪卡斯(Περδίκας;)是亞歷山大大帝麾下主要將領,七位近身護衛官之一,亦跟隨亞歷山大從事遠征,成為大帝重要的左右手之一。在前323年在亞歷山大臨死前把象徵王權的戒指給他,使他成為新國王腓力三世和亞歷山大四世的帝國攝政,是亞歷山大繼業者之一。當佩爾狄卡斯掌權不久,原先亞歷山大大帝的將領們開始策畫奪取權位,佩爾狄卡斯是第一位試圖保持帝國完整的繼業者,但他與公主克麗奧佩脫拉的婚約導致被其他將領們懷疑他想自立為王,終使他與其他馬其頓重要領導人安提帕特、克拉特魯斯、埃及的托勒密交戰。 作為帝國攝政,佩爾狄卡斯親自率兵討伐劫持亞歷山大大帝靈車的托勒密,在入侵埃及時遭到軍隊嘩變,被殺。.

佩爾狄卡斯和塞琉古一世 · 佩爾狄卡斯和安提帕特 · 查看更多 »

克拉特魯斯

克拉特魯斯(希臘語:Κρατερός,約),在亞歷山大大帝麾下是一名相當倚重的大將,後來成為繼業者之一。 克拉特魯斯參與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的大小戰役,在著名的伊蘇斯戰役和高加米拉戰役中指揮著方陣左冀步兵。在公元前326年的希達斯皮斯河戰役中,他負責指揮佯動部隊在西岸駐守,成功欺騙敵軍並讓亞歷山大的主力部隊順利渡河。亞歷山大對克拉特魯斯相當信任,在亞歷山大諸將中他最信任就是赫費斯提翁和克拉特魯斯。雖然他深受國王信任,然而克拉特魯斯堅守、捍衛馬其頓傳統,與亞歷山大提倡的東方化政策相牴觸,使他官位上無法與赫費斯提翁、佩爾狄卡斯相比媲,但反而使他深受馬其頓士兵歡迎,緣於馬其頓士兵們不滿亞歷山大的東方化政策。 遠征軍返回巴比倫尼亞後,他受命與波利伯孔一起帶領11,500名老兵返回馬其頓,當亞歷山大在巴比倫逝世時,他正在行軍至奇里乞亞,因此未參與巴比倫的王位繼承權之爭。隨著亞歷山大逝世,希臘諸城邦反叛之刻,克拉特魯斯在拉米亞戰爭中支援安提帕特對付希臘叛軍。他與他的馬其頓海軍啓航到希臘並在前322年參與克蘭農戰役。隨後他與安提帕特聽信安提柯對帝國攝政佩爾狄卡斯的指控,起兵聲討佩爾狄卡斯。公元前320年,他在小亞細亞卡帕多細亞與歐邁尼斯的一場戰役中交戰陣亡。.

克拉特魯斯和塞琉古一世 · 克拉特魯斯和安提帕特 · 查看更多 »

爱琴海

爱琴海(Αιγαίο Πέλαγος,Ege Denizi)是地中海的一部分,位于巴爾幹半岛南部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南北长610公里,东西宽300公里。爱琴海的东北部经达达尼尔海峡与马尔马拉海相连,並且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除了土耳其沿岸海域,整个爱琴海都是希腊的领海。.

塞琉古一世和爱琴海 · 安提帕特和爱琴海 · 查看更多 »

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

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是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業者(Diadochi)於前320年在特里帕拉廸蘇斯達成的權力分配協議,各將領任命攝政及重所分配轄地,對原巴比倫分封協議作出修正。巴比倫分封協議是前323年在亞歷山大大帝死後的權力分配協議。 隨著亞歷山大大帝在前323年逝世,帝國的統治權交予他同父異母的兄弟腓力三世及兒子亞歷山大四世。但由於腓力三世明顯的心智遲鈍,而亞歷山大四世才剛出生(他是亞歷山大帝的遺腹子),於是佩爾狄卡斯被任命為攝政,而亞歷山大大帝的前將領則任命為帝國各區的總督。 總督中有些野心勃勃。當埃及總督托勒密與其他將領叛亂時,佩爾狄卡斯卻在揮軍托勒密時兵變被殺。托勒密謝絕了當攝政,代之却委任了培松(Peithon)及阿里達烏斯(Arrhidaeus)。這任命遭到腓力三世的妻子歐律狄刻強烈反對,引致前320年全體繼業者在特里帕拉迪蘇斯的會議。會議任命安提帕特為攝政,及重新劃分各將領為各地總督。 Category:马其顿王国政治 Category:欧洲条约 Category:前320年.

塞琉古一世和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 · 安提帕特和特里帕拉迪蘇斯分封協議 · 查看更多 »

達達尼爾海峽

達達尼爾海峽(Dardanelles Strait),土耳其称恰纳卡莱海峡(Çanakkale Boğazı),Δαρδανελλια,古称赫勒斯滂(Hellespont),是连接马尔马拉海和愛琴海的海峡,属土耳其内海,也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之一,常与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并称土耳其海峡,並且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

塞琉古一世和達達尼爾海峽 · 安提帕特和達達尼爾海峽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王國

其頓王國(古希臘語:Μακεδονία)是古希臘西北部的王國。其史上最輝煌的時刻,也就是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帝國),是由亞歷山大大帝開創。 亞歷山大帝國是历史上继波斯帝国之后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疆域东自费尔干纳盆地及印度河平原,西抵巴尔干半岛,北从中亚细亚、裏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北部。.

塞琉古一世和馬其頓王國 · 安提帕特和馬其頓王國 · 查看更多 »

阿吉德王朝

阿吉德王朝(希腊语:οἱ Ἀργεάδαι)是古希腊北部国家马其顿王国的一个王朝。这个王朝自称是海格力斯的后代。腓力二世和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均出自这个王朝。在继任者之战中亚历山大的妹妹克麗奧佩脫拉打算接受埃及国王托勒密一世的建议逃往埃及与托勒密一世成婚,结果在萨迪斯被当地驻军长官谋杀,阿吉德王朝由此结束。阿吉德王朝的最后一位合法男性国王是亚历山大的儿子亚历山大四世,他被当时安提帕特王朝的卡山德谋杀。卡山德本来与亚历山大的其他将军们达成协议,等到亚历山大四世成人后就结束他们的独立性,遵奉亚历山大四世为统治者。 亚历山大大帝与波斯貴婦巴耳馨还有一个私生子海格力斯。他手下的将军之一波利伯孔曾一度支持立海格力斯为合法的国王,但是卡山德收买了波利伯孔,将希腊南部的一小块地方交给波利伯孔,并允许他拥有自己的军队,作为交换波利伯孔杀死了海格力斯,这样阿吉德王朝就完全断后了。.

塞琉古一世和阿吉德王朝 · 安提帕特和阿吉德王朝 · 查看更多 »

腓力三世 (马其顿)

腓力三世(希臘語: Φίλιππος Αρριδαίος;約公元),馬其頓王國國王(前323年-前317年),是國王腓力二世與拉里薩的菲莉涅(據說是色薩利的一個舞者)所生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同父異母的哥哥。出世時名為阿里達烏斯,登基後取名腓力。 阿里達烏斯很明顯地是有智力障礙的。根據普魯塔克的記載,他在腓力二世的妻子奧林匹亞絲王后企圖下毒後便變成弱智及癲癇;奧林匹亞絲是要消除她兒子亞歷山大的潛在競爭者。這些可能只是一些惡意的傳聞,因為並無證據顯示奧林匹亞絲與這個丈夫與前妻所生的孩子的病況有關。亞歷山大非常喜歡阿里達烏斯,也帶他一起,為了保護他,也為避免他成為政治人質,而威脅到自己的王位。當亞歷山大死於巴比倫後,他被在亞洲的馬其頓軍隊立為國王。但他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國王,及一個又一個實力軍人手上的人質。 月球上的阿里達烏斯隕石坑就是以他命名。.

塞琉古一世和腓力三世 (马其顿) · 安提帕特和腓力三世 (马其顿) · 查看更多 »

腓力二世 (马其顿)

腓力二世(Φίλιππος Β' ο Μακεδών,),为馬其頓國王 (前359年-前336年),是阿敏塔斯三世和歐律狄刻最小的兒子,出生於佩拉。他是亞歷山大大帝和腓力三世的父親。.

塞琉古一世和腓力二世 (马其顿) · 安提帕特和腓力二世 (马其顿) · 查看更多 »

色雷斯

色雷斯(希腊语:Θρκη,保加利亚语:Тракия,土耳其語:Trakya)是东欧的历史学和地理学上的概念。今天的色雷斯包括了保加利亚南部(北色雷斯)、希腊北部(西色雷斯)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东色雷斯)。色雷斯濒临三个海,分别是黑海、爱琴海和马尔马拉海。在土耳其,它也被称为鲁米利亞(Rumeli)。 希腊北部西色雷斯为希腊东马其顿和色雷斯大区的一部分,称色雷斯地区,辖埃夫罗斯州、克桑西州、罗多彼州。 东色雷斯面积24,476km²,西色雷斯面积8,578km²,北色雷斯面积42,155km²。 历史上色雷斯的边界经常发生变化。古色雷斯(即古色雷斯人居住的地域)包括了现在的保加利亚、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希腊东北部、塞尔维亚东北部的一部分以及马其顿共和国的东部,北至多瑙河,南濒爱琴海,东至黑海与马尔马拉海,西达瓦达河和大摩拉瓦河。而作为罗马行省的色雷斯面积则相对较小,北部边界退至了巴尔干山脉,西部边界则位于美斯塔河。.

塞琉古一世和色雷斯 · 安提帕特和色雷斯 · 查看更多 »

歐邁尼斯

-- -- 歐邁尼斯(Ευμένης,英文名:Eumenes,約公元),又譯尤米尼斯,是古希臘的一名將領及學者,是皇家日記(efemerides)的作者。因支持馬其頓阿吉德王朝王室正統而參與繼業者之爭。多次擊敗馬其頓人而聞名,最終被銀盾兵背叛而死。.

塞琉古一世和歐邁尼斯 · 安提帕特和歐邁尼斯 · 查看更多 »

波利伯孔

波利伯孔(希臘語:Πολυπέρχων;),腓力二世 (馬其頓)及亞歷山大大帝麾下的馬其頓將領,曾全程追隨亞歷山大長征。當亞歷山大回到巴比倫後,他與克拉特魯斯被派返馬其頓,但當亞歷山大突然逝世時(公元前323年),他們只走到奇里乞亞。波利伯孔與克拉特魯斯停留好一陣子,之後他們到希臘的行程,並協助安提帕特在拉米亞戰爭平定希臘人的叛亂。之後波利伯孔在馬其頓留下,並在安提帕特到小亞細亞時暫代為馬其頓攝政,安提帕特是因第一次繼業者之戰要到小亞細亞,並成為整個亞歷山大帝國的帝國攝政。 當安提帕特在公元前319年逝世後,波利伯孔被委任為新的帝國攝政,但他隨即與安提帕特之子卡山德發生衝突。兩人隨即進入內戰,且戰事迅速蔓延到其他的繼業者,波利伯孔與歐邁尼斯聯手對付卡山德、安提柯及托勒密。 雖然波利伯孔最初以表明會給予那些希臘市城自由而成功控制着那些城市,安提柯還是在公元前318年將他的艦隊擊潰,而卡山德亦於次年取下了雅典。不久,卡山德將波利伯孔驅逐出馬其頓,並挾持了懦弱的腓力三世及其王后歐律狄刻。波利伯孔逃到伊庇魯斯,在那裡他加入了亞歷山大大帝的母親奧林匹亞絲、遺孀羅克珊娜及國王亞歷山大四世。他與奧林匹亞絲及伊庇魯斯摩羅西亞國王埃阿喀得斯組成聯盟,並由奧林匹亞絲領兵攻回馬其頓。奧林匹亞絲成功打敗了腓力國王的軍隊,並將他俘虏殺害。但卡山德從伯羅奔尼撒回來後將她擒獲及處死(公元前316年),羅克珊娜及小國王則由他接管。 波利伯孔這次却逃到伯羅奔尼撤,在那裡他仍然控制着幾個要塞。這次,他跟與前盟友鬧翻了的安提柯結盟。波利伯孔隨即控制了伯羅奔尼撒上更大的地區,包括科林斯及西庫昂(Sicyon)。隨著安提柯在公元前311年與他的敵人達成和約,及小國王亞歷山大與他母親被卡山德處死,波利伯孔保留有這些地區。當安提柯與他的敵人再燃戰火,他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格力斯── 作為對付卡山德的籌碼──交給波利伯孔看管。波利伯孔却決定了跟安提柯決裂,他在公元前309年將那男孩謀殺了。直至他逝世的數年間,他仍然保有在伯羅奔尼撤的控制權,但他已不再在政治舞臺上出現了。 Category:馬其頓攝政王 Category:古希臘軍事人物 Category:古希臘政治人物.

塞琉古一世和波利伯孔 · 安提帕特和波利伯孔 · 查看更多 »

托勒密一世

托勒密一世(救主)(Πτολεμαίος ο Σωτηρ;公元前367年—前283年),埃及托勒密王朝创建者,亦是亞歷山大的繼業者之一。托勒密是馬其頓王國亚历山大大帝的好友兼部将,曾跟隨大軍一同遠征波斯。前323年在亚历山大的帝国分裂时,托勒密分到埃及成為他的領地。前320年他击退帝国摄政佩爾狄卡斯的进攻,使埃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裡。公元前304年,他效仿其他继业者宣布自己为王,建都亞歷山卓,建立一個希臘化風格的王國。.

塞琉古一世和托勒密一世 · 安提帕特和托勒密一世 · 查看更多 »

普魯塔克

普魯塔克(希臘文:Πλούταρχος;拉丁文:Plutarchus)(約46年─125年),生活於羅馬時代的希臘作家,以《比較列傳》(οἱ βίοι παράλληλοι;常稱為《希臘羅馬名人傳》或《希臘羅馬英豪列傳》)一書留名後世。他的作品在文藝復興時期大受歡迎,蒙田對他推崇備至,莎士比亞不少劇作都取材於他的記載。.

塞琉古一世和普魯塔克 · 安提帕特和普魯塔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塞琉古一世和安提帕特之间的比较

塞琉古一世有136个关系,而安提帕特有5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1,杰卡德指数为10.94% = 21 / (136 + 56)。

参考

本文介绍塞琉古一世和安提帕特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