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丝绸和地理大发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丝绸和地理大发现之间的区别

丝绸 vs. 地理大发现

丝绸是用蚕丝编製而成的纺织品。丝绸著名的光泽外表来自于蠶絲三棱镜般的纤维结构,这令布料能够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入射光,并将光线散射出去。在中国,丝绸一词也指代人造的、具有与天然丝绸一样光泽的纺织品。. 歐洲歷史的地理大发现(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索时代、海權時代或大航海時代)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时期。该时期内,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在这些远洋探索中,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与此同时,欧洲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其中有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瓦斯科·达伽马、佩德罗·阿尔瓦雷斯·卡布拉尔、胡安·德拉科萨、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乔瓦尼·卡波托、胡安·庞塞·德莱昂、斐迪南·麦哲伦与胡安·塞瓦斯蒂安·埃尔卡诺等。 在当时,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在几个世纪中,这一情况都是数学家和航海者们面临的难题,亦为当时的帝国崛起制造了障碍。经度测定已成为了当务之急:远洋航行缺乏精确测量工具的支持,从而无法准确测定航船的位置。直接导致了时间和负重量上的浪费,以及频繁发生的船只失事事故。这一问题直到18世纪英国钟表匠约翰·哈里森发明后才得以解决。自那以后,在任何时刻离港的任何船只,都可通过比较航船的当地时间与本初子午线的时间,直接计算出航船所在的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导致坏血病在船员间的传播。,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张箭,31-32页.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新航路的发现,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後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資交流外,因帶給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佔領,可說是一部大侵略史。.

之间丝绸和地理大发现相似

丝绸和地理大发现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君士坦丁堡丝绸之路中國欧洲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η;Constantinopolis;قسطنطینیه;现代İstanbul)又譯康斯坦丁堡,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舊名,現在則指伊斯坦堡金角湾與马尔马拉海之間的地區。它曾经是羅馬帝国、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為新羅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但该城普遍被以建立者之名称作君士坦丁堡。在公元12世纪时Rosenberg, Matt.

丝绸和君士坦丁堡 · 君士坦丁堡和地理大发现 · 查看更多 »

丝绸之路

,常簡稱為絲路,此词最早来自于德意志帝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於1877年出版的一套五卷本的地图集。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張騫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但实际上,丝绸之路并非是一条 “路”,而是一个穿越山川沙漠且没有标识的道路网络,并且丝绸也只是货物中的一种。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於前5世紀形成的草原絲綢之路、中古初年形成,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君主制国家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西汉的張騫在前138—前126年和前119年曾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与国外,外国由此信之”,称赞其开通西域的作用。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傳教士等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大伊朗、累范特、阿拉伯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朝鮮、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2014年6月22日,在杜哈举行的第38届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丝绸之路同京杭大运河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丝绸和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和地理大发现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丝绸和中國 · 中國和地理大发现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丝绸和欧洲 · 地理大发现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丝绸和地理大发现之间的比较

丝绸有32个关系,而地理大发现有37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0.98% = 4 / (32 + 377)。

参考

本文介绍丝绸和地理大发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