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國防醫學院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國防醫學院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之间的区别

國防醫學院 vs.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國防醫學院(National Defense Medical Center),簡稱國醫,是中華民國最高層級、歷史最悠久的軍醫學校,前身為1902年由袁世凱成立於天津的北洋军医学堂,歷經九次遷校,現址位於臺北內湖,與其直屬教學醫院三軍總醫院等國軍軍醫機關合稱國防醫學中心。 由於學校歷史悠久,畢業生參與過各大著名戰役,包括抗戰、國共內戰、臺海戰役、越戰、大漠任務;學校遷台後為中華民國醫療、食品、藥材之研發主要力量之一,並成立了許多醫療、教育與事業單位,包括國立臺灣大學護理學系、臺大醫院麻醉科、臺北榮總、臺中榮總、高雄榮總、三軍總醫院、國軍高雄總醫院、國軍臺中總醫院、國軍花蓮總醫院、國軍桃園總醫院、國軍新竹醫院、陽明醫學院(今陽明大學)、榮民製藥廠、景德製藥廠等。.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簡稱成功高中、成功中學、成功,舊稱台北成功中學,前身是台灣日治時期根據成立時序而命名的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大正11年(1922年)5月8日以地方人士之倡議,設校於萬華的艋舺清水祖師廟,1925年於現址創建校舍,翌年夏落成遷入啟用,並訂5月17日登陸台灣之日為校慶。1925年5月30日由萬華遷往鄰近樺山車站的現址。二戰終戰後,在1946年改名為「臺灣省立臺北成功中學」。 在校園刊物及網路世界中,成功校友及學生習慣稱成功高中為「濟城」、自稱「濟城墨客」(因校址在濟南路)。.

之间國防醫學院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相似

國防醫學院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有(在联盟百科)20共同点: 孫中山中央研究院中國中華民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國立陽明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防部國防醫學院美國蔣經國臺北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臺北榮民總醫院英国法務部新黨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國防醫學院和孫中山 · 孫中山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中央研究院和國防醫學院 · 中央研究院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中國和國防醫學院 · 中國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中華民國和國防醫學院 · 中華民國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可以指:.

國家衛生研究院和國防醫學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國立臺灣大學和國防醫學院 · 國立臺灣大學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為國立臺灣大學學院之一。是台灣最早成立的醫學院校,成立於1897年。 院區位於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與仁愛路交叉口,建築有日治時期的二號館(今醫學人文博物館)、藥學館及藥理館;二戰後增建的藥理實驗室、聯合教學館、圓形教室以及男二與女六宿舍;最後為整建後的建築物基礎醫學大樓及診斷治療大樓等。.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和國防醫學院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簡稱臺大醫院(英語: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是臺灣一所公立醫院,乃臺灣第一所提供西式醫療服務的政府醫療機構,總院區位於臺北市中山南路,並在全臺各地擁有分支院區。於日治初期的1895年創建,當時直屬於臺灣總督府,隨後成為臺北帝國大學附屬醫院;經過多次改隸,現今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該醫院為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最高評級的「醫學中心」醫院之一,亦是中華民國醫療體系重要防疫機構。在肝炎、器官移植、鼻咽癌、癌症診斷治療及生醫光電上的先鋒研究成就,亦獲得國際的肯定而享負盛名。.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和國防醫學院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陽明大學

國立陽明大學(National Yang Ming University),簡稱陽明、陽大,前身為「國立陽明醫學院」,是台灣第一所,也是唯一以醫學教育為主之國立大學,校總部位於臺北市北投區,以醫學、生物科技、生命科學研究為主要研究領域。為台灣前二的醫學院校。 陽明大學設有醫學院、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生命科學院、護理學院、牙醫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院及藥物科學院,共計有7個學院、11個學士班(含1個學士學位學程及1個不分系)、33個碩士班(含3個碩士學位學程)、4個碩士在職專班(含1個碩士在職學位學程),以及31個博士班(含8個博士學位學程),並有5間大型教學醫院(臺北榮總、臺中榮總、高雄榮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亞東醫院)及1間附設醫院(陽明附醫)。 2000年,陽明大學成為「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創始成員之一。2002年,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締結學術結盟,成立「聯盟醫療系統」,並組成「政陽團隊」開設臺灣心智科學腦造影中心。陽明大學在各項學術指標排名中,皆榜上有名,在生醫領域內更有著深厚的學術基礎。.

國立陽明大學和國防醫學院 · 國立陽明大學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政治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簡稱政大,1927年建校於江蘇南京市,1954年由行政院核定,復校於臺灣臺北市,為中華民國首間在臺復校的國立大學。創校任務為負責培養國家政治、管理及法學人才的中央院校之一,其後發展為臺灣地區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領域為主的國立大學,也成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重要智庫之一。 學術及校務發展方面,國立政治大學始建於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基礎之上,在臺灣復校後亦與臺北的國立臺灣大學等校,皆享有良好的社會評價。並與臺北的國立陽明大學在心智與腦科學研究上,有緊密合作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除了以海峽兩岸地區華人為主要學生來源以外,同時也吸引不少海外國際學生入學就讀。.

國立政治大學和國防醫學院 · 國立政治大學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國防部

國防部,是目前大部分國家最高部門的通稱,軍隊已國有化的國家多會設置,但也有些國家是採用其他的架構或名稱。(如中國、朝鲜、越南等便以中央軍事委員會為最高军事指揮機構),部門首長稱作國防部長或國防大臣。 以下列出幾個國家的國防部:.

國防部和國防醫學院 · 國防部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國防醫學院

國防醫學院(National Defense Medical Center),簡稱國醫,是中華民國最高層級、歷史最悠久的軍醫學校,前身為1902年由袁世凱成立於天津的北洋军医学堂,歷經九次遷校,現址位於臺北內湖,與其直屬教學醫院三軍總醫院等國軍軍醫機關合稱國防醫學中心。 由於學校歷史悠久,畢業生參與過各大著名戰役,包括抗戰、國共內戰、臺海戰役、越戰、大漠任務;學校遷台後為中華民國醫療、食品、藥材之研發主要力量之一,並成立了許多醫療、教育與事業單位,包括國立臺灣大學護理學系、臺大醫院麻醉科、臺北榮總、臺中榮總、高雄榮總、三軍總醫院、國軍高雄總醫院、國軍臺中總醫院、國軍花蓮總醫院、國軍桃園總醫院、國軍新竹醫院、陽明醫學院(今陽明大學)、榮民製藥廠、景德製藥廠等。.

國防醫學院和國防醫學院 · 國防醫學院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國防醫學院和美國 · 美國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蔣經國

蔣經國(),字建豐,生於大清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曾任中華民國總統、陸軍二級上將,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他是蔣中正與毛福梅所生的獨子。1925年至1937年在蘇聯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馬列主義教育。回国后他成為三民主義忠實信徒。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以建設「新贛南」著名於時,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籌備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並擔任幹事會幹事長。1944年至重慶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二戰後,為外交部特派員,與蘇聯方面交涉中国东北地区事務。1948年8月至10月,一度任經濟管制委員會委員,督導上海經濟。 1952年為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出任救國團主任。1956年,主持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率隊開闢中橫公路等台灣地區交通、民生建設。1975年蔣中正逝世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繼蔣中正成為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1972年至1978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1978年起接任中華民國第六、第七兩任總統,於1988年1月13日總統任內逝世。當時蔣經國在台灣主政期間推行十大建設。蔣經國在國際上孤立情勢中,大大發展中華民國經濟,解除多年之戒嚴,促進政治民主化。.

國防醫學院和蔣經國 ·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和蔣經國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國防醫學院和臺北市 · 臺北市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簡稱北市聯醫,位於臺灣臺北市,為直屬於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的公立醫院,醫療分級上屬於「區域醫院」,分設七大院區,院本部位於大同區中興院區。現任總院長為黃勝堅醫師。 為了使臺北市各市立醫院資源能有效整合,臺北市政府於2005年元旦將過去市內各醫療單位,合併成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但臺北市立萬芳醫院與臺北市立關渡醫院,現分屬臺北醫學大學與臺北榮民總醫院代管,是唯二未整合進入北市聯醫體系的醫院。.

國防醫學院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 查看更多 »

臺北榮民總醫院

臺北榮民總醫院(簡稱臺北榮總、北榮)(英語: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是一家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北投區石牌的公立醫院,直屬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管轄,下轄蘇澳、員山、桃園、新竹、玉里、鳳林、臺東等7家榮民醫院分院。台北榮總的隔壁為國立陽明大學,雙方於醫學教學、研究方面有密切往來,並同組「榮陽團隊」,最知名之研究成果為完成了人類第四號染色體千萬鹼基定序的重大工程,也成功完成全世界首次的靈芝基因體定序。 在中華民國醫療衛生體制中,臺北榮總與臺中榮總、高雄榮總同列為最高等級的「醫學中心」。臺北榮總中正樓樓高23層,是石牌地區的地標之一。.

國防醫學院和臺北榮民總醫院 ·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和臺北榮民總醫院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國防醫學院和英国 · 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法務部

法務部可以指:.

國防醫學院和法務部 · 法務部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新黨

新黨是中華民國一個統派政黨,前身為中國國民黨在立法院的改革派次級問政團體新國民黨連線,1993年因反對時任國民黨主席李登輝而退出國民黨自立。1994年新黨以制衡兩大黨為號召,與第三勢力結盟,同年12月與中華社會民主黨合併,於1995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獲得122萬票,成為當時具有關鍵影響力的第三大黨,並在1996年與民主進步黨結盟,推動二月政改。 2008年不分區立委選舉,新黨在區域立委與國民黨合作,得票升至4%。2012年不分區立委選舉,因親民黨的選票瓜分導致新黨得票腰斬,得票率不足1.5%。2016年不分區立委選舉,新黨獲得510,074票,占總票數的4.18%,回升至第五大黨,雖仍未取得國會席次,但可獲得政黨補助款。新党現有臺北市議員2席。 新党主張清廉制衡、公義均富、族群和諧、國家統一,在中國實現民族統一、民權自主、民生均富的三民主義新中國。.

國防醫學院和新黨 · 新黨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國防醫學院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之间的比较

國防醫學院有147个关系,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有35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0,杰卡德指数为3.98% = 20 / (147 + 356)。

参考

本文介绍國防醫學院和臺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