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嘉義市市長和張博雅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嘉義市市長和張博雅之间的区别

嘉義市市長 vs. 張博雅

本條目列出歷任的嘉義市市長,包括日治時期之相應官員、中華民國時期之縣轄市時期及省轄市時期。 嘉義市自1982年3月至2000年5月止,由許世賢及她的兩位女兒張博雅、張文英連續擔任市長,人稱為許家班。而繼任代理的陳麗貞初期得到張博雅的全力支持,因而得以在2001年12月20日當選為第六屆市長,被視之為許家班的延續。後來因加入民主進步黨而失去張博雅的支持,從而競選連任失利。值得一提的是,本市自從升格為省轄市後,至2014年,連續32年歷屆正式當選的市長均為女性,創下臺灣地方自治史的紀錄。 2014年11月29日,第九屆市長選舉由民主進步黨籍涂醒哲當選,他成為嘉義市32年來第一位民選男性市長,也是民進黨首次--選舉贏得嘉義市執政權。. 張博雅醫師,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出身日治臺灣臺南州嘉義市醫師世家,畢業於高雄醫學院、留學取得醫學博士,曾任嘉義市長、衛生署長(李登輝政府)、內政部長(陳水扁政府)、中選會主委(馬政府),現任監察院長(橫跨馬、蔡政府),是史上首位女性五院院長。母親許世賢、胞姊張文英皆為黨外人士,母女三人均曾任嘉義市長。 張博雅生於日治臺灣臺南州嘉義市,母親許世賢是臺南市人,父親張進通則是嘉義縣溪口鄉人,張博雅與其父母、胞姊張文英均為醫師。 張博雅歷任多項官職,亦是唯一自李登輝政府、陳水扁政府至馬英九政府均曾任閣員的政治人物。張博雅曾任的官職包含嘉義市市長、衛生署署長、內政部部長兼臺灣省主席、中央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等,以及世界和平婦女會台灣總會理事長、亞洲選舉官署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Asian Election Authorities,AAEA)主席等名譽職務。.

之间嘉義市市長和張博雅相似

嘉義市市長和張博雅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台灣日治時期中華民國張文英嘉義市許世賢陳麗貞民主進步黨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台灣日治時期和嘉義市市長 · 台灣日治時期和張博雅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中華民國和嘉義市市長 · 中華民國和張博雅 · 查看更多 »

張文英

張文英為中華民國台灣省嘉義市前市長,1989-1997年出任。.

嘉義市市長和張文英 · 張博雅和張文英 · 查看更多 »

嘉義市

嘉義市(Ka-gī-chhī、鄒語:maibayu),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市,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的都市,地處嘉南平原北端,全市在北回歸線以北(但極靠近北回歸線),嘉義都會區的中心城市,也是南部第三大城市。全境除東部屬丘陵地帶外,其餘為平原,地勢由東向西緩降。外圍由嘉義縣環繞,古名「諸羅山」,係源自平埔族原住民洪雅族社名之譯音及因嘉義東方諸山羅列,又名「桃城」,因清治時期興築之古城形如桃而得名。 嘉義市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過往曾因林業的發展而繁榮。由於發展歷史甚早,市區內留有不少古蹟,形成重要觀光資源。地方特產方面,則以火雞肉飯、方塊酥、阿里山羊羹、雪花餅、小饅頭、甘藷、鳳梨酥最為人所知。文化活動上,日治時期以繪畫最為著名,曾有「畫都」之美譽,代表人物有陳澄波等人;近年來則以國際管樂節、覺醒音樂祭最為興盛。在政治上,市長長年由源於黨外運動的「許家班」掌握,故有「民主聖地」之稱,唯隨著中國國民黨籍黃敏惠的當選,政治勢力亦有所轉變,升格為省轄市後,一至八屆市長(正任)皆由女性擔任,在臺灣政壇相當特殊,直到第九屆市長由民主進步黨籍涂醒哲當選,成為嘉義市升格省轄市後首位男性民選市長(首位男性市長為接替許世賢擔任代理市長的省府委員江慶林)。.

嘉義市和嘉義市市長 · 嘉義市和張博雅 · 查看更多 »

許世賢

許世賢(Khóo Sè-hiân;),是一位生於臺灣嘉義的政治人物及西醫醫師,也是臺灣首位女性地方政治首長,有「嘉義媽祖婆」之稱,是嘉義政壇「許家班」的開山始祖。.

嘉義市市長和許世賢 · 張博雅和許世賢 · 查看更多 »

陳麗貞

陳麗貞臺灣台南縣佳里人,中國醫藥學院公共衛生學系學士畢業,中國醫藥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碩士畢業。曾任高雄市政府股長、嘉義市政府衛生局祕書、嘉義市政府環保局祕書、嘉義市政府環保局局長、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保護人員訓練所組長、行政院衛生署科長、行政院衛生署簡任祕書、行政院衛生署參事、行政院衛生署主任、行政院衛生署處長、嘉義市副市長。於任職嘉義市市長任內(2002)拆除落成於1936年嘉義北門町地標型三大官署建築之一的臺南州嘉義稅務出張所。 2000年至2001年擔任嘉義市代理市長兼台灣省政府委員,接棒擔任內政部長的張博雅。 2001年至2005年擔任嘉義市市長一職,以無黨籍身分參選、在藍綠夾殺之下依然獲得過半票數當選。 2005年參選嘉義市長連任失利,敗給時任三連霸國民黨立委黃敏惠。 2006年參選嘉義市立法委員補選,在大環境不利之下敗給曾任國大代表的江義雄。 2006年擔任行政院衛生署全民健康保險監理委員會副主委一職。.

嘉義市市長和陳麗貞 · 張博雅和陳麗貞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是臺灣主要政黨之一,也是繼日治時代的臺灣民眾黨之後第一個實際參政的臺灣本土政黨,為現時中華民國的執政黨。成立於1986年,由黨外運動各團體於戒嚴與黨禁解除前整合而成;2000年首度執政,實現臺灣及中華民國歷史上首次政黨輪替,2008年下野;直到2016年大選勝出後,由蔡英文執政,並首次達成同時掌握行政以及立法部門的「完全執政」地位。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與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嘉義市市長和民主進步黨 · 張博雅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嘉義市市長和張博雅之间的比较

嘉義市市長有26个关系,而張博雅有9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5.83% = 7 / (26 + 94)。

参考

本文介绍嘉義市市長和張博雅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