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嘉絨人

指数 嘉絨人

嘉絨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未識別民族。“嘉絨”為藏語“嘉摩察瓦榮”的簡稱,因位於大渡河流域而得名,“察瓦榮”是藏語“炎熱峽谷地帶”的意思,是大渡河流域十八個小王國的總稱,在西藏傳統的衛藏、安多、康巴的劃分中,一般劃歸安多,但其中的大澤多(康定)等地又劃為康區,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語言是保存古藏語最多的,與康區和安多的方言都有聯繫但又不完全一致而造成。 在中國的行政區劃中,嘉絨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州。 從民國年間起眾多文獻著述至1953年前都將其地民族稱之為嘉絨族,1950年代初中央民族學院還專設了嘉絨族研究班,用拼音創製了嘉絨民族文字,將其該地民間故事,用該文字拼音寫記,在馬爾康、理縣、金川一帶嘉絨人中去念讀,反映很好,比藏文譯音準確易懂,該文字課本和昔日的譯稿,今理縣籍當年中央民院學生中還保存有。1954年才正式將「嘉絨族」識別歸人為藏族中的,列為一支系至今。 嘉絨語屬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嘉絨語支,被認為是漢藏語系內的活化石。.

17 关系: 中央民族大学中國未識別民族中華人民共和國嘉绒十八土司嘉绒语四川省理县羌族甘孜藏族自治州马尔康黑水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傳佛教藏緬語族藏族汶川县汉藏语系

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简称民大或中央民大,中国著名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正式创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1941年抗战时期,在延安成立的“民族学院”。1993年,中央民族学院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题写了新校名。位于知名高校林立的北京市海淀区,南临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临中关村。 中央民族大学是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最高学府,是目前中国少数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师生员工的高等学校(其他院校也多为中央部委属民族院校,如中南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并以民族学、社会学、文学、宗教学的研究著称。截至2011年11月,各类在校生1.5万余名,其中海外留学生374名。.

新!!: 嘉絨人和中央民族大学 · 查看更多 »

中國未識別民族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识别民族.

新!!: 嘉絨人和中國未識別民族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嘉絨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嘉绒十八土司

嘉绒十八土司,嘉绒语称“嘉绒甲卡却吉”,是对川西地区的嘉绒人十八个土司势力的统称。 嘉绒十八土司分别为:.

新!!: 嘉絨人和嘉绒十八土司 · 查看更多 »

嘉绒语

iso3 嘉绒语(),又作嘉戎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嘉绒语支,亦有学者将其列入羌语支。通行于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操嘉绒语的人在1954年后被识别为藏族。 從民初直到1953年前的文獻都將嘉絨地區的族群稱為「嘉絨族」。1950年代初期,中央民族學院還設有「嘉絨族研究班」,創製了嘉絨拼音文字,記錄當地的民間故事。1954年,將「嘉絨」識別為藏族,之後才有了「嘉絨藏族」這一稱謂。不過,儘管嘉絨族被識別為藏族,但在代表中國官方意見的《中國語言地圖集》中,藏語仍未覆及嘉絨語。可見嘉絨族群的獨立性。 嘉绒语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语言,是汉藏语系的“活化石”,它保留了原始汉藏语的一些语音形式(例如:复杂的复辅音)和构词手段。嘉绒语对了解古汉语的语音和语法有重大的意义,因为语言历史比较有助于构拟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例如:法国语言学家沙加尔提出“肘”(中古知母有韵)应该构拟成*tr-ku。嘉绒语可以印证这个构拟,因为这个词有同样 tkr- /trk- 的复辅音;请参考“肘”在嘉绒语诸方言的形式:茶堡 、日部 、四土 。 嘉绒语可以分为四种彼此互不相通的方言:四土话、草登话()、日部话(当地:;)和茶堡话()。.

新!!: 嘉絨人和嘉绒语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新!!: 嘉絨人和四川省 · 查看更多 »

理县

县(、羌语:)是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偏南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4318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4万人。.

新!!: 嘉絨人和理县 · 查看更多 »

羌族

羌族,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是古羌人的後裔之ㄧ,自称尔玛。“羌”是他称,源於其以羊为图腾,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总人口30万。有口语,文字失落。羌族至今仍保留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生活文化与信仰,信奉自己的天神“阿爸”,也兼信别神,多神崇拜,也有很多人信仰藏传佛教。.

新!!: 嘉絨人和羌族 · 查看更多 »

甘孜藏族自治州

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州境东界阿坝州、雅安市,南邻凉山州、云南省迪庆州,西临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西北接青海省玉树州,北连青海省果洛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段,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带,属川西高原高山深谷区。北部为巴颜喀拉山分支,中部为沙鲁里山山脉,东部为大雪山山脉。西部金沙江为与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的界河,中部雅砻江自北向南纵贯州境,东部有大渡河流经。总面积14.97万平方公里,为四川省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人口116.49万,其中藏族人口比例占78.3%。甘孜州傳統上屬於康區,自治州首府驻康定市。甘孜为全省主要牧区,草原面积占约六成,自然风景优美,有贡嘎山、海螺沟、二郎山等风景名胜区。.

新!!: 嘉絨人和甘孜藏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马尔康

#重定向 马尔康市.

新!!: 嘉絨人和马尔康 · 查看更多 »

黑水县

黑水县(,羌语北部方言:)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辖县,位于阿坝州中部,因境内黑水河得名。面积4,356平方千米,人口56,273人(1988年),为四川省的藏族和羌族人口集中县,藏族47,863人(1988年),占总人口的85%。县治芦花镇。黑水县分为芦花区、知木林区、西尔区和维古区。 黑水县的藏族使用三种不同的语言:嘉绒语的东部方言(芦花区)、藏语的安多方言(知木林区)和羌语的北部方言(西尔区、维古区) 黑水县地处岷山和邛崃山交汇区域。主要山脉有红岗山脉、达索肯山、羊拱山脉、亚克夏山脉和峨太基山脉;主要河流有黑水河、小黑水、毛尔盖河三条主河道和99条溪沟,为岷江源头之一。.

新!!: 嘉絨人和黑水县 · 查看更多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简称阿坝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川甘青三省交界处。州境东接德阳市、绵阳市和甘肃省陇南市,南界成都市、雅安市,西邻甘孜州和青海省果洛州,北达甘肃省甘南州。地处川西北高山峡谷区,青藏高原东南缘与横断山脉北端的结合部,东北部为龙门山、岷山,西北部为巴颜喀拉山分支,西南部为大雪山区,南部为邛崃山区。西北部为丘状高原,北部为沼泽地带,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区。岷江发源于东北部松潘县,于州境东南流入成都平原,大渡河上游大金川纵贯西部,黄河流经西北部,为四川省仅有的黄河流域。全州总面积8.3万平方公里,人口93.01万,藏族和羌族人口比例分別约55%和18%,汉族人口比例约25%。州境大部分傳統上屬於安多地區,西部金川縣、小金縣屬於康區,自治州首府驻马尔康市。阿坝州为全省主要畜牧区,草原面积辽阔,自然生态和旅游资源丰富。有著名的黄龙、九寨沟、四姑娘山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并有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大熊猫的重要保育基地。.

新!!: 嘉絨人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查看更多 »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Төвөдийн Буддын шашин),或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藏区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与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歸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藏傳佛教並沒有南传佛教傳承,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對藏傳佛教的形成,雖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在佛教的修行方式與戒律上,兩者並不相同,也無直接必然的關係。 藏传佛教以卷帙浩繁,渊博深奥的藏文文献著称。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藏语文与记录佛教原始经典使用的梵文有紧密的传承关系,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是唯一可以还原梵语的语言文字。藏语文也是唯一完整地记录自释迦牟尼佛诞辰两千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以及佛教科学的文字,包括那烂陀传承中,所有的显、密论典。特别是因明论典的教、学传承和方式,当今惟有在藏文中有完整记载和保存。國學大師章炳麟評價西藏學術傳統:“既有文明之學,不受他熏”。然而,聖嚴法師認為藏傳佛教的發展是西藏本土的苯教等民间宗教加上印度晚期混合婆羅門教的佛教密教思想而完成的,整體而言是印藏的合璧。 藏传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佛教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汉地傳入藏区。在赤松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莲花生来到藏区,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時,也接受西藏苯教等本土宗教的部分內容,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一时期称为前弘期。此后经朗达玛灭佛的波折,西藏佛教经过朗达玛時期灭佛运动的破坏后,约百年之久,到了中国宋朝初年,才又渐渐复兴起来,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噶举、噶当、萨迦、觉囊、格鲁等各派的传承,此一时期称为后弘期。 在宗喀巴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藏密大盛,又因與中國政權關係密切,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由兩位固定的轉世僧侶代中國政權統治西藏,分別稱作達賴與班禪。藏傳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区、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13世纪,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至今,蒙古、土、裕固、普米等民族,仍多信奉藏传佛教。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新!!: 嘉絨人和藏傳佛教 · 查看更多 »

藏緬語族

藏緬語族是分布於中國西南部、印度東北部、尼泊爾、巴基斯坦、不丹、緬甸、泰國、越南等地的一組語言。根據民族语网站2009年的資料,藏缅语族共包含有435种語言,其中主要的语言有緬甸語、藏語、彝語、曼尼普爾語等。藏緬語族被歸類在漢藏語系之下,與長期被歸入漢藏語系的另兩個語族(苗瑤語族、壯侗語族)之間的關係,一直是語言學界爭論的焦點。 藏緬語族语言的总使用人口约有6000万。緬甸語是藏緬語族中使用人口最多的一個語言,大概有3200萬人使用。此外,有700萬左右的藏人使用藏語。.

新!!: 嘉絨人和藏緬語族 · 查看更多 »

藏族

藏族是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使用藏语的民族,自称“博巴”()。主要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西藏、川、青、甘、滇,境内人口约630万余人(2010年);在尼泊尔、印度、不丹、巴基斯坦等青藏高原周边国家亦有分布;另有从中国境内移民出境的藏族及其后代近20万。 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吐蕃,藏族从此逐渐形成。藏族使用藏语,通用藏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农业。主要信奉藏传佛教,宗教气氛浓厚。常着藏袍。以糌粑为主食,多吃牛羊肉,喜饮酥油茶、青稞酒。牧区多住帐篷,城镇多住碉房。多行天葬。藏历新年为重要节日。 藏族文化悠久、灿烂而独特,文献众多,藏医药、藏历、歌舞、唐卡、金铜佛像等都独具特色。史诗《格萨尔王传》、热贡艺术、藏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新!!: 嘉絨人和藏族 · 查看更多 »

汶川县

汶川县是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辖县。县治威州镇,是中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汉朝时称绵虒。汶川县因汶水得名,据《元和郡县志》:“梁置汶川县,因县西汶水为名。”汶川县的映秀镇是2008年大地震的震中区域,2012年汶川灾后重建工程完毕。现代的汶川以工业与旅游业为其主导产业发展。 汶川县的地理坐标在北纬30°45′—31°43′与东经102°51′—103°44′之间,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县域面积4,084平方千米;人口105,436人(2009年),主要民族为汉、羌、藏和回族。东邻彭县、都江堰市,南接崇州市、大邑县,西界宝兴县与小金县,西北至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境内有卧龙自然保护区,为大熊猫的研究和主要繁殖地,四姑娘山为主要旅游景点。.

新!!: 嘉絨人和汶川县 · 查看更多 »

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s)是语言学家按照谱系分类法划分的一组语群,但是划分的形式很多。这个语系至少包含汉语族和藏缅语族,共计约400种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缅甸、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等亚洲各国和地区。按使用人数计算,是仅次于印欧语系的第二大语系。.

新!!: 嘉絨人和汉藏语系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