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喀羅尼亞戰役和波利艾努斯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喀羅尼亞戰役和波利艾努斯之间的区别

喀羅尼亞戰役 vs. 波利艾努斯

喀羅尼亞戰役(希臘語:Μάχη της Χαιρώνειας),是發生於前338年維奧蒂亞境內喀羅尼亞附近,為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稱霸希腊的決定性的戰役。腓力二世領導色萨利、伊庇魯斯、埃托利亞、北福基斯、羅克里斯聯軍,擊敗雅典和底比斯聯軍,馬其頓的大獲全勝確定了馬其頓崛起,也開始馬其頓在希臘的霸權序幕。此戰役由年僅18歲的亞歷山大擔任左派指揮官。 腓力二世在前346年與飽受戰亂的希臘城邦締結和約,結束第三次神聖戰爭,也和與他爭奪北爱琴海霸權而交戰了10年的敵人雅典,簽署另一個的和約。腓力二世廣大的王國、強盛的軍隊和富饒的資源,使他成為實際上的希臘霸主。對於較強盛的希臘城邦,如雅典等,他們在前346年後開始察覺腓力二世的野心與實力將是城邦獨立自主的一大威脅,而雅典的狄摩西尼也鼓吹反對腓力二世。前340年,雅典與一座正遭受到腓力二世圍攻的城邦結盟,讓腓力二世終於忍讓不住,宣布與阿提卡城邦交戰,腓力二世便在前339年夏季率領軍隊進入希臘,很快地許多希臘城邦組建了一個同盟來對抗,並以雅典和底比斯為首。 在數個月的對峙後,腓力二世最終進軍維奧蒂亞,企圖從此地進攻雅典和底比斯。而希臘聯軍在喀羅尼亞附近阻擋馬其頓軍,聯軍的兵力與馬其頓軍相差無幾且占據有利的位置。關於這場戰役詳細史料較缺乏,但可知此役經過長時間戰鬥後,馬其頓擊敗希臘盟軍左右兩翼,迫使他們潰敗而逃。 這場戰役被認為是古代世界最具決定性的戰役之一,此役之後雅典和底比斯的軍力遭到摧毀,也無法繼續抵抗,因此這場戰爭迅速結束。之後,強盛的腓力二世迫使希臘人接受他所提出的協議,除了斯巴达外,所有希臘城邦都接受這個協議,成立了科林斯同盟。這個同盟由所有的希臘城邦參與,並由腓力二世成為和平的保證人。接下來,腓力二世被舉為希臘世界的統帥,準備在未來與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戰爭中統領希臘人。然而,當腓力二世準備要展開入侵波斯的行動時遭到暗杀,整個馬其頓王國和與波斯戰爭的重任都留給了其子亞歷山大。. 波利艾努斯(希臘語:Πoλύαινoςs),约活动于公元2世纪前后。来自马其顿,他用希腊语撰写八卷本《战略》,是一部“作战方略”集成,该书题献给马尔库斯·奥里乌斯·维鲁斯,以帮助他们进行帕提亚战争。.

之间喀羅尼亞戰役和波利艾努斯相似

喀羅尼亞戰役和波利艾努斯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希腊语馬其頓

希腊语

希臘語(Ελληνικά)是一种印歐語系的语言,广泛用于希臘、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等国,与土耳其包括小亚细亚一帶的某些地区。 希臘语言元音发达,希臘人增添了元音字母。古希臘語原有26个字母,荷马时期后逐渐演变并确定为24个,一直沿用到現代希臘語中。后世希腊语使用的字母最早发源于爱奥尼亚地区(今土耳其西部沿海及希腊东部岛屿)。雅典于前405年正式采用之。.

喀羅尼亞戰役和希腊语 · 希腊语和波利艾努斯 · 查看更多 »

馬其頓

其顿(Macedonia )是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地理和历史地区。长期以来,它的界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现在认为该地区涉及六个巴尔干半岛国家:希腊(北部的馬其頓地區)、北马其顿共和国、保加利亚(布拉格耶夫格勒州)、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它占地约,人口约476万。 馬其頓共和國自立國以來,一般簡稱為“馬其頓”;但馬其頓共和國和馬其頓地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存在名称争议。希臘方面認為“馬其頓”是希臘歷史的一個概念,反對馬其頓共和國使用“馬其頓”名稱,所以暫名為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现在普遍认为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为史高比耶。 马其顿地区其已知的最古老定居点可追溯到约9000年前。公元前4世纪中叶,马其顿王国统治了巴尔干半岛;从那之后,马其顿的历史便开始多元化。.

喀羅尼亞戰役和馬其頓 · 波利艾努斯和馬其頓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喀羅尼亞戰役和波利艾努斯之间的比较

喀羅尼亞戰役有46个关系,而波利艾努斯有1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3.57% = 2 / (46 + 10)。

参考

本文介绍喀羅尼亞戰役和波利艾努斯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