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哈菲佐拉·阿明和阿富汗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哈菲佐拉·阿明和阿富汗之间的区别

哈菲佐拉·阿明 vs. 阿富汗

哈菲佐拉·阿明(حفيظ الله امين,Hafizullah Amin) (),阿富汗前领导人,早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在教育部任职。 1965年加入阿富汗人民民主黨,1967年人民民主党分裂后领导人民派。1969年当选国会议员。1978年4月,阿人民民主党发动军事政变(四月革命),推翻政府,改国名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塔拉基执政。哈菲佐拉·阿明任部长会议主席(政府总理),入主总理府后,阿明与塔拉基明显政见不一,两人积怨日深,阿明经过缜密计划後發動政變殺害了塔拉基,自任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和革命委员会主席團主席。但是阿明的上台直接触犯了苏联在阿利益,1979年12月,苏联出兵攻入阿明宫,处决了阿明。阿富汗战争爆发。 Category:阿富汗總統 Category:阿富汗總理 Category:蘇聯阿富汗戰爭人物 Category:哥倫比亞大學校友 Category:靠政變上台的領導人 Category:被處決的阿富汗人 Category:被蘇聯處決者.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افغانستان;افغانستان;简称阿富汗)乃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候会被认为处在中亚或者南亚,甚至被归类于中东地区(西亚)。阿富汗与大部分毗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部与中国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謨-克什米爾地区(有争议)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部与伊朗接壤。 “阿富汗斯坦”在普什圖語的意思就是阿富汗人的地方。普什圖人又稱阿富汗人,亦是現時國內最多人口的族群。作為內陸国,加上長年戰事,领土中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近年阿富汗經濟主要倚賴外國援助,其中來自歐盟的援助佔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的40%。农业是另一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可耕地还不足农用地的2/3。人口為3000多万,因為戰亂導致的經濟困難延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

之间哈菲佐拉·阿明和阿富汗相似

哈菲佐拉·阿明和阿富汗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喀布尔四月革命 (阿富汗)阿富汗阿富汗民主共和国阿富汗戰爭 (1979年)苏联

喀布尔

喀布尔(کابل,کابل), 是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省省会和阿富汗的最大城市。它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名城,1773年以后成为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在信德语中是“贸易中枢”的意思。根据2012年的统计,喀布尔城市总人口达到3,289,000人。喀布尔在世界城市规模中排名第64位,也是世界上第五大发展最快的城市。.

哈菲佐拉·阿明和喀布尔 · 喀布尔和阿富汗 · 查看更多 »

四月革命 (阿富汗)

四月革命是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對他們推翻達烏德政變的稱呼。 1978年4月27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空軍和陸軍攻击總统府,4月28日叛軍已殺死達烏德和他兄弟納伊姆,總统衛隊被殲。 之後叛軍宣布成立新政府,由阿布杜勒·卡迪勒·达格尔瓦勒上校领導的委員會任命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為總理,哈菲佐拉·阿明為外長,内阁政府中,人民派11人,旗帜派10人。實行無限期戒嚴,正式成立社会主義政權。1978年6月下旬,旗帜派几名内阁成员被逮捕,卡尔迈勒被任命为驻外大使礼送出境,另一位重要首脑巴尔雅力也被清除出决策层,派到巴基斯坦当大使。面对人民派和旗帜派的激烈内斗,苏共中央避免介入任何有关人民民主党内部斗争的纠纷,劝说塔拉基和阿明以团结为首,先处理好国内社会形势。苏共调停的结果是:1978年11月27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全会通过决议,将以卡尔迈勒为首的旗帜派高层共9人以“反革命、反国家和反党”罪名开除出党。 新政府力图通过改革增加女性权益,重新进行土地分配等。采取了过于激烈的且一刀切的诸如土地改革取缔宗教一类的改革运动。改革的反对者就大量投入监狱,从1978年4月到1979年11月,死在喀布尔监狱的政治犯就有12 000人,其中大部分为旧军官、旧官员、教师、学生、神职人员、私营业主。这激化了社会矛盾。在边境省份,甚至土改受益的农民也支持封建地主反对人民政权。1979年3月15日,赫拉特省驻军在指挥官伊斯梅爾汗的带领下发动了政变,原因为人民民主党大规模清洗旧军队高层,经常“看到自己的搭档被逮捕并消失,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参与人数约2万人,而与苏联边境接壤的卡拉伊-诺、戈尔马奇和库什吉-柯赫纳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政府武装。阿富汗局势迅速恶化,而执政的人民派集团对此束手无策,只能请求苏联出兵干涉阿富汗。1979年3月20日,塔拉基飞往莫斯科请求苏联军事干涉阿富汗并提供政治经济一揽子援助以镇压国内反对派。苏共中央政治局的态度是:坚决不出兵,如果派出武装力量进入阿富汗“那么近年来为缓和国际局势,削减武器的一系列困难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如果我们进入阿富汗,我们就是侵略者,我们就得同阿富汗人民作战”,“政治局的委员们确定现在不应该出兵阿富汗,因为如果阿军不支持苏联出兵或者保持中立,那么苏联军队将出现自己占领阿富汗的局面”。苏联回复塔拉基,要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扩大政府在群众中获得的基础支持,对军队与神职人员等人采取更为温和的态度,以消除他们对人身迫害的恐惧。苏联政府同意了派兵之外的所有其他要求。1979年4月初,第一批10万吨粮食援助空运到阿富汗。1979年4月5日,苏联派出了以苏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海军政治部主任叶皮谢夫大将为首军事代表团进入阿富汗进行考察与整顿。1979年6月初派出专家团帮助阿富汗政府修改过于激进的改革政策,并且明确指出“如果喀布尔不改变他的施政方针,阿富汗国内局势不会真正好转”。 苏联坚决不出兵的态度,动摇了塔拉基的统治地位。1979年3月底,外交部长阿明从中央委员火箭蹿升党中央书记、政府总理兼国家安全局(AGSA)局长,掌握了实权。阿明采取强化个人统治的措施,为了消灭反对派武装的粮食来源从而对反政府武装盘踞地区的农业区进行无差别轰炸,导致当年歉收1500万吨,大量阿富汗难民逃亡;清洗党政军内部亲共亲苏的骨干,苏联顾问提出的扩大政府民众基础的提议基本只停留在阿明政府的纸面上。到了1979年夏天,阿明政权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对国内大部分地区失去控制,反对派已经开始建立独立政权。 1990年6月政府召开议会,强调国家主权,反对共产势力;至1992年4月,革命结束。.

哈菲佐拉·阿明和四月革命 (阿富汗) · 四月革命 (阿富汗)和阿富汗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افغانستان;افغانستان;简称阿富汗)乃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候会被认为处在中亚或者南亚,甚至被归类于中东地区(西亚)。阿富汗与大部分毗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部与中国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謨-克什米爾地区(有争议)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部与伊朗接壤。 “阿富汗斯坦”在普什圖語的意思就是阿富汗人的地方。普什圖人又稱阿富汗人,亦是現時國內最多人口的族群。作為內陸国,加上長年戰事,领土中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近年阿富汗經濟主要倚賴外國援助,其中來自歐盟的援助佔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的40%。农业是另一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可耕地还不足农用地的2/3。人口為3000多万,因為戰亂導致的經濟困難延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

哈菲佐拉·阿明和阿富汗 · 阿富汗和阿富汗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دافغانستان دمکراتی جمهوریت;达利语:جمهوری دمکراتی افغانستان)是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四月革命推翻阿富汗共和國的達烏德政府後在1978年4月於阿富汗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1987年12月改國名為「阿富汗共和國」。 1989年,蘇聯軍隊完成撤出阿富汗。聖戰者繼續與阿富汗政府交戰,仍得到蘇聯提供大量援助的納吉布拉政府在初期仍然有力擊退游擊隊的進攻,其後蘇聯解體,納吉布拉政府失去外援,形勢急轉直下,聖戰者在1992年推翻阿富汗民主共和國並控制首都喀布爾,建立阿富汗伊斯蘭國。.

哈菲佐拉·阿明和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 阿富汗和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戰爭 (1979年)

#重定向 苏联-阿富汗战争.

哈菲佐拉·阿明和阿富汗戰爭 (1979年) · 阿富汗和阿富汗戰爭 (1979年)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哈菲佐拉·阿明和苏联 · 苏联和阿富汗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哈菲佐拉·阿明和阿富汗之间的比较

哈菲佐拉·阿明有15个关系,而阿富汗有18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3.08% = 6 / (15 + 180)。

参考

本文介绍哈菲佐拉·阿明和阿富汗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