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周夷王

指数 周夷王

周夷王,姓姬,名燮,西周第九代國王,周懿王之子。《史記》称他为夷王,西周青铜器铭文作𢕌王 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夷王在位時期定為前885年至前878年,有人質疑它的準確性。《竹書紀年》稱夷王三年「烹齊哀公于鼎」。據白川靜的西周斷代銘器分類結果,夷王在位時間有9年以上。據周夷王時期的青銅器《太師虘簋》銘文「雉十又二年正月既望甲午」來看,在位至少有12年。.

33 关系: 史记夏商周断代工程天彭镇太平寰宇记姬姓威廉·巴特勒·叶芝中国君主列表彭州市周厉王周孝王周法高周朝君主列表周懿王四川省皇極經世王姞章鴻釗竹書紀年白川靜青铜器西周马承源資治通鑑外紀資治通鑑前編黎東方齊哀公董作賓蒙阳镇 (彭州市)镐京通志陈梦家文献通考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新!!: 周夷王和史记 · 查看更多 »

夏商周断代工程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西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该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九五计划”中的一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该工程正式启动于1996年5月16日,2000年9月15日通过中華人民共和國验收。由于工程成果报告简本发表后,其结论和方法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不少质疑,因此最终的报告繁本未能获得通过。因此从此一角度上而言,该工程是一项尚未完成的项目。.

新!!: 周夷王和夏商周断代工程 · 查看更多 »

天彭镇

#重定向 天彭街道.

新!!: 周夷王和天彭镇 · 查看更多 »

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乐史编著,共200卷,记录了宋太宗时的山川地理人文等,很有史料价值。书名又作《太平寰宇志》。 《太平寰宇记》沿用唐制,仿李吉甫《元和郡縣圖誌》的體裁,将全国分为十三道,下分州、县,分别记述其历代的建置沿革、户口、风俗、人物、关塞、亭障、名胜古迹、祠庙等,又载录唐以前大量的地方佚文,可补史籍之缺,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文献通考》評《太平寰宇记》:“太平兴国中,尽平诸国,天下一统,史悉取自古山经地志,考证讹谬,撰成此书上之。”王象之《舆地纪胜》、祝穆《方舆胜览》都大量引用此書。.

新!!: 周夷王和太平寰宇记 · 查看更多 »

姬姓

姬姓是中国上古八大姓之一,周朝的国姓,同时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 《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取于有蟜氏,生黄帝,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史记·三代世表》记载:尧立后稷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继姬姓,是周朝的始祖,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姬姓国有53个。.

新!!: 周夷王和姬姓 · 查看更多 »

姓是漢字文化圈用作表示血緣集團的名称,其所指範圍隨著地域和時代變動,氏則是姓的分支。 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在上古時代,人類還處於母系社会,“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子女的姓是隨着母親的姓而改的,从上古八大姓也可以看出那時姓“姬”、“姒”、“媯”、“姜”和“嬴”等字的部首,都是從女字部這一特點,隨時間發展到父系社会後,姓则随父亲。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

新!!: 周夷王和姓 · 查看更多 »

威廉·巴特勒·叶芝

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亦译“--”、“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神秘主义者。叶芝是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的创建者之一。 叶芝早年的创作仍然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风格,善于营造梦幻般的氛围,例如他在1893年出版的散文集《凯尔特的薄暮》便属于这种风格。然而进入不惑之年后,在现代主义诗人伊兹拉·庞德等人的影响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参与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运动的切身经验的影响下,叶芝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变化,更加趋近现代主义了。 叶芝不仅仅是艾比剧院的决策者之一,也曾担任爱尔兰国会参议员一职。他十分重视自己的这些社会职务,是爱尔兰参议院中有名的工作勤奋者。叶芝曾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1934年,他和拉迪亚德·吉卜林共同获得歌德堡诗歌奖。.

新!!: 周夷王和威廉·巴特勒·叶芝 · 查看更多 »

中国君主列表

以下按照朝代不同列舉中國君主,也可以參見右表。.

新!!: 周夷王和中国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彭州市

彭州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中部,是成都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成都西北36公里,面积1420平方公里,人口77万。.

新!!: 周夷王和彭州市 · 查看更多 »

周厉王

周厉王(),姓姬,名胡,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作“”。为周夷王之子。《史記》作厉王,西周青铜器铭文作剌王,在文献中又作汾王。国人暴动之后,他居住在今山西省汾河流域,因此传世典籍和青铜器铭文又称他为汾王 。厉王为西周第十位君王,在位約49年(夏商周断代工程,为約前877年-前841年,在位37年),连同共和的十四年。《太平御览》八十四引《史記》載:“周孝王七年,厉王生。”.

新!!: 周夷王和周厉王 · 查看更多 »

周孝王

周孝王,姓姬,名辟方,西周第八代國王,諡號孝王,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逨盘》铭文作考王。周共王的弟弟(一作周懿王之弟),周懿王的叔父。周懿王病死後繼承王位。.

新!!: 周夷王和周孝王 · 查看更多 »

周法高

周法高(),字子範,中国语言学家,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妻王绵,为师王伯沆之女。.

新!!: 周夷王和周法高 · 查看更多 »

周朝君主列表

没有描述。

新!!: 周夷王和周朝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周懿王

周懿王(前899年-?在位),姓姬,名囏,西周第七代天子,諡號懿王。 《史記》記載懿王時期,周朝開始衰落,有人寫詩諷刺他。《竹書紀年》記載:「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指的是周懿王元年,在一天之內,接連出現兩次天亮的現象,當時在陝西華縣的鄭國一帶可見到這個奇景。此後,周㦤王便有遷都打算,由鎬京遷到犬丘為新都稱槐里。 夏商周断代工程把懿王在位時間定為前899年至前892年,《太平御覽》引《史記》--「懿王在位二十五年」。據白川靜的西周斷代銘器分類結果,懿王在位時間有15年以上。.

新!!: 周夷王和周懿王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新!!: 周夷王和四川省 · 查看更多 »

皇極經世

《皇極經世》,北宋邵雍撰,是一部河洛數術之書。《皇极经世书》共十二卷六十四篇。首六卷《元会运世》三十四篇,次四卷《声音律品》十六篇,次《观物内篇》十二篇,末《观物外篇》二篇。.

新!!: 周夷王和皇極經世 · 查看更多 »

王姞

王姞,周朝王后。姞姓,西周第九代天子周夷王的王后,周厉王之母,鄂侯的女兒。 传世文献没有记载王姞,根据鄂侯簋(3件,集成03928—03930):“噩侯乍(作)王姞媵簋,王姞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是噩侯(鄂侯)为嫁女于周王而作的媵器。劉啟益先生認為即夷王的后妃。.

新!!: 周夷王和王姞 · 查看更多 »

章鴻釗

鸿钊,字演群(后改为爱存),笔名半粟。浙江省吴兴县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地质科学史专家,中国近代地质学奠基人之一。.

新!!: 周夷王和章鴻釗 · 查看更多 »

竹書紀年

《竹書紀年》是中國西晋武帝时在汲郡古墓出土整理的戰國竹簡“汲冢书”的一部分,原無書名,因其編年體體例而命名為《紀年》,亦稱《汲冢紀年》。《竹書紀年》是一部於西晉太康二年(281年)被盜墓者不準(不作为姓氏音Fōu或Biāo、「ㄈㄡˉ」或「ㄅㄧㄠˉ」)所發現的古代史書,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編年體。它當時被埋藏於魏安-釐-王(一說應為魏襄王)的墓裡,記錄了從傳說時代的五帝到魏襄王(一說應為魏哀王)之間的重要歷史事件。竹书纪年於宋朝散佚。20世纪前后,经朱右曾与王国维等人考察先宋文献,重新輯錄了古本的主要内容。.

新!!: 周夷王和竹書紀年 · 查看更多 »

白川靜

白川静,日本福井县福井市人。漢文学者、古代漢字学著名学者。学位京都大学文学博士。立命館大学名誉教授、名誉館友。文字文化研究所所長、理事長。 白川静对“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有深入的研究及独特的见解,文风严谨朴实、内容具体而微,乃让人钦佩的治学大家。 同时还著有《孔子传》,详细论述了“儒教”的起源,并对记载“孔子的生平、言论”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批判性论证,拔冗除疑,引智而立意,恢复了孔子“人性”的光辉。.

新!!: 周夷王和白川靜 · 查看更多 »

青铜器

青铜器是由青铜(多為铜和锡、铅的合金,其中锡和铅的成分都必须大于2%。另有十多種配方)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由于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所以也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已经有了青铜铸品,但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目前所知大约是在夏代,即公元前21世纪。.

新!!: 周夷王和青铜器 · 查看更多 »

西周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指中國歷史上東遷之前的周朝。周朝是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國姓為姬。原居於渭水流域。其後為逃避戎狄而遷居岐山下的周原,並於此地發展農業,建築城郭,設立官制。都豐鎬(宗周)(今陝西西安),成王五年營建雒邑(又稱成周),以此為中心加強對東方的控制。周王經常在成周駐節,但是主要活動依舊以鎬京為中心。 昭穆之世,周人加強了對東方的活動,大量活動以成周為中心。等到周幽王時,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經歷戰火的宗周宮室焚毀,周宗室在豐鎬一帶再難以立足(後來這裡由秦人奪回),周平王只得東遷至成周,史稱平王東遷。 西周從約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朝起至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大約歷經276年。 前770年,平王弃宗周而迁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部族集團逐步形成,成为汉民族的前身之一,周边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其他部落。 以武裝封建與軍事佔領來進行東進。每有新開拓領地,須築城、建廟、立社,即為「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新!!: 周夷王和西周 · 查看更多 »

马承源

承源(),又名楚原。中国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文物专家,尤精青铜器研究。原上海博物馆馆长。浙江镇海人。.

新!!: 周夷王和马承源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鑑外紀

《資治通鑒外紀》,原名「資治通鑑前紀」,共十卷,起西周共和庚申(前841年),至威烈王二十二年丁丑(前404年)。是北宋劉恕作品。 劉恕在編輯《資治通鑑》期間,不滿意司馬光《通鑑》文不起上古,只載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後的大事。治平三年(1066年)劉恕曾請教司馬光:“‘公之書不始於上古或堯、舜,何也?’公曰:‘周平王以來,事包《春秋》,孔子之經,不可損益。’曰:‘曷不始於獲麟之歲?’曰:‘经不可续也。’恕乃知賢人著書,尊避聖人也。”劉恕在病亡前六百天,患中風症,手腳癱瘓,只好經口述方式,由長子劉羲仲撰稿,完成《資治通鑒外紀》十卷、《疑年譜》一卷。書成不久,即行逝世。 刘恕在《資治通鉴外纪》序曰:“本朝去古益远,书益繁杂,学者牵于属文,专尚《西汉书》,博览者乃及《史记》、《东汉书》,而近代士颇知《唐书》。自三国至隋,下逮五代,懵然莫识。承平日久,人愈怠惰。庄子文简而易明,玄言虚诞而近理,功省易习,陋儒莫不尚之。史学浸微矣。”他在给司馬光的信中说:“他日书成,公为前后纪,则可删削《外纪》之烦冗而为《前纪》,以备古今一家之言;恕虽不及见,亦平生之志也。”這部書常捨《左傳》而取《國語》,又多取先秦諸子書的史料,失之於濫,且未加考證,是其缺點。.

新!!: 周夷王和資治通鑑外紀 · 查看更多 »

資治通鑑前編

《资治通鉴前编》,宋末元初金履祥编著,共十八卷,另有《举要》三卷,上起唐尧,下接《资治通鉴》(周威烈王二十二年丁丑(前404年),前403年三家分晋)。因为金履祥不满北宋刘恕《通鉴外纪》,认为它常舍《左传》而取《国语》,又多取先秦诸子书的史料,失之于滥,且未加考证,所以作资治通鉴前编。后人以《举要》为纲,改成纲目体形式,与《资治通鉴》形成一体。.

新!!: 周夷王和資治通鑑前編 · 查看更多 »

黎東方

黎東方(),原名智廉,法文名Orient Lee。祖籍河南,汝寧府正阳县皮店人。.

新!!: 周夷王和黎東方 · 查看更多 »

齊哀公

齊哀公(),姜姓,吕氏,名不辰,齊癸公之子。 哀公不辰荒淫失政,与邻国衝突不斷。周夷王時,紀侯姜靖公在夷王面前說姜不辰壞話,夷王烹殺姜不辰,又立他的異母弟姜静為齊君,就是齊胡公。 事實上紀侯密告周夷王的內容是什麼,史書無一字記載成為千古謎案,何事能導致周天子勃然大怒利用諸侯聚會當眾烹殺。然而2009年高青县陈庄西周古城遗址的發掘,有可能回答此一謎團,該地點發現一密集居住的小城,同時有諸多怪異現象發掘出土,例如極小的城池中出土數件西周時期銘文青銅器並牽連至姜子牙後代,以及一位將軍擁有諸侯等級大墓葬,多數現象顯示當地有過不平凡的故事,然而最矚目是發現一座只有周天子都城才能有的祭天祭台,可能就是齊國密造導致被天子認為有謀逆篡位之心,而紀侯密告的可能就是此事。.

新!!: 周夷王和齊哀公 · 查看更多 »

董作賓

董作賓(),原名作仁(入學後名),字彥堂,號平廬。河南南陽人。知名文史學者,在考古學、殷商史、文字學、書法及篆刻藝術等方面頗有貢獻。曾任福建私立協和大學、國立中州大學教授,國立中山大學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和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教授。1951年1至1955年8月,任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

新!!: 周夷王和董作賓 · 查看更多 »

蒙阳镇 (彭州市)

#重定向 濛阳镇.

新!!: 周夷王和蒙阳镇 (彭州市) · 查看更多 »

镐京

#重定向 鎬京.

新!!: 周夷王和镐京 · 查看更多 »

通志

《通志》,宋朝鄭樵撰,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成書,體例仿照《史記》,記錄上古至隋唐的各朝典章制度的政書,列為「十通」之一。與《通典》、《文獻通考》,合稱為「三通」。.

新!!: 周夷王和通志 · 查看更多 »

陈梦家

陳夢家(),筆名陳漫哉,祖籍浙江上虞,生於江蘇南京。新月派詩人,考古學家,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共建政后被定为右派,饱受虐待,文革初期自杀身亡。.

新!!: 周夷王和陈梦家 · 查看更多 »

文献通考

《文獻通考》,元朝馬端臨撰,以杜佑《通典》為藍本,將《通典》上之八門增擴為二十四門,記載上古至宋寧宗嘉定末年歷代典章制度的政書。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書。後與《通典》、鄭樵《通志》,合稱「三通」。.

新!!: 周夷王和文献通考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姬燮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