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吳新榮和郭水潭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吳新榮和郭水潭之间的区别

吳新榮 vs. 郭水潭

吳新榮(),字史民,號震瀛、兆行,晚號琑琅山房主人,台灣鹽水港廳(今臺南市將軍區)人。台灣著名文人、醫師與政治人物,在日治時期曾參與組織「佳里青風會」及「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為「鹽分地帶」文學集團代表人物之一、「北門七子」之一。 戰後吳新榮曾擔任台南縣參議員。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遭逮捕入獄。後來投身於地方文史工作,曾擔任台南縣文獻委員會編纂組組長,並主編《南瀛文獻》。. 郭水潭()是台灣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筆名郭千尺,生於台南縣佳里人,是日治時期當地相當重要的作家,與吳新榮齊名,被後人歸為北門七子之一。.

之间吳新榮和郭水潭相似

吳新榮和郭水潭有(在联盟百科)14共同点: 台灣文藝聯盟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台灣日治時期吳三連佳里青風會徐清吉北門七子莊培初鹽分地帶葉笛陳千武林瑞明林芳年楊逵

台灣文藝聯盟

#重定向 臺灣文藝聯盟.

台灣文藝聯盟和吳新榮 · 台灣文藝聯盟和郭水潭 · 查看更多 »

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

臺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是臺灣日治時期的文學組織,為臺灣文藝聯盟於1935年6月1日在臺南州北門郡佳里街所成立的支部,對鹽分地帶文學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在該支部成立以前,鹽分地帶(相當於北門郡)的文學仍以傳統漢詩文為主,而該支部成立後,鹽分地帶的文學開始匯入臺灣新文學運動的主流。 文聯佳里支部的理念為文學大眾化,在其成立宣言中便表示該支部的成立除了是文聯的擴大強化,並要鮮明地表達地方觀點,顯現出左翼的思想。不過由於吳新榮基於現實考量採取折衷作法,文壇上的各種黨派在鹽分地帶均可被接納。然而隨著臺灣文藝聯盟的沒落瓦解,佳里支部也在1936年年底解散,但舊支部成員仍以「鹽分地帶同人」的身分繼續於文壇上活動。.

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和吳新榮 · 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和郭水潭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台灣日治時期和吳新榮 · 台灣日治時期和郭水潭 · 查看更多 »

吳三連

吳三連(),臺灣政治人物、報人。臺南學甲人,東京商科大學(今一橋大學)畢業。日治時期曾當過《每日新聞》記者、參與《台灣新民報》。戰後出任國大代表、臺北市長、臺灣省議會議員,為日治時期與戰後臺灣政治民主化運動、臺灣本土化運動、及社會運動的重要先驅人物。 吳三連亦曾參與創辦台南紡織及《自立晚報》,在臺灣教育上,吳三連也是南台工專(今南台科技大學)、天仁工商、延平中學等三所學校之共同創辦人。.

吳三連和吳新榮 · 吳三連和郭水潭 · 查看更多 »

佳里青風會

佳里青風會 昭和7年(西元1932年)吳新榮從日本返臺,隨即組織「佳里青風會」,成員以當地年輕人居絕大多數。.

佳里青風會和吳新榮 · 佳里青風會和郭水潭 · 查看更多 »

徐清吉

徐清吉()生於佳里鎮。他與郭水潭、王登山曾經加入日本人多田利郎在1929年(昭和4年)創立的“南溟藝園”。是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學作家群之中,相當重要的一位,也被後人列入北門七子。.

吳新榮和徐清吉 · 徐清吉和郭水潭 · 查看更多 »

北門七子

北門七子,指的是「鹽分地帶文學」的七位代表作家:吳新榮(1907-1967)、徐清吉(1907-1982)、郭水潭(1908-1994)、王登山(1913-1982)、林芳年(1914-1989,原名林精鏐,佳里鎮子龍里人)、莊培初(1916-)、林清文(1919-1987),他們約在1930年代起活躍於台灣文學界。七人都出身於被稱為鹽分地帶的台南州北門郡(今台南市北門地區),創作內容充滿許多當地特有的鹽鄉、鹽村情懷,並致力於推動文學運動。.

北門七子和吳新榮 · 北門七子和郭水潭 · 查看更多 »

莊培初

莊培初(),筆名青陽哲、嚴墨嘯、庄訊濃,於大正5年生於今佳里區營頂。他是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學作家群之中,相當重要的一位詩人,也被後人列入北門七子。.

吳新榮和莊培初 · 莊培初和郭水潭 · 查看更多 »

鹽分地帶

鹽分地帶是臺灣文學史上的名詞,泛指在台灣新文學誕生後,於台南州北門郡的佳里、學甲、西港、七股、將軍及北門一帶含有鹽分較多的沿海地區和其自發形成的有著鮮明地方色彩的、較為獨特的文學團體。.

吳新榮和鹽分地帶 · 郭水潭和鹽分地帶 · 查看更多 »

葉笛

葉笛可以指:.

吳新榮和葉笛 · 葉笛和郭水潭 · 查看更多 »

陳千武

陳武雄(),筆名桓夫、陳千武,是一位生於臺灣南投縣名間鄉的詩人,為笠詩社發起人,曾任台灣筆會會長、臺中市立文化中心主任。杜國清是其內弟。 簡要生平: 幼年就讀名間鄉皮子寮公學校,後來轉到南投小學,於1935年3月畢業。4月考入臺中一中。1940年5月因反對改日本姓政策並警告同學不可改姓,而遭監禁月餘。因此在1941年3月畢業時,操行成績被打丁等,不得升學。1942年被徵召為「台灣特別志願兵」,1943年9月被派往南洋,到過東帝汶、爪哇。1945年日本投降後,受英軍約束於雅加達、新加坡的集中營。1946年7月回到台灣,12月考入台中縣豐原大甲林區管理處,擔任人事工作。1947年1月與許貞子結婚。1964年6月參與成立「笠」詩社,曾主編詩刊。1967年11月當選「中國新詩學會」理事。1973年2月調任台中市政府庶務股長。1976年10月協助台中創立市立文化中心,12月擔任文化中心主任。1978年4月獲台灣文藝作家協會頒發文化獎。1980年4月獲頒「洪醒夫小說獎」。1985年1月獲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頒發銀盤獎;4月以短篇小說作品獲得「洪醒夫小說獎」。同年,因新建台中市立文化中心落成,原中心改為博物館「文英館」,改任文英館館長。1987年6月1日自公務退休,專事寫作。1989年2月任台灣筆會第二任會長。1992年4月獲國家文藝第一屆翻譯成就獎。1994年4月獲日本翻譯協會頒給創作特別功勞獎。1997年5月獲台中市政府頒發大墩文學貢獻獎。1999年5月獲台灣文藝作家協會頒給「亞洲詩人文學功勞獎」。2000年8月4日在台南「鹽分地帶文藝營」,獲陳 水扁總統頒發「資深台灣文學家成就獎」。2002年9月20日月獲「國家文藝獎」文學類獎項,在台北.紅樓接受總統頒獎。.

吳新榮和陳千武 · 郭水潭和陳千武 · 查看更多 »

林瑞明

林瑞明(),筆名林梵、林退嬰,台南人,台灣詩人、作家、評論家、文學研究者、歷史學研究者、文學史研究者。曾任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於2015年退休,現為成功大學名譽教授。.

吳新榮和林瑞明 · 林瑞明和郭水潭 · 查看更多 »

林芳年

林芳年(),舊名林精鏐,筆名李秋華,是傳統詩人林芹香(林泮)長子。今臺南市佳里區人。生於臺南廳蕭壟支廳子龍廟(今臺南市佳里區子良里)。為台灣日治時期鹽分地帶文學作家群之中相當重要的一位,被後人列入「北門七子」。 林芳年幼弟林金莖,日本亞細亞大學法學博士,曾擔任中華民國駐日代表、亞東關係協會會長。外孫歐崇敬,為中州科技大學副校長。.

吳新榮和林芳年 · 林芳年和郭水潭 · 查看更多 »

楊逵

楊逵(),本名「楊貴」,是一位臺灣小說家、兒童繪本作家,亦以其社會運動者身分聞名,筆名楊逵、楊建文、賴健兒、林泗文、伊東亮;以楊逵為代表筆名,是源自1932年發表〈送報伕〉(日文原名〈新聞配達夫〉)時首度使用,據說因仰慕《水滸傳》李逵之孝勇而名之。.

吳新榮和楊逵 · 楊逵和郭水潭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吳新榮和郭水潭之间的比较

吳新榮有75个关系,而郭水潭有2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4,杰卡德指数为14.00% = 14 / (75 + 25)。

参考

本文介绍吳新榮和郭水潭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