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和教宗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和教宗之间的区别

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 vs. 教宗

普世牧首(Οικουμενικός Πατριάρχης;俗稱君士坦丁堡牧首)是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的宗主教,亦被承认为正教会名义上地位最高的神职人员。他是正教会的精神领袖和主要发言人,但是并无任何凌驾于其他牧首或另外14个自主教会之上的权威。 普世牧首的正式職位是君士坦丁堡正教會(正教会的15个自主教会之一)的牧首,该牧首职位是正教会4个最早的牧首职位之一。作为君士坦丁堡正教会的领袖,他还拥有另一个头衔:尊榮的君士坦丁堡總主教,新羅馬和普世牧首(Η Αυτού Θειοτάτη Παναγιότης, ο Αρχιεπίσκοπος Κωνσταντινουπόλεως, Νέας Ρώμης και Οικουμενικός Πατριάρχης)除了東方正教會的君士坦丁堡牧首外,天主教會也曾經任命過拉丁禮的君士坦丁堡宗主教。.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之间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和教宗相似

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和教宗有(在联盟百科)8共同点: 天主教會宗主教中世纪主教罗马羅馬教廷拜占庭拜占庭帝国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和天主教會 · 天主教會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宗主教

宗主教(Πατριάρχης;Patriarcha),东正教在中文传统上习惯翻译为牧首,是實施主教制度的基督教宗派的一種神職人員職稱。 最初,宗主教是一位作为家父(pater familias)对某个扩展家庭行使专制的权力的男人。该种由年长男性对家庭进行支配的体系被称为父权(patriarchy)(Πατριάρχης)。这是一个希腊文词汇,由πατήρ (pater,意为“父亲”)和ἄρχων (archon,意为领导leader,首领chief,统治者ruler,国王king,等等) 亚伯拉罕,以撒,以及雅格被提及为三位以色列人的族长(patriarch,天主教中文译译法,或为“圣祖”),而他们生活的时期即被称为“族长时代”(Patriarchal Age)。它最初是在圣经的七十士譯本中获得了其宗教上的含义。 该词主要具有特殊的教会的多种含义。特别是,東方正教會、罗马天主教会(高于大总主教(Major Archbishop)和首席主教(primate))、东方亚述教会中最高等级的主教均称为“patriarchs”。此位patriarch的办公地以及教会的征役(由一个或更多的教省组成,尽管在他自己的(总)教区之外他经常没有可实施之司法权)被称为“宗主教区”(patriarchate)。从历史上说,宗主教可能经常是一个充当行政长官(Ethnarch)的合理人选,后者可在一个信奉其他教义的国家或帝国内代表由其宗教团体所形成的社区(如在奥斯曼帝国内的基督徒)。 宗主教是早期基督教在一些主要城市的主教的称号,他们的威望和权力比一般的主教要高;其中罗马、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港、安条克、耶路撒冷等五個首要主教所領導的教會,又合稱為「五大宗主教區」(Pentarchy;亦稱為「五牧首聯合治理教會」)。当罗马天主教会和东方正教会分裂时,罗马的宗主教成为天主教的教宗,而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成为东正教普世大牧首。现今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可以发现一至数名宗主教/牧首,特别是在历史形成的宗教中心更是如此,比如亚历山大宗主教。.

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和宗主教 · 宗主教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中世纪

在欧洲历史上,一般来说,「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按照西方传统,欧洲历史可以分为“古典時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阶段。而中世纪历史自身也可分为前、中、後期三段。 人口减少、城市衰落、外敌入侵、大众迁移的进程,自古代晚期就开始了,并在中世纪前期得以继续。日耳曼的蛮族们入侵,并在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各个民族的国家。在7世纪,曾是东罗马帝国领地的北非和中东被伊斯兰化的阿拉伯帝国所占领。尽管此时在社会与政治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变化,但中世纪与古代时期的分别尚未完全形成。广阔的拜占庭帝国此时依然存活,并且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1070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在北意大利被重新发现,并且后来在西方广受赞誉。西方的诸多王国还依然保留着罗马时代的习俗。同时,人们广泛建立修道院,意在使欧洲基督教化。在卡洛林王朝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控制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到了8世纪末9世纪初,在内忧和外患(维京人、马扎尔人和撒拉森人入侵)的压力下,卡洛林帝国还是崩溃了。 到了中世纪中期,亦即公元1000年以后,由农业科技的改进带来的繁荣贸易,以及中世纪温暖时期到来所造成的增产,使得当时的欧洲人口大量增长。由农民向贵族支付地租和承担劳役的生产组织——庄园,成了中世纪中期主要的社会组织结构。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旨在从穆斯林手中夺取中东的控制权。国王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领袖,这一方面减少了无序带来的犯罪和暴力行为,但另一方面又使得离建造一个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想越来越远。经院哲学此时在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托马斯·阿奎纳的神学理论、乔托·迪·邦多纳的绘画、但丁和杰弗里·乔叟的诗歌、马可波罗的游记和哥特式教堂都是这一时期各自领域的杰出作品。 后期的中世纪饱受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威胁,因此此时欧洲的人口开始减少。在1347年和1350年间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三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宗教上的争论和对立也对应着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农民的反抗。这一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欧洲的社会转型,也预示着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中世纪和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 · 中世纪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主教

主教是基督宗教的高級聖職人員職稱,為天主教、東正教與圣公会採用,詞源自希臘文「episkopos」(επίσκοπος),即「epi」(由上往下)及「skopos」(觀察者),意為監督(overseer)。依據初期教會的傳統,祝聖主教代表授予聖職聖事的圓滿性。主教即是藉著聖靈/聖神被祝聖為教會中的牧人及管理者,也是教義的導師及聖職敬禮的司祭。在一般基督宗教主流教會,指耶穌基督派遣使徒/宗徒繼續實行祂的使命,到了第一世紀末至第二世紀初就形成了主教的制度。.

主教和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 · 主教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和罗马 · 教宗和罗马 · 查看更多 »

羅馬教廷

羅馬教廷(Curia Romana;中文常直稱為教廷)是聖座的行政机构。它是輔助教宗處理整個天主教會的事務,也与教宗一起构成了天主教会的中央领导机构。其為天主教會的日常運作與達成目標提供必要的中樞組織。現今多以其所在地「梵蒂冈」代稱。.

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和羅馬教廷 · 教宗和羅馬教廷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

拜占庭(Βυζάντιον,Byzantium)是一個古希臘城市,也為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的舊名,相傳是從墨伽拉來的殖民於公元前667年建立的。拜占庭的名字據說出自他們的王「拜占斯(Βύζας或Βύζαντας)」,直至4世纪中期,該城發展成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的中心,更名為君士坦丁堡,直至1453年又更名為伊斯坦堡。.

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和拜占庭 · 拜占庭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和拜占庭帝国 · 拜占庭帝国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和教宗之间的比较

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有45个关系,而教宗有10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8,杰卡德指数为5.19% = 8 / (45 + 109)。

参考

本文介绍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和教宗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