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向达和西洋番国志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向达和西洋番国志之间的区别

向达 vs. 西洋番国志

向达(),字觉明,号觉明居士、别署方回、佛陀耶舍。土家族,中国湖南溆浦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敦煌学家、中外交通史家,版本目录学家,翻译家。. 《西洋番国志》,明朝巩珍著。该书成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记述明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经过。书中记录了郑和船队经过的不同国家:占城国,爪哇国、旧港国、暹罗国、满剌加国、苏门答剌国、哑鲁、南巫里、柯枝国、小葛兰、古里国、阿丹、榜葛剌、忽鲁谟斯国、天方等二十个西洋国家;并且还收录了明永乐十八年、十九年及宣德五年的三通敕书。该书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原始文献。.

之间向达和西洋番国志相似

向达和西洋番国志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中国国家图书馆伯希和瀛涯胜览郑和下西洋星槎胜览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图书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简称国图,旧称北京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向达 · 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西洋番国志 · 查看更多 »

伯希和

伯希和(Paul Pelliot,),法国语言学家、汉学家、探险家。1908年前往中国敦煌石窟探险,购买了大批敦煌文物运往法国,今藏法国国家图书馆老馆。伯希和精通多国语言:英语、德语、俄语、汉语、波斯语、藏语、阿拉伯语、越南语、蒙古语、土耳其语、吐火罗语等。.

伯希和和向达 · 伯希和和西洋番国志 · 查看更多 »

瀛涯胜览

《瀛涯胜览》明马欢著,成书于景泰二年(1451年)。马欢字宗道、汝钦,号会稽山樵,浙江会稽(今绍兴)回族人;明代通事(翻译官),通阿拉伯语,曾随郑和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永乐十九年(1421年)和宣德六年(1431年)三次下西洋。马欢将郑和下西洋时亲身经历的二十国的航路、海潮、地理、国王、政治、风土、人文、语言、文字、气候、物产、工艺、交易、货币和野生动植物等状况纪录下来,从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始著书《瀛涯胜览》,经过35年修改和整理在景泰二年定稿。.

向达和瀛涯胜览 · 瀛涯胜览和西洋番国志 · 查看更多 »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指中国明代早期1405年至1433年間的七場連續的大規模遠洋航海,跨越了東亞地區、印度次大陸、阿拉伯半島、及東非各地,被認爲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遠洋航海项目。从1405年(明永樂三年)到1433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的龐大船隊遠航,拜訪了三十餘個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這段時期是在迪亞士發現好望角的七十年前及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的八十年前;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遠航航海项目。郑和船隊七次下西洋的總航程達到七萬多海里,長度相當於地球圓周的三倍有餘。 郑和船隊曾经航行至東海、南海、泰國灣,繞過馬六甲海峡進入安達曼海及孟加拉灣,再繞過整個南印度至阿拉伯海、波斯湾,從亞丁灣進入紅海,亦有航行至東非馬達加斯加北部更远的海域,到达沿海三十多個國家及島嶼,包括東南亞的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暹羅;印度的古裏、榜葛剌;阿拉伯半岛的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東非的木骨都束、莫桑比克贝拉港。郑和舰队的七次遠洋有六次是在明成祖永乐年间(1402年至1424年)開始,而最後的第七次远航是在明宣宗宣德元年(1425年至1435年)開始。前三次远航最远到达印度西南海岸的卡利卡特,而第四次最远航行至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最后,船队远航至阿拉伯半岛和东非肯尼亚。 《鄭和航海圖》是世界現存最早的航海圖。.

向达和郑和下西洋 · 西洋番国志和郑和下西洋 · 查看更多 »

星槎胜览

《星槎胜览》又名《大西洋记》,明朝费信著。费信曾于 永乐七年(1409年)、永乐十年(1412年)、 永乐十三年(1415年) 宣德五年(1430年),四次随郑和下西洋。 正统元年(1436年)费信--《星槎胜览》,纪录下西洋时所见所闻各国风土人情凡四十四国,集为二卷.

向达和星槎胜览 · 星槎胜览和西洋番国志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向达和西洋番国志之间的比较

向达有73个关系,而西洋番国志有3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4.76% = 5 / (73 + 32)。

参考

本文介绍向达和西洋番国志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