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吐露港公路和香港9號幹線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吐露港公路和香港9號幹線之间的区别

吐露港公路 vs. 香港9號幹線

吐露港公路是香港9號幹線(新界環迴公路)的大埔及新界北段起點,連接沙田及大埔區的泰亨村。全線均為三線或四線雙程分隔快速公路。 吐露港公路長11.3公里,共有4個交匯處。馬料水交匯處與2號幹線交匯,而完善路、達運道、大埔太和路和林錦公路的交匯處則接駁大埔區內道路。公路由沙田馬場開始,經於吐露港西岸、港鐵東鐵綫旁的7公里的海堤,直達大埔元洲仔。接著的路段長4.3公里,由元洲仔起,經大埔西/南面的山坡繞過大埔新市鎮至泰亨鄉。由於重型機器難以開進途中之深谷,故此段部分橋樑須以「分段曳進法」建造。公路於林錦公路交匯處之前終止,連接粉嶺公路。 吐露港公路通車初期為三線雙程分隔公路,於2003年完成擴闊馬料水至元洲仔之間一段為四線雙程,以應付每日高達10萬架次的車流量。而元洲仔至粉嶺公路的一段亦於2014年年末完成擴建工程,現時吐露港公路已接近全面擴闊為4線雙程分隔公路,當中大埔部份的高架路段更成為香港最新落成的4線雙程高架車路,是香港3條多達8線的高架路之一(另外兩條分別位於東區走廊及青葵公路)。. 9號幹線(Route 9)是香港新界的一條主要幹線,在香港早期規劃中稱為新界環迴公路(New Territories Circular Road)。9號幹線亦是全港最長的道路幹線,路標計為70.7公里(位於城門隧道轉車站);同時亦擁有全港最長的快速公路系統,由大埔公路-沙田段(火炭路口)至元朗公路於屯門之終點,約42公里路段是無間斷高速公路。它是以連接荃灣至沙田的城門隧道收費廣場作循環點,逆時針方向環迴新界的主要幹道,看似一個凸字大環;而城門隧道亦是此幹線惟一一條收費隧道。它是連接新界各個新市鎮(除西貢區外)的主幹道。 這條幹線途經路段有:(逆時針方向顯示)城門隧道、城門隧道公路、大埔公路-沙田段、吐露港公路、粉嶺公路、新田公路、青朗公路(錦田河以北一段)、元朗公路、屯門公路、青山公路-荃灣段(近柴灣角)、象鼻山路,後返回城門隧道。同時部份出口為1號幹線、2號幹線、3號幹線、5號幹線、8號幹線及10號幹線的起訖點。.

之间吐露港公路和香港9號幹線相似

吐露港公路和香港9號幹線有(在联盟百科)19共同点: 大埔墟大埔工業邨大埔中心大埔公路大埔公路-沙田段康樂園快速道路石崗火炭粉嶺公路白石角西貢市馬鞍山 (香港市鎮)馬料水香港2號幹線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學園沙田區沙田馬場

大埔墟

大埔墟(英文:Tai Po Market)是香港歷史悠久的墟市;大埔舊墟(英文:Tai Po Old Market),則是香港現已消失的墟市,兩者都是位於新界大埔。現時大埔舊墟(位於林村河以北,汀角路以西,大埔舊墟天后宮附近一帶地方)已完全成為住宅區,墟市已經消失。大埔墟(位於林村河以南,廣福道兩旁)則仍然有墟市富善街(前太和市,以文武二帝廟為中心),但隨大埔墟火車站遷移,大埔市中心位置已遷到大埔墟四里一帶。由於大埔舊墟墟市消失,卻仍留其名,因此一般人會將大埔舊墟與大埔墟混為一談,實際是兩個不同的地方。.

吐露港公路和大埔墟 · 大埔墟和香港9號幹線 · 查看更多 »

大埔工業邨

大埔工業邨(英文:Tai Po Industrial Estate),位於香港新界東大埔區大埔新市鎮東邊的填海土地上,距離大埔新市鎮約1.5公里,佔地75公頃。大埔工業邨毗鄰吐露港及大埔海濱公園,主要由汀角路連接大埔市中心。.

吐露港公路和大埔工業邨 · 大埔工業邨和香港9號幹線 · 查看更多 »

大埔中心

大埔中心(Tai Po Centre)是新鴻基地產一個位於香港新界大埔新市鎮的大型物業。由22座住宅樓宇組成,共有4,080伙住宅單位,自1985至1987年分階段入伙。內有五區購物商場,每區均設停車場。一,二,四,五,六期在林村河以北,三期在林村河以南,兩者由橫跨林村河的行人天橋連接。.

吐露港公路和大埔中心 · 大埔中心和香港9號幹線 · 查看更多 »

大埔公路

大埔公路(英文:Tai Po Road),1902年落成,是香港新界地區第一條落成的公路,全長近22公里,現時共分為9段。大埔公路南起九龍西部的深水埗,繞經新界東主要地區(沙田、大埔),現時止於大埔林村。過去大埔公路作為新界地區舊環迴公路的東線,終點曾經北至粉嶺,連接西線青山公路組成來往新界全境的交通要道。.

吐露港公路和大埔公路 · 大埔公路和香港9號幹線 · 查看更多 »

大埔公路-沙田段

大埔公路-沙田段(Tai Po Road - Sha Tin)是香港大埔公路在新界沙田的一段,為香港9號幹線的一部份,9號幹線全長42公里無間斷快速路段由本路火炭路以北開始。大埔公路-沙田段長約3.5公里,西南起獅子山隧道公路與大埔公路-大圍段,東北連接吐露港公路與大埔公路-馬料水段。 大埔公路於約1900年代通車,為連接九龍及新界東的要道。1970年代,香港政府發展沙田新市鎮,大埔公路-沙田段被擴闊,同時被納入貫通香港南北的1號幹線。2003年,運輸署重組路線編號,大埔公路-沙田段改為9號幹線,視為新界環迴公路的一部份(火炭路以北為法定快速公路)。 雖然地理上沙田段與大圍段連接,可是實際上兩者在車流上並不再相連。在過去,沙田段可右轉至大圍段,但大圍段車輛只可經8號幹線青沙公路駛往沙田段,而大圍段末端並不能駛往沙田段。青沙公路通車後,大埔公路-沙田段的擠塞情況延長至近城門隧道公路,因該處為青沙公路入口,而該入口為單線,造成樽頸;於是路政署於2014年6月8日展開工程,把大埔公路-沙田段進入大埔公路-大圍段或獅子山隧道公路的支路永久封閉,以擴建青沙公路入口為雙線行車,導致大圍段及沙田段不再相連。由沙田或大埔前往大圍的車輛,必須改經青沙公路或沙田正街(需要經沙田鄉事會路、源禾路和担杆莆街前往)。.

吐露港公路和大埔公路-沙田段 · 大埔公路-沙田段和香港9號幹線 · 查看更多 »

康樂園

康樂園(Hong Lok Yuen),是香港新界大埔區的低密度住宅區,位處大埔新市鎮以北、泰亨以東,背靠九龍坑山,前身為果園,原為泰亨新圍的一部份,據說風水極佳。原地主為李福林,1977年獲批改建為花園新邨。園址總面積佔地55萬8千平方米,其中百分之四十留作山林園地,康樂園於1980年至1993年9月分批入伙,單位數目為1,196伙,是由黃振輝建築師及永保國際有限公司合資的康樂園地產有限公司發展,到後期新鴻基地產亦參與其中,大部份為1600-3500平方呎兩至三層高獨立洋房,有車房及花園;是香港少數大規模平房式豪宅區之一,吸引不少官商藝人入住。區內設有一間超級市場、會所及國際學校。.

吐露港公路和康樂園 · 康樂園和香港9號幹線 · 查看更多 »

快速道路

快速道路,又稱快速公路,是專供高速度交通工具使用、雙向之間有之公路(Divided highway)。與高速公路同樣都是提供汽車使用,但服務等級較高速公路為低,例如在交通流量較小的路段設有平面路口等一般道路的設計。部份國家不用「高速公路」(Freeway),而採用「快速道路」(Expressway)做為其境內汽車專用道路的名稱。.

吐露港公路和快速道路 · 快速道路和香港9號幹線 · 查看更多 »

石崗

#重定向 石崗 (香港).

吐露港公路和石崗 · 石崗和香港9號幹線 · 查看更多 »

火炭

火炭(Fo Tan)位於香港沙田區,是沙田新市鎮的主要工業區。然而,於港鐵東鐵綫上的何東樓車廠上蓋也有大型私人住宅,而香港體育學院、沙田馬場以及彭福公園則位於火炭東面的新填海區。石門是繼火炭後,沙田區的第二個工商貿區。.

吐露港公路和火炭 · 火炭和香港9號幹線 · 查看更多 »

粉嶺公路

粉嶺公路(英文:Fanling Highway)是香港9號幹線(新界環迴公路)的一部分,連接大埔區及落馬洲,為9號幹線唯一一段途經三個分區(大埔區、北區及元朗區)的組成部份。全線均為三線雙程分隔快速公路。車速限制:除了(第一段)其他部分每小時100公里,第一段開每小時80公里。.

吐露港公路和粉嶺公路 · 粉嶺公路和香港9號幹線 · 查看更多 »

白石角

白石角()是香港新界大埔區南端,馬料水以北的吐露港沿岸地區,位處大埔區邊緣,以香港中文大學地界及舊鐵路(九廣鐵路)彎位為大埔區及沙田區分界線。該處最主要的發展有香港教育大學白石角運動中心及於2004年落成啟用的香港科學園。.

吐露港公路和白石角 · 白石角和香港9號幹線 · 查看更多 »

西貢市

西貢市又稱西貢墟、西貢市中心,是位於香港新界東部西貢區的小型市鎮,靠近西貢半島,面向西貢海。西貢市位處鄰近地區各鄉村的中心,所以附近的地區亦稱為「西貢」。 由於西貢半島大部分地方未開發,是香港的「後花園」;而西貢市位於市區和西貢半島之間,交通便利,故此成為遊客往返西貢半島等郊野地方的重要中途站,因此食肆商店林立,每逢假日遊人如鯽。此外西貢市也是將軍澳新市鎮發展前,西貢區最主要的已建區,因此區內不少重要公共設施,如西貢政府合署亦位於此。.

吐露港公路和西貢市 · 西貢市和香港9號幹線 · 查看更多 »

馬鞍山 (香港市鎮)

鞍山(Ma On Shan)是香港以住宅為主的區域,地區行政上屬香港十八區的沙田區,得名自區內同名山峰。 馬鞍山是沙田新市鎮的擴展部份;不過馬鞍山的發展比較晚,城市規劃大不相同,因此與同樣於1980年代開發的天水圍新市鎮及將軍澳新市鎮同屬「第三代新市鎮」。.

吐露港公路和馬鞍山 (香港市鎮) · 香港9號幹線和馬鞍山 (香港市鎮) · 查看更多 »

馬料水

料水(Ma Liu Shui),原稱馬嫽水,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以南,沙田以北,吐露港以西一帶,包括沿海的白石角。這一帶最主要的發展就只有香港中文大學的建築物及海旁香港科學園。.

吐露港公路和馬料水 · 香港9號幹線和馬料水 · 查看更多 »

香港2號幹線

2號幹線是香港東部的一條主要幹線。由香港島東區太古城東區走廊開始至新界沙田區馬料水吐露港公路。當中兩條收費隧道:東區海底隧道及大老山隧道,分別名列香港最長汽車用海底隧道及陸上隧道。它是連接香港島、九龍東和新界東的主要幹道。 這條幹線途經的主要道路有:(鰂魚涌方向顯示)大老山公路、大老山隧道、觀塘繞道、鯉魚門道、東區海底隧道。同時分別與1號幹線、4號幹線、5號幹線、7號幹線和9號幹線5条干线連接。.

吐露港公路和香港2號幹線 · 香港2號幹線和香港9號幹線 · 查看更多 »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为 CUHK),簡稱中文大學、中大,是一所坐落於香港沙田馬料水的公立研究型大學。 香港中文大学是清末至民國時期的顶级大学在香港的延续。創校教授為民國時期著名大儒、專家和國民政府及行憲後中華民國政府要員。大學所合併的三所書院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始的清末至中華民國時期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建立的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大學,是香港历史源流上最远久的高等学院。 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合并香港高等學校而成立,並於1966年開辦香港首間研究院,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李卓敏:《開辦的六年》(1969年)頁38至48,也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聯邦制辦學的大學,現共有9所成員書院及8所學術學院。中大的創立打破了英國殖民地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慣例,並成功掀起香港1970年代的「中文運動」,具歷史及時代意義。葛量洪爵士著、曾景安譯(1984年),《葛量洪回忆录》,广角镜出版社发行,ISBN 962-226-069-1,頁205。“港府和港大在當時否決興辦中文大學有很多原因,除了經費和師資問題,還有就是香港大學和香港政府不希望見到香港同時出現兩所大學,擔心中文大學的存在會與原有的香港大學分庭抗禮,不單分散資源,更甚者會影響港府集中制定高等教育政策”《中文大學校刊》一九八一年秋(1981年),頁9。雖然最初的大學條例將中文列作指定教學語言,但校方目前提供的大部分科目均以英語教授,只有某些部門同時提供粵語及標準漢語指引。 該校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該地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其曾經有3名教授和1名校長獲得諾貝爾獎,校友銜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以及包括嶺南大學、香港大學等在内的等高校的校长,系唯一具有獲得國際頂級獎項的校友以及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及圖靈獎得主專任任教的香港高校。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有67%是中大的校友、教授(參見主欄目香港教育)。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譽為本科“諾貝爾獎”)的數目為香港最.

吐露港公路和香港中文大學 · 香港9號幹線和香港中文大學 · 查看更多 »

香港科學園

香港科學園(Hong Kong Science Park,縮寫:HKSP)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白石角吐露港沿岸,東南部分屬於沙田區,毗鄰白石角海濱長廊,鄰近香港中文大學,發展佔地22公頃,第一至第三期總樓面面積達330,000平方米,第二期工程於2006年竣工,第三期於2016年竣工。 香港科學園與數碼港相似,同樣採用一個類似大學校園的低密度規劃,以高科技及應用科技(包括生物醫療科技、資訊及通訊科技、電子、綠色科技及物料及精密工程)為主題的研究基地,由香港科技園公司於2001年5月7日開始運作。 由於香港科學園所在地原爲吐露港海域,故該處原來的大埔區與沙田區分界採用了直線劃界的方式(由樟樹灘南端向丫洲方向劃出一條直線作爲兩區界線),填海工程完成後,這條直線便將科學園建築地盤範圍切割成東南和西北兩部分,其中東南部屬沙田區,西北部屬大埔區(但整個科學園所屬的三張地契均使用大埔市地段編號),界線位置約爲現今的科研路以東綠悠臺一帶。隨着科學園第二、三期工程完成,香港政府未來可能會對香港科學園的分區劃界進行調整。.

吐露港公路和香港科學園 · 香港9號幹線和香港科學園 · 查看更多 »

沙田區

沙田區(Sha Ti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的東部,面積約6,940公頃。沙田區最北以大埔尾坑及中文大學(沙田市地段437號)地界與大埔區為界;西北以城門峽與荃灣區為界;西面以蝴蝶谷尖山隧道出入口與葵青區為界,西南面以琵琶山與深水埗區為界;南面以沙田坳道與黃大仙區為界(山上沙田坳道屬沙田區,由半島獅子園開始);東面以馬鞍山落禾沙里與西貢北的大埔區為界。根據政府統計處 《2014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香港人口概況》,沙田區的人口約有659,794人,為全港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亦是一個全面發展的新市鎮,主要為住宅用地,約有六成多人口居住在公共房屋,包括出租公屋、租者置其屋及居者有其屋屋苑。另有約29,000人居住在約48條原居民鄉村。此外,沙田區有四個輕工業區,包括大圍、火炭、小瀝源及石門。而沙田區的沙田新市鎮也是新界首三個新市鎮(舊稱衛星城市)的其中之一,於1960年代開始發展,沙田區東部的馬鞍山則於1980年代開始發展並併入沙田新市鎮之內。.

吐露港公路和沙田區 · 沙田區和香港9號幹線 · 查看更多 »

沙田馬場

沙田馬場(Sha Tin Racecourse)是香港的第二個賽馬場地,位於新界東部的沙田區火炭東部,是由香港賽馬會興建及管理,於1978年10月7日落成啟用。沙田馬場設有草地、泥地跑道共有兩個,草地跑道全闊30.5米,周長約1900米,容量為85,000人。場地水準世界一流,也是亞洲頂級的賽馬場地。現時每年均舉行多項國際大賽,並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人馬在此互相角逐。沙田馬場是現時主要的日馬賽事場地,但每年亦有5個賽馬日會在此舉行全泥地夜馬賽事。 沙田馬場設有兩座看台,分為會員席及公眾席。會員席招待會員及來賓,公眾席則開放予公眾人士,入場費10港元。看台設有投注大堂,飲食設施等,會員席亦設有會員,馬主廂房等設施。場內設有全世界最闊的彩色大屏幕,長70.4米,面積相等於4,500部架疊起來的52厘米電視機,詳盡顯示每一場賽事的資料及賽果。於看台側的沙田會所,則為會員提供飲食及康樂設施。馬場其他設施包括馬房,騎師、練馬師及馬伕宿舍等,另有一座綜合大樓供馬會使用。 馬場交通方便,港鐵東鐵綫馬場站設有蓋行人天橋直達沙田馬場看台,賽馬日亦有各線巴士直達,馬場內亦有地方供給紅色小巴及市區的士停放或載客。 沙田馬場參考世界先進的馬場的設計,跑道屬古典英式的順時針方向,佈局與美國貝蒙園(Belmont Park)及聖雅尼塔(Santa Anita)馬場接近,為看台觀眾提供更廣闊的視野。馬場中央是景色秀麗的彭福公園,為市民提供休憩空間。.

吐露港公路和沙田馬場 · 沙田馬場和香港9號幹線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吐露港公路和香港9號幹線之间的比较

吐露港公路有40个关系,而香港9號幹線有12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9,杰卡德指数为11.88% = 19 / (40 + 120)。

参考

本文介绍吐露港公路和香港9號幹線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