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台灣共識和金溥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台灣共識和金溥聰之间的区别

台灣共識 vs. 金溥聰

台灣共識,台灣政治名詞,由蔡英文於2011年提出的政治主張,作為其總統大選政見之一。不採用馬英九政府支持的九二共識、維持限狀作為兩岸基礎,主張先以民主程序匯集台灣各政黨間對於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共識,再以此作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談判基礎。但許多評論者認為,臺灣共識是尚未成形的設想,仍有待討論。. 金溥聰(),生於台湾台南市,滿族,新聞學者、政治人物,是前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重要幕僚。新聞界、政治界因為其在臺北市政府新聞處長任內發言犀利,常稱他「金小刀」。曾任台北市副市長、中國國民黨秘書長、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全國競選總部「台灣加油讚」執行總幹事、中華民國駐美國代表,原任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2015年2月6日因健康因素辭職,於6月初循例獲聘為總統府資政。.

之间台灣共識和金溥聰相似

台灣共識和金溥聰有(在联盟百科)21共同点: 台灣加油讚太陽花學運中央通訊社中國國民黨中國時報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會議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九二共識美國美國聯邦政府聯合報風傳媒馬英九蔡英文自由時報臺北市TVBS柯文哲淡江大學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台灣加油讚

台灣加油讚(Taiwan Bravo),是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的全國競選總部,執行總幹事為金溥聰,副執行總幹事為林益世與羅智強,發言人為殷瑋與李佳霏,新聞總監為李猶龍,首席顧問為廖文振。.

台灣共識和台灣加油讚 · 台灣加油讚和金溥聰 · 查看更多 »

太陽花學運

太陽花學運,又稱318學運、佔領國會事件,是指2014年3月18日至4月10日間,臺灣部分大學生與公民團體共同佔領中華民國國會立法院的社會運動事件。.

台灣共識和太陽花學運 · 太陽花學運和金溥聰 · 查看更多 »

中央通訊社

中央通訊社(簡稱中央社;Central News Agency,略稱CNA)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1924年4月1日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成立,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1995年轉型為依據《中央通訊社設置條例》成立、由中華民國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機構。目前總社設於臺北市中山區的志--清大樓。.

中央通訊社和台灣共識 · 中央通訊社和金溥聰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中國國民黨和台灣共識 · 中國國民黨和金溥聰 · 查看更多 »

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是中華民國一份綜合性中文報紙,常被簡稱為《中時》,由中國時報社編輯與發行,《中國時報》由知名報人余紀忠創辦於1950年,現任董事長為蔡衍明,發行人為黃清龍,總經理為蔡紹中,總編輯為王綽中。.

中國時報和台灣共識 · 中國時報和金溥聰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會議

#重定向 國家安全會議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會議和台灣共識 ·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會議和金溥聰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簡稱總統府資政,是中華民國總統的顧問職位之一,設置於中華民國總統府之下,由總統遴聘之。過去分為「有給職」及「無給職」,2008年馬英九總統上任後不再聘任「有給職」,資政以三十人為限,聘期不得逾越總統任期。資政為國建言,是總統就公共政策請益、諮詢之社會領袖。2010年9月1日修正《中華民國總統府組織法》第十五條後正式取消「有給職」,所有資政均為無給榮譽職。.

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和台灣共識 · 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和金溥聰 · 查看更多 »

九二共識

九二共識(1992 Consensus),是一個與台海兩岸關係有關的政治術語。是指在1992年,台灣海峽兩岸政府授權的非官方組織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在香港會談之後經由口頭協商而逐漸形成的不成文默契(即無任何書面協議或約定,無任何法律效力)。但其實質含義為何,至今海峽雙方仍無交集。 最初在九二香港會談中,雙方並沒有達成广泛的共識,「九二共識」這個名詞也尚未出現。到2000年4月28日,時逢中華民國總統选举結束後、政權移交前,中國陸委會主委蘇起首次提出“九二共識”,并阐述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隨後列入中國國民黨的黨綱之中。 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歷史性訪問中國大陸,與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锦涛會面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在公文書上使用“九二共識”之名稱,并将其阐述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 2006年,蘇起坦承「九二共識」是為了重新包裝「一中各表」所自創的名詞。 2008年5月26日,馬英九就任中華民國總統後,海峽交流基金會的文件中首見「九二共識」一詞。 2015年的兩岸領導人會面中,雙方再度肯定九二共識是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及共識,此會談與稍早的朱習會都沒有特別強調各自表述的存在。 自2016年5月蔡英文政府執政後僅承認九二會談,但不承認九二存在共識,此後兩岸關係轉淡。2017年10月,习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报告指出,中國共產黨應堅持“一個中國”及“九二共识”的立場來處理两岸關係。.

九二共識和台灣共識 · 九二共識和金溥聰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台灣共識和美國 · 美國和金溥聰 · 查看更多 »

美國聯邦政府

美国联邦政府由三部分组成:立法分支、行政分支、司法分支。美国宪法对每一分支的职权给予明确规定 美国国务院出版物《美国政体的结构与运作》。联邦政府部门皆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台灣共識和美國聯邦政府 · 美國聯邦政府和金溥聰 · 查看更多 »

聯合報

《聯合報》(英語:United Daily News)是在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發行的中文報紙,由知名報人,前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王惕吾於1951年9月16日創立,是臺灣報業的主要業者之一。.

台灣共識和聯合報 · 聯合報和金溥聰 · 查看更多 »

風傳媒

傳媒(Storm Media Group),是一家中文網路媒體,成立於台灣, 今周刊2013年7月成立「國風傳媒有限公司」,2014年1月15日開站,負責人為張果軍。除了自製新聞、與台灣多家主流媒體合作,並先後與英國BBC中文網、德國德國之聲簽訂成為長期內容夥伴。 主要團隊如下:.

台灣共識和風傳媒 · 金溥聰和風傳媒 · 查看更多 »

馬英九

英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等職。生於英屬香港九龍油麻地,籍貫湖南省衡山縣,馬鶴凌和秦厚修的兒子,1952年隨雙親定居台灣。 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其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哈佛大學司法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蔣經國總統的英文翻譯,後入府出任第一局副局長。後又出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國民大會代表。1993年,受行政院院長連戰之邀,出任法務部部長,後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在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以些微差距擊敗競選連任的陳水扁。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馬英九成功當選,2007年因特別費起訴而辭職,並於同日宣布參選2008年總統選舉。 在2008年總統選舉中,馬英九以七百多萬近六成的得票率當選,是中華民國至今民選得票最高的總統,也締造了第二次政黨輪替。2012年连任中华民国总统。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在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领导人習近平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最高領袖首次會晤。.

台灣共識和馬英九 · 金溥聰和馬英九 · 查看更多 »

蔡英文

蔡英文(,排灣語名:Tjuku Tsai),現任中華民國總統、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员会主席及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祖籍福建漳州,籍貫屏東枋山,生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曾居於新北市永和區,現遷入總統官邸「永和寓所」。2000年正式踏入政壇,任職於各個部門。蔡英文於2008年民進黨下野之際首次當選民進黨主席,成為臺灣第一位女性的主要政黨領袖。2012年首次代表民進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成為台灣首位的女性總統候選人,最終以80萬票之差敗給競選連任之馬英九。2016年再次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選舉,擊敗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及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女性總統,也是继朴槿惠之后亞洲第二位女性國家元首。.

台灣共識和蔡英文 · 蔡英文和金溥聰 · 查看更多 »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原名《自由日報》,於1987年改名)是一家創立於1980年4月17日的臺湾平面报纸媒体。發行者全名為「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共識和自由時報 · 自由時報和金溥聰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台灣共識和臺北市 · 臺北市和金溥聰 · 查看更多 »

TVBS

TVBS,公司正式名稱為聯利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是台灣有線電視頻道經營者之一,為台灣首家衛星電視台。1993年9月28日開播,結束了以往「老三台」於1962年至1992年間獨佔台灣電視廣播之壟斷局面。同時擁有5個電視頻道,分別為TVBS新聞台、TVBS歡樂台、TVBS、TVBS-Asia(海外)、TVBS精采台(MOD)。 目前TVBS全頻道以HD高畫質製播,並率先將4K設備應用於戲劇拍攝與大型晚會轉播。.

TVBS和台灣共識 · TVBS和金溥聰 · 查看更多 »

柯文哲

柯文哲(),臺灣新竹市人,中華民國無黨籍政治人物,現任臺北市市長。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臺大醫院急診部醫師、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臺大醫學院教授,專長為外科重症醫學、器官移植 、人工器官等,是臺灣第一個急診與重症加護專職醫生,為臺灣器官標準移植程序的建立者,也是首位將葉克膜(ECMO)技術引進臺灣的醫師。綽號柯P、KP。 在2006年後開始在媒體曝光而知名,2014年宣布參選臺北市市長選舉,並以「在野大聯盟」為號召,同年當選臺北市第15任直轄市市長,成為臺北市改制直轄市後首位無黨籍市長。.

台灣共識和柯文哲 · 柯文哲和金溥聰 · 查看更多 »

淡江大學

淡江大學(Tamkang University),簡稱淡江、淡大,是中華民國新北市淡水區一所私立大學,前身為1950年創立的「淡江英語專科學校」。1958年改制「淡江文理學院」,1980年改名大學,現為境內EUTW、U12成員,以及國際大學協會成員。.

台灣共識和淡江大學 · 淡江大學和金溥聰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選舉,暨第五案、第六案全國性公民投票,也是第四次總統直選,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此項選舉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有兩組,分別為1號:民主進步黨提名的謝長廷和蘇貞昌(通稱「長昌配」),以及2號:中國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和蕭萬長(通稱「馬蕭配」)。 中央選舉委員會在2008年3月22日20時7分宣布開票結果,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及蕭萬長獲勝,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届總統、副總統。馬英九、蕭萬長以7,659,014票當選,得票率58.45%,謝長廷、蘇貞昌5,444,949票,得票率41.55%,馬英九、蕭萬長的得票數,較謝長廷、蘇貞昌多2,214,065票,更創下中華民國史上總統候選人最高得票。新任總統、副總統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職。這是台灣政治史上第二次政黨輪替。 本次選舉是臺灣2008年繼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後,另一場攸關社會未來走向的大型選舉。國民黨奪回失去八年的政權,在此次選舉後,同時掌握行政部門及立法院過半席次,達至「完全執政」局面。另一方面,與總統選舉投票合併舉行、涉及參與聯合國議題的兩項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皆因未達《公民投票法》所訂「領票人數達總選舉人數的百分之五十」之門檻而未能成案。.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台灣共識 ·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金溥聰 · 查看更多 »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12年1月14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選舉,與第八屆立法委員選舉共同構成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該次選舉為中華民國第五次總統、副總統公民直選,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 該次選舉共有三組候選人,依號次排序分別為:民主進步黨推薦提名的蔡英文與蘇嘉全(簡稱「英嘉配」)、中國國民黨推薦提名的馬英九與吳敦義(簡稱「馬吳配」)、以及親民黨提名但以聯署方式登記參選的宋楚瑜與林瑞雄(簡稱「宋林配」)。其中馬英九以時任(第十二任)總統身份競選連任、吳敦義為時任行政院院長,蔡英文與宋楚瑜則皆以在野黨黨魁身份參選,蘇嘉全時任民主進步黨秘書長,林瑞雄則是唯一不具任何政黨職務的候選人。此次選舉中,兩岸關係、經濟民生與候選人的個人操守成為競選期間的主要議題。 中華民國中央選舉委員會在2012年1月14日21時54分宣布開票結果,馬吳配以6,891,139票勝出,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三任總統、副總統,得票率51.6%;英嘉配獲得6,093,578票次之,得票率45.6%;宋林配則以369,588票墊底,得票率2.77%。當選人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職。 中華民國總統1996年開放直選後,除李登輝未競選連任外,陳水扁和馬英九均於第二任參選(2004年和2012年)時連任成功。.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台灣共識 ·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金溥聰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台灣共識和金溥聰之间的比较

台灣共識有199个关系,而金溥聰有10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1,杰卡德指数为6.91% = 21 / (199 + 105)。

参考

本文介绍台灣共識和金溥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