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占城和阇耶因陀罗跋摩一世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占城和阇耶因陀罗跋摩一世之间的区别

占城 vs. 阇耶因陀罗跋摩一世

占城(Chiêm Thành),是占族人于今越南中部地区建立的古国。根据中国古代史书的记载,占城是占婆第六王朝到第十五王朝的国号,之前的国号是林邑、环王。. 阇耶因陀罗跋摩一世(Jaya Indravarman I、)占城国10世紀的国王。中国史料称他作释利因陀盤。 因陀罗跋摩三世在910年代继承其父訶羅跋摩即位,965年重建真腊人抢走的婆迦婆胝女神神像,不过不建金像而建石像。961年(宋太祖建隆二年),釋利因陀盤遣使莆訶散遣使向中国北宋朝贡。表章写在貝多葉上,用香木函盛放。貢犀角、象牙、龍腦、香藥、孔雀四、大食瓶二十。回国时,錫賚有差,赵匡胤以器幣優賜其王釋利因陀盤。963年(宋太祖建隆三年),又貢象牙二十二株、乳香千斤。966年(宋太祖乾德四年),釋利因陀盤遣使因陀玢李帝婆羅貢馴象、牯犀、象牙、白㲲、哥縵、越諾,王妻波良僕瑁、男占謀律秀瓊等各貢香藥。967年(宋太祖乾德五年),又遣使李𠰢、李被瑳相繼來宋朝貢獻。970年(宋太祖開寶三年),遣使貢方物雌象一只。971年(宋太祖開寶四年),釋利因陀盤、副國王李耨、王妻郭氏、子蒲路雞波羅等都遣使來貢。.

之间占城和阇耶因陀罗跋摩一世相似

占城和阇耶因陀罗跋摩一世有(在联盟百科)11共同点: 占婆史宋史宋朝中國北宋喬治·馬司培羅冯承钧因陀罗跋摩三世 (占婆)真腊訶羅跋摩波羅密首羅跋摩一世

占婆史

《'''占婆史'''》中譯本書影 《占婆史》(法文:Le royaume de Champa),亦稱《占婆王國》《東南亞歷史詞典 ·「馬斯伯樂,喬治」條》,30頁。,是一部關於占婆國 (位於現今越南中、南部)的歷史文獻,由法國人喬治·馬司培羅(又譯馬伯樂)於1910年至1913年間发表。除有關占婆歷史外,該書亦是研究越南歷史的一部重要史書。.

占城和占婆史 · 占婆史和阇耶因陀罗跋摩一世 · 查看更多 »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占城和宋史 · 宋史和阇耶因陀罗跋摩一世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占城和宋朝 · 宋朝和阇耶因陀罗跋摩一世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中國和占城 · 中國和阇耶因陀罗跋摩一世 · 查看更多 »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北宋和占城 · 北宋和阇耶因陀罗跋摩一世 · 查看更多 »

喬治·馬司培羅

喬治·馬司培羅(Georges Maspéro,),另譯馬斯伯樂、馬伯樂等,法國東方學家,殖民官員。.

占城和喬治·馬司培羅 · 喬治·馬司培羅和阇耶因陀罗跋摩一世 · 查看更多 »

冯承钧

冯承钧(),字子衡,湖北汉口人。中国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尤精于历史地理学。 冯承钧早年留学比利时,后入法国巴黎大学,1911年获巴黎大学法学士学位。续入法兰西学院,师从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深造。历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冯承钧通晓法文、英文、德文、弗拉芒文、拉丁文、梵文、蒙古文,毕生从事中外交通史的研究,著译丰富,是中华民国早期重要的历史地理学家。著有《西域地名》、《中国南洋交通史》、《西域史地释名》等,校注作品有《瀛涯胜览校注》、《星槎胜览校注》,譯著有《馬可孛羅行記》、《多桑蒙古史》、《西突厥史料》等。.

冯承钧和占城 · 冯承钧和阇耶因陀罗跋摩一世 · 查看更多 »

因陀罗跋摩三世 (占婆)

因陀罗跋摩三世(Indravarman III、),占城国10世紀的国王(在位:910年代 - 960年左右)。中国史料称他作因德漫。 因陀罗跋摩三世在910年代继承其父訶羅跋摩即位,918年在杨浦那竭罗建立婆迦婆胝女神神祠金像。945年到946年,真腊国王罗贞陀罗跋摩二世攻打占婆,取得女神神像,占婆军将真腊军赶出国境。958年(周世宗显德五年)九月,释利因德漫遣使莆诃散向中国後周朝贡,贡品有洒衣蔷薇水一十五琉璃瓶。出自西域,凡鲜华之衣,以此水洒之则不黦,而复郁烈之香连年不歇。又进猛火油八十四琉璃瓶,是油得水而愈炽,占城国凡水战则用之。第二年六月,占城国进奉使莆诃散进上龙形通犀带一条、菩萨石一片。.

占城和因陀罗跋摩三世 (占婆) · 因陀罗跋摩三世 (占婆)和阇耶因陀罗跋摩一世 · 查看更多 »

真腊

真腊(;;同时期的占婆碑铭以kmir称之)是中南半島的一个农业古国,地占今之柬埔寨北部和老挝南部,中心在老挝巴龟一带,建都。其居民是孟—高棉人的一支,据《隋书》载当地:“人形小而色黑,妇人亦有白者。悉拳发垂耳,性气捷劲。” 公元627年之前,真腊只是扶南的北部属国。扶南国之强盛,跟东南亚的海上贸易是分不开的。来自地中海、印度、中东和非洲的商人经马来半岛和暹罗湾去往中国之前,总要到扶南境内的俄厄城进行休整;但是取道巽他海峡的南方航线出现后,商人们纷纷绕开扶南,利用巽他海峡的转运站将商品直接运往中国。扶南国势日衰,领土收缩,属国相继独立。公元514年,扶南国王憍陈如阇耶跋摩死后,长子留陀跋摩杀嫡弟自立,加剧了国家的内部争斗。 公元550年前后,真腊国王去世,国土由女婿拔婆跋摩(扶南王子)继承。扶南国王卒,拔婆跋摩欲再继承扶南,发军攻打扶南太子,使后者迁都以避。拔婆跋摩死,其弟摩诃因陀罗跋摩(即《隋书》所谓“质多斯那”)继位,继续用兵,死后由儿子伊奢那跋摩继位,终至627年前后灭亡扶南。伊奢那跋摩死后,拔婆跋摩二世继位,国势更加强盛;至拔婆跋摩二世的继承人阇耶跋摩一世统治时期,又征服了老挝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使国境北接南诏,南抵湄公河之下游,包括了今之柬埔寨、老挝以及越南南部。 阇耶跋摩一世无嗣,卒后由侄女阇耶提黛维继位,国家竟告分裂,史称水陆真腊。其中陆真腊又称文单、婆镂,割据真腊故地;水真腊则大致是昔日扶南国的疆域。(水真腊后来又有太阴王朝和太阳王朝之分,前者定都阿迪塔补罗;后者定都湄公河流域的桑比补罗。而且这两个王朝后更分裂成五个相互敌对的小国家。)公元787年前后,水真腊太阳王朝的都城桑比补罗被爪哇海盗攻陷,国王摩希婆提跋摩被杀,王子(后来的阇耶跋摩二世)被虏。水真腊由此受到爪哇的夏连特拉王朝(山帝王朝)统治,直至阇耶跋摩二世从爪哇逃回,称王独立。阇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东北约三十公里的荔枝山,先后统一了水、陆真腊,开创高棉帝国之吴哥王朝。.

占城和真腊 · 真腊和阇耶因陀罗跋摩一世 · 查看更多 »

訶羅跋摩

訶羅跋摩(梵文名,Haravarman),占婆10世紀初期国王。 第六王朝末代国王阇耶僧伽跋摩一世死后,槟榔部落出身的诃罗跋摩建立的第七王朝。中国的史料没有记载此人,占婆北方的碑文也没有提及他,只有南方诸神祠有他建立第七王朝的记载。他在位时,中国正好在五代十国时期,占城北方的安南都护府交州等地,正在一步步的建立独立的政权。越南独立后,成为占城最大的威胁。.

占城和訶羅跋摩 · 訶羅跋摩和阇耶因陀罗跋摩一世 · 查看更多 »

波羅密首羅跋摩一世

波罗密首罗跋摩一世(Paramesvaravarman I,),占城第七王朝第4代国王,约972年至982年期间在位。《宋史》称之为波美税褐印茶,《大越史记全书》称之为篦眉稅()。 根据《宋史》记载,波罗密首罗跋摩一世曾于972年、973年、974年、976年四次向北宋遣使朝贡。 根据《大越史记全书》记载,大瞿越贵族吴日庆逃亡到占婆,被波罗密首罗跋摩一世收留。979年,大瞿越皇帝丁部领逝世。波罗密首罗跋摩一世趁此机会,在吴日庆的引导下北伐大越,兵至其首都华闾城下。但遭遇暴风,损失惨重,吴日庆死,波罗密首罗跋摩一世不得不撤军归国。此次战争使占城与大瞿越的关系恶化。982年,大瞿越皇帝黎桓遣使出使占婆,被波罗密首罗跋摩一世扣留。黎桓随后御驾亲征,波罗密首罗跋摩一世阵亡。越军攻破占城首都因陀罗补罗,洗劫并夷平了该城。.

占城和波羅密首羅跋摩一世 · 波羅密首羅跋摩一世和阇耶因陀罗跋摩一世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占城和阇耶因陀罗跋摩一世之间的比较

占城有93个关系,而阇耶因陀罗跋摩一世有2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1,杰卡德指数为9.65% = 11 / (93 + 21)。

参考

本文介绍占城和阇耶因陀罗跋摩一世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