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南港島綫(西段)和鐵路發展策略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南港島綫(西段)和鐵路發展策略之间的区别

南港島綫(西段) vs. 鐵路發展策略

南港島綫(西段)(South Island Line (West))是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計劃中的鐵路項目,為《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建議的項目之一。南港島綫(西段)連接香港島北岸及南區,以解決南區的交通擠塞問題。設計中的鐵路為中型鐵路系統,預計和現時已經通車的南港島綫(東段)使用的系統相同。南港島綫(西段)於《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建議最快於2021年動工《》(第33-35、47頁),2014年9月,運輸及房屋局,於2026年通車。. 《鐵路發展策略》(Railway Development Strategy)是香港為未來鐵路發展的一份文件,由當時的運輸科(與現時決策局的職能對應的是運輸及房屋局)在1994年提出的。 在這份文件提出前,與香港鐵路運輸相關的文件分別有:分別於1976年及1989年提出的《香港整體運輸研究》與《香港第二次整體運輸研究》;於1993年提出的《香港鐵路發展研究》。 在這份文件提出後,與香港鐵路運輸相關的文件分別有:於2000年5月與2014年9月提出的《鐵路發展策略2000》與《鐵路發展策略2014》 。.

之间南港島綫(西段)和鐵路發展策略相似

南港島綫(西段)和鐵路發展策略有(在联盟百科)16共同点: 南港島綫南港島綫(西段)太古廣場上環站中型鐵路系統灣仔運輸及房屋局華貴邨鐵路發展策略鐵路發展策略2014香港大學站香港島黃竹坑站金鐘港島綫港島綫西延

南港島綫

南港島綫(South Island Line)建設時稱南港島綫(東段),是港鐵的營運的鐵路綫之一,也是《2007至200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的十大基建之一。南港島綫連接香港島中西區及南區,興建目的主要是解決香港仔隧道(灣仔區通往南區的隧道)的交通擠塞問題及改善南區的對外交通。本綫為中型鐵路系統,於2011年動工,耗資152億港元,2016年12月28日全綫通車。南港島綫通車後,香港十八區皆有鐵路到達。.

南港島綫和南港島綫(西段) · 南港島綫和鐵路發展策略 · 查看更多 »

南港島綫(西段)

南港島綫(西段)(South Island Line (West))是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計劃中的鐵路項目,為《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建議的項目之一。南港島綫(西段)連接香港島北岸及南區,以解決南區的交通擠塞問題。設計中的鐵路為中型鐵路系統,預計和現時已經通車的南港島綫(東段)使用的系統相同。南港島綫(西段)於《鐵路發展策略2014》中建議最快於2021年動工《》(第33-35、47頁),2014年9月,運輸及房屋局,於2026年通車。.

南港島綫(西段)和南港島綫(西段) · 南港島綫(西段)和鐵路發展策略 · 查看更多 »

太古廣場

太古廣場(英文:Pacific Place,簡稱太廣或PP),位於香港香港島金鐘金鐘道85至87號,是香港一個綜合性商業物業。太古廣場共分3期,有3座辦公大樓、3間五星級酒店、一間精緻豪華酒店、服務式住宅、商場及停車場等。第1期於1985年動工興建,1988年落成,包括1座辦公大樓及1座酒店,第2期於1988年動工,1991年落成,包括兩座酒店,部份樓層則為辦公室。第3期於2004年落成,包括1座辦公大樓。位於灣仔皇后大道東1號的第3期,與第1、2期有地下通道連接。.

南港島綫(西段)和太古廣場 · 太古廣場和鐵路發展策略 · 查看更多 »

上環站

上環站(Sheung Wan Station)是港鐵港島綫的其中一個車站,車站月台位於香港島中西區上環德輔道中地底,而該站的兩個車站大堂及緊急出口則位於上環區內多幢樓宇之地底,其結構亦與這些樓宇結合;林士街大堂位於無限極廣場及金龍中心地底;德輔道中大堂則位於東--協商業大廈、錦甡大廈、豫泰商業大廈及信德中心地底;並於西港城前方的通風井、粵海投資大廈及易通商業大廈地底設置連接月台的緊急通道及機房;超越線隧道則位於港鐵物業康威花園地底。上環站以淺啡色為主要色調。該站於1983年3月動工,承建商是日本西松建設,1986年5月23日由時任財政司彭勵治爵士揭幕啟用。在西港島綫通車前為港島綫終點站。.

上環站和南港島綫(西段) · 上環站和鐵路發展策略 · 查看更多 »

中型鐵路系統

中型鐵路系統又稱中運量系統,是規模屆乎重型鐵路系統和輕軌之間的一種鐵路系統,而中低運量鋼輪鋼軌系統又可視為「輕軌捷運系統」(Light Rail Rapid Transit)。但這個詞的應用並非對此類型鐵路體系的普遍稱呼,在俄羅斯,莫斯科地铁L1号线(每小時6,700人次)就自稱為「Лёгкое метро」,即「輕級捷運」(或「輕級地鐵」)之意,西門子公司的全自動捷運系統VAL亦用了同義的「light metro」來宣傳自己的載客級別(每小時30,000人次)。中型鐵路系統通常使用於對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有需求,但人流或地形又未必適合使用高運量的情況下興建。但不同於輕軌,中型鐵路系統一定會有獨立路軌,而且路程一般會較輕軌為長。 中型鐵路系統普遍每小時載客10,000至35,000人次;中華民國交通部則定義為每小時單方向可運送6,000人至20,000人。列車設計方面,一般較高運量為少,通常只有四至六--車廂。車輪方面,列車可採用鋼輪或膠輪,而後者可使鐵路的定線設計更為靈活。而較短的月台亦降低車站的建造及維修成本。.

中型鐵路系統和南港島綫(西段) · 中型鐵路系統和鐵路發展策略 · 查看更多 »

灣仔

灣仔(Wan Chai,坊間亦作Wanchai,舊作Wan Tsai),舊稱下環(Ha Wan),位於香港島灣仔區的西部,是灣仔區的主要組成部分,東起堅拿道,西至軍器廠街,南至寶雲道。 在英國於1841年佔領香港島前,灣仔一帶已有人居住,當中主要為漁民。英國建立殖民地後,灣仔是華人主要的聚居地,也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亦曾為英國殖民政府的軍事基地,現時是香港其中一個主要商業區,區內亦有很多舊式住宅大廈,因此也面對著市區老化的問題。 灣仔是一個人口流動相當大的區域,雖然區內居住人口只有十多萬,但卻有達六十萬的通勤人口每日上班和上學。作為住宅、商業、購物及娛樂一應俱存的區域,加上毗鄰中心商業區中環及大型購物區銅鑼灣,灣仔的交通需求相當大。港鐵、巴士、小巴、電車及渡輪等都服務著該區。此外,該區也有一些摩天大廈和地標建築,如中環廣場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等,所以也成為訪港旅客的一個主要景點。.

南港島綫(西段)和灣仔 · 灣仔和鐵路發展策略 · 查看更多 »

運輸及房屋局

運輸及房屋局(簡稱運房局,Transport and Housing Bureau,TH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十三個決策局之一,專責香港對外對內的海、陸、空交通,以及物流和房屋的政策。現任局長為陳帆。.

南港島綫(西段)和運輸及房屋局 · 運輸及房屋局和鐵路發展策略 · 查看更多 »

華貴邨

華貴邨(Wah Kwai Estate)是一條香港公共屋邨,位於香港島南區雞籠灣旁,興建目的主要是接收田灣邨及石排灣邨部分的重建戶,Y型大廈及商場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外型呈W字型的華愛樓則由巴馬丹拿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為港島區首幢小型單位大廈,並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樓宇管理,由港島西區租約事務管理處負責屋邨租約事務,停車場由領展負責管理,現時已經成立有業主立案法團,華孝樓、華廉樓、華禮樓、華善樓和華賢樓由新昌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華愛樓和公共用地則由嘉怡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南港島綫(西段)和華貴邨 · 華貴邨和鐵路發展策略 · 查看更多 »

鐵路發展策略

《鐵路發展策略》(Railway Development Strategy)是香港為未來鐵路發展的一份文件,由當時的運輸科(與現時決策局的職能對應的是運輸及房屋局)在1994年提出的。 在這份文件提出前,與香港鐵路運輸相關的文件分別有:分別於1976年及1989年提出的《香港整體運輸研究》與《香港第二次整體運輸研究》;於1993年提出的《香港鐵路發展研究》。 在這份文件提出後,與香港鐵路運輸相關的文件分別有:於2000年5月與2014年9月提出的《鐵路發展策略2000》與《鐵路發展策略2014》 。.

南港島綫(西段)和鐵路發展策略 · 鐵路發展策略和鐵路發展策略 · 查看更多 »

鐵路發展策略2014

《鐵路發展策略2014》(英文:Railway Development Strategy 2014),為香港政府就《鐵路發展策略2000》由運輸及房屋局於2014年9月17日提出的更新版本,為香港鐵路網絡直至2031年的未來擴展制訂發展框架。報告以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間進行的《鐵路發展策略2000》之檢討及修訂《我們未來的鐵路》顧問研究及公眾諮詢結果為基礎而研擬產出。.

南港島綫(西段)和鐵路發展策略2014 · 鐵路發展策略和鐵路發展策略2014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站

香港大學站(HKU Station),簡稱港大站,是港鐵港島綫的一座鐵路車站,設於香港島中西區石塘咀薄扶林道地底,鄰近香港大學,主要服務石塘咀及龍虎山一帶。此車站由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凱達環球負責設計,由金門西松聯營負責興建。車站於2014年12月28日正式啟用。 香港大學站興建在地底洞穴內,車站A2出口至大堂的垂直距離深入地底70米,成為全港最深及最大的洞穴車站。.

南港島綫(西段)和香港大學站 · 鐵路發展策略和香港大學站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南港島綫(西段)和香港島 · 鐵路發展策略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黃竹坑站

黃竹坑站(Wong Chuk Hang Station)是港鐵南港島綫的一個鐵路站,主要服務香港島南區黃竹坑中部地區,於2016年12月28日啟用。 黃竹坑站是一座架空車站,建於香葉道一段已覆蓋的黃竹坑明渠之上。另外,車站旁邊設有供南港島綫使用的港鐵黃竹坑車廠,車廠用地前身為已清拆的黃竹坑邨,未來亦會發展上蓋物業。 深灣遊艇會辦公室大樓設有適用於該站的港鐵特惠站,為使用成人八達通的乘客提供港幣2元的車費回贈。.

南港島綫(西段)和黃竹坑站 · 鐵路發展策略和黃竹坑站 · 查看更多 »

金鐘

金鐘(Admiralty)Admiralty是「海軍部」之意,與金鐘曾為英國海軍基地所在地的歷史有關。在香港主流社會應用習慣中,中文地名「金鐘」的英文名稱只有“Admiralty”。金鐘位於香港中環東部,灣仔以西,屬中西區的一部分,為香港的核心商業區及政治中心。 金鐘地段過去是英國海軍船塢。根據政府官方的分區,金鐘屬於中環一部分,至今的政府地圖也不會將「金鐘」單列為一區,但由於地鐵在此設有金鐘站,「金鐘」逐漸成為市民通俗理解的位於中環與灣仔之間的地區。時至今日,金鐘在現實中已經被廣泛地作為一個地區名使用,而且有着較清晰的界線,即以紅棉道為中環與金鐘的分界,堅尼地道為金鐘與半山區的分界,東界為中西區與灣仔區的官方分界,北面以夏愨道及干諾道中作為與添馬之間的分界。香港公園由於歷史悠久,故官方沿用傳統的「中環」或「中區」作為地址,但一般市民多認為公園東部如茶具文物館和霍士傑溫室一帶屬於金鐘。中區消防局一般也被認為屬於中環。 行政、立法、司法機構的主要部門均設在金鐘,包括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高等法院及金鐘道政府合署。.

南港島綫(西段)和金鐘 · 金鐘和鐵路發展策略 · 查看更多 »

港島綫

港島綫(Island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路線之一,連接香港島中西區的堅尼地城站與東區的柴灣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為前地鐵系統中第三條通車的路綫。由於是當時香港島唯一的大型鐵路路線,因而得名。由1985年起分段通車,隨著西營盤站於2015年投入服務,港島綫終告全線通車。.

南港島綫(西段)和港島綫 · 港島綫和鐵路發展策略 · 查看更多 »

港島綫西延

港島綫西延(Extension of Island Line to Western District),工程名稱為「西港島綫」(West Island Line)是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鐵路項目,為港島線第三期的發展項目,亦是在將軍澳線(工程編號為6XX)完工後,下一個採用前地鐵工程編號的港鐵工程(工程編號為7XX),同時為首個採用剛性懸掛電纜的港鐵項目。是次工程旨在於將原有港島綫向西伸延。延綫共設3個車站,分別為西營盤站、香港大學站及堅尼地城站,為香港島西區提供鐵路服務,並且接駁香港島其他地區。 延綫於2009年8月10日動工,堅尼地城站及香港大學站如期2014年12月28日通車,西營盤站則於2015年3月29日啟用。項目造價約185億港元,每小時單向的最高運載乘客數量最高可以達到85,000人次。.

南港島綫(西段)和港島綫西延 · 港島綫西延和鐵路發展策略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南港島綫(西段)和鐵路發展策略之间的比较

南港島綫(西段)有60个关系,而鐵路發展策略有12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6,杰卡德指数为8.56% = 16 / (60 + 127)。

参考

本文介绍南港島綫(西段)和鐵路發展策略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