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南冰洋和南极洲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南冰洋和南极洲之间的区别

南冰洋 vs. 南极洲

南冰洋(Southern Ocean或Antarctic Ocean),亦称南极海或南大洋,是围绕南极洲的海洋,也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大致在南纬60度线以南。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极洲,南冰洋的水域被视为「南极海」,但因为海洋学上发现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于是國際海道測量組織于2000年确定其为一个独立的大洋,成为五大洋中的第四大洋,小於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但大於北冰洋。 在学术界依旧有科學家认为依据大洋应有其对应的中洋脊而不承认「南冰洋」这一称谓。中国大陆普遍不承认南冰洋,中国大陆出版的课本、地图等(如2009年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图集》)均不标记南冰洋。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南極幅合帶(一个随着季度变动的海洋区域)是南冰洋与其他大洋的分界线,而非南纬60度线。澳大利亚政府则认为澳大利亚以南的海域即属于南冰洋。. 南极洲(Antarctica)是地球最南端的洲,位於南半球的南極區,是地理南极的所在地。南极洲大部分区域都在南極圈内,四周被南冰洋环绕。南极洲是世界上的第五大洲,其面积约为14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是大洋洲的两倍。除了南极半岛最北端的部分区域之外,全洲約98%的地方都被平均厚度1.9公里的冰层覆盖着。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寒冷、乾燥、多風的大洲,是唯一橫跨所有經線的洲,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它沿岸地区的年降水量仅有200毫米,内陆地区更少。到了第三季(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时,南极洲的平均温度低至-63℃,最低温度可達-89.2℃。南極洲的本地物种有各类藻類、细菌、真菌、植物(包括苔藓)、原生生物以及一些可以适应寒冷环境的动物,例如企鵝、海豹、線蟲、緩步動物、蟎等。南极洲沒有永久居民,但每年居住在這裡的科研人员有一千至五千人。 儘管很久之前已經有關於「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的神話故事與臆想,但直至1820年,俄羅斯探險家米哈伊尔·拉扎列夫和法比安·戈特利布·馮·別林斯高晉乘着沃斯托克號和战船来到芬布爾冰架时,人类才第一次目睹它的真容。由於南极洲氣候惡劣、資源缺乏以及地理孤立性,南極洲在十九世纪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目。 南极洲现在是法律意义上的共管领土,由南极条约体系的成员国协商管辖。1959年,12个国家签署了《南极条约》,随后有38个国家签署。該條約意在支持科學研究及保護南極生物地理分布区,并禁止在南极洲进行的一切军事活动、核爆炸试验以及处理放射物的行为。截至2016年,南极洲已建有135座常设科學考察站,陆续吸引了四千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到這裡進行科學實驗。.

之间南冰洋和南极洲相似

南冰洋和南极洲有(在联盟百科)45共同点: 印度洋南纬60度线南美洲南极磷虾南极毛皮海狮南極幅合帶南極企鵝南極魚科大王酸漿鱿大西洋大陆架太平洋威德尔海小鱗犬牙南極魚巴布亞企鵝企鵝德雷克海峡信天翁科地球北冰洋國際極地年别林斯高晋海关键种皇帝企鹅磷蝦紫外线罗斯海韋德爾氏海豹詹姆斯·威德尔詹姆斯·庫克...豹海豹跳岩企鵝麥克默多站阿德利企鵝阿蒙森海臭氧层空洞欧内斯特·沙克尔顿温度澳大利亚浮游植物海參海狗海洋学新西兰 扩展索引 (15 更多) »

印度洋

印度洋(Indian Ocean),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毛漢英《印度洋》,《中國大百科全書》条目,印度位在印度洋北部的中央位置,這也是印度洋名稱的由來,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總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1.1%,是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的範圍北至印度次大陸及阿拉伯半島(南亞及西亞);西達東非;東側則以印度尼西亞、巽他群島及澳大利亞為界;南迄南冰洋(也有定義至南極洲)。印度洋西面于开始于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处与大西洋相接,东面于东经146°55'处与太平洋相接。印度洋的最北边大概为波斯湾内北纬30°处。印度洋的宽度有将近(从非洲南部尖端到澳大利亚之间),它的总面积大约为,包括红海和波斯湾。印度洋的水量大约为。.

南冰洋和印度洋 · 南极洲和印度洋 · 查看更多 »

南纬60度线

南纬60度线 是地球赤道平面60度以南的一條緯線 。此緯線的特點為沒有一塊陸地位於此緯線所經之處—即此緯線所經之處皆為海洋。最接近南纬60度线的陸地為位於南方的南奧克尼群島中的科羅內申島,而這塊陸地是位於緯線南方54公里,而南桑威奇群島的庫克群島則位於緯線北方約57公里。 此緯線是南冰洋的邊界, 和南極條約體系的有效範圍邊界。此緯線亦標記著南極無核武地帶的邊界。 在這個緯線中,太陽於夏天時最長出沒18小時52分鐘,以及冬天出沒5小時52分鐘。於12月21日,太陽最高位於天上53.83度,以及於6月21日,最低位於天上6.17度。.

南冰洋和南纬60度线 · 南极洲和南纬60度线 · 查看更多 »

南美洲

南亚美利加洲(西班牙语: 或 ;葡萄牙语:;法语:;英语:;荷兰语:;字源:阿美利哥·维斯普西),简称南美洲,为七大洲之一,位於西半球南部(或南半球),西臨南太平洋,西面為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太平洋板塊及納斯卡板塊之間的內營力為張力,衍生了東太平洋海嶺;而納斯卡板塊與南美洲板塊的內營力為擠壓力,衍生了秘魯智利海溝的俯衝帶,並於南美洲板塊之下。與東面則是大西洋,北面則是加勒比海。南美洲是美洲大陸南面的一部分,西面有海拔數千--的安第斯山脈,東向則主要是平原,包括亞馬遜河森林。 南美洲面積達1,784萬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的3.5%。直到2011年,南美洲人口已有3億8千萬,世界排名第五。其中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一半左右。.

南冰洋和南美洲 · 南极洲和南美洲 · 查看更多 »

南极磷虾

南极磷虾(學名:Euphausia superba),又名大磷蝦或南極大磷蝦,是一種生活在南冰洋的南极洲水域的磷虾。南极磷虾是似虾的无脊椎动物,並以群集方式生活,有时密度达到每立方米10,000—30,000隻。 牠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為食物,從中將初级生产而來的能量,轉化來维持其遠洋帶的生命周期。 牠们长成達6厘米长,2克重,有6年的壽命。牠们是南极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若以生物質能来说,牠們可能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動物物种 (大约共有5亿吨)。.

南冰洋和南极磷虾 · 南极洲和南极磷虾 · 查看更多 »

南极毛皮海狮

南极毛皮海狮(学名:Arctocephalus gazella)又叫南极海狗,主要分布于南极洲水域,其中约95%生活在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它的学名来源于第一艘捕捉到它的德国船SMS Gazelle。 库克船长在1775年探索南乔治亚岛后,提到了岛上生存着大量海狗。.

南冰洋和南极毛皮海狮 · 南极毛皮海狮和南极洲 · 查看更多 »

南極幅合帶

南極幅合帶(Antarctic Convergence)是環繞南極一週的曲線,是寒冷的南極海和北側較為溫暖的亞南極海海水匯集的水團(oceanic front),在氣象學上則和南極鋒(Antarctic Polar Front, APF)一致。海水溫度越過南極鋒溫度突然下降2~3度,海水中的鹽分濃度也有差異。 南極幅合帶並非如緯度是由人工設定的線,而是如同森林界線(Tree line)般自然的分界線。南極幅合帶除了在水文學上分隔兩個領域外,更是南極特有的海洋生物相連而不同的氣候區域。南極幅合帶寬度約32~48公里,位於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南緯48度到61度間。因為季節與經度的差異,幅合帶所在的緯度多少會有偏移,但是差異不會超過30分以上。南極的海水在幅合帶沉到亞南極的海水之下,混合後湧升起來,因此海水的生產力較高(特別是南极磷虾)。 南極幅合帶以北的區域稱為「極地鋒區(Polar Front Zone)」,極地鋒區的北界則稱為「亞南極鋒」。南極幅合帶和亞南極鋒都是「南極環流」的一部分,往東方奔去的強勁洋流。北極因為被陸地包圍,沒有產生類似南極幅合帶的現象。.

南冰洋和南極幅合帶 · 南极洲和南極幅合帶 · 查看更多 »

南極企鵝

南極企鵝(學名:Pygoscelis antarcticus)是一種生活在南桑威奇群島、南極洲、南奧克尼群島(South Orkney Islands)、南設得蘭、南喬治亞島、布韋島、巴勒尼群島(Balleny Islands)和彼得一世島等地的企鵝。其頭部下面有一條黑色的紋帶,使牠們看上去好像在戴著盔帽一般,故又稱頰帶企鵝或帽帶企鵝,亦因為牠們有這些特徵,牠們成為了最容易被辨認的企鵝之一。牠們身長68公分,全球迄今為止共有7,500,000對有繁殖能力的南極企鵝。成年的南極企鵝平均重約4.5公斤。牠們主要以磷蝦、蝦和魚類為食。.

南冰洋和南極企鵝 · 南极洲和南極企鵝 · 查看更多 »

南極魚科

南極魚科為輻鰭魚綱鱸形目的其中一個科。.

南冰洋和南極魚科 · 南极洲和南極魚科 · 查看更多 »

大王酸漿鱿

大王酸漿魷(學名: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日語稱大王酸漿烏賊,但其實牠是魷魚的一種。是世界最大的無脊椎動物。有時被稱為南極大王魷或巨槍烏賊。它是唯一已知的Mesonychoteuthis屬的成員。由於尸體樣本太少,目前只能從其天敵抹香鯨的胃裡估計其最大尺寸設定大約在6-8米(18-24英尺)長,重量可能高達750公斤(1,650磅)。但根據未成年個體推算,其体重已超過巨烏賊使其成為最大的已知無脊椎動物。不过它体长不及巨乌贼。.

南冰洋和大王酸漿鱿 · 南极洲和大王酸漿鱿 · 查看更多 »

大西洋

大西洋(Océano Atlántico,Oceano Atlântico,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原面積8221萬7千平方公里,在南冰洋確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萬2千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沟深達8605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面連接北冰洋,南面則以南緯60度與南冰洋接連。 大西洋这个中文名称,最早来自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所翻译的一本名叫《山海舆地全图》的世界地图册,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该地图错误颇多,但是其中大西洋这个中文翻译从那时起便一直沿用至今。 其英文名稱是取自於柏拉圖曾經提出的至今未明確發現的亞特蘭提斯(Atlantis)。.

南冰洋和大西洋 · 南极洲和大西洋 · 查看更多 »

大陆架

大陆架,又称陸棚、--或陆--,是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说是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在过去的冰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大陆架常常露出海面成为陆地、陆桥;在间冰期(冰川消退,如现在),则被上升的海水淹没,成为浅海。.

南冰洋和大陆架 · 南极洲和大陆架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南冰洋和太平洋 · 南极洲和太平洋 · 查看更多 »

威德尔海

威德尔海(Weddell Sea)是南极洲的陆缘海之一,位于大西洋的极南部,是南冰洋的一部分。 威德尔海位于科茨地(Coats Land)与南极半岛之间,南部有非尔希内尔陆缘冰(Filchner Ice Shelf),为一北宽南窄的三角形海湾,总面积约280万平方公里。北部海洋很深,其中南桑德韦奇海沟(South Sandwich Deep)最深处达8428米。威德尔海自象岛以南的南半部全年冰封。 该海以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威德尔命名,他曾经在1823年在威德尔海探险,并达到了南纬74度。1902年至1904年,英国航海家威廉·布鲁斯首次全面对该海进行了探测。.

南冰洋和威德尔海 · 南极洲和威德尔海 · 查看更多 »

小鱗犬牙南極魚

小鱗犬牙南極魚(學名:Dissostichus eleginoides;Patagonian toothfish),又稱巴塔哥尼亞齒魚、智利海鱸魚 (Chilean Sea Bass)、美露鱈(Mero)、白鱈魚、圓鱈、南極圓鱈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南極魚亞目南極魚科的其中一種,體長可達215公分,為深海魚類,可做為食用魚。生活在溫度約的到的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以及南大洋的海底山和大陸架附近。 在美國紐約亞洲超市出售的這種魚都稱為“桂花魚”。而且價格很貴,每磅冰凍的桂花魚高達18-20美元。這種魚之所以如此貴重,一是因為産於深海而無污染;二是沒有其它魚常見的細魚刺,只有一根脊椎骨;三是肉質白而嫩,吃起來口感爽滑,味道極為鮮美。因此堪稱世間罕見的“美味佳餚”。然而,美味的代價導致嚴重的生態浩劫,電影《最後的藍海》揭露了南極圈面臨的危機,其中包括了巴塔哥尼亞齒魚的濫捕。 在台灣,這種魚雖非鱈形目的魚種,但因鱈魚名氣更旺,在民間便有人以南極鱈魚之名販售。故此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明令從2017年1月1日起,不得將智利海鱸魚等非鱈形目魚種標示為鱈魚販售。.

南冰洋和小鱗犬牙南極魚 · 南极洲和小鱗犬牙南極魚 · 查看更多 »

巴布亞企鵝

巴布亞企鵝(學名:Pygoscelis papua),亦稱金圖企鵝,是繼皇帝企鵝和國王企鵝之後體型最大的企鵝物種。牠們是企鵝家族中最快速的泳手,游泳的時速可達36公里。 巴布亞企鵝在英語中的「Gentoo」是源於葡萄牙文的「異教徒」(Gentio)一字,因為其頭部有白色帶狀類似頭巾的花紋。.

南冰洋和巴布亞企鵝 · 南极洲和巴布亞企鵝 · 查看更多 »

企鵝

企鵝屬於企鵝目(学名:Sphenisciformes)企鵝科(Spheniscidae 企鵝主要生活在南半球,目前已知全世界的企鵝共有19种,另有两种已灭绝。多數分布在南極地區,而其中環企鵝屬的漢波德企鵝、麥哲倫企鵝與黑腳企鵝分布在緯度較低的溫帶地區,至於加拉帕戈斯企鵝的分布則更接近赤道;完全生活在極地的只有皇帝企鵝及阿德利企鵝兩種。.

企鵝和南冰洋 · 企鵝和南极洲 · 查看更多 »

德雷克海峡

德雷克海峡(Drake Passage),是南美洲智利合恩角与南极洲南設得蘭群島之间的海峡,是南冰洋的一部分,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峡是以發現者16世纪英国私掠船船长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Sir Francis Drake)的名字命名,德雷克本人最後并没有航经该海峡,而选择行经较平静的麦哲伦海峡。 海峡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宽达900-950公里,最窄处宽645公里,是南极洲与其他大陆最短的距离,海峡平均深3,400米,最深5,248米,当地位于「尖叫60度」,属於次南极疆域,以多风暴著名,一整年的海相都相當惡劣,是全世界最危險的航道之一。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航运发达;自巴拿马运河通航后渐衰;1960年代起,因超级油轮兴起,通过海峡的船只又渐增加。.

南冰洋和德雷克海峡 · 南极洲和德雷克海峡 · 查看更多 »

信天翁科

信天翁科(学名:Diomedeidae)是鸟纲鹱形目中的一个科,这一科的鸟被笼统的称为信天翁。它们是一種棲息於海邊的鳥類,亦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鳥類。.

信天翁科和南冰洋 · 信天翁科和南极洲 · 查看更多 »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地球是人類已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也是人類居住的星球,共有74.9億人口。地球质量约为5.97×1024公斤,半径约6,371公里,密度是太阳系中最高。地球同时进行自转和公转运动,分别产生了昼夜及四季的变化更替,一太陽日自转一周,一太陽年公转一周。自转轨道面称为赤道面,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地球仅擁有一顆自然卫星,即月球。 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称为海洋或可以成为湖或河流,其余是陆地板块組成的大洲和岛屿,表面分布河流和湖泊等水源。南极的冰盖及北极存有冰。主體包括岩石圈、地幔、熔融态金属的外地核以及固态金属的內地核。擁有由外地核產生的地磁场。外部被氣體包圍,称为大氣層,主要成分為氮、氧、氬。 地球诞生于约45.4亿年前,42億年前開始形成海洋。并在35亿年前的海洋中出现生命,之后逐步涉足地表和大气,并分化为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早期生命迹象产生的具體证据包括格陵兰岛西南部中拥有约37亿年的历史的石墨,以及澳大利亚大陆西部岩石中约41亿年前的 Early edition, published online before print.。此后除去数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根据学界测定,地球曾存在过的50亿种物种中,已经绝灭者占约99%,据统计,现今存活的物种大约有1,200至1,400万个,其中有记录证实存活的物种120万个,而余下的86%尚未被正式发现。2016年5月,有科学家认为现今地球上大概共出现过1--种物种,其中人类正式发现的仅占十万分之一。2016年7月,科学家称现存的生物共祖中共存在有355种基因。地球上有约74亿人口,分成了约200个国家和地区,藉由外交、旅游、贸易、传媒或战争相互联系。.

南冰洋和地球 · 南极洲和地球 · 查看更多 »

北冰洋

北冰洋(Arctic Ocean)又稱北極海、北大洋,位於北極圈內,大致以北極點為中心。北冰洋是世界五大洋中最小最淺的。--積1405.6萬平方公里,約占世界大洋--積的3.6%。平均深度1200-1300米,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深處為南森海盆,深度為5450米。 國際海道測量組織將北冰洋視為洋,不過一些海洋學家稱之為「北極陸間海」或是「北極海」,分類為陸間海或是大西洋的河口灣。 北冰洋有巴倫支海、波弗特海、楚克奇海、東西伯利亞海、格陵蘭海、哈得遜灣、哈得遜海峽、喀拉海、拉普捷夫海、白海和巴芬灣等边缘海和陆间海。 洋--上有長年不化的冰層,占北冰洋--積的三分之二,厚度多在2-4米左右。中央的海冰已持續存在300萬年,是永久性的海冰。水溫大部分時間在0℃以下。當海水向南流進大西洋時,瓦解的冰山就隨之流入大西洋,給航運帶來威脅。1912年4月15日,鐵達尼號客輪就是撞到漂流的冰山而沉沒的,造成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 北冰洋島嶼很多,数目僅次於太平洋,面積達400萬平方公里。主要島嶼有格陵蘭島、斯瓦尔巴群岛、北极群岛等。.

北冰洋和南冰洋 · 北冰洋和南极洲 · 查看更多 »

國際極地年

國際極地年是一項國際南北極科學考察的重要活動,由國際科學理事會和世界氣象組織主辦,約五十年舉辦一次,第一次舉辦於1882年,最近一次於2007年舉辦,合共舉辦了四次。其活動目的是將科學家在極地上各時間、地點的研究整合,並界定重要的項目分工,藉以研究冰床消融、氣候變遷及極地環境變化等議題,並向普羅大眾介紹極地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如何更好的保护环境。.

南冰洋和國際極地年 · 南极洲和國際極地年 · 查看更多 »

别林斯高晋海

别林斯高晋海(Море Беллинсгаузена)是太平洋极南部的一个陆缘海,位于南极半岛西侧亚历山大一世岛和瑟斯顿岛之间,因俄罗斯探险家法比安·戈特利布·冯·别林斯高晋于1821年首次对此海域进行探测而得名。在上新世时期月215万年前,一颗小行星在这里与地球撞击,这是唯一一次已知的深海撞击。 Category:陆缘海 Category:南极洲地理.

别林斯高晋海和南冰洋 · 别林斯高晋海和南极洲 · 查看更多 »

关键种

关键种或關鍵物種(,又直譯基石种或基石物種)是指对环境的影响与其生物量不成比例的物种。这些物种对保持的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影响着生态系统中其他许多生物,并决定了群落中各种物种的种类与数量。 关键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类似于在拱形建筑中的作用。虽然在拱形建筑中拱心石受到的压力最小,但失去拱心石的话拱形建筑也就不复存在了。与此类似,如果失去关键种,生态系统就会经历剧烈的变化,尽管从生物量或来衡量其只占了生态系统的一小部分。 关键种是保护生物学中一个十分流行的概念。.

关键种和南冰洋 · 关键种和南极洲 · 查看更多 »

皇帝企鹅

皇帝企鹅(学名:Aptenodytes forsteri)常简称为帝企鹅或皇企鹅,是企鹅家族中体型最大的属种,成年皇帝企鹅身高可达120厘米,体重可达46公斤。在皇帝企鹅发现之前,有一种企鹅被认为是最大的企鹅,取名为国王企鹅。后来,在南极大陆沿海皇帝企鹅被发现,由于它比国王企鹅还高大,因此命名为皇帝企鹅。 公皇帝企鹅雙腿和腹部下方之間有一塊佈滿血管的紫色皮膚的育兒袋,能讓蛋在環境溫度低達零下華氏180度(攝氏零下117度)的低溫中保持在舒適的華氏97度(攝氏36度),小皇帝企鹅身上的淺灰白色絨羽可禦寒防風,但不防水,防水的陵羽要等到牠們快成年時才會長出,慢慢替換身上的絨羽,身體下方的絨羽會先掉。.

南冰洋和皇帝企鹅 · 南极洲和皇帝企鹅 · 查看更多 »

磷蝦

磷蝦是一種类似蝦的海洋無脊椎動物,生物學上屬於磷蝦目(Euphausiacea)。磷虾這種小型的甲殼亞門浮游動物是鬚鯨、蝠鱝、鯨鯊、鋸齒海豹及海豹的食物,也是一些海鳥的主要食物。是接近食物鏈最底部的關鍵物種(keystone species),不過仍不算最底部,因為牠們會進食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和一些比牠們更小的浮游動物(zooplankton)。在南冰洋的南極磷蝦可製造逾5亿公噸的生物質能,約為人類的兩倍,每年有逾一半的南極磷蝦被鯨、海豹、企鵝、魷魚和魚吃掉,而没被吃掉的那些则會再繼續繁殖下一代,以维持种群总数。大部分的磷蝦物種每天會在海面和海底之间垂直遷徙一段很長的路線,因此它们的獵食者也會跟着在夜間上海面,日間則潛至海底。 商業性磷蝦捕獲集中在南冰洋與日本周邊海域,全球捕獲量每年約15-20万公噸,其中大部分來自南冰洋的斯科舍海。磷蝦可作水產養殖和水族箱的飼料。是日本與俄羅斯人的食品,在日本又稱沖醬蝦(オキアミ)。.

南冰洋和磷蝦 · 南极洲和磷蝦 · 查看更多 »

紫外线

紫外線(Ultraviolet,簡稱為UV),為波長在10nm至400nm之間的電磁波,波長比可見光短,但比X射線長。太陽光中含有部分的紫外線,電弧、水銀燈、黑光燈也會發出紫外線。雖然紫外線不屬於游離輻射但紫外線仍會引發化學反應與使一些物質發出螢光。 而小于200纳米的紫外線輻射會被空氣強烈的吸收,因此稱之為真空紫外線The ozone layer protects humans from this.

南冰洋和紫外线 · 南极洲和紫外线 · 查看更多 »

罗斯海

罗斯海(Ross Sea)是南太平洋深入南极洲的大海湾,位于罗斯陆缘冰之北,维多利亚地与玛丽伯德地之间,西经158°-东经170°之间。由詹姆斯·罗斯於1841年发现。罗斯海的西部有罗斯岛和伊里布斯山,东部有罗斯福岛。 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一般水深500-700米,表面水温-2-0℃;盛行东南风,沿岸流自东向西;全年覆盖有冰层,多冰山。.

南冰洋和罗斯海 · 南极洲和罗斯海 · 查看更多 »

韋德爾氏海豹

韋德爾氏海豹(拉丁文學名:Leptonychotes weddellii),又名威德爾海豹、威氏海豹或威德爾氏海豹,是海豹科下韋德爾氏海豹屬的唯一種動物,由一位英國的南極的航海探險家詹姆士·威德爾(James Weddell)所命名。這種海豹主要分布於南極周圍、南極洲沿岸附近海域,据估计目前大约有80万头。體長約3公尺,雌性體形大於雄性,以魚類、頭足類等海洋中的生物為食。 相對於一般的海豹,由於韋德爾氏海豹較為溫馴,而且牙齒沒有食蟹海豹尖銳,這使捕食牠們的鯨類更為喜愛捕食。.

南冰洋和韋德爾氏海豹 · 南极洲和韋德爾氏海豹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威德尔

詹姆斯·威德爾(James Weddell,),出生於荷蘭奧斯滕德,為英國航海探險家暨捕海豹人。於1823年早春,成為首位航行在南緯74°15'(約在南極圈南方532英里處)南冰洋海域的探險家,後來此部分海域被稱為威德爾海。.

南冰洋和詹姆斯·威德尔 · 南极洲和詹姆斯·威德尔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庫克

海軍上校詹姆斯·庫克,FRS,RN(Captain James Cook,),人稱庫克船長(Captain Cook),英國皇家海軍軍官、航海家、探險家、製圖師,他曾經三度奉命出海前往太平洋,帶領船員成為首批登陸澳洲東岸和夏威夷群島的歐洲人,也創下首次有歐洲船隻環繞紐西蘭航行的紀錄。 庫克年少時曾於英國商船隊服役,1755年加入皇家海軍後,他參與過七年戰爭,後來又在魁北克圍城戰役期間協助繪製聖勞倫斯河河口大部份地區的地圖,戰後在1760年代為紐芬蘭島製作多張精細的地圖。庫克繪製地圖的才能獲得海軍部和皇家學會的青睞,促成他在1766年獲委任為HMS奮進號司令,首度出海往太平洋探索。 庫克曾經三度出海前往太平洋地區,在數千公里的航程途中深入不少地球上未為西方所知的地帶。透過運用測經儀,他為紐西蘭與夏威夷之間的太平洋島嶼繪製大量地圖,地圖的精確度和規模皆為前人所不能及的。在探索旅途中,庫克也為不少新發現的島嶼和事物命名,大部份經他繪製的島嶼和海岸線地圖,都是首次出現於西方的地圖集和航海圖集內。在歷次的航海旅程中,他展現出集合航海技術、測量和繪圖技術、逆境自強能力和危機領導能力等各方面的才華。 1779年,庫克和他的船員在第三次探索太平洋期間,與夏威夷島上的島民發生打鬥,他在事件中遇害身亡。庫克對航海科學和地理學方面的知識作出貢獻,他對後繼者的影響一直持續至20世紀,不少地方均建有紀念碑和雕像以表揚庫克的成就。不過,他的探索成就同時啟引了西方國家後來對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化,使當地原居民的生活面貌和方式產生巨大轉變,這方面的影響長久以來都是政界和學術界的爭論焦點。.

南冰洋和詹姆斯·庫克 · 南极洲和詹姆斯·庫克 · 查看更多 »

豹海豹

豹海豹(學名:Hydrurga leptonyx),又稱豹形海豹或豹斑海豹,屬於海豹科,是豹海豹屬的唯一一種。豹海豹在南極地區是僅次於南象海豹的體型第二大的海豹。虎鯨是豹海豹唯一的天敵。豹海豹的平均壽命約為26年。.

南冰洋和豹海豹 · 南极洲和豹海豹 · 查看更多 »

跳岩企鵝

跳岩企鵝從前是企鵝目企鵝科冠企鵝屬下的一個物種,但近年研究主張將其分為兩個不同的種,包括:.

南冰洋和跳岩企鵝 · 南极洲和跳岩企鵝 · 查看更多 »

麥克默多站

麥克默多站(McMurdo Station)是南極洲最大的科學研究中心,可容納1,258名住民,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南極計劃部門運作,位於麥克默多灣羅斯島的南部底處,約紐西蘭南方3,500公里。這是美國最大的南極研究站和他們半個大陸的後勤基地,所有前往和來自阿蒙森-史考特南極站的人員和貨物均先經過麥克默多。.

南冰洋和麥克默多站 · 南极洲和麥克默多站 · 查看更多 »

阿德利企鵝

阿德利企鵝(學名:Pygoscelis adeliae)又譯阿黛利企鵝,為南極海岸及其附近島嶼一種常見企鵝。除了,牠們是分佈於最南方之地的海鳥。阿德利企鵝得名于阿黛利地。而阿黛利地又是法國探險家儒勒·迪蒙·迪維爾以自己的妻子阿德利命名。迪維爾于1840年发现了阿德利企鹅。.

南冰洋和阿德利企鵝 · 南极洲和阿德利企鵝 · 查看更多 »

阿蒙森海

阿蒙森海(Amundsen Sea)是南冰洋的一部分,靠近南极洲边缘的玛丽伯德地。为纪念著名的极地探险家罗尔德·亚孟森,这片海域在1929年以他的名字命名。阿蒙森海东临别林斯高晋海,西面为罗斯海,其大部分被冰雪覆盖,冰层的平均厚度达到3公里。.

南冰洋和阿蒙森海 · 南极洲和阿蒙森海 · 查看更多 »

铁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Fe,它的原子序数是26,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它是过渡金属的一种。铁是最常用的金属,是地球外核及內核的主要成份,是地殼上豐度第四高的元素和第二高的金屬。鐵常出現在类地行星中,因為鐵是高質量恆星核融合後的產物,鎳-56是放熱核融合反應的最後一個產物,之後會衰變成最常見的鐵同位素。 铁和其他8族元素相同,其氧化態範圍很廣,由−2到+6,但其中+2和+3是最常見的氧化態。在流星体及低氧的環境下,鐵會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但是鐵很容易和氧氣和水反應。鐵的表面是有光澤的銀灰色,但在空氣中鐵會反應生成水合的氧化鐵,一般稱為铁锈。許多金屬在氧化後會形成钝化的氧化層,保護內部的金屬不被氧化,但氧化鐵的密度較鐵要低,因此氧化鐵會剝落,無法保護內部的鐵不受腐蝕。.

南冰洋和铁 · 南极洲和铁 · 查看更多 »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層破洞(Ozone depletion)地球大氣上空平流層(臭氧層)的臭氧從1970年代開始,以每十年4%的速度遞減的一種現象。在兩極地區的部份季節,遞減速度還超過每十年4%,而在春季時連對流層的臭氧也在減少,形成所謂臭氧層破洞。 臭氧被消耗的主要原因是氯化物和溴化物对臭氧分解的催化作用引起的,这些卤素主要来源于地面释放的氟氯烃(CFC),商品名称为氟里昂。 因為臭氧層可以阻擋對生物有害的紫外線(波長為270-315 奈米)進入大氣層,被消耗而稀薄甚至破洞的臭氧層會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患者的增加,並造成一些生物品種(如海洋浮游生物)的滅絕,所以蒙特利爾議定書規定禁止生產氟氯烴等一些能造成臭氧層被消耗的物質。.

南冰洋和臭氧层空洞 · 南极洲和臭氧层空洞 · 查看更多 »

欧内斯特·沙克尔顿

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CVO(Sir Ernest Shackleton,),又譯--或謝克頓,愛爾蘭(有英國、愛爾蘭血統)南极探险家,在10个孩子中排行第二。他以带领“寧錄號”(Nimrod,1907—1909年)向南极进发,和在1914—1916年带领“”的南极探险的经历而闻名于世。.

南冰洋和欧内斯特·沙克尔顿 · 南极洲和欧内斯特·沙克尔顿 · 查看更多 »

温度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溫度理論上的高極點是「普朗克溫度」,而理論上的低極點則是「絕對零度」。「普朗克溫度」和「絕對零度」都是無法通过有限步骤達到的。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摄氏温标(°C)、华氏温标(°F) 、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 温度是物体内分子间平均动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少數幾個分子甚至是一個分子構成的系統,由於缺乏統計的數量要求,是沒有溫度的意義的。 溫度出現在各種自然科學的領域中,包括物理、地質學、化學、大氣科學及生物學等。像在物理中,二物體的熱平衡是由其溫度而決定,溫度也會造成固體的熱漲冷縮,溫度也是熱力學的重要參數之一。在地質學中,岩漿冷卻後形成的火成岩是岩石的三種來源之一,在化學中,溫度會影響反應速率及化學平衡。大气层中气体的温度是气温(Atmospheric temperature),是氣象學常用名词。它直接受日射所影響:日射越多,氣温越高。 溫度也會影響生物體內許多的反應,恒温动物會調節自身體溫,若體溫升高即為發熱,是一種醫學症狀。生物體也會感覺溫度的冷熱,但感受到的溫度受風寒效應影響,因此也會和周圍風速有關。.

南冰洋和温度 · 南极洲和温度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南冰洋和澳大利亚 · 南极洲和澳大利亚 · 查看更多 »

浮游植物

浮游藻類指悬浮于水中的微小藻类(藻類並非植物)。是浮游生物社区中的自养生物部分,是海洋和淡水盆地的关键部分。 浮游藻類广泛存在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中,多分布于水域的上层,个体极小,需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繁殖极速。在淡水中主要是蓝藻、绿藻、硅藻等,在海水中主要是硅藻、甲藻。然而,当足够高的数量存在时,因其细胞中存在叶绿素和辅助色素(例如藻胆蛋白和叶黄素类),一些品种可以在水面被看到显著的色块。.

南冰洋和浮游植物 · 南极洲和浮游植物 · 查看更多 »

海參

海參,又名海鼠、海黄瓜,是海生的棘皮類動物,通常生活在水溫頗低的海底,平時以過濾沙子中的雜質為食,又有海中清道夫之稱。遇到危險時會吐出內臟嚇阻敵人,以求自保。海参在外界某些条件刺激下,会有自溶现象。是南北貨的一.

南冰洋和海參 · 南极洲和海參 · 查看更多 »

海狗

海狗(学名:Arctocephalinae),又名“毛皮海狮”或“毛皮海豹”,食肉目鳍足亚目海狮科的一个亚科。 海狗遍布世界各地。除了生活在白令海中的北海狗外,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南非及南极洲等地的水域中也都有海狗的踪影。 Category:海獅科 Category:海狗亞科.

南冰洋和海狗 · 南极洲和海狗 · 查看更多 »

海洋学

海洋学(oceanography)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开发利用海洋的知识体系。它是研究海洋的地理学的分支。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生态系统动力学、洋流、波浪和; 板块构造和海底地质; 以及各种化学物质和物理性质在海洋内及其边界的通量。这些不同的主题反映了海洋学家融合多个学科对世界洋的进一步认识和对天文学,生物学,化学,气候学,地理学,地质学,水文科学,气象学和物理学中的过程的理解。研究了地质历史中海洋的历史。.

南冰洋和海洋学 · 南极洲和海洋学 · 查看更多 »

新西兰

新西兰(New Zealand),又譯--,又称奥特亚罗瓦(Aotearoa),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一个岛屿国家,首都为惠灵顿,但最大的城市为奥克兰都会区。新西兰主要由兩大島嶼组成,即北岛(Te Ika-a-Māui)和南岛(Te Waipounamu),两岛以庫克海峽分隔,首都惠灵顿即位于北岛末端处,除此之外还包含了一些其他小的岛屿。 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隔塔斯曼海相望,距離澳大利亚東海岸約1500公里,与南太平洋群岛的新喀里多尼亚、汤加和斐济相隔大约1000公里,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新西兰成为最后几个被人类聚居的地区之一,也因為人口都是以歐洲裔移民為主,是少數不位於歐洲的白人國家。野生生物由於長時間的與世隔離,新西兰发展出了与众不同且具有多样性的生態環境。由於陆地构造隆升(Tectonic uplift)及火山噴發,新西兰地形多變,南阿爾卑斯山脈縱貫南島中西部。新西兰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旅遊勝地遍佈。在2014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佈的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新西兰排名全球第7位。.

南冰洋和新西兰 · 南极洲和新西兰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南冰洋和南极洲之间的比较

南冰洋有94个关系,而南极洲有39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5,杰卡德指数为9.18% = 45 / (94 + 396)。

参考

本文介绍南冰洋和南极洲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