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

指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英語:Hungarian Greek Catholic Church、拉丁語:Hungarian Ecclesiae Graecae Catholicae、匈牙利語:Magyar Görög Katolikus Egyház)是羅馬天主教的一部分,為拜占庭禮儀式傳統的一個分支,是東儀天主教會的23個成員之一。該教會是完全與羅馬天主教共融的。而它是直屬羅馬教廷。現在在匈牙利設立東方禮總教區和教區。.

45 关系: 加拿大塞尔维亚塞爾維亞人天主教天主教會奥匈帝国宗座代牧區希腊语乌克兰庇護十世保加利亞希臘禮天主教會匈牙利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尼賴吉哈佐教區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米什科爾茨宗座代牧區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豪伊杜多羅格總教區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豪伊杜多羅格教區匈牙利语北美洲喀尔巴阡山脉第一次世界大战维也纳之战美國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禮天主教會羅塞尼亞人羅馬尼亞人白俄羅斯希臘禮天主教會马扎尔人魯塞尼亞禮天主教穆卡切沃教區魯塞尼亞禮天主教會豪伊杜多羅格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會英語捷克斯洛伐克東儀天主教會正教會斯洛伐克希臘禮天主教會斯洛伐克希臘禮天主教普雷紹夫總教區斯洛伐克人教區教宗教廷拜占庭礼拜占庭禮天主教克里熱夫齊教區拉丁禮拉丁语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共和国(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Republika Srbija,Republic of Serbia,通稱為塞爾維亞)是一個巴爾幹半島的國家,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與黑山共和國、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地亞共和國、匈牙利共和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以及阿爾巴尼亞共和國接壤。.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塞尔维亚 · 查看更多 »

塞爾維亞人

塞爾維亞人 (Србијанци/Srbijanci)是居住於塞爾維亞的區域居民稱謂詞,常用於塞爾維亞族人,但是泛指不分種族居住於塞爾維亞的人。 在塞爾維亞語中,「Srbi」被用於來自塞爾維亞的塞爾維亞族人,嚴格指由塞爾維亞中心來的塞爾維亞族人,所以塞爾維亞語該詞不包括來自鄰國,例如波斯尼亞、克羅地亞等的塞爾維亞族人。一般說漢語的人亦可能會以「塞爾維亞人」來指「塞爾維亞族」。 在1852年的《塞爾維亞語詞典》中,指出: 「Srbijanci」一詞不常用於現代塞爾維亞語中,其中一個解釋是因為來自塞爾維亞的塞爾維亞族人可能會覺得被此詞侮辱。.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塞爾維亞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奥匈帝国

奧匈帝國(Österreich-Ungarn;Ausztria-Magyarország)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其建立源於1867年奧匈折衷方案,1918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而灭亡。奥匈帝国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匈双方在法定意义上是平等的,两国在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鑄幣等领域分别享有自主權,外交和國防事务統一由帝國的中央政府處理。奥匈帝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国土地跨东欧、中欧和南欧,面积为欧洲次于俄国的第二大国,人口总数居欧洲第三,次于俄国和德国。 1908年,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为帝国存续期间少有的领土扩张,酿成波斯尼亚危机",间接为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埋下祸根。事件中,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黑手黨的激进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和德国同属同盟国一方,于1918年战败而解体,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和匈牙利王国成为奥匈帝国的法理继承国,而在奥匈帝国故土上建立起来的独立民族国家还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和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等;亦有部分领土被波兰第二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王国继承。 奧匈帝國是多民族国家,其內政事务常需要由其国土范围内12个民族代表共同商議决定。其存续期间欧洲民族主義思潮盛行,各地民族独立思想已趨至成熟,国内民族起事和民族纠纷不断,民族问题严重,由之产生的语言分歧也使得战时军队指挥效率低下。雖然奧匈帝國在民族問題上舉步維艱,但在它所存在的约50年间整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实现了近代化,许多开明的改革得以施行。奥匈帝国保有世界规模第四大的机械制造业体系,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其家用电器、电力工业设备及发电厂发电装置的制造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次于美国和德国。.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奥匈帝国 · 查看更多 »

宗座代牧區

宗座代牧區(簡稱代牧區)是天主教會的一種教務管轄機構,設立於尚不足以達到成立教區資格的傳教地區。其本質上是臨時的,雖然有可能持續一個世紀甚至更久。它的最主要目的是培養足夠數量的天主教徒,以能成立一個正式的教區。 宗座代牧區由宗座代牧(Vicario Apostolico)領導,通常由一個領銜主教擔任。根據天主教法典的規定,宗座代牧區直接置於教宗的管轄之下,並透過一位代表或「代牧者」(Vicar)來執行教宗管理教務的權力。教宗可任命一位鄰近教區的主教兼任、或委託一位神職人員專責擔任宗座代牧。.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宗座代牧區 · 查看更多 »

希腊语

希臘語(Ελληνικά)是一种印歐語系的语言,广泛用于希臘、阿尔巴尼亚、塞浦路斯等国,与土耳其包括小亚细亚一帶的某些地区。 希臘语言元音发达,希臘人增添了元音字母。古希臘語原有26个字母,荷马时期后逐渐演变并确定为24个,一直沿用到現代希臘語中。后世希腊语使用的字母最早发源于爱奥尼亚地区(今土耳其西部沿海及希腊东部岛屿)。雅典于前405年正式采用之。.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希腊语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

乌克兰(Ukrayina;),东欧国家,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人口约4285.41万(不包括被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爾,2015年9月8日)。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在9世纪时,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国家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分裂。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欽察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乌克兰被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余部分为奥匈帝国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為波蘭統治的西烏克蘭併入苏维埃乌克兰。在1945年,乌克兰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重获独立,作為独联体发起与创始国之一。但由於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于同年宣布退出独联体。乌克兰在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的市场经济方向改革,使得國家进入八年的经济衰退时期,不过其间也出现过高增长。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在世界上是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並维持着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 根据乌克兰的行政区划,乌克兰有24个州、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但2014年已另外建立克里米亞共和國並且实质由俄羅斯管治),和两个直辖市(首都基辅和塞瓦斯托波爾,后者實質由俄羅斯管治)。人口构成上78%为乌克兰人,其余有俄羅斯人和羅馬尼亞人等。乌克兰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乌克兰 · 查看更多 »

庇護十世

教宗聖庇護十世(Sanctus Pius PP.;),原名 Giuseppe Melchiorre Sarto;于1903年至1914年在位為教宗。.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庇護十世 · 查看更多 »

保加利亞希臘禮天主教會

保加利亞希臘禮天主教會(英語:Bulgarian Greek Catholic Church,保加利亞語:Български гръцки Католическата Църква)是羅馬天主教的一部分,為拜占庭禮拜儀式傳統的一個分支,是東儀天主教會的22個成員之一。該教會是完全與羅馬天主教共融的。而它是直屬羅馬教廷。現在在保加利亞設立東方禮宗座代牧區(英語:Apostolic Exarchate)。.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保加利亞希臘禮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

匈牙利國(Magyarország),通称匈牙利,是一个位於中歐的內陸国家、但是長期和東歐、南歐歷史所有關聯。匈牙利與奧地利、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亞、塞尔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接壤,人口约1,000万,首都為布达佩斯。官方語言為匈牙利語,這是歐洲最廣泛使用的非印歐語系語言。在歷史上匈牙利經常和遊牧民族與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奧地利和捷克、波蘭、當時統治南歐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緊密的聯係在一起,匈牙利為匈人帝國、哈布斯堡君主國和奧匈帝國的核心部分之一。.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匈牙利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尼賴吉哈佐教區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尼賴吉哈佐教區是匈牙利一個東儀天主教教區(匈牙利希臘禮),屬豪伊杜多羅格總教區。 教區成立於2015年3月20日升為教區。現任教區主教之位處於出缺狀態,由奥陶纳兹·欧罗斯任宗座署理。.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尼賴吉哈佐教區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米什科爾茨宗座代牧區

#重定向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米什科爾茨教區.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米什科爾茨宗座代牧區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豪伊杜多羅格總教區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豪伊杜多羅格教區(Archieparchia Haidudoroghensis、Hajdúdorogi főegyházmegye)是羅馬天主教在匈牙利的一個拜占廷禮教省總教區。下轄兩個教區。 教座位於東部的豪伊杜多羅格。2010年有教友270,000人。教區下轄148個堂區,有231名司鐸。現任總主教為斐理伯‧科奇什。 1912年6月8日成立,2011年3月5日,米什科爾茨宗座代牧區分出。2015年3月20日匈牙利禮天主教會升格為自治教會,教區升為總教區。.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豪伊杜多羅格總教區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豪伊杜多羅格教區

#重定向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豪伊杜多羅格總教區.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豪伊杜多羅格教區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语

匈牙利语又称马扎尔语,是一種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乌戈尔语支的語言,为马扎尔人的语言。使用者主要分布在匈牙利,是该国的官方语言,也是欧盟24个官方语言之一。此外匈牙利语还分布在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乌克兰、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奥地利、斯洛文尼亚等国家。 由於沒有其他语言能夠与匈牙利语沟通,匈牙利语也视作世界上数一数二最孤立的语言。.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匈牙利语 · 查看更多 »

北美洲

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字源:亞美利哥·維斯普西),簡稱北美洲,位於西半球北部(或北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劃分。北美洲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眾多島嶼(主要為西印度群島)。北美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佔当今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人口5億2872萬(2008年七月),居世界第4位。.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北美洲 · 查看更多 »

喀尔巴阡山脉

喀尔巴阡山脉(Karpaty、Карпати、Munții Carpați)是欧洲中部山系的东段部分,绵延约1500公里,穿过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波兰、乌克兰和罗马尼亚。.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喀尔巴阡山脉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维也纳之战

维也纳之战(德语:Schlacht am Kahlenberg、波兰语:Bitwa pod Wiedniem或Odsiecz Wiedeńska、土耳其语:İkinci Viyana Kuşatması、乌克兰语:Віденська відсіч(Viděns'ka Vidsič))发生于1683年9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與波蘭王國聯軍對围困维也纳两个月的奥斯曼帝国军队進行的一場解圍之戰。这场阻止了奥斯曼帝国攻入欧洲行动的戰役被視為奧斯曼帝國向外擴張的句點,并维持了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欧的霸权。.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维也纳之战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禮天主教會

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禮天主教會(Italo-Albanian Ecclesia catholica;Chiesa cattolica italo-greca)是羅馬天主教會的一部分,為拜占庭禮拜儀式傳統的一個分支,是東儀天主教會的22個成員之一。該教會是完全與罗马教宗共融的,直屬羅馬教廷。現在在意大利設立東方禮教區和自治會院區。該教會不要和阿爾巴尼亞希臘禮天主教會(Albanian Greek Catholic Church)混淆。.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義大利-阿爾巴尼亞禮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羅塞尼亞人

#重定向 鲁塞尼亚人.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羅塞尼亞人 · 查看更多 »

羅馬尼亞人

羅馬尼亞人 (羅馬尼亞語:români)是主要聚居在南歐巴爾幹半島上的一個民族。總人口在2380萬人之間。大部分羅馬尼亞人分布在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兩國。另外在羅馬尼亞鄰近的巴爾幹半島各國也有少量分布。.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羅馬尼亞人 · 查看更多 »

白俄羅斯希臘禮天主教會

白俄羅斯希臘禮天主教會(Belarusian Ecclesiae Graecae Catholicae,Беларуская грэка-каталіцкая царква)是羅馬天主教的一部分,為拜占庭禮儀式傳統的一個分支,是東儀天主教會的22個成員之一。該教會是完全與羅馬天主教共融的。而它是直屬羅馬教廷。.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白俄羅斯希臘禮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马扎尔人

札兒人(;又譯--人)為匈牙利主要民族(於2001年人口約為1千萬),因此又稱匈牙利人,為烏拉語系,曾經在中亞停留了一段時間,因此現代馬札兒人帶有突厥血統。他们為匈牙利主体民族,也分布于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及烏克兰,少数生活在美国、加拿大、巴西与澳大利亚。認為,他们最初生活在西伯利亚西南方巴什基尔一帶;与他们最似的民族為曼西人。.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马扎尔人 · 查看更多 »

魯塞尼亞禮天主教穆卡切沃教區

魯塞尼亞禮天主教穆卡切沃教區(Eparchia Munkacsiensis、Мукачівська греко-католицька єпархія)是烏克蘭一個東儀天主教教區(魯塞尼亞禮),直屬教廷。 教區成立於1771年9月19日,位於外喀爾巴阡州,教座位於州府烏日霍羅德。2010年有教友380,000人、402個堂區、261名司鐸。現任教區主教為米蘭·沙希克。 M M.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魯塞尼亞禮天主教穆卡切沃教區 · 查看更多 »

魯塞尼亞禮天主教會

魯塞尼亞禮天主教會(Ruthenian Catholic Church;Ruthenorum Catholica)是罗马天主教会的一部分,為拜占庭禮儀式傳統的一個分支,是東儀天主教會的22個成員之一。該教會是完全與羅馬教宗共融的,直屬羅馬教廷。.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魯塞尼亞禮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豪伊杜多羅格

豪伊杜多羅格是匈牙利的城鎮,位於該國東北部,由豪伊杜-比豪爾州負責管轄,面積95.7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90米,2011年人口8,977,其中約八成居民信奉天主教。.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豪伊杜多羅格 · 查看更多 »

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會

基特希臘禮天主教會(كنيسة الروم الملكيين الكاثوليك)為一與羅馬教宗完全共融的東儀天主教教會。採行混合了黎凡特等地中海東岸以及希臘文化的拜占庭禮儀,其淵源可以追朔到宗徒伯多祿在安提約基亞建立的基督徒團體。領袖為 默基特希臘禮安提約基雅宗主教,由於教宗方濟各於2017年5月6日接受宗主教額我略三世·拉罕的辭呈,現由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阿勒頗總主教讓巴爾於選出新任宗主教前代為管理。 默基特禮教會以敘利亞、黎巴嫩為核心分布在中東地區以及埃及,此外亦有在海外建立團體。現今的全球默基特禮天主教徒約有一百六十萬人。 Information sourced from Annuario Pontificio 2010 edition.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英語 · 查看更多 »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文/斯洛伐克文:Československo),是一个存在於1918年至1992年的欧洲国家,解体後演變為两个独立國家──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捷克斯洛伐克 · 查看更多 »

東儀天主教會

東儀天主教會(Eastern Catholic Churches;Ecclesiae Catholicae Orientales),或稱東方礼天主教会、東方歸一教会,是指與聖座共融的23個採行東方教會禮儀的教會。 東儀天主教分別由其教會的宗主教、都主教或是大總主教擔任領袖。並以東儀天主教法典以及其各自所設立的教會法作為規章,並且各自保有自身的悠久傳統。現今所有東儀天主教信徒約有一千六百萬名 Information sourced from Annuario Pontificio 2010 edition, 佔天主教全體信徒1.5%。 作為相互共融的成員,在各東儀天主教會與拉丁禮教會間共享了同一的聖事。但另一方面這些東儀教會也各自保存了与其有歷史關係的東方基督教派如東正教會、東方正統教會及東方亞述教會的禮儀、神学基础与聖事,因此他們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認這些非天主教的東儀教會的聖事效力。 東儀天主教的主要分布地點大多與其原先的起源地,如中東、埃及、東歐以及印度相近,然而隨著移民社群的增加,東儀天主教也在美洲或西歐建立教區,相對的在中東的拉丁禮天主教徒則由拉丁禮耶路撒冷宗主教牧養。.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東儀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正教會

正教會(Ορθόδοξη Εκκλησία,;pravoslavnaja tserkovʹ),也稱為東正教會,簡稱東正教,與天主教會及新教並列為基督教三大教派,信徒总人數少於天主教,但比新教最大的普世圣公宗要多出两倍,主要分佈在巴爾幹半島、東歐和西亞。.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正教會 · 查看更多 »

斯洛伐克希臘禮天主教會

斯洛伐克希臘禮天主教會(英語:Slovak Greek Catholic Church、拉丁語:Moravica Graecum Ecclesiae Catholicae、斯洛伐克語:Gréckokatolícka cirkev na Slovensku, "Greek-Catholic Church in Slovakia")又稱斯洛伐克拜占廷禮天主教會,是羅馬天主教的一部分,為拜占庭禮儀式傳統的一個分支,是東儀天主教會的22個成員之一。該教會是完全與羅馬天主教共融的。而它是直屬羅馬教廷。現任教會總主教為揚‧巴布亞克(英語:Ján Babjak)。.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斯洛伐克希臘禮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斯洛伐克希臘禮天主教普雷紹夫總教區

斯洛伐克希臘禮天主教普雷紹夫總教區(Archieparchia Prešoviensis、Gréckokatolícke arcibiskupstvo Prešov)是東儀天主教一個教區(斯洛伐克希臘禮),下轄兩個教區。 教區成立於1818年9月22日,2008年1月30日升為總教區。總教區範圍包括普列索夫州。2009年有教友137,500人。教區下轄161個堂區,有249名司鐸。現任教區主教為揚·巴布亞克。.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斯洛伐克希臘禮天主教普雷紹夫總教區 · 查看更多 »

斯洛伐克人

斯洛伐克人(斯洛伐克語: Slováci )是西斯拉夫人的一支。主要聚居於歐洲中部的斯洛伐克共和國。通用斯洛伐克語。多信奉羅馬天主教。斯洛伐克人是斯洛伐克的主體民族,另外在斯洛伐克的周邊國家捷克、匈牙利、塞爾維亞也有分布。也有大量的斯洛伐克人移民北美的美國、加拿大。 Category:斯洛伐克 Category:歐洲民族 Category:斯拉夫民族.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斯洛伐克人 · 查看更多 »

教區

教區是天主教、東正教、聖公會等基督宗教宗派使用的一種管理區域或機構,由數個堂區組成,並設有一位主教擔任最高領導者。其字源來自於希臘語「διοίκησις」(dioíkēsis),即管理、行政或政府之意。.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教區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教廷

在天主教會,教廷(Curia;或稱為「廷」)是個別教會/地方教會的管理人員與機構組成之團體,主要功能為輔助主教等高級神職人員管理與領導教會。其狹義上指各教區的「教區廷」,廣義上則包含羅馬教廷等實施聖統制的基督教宗派之核心領導機構。 與其他天主教會的機構相同,「教廷」的組織雛形來自於古羅馬。「Curia」(英語對應字為「court」,與法院同字)是古羅馬的一種地方統治單位,在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後,也負責管理各地方的教會事務。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原有世俗政治的「Curia」消失,但教會的「Curia」仍延續下來,並演變為今日的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文的使用上,「教廷」一詞常等同於羅馬教廷,而天主教會本身也如此使用,如聖座在中華民國的外交代表機構,就被稱為「教廷駐華大使館」。.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教廷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礼

拜占庭礼,又称希腊礼、君士坦丁堡礼,是基督教礼仪的一种。于正教会及东仪天主教会中通行。其中东仪二字便是指拜占庭礼仪。该礼仪也用于东仪安立甘宗及乌克兰信义宗。其礼仪源自三世纪的君士坦丁堡。目前是除了罗马礼(西仪)以外最为通用的礼仪。 君士坦丁堡教会建立的拜占庭礼由事奉圣礼、日课、各种圣事、祈祷、祝福及驱魔组成并包括各式建筑风格、圣像、礼仪音乐、衣着及在多个世纪的传统下形成的习俗。信众在拜占庭礼的圣礼中通常保持站姿,较虔诚的信众还会时常跪拜。圣礼途中,信众可以随意走动。一般来说,拜占庭礼的高级僧侣及神职既不剃发也不刮胡。 圣经在该礼仪中非常重要,在平日及圣礼时都会经常引用。每周,都会根据座位念经完整地诵读一遍圣咏一百五十篇。在大斋期期间更是加至两遍。 斋戒在拜占庭礼中比罗马礼更为严格,斋期期间,信众不仅避免食肉,同时也不进用乳制品。很多时候,鱼、食用油也常被列在禁食的物品中。拜占庭礼遵循四大斋期,包括大斋期、主降生斋期、使徒斋期及帡幪斋期。非斋期的日子里,每周三、五也被视为斋戒日。有些修道院的斋戒日还包括周一。.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拜占庭礼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禮天主教克里熱夫齊教區

拜占庭禮天主教克里熱夫齊教區(Dioecesis Crisiensis;Križevačka eparhija)是羅馬天主教會的一部分,為克羅地亞,塞爾維亞和黑山拜占庭禮教區的一個教區,該教會為東儀天主教會的22個成員之一。教區以克羅地亞北部克里熱夫齊為中心的,屬薩格勒布總教區。成立於1777年6月15日。.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拜占庭禮天主教克里熱夫齊教區 · 查看更多 »

拉丁禮

#重定向 拉丁禮教會.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拉丁禮 · 查看更多 »

拉丁语

拉丁语(lingua latīna,),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皇帝時期使用的書面語稱為「古典拉丁語」,屬於印欧语系意大利語族。是最早在拉提姆地区(今意大利的拉齐奥区)和罗马帝国使用。虽然现在拉丁语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死语言,但仍有少数基督宗教神职人员及学者可以流利使用拉丁语。罗马天主教传统上用拉丁语作为正式會議的语言和礼拜仪式用的语言。此外,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仍然提供有关拉丁语的课程。 在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创造新词的过程中,拉丁语一直得以使用。拉丁语及其后代罗曼诸语是意大利语族中仅存的一支。通过对早期意大利遗留文献的研究,可以证实其他意大利语族分支的存在,之后这些分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逐步被拉丁语同化。拉丁语的亲属语言包括法利斯克语、奥斯坎语和翁布里亚语。但是,威尼托语可能是一个例外。在罗马时代,作为威尼斯居民的语言,威尼托语得以和拉丁语并列使用。 拉丁语是一种高度屈折的语言。它有三种不同的性,名词有七格,动词有四种词性变化、六种时态、六种人称、三种语气、三种语态、两种体、两个数。七格当中有一格是方位格,通常只和方位名词一起使用。呼格与主格高度相似,因此拉丁语一般只有五个不同的格。不同的作者在行文中可能使用五到七种格。形容词与副词类似,按照格、性、数曲折变化。虽然拉丁语中有指示代词指代远近,它却没有冠词。后来拉丁语通过不同的方式简化词尾的曲折变化,形成了罗曼语族。 拉丁语與希腊语同為影響歐美學術與宗教最深的语言。在中世纪,拉丁语是当时欧洲不同国家交流的媒介语,也是研究科学、哲学和神學所必须的语言。直到近代,通晓拉丁语曾是研究任何人文学科教育的前提条件;直到20世纪,拉丁语的研究才逐渐衰落,重点转移到对當代语言的研究。.

新!!: 匈牙利希臘禮天主教會和拉丁语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