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刘伯承

指数 刘伯承

刘伯承(),名明昭,字伯承,小名孝生,以字行,曾用名刘伯坚。中国现代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四川省开县(今重庆市开州区)人。 刘伯承早年从军,参加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右眼负伤致残。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27年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后留学苏联,先后在高级步兵学校及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刘伯承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红军总参谋长、援西军司令员等职,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八路军129师师长,开辟晋冀鲁豫边区,并参加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他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指挥淮海战役等作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伯承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等职。1958年,刘伯承因所谓“教条主义”被彭德怀等批判,此后淡出军界,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是中共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在北京病逝。.

184 关系: 劉存厚博古华东野战军南京市南泉战役南昌市南昌起義叶永烈吴佩孚吴玉章吴起大别山大渡河夔州府孙武定陶战役宁都会议宿县宛东战役小叶丹山东省山西省川军巨金鱼战役上党战役上海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中华民国中印边境战争中南海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军委办公厅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將中國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共產黨抗日根據地中共中央南方局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中央西南局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抗日战争中華革命黨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國軍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中条山丰都县七亘村战斗平定乌江二次革命云南省代县伏龙芝军事学院张国焘张震 (上将)开县开州区彝族彭德怀徐向前土地改革运动北京市北伐战争國共關係國民革命軍刘少奇刘伯承回忆录刘湘周恩来咸丰冕宁县军事家军事调处执行部冀南1939年春季战役冀南军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八一勋章 (1955年)八路军关家垴战斗元帅国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29师四川省石太铁路現代史第一次国共内战第二次国共内战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粟裕红二方面军红五军团红四方面军結拜瑞金市熊克武独立自由勋章白崇禧百团大战韩琦遵义会议聂荣臻表字顾品珍袁世凯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康省西路军西藏香港解放区解放勋章護國戰爭護法運動豫东战役豫北战役鲁西南战役贺龙贵州省麻雀战术軍事獨裁黃維黄河龙泉驿区范仲淹阎锡山董振堂邯郸战役邓小平邓小平文选重庆市重慶談判金沙江长征长江苏联陈毅抗日军政大学林南战役林伯渠援西军李德杨闇公榆社县榆辽战役毛泽东江陵县汉口沁县河北省泸州市淮海战役湖北省滑县战役滕代远朱德朱怀冰成都市成都战役昔阳县新鄉无神论怀仁堂晋察冀边区晋东南晋冀鲁豫边区 扩展索引 (134 更多) »

劉存厚

劉存厚()字積之,四川省成都府簡州(今簡陽市)人,清朝及中華民国军事将领,川軍领导人之一。.

新!!: 刘伯承和劉存厚 · 查看更多 »

博古

博古(),本名秦邦宪,字则民,博古为化名。江苏无锡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早年参加学生运动,后留学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精通俄语与政治理论,为“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临时受命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书记负总责。由于中央红军在他的领导下连遭重大损失,他在遵义会议上退出中共领导集体。他代表中共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与中国国民党会谈合作,积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创建领导了《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和新华社,是中共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46年国共和谈期间,因飞机失事遇难。.

新!!: 刘伯承和博古 · 查看更多 »

华东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是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位于华东地区(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大部)的一支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3月由原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编而成,原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原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为副司令员,故也称陈粟大军。1949年2月,奉中共中央军委令,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歼灭国民革命军245万人,在解放军5支战略部队(东北、西北、华东、中原、华北)中排名第一。.

新!!: 刘伯承和华东野战军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新!!: 刘伯承和南京市 · 查看更多 »

南泉战役

南泉战役,也称重庆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领导的解放军南下部队与中华民国国军发生的最后一场攻打特大城市的战役。.

新!!: 刘伯承和南泉战役 · 查看更多 »

南昌市

南昌市(普通话:Nánchāng shì,赣语白话字:lan31chɔŋ11 si32)简称 “洪”或“昌”,别称“天下英雄城”。南昌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的省会,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三大城市,江西最大的城市。南昌地处江西中部偏北,建城歷史逾二千二百年,古称“豫章”、“洪都”、“洪城”,扼赣江、鄱阳湖要冲,居豫章平原腹地。东引吴越,西控荆楚,北接中原,南通粤闽,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最早的航空工业基地和光电产业基地,世界级的光伏产业基地,江南名城、中国水都。 南昌辖6区3县,设1个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总面积0.74万平方公里(含水域面积0.22万平方公里),平原占35.8%,水面占29.8%,素有“物华天宝”之美誉。2017年南昌人均GDP9.4万元(1.45万美元),常住人口537.14万人  。 南昌城始建于公元前202年,寓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称其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历来是江南地区核心城市之一,南唐时期南昌府为“南都”。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宣告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下的解放军从此诞生了。二千多年的建城史,留下海昏侯墓(汉废帝陵)、滕王阁、八大山人纪念馆、百花洲、八一起义旧址群等名胜古迹。 南昌制造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架飞机、第一批海防导弹、第一辆摩托车、拖拉机,是重要的制造中心。南昌区位优势独特,成为沪昆高铁、沪深高速铁路、沪广高速铁路、京九高铁、福银高铁等线路交汇的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2006年被《新闻周刊》评选为世界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2014年荣获国家卫生城市。2011年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的主辦城市。.

新!!: 刘伯承和南昌市 · 查看更多 »

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又名八一南昌起義、八一起義、南昌暴動、南昌起事,是中國共產黨於1927年8月1日針對中國國民黨在江西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事事件。.

新!!: 刘伯承和南昌起義 · 查看更多 »

叶永烈

叶永烈(),汉族人,出生于浙江温州,中国科普及传记作家。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一级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香港海外文联名誉主席。.

新!!: 刘伯承和叶永烈 · 查看更多 »

吴佩孚

吳佩孚(),字子玉,山东省蓬莱县人。晚清秀才,北洋军阀中曾經為實力最雄厚的軍閥之一,並担任直系军阀的首领,官至直鲁豫巡阅使。.

新!!: 刘伯承和吴佩孚 · 查看更多 »

吴玉章

吴玉章(),名永珊,号玉章。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

新!!: 刘伯承和吴玉章 · 查看更多 »

吴起

吳起(),中國戰國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衞國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一说山东省曹县东北)人。 吴起历侍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取秦国的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但吴起的变法损害了楚国贵族的利益,他本人也遭到了旧势力的报复。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后,楚国贵族发动兵变杀害吴起。 吴起著有《吴子兵法》一书,由于他在军事理论上的贡献,后人将孙武、吴起并称为“孙吴”。唐肃宗时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追尊吴起为广宗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司马迁著《史记》时,将孙武和吴起合立于《孙子吴起列传》。现代学者马非百著《秦集史》时,将李悝和吴起合立于列传中。.

新!!: 刘伯承和吴起 · 查看更多 »

大别山

大别山为中國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一座山脉。介于北纬30°10′~32°30′,东经112°40′~117°10′。西接桐柏山,東延为天柱山、张八岭,西段作西北—東南走向,東段作東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500~800米,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公尺左右。为淮河和长江的分水岭。主峰白马尖海拔1777公尺(因白马尖位于大别山東延的霍山,故有时也将海拔1739公尺的天堂寨视为大别山主峰。)。2018年,位于大别山南麓的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新!!: 刘伯承和大别山 · 查看更多 »

大渡河

大渡河(),舊称沫水、涐水、北江、戢水、大渡水、濛水、瀘水、瀘河、陽、陽山江、羊山江、中鎮河、魚通河、金川、銅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中西部,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巴颜喀拉山南麓,向南入四川省分别流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凉山彝族自治州、乐山市。 流域面积9.2万平方公里。大渡河有两源,西源麻尔柯河和东源多柯河,汇合后称大金川、接纳小金川后称大渡河,在雅安境内安顺场附近折向东流,在乐山县草鞋渡纳青衣江与岷江汇合。大渡河沿途多峡谷,水流湍急。全河落差4173米。由于大渡河的长度与水量均超过乐山汇合处之上游的岷江,因此有人认为岷江水系的正源是大渡河,而不是岷江。 1863年,太平天囯的翼王石达开曾受困於大渡河,多次搶渡不成,“粮尽食及草根,草尽食及战马,兼之疟疾流行,死亡枕籍”,最後全軍覆沒。红军长征时曾经强渡安顺场和夺取经过大渡河铁索桥泸定桥。.

新!!: 刘伯承和大渡河 · 查看更多 »

夔州府

夔州府,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夔州路置,治奉节县(今属重庆市)。辖境相当今四川、重庆两省市万源、达州、梁平等市县以东地区及湖北省建始縣。明、清属四川布政司。清时辖境缩小,仅有今重庆市开县、万州区以东地区。1913年废。.

新!!: 刘伯承和夔州府 · 查看更多 »

孙武

孫武(前545年-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時期的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兵書《孙子兵法》的作者,後人尊稱為孫子、兵聖,山東、蘇州等地尚有祀奉孫武的廟宇兵聖廟。.

新!!: 刘伯承和孙武 · 查看更多 »

定陶战役

定陶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共人民解放军之战略防御阶段初期,中共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山东西南部定陶地区对进攻该地区的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一次运动战役。.

新!!: 刘伯承和定陶战役 · 查看更多 »

宁都会议

宁都会议,是1932年10月上旬在江西省宁都县召开的中共苏区中央局全体会议,会议解除了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毛泽东的军权,毛泽东自此被迫“养病”。李金明,宁都会议解除毛泽东军权的前后来源,湘潮2008年第3期.

新!!: 刘伯承和宁都会议 · 查看更多 »

宿县

宿县,中国旧县名,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和淮北市的前身。 宿县及前身宿州的名称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宿国”,当时是一个驿站。民国初年,全国废府州厅改县,于1912年改宿州为宿县。 1949年置宿县专区,属皖北行署区,专员公署驻宿县(今宿州市埇桥区)。辖宿县、灵璧、泗县、泗洪、五河、怀远、砀山、萧县(萧砀2县1953年3月6日,复属江苏省徐州专区;1955年2月17日改属安徽省宿县专署)、永城9县。1950年7月1日,以宿县西境析置宿西县,同年改名濉溪县(1971年4月,濉溪市更名为淮北市);由宿县析设宿城市。 1952年,宿县专区属安徽省。同年,永城县划归河南省商丘专区;砀山、萧县2县划归江苏省徐州专区。1953年,撤销宿城市,并入宿县,宿县专区辖7县。1955年,原属江苏省徐州专区的砀山、萧县2县县划入;泗洪县划归江苏省淮阴专区。1956年,撤销宿县专区,所辖8县划归蚌埠专区。 1961年,复设宿县专区,专署驻宿县,辖原蚌埠专区所属宿县、灵璧、泗县、五河、怀远、濉溪、萧县、砀山8县。1964年,析宿县、灵璧、五河、怀远4县设固镇县。宿县专区辖9县。 1971年,撤销宿县专区,改置宿县地区。 1977年2月,原属宿县地区的濉溪县划归淮北市。1981年,由萧县龙城镇,析出段园镇划入淮北煤矿(今淮北市杜集区的飞地)。 宿县这个名称一直使用到1990年代撤县併市,宿县地区相当于今天的宿州市和淮北市,宿县相当于今天的埇桥区和淮北市。自此之后,宿县名称就消失了。 宿县,为世人所知的事情,在古代有大泽乡的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垓下落败的地方,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刘伶也是宿县人,以及“蓠蓠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诗,描写的是现在称为符离的区域)。 在近代有赛珍珠以此地为蓝本所写长篇小说《大地》(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笔下用的是宿县方言读法:nan xu zhou。即“南徐州”。因为宿县地处徐州之南几十公里,而宿县读法近徐州,故称“南徐州”。再近一点,则有淮海战役之双堆集战役。 宿县的方言属于北方语系中原官话,据考证,天津方言源自宿县方言。生活风俗习惯大体同北方。 Category:中华民国安徽省县份 Category:已撤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县份 Category:宿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淮北行政区划史 Category:埇桥区 Category:濉溪县 Category:1912年建立的行政区划 Category:1992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新!!: 刘伯承和宿县 · 查看更多 »

宛东战役

宛東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革命軍之間的一場戰役。此役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攻守形势轉換階段南线解放軍转出外线后,第一次以国军一个机动兵团为目标的作战。.

新!!: 刘伯承和宛东战役 · 查看更多 »

小叶丹

果基约达,通称小叶丹(),彝族,四川冕宁人,生前为当地彝族首领,“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支队长。.

新!!: 刘伯承和小叶丹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新!!: 刘伯承和山东省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新!!: 刘伯承和山西省 · 查看更多 »

川军

川军,民国军阀派系之一。与其它的地方派系不一样的地方是,川军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川军内部的派系繁杂,劉文輝、鄧錫侯、楊森、劉湘等人各據一方,其中较大者則為刘湘。.

新!!: 刘伯承和川军 · 查看更多 »

巨金鱼战役

巨金鱼战役发生于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与国民革命军在山东省巨野、金乡、鱼台等地区发生的一场著名战役。.

新!!: 刘伯承和巨金鱼战役 · 查看更多 »

上党战役

上党战役又稱長治戰役,发生于1945年中华民国山西省上党地区(今山西省长治市)境内,是抗日战争结束之际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后国共两党发生的首次军事冲突,是1945年国共冲突的一部分,成为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序曲。 该战役由中共发动,且发生于重庆谈判期间,意在打擊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增加共產黨的談判筹码。这次战役歼灭了中国国民党地方实力派之一阎锡山所属的晋绥军11个师的部队,使得阎锡山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未能对中共发动攻势,并且不得不借助中央军守卫山西。.

新!!: 刘伯承和上党战役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刘伯承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刘伯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通称开国元帅、十大元帅)依序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及叶剑英十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5年授予给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中贡献良多的十位中国共产党军事领导人的最高军衔。同时授予的还有十名大将。 1955年9月27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颁发命令状,授予1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元帅」由此确立。每位元帅授勋均为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在评定高级军衔的初步方案中,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除了后来被授予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外,被评为元帅的还有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被评为大将的还有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等人,但最终他们拒绝授衔。1965年军衔制取消,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也没有再设立元帅和大将军衔。.

新!!: 刘伯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是1954年至1975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军事咨议机关。.

新!!: 刘伯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刘伯承和中华民国 · 查看更多 »

中印边境战争

中印边境战争(Sino-Indian War,भारत-चीन युद्ध Bhārat-Chīn Yuddh)是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发生在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一场边境战争。在中国也被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中国与印度的边界约20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这场战争在西段和东段同时进行,又以东段由印度实际控制的“”(中国称为“藏南地区”)为主战场。由于战场处于高海拔地区,環境惡劣,雙方都有后勤補給困难的問題。中國在取得胜利目標後即撤回,印度则重新佔領絕大部分中印爭議地區,兩國皆宣布勝利。这场战争给印度造成了很大的阴影,并影响着中印关系的深入发展,并且对中苏和中美关系的走向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 刘伯承和中印边境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南海

中南海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泛指紫禁城西方鄰近北海、中海及南海的區域,佔地100公顷,其中水面约50公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等重要机关辦公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歷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住在这里,因此中南海象徵著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最高權力。.

新!!: 刘伯承和中南海 · 查看更多 »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至1954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成立)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事的最高统辖机关”,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兼任该委员会主席。 中革军委存在时,不存在单独的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这与后来中共中央军委、国防委员会并存,再后来中共中央军委、国家中央军委并存的状况不同。.

新!!: 刘伯承和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央军委办公厅

中央军委办公厅,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7号八一大楼,是中央军委机关第一级职能部门,为中央军委的日常办事机构。.

新!!: 刘伯承和中央军委办公厅 · 查看更多 »

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通称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军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总称。实际上包括以下两个机构:.

新!!: 刘伯承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央政治局

#重定向 政治局.

新!!: 刘伯承和中央政治局 · 查看更多 »

中將

中將是許多國家軍隊中的職銜,介於少將和上將之間。這個職銜的來源可追溯至中世紀中,在戰場上接受上將的命令,再傳達下去的那個人。中文里的中将一词是来自于日本军制,日本军制中的中将来自于日本古代官职。 在美國等國,陸軍、空軍及陸戰隊的中将称为Lieutenant General,海军中将称为Vice Admiral;英国空军中将则特称为Air Marshal。 在中華民國國軍、中国人民解放军、俄羅斯聯邦軍及英国皇家海军(2001年后改为3星)等国中将的军衔标志为两颗星,在美国军队及韩国國軍、德國聯邦國防軍及日本自衛隊等受美军影响较深的軍隊中,中将級別的军衔标志通常為三颗星,而法国军队及其他前法属殖民地国家,中将军衔标志为四颗星。 中華民國國軍中将主要主要担任军长的职务,以及區域指揮官、司令官等。德國聯邦國防軍除了一般中將外,尚存在有「軍醫中將」此一特定軍銜名稱(陸、空軍軍醫中將稱Generaloberstabsarzt,海軍軍醫中將稱Admiraloberstabsarzt)。 在美國建國初期,中將為美國陸軍的最高軍銜。因為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生前所擔任的最高軍銜就是中將。.

新!!: 刘伯承和中將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刘伯承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簡稱「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在中國共產黨最高軍事指揮機關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中,地位僅次於軍委主席的軍方高級領導人,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將領能擔任的最高軍職。.

新!!: 刘伯承和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抗日根據地

中國共產黨抗日根據地是指1937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各地成立的軍事、政治相結合的地方組織。1937年11月聂荣臻創立了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晋察冀根据地。開闢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敵後戰場。這些抗日根據地成爲1938年以後很長一段時間的抗日戰場之一。以下是主要的中國共產黨抗日根據地。.

新!!: 刘伯承和中國共產黨抗日根據地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南方局

中共中央南方局是1939年1月至1946年5月间中国共产党派驻时为陪都重庆的代表机关。驻地为重庆市红岩嘴13号大有农场,今渝中区红岩村14号。中共南方局领导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港澳和东南亚等地区的中共地方组织,以及华南、西南地区的抗日武装。.

新!!: 刘伯承和中共中央南方局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中原局

中共中央中原局是负责中央地区的党的领导机构。 1938年11月6日,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原局,对外称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竹沟留守处”,位于河南确山县竹沟镇。负责长江以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书记胡服(刘少奇),委员有胡服、朱瑞、朱理治、彭雪枫、郑位三、邓子恢、徐海东、陈少敏、彭康等。1939年11月,中原局离开了竹沟迁到皖东指挥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1940年迁到江苏盐城。1941年5月20日,中原局与东南局合并,组成中共中央华中局。 1945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决定设立中共中央鄂豫皖局,书记徐向前,副书记郑位三。因徐向前患病未到之前由郑位三代理。 1945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决定将鄂豫皖中央局改建为中原局,郑位三任书记,李先念、王首道、王震为常委。1946年6月中原突围后撤销。 1947年6月, 刘邓领导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重设中央局,邓小平任书记,郑位三、李先念、李雪峰任副书记。1948年5月邓小平、陈毅、邓子恢分别任第一、二、三书记,刘伯承、李先念、宋任穷、粟裕、李雪峰、陈庚、张际春、谢富治、刘子久等为委员。1949年5月华中局成立,中原局撤销。.

新!!: 刘伯承和中共中央中原局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北方局

中共中央北方局是中国共产党曾三度设立的一个领导北方革命运动的组织机构。.

新!!: 刘伯承和中共中央北方局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西南局

中共中央西南局是负责西南地区的党的领导机构。.

新!!: 刘伯承和中共中央西南局 · 查看更多 »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是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1928年5月前稱爲中國工農革命軍。隨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國工農紅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由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一調度八路軍和新四軍。 红军部队的组建,通常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在各地和国民革命军中发动的暴动、兵变。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於1955年被授予将帅军衔的解放军高级将领绝大部分来自于红军部队。.

新!!: 刘伯承和中国工农红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的国家武装力量,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组成。解放军由中国共产党建立,自成立起坚持“党指挥枪”原则,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所领导,中央军委主席统率全军。 从其前身中国工农红军成立之时起,该军队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就发挥了重要影响,并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朝鲜战争、中越战争等历次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有兩百萬名现役軍人,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正规军队。同时,中国是世界上国防预算第二高的国家,年度官方軍事預算總額達152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約為美國的四分之一。此外,解放军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陆军,军舰数量世界第一、吨位总数世界第三的海军以及规模庞大的空军,并拥有洲際彈道飛彈、彈道飛彈潛艇、战略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2018年4月中旬其综合军事实力也位居世界第二超越俄罗斯,仅次於美国。.

新!!: 刘伯承和中国人民解放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简称解放军军事学院、南京军事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等军事学府,1950年10月30日在南京创建,前身是华东军大和华北军大。首任院长为刘伯承,后兼政委。南京军事学院建在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和国防部旧址上(今南京市黄埔路二号大院内,属南京军区办公区)。1985年12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军事学院和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新!!: 刘伯承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

1989年11月,33位前解放军高级领导人被中共中央军委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1994年8月又确定增补3人,共计36人。 其中有一位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三位前国家主席(毛泽东、李先念、杨尚昆),一位前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两位前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邓小平),10位共和国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位解放军大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有11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去世(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黄公略、--、刘志丹)。 按照以上标准,能够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称号的领导人,都必须是大将以上军衔或者按规格可授大将以上军衔者——在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曾计划授予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授予周恩来,刘少奇及邓小平元帅军衔,授予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大将军衔。而陈毅、叶剑英都曾说过,若非叶挺早逝,将可能被授予元帅军衔。而朱瑞、蒋先云、伍中豪、韦拔群、刘英、余天云、王良等高级将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去世,也未被列入。陈光、饶漱石、高岗应政治原因,未被列入。.

新!!: 刘伯承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大主力部队之一。是由晋冀鲁豫边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组建和发展起来,最初名为中原野战军。总兵力达28万余人。因为该部队为刘伯承和邓小平领导,也称为“刘邓大军”。.

新!!: 刘伯承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是195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大总部之一,统管全军军事训练和院校工作的总部。1954年11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设立。1955年以总参谋部军训和军校管理部、军事出版局为基础成立。训练总监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名列当时八总部中的第二位,高于总政治部,低于总参谋部。.

新!!: 刘伯承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在中國大陸常簡稱為党,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執政黨。该党创立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由陳獨秀和李大釗於1921年7月组织成立,初期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援助,并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後,两黨进行了長達10年的军事斗争。1940年代起,中國共產黨逐渐摆脱外國勢力的影響,改由以毛泽东为首的本土派掌权。在抗日战争期间,与国民黨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擊敗中華民國國軍,進而取得大陸地區及其絕大多數沿海島嶼的統治權,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排除意識形態問題和许多非共產主義的政黨建立关系。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加强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交流,並且繼續維持和世界各地非執政黨的共產黨聯繫。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架構主要基於民主集中制,主張應共同維護已獲得共識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最高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中央委員會作為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核心權力機構,通常1年召開1次會議。因此,多數職權和日常工作都由中央政治局和其常務委員會掌握。中央主要負責人自1993年開始會同時擔任負責黨內和民間事務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軍事事務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具外交禮儀性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而其能有效掌握三個職位時常被外界稱作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自2012年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至今担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共有8956.4萬名黨員、基层党组织則有457.2万个,其中女性占26.7%,少數民族占7.3%。 中國共產黨始終宣稱其理想與目標是社會主義,并將自身視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的政黨。其中《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意识形态,並將中國共產黨表述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社會。」不過在毛澤東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被認為效率低下的情況下,中國官方在政治理念的執行層面仍然從務實出發的,但在思想上為了確保路線一致不變動,鄧小平等人遂提出在國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條件下,應該先以逐步摸索的方式,來建設共產主義社會較為實際,利用此理由嘗試引入经济改革,來發展,於是中國大陸得以透過設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爲綱的操作方式,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口號而在20世紀末期順利轉型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新!!: 刘伯承和中国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簡稱中共中央,在中共党内和中国境内也简称“黨中央”或“中央”)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产生的中共核心权力机构。该机构自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起设置,取代此前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现有委員204人,中央委員主要身份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共中央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国务院组成部门正部级主要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大军区级主要领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及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各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等。 中央委員都有權提名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成員。另外尚有候補委員172人,他們也可参与中央委員會,但只有發言權而無表決權。當中央委員因故出缺時,候補委員可以依得票數的高低來遞補中央委員。.

新!!: 刘伯承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延安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44名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新!!: 刘伯承和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出席的代表有755人,其中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代表當時中国共产党的121万党员。.

新!!: 刘伯承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过两次,第一次会议于1956年9月15日至9月27日召開,第二次会议於1958年5月5日至5月23日召开。.

新!!: 刘伯承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苏联莫斯科近郊“银色别墅”秘密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正式代表为84人,代表當時全國13多萬名黨員。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党内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以及中国共产党要发动的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加以解决。由于此时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对中国共产党的镇压政策,中国共产党很难找到一个安全的开会地点,加上1928年春夏间将相继在莫斯科召开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大会、共产国际第六次大会和少共国际第五次大会,中国共产党考虑到届时将派代表出席这几个大会,而且也希望能够得到共产国际的及时指导,遂决定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 1928年3月,共产国际来电同意中共六大在苏联境内召开。4月2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开会研究召开六大的问题,决定李维汉、任弼时留守,负责中共中央日常工作,邓小平为留守中央秘书长。1928年4月下旬起,瞿秋白、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和100多位参加六大的代表相继分批秘密前往莫斯科。 1928年6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的莫斯科开幕,由向忠发主持,布哈林代表共产国际作了名为《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报告,瞿秋白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了《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政治报告,周恩来作了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了农民问题报告,向忠发作了职工运动报告。中共六大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农民、土地、职工、宣传、民族、妇女、青年团等问题的决议和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有23人,候补中央委员有13人。 中共六大对中国共产党有重大历史意义,它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中国共产党的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认为当时的中华民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第二个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形势和中国共产党的以后任务,中共六大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现在处于低潮,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这两个重要问题的解决,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共产党全党的思想,对克服当时中国共产党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斗争方式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

新!!: 刘伯承和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新!!: 刘伯承和中国抗日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華革命黨

中華革命黨為孫中山於民國三年(1914年)7月8日在日本東京創立的革命組織,黨員多為原興中會、中國同盟會及1912年成立的國民黨的部分人士,後於民國八年(1919年)10月10日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新!!: 刘伯承和中華革命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刘伯承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軍

中華民國國軍是中華民國的國家武裝部隊,由中華民國國防部管轄,是目前臺澎金馬地區主要防衛力量。前身為孫中山與蔣中正等人於1924年6月16日所創立的「國民革命軍」,史稱黃埔建軍;1946年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將國民革命軍編入中華民國中央政府統領的“全國陸海空軍”,軍隊開始實行軍隊國家化並改為現名。 中華民國國軍主要是由陸軍、海軍、空軍等三大軍種所組成,戰時可納入海巡、 警察等執法機關為輔助戰力。近年實施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並大規模裁軍,由60萬人精簡至21.5萬人;將海軍陸戰隊戍守之東沙島、南沙太平島交予海巡管理。雖然行政院海岸巡防署不是國軍下轄單位,但少部分軍人會被分發或借調到海巡服務。目前常備部隊大約18萬6千人;後備軍人大約300多萬人。 早些時候,中華民國是採用徵兵制,服役役期兩年。而軍官採志願制為主,僅招收少部分義務役男子,國家辦有預官考試,招考大學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軍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少尉軍官階級。士官國家辦有預士考試,招考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役男,通過考試錄取為預備士官者,在受訓結束後,授予下士士官階級。隨著時代演進,服役役期被縮短。直至今日,志願役與義務役併用制成為全體士官兵所依循的兵役制度,逐漸走向徵兵與募兵雙軌制。.

新!!: 刘伯承和中華民國國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

中华民国国防部部长是中华民国国防部的最高行政首長,負責統轄中華民國國軍各部隊,職位成立於1946年(民國35年)6月1日。.

新!!: 刘伯承和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 · 查看更多 »

中条山

中条山,中国山西省南部主要山脉之一,位于黄河南向转东向的大弯处,东北-西南走向,东连太行山,南临黄河,西北为汾河谷地,西隔黄河与秦岭山区相望。因位于秦岭与太行之间,山势狭长而得名,全长约160公里。最高峰为海拔2321米的垣曲县历山舜王坪,海拔2322米。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西进陕西,多次围攻中条山,史称中条山战役。 位于中条山脉的五老峰是河洛文化早期传播的圣地,也是中国北方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建有五老峰风景名胜区。 中条山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的铜矿产地。 中条山有色集团公司是中国最主要的铜生产基地之一。 Category:山西山脉.

新!!: 刘伯承和中条山 · 查看更多 »

丰都县

丰都县是中国重庆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重庆市中部,长江沿岸。傳說中丰都是一座“鬼”生活的城市,以“丰都鬼城”闻名于世。因三峡工程,位于名山街道的丰都旧县城被水淹没,县城迁至三合街道。.

新!!: 刘伯承和丰都县 · 查看更多 »

七亘村战斗

七亘村战斗又称七亘村之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两场战斗。 1937年10月26日,八路军129师772团3营利用有利地形,伏击日军辎重部队,经两小时战斗,日军一部撤退,其余被全歼。3营伤亡10余人,歼灭日军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及大批军用物质。 28日,3营再次再同一地域设伏。11时许,日军100余名骑兵和300余名步兵掩护辎重进入伏击圈,3营发起攻击战至黄昏,伤亡20余人,歼灭日军100余人,缴骡马数十匹《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军事历史研究部 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ISBN 7-80137-315-4,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斗总览”。.

新!!: 刘伯承和七亘村战斗 · 查看更多 »

平定

平定本指事件完結或有如下數種意義:.

新!!: 刘伯承和平定 · 查看更多 »

乌江

乌江为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也是流经贵州省的最大河流。于重庆市涪陵区汇入长江,全长1037千米(其中贵州境内889千米),流域总面积为115747平方千米(其中贵州境内66807平方千米)。.

新!!: 刘伯承和乌江 · 查看更多 »

二次革命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二次革命,即「討袁之役」,又稱「癸丑之役」、「贛寧之役」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1989年版),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9月,第20頁,ISBN 978-7-5326-0083-0,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繼辛亥革命後發動的反對袁世凱的武裝鬥爭。江西、江蘇、安徽、上海、廣東、福建、湖南、四川等地一度脫離北洋政府獨立。最後以北洋軍擊潰革命勢力告終。 传统意义上革命是对专制政權或文化的颠覆,「一次革命」是指推翻滿清的辛亥革命,符合革命的定義;而孙文在已進行國會民主選舉的時代發動的这场战争是否属于革命的范畴,少數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学者也有非议。.

新!!: 刘伯承和二次革命 · 查看更多 »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昆明。云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战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区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770.5万(2016年),占全国人口3.35%,排名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与三个国家相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新!!: 刘伯承和云南省 · 查看更多 »

代县

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长城雁门关脚下。历来为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1994年被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西汉置广武县,东汉时为雁门郡治。隋雁门郡改为代州,广武县改名为雁门县。金后期,为蒙古占领,省雁门县入代州。清雍正年间升为直隶州,1912年废州改称代县。现隶属于忻州市管辖。 代县境内多为山地,地势险要,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为了防御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骚扰和入侵,而筑有长城雁门关。李牧、薛仁贵、郭子仪、杨业等历代名将都曾在代州镇守,这里两千多年来共发生了一百五十多起战争。 今天,代县全县遍布着诸多的文物古迹。现存代州城墙修建于明朝初期,墙体基本保存完整。城中央的边靖楼,又称鼓楼,规模宏伟,在民间流传着“代州鼓楼应州塔(指应县木塔)”的歌谣。城内还有阿育王塔、文庙、文昌祠、城隍庙、武庙、慈云庵等古建筑。城外则有阳明堡、杨忠武祠、赵杲观等各种遗迹。 京原铁路穿越代县。经济以农业和采矿业为主。县境中部的滹沱河沿岸存在一片盆地,土地较为肥沃,适合于农业生产。主要作物有小麦、谷子、高粱、玉米等。盛产辣椒干,是中国四大辣椒产地之一。境内还有不少铁矿,其含铁量较高,因此采矿业也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由于代县地处边塞,历代多有文人骚士如李白、陈子昂、王昌龄、范仲淹等在此登临怀古,留下不少著名诗篇。当地的民间艺术如剪纸、绘画等亦颇有特色。.

新!!: 刘伯承和代县 · 查看更多 »

伏龙芝军事学院

伏龙芝军事学院(Военная академия им.)是苏联陆军培养中级指挥和参谋军官的军事院校。入学条件要求毕业于诸兵种合成军队高级指挥军事学校,担任过2年以上营级(含)军事主官职务,年龄不超过38岁,军衔为大尉或少校。设有基本系和函授系,学制均为三年,学习研究团、师、集团军的战术战役学。授予硕士学位。自1950年设立毕业生“金质奖章”。毕业生在军装右胸口佩戴银色徽标,担任团参谋长或团长(有营长资历)。.

新!!: 刘伯承和伏龙芝军事学院 · 查看更多 »

张国焘

张国焘(),字恺荫,又名特立,中国江西萍乡人,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今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山明村);中国共产党創始人之一,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張國燾在中共黨內資歷極深,長征後他領導的红四方面军的實力遠在中央紅軍之上,是最有資格與毛澤東爭奪領導權的人。後來由红四方面军主力和红九军团等组成的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几乎全軍覆滅,張也在中共黨內失勢,后叛变投于国民党。.

新!!: 刘伯承和张国焘 · 查看更多 »

张震 (上将)

张震(),原名张见生,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前高级将领,上将军衔,最高曾任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最晚去世的开国中将。 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张震历任红军连政治委员、红三军团营长、红一军团四师十二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参谋、科长,新四军第六支队、八路军第四纵队、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后兼任第十一旅旅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一(粟裕)兵团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四军代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副院长、院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总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新!!: 刘伯承和张震 (上将) · 查看更多 »

开县

#重定向 开州区.

新!!: 刘伯承和开县 · 查看更多 »

开州区

开州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小江支流回水末端。全县幅员面积3959平方公里,总人口165万,均占重庆市的1/20。辖40个镇乡街道、435个村、75个社区。东汉建安21年以“汉丰”为名建县,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 开州区距重庆主城区280公里,北依巴山,南近长江,西与四川省接壤。开州区的前身开县是一个人口大县、资源大县、农业大县,同时也是一个移民大县,三峡工程建成蓄水以后,开州区主要由中吉、安康、平桥三个片区组成,是整个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新!!: 刘伯承和开州区 · 查看更多 »

彝族

彝族(ꆈꌠ),曾称倮倮,主要居住于中国西南地区,少数分布在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地区,总人口约900多万人(2010年)。中国大陆现有彝族871万4393人(2010年),为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中国彝族聚居区和人口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贵州三省,其余各省市区也均有散居分布。越南的彝族支系被称为“倮倮族”(LôLô),人口3,307人(1999年),为官方承认的54个民族之一,分布在河江、高平和老街等省。缅甸、老挝、泰国等地亦有近百万彝族,部分居住地还留存有少许指路经和古彝文。 彝族内部有“尼苏(崇尚黑色)”、“纳苏”(凉山彝族,纳苏颇)、“罗武”、“米撒泼”、“撒尼”、“阿西”、“倮倮”等多种称谓,部分不同称谓代表不同支系,各个支系族群之间主要以方言和服饰区别。彝族语言属緬彝語群彝语支,有六种方言。越南的倮倮族大多数属于说彝语南部方言的尼苏人。彝语原有一种表意文字,史称爨文,也有人认为它是音节文字,其中比较通用的有一千多个。1975年的四川《彝文规范试行方案》确定了819个规范彝字,该方案1980年被国务院批准,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推行。 彝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历法等著作中,不乏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献。.

新!!: 刘伯承和彝族 · 查看更多 »

彭德怀

彭德怀(),名清宗,后改德怀,字得華,號石穿,小名鍾伢子、石穿,湖南湘潭人,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彭德怀早年供职于湘军,于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建立红五军,任军长。此后,彭德怀与毛泽东、朱德等共同开辟江西根据地,并担任红三军团军团长,参与长征。长征结束后,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抗日战争中,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司令,发动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彭德怀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野战军(后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攻占西北五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德怀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1950年,彭德怀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抗美援朝。1954年,彭德怀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第一任國防部部長、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任内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大制度(征兵制、薪金制、军衔制、勋章奖章制度)的确立。彭德怀於1959年庐山会议上致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道出大跃进中的问题和弊病及根源,而被打擊为“彭、黄、张、周反党集团”之首,后被撤销国防部长等职务,移居北京郊外吴家花园。1965年被任命为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文革”爆发后被押送回北京,遭到残酷迫害。身患结肠癌,于1974年11月29日14时52分含恨辞世。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宣布,为彭德怀平反,并恢复其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切名誉。.

新!!: 刘伯承和彭德怀 · 查看更多 »

徐向前

徐向前(),原名徐象谦,字子敬,中国山西五台县人,20世纪中国军事家、革命家、政治家,曾經擔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唯一一名北方人。 徐向前早年考入黄埔军校為一期生,并参与北伐战争,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参与广州暴动,并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之后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转战陕甘宁地区、进行长征,并到达陕北。后率领西路军渡黄河北伐,但失败。中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副师长,并参与开辟河北、山东等敌后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其率领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指挥运城、临汾、晋中和太原戰役等,攻占山西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向前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期间,他宣布停止金门炮战。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前夕徐向前因病于北京逝世。.

新!!: 刘伯承和徐向前 · 查看更多 »

土地改革运动

土地改革运动是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由中国共产党主导,在新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國共內戰时期对老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继续,基本完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土改。土地改革运动将地主的土地没收后,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目的是将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提高农业生产力,为中国的迅速工业化作准备刘少奇:.

新!!: 刘伯承和土地改革运动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刘伯承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北伐战争

#重定向 國民革命軍北伐.

新!!: 刘伯承和北伐战争 · 查看更多 »

國共關係

国共關係是指中国国民党與中国共产党之關係,也可視為海峽兩岸關係。 1923年中国國民黨總理孫中山與蘇聯代表越飛在簽訂孫越聯合宣言後,允許中共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但在1927年发生分裂。对于此次分裂的原因,國民黨認為,加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按照孙越宣言中的安排,应接受國民黨的領導,實現國民革命,但中共力圖破壞國民革命,反對國民革命軍北伐,並在北伐光復南京後發動暴動,因而引發國民黨清黨。而共產黨则認為,三大政策(或稱新三民主義)的親蘇聯政策的施行是國共合作的重要基礎,國民黨內頑固右派拋棄聯俄容共的三大政策,導致革命的失敗,中共方面為了堅決擁護三大政策,不得不向國民政府進行反擊。 1927年分裂之后,两黨进行了武装对抗(第一次國共內戰),西安事變後國民黨被迫與共產黨联合抗日,為日後內戰埋下隱憂,至1946年內戰爆发,直至1949年共产党在北京建立其主导的中国大陆政权。1950年後,國民黨幾乎完全失去对中国大陆的控制,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地區,長期奉行反共的政治意識形態,此后双方进行了多年的武装对峙,并在国际层面上争夺对中国的代表权。在台湾实现民主转型、2000年首次国民党失去执政权后,放棄其過去的反共立場,轉為加強與共產黨的接觸,2005年兩党领导人首次会面,此后两党开始较紧密的联络,两党关系成为海峡两岸关系中大陆和台湾之间的联络渠道之一。.

新!!: 刘伯承和國共關係 · 查看更多 »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在1924年師法蘇聯共產黨軍事制度創設之軍隊。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將所屬軍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是中國國民黨所轄的軍隊,也是中華民國在國民革命軍北伐後到行憲前的國家武裝力量,為中華民國國軍的前身。 國民革命軍建軍之初,將領和軍官均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創設的黃埔軍校加以培養訓練。國民革命軍是國民政府进行北伐的主要武裝力量。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完成,正式統一中國,國民政府定於一尊,國民革命軍也被稱為國民政府軍,簡稱「國軍」或「國府軍」,同時效忠黨與國家,期間經歷中国抗日战争、第二次國共內戰等戰爭。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頒布實施,國民革命軍成為中華民國國軍,簡稱「國軍」。.

新!!: 刘伯承和國民革命軍 · 查看更多 »

刘少奇

刘少奇,譜名紹選,表字渭璜,湖南省宁乡县人,祖籍江西吉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第二任(第二至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6年至1966年间担任排名首位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刘少奇早年曾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等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在上海、东北、浙江等地从事秘密工作,后前往中央苏区,领导职工运动,并参与长征。1936年,奉命前往天津组建中共中央北方局,扩大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的影响力。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部署新四军开辟华中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他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参与重组新四军。1943年,刘少奇返回延安后,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进入中共核心决策层。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刘少奇继续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少奇主持土地改革运动,并曾组织“七千人大会”、领导中央经济改革,先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中国国家主席。后来他反對毛泽东倡导的“三面红旗”,且在四清运动时与毛不一致,被毛认为会威胁到自己的领导地位,在“文化大革命”初期,成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并冠以“叛徒、内奸、工贼”进行批判。1968年,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决定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69年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刘少奇在放逐、拘禁中病死。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全面平反并恢复其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切名誉。.

新!!: 刘伯承和刘少奇 · 查看更多 »

刘伯承回忆录

《刘伯承回忆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刘伯承的回忆录,出版于1981年,书中分两部分,前一部分为刘伯承写的回忆文章,回忆了自己从长征到进军大西南结束的生涯,后面还有几篇刘伯承回忆自己战友、烈士等的文章。后一部分为刘伯承的亲属、战友、下属以及专访过刘伯承的记者写的回忆文章。1981年出版后又相继出版了回忆录的第二集和第三集,但影响最大和被引用最多的仍旧是1981年出版的第一集。.

新!!: 刘伯承和刘伯承回忆录 · 查看更多 »

刘湘

#重定向 劉湘.

新!!: 刘伯承和刘湘 · 查看更多 »

周恩来

没有描述。

新!!: 刘伯承和周恩来 · 查看更多 »

咸丰

咸丰可以指:.

新!!: 刘伯承和咸丰 · 查看更多 »

冕宁县

冕宁县(ꍿꆈꑤ rruo nuo xiep)是中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的一个县。主要有汉族、彝族、藏族、 回族四种世居民族。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锦屏一级水电站座落于境内,境内主要河流是雅砻江及其支流安宁河。当年红军长征时的“彝海结盟”就发生在此地。.

新!!: 刘伯承和冕宁县 · 查看更多 »

军事家

軍事家(英文:Strategist),為具有能對軍事活動實施正確指引或者是擅長具體負責軍事行動實施的人。依所擅長之不同,可以再細分為戰略家和戰術家及軍事理論家。.

新!!: 刘伯承和军事家 · 查看更多 »

军事调处执行部

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是第二次国共内战初期设在北平的调处中国国内军事冲突的机构,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共代表、美国政府代表组成,由“三人委员会”领导。.

新!!: 刘伯承和军事调处执行部 · 查看更多 »

冀南1939年春季战役

冀南1939年春季战役,中国称为冀南1939年春季反扫荡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发生战役。 1939年1月7日,日军调集3万余人进攻八路军冀南军区,以失败告终《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军事历史研究部 编,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ISBN 7-80137-315-4,卷“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斗总览”。.

新!!: 刘伯承和冀南1939年春季战役 · 查看更多 »

冀南军区

冀南军区,也称冀南抗日根据地,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129师、115师组成,宋任穷、徐向前等人创建,为河北地区中共主要抗日力量。.

新!!: 刘伯承和冀南军区 · 查看更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其委员长会议的组成人员之一,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国家级副职)。.

新!!: 刘伯承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 查看更多 »

八一勋章 (1955年)

八一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军人的一种勋章,是建国初期中国军事荣誉制度中的第一级。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自1955年起启用,现已停授。授予的对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人和文职人员。 八一勋章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八一勋章、二级八一勋章和三级八一勋章,另设有八一奖章。以奖励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参战有功而无重大过失的人员。.

新!!: 刘伯承和八一勋章 (1955年) · 查看更多 »

八路军

八路军,全称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据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关协议,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处于陕北的主力部队由国民政府改编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9月12日,八路军的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实际控制者中国共产党将这支部队称为“八路军”,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的《华北治安战》和《陆军作战》稱该部队为共產軍、八路军、紅軍。.

新!!: 刘伯承和八路军 · 查看更多 »

关家垴战斗

关家垴战斗,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损失最大的一次进攻战役,属于百团大战的第三阶段。在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破袭战的后期,被执行扫荡的侵华日军反扑至几近八路军总部。1940年10月30日战至10月31日,八路军集结近两万人,对占领关家垴的約500名日军进行圍攻。然而历时两晝夜,未能全歼日军。11月1日增援日军赶到,八路军被迫撤退。关家垴战斗是百团大战中极具争议的一战,被彭德怀视为自己戎马一生的四大败仗之一。.

新!!: 刘伯承和关家垴战斗 · 查看更多 »

元帅

元帅是一个军衔等级,处于军衔体系中的最高等次。.

新!!: 刘伯承和元帅 · 查看更多 »

国军

#重定向 國軍.

新!!: 刘伯承和国军 · 查看更多 »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29师

129師屬於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937年8月25日由紅四方面軍残部和陕北地方武装改編成,下轄385旅、386旅、教導團,初期師長為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训处主任张浩(1938年换邓小平)、副主任宋任穷、参谋长倪志亮、参谋处长李達。1940年,129师和120師參與百團大戰對抗日軍。1945年,以八路军前方总部和129师为基础,组建晋冀鲁豫军区,后发展成第二野战军和华北军区一部。.

新!!: 刘伯承和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29师 · 查看更多 »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新!!: 刘伯承和四川省 · 查看更多 »

石太铁路

石太铁路是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至山西省太原市的一条铁路干线,途经井陉县、阳泉市、寿阳县、榆次县等县市,原称正太线,是山西省的第一条铁路。 石太铁路穿越太行山脉,在石家庄市与京广铁路、石德铁路相连,在太原市与南北同蒲铁路、太焦铁路相接,在阳泉市与阳涉铁路相通,沿线还连接有新井支线、凤山支线和白荫支线等支线,是山西省通往京、津、沪和江南各地的主要通道。.

新!!: 刘伯承和石太铁路 · 查看更多 »

現代史

代史(Modern history),又譯為近代史,指現代(又譯近代,modern period,modern era)這個歷史時期的歷史。在西方,現代普遍被定義為中世紀之後的歷史時期,約開始於16世紀。現代可以被進一步區分為近世(Early modern period)與現代晚期(late modern period),這兩個時期以法國大革命及工業革命作為分界。在現代史之中,與現在時間緊密相關的歷史,稱為當代史(Contemporary history)。 近代和現代合稱近現代,即以近代為現代之前的一個時期;但有時近代和現代沒有截然的含義區別,視為同義,相互替代使用。.

新!!: 刘伯承和現代史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国共内战

一次国共内战是指中國在1927年-1937年间,在四一二事件後,由中國國民黨领导的国民政府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性政权之間的战争,此战争於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後趋向隐化,以国共摩擦形式贯穿抗战始终。中國國民黨稱為剿共。中国共产党亦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或十年內戰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1989年版),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9月,第4922頁,ISBN 978-7-5326-0083-0。.

新!!: 刘伯承和第一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国共内战

二次国共內战發生於1945年至1949年間 ,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间为争夺中国统治权而进行的内战。 抗日戰爭結束后,摩擦不斷的國共雙方開始在重慶展開談判並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然而谈判很快破裂,内战全面爆发。在戰爭初期,國軍一度取得全面優勢,佔領中共所控制的張家口和延安等戰略要地。然而到1947年初,在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成功政策幫助下,解放军逐步取得戰爭主動權,開始局部反攻以對抗國軍的重點進攻。及至1947年中,在挺進大別山後,中共更完全取得整場戰爭的主動權,戰局至此逆轉。解放軍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中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敗國軍,渡過長江,並在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後,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则退往臺灣,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相隔台灣海峽对峙,並長期在中國大陸(尤其是福建省)沿海爆發衝突,互有勝負。1979年後,海峽两岸关系才開始缓和,至此兩岸雙方再未發生戰事。迄今,内战戰火虽已停止,然而随着两岸政治情勢的变化,军事紧张局面亦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交戰雙方至今從未有正式的停戰協定或和約,因此廣義的來說,目前海峽兩岸仍然處於戰爭狀態。.

新!!: 刘伯承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

#重定向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

新!!: 刘伯承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 · 查看更多 »

第四次反围剿战争

#重定向 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戰爭.

新!!: 刘伯承和第四次反围剿战争 · 查看更多 »

粟裕

粟裕(),幼名继业,学名多珍,字裕,以字行,湖南会同人,汉化的侗族后裔。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晚年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副国级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位于开国十位大将之一,并被同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粟裕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与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之后进入井冈山,参与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历任红军第一军营长、师长,第七、第十军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参与开辟浙南游击根据地。参与抗日战争。后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参与指挥黄桥战役。皖南事变后,历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中央苏中、苏浙区委书记。后兼任第六师师长,并参加车桥战役。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历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兼第二副政委。任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与陈毅、刘伯承参加指挥苏中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上海战役等。曾参加指挥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科院副院长、第一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十一屆中央委员。粟裕于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期间遭到不合理批判,直至其去世十年后的1994年方才被完全平反。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84年2月5日,粟裕在北京逝世。.

新!!: 刘伯承和粟裕 · 查看更多 »

红二方面军

#重定向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新!!: 刘伯承和红二方面军 · 查看更多 »

红五军团

#重定向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

新!!: 刘伯承和红五军团 · 查看更多 »

红四方面军

#重定向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新!!: 刘伯承和红四方面军 · 查看更多 »

結拜

#重定向 乾親.

新!!: 刘伯承和結拜 · 查看更多 »

瑞金市

金市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东南部的一个县级市,现由赣州市代管。.

新!!: 刘伯承和瑞金市 · 查看更多 »

熊克武

克武()字錦帆,祖籍湖南省麻陽县(今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生於四川省井研縣鹽井灣。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军事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他是川軍的领导人之一。.

新!!: 刘伯承和熊克武 · 查看更多 »

独立自由勋章

立自由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军人的一种勋章,是建国初期中国军事荣誉制度中的第二级。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自1955年起启用,现已停授。授予的对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人和文职人员。 独立自由勋章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另设有独立自由奖章。以奖励抗日战争时期参战有功而无重大过失的中国共产党军队人员。.

新!!: 刘伯承和独立自由勋章 · 查看更多 »

白崇禧

白崇禧,字健生。穆斯林,伊斯兰教名奧馬爾()。廣西桂林臨桂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级上将,有「小諸葛」之稱。中國國民黨桂系(新桂系)將領。地位僅次於李宗仁。1923年起任廣西討逆軍參謀長,廣西綏靖公署及桂軍第二軍參謀長,國民革命軍副總參謀長、東路軍前敵總指揮。保定軍官學校畢業。 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稱「李白」,是國民黨內最具實力的地方軍事勢力──桂系的中心,多年來一路合作無間。二人最初一同加入國民黨孫中山在廣州的革命陣營,又聯手驅逐廣西的舊軍閥。1927年任淞滬警備司令。國民黨北伐時,率廣西軍隊攻至山海關。後任第四集團軍副總司令兼新編第十三軍軍長。北伐成功後,和蔣中正及其他地方勢力多次開戰。1929年蔣桂戰爭失敗後,與李宗仁等退回廣西。八年抗戰爆發後,二人動員廣西的軍隊抗擊日軍,合作指揮多場大戰,屢有勝果。 1931年後,白崇禧歷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兼軍訓部長、桂林行營主任、國防部長、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華中軍政長官。然而,國民政府未能保住在中國東北的戰果,局勢對國府愈趨不利,桂系最終亦無法保住中華民國的半壁江山。去臺灣後,白崇禧被委任為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66年病逝於臺北。 白崇禧为著名作家白先勇之父。白崇禧篤信伊斯兰教。民国时期,他捐款兴建了多所清真寺、发展穆斯林教育,在政治和经济上给予中国穆斯林許多方便。另一方面,據其子白先勇回憶,白崇禧對於少數穆斯林不合時宜的風俗習慣,例如:女性不得受教育、女性戴面紗等,極為反對。白崇禧對宗教採寬容態度,時常為佛教、道教寺廟題字、撰聯,諸如暖暖安德宮、關渡宮附設之廣渡寺、梧棲朝元宮、延平郡王祠等,不勝枚舉。.

新!!: 刘伯承和白崇禧 · 查看更多 »

百团大战

團大戰,又稱晉南遊擊戰、正太战役,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次游擊戰役,是由中國共產黨所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以下皆以八路軍稱呼)在1940年8月至10月间發動、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的破襲作戰。参加作战的中国军队包括八路军120师、129师和晋察冀军区與當地民兵。也是八路軍在平型關戰役之后參與較具規模的战役。中共宣稱戰爭初期戰報統計(第一階段)共達一百零五個團,因此定名為百團大戰(原正太戰役)。戰爭期間日軍發動反擊戰剿滅周邊一帶的共軍根據地,受損的平漢鐵路、同蒲路、石太路、井陘煤礦區迅速恢復運作,隨後日軍以國軍為主要目標再次發動相關戰役。 1940年7月22日,由朱德、彭德怀、左权联名签署的“正太铁道战役”的《战役预备命令》由八路军总部正式下发到晋察冀军区、第120师及第129师,同时上报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毛泽东审阅了此命令。命令中要求参战的部队最初预定22个团。8月20日晚20时,战役打响。随后众多未被命令参战的团陆续加入,其中不少团是37年后中国共产党在日占区和华北根据地当地扩编的,军饷与军火不在国民政府供给名册内,实际自备粮服军火,尤其是枪支、军服五花八门,训练和组织程度也不齐,更大量是没有军服拿起枪是兵放下枪即是民的民兵。其对日军袭扰压抑已久,开战后未等八路军总部命令即加入战斗。导致战役规模迅速扩大,彭德怀和左权也始料未及,更不用说身处延安的毛泽东,最终形成105个团的规模,因而更名为“百团大战”。.

新!!: 刘伯承和百团大战 · 查看更多 »

韩琦

韓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大臣。南宋北伐統帥韓侂冑曾祖。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生,出身世宦之家,父韩国华累官至右谏议大夫。韩琦3岁父母去世,由诸兄扶养,“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 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一甲第二名。在馆阁,同馆王拱辰、葉定基时有喧争,韩琦坐在幕室中阅卷,就像没有听见。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迁开封府推官。二年十二月,迁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三年八月,拜右司谏。 康定元年(1040年)官陕西帅臣,主张集中兵力进攻西夏,然而败于六盘山(宁夏隆德)下好水川(甜水河),損失一萬餘人。隔年(1042年)与范仲淹一起抗御西夏,时称“韩范”。韩琦范仲淹两人守边疆时间长,又名重一时,時边区民有歌唱:「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庆曆三年(1043年),官枢密副使。贊成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 嘉祐二年(1057年),蘇轍進士及第,不久就給樞密使韓琦寫信,希望得到他的提攜,這封信也就是後來著名的《上樞密韓太尉書》。 嘉祐三年(1058年),出任宰相。英宗即位后,封为魏国公。神宗赵顼即位以后,出判相州。作为元老重臣,他一直反对王安石变法,宋神宗一度有所感悟:“琦真忠臣,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青苗?而使者亦强与之。”。 熙宁八年(1075年),病死,终年67岁。贈尚書令,諡忠獻,配享英宗廟庭。后遗作编为《安阳集》。 《河朔訪古記》中记载:「按:公薨於相之府治,神宗震悼,命陪葬山陵,其家懇辭,乃命入內都知張茂則,敕葬公於安陽縣西北三十裏豐安鄉。天子禦製碑文,題曰:“兩朝顧命定策元勳之碑”,命龍圖閣學士宋敏求,即墳所書。冊賜守墳寺曰“傅孝報先之寺”雲。」——其中,“安阳县西北三十里丰安乡”即今之丰安村北的皇甫屯村,原墓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占地,于2010年整体就近搬迁。.

新!!: 刘伯承和韩琦 · 查看更多 »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次扩大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红一方面军长征途中占领了贵州遵义,於是順道於當地举行會議,地點在遵义城琵琶桥(后改名子尹路、又改称红旗路)东侧87号。会议改变了原来的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领导,增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形成了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等人的新领导集体,毛泽东恢复了对红军的軍事指揮權。.

新!!: 刘伯承和遵义会议 · 查看更多 »

聂荣臻

聂荣臻(),字福骈,小名双全。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鄉石院子人(今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郎家村),中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聂荣臻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于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参加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参与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后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委,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政委,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参加平型关战役,并开辟晋察冀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等职,指挥平津战役等作战,攻占华北全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聂荣臻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主抓“两弹一星”研制,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他继续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在北京逝世。.

新!!: 刘伯承和聂荣臻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新!!: 刘伯承和表字 · 查看更多 »

顾品珍

顾品珍()字莜斋。云南昆明人。清末民初军人。滇军领导人之一。.

新!!: 刘伯承和顾品珍 · 查看更多 »

袁世凯

袁世凱(),字慰廷(又作慰庭、慰亭),號容庵,汉族,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人,故又稱袁項城。清末民初重要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北洋新军領袖,对近代中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以及漢族传统文化的恢复作出过重要贡献,是中国警政、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奠基人,对中华民国的成立起到关键作用。曾任清朝內閣總理大臣、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中華民國大總統等职。 袁世凱出身官宦家族,於清末投身行伍,后随军赴朝鲜参与平定壬午军乱,又在朝鲜甲申政变中指挥军队击溃日軍,被清廷委以重任,回国组建新军,襄贊洋務運動及清末新政,自道員、巡撫、總督累升,至入值軍機處,甚至內閣總理大臣,成為清末頭號權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孙文于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袁世凯逼迫大清皇帝逊位,袁世凯组建临时政府。 成为民國首任大總統后,袁世凯进行改革,发展经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但其施政引发争议,国内爆发二次革命。中国签署廿一條事件引发国内民众不满。1915年袁世凯称帝,建立中華帝國,年号洪宪,由于国内反对,袁世凯宣布退位,登基83天便以失敗收場并于1916年6月6日逝世,葬于河南安阳。.

新!!: 刘伯承和袁世凯 · 查看更多 »

西南军政委员会

西南军政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西南地区的最高政权机关,1950年成立。.

新!!: 刘伯承和西南军政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西康省

西康省,簡稱康,為中華民國的一省,中華民國所設置的13省之一,成立於民國28年(1939年),為華西三省之一。 民國38年(1949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遷都臺北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继续管轄西康省,並廢除西康省。基本相當於藏文化中的康區,多數地區是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

新!!: 刘伯承和西康省 · 查看更多 »

西路军

#重定向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

新!!: 刘伯承和西路军 · 查看更多 »

西藏

#重定向 西藏自治区.

新!!: 刘伯承和西藏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刘伯承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解放区

解放区,是在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控制区域的称呼,在。这些地区与外地往往设置关卡,并独立发行货币,且拥有自主的地方武装。 相對的,中華民國政府或國民政府称其地区为「淪陷地区」或「共匪地区」,簡稱「匪区」。 对于解放区的性质,中国国民党及國民政府认为解放区是武装割据地方,新时期的军阀。 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因解放军连连击退国军,使得解放区的范围逐渐扩大,而中国国民党/國民政府所统制的區域(簡稱「国统区」)逐漸縮小。直至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撤退到台湾地区,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正式成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被撤退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称为「匪偽政府」。至此「解放区」一词与「国统区」共同退出历史舞台。.

新!!: 刘伯承和解放区 · 查看更多 »

解放勋章

解放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军人的一种勋章,是建国初期中国军事荣誉制度中的第三级。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自1955年起启用,现已停授。授予的对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人和文职人员和参与起义的原中华民国国军人员。 解放勋章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解放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另设有解放奖章。以奖励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参战有功而无重大过失的人员和直接领导中华民国国军起义的原国军人员。.

新!!: 刘伯承和解放勋章 · 查看更多 »

護國戰爭

護國戰爭(又稱護國戰役、護國運動、反帝戰爭、反帝制戰爭;民國四至五年,即1915年至1916年)是發生在中華民國的政變,起因是袁世凱在1915年12月於北京宣佈接受君主立宪帝制,蔡锷、唐繼堯、李烈鈞等宣布雲南獨立,並且发动反北洋政府的内战。袁世凱的軍隊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後亦紛紛宣佈獨立。袁世凱在內外壓迫後宣佈取消帝制,並於數月後病逝。.

新!!: 刘伯承和護國戰爭 · 查看更多 »

護法運動

護法運動(1917年—1922年)指由孫文領導,反對段祺瑞主導的北洋政府終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廢除中華民國國會,在廣州另立中華民國軍政府的行動,因陳炯明反對孫文後失敗並向段祺瑞主持的北洋政府和談而結束。在中國國民黨歷史中,亦稱為「三次革命」。所謂「護法」指的是護衛《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當時的臨時憲法)。.

新!!: 刘伯承和護法運動 · 查看更多 »

豫东战役

-- 豫东战役,亦称开封睢杞战役,黄泛区会战,是中国第二次国共内战在中原地区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兵团作战。 1948年6月至7月,华东野战军西线部队在中原野战军配合下,出其不意地攻占河南省会开封,并在睢县杞县地区歼灭区寿年兵团。华东野战军在战役第一阶段全歼开封守军整编第66师等,在战役第二阶段歼灭区寿年兵团部及整编75师等,活捉兵团司令区寿年和师长沈澄年,在战役第三阶段给予黄百韬兵团以打击后成功撤退,并在之后不久发动济南战役,攻占济南,全歼第二绥靖区。.

新!!: 刘伯承和豫东战役 · 查看更多 »

豫北战役

豫北战役又被称为豫北攻势。发生于1947年3月,于1947年5月28日结束。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由中共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在河南省北部地区对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进行的一场进攻战役。.

新!!: 刘伯承和豫北战役 · 查看更多 »

鲁西南战役

鲁西南战役发生于1947年6月,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处于第二次国共内战的战略进攻阶段,由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号称刘邓大军)在千里跃进大别山期间,在黄河南岸的郸城、六营、羊山等地与国民革命军进行的一系列战役。.

新!!: 刘伯承和鲁西南战役 · 查看更多 »

贺龙

贺龙(),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贺龙1914年参加中华革命党,曾手持两把菜刀袭击慈利县长卫兵。曾任讨袁护国军指挥、湘西护国军营长、靖国军团长、四川警备旅旅长、混成旅旅长、建国川军师长。曾率部与北洋军阀及四川军阀杨森作战。1926年,贺龙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1927年8月1日,他担任南昌起义总指挥,此后回到湘西,组建红二军团,任军团长,并开辟洪湖苏区。1936年,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八路军120师师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参加百团大战。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他任西北军区司令员,组织后方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书记、西南军区司令员。1952年,任国家体委主任,开创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事业。1954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9年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文化大革命时,被林彪和康生指控为准备推动“二月兵變”,于1969年6月9日遭迫害致死。1974年,中共中央宣布为贺龙平反。.

新!!: 刘伯承和贺龙 · 查看更多 »

贵州省

贵州省,简称贵或黔,是中華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省会是贵阳市。貴州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全省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面积约17.6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7.9%。素有多彩贵州之称。.

新!!: 刘伯承和贵州省 · 查看更多 »

麻雀战术

麻雀戰術,是一種化整爲零,將整個戰爭細分化爲許多個局部小組織的戰鬥方式。該戰術化機械笨重的作戰方式爲靈活輕巧的作戰方式,通過反複的分散和整合,可迷惑敵人,分散敵方的注意力,並集中優勢兵力群起而殲之。 Category:军事术语.

新!!: 刘伯承和麻雀战术 · 查看更多 »

軍事獨裁

軍事獨裁(military dictatorship),又稱军政府(military junta),一種獨裁政体形式,獨裁者透過軍隊維持其政治權力。.

新!!: 刘伯承和軍事獨裁 · 查看更多 »

黃維

黃維(),字培我。江西貴溪人,中國國民黨高級將領,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

新!!: 刘伯承和黃維 · 查看更多 »

黄河

-- 黄河,在中国古代称作河水、大河,简称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六长河流。中国的兩條母亲河之一,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噶達素齊老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源头位于青海巴颜喀拉山的雅拉达泽峰,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玛曲、约古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黄河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蜿蜒东流,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莱州湾)。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公里,流域面积只有2.3万平方公里。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公里,南北宽1100公里,总面积达795000平方千米(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黄河中游因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1977年錄得最高含沙量達920千克/立方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由于兴建水库以及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等原因,近年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黄河及黄河流域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

新!!: 刘伯承和黄河 · 查看更多 »

龙泉驿区

龙泉驿区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一个市辖区,地处龙泉山西侧的浅丘地带,是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全区面积558平方公里。区内景点有洛带古镇、明蜀王陵、北周文王碑、石经寺等。.

新!!: 刘伯承和龙泉驿区 · 查看更多 »

范仲淹

范仲淹(6月19日),字希文,谥文正,好彈琴,尤其《履霜》一曲,人称范履霜。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先世邠州(今陕西省邠县/彬縣),后迁居江南,为苏州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

新!!: 刘伯承和范仲淹 · 查看更多 »

蜀可以指:.

新!!: 刘伯承和蜀 · 查看更多 »

阎锡山

閻錫山(),字百川、伯川,漢族,山西省五臺縣人,清末举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将军府同武上将军,中華民國國軍(及其前身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北洋軍閥晉系領袖,曾任行政院院長、國防部部長及總統府資政等職務,1949年11月20日至1950年3月1日代行時任代總統李宗仁職務,是中華民國行憲至今唯一一位代理總統職權、形同國家最高領導者的行政院長。閻錫山主政期間,其管轄之山西省自1911年辛亥革命後建立以來,經歷多場內戰、抗日戰爭及國共內戰依然屹立不倒,直至1949年4月太原戰役結束後被共軍佔領為止,一共歷經38年,是眾多軍閥中紀錄最長者。.

新!!: 刘伯承和阎锡山 · 查看更多 »

董振堂

董振堂(),字绍仲,河北省新河县人,中国工农红军将领。红5军军长,國民政府將領董升堂為其大哥。 董振堂早年投身西北军,参加北伐战争,任第三十六师师长、第十三师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中原大战后,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第25师73旅旅长。1931年12月14日,率兵举行了宁都暴动,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红十三军军长,红五军团军团长,参加长征。1936年,率部参加西路军,所部在甘肃高台被马家军围攻,全军覆没。.

新!!: 刘伯承和董振堂 · 查看更多 »

邯郸战役

邯郸战役(又称平汉战役)是指1945年10月至11月中国国军沿平汉路北上接受日军投降时,在河北省邯郸以南地区与中共军队发生冲突的事件,中共称其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自卫反击战役”。.

新!!: 刘伯承和邯郸战役 · 查看更多 »

邓小平

邓小平(),原名邓先圣,后由啟蒙老師改名邓希贤。中国四川省广安州协兴乡(今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人,祖籍江西吉水,在法国勤工儉讀期间参加了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後留學蘇聯並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經過多年的努力,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1977年,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后,复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认领导地位。1978年至1983年,任全国政协主席;1981年至1989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2年至1987年,任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1983年至1990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邓小平一生未担任中国国家元首、中国政府首脑,或中共党内最高领导职务,但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9年11月辞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一职前,普遍认为他是实际的最高领导人,并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予以确认。直到今天他定下的政治及經濟路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仍保持巨大的影响力。官方评价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称他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称以其部分政治理念为核心的政治理论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部分。具体来说,他的提议包括“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一国两制”;其政策影响到了20世纪后期每个中国人,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他推动的改革还缔造了新兴超大城市深圳市。他于1978年和1985年两次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新!!: 刘伯承和邓小平 · 查看更多 »

邓小平文选

《邓小平文选》,简称“邓选”,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的文集,收录他的讲话、文章、谈话记录等。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前分三卷。覆盖范围为第一卷1938-1965年,第二卷1975-1982年,第三卷1982-1992年。.

新!!: 刘伯承和邓小平文选 · 查看更多 »

重庆市

重庆市,简称巴、渝,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首批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内陆开放高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中国著名三大火炉城市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1000多年,是巴渝文化属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 重庆市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的青藏高原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渝东接湖北、东南接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接四川,渝北接陕西,辖区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宽约450公里,辖区总面积8.2403万平方公里。重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其中主城区建成面积为877.78平方公里。 位于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以北的两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重庆拥有渝新欧铁路、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部地区第二座实行72小时免签的城市。.

新!!: 刘伯承和重庆市 · 查看更多 »

重慶談判

重慶談判,指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在中国重庆举行的,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一次谈判。这次谈判是政治协商会议的序曲,虽然它本身并未解决具体的实质问题,但国共双方达成了用政治协商的手段解决争端的初步意向,为后来几个月政协会议的召开制造了必要的和平气氛。 虽然该谈判期间国共最高领导人会晤,但主要工作由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和中共代表周恩来完成,其最高领导人并未参加具体谈判;重庆谈判仅为第二次国共内战前双方谈判的开端而非全部;此后国共谈判逐渐转入具体问题,并围绕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较量。直到1947年3月,内战前的国共谈判才以失败告终。 此次谈判是以国民政府与中共的方式进行的。后来政治协商会议时,国共两党以党派对等方式进行。.

新!!: 刘伯承和重慶談判 · 查看更多 »

金沙江

金沙江指中国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市岷江口的一段。金沙江流经中国西部的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全长2308千米,流域面积34万平方千米。有无量河、雅砻江、普渡河、牛栏江、横江等支流。 奔流在川藏边境沙鲁里山和芒康山之间,到云南省玉龙县石鼓镇急转北流,深切高原,构成著名的虎跳峡,水流湍急,两岸悬崖飞瀑,落差达3,30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

新!!: 刘伯承和金沙江 · 查看更多 »

长征

长征,又稱北上抗日發生在十四年抗戰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从中央苏区和南方苏区开始的战略转移與逃亡,最终抵达、汇聚于陕甘苏区。红军到达陕甘苏区后,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在报告中首先用“长征”一词,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册。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余华里,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實際距離约合萬余公里;当时的國民政府称其为“流窜”或「西竄」。红军穿越大面积的雪山、高原草甸、永久冻土带和无人区,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 中央红军368天的长征期间,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总共有15天进行大决战,235天用于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间行军,期间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中央红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62座县城,红军阵亡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击溃政府軍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五座连绵起伏的雪山。.

新!!: 刘伯承和长征 · 查看更多 »

长江

长江,在中国古代称作江水、大江,简称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80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青海、 西藏、 云南、 四川、 重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东部(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汇入东海。长江流域覆盖中国大陆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中国大陆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 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占中华人民共和国GDP20%。长江流域生态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多种濒危动物如扬子鳄和达氏鲟的栖息地。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长江取水、灌溉、排污、运输、发展工业、当作边界等。 近年来,长江受到了工业污染、农业径流、河沙淤积、湿地和湖泊减少的威胁,因而加剧了季节性洪水的发生。长江部分地区已被划为保护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则因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

新!!: 刘伯承和长江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刘伯承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陈毅

毅(),原名陈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诗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 陈毅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于192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文书和中共党委书记。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政委、红二十二军军长兼政委、江西军区总指挥,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代理军长,参加开辟华中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毅历任上海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等职,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1972年1月6日,陈毅在北京逝世。.

新!!: 刘伯承和陈毅 · 查看更多 »

抗日军政大学

抗日军政大学(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 学生来源最初是驻校轮训中国工农红军的各级部队干部,后来大量招收培训从陕甘宁边区外奔向延安的抗日知识青年。.

新!!: 刘伯承和抗日军政大学 · 查看更多 »

林南战役

林南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发生的戰鬥。八路军缴获山炮一门、迫击炮20门,轻机枪83挺、步枪3118支、击落飞机一架,攻克据点80余处。.

新!!: 刘伯承和林南战役 · 查看更多 »

林伯渠

林伯渠(),原名林祖涵,字邃园,号伯渠,中国湖南省安福縣(今临澧縣)人,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之一,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和吴玉章并称为中共五老。.

新!!: 刘伯承和林伯渠 · 查看更多 »

援西军

#重定向 中国工农红军援西军.

新!!: 刘伯承和援西军 · 查看更多 »

李德

#重定向 李德 (德國).

新!!: 刘伯承和李德 · 查看更多 »

杨闇公

杨闇公(),别名尚述,尚达,字闇公,四川潼南县双江镇人(今屬重庆),中国近代政治人物。杨尚昆、杨白冰之兄。.

新!!: 刘伯承和杨闇公 · 查看更多 »

榆社县

榆社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是晋中市下辖的一个县。太行山的腰部,境内山峦起伏,石山土山应有尽有,浊漳河水从中流过,有云竹水库颇为著名,气候宜人,景色迷人。 榆社县为一农业县,以农林牧为本,而尤以林业最具优势。经济发展迅速。榆社历史悠久,其建制可追溯到隋代以前,境内文物众多,考古资源丰富,美名为"化石之乡"。这里当年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总部长期转战于此。 面积1651平方公里,人口14万,县政府驻箕城镇。.

新!!: 刘伯承和榆社县 · 查看更多 »

榆辽战役

榆辽战役是指1940年9月至10月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期间,八路军第129师等部,在山西省榆社、辽县地区对日军的进攻战役。造成日军伤亡近1000人。.

新!!: 刘伯承和榆辽战役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亦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战略家和思想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终身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被尊称为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暨国防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暨名誉主席等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之一。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实践过程中,早先曾借鑑斯大林主義探索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後來其运用經驗和總結的成果被发展称作毛泽东思想,被後繼無產革命參考成為蘇共以外的另一重要左派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他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游击战十六字诀和运动战战略、三个世界理论、矛盾论、实践论等,其核心内容为新民主主义和無產階級专政理论。此外,毛泽东在文學和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的专政統治和階級鬥爭備受批評,因主导或发动的反右运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等各类政治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而使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新!!: 刘伯承和毛泽东 · 查看更多 »

江陵县

江陵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荆江河段北岸。全县版图呈马鞍形,东西距53.5千米,南北距36.2千米。面积1032平方千米。2010年末总人口40.5万人。 .

新!!: 刘伯承和江陵县 · 查看更多 »

汉口

汉口是武汉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武昌和汉阳并称「武汉三镇」,历史上曾作为一个独立的汉口特别市存在。 在清末、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及中共建政初期,汉口经济繁荣,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城市,繁华程度位居亚洲前列。民国时期的汉口是绝无仅有地和上海共享荣耀的远东大都会,因位于长江沿岸,为交通枢纽,工商业极为发达,与位于北美洲五大湖岸的芝加哥相似,被《芝加哥论坛报》称为“东方芝加哥”。由于租界林立,对外贸易频繁,新移民不断涌入,汉口现代化程度和城建规模远远领先于中国绝大部分城市,因此汉口也被广泛称为“大汉口”。 汉口地处长江西北、汉水以北的地域,隔长江与其东南侧的武昌相望,并汉江与其南侧的汉阳相望,大致是今天的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东西湖区四个区所覆盖的范围。武汉三镇不仅各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而且分别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面貌,在功能分工上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虽然三镇在行政上已经合并接近60年之久,这种情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汉口得名于地处汉江注入长江之口,因古时称汉水为夏水,故当时有“夏口”之地名。.

新!!: 刘伯承和汉口 · 查看更多 »

沁县

沁县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南部,是长治市下辖的一个县。农产以“沁州黄”小米著名。特产卤肉干馍。.

新!!: 刘伯承和沁县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新!!: 刘伯承和河北省 · 查看更多 »

泸州市

泸州市(四川话拼音:Lu2zou1;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古称江阳。市境东北临重庆市,西北界内江市、自贡市,西毗宜宾市,西南接云南省昭通市,南邻贵州省毕节市,东达贵州省遵义市。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四川盆地南端,北部为川中丘陵区,南部为大娄山区。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市境北部,于城区与沱江汇合。赤水河为南部与贵州省的界河,并折向北流于合江县注入长江。总面积1.22万平方公里,人口428.52万。泸州是中国著名的“酒城”,出产闻名遐尔的名酒泸州老窖和郎酒,亦特产热带水果桂圆和荔枝。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新!!: 刘伯承和泸州市 · 查看更多 »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的“三大战役”之一,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中華民國國軍徐州剿匪總司令部防區。由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時期,解放軍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对國軍一次战略性进攻戰役。 戰役历时65天,解放軍殲滅國軍5个兵团和1個綏靖區部隊,計22个军56个师,共55.5万人(其中俘虏32万余人,毙伤17万余人,投降3.5万余人,變節改编2.8万人;国军将领被俘124人,阵亡6人,投降22人,叛變8人。被消灭国军统计中还不包括溃散和逃亡人数),此外還击退由蚌埠方面屢次北援之第六、八兩個兵團。國軍方面,由徐州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刘峙及副總司令杜聿明指揮,造成解放軍伤亡13.4万人。此战役被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方面称为「徐蚌--会战」(徐州、蚌埠),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称为「淮海--战役」(淮阴、海州)。.

新!!: 刘伯承和淮海战役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截止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51万,户籍人口6138万。.

新!!: 刘伯承和湖北省 · 查看更多 »

滑县战役

滑县战役发生于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11月。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中共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与国民政府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在河南省滑县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

新!!: 刘伯承和滑县战役 · 查看更多 »

滕代远

滕代远(),曾經化名唐大元、李光,苗族,湖南麻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故政治家。 滕代远参与领导了平江起义,曾任红五军、红三军团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副总政治委员、中央军委武装动员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参谋长、八路军前指参谋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华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长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新!!: 刘伯承和滕代远 · 查看更多 »

朱德

朱德(),原名朱代珍,曾用名建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祖籍廣東韶關。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朱德早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官至云南省警察厅长。1922年,他赴德国留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8月1日,他参加南昌起义,此后率部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先后担任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革军委主席,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同毛泽东指挥中共军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务。1959年,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文化大革命期间,朱德受到冲击。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逝世。 北洋政府時期,朱德曾被授予勳五位、三等文虎勋章、陸軍中將军衔。抗日战争期间被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军衔,战后获抗战胜利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新!!: 刘伯承和朱德 · 查看更多 »

朱怀冰

朱怀冰(),其在保定军校上学时学名:朱荫冕,号:岩声。乳名四伢,亦名怪中,湖北黄冈人。中华民国军事及政治人物。.

新!!: 刘伯承和朱怀冰 · 查看更多 »

成都市

成都市(四川话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别称“蓉城”、“锦官城”,简称“蓉”,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腹地,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物流、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5年常住人口1465.8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前367年)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截止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自建城伊始到现代数千年历史中,除白莲教时期几十年外,均保持着高度繁荣和发达,是全国生活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曾是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五个政权的都城,文化遗存丰富,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如今,成都所在的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领先的区域。 成都市于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是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

新!!: 刘伯承和成都市 · 查看更多 »

成都战役

成都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后期的一次战役,发生于1949年12月,通过此次战役,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在成都平原歼灭胡宗南所率领的国军30余万人,和平进占成都。.

新!!: 刘伯承和成都战役 · 查看更多 »

昔阳县

昔阳县在中国山西省北部、太行山西麓,是晋中市下属的一个县。 面积1943平方公里,人口23万,县人民政府驻乐平镇。昔阳北接平定县,南连和顺县。昔阳县最有名的村庄是大寨村,现代史上因为毛泽东1964年发布的指示“农业学大寨”而出名。.

新!!: 刘伯承和昔阳县 · 查看更多 »

新鄉

新鄉,可以指:.

新!!: 刘伯承和新鄉 · 查看更多 »

无神论

无神论(Atheism),在廣義上,是指一種不相信神存在的觀念Most dictionaries (see the OneLook query for) first list one of the more narrow definitions.

新!!: 刘伯承和无神论 · 查看更多 »

怀仁堂

怀仁堂,是中国北京市中南海内主要建筑之一,位于中海西门内,丰泽园东北。中国近代历史上,多次重大历史事件在此发生。中国共产党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议通常在怀仁堂召开。同时,怀仁堂也是中国共产党多个领导小组的会议举办地,如:中央财经委员会(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新!!: 刘伯承和怀仁堂 · 查看更多 »

晋察冀边区

晋察冀边区是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山西(晋)、察哈尔、河北(冀)接壤的地区建立的一个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政权。至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演变为晋察冀解放区。.

新!!: 刘伯承和晋察冀边区 · 查看更多 »

晋东南

#重定向 上党郡.

新!!: 刘伯承和晋东南 · 查看更多 »

晋冀鲁豫边区

晋冀鲁豫边区,是中国抗日战争中1941年在河北邯郸成立的中國共產黨根据地。至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演变为晋冀鲁豫解放区。.

新!!: 刘伯承和晋冀鲁豫边区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劉伯承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