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切羅基攻擊和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切羅基攻擊和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之间的区别

切羅基攻擊 vs.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切羅基攻擊是韓戰期間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司令所提出的空襲。該行動從1952年10月9日開始實施直到1953年韓戰停火結束,以事前選定的共軍後勤倉庫,戰壕與砲兵陣地為主要目標。 1952年9月克拉克與美國第1海軍陸戰師師長搭乘直升機巡視戰線時,發現陸戰隊的防線後面有密集的彈藥庫,醫療用品庫,卡車站,以及軍營等,克拉克想到如果共軍空襲,這些將慘遭打擊,反過來推測,共軍防線後面應該也是如此。回到旗艦後,他下令出動飛機偵查,照片証實了他的推測。克拉克的作戰官Ray M. Pitts將此觀念命名為「切羅基攻擊」,以紀念克拉克的切羅基人血統。 切羅基攻擊與密接空中支援的不同在於密接空中支援並沒有事前選定目標,通常以最多八架飛機編組進行,裝備殺傷人員的武器;切羅基攻擊則事前選定目標,進行詳細的出擊前簡報,出動的飛機多達50架,依照目標特性裝備武器,由對敵防空壓制噴射戰鬥機護航。 美國第八軍團司令詹姆斯·范佛里特將軍在戰後如此評價:切羅基攻擊確實摧毀了敵軍,如果接著採取地面行動,可能突破敵軍防線,或引起敵軍的強烈反應以恢復戰線,消耗他的人力、火力儲備,在一周到10天內耗盡敵軍。之後地面部隊就可以釋放出來,進行運動戰而不是進行陣地戰。 1953年7月24日,克拉克因為發明切羅基攻擊協助美國第八軍團,獲得當時第八軍團司令馬克斯維爾·泰勒將軍頒發陆军嘉奖奖章。.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USS Essex CV-9)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首艦。它是美軍第四艘以艾塞克斯為名的軍艦,紀念1799年麻薩諸塞州的艾塞克斯縣居民捐贈第一艘艾塞克斯艦給美國政府。由於在二戰表現出色,艦上水兵稱之為海軍最善戰之軍艦(The Fightingest Ship in the Navy)。 艾塞克斯號於1941年開始建造;數月後日本突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艾塞克斯號等航空母艦。1943年艾塞克斯號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艾塞克斯號退役停放,並在稍後進行代號SCB-27A現代化改建。1951年艾塞克斯號完成改建後再次服役,並進行了兩次韓戰巡航;期間艾塞克斯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舷號改為CVA-9。韓戰後艾塞克斯號進行代號SCB-125改建,增設斜角飛行甲板,並在稍後調往大西洋艦隊。1960年艾塞克斯號重編為反潛航母,舷號改為CVS-9。除大型戰爭外,艾塞克斯號也介入了多場冷戰危機,包括豬灣事件及古巴導彈危機;亦有份參與美國的太空計畫,回收了太陽神7號的指揮艙。 艾塞克斯號在1969年退役;於1973年除籍;最終在1975年出售拆解。.

之间切羅基攻擊和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相似

切羅基攻擊和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切羅基人第七艦隊 (美國海軍)朝鲜战争

切羅基人

切羅基人(Cherokee,、translit;translit)是東南疏林地區的原住民族群。十八世紀以前,他們主要居住於現在的北卡羅萊納州西南部與田納西州東南部,以及南卡羅萊納州西部和喬治亞州東北的部分地區,被迫遷徙之後,現今大多居住於奧克拉荷馬州東北部。 切羅基語屬於易洛魁語系的南易洛魁語支。十九世紀時,美國民族誌學家詹姆士.木尼紀錄到一個切羅基的起源傳說:其先祖由今日的五大湖南下遷移到東南地區,北易洛魁語支的人口正居住在五大湖大區。 不過人類學家湯瑪士.R.懷特寫道,原始易洛魁語的起源地極可能是大阿帕拉契地區,四千年前南北易洛魁語支才開始分離。 目前共有三個聯邦認證的切羅基部落:北卡羅萊納州的東方部落(Eastern Band,縮寫:EB)、奧克拉荷馬州的切羅基國(Cherokee Nation,縮寫:CN)與給杜瓦聯合部落(United Keetoowah Band,縮寫:UKB)。 十九世紀以前,北美的歐裔移民將切羅基人歸類在「五個文明部落」中,因為當時切羅基人進入了農業定居社會,且慢慢接納歐洲拓墾者的新科技。切羅基人是首個被聯邦政府允許取得公民身分的原住民族群,法源來自一八一七年的第八法案款。 註: 一八一七年的第八法案,如內文所引述,大致專注於特定土地的使用權利(密西西比河以東),若條件符合,少部分印地安人有機會保留住此區域的部分土地--也就是說,如果他們「願意成為美利堅聯邦公民」。但是,在此情境中,第八法案亦暗示說「(居住在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印地安人若願意成為美國公民,則可以(被允許)獲取公民身分。」照字面上看來,法條內容似乎有考量到其後的國土界線,密西西比河以西會被劃分到美國國界以外。 切羅基國成員人數達三十萬,是聯邦認證的五百六十七個部落中規模最大的部落。 此外,還有數個民間切羅基團體主張擁有切羅基世系背景,其中一些團體已受州政府承認。一次民調中,多達八十一萬九千人以上宣稱有切羅基血統,包含一些不屬於任何部落的人。 三個切羅基部落之中,切羅基國和給杜瓦在奧克拉荷馬州的塔勒闊(Tahlequah)市設有總辦事部。給杜瓦成員大多是「老開拓者」的後裔,他們乃是在一八一七年法案之前遷徙到阿肯色州的切羅基人,在血緣上與一八三零年代時被強迫遷徙的切羅基族群有緊密的血緣關係。東帶切羅基部落位在北卡羅萊納州西部的夸拉界(Qualla Boundary),其先祖成功抵抗、逃過迫遷,因此得以繼續居住此地。.

切羅基人和切羅基攻擊 · 切羅基人和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第七艦隊 (美國海軍)

美国第七舰队(United States Seventh Fleet)是美國海軍旗下的遠洋艦隊之一,隶属于美國印太司令部属下的太平洋舰队。第七艦隊司令部设在日本的横须贺港,驻地包括日本佐世保基地、冲绳和韩国釜山、浦项、镇海基地、新加坡及菲律賓等地,是目前美国最大的海外前線投送部队。第七艦隊的主要任務包括威嚇敵國、與盟國合作保护海上通道、协防美國友邦領土以及在必要时动用武力,也经常充当美国对外進行军事行動時的機動艦隊,被盟国誉为“西太平洋自由之盾”。.

切羅基攻擊和第七艦隊 (美國海軍) · 第七艦隊 (美國海軍)和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与大韓民國之间,自1950年6月25日开战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的一场战爭,因未有和平協議,战争在理论上上仍未結束。 朝鲜半岛自1910年起被日本统治,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随后根据与美国协议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本投降,占领朝鲜半岛。在1948年,南北两占领区内分别成立两个政府。南北双方均自认为全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时对整个朝鮮半島声称主权,拒绝承认以北纬38度线划分的苏美对日受降分界线为边界。在冷战初期的紧张国际形势背景下,南北双方都企圖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沿三八线两边各自囤积大量军队,苏美占领军撤军后,自1949年1月起双方频繁發生小規模武装衝突,至朝鮮在充足准备后發動大规模攻势。它是冷战的第一场大規模“热战”。 朝鲜在1950年6月25日以反擊為理由越过三八线,一般以此為韩战(韩国内战)/朝鲜战争(朝鲜半岛战争,联合国当时用语)/朝韩内战(现今用语)之起点。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隨即介入,当时苏联、美国、中华民国为联合国成员,而朝鲜、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非联合国成员。联合国只承认美国支持的大韩民国为朝鲜半岛上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苏联支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而认为是前者领土内的地方政治军事力量。25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蘇聯因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國席位問題而抵制出席會議,大韩民国向联合国控诉受到入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82号决议,声明此举为北朝鲜部队对大韩民国的武装攻击,并敦促其立即停火。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第83號決議,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38度線,“建议联合国会员国给予大韩民国以击退北朝鲜武装攻击及恢复该区内国际和平与安全所需之援助”。随后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过第84号决议,由21个会员国组成“联合国军”参战,包括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的军队,外加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5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或医疗船,其中美国提供88%的战斗人员,占据主导地位。这支部队不听命于秘书长,而是受美国统一指挥,联合国要求由美國提交戰鬥行動報告。由此,以保卫和平的名义,韓戰演变为捲入数十个国家的国际武力争端。随后苏联空軍开始秘密參戰,而中方則譴責、呼籲雙方停火并保持一定中立。 朝鲜人民军在战争首兩個月占尽优势,三日內攻陷韩国首都汉城,韩国国军遭受巨大损失,不断后撤。至8月,朝鲜军队已抵达釜山环形防御圈。美军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陸後迅速扭轉戰局,朝鲜军队後路被切斷,陷入不利地位,金日成向苏联集團請求協助,苏联也积极施压中国参战。随后,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出警告,指出若聯合国軍越過38度线侵入北方,其中立政策可能改變;还谴责美国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抗议美国飞机轰炸中国丹东的文物市场。 10月初,聯合國軍逆轉戰情,向北開進,越過38度線,終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決定出兵介入。10月1日,韩国国軍越过三八線,美军则于10月8日正式越过三八线。10月19日,联合国军奪取包括平壤在内的朝鲜大部分地区,逼近中朝边境。同日晚,首批中国人民志願軍也秘密越過鴨綠江,開始激烈的攻防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参战后长驱直入,在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中连续击败联合国军,将战线推回三八线,并于1951年1月4日一举攻占韩国首都汉城。其后,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提出停战建议,但战争双方均未对此有进一步回应,战争继续进行。联合国军在此后的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中阻滞志愿军的进攻,使戰線在開戰一年後再次回到三八线并陷入胶着。蘇聯首先主張停火,而中、美双方均表贊同并开始停战谈判,但双方边打边谈,构筑堑壕,并在上甘岭和金城等地展开拉锯,双方皆有重大损失。 1953年7月27日,参战方三边——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鮮人民军、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宣布停战。协定建立朝韩非军事区作為緩衝區,并就战俘遣返问题作出安排。随后,朝韩双方仍继续保持外交冲突和军事对峙,持续至今。由于李承晚的反对,大韩民国国军并未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而以1950年7月李承晚将大韩民国国军指挥权交给联合国军为由,于金城战役后,在行动上遵守了朝鲜停战协定。因朝韩之间未直接签署停战协定或和平协议,韩国名义上自1953年后军队指挥权仍归联合国军而停止作战,所以理论上朝韩双方仍然处于战争状态,战争並未正式結束。至2018年4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与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签署《为促进韩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其中提出将在2018年年内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朝鲜战争結束后及中美關係正常化後,隨著冷戰緩和,各方重新考慮在朝鲜半岛的政策,联合国和大多数國家逐渐改变为同时承认以停战分界线划疆而治的朝鲜、韩国两个政权,而不介入双方的领土争端。联合国于1991年同时首次接纳朝韩为会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于1992年与韩国建交。.

切羅基攻擊和朝鲜战争 · 朝鲜战争和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切羅基攻擊和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之间的比较

切羅基攻擊有9个关系,而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有33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0.87% = 3 / (9 + 334)。

参考

本文介绍切羅基攻擊和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