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军事技术与装备和无后座力炮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军事技术与装备和无后座力炮之间的区别

军事技术与装备 vs. 无后座力炮

军事技术与装备,簡稱軍備,羅列了古今各式各樣的武器、技術,甚至理論,為軍事學中重要的一環。. 无後座力砲(Recoilless rifle)是火砲的一種。特色是发射时利用向後喷出氣體的反作用力推進炮彈的火砲。由於減少了傳統火砲需求的後座以及制退機械,以及發射過程中,砲管承受的壓力較傳統火砲小,得以減少砲管厚度。所以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操纵方便,适用于注重機動力的步兵單位,像是傘兵,山地步兵與特種部隊。 無後座力砲的發射方式與彈藥型態都與傳統火砲類似,使用的彈藥為彈頭與發射藥結合一體的金屬藥筒,發射時自後方裝入砲管,關上砲閂之後擊發。由於火藥產生的部分氣體在發射時自砲管後方排出,在發射同樣重量的彈頭時,無後座力砲的射程較低,因此多使用裝藥量較大的彈頭,獲取較大的破壞力。除此之外,发射之後的後焰(back blast)及後喷物会暴露发射阵地,而且还使其无法在狭小空间内使用。 小型無後座力砲可以直接以人力攜帶並且自肩上發射,為了尋求較為穩定的射擊效果,許多無後座力砲還是安裝在輕便三腳架上使用。.

之间军事技术与装备和无后座力炮相似

军事技术与装备和无后座力炮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火箭筒火箭推進榴彈空降部隊潛艇43式75毫米無後座力炮51式106毫米無後座力砲

火箭筒

#重定向 火箭弹发射器.

军事技术与装备和火箭筒 · 无后座力炮和火箭筒 · 查看更多 »

火箭推進榴彈

火箭推進榴彈是前蘇聯研製的單兵肩托式反裝甲支援武器(英文:Rocket-propelled grenade,縮寫:RPG;Ручной противотанковый гранатомет (РПГ)),現時一般所提及的RPG,往往是指當中最為著名的RPG-7。.

军事技术与装备和火箭推進榴彈 · 无后座力炮和火箭推進榴彈 · 查看更多 »

空降部隊

-- 空降 軍事跳傘或滑翔前運人員或物資的形式。 用途 提供人員,設備或耗材。 起源 起源於1927年11月意大利部隊。 空降部隊(Airborne forces)屬於軍事單位,早期為輕裝步兵,近年分演為「傘兵」、「」、「」3種,其部隊運動採航空器和“空投”戰鬥。因此,他們可以放在敵後,有能力與小警告,幾乎在任何地方部署。編隊是有限的,只能經由他們的航空器運輸,難以有足夠的武力,主要的優勢在於“在幾分鐘內突然冒出的數量和大小”,歐美稱為。.

军事技术与装备和空降部隊 · 无后座力炮和空降部隊 · 查看更多 »

潛艇

潛艇或稱潛水艇、潛艦是能夠在水下运行的舰艇。潜艇的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小到全自动或一两人操作、作業时间数小时的小型民用潜水探测器,大至可裝載数百人、連續潛航3-6个月的俄罗斯台风级核潜艇。按體積可分为大型(主要为军用)、中型或小型(袖珍潜艇、潜水器)和水下自动机械装置等。潛艇也是較早期就有的匿蹤載具。 大型潛艇多為圆柱形,船中部通常設立一个垂直结构(帆罩),早期称为“指挥塔”,帆罩多具有平直的矩形截面,早期多为阶梯形,內有通讯、感应器、潜望镜和控制设备等。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潛艇得到广泛運用,擔任许多大国海军的重要位置,其功能包括攻击敌人军舰或潜艇、近岸保护、突破封锁、侦察和掩饰特种部队行動等。潜艇也被用于非軍事用途,如海洋科学研究、抢救财物、勘探开采、科学侦测、维护设备、搜索援救、海底电缆维修、水下旅游观光、学术调查等,超级富豪甚至用為海下移动豪宅。 多數潛艇被認為是種的戰略武器(尤其是中大型的彈道飛彈潛艇與巡弋飛彈潛艇),在裁軍或擴軍談判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研發潛艇需要高度和全面的工业能力,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自行设计和生产軍用級潛艇。.

军事技术与装备和潛艇 · 无后座力炮和潛艇 · 查看更多 »

43式75毫米無後座力炮

43式75公釐無後座力砲是聯勤61兵工廠於1950年仿製美國75公釐無後座力砲而來。.

43式75毫米無後座力炮和军事技术与装备 · 43式75毫米無後座力炮和无后座力炮 · 查看更多 »

51式106毫米無後座力砲

-- 51式106公釐無後座力砲的前身是105公釐無後座力砲。.

51式106毫米無後座力砲和军事技术与装备 · 51式106毫米無後座力砲和无后座力炮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军事技术与装备和无后座力炮之间的比较

军事技术与装备有498个关系,而无后座力炮有2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1.15% = 6 / (498 + 23)。

参考

本文介绍军事技术与装备和无后座力炮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