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余清芳和安東貞美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余清芳和安東貞美之间的区别

余清芳 vs. 安東貞美

余清芳()又名清風、青芳,字滄浪,號春清、春芳。化名邱九、徐清風。臺灣臺南廳長治二圖里大湖區後鄉庄(今高雄市路竹區)人,1915年西來庵事件領袖,該事件為臺灣日治時期最大規模的反日民變。. 安東貞美(),飯田藩(今長野縣)出身。曾任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校長,1915年以陸軍大將身分,前往台灣擔任台灣總督,為台灣日治時期第6任總督。.

之间余清芳和安東貞美相似

余清芳和安東貞美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五福大帝西來庵事件齋教臺南西來庵江定清朝

五福大帝

五福大帝(又稱五福王爺、五靈公或五靈官),本掌管瘟疫之瘟神,後被奉為民間的逐疫之神,也被福州人奉為鄉土守護神、陰間的司法神。這種「逐疫五神」類信仰對流行與閩南的王爺信仰與城隍信仰也有相當的影響。而據說八家將則源於五福大帝的幕府神將。 五神名號分別為為:顯靈公張元伯、應靈公鐘士秀(一作鐘士貴)、宣靈公劉元達、揚靈公史文業、振靈公趙公明(一作趙光明)。 此外,五福王爺下轄五毒大神,又稱五毒神君。五毒神君與五福王爺為不同神,稱號相近,時遭混淆。.

五福大帝和余清芳 · 五福大帝和安東貞美 · 查看更多 »

西來庵事件

西來庵事件,又稱「余清芳事件」、「玉井事件」、「噍吧哖事件」,是發生於臺灣日治時期大正四年(1915年)的武力抗日事件,領導人為余清芳、羅俊、江定等人。西來庵事件造成玉井、楠西、南化、左鎮及周邊地區村莊遭遇日軍毀滅性屠村人口銳減部分村莊甚至滅村,受創極深,是臺灣日治時期諸多起事之中規模最大、犧牲人數最多的一次,同時也是臺灣人(主要為閩南人與原住民族大武壠族)第一次以宗教力量抗日的重要事件。.

余清芳和西來庵事件 · 安東貞美和西來庵事件 · 查看更多 »

齋教

齋教,又稱持齋宗,為台灣民間信仰的流派之一,以羅教教義為主、雜揉儒家與道教和部分佛教思想,源於白蓮教在家弟子修行的方式,由在家修行者傳襲,主持教儀,茹素,不剃髮出家,不穿僧衣,民眾習稱其神職人員為菜姑、菜公,在日治時期被視為佛教一支派,但實際上其教義和根源都與傳統之台灣佛教信仰有別,故民間有人稱之為「在家佛教」,但與學術定義在家佛教(例:蓮華社、同修會、唸佛會)也有極大差異。而齋教舉行法會、儀式的固定建築稱為齋堂,也別於一般佛教的巖、寺。 齋教的起源時代是在明,於清代時陸續傳入台灣各地,在台灣主要有龍華教、先天教、金幢教三個系統。 日治時期統稱其為「齋教」,視為「在家佛教」,又稱「白衣佛教」,1915年余清芳在臺南西來庵以齋教為號召,鳩眾兩千人,發動武力抗日,是為西來庵事件,遭日軍擊敗。事後,臺灣總督府立即查禁齋教,齋教人員,乃多納入日本佛教禪宗臨濟宗一支,對台灣佛教信仰發展影響極大。 二次大戰結束後,齋教又受到國民政府的打壓和中國佛教會的批判而逐漸式微,轉為一般佛教寺廟。.

余清芳和齋教 · 安東貞美和齋教 · 查看更多 »

臺南西來庵

臺南西來庵,址在臺灣臺南市北區大興街178號,主祀五福王爺,分靈自臺南白龍庵(一說是福州白龍庵)。廟址原在臺南市亭仔腳街(今日青年路121號)附近,人稱「亭仔腳王爺廟」,臺灣日治時期曾在此發生了驚動大日本帝國的西來庵事件。.

余清芳和臺南西來庵 · 安東貞美和臺南西來庵 · 查看更多 »

江定

江定(),臺灣日治時期臺南廳楠梓仙溪西里竹頭崎庄(今臺南市南化區玉山--里)隘寮腳人。 江定有名望,日治時期被鄉民聯名推舉為當地區長,日本明治卅二年(1899年)與好友一言不合而將之殺死,被通緝,從此銜恨公家,率領部眾百人,不時在山區游擊,攻殺官吏,鄉民依然供應其部眾飲食衣料等。1901年日軍攻破江定的山頭,擊斃其部下,面目模糊難辨,即誤以為是江定的屍體,於是取消通緝,江定未死,繼續抗日。 大正四年(1915年)江定、余清芳、羅俊江等人一同策動西來庵事件,佯稱五福王爺顯靈,鼓吹信眾起事,殺日本官吏、軍警。旋即事敗,又逃入山中,繼續游擊抗日,至次年(1916年)4月始被總督府劝降。後被法院判處死刑,享年51歲。.

余清芳和江定 · 安東貞美和江定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余清芳和清朝 · 安東貞美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余清芳和安東貞美之间的比较

余清芳有99个关系,而安東貞美有3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4.65% = 6 / (99 + 30)。

参考

本文介绍余清芳和安東貞美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