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伊朗君主列表

指数 伊朗君主列表

没有描述。

218 关系: 加喜特人加喜特王朝努失儿完基亞克薩雷斯埃蘭卡什提里亚什一世卡达什曼·哈尔伯一世卡里姆汗卡扎尔王朝卡拉·優素福卡拉·穆罕默德卡拉因达什卜撒因古尔王朝只罕帖木儿塞基狄亚努斯塞尔柱帝国塞琉古帝国塞琉古三世塞琉古一世塞琉古二世塞琉古四世塔乞失塔赫玛斯普一世塔赫玛斯普二世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一世大流士二世奥斯曼·本·阿凡完者都安息帝國安条克三世安条克一世安条克二世安条克四世居鲁士一世居鲁士二世巴列维王朝巴爾基雅魯克巴迪·匝曼巴赫拉姆一世巴赫拉姆二世巴赫拉姆五世巴赫拉姆六世巴赫拉姆四世巴拉什不賽因希沙姆布尔那布里亚什一世帖木儿...帖木儿帝国乌尔兹古如玛什亚历山大大帝亞歷山大四世 (馬其頓)库瑞噶尔祖一世库思老一世 (波斯)伊尔·阿尔斯朗伊嗣俟三世伊朗伊朗伊斯蘭革命伊朗最高领袖伊朗总统伊斯玛仪一世伊斯玛仪二世伊斯玛伊尔·本·索卜克塔琴伽色尼王国弗拉特斯五世弗拉特斯四世弗拉歐爾特斯彼勒克·帕特肖侯賽因 (波斯)哈伦·拉希德哈桑·本·阿里·本·阿比·塔利卜冈比西斯一世冈比西斯二世倭马亚王朝玛尼什图苏礼萨汗穆塔基穆塔兹穆塔米德穆塔瓦基勒穆塔迪德穆尔台绥姆穆克塔菲穆克塔迪尔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穆罕默德·科達班達穆罕默德·阿里·沙穆罕默德·阿里汗穆罕默德沙·卡扎爾穆阿威叶一世穆阿维叶二世穆赫塔迪穆斯塔克菲穆斯塔因穆扎法爾丁·沙米底王国米兒咱·沙·馬赫穆德納賽爾丁·沙納拉姆辛纳塞赫纳迪尔沙瑙锡鲁丁·索卜克塔琴瓦利德一世瓦提克甘达什特鲁德灵-里姆盧圖夫·阿里汗白羊王朝白益王朝花剌子模王朝萨珊王朝萨非王朝馬地奧斯马赫迪马蒙高墨达谢赫·大哈散王公谢赫·乌畏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貝蘇斯貼古迭兒賽義德·穆勞德汗賈法爾汗贾劳如丁·敏克勃勒尼麻合马黑羊王朝迪奧塞斯霍斯劳二世阿卜杜勒-馬利克·本·馬爾萬·本·哈卡姆阿古姆二世阿夫沙尔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阿契美尼斯阿尔塞斯阿尔塔薛西斯三世阿尔塔薛西斯二世阿尔塔薛西斯五世阿尔塔薛西斯四世阿尔·哈迪阿尔达希尔三世阿尔达希尔一世阿尔达希尔二世阿尔达班三世阿尔达班二世阿尔达班四世阿尔沙克一世阿不都·剌迪甫阿布·加法尔·阿卜杜拉·曼苏尔·本·穆罕默德阿布·伯克尔阿布·阿卜杜拉·穆罕默德·阿明·本·哈伦阿布·阿斯豪格·阿立普塔琴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阿布·法特赫汗阿儿巴阿八哈阿米尔·毛齐·阿布·易卜拉欣·伊斯玛伊尔·本·阿赫默德阿爾塔薛西斯一世阿爾沙克二世阿爾普·阿爾斯蘭阿特锡兹阿魯渾阿贡三世阿贡一世阿迦·穆罕默德·汗阿迪爾·沙阿阿里·穆拉德汗阿里·本·阿比·塔利卜阿斯提阿格斯阿拔斯三世阿拔斯一世 (波斯)阿拔斯二世 (波斯)阿拔斯王朝阿拉乌丁·摩诃末阿拉伯帝国蘇爾坦·阿里蘇萊曼一世 (波斯)赫拉特薩爾貢薩非 (波斯)薩迪克汗薩曼王朝薛西斯一世薛西斯二世问号铁伊斯佩斯脫合帖木兒王朝腓力三世 (马其顿)艾哈邁德·伊本·白益艾哈邁德沙·卡扎爾苏尔坦·沙速来蛮耶齐德一世耶敏努·杜乌拉·阿布·高赛姆·马赫穆德·本·索卜克塔琴桑德王朝梯里达底三世楚邦王朝欧麦尔·本·赫塔卜欧默尔二世沙哈鲁沙魯克·阿夫沙爾沙普尔三世沙普尔一世沙普尔二世波斯泥涅师法特赫-阿里沙·卡扎爾洛克努丁·阿布·塔列布·托格洛尔三世洛格芒·帕特肖木撒易卜拉欣.阿夫沙爾海合都旭烈兀撒馬爾罕撒迪别拜都拉迪一世 扩展索引 (168 更多) »

加喜特人

加西特王朝,是西亚两河流域古代王朝。公元前16世纪由加喜特人,克喜特人,喀西特人(Kassites)建立。又称加喜特巴比伦、巴比伦第三王朝。 加喜特人可能原居于札格罗斯山脉中部,其語言由於語料缺乏而仍未歸類,但其部份統治者有印歐人名字。.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加喜特人 · 查看更多 »

加喜特王朝

#重定向 加喜特人.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加喜特王朝 · 查看更多 »

努失儿完

努失儿完(Anushirwan),蒙古人,伊兒汗國的第十五任君主。当时,伊兒汗國西部分裂为楚邦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楚邦王朝马立克·阿希拉夫在伊兒汗國首都桃里寺(大不里士)拥立年幼的努失儿完继位。努失儿完身世模糊,一说是速来蛮的后代,1357年,金帐汗国可汗札尼别攻入桃里寺,马立克·阿希拉夫被杀,楚邦王朝灭亡,努失儿完不知所终,桃里寺的正统伊兒汗國宣告结束。.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努失儿完 · 查看更多 »

基亞克薩雷斯

基亞克薩雷斯(Cyaxares,或稱Hvakhshathra、Kayxosrew;),是古代西亞米底王國的第四任君主。他的在位年期為前625年—前585年,共41年。 基亚克萨雷斯将孙女嫁与新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二世,两国正式联合。公元前612年,基亚克萨雷斯联合新巴比伦再攻打尼尼微,并于8月将其攻陷。公元前609年,强盛一时的亚述灭亡,领土被新巴比伦王国、米底亚帝国和埃及瓜分。此后,基亚克萨雷斯继续西进,消灭了乌拉尔图王国,并与小亚细亚的强国吕底亚发生战争。两国在哈吕斯河一带展开激烈的战斗,接连五年也没有决出胜负。公元前582年,泰勒斯预测日食的发生,由于日蚀关系,米底与吕底亚结束战斗。在泰勒斯协助下,两国结为友邦。.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基亞克薩雷斯 · 查看更多 »

埃蘭

埃蘭(Elam),又譯以攔或厄藍或伊勒姆,是亞洲西南部的古老君主制城邦國家,在今天伊朗的西南部,波斯灣北部,底格里斯河東部,現為伊朗的胡齊斯坦及伊拉姆省。 埃蘭是伊朗的最早文明,起源於伊朗高原以外的埃蘭地區。一般認為埃蘭國名出自境內Haltamti城邦(意謂“神的國家”)。此名在《聖經》廣為流傳,故沿用至今。公元前三千年以前,在底格里斯河東岸建國。以善戰的人民著稱,聖經記載是諾亞兒子閃的兒子和後裔。 埃蘭地區曾有許多君主制城邦国,其中最重要的有阿萬(Awan),蘇薩(Susa),西馬什(Simash),安善(Anshan)等。 埃兰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古埃兰时期、中埃兰时期与新埃兰时期。.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埃蘭 · 查看更多 »

卡什提里亚什一世

卡什提里亚什一世(约公元前17世纪前期在位)(Kashtiliashu I)加喜特国王。阿贡一世之子。首都泰尔卡,他与巴比伦国王阿比舒之间充满矛盾。.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卡什提里亚什一世 · 查看更多 »

卡达什曼·哈尔伯一世

卡达什曼·哈尔伯一世(约公元前15世纪中期在位)(Kadashman-Harbe I)加喜特国王。库瑞噶尔祖一世之父。.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卡达什曼·哈尔伯一世 · 查看更多 »

卡里姆汗

卡里姆汗·赞德(کریم خان زند,)是1760年到1779年伊朗的实际统治者,赞德部落首领。原为阿夫沙爾王朝沙阿纳迪尔沙的将军。1747年纳迪尔沙遇刺身亡后,伊朗陷入混乱。1750年,卡里姆汗与巴赫蒂亚尔部落首领阿里·马儿丹汗共同拥立萨非王朝的后代为伊朗沙阿,称为伊斯邁爾三世。卡里姆汗以设拉子为中心,建立了赞德王朝。但是他从未使用过沙阿的称号,而是采用“瓦齐尔·拉阿亚”(Vakil e-Ra'aayaa,意为“人民的代表”)这一称号。 卡里姆汗在1760年除去伊斯邁爾三世及其他異己,建立了新的王朝,控制著伊朗地區,只有東北部的呼羅珊仍由阿夫沙爾王朝的沙哈魯·阿夫沙爾統治。卡里姆汗對外討伐阿塞拜疆的阿扎德沙·阿富汗(Azad Shah Afghan)及美索不達米亞的奧斯曼人,鯨吞阿塞拜疆及巴斯拉。 卡里姆汗统治期间大力恢复伊朗国内秩序与经济,并改正了纳迪尔沙时期的宗教政策。1779年,卡里姆汗去世,伊朗又陷入混乱。.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卡里姆汗 · 查看更多 »

卡扎尔王朝

卡扎尔王朝(Qājār dynasty,1794年~1925年),也译作恺加王朝。伊朗北部卡扎尔部落(現代屬於土庫曼人)首领阿迦·穆罕默德·汗建立的王朝。.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卡扎尔王朝 · 查看更多 »

卡拉·優素福

卡拉·優素福(Qara Yusuf)是黑羊王朝的统治者。他的统治时间是从约1388年至1420年,其中从1400年至1405年他的统治被帖木兒帝國中断。.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卡拉·優素福 · 查看更多 »

卡拉·穆罕默德

卡拉·穆罕默德(Qara Muhammad)是古代西亞黑羊王朝的第一任君主,在位約10年。 Category:伊朗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卡拉·穆罕默德 · 查看更多 »

卡拉因达什

卡拉因达什(约公元前1425年在位)(Karaindash)加喜特国王。他与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之间有书信往来,同时在乌鲁克为女神伊南娜建立了庙宇。.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卡拉因达什 · 查看更多 »

卜撒因

卜撒因(),帖木兒王朝國王,是帖木兒曾孙,米兰沙孫,統治帖木兒王朝今天部分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伊朗和阿富汗领土的君主。 他是巴布爾祖父,他統治時期主要與黑羊王朝土庫曼人,白羊部落土庫曼人爭奪伊朗與伊拉克。後來死於遠征伊拉克戰爭中。 莫臥兒帝国奠基人巴布爾是他孫子。 |- Category:帖木儿帝国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卜撒因 · 查看更多 »

古尔王朝

古爾王朝是位于今阿富汗西方的古國,中國史籍稱郭耳國,祖先是波斯人。在12世紀前期開始發展,古爾人購買突厥语族奴隸組成軍隊,他們的社會成了突厥與波斯混合物。 在1150年,古爾人領袖向伽色尼進軍,伽色尼淪陷,伽色尼國王逃亡印度旁遮普。古爾人佔有全阿富汗,其後向印度進軍。在1175年佔領木爾坦,1182年佔領信德,1186年征服拉合爾,把伽色尼王朝末代國王押往菲羅茲庫爾。古爾蘇丹的兄弟穆爾茲·阿爾丁在1192年於特拉伊平原與拉其普特人作戰,拉其普特人大敗。由於阿富汗西方什葉派起事,穆爾茲·阿爾丁被迫回軍,同時任命他的突厥语族官員古德卜為總督,這些欽察奴隸其中一位名為伊勒杜迷失,后来在印度自立开创了德里蘇丹國,古爾王國後因佔有赫拉特,是花剌子模王朝的天然敵人,因此後來在1215年被花剌子模帝国的沙阿阿拉乌丁·摩诃末所滅。.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古尔王朝 · 查看更多 »

只罕帖木儿

只罕帖木儿(Jahan Temur),蒙古人,海合都之孙,伊兒汗國末期札剌亦儿王朝谢赫·大哈散王公拥立的傀儡君主。当时,伊兒汗國西部分裂为楚邦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楚邦王朝谢赫·小哈散·楚邦王公在1338年7月16日,击败大哈散,占领伊兒汗國首都桃里寺(大不里士),可汗麻合马被楚邦王朝俘杀。1339年,大哈散在报达(巴格达)拥立只罕帖木儿为可汗,第二年,大哈散废黜只罕帖木儿,自立为可汗。.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只罕帖木儿 · 查看更多 »

塞基狄亚努斯

塞基狄亚努斯 (Sogdianus,波斯语:سغدیانوس,),又譯蘇底亞,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亞他薛西斯一世之庶子,薛西斯二世之弟。 他的事迹主要是通过尼多斯人克特西亚斯,著名的历史学家及薛西斯二世的御医的著作来传播。 据说他是亞他薛西斯一世的庶子。亞他薛西斯駕崩后,其三位儿子都宣布继位。嫡子薛西斯二世在继位不久后即遭谋杀,而后便由塞基狄亚努斯继位,仅仅在位6个月15天便被大流士二世杀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塞基狄亚努斯 · 查看更多 »

塞尔柱帝国

大塞尔柱帝国(现代土耳其语:Büyük Selçuklu İmparatorluğu;دولت سلجوقیان)是中世纪时期的突厥-波斯M.A. Amir-Moezzi, "Shahrbanu", Encyclopaedia Iranica, Online Edition,: "...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塞尔柱帝国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帝国

塞琉古帝國(Αυτοκρατορία των Σελευκιδών),又稱塞琉古王朝或塞流卡斯王朝,古代中國又稱之為條支。它由亞歷山大大帝部將塞琉古一世所創建,是以叙利亞为中心,包括伊朗和美索不達米亞在内(初期还包括印度的一部分)的希臘化國家。塞琉古帝國是希臘化时期最主要的國家之一。.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塞琉古帝国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三世

塞琉古三世(閃電)Σέλευκος ὁ Κεραυνός,塞琉西王朝的叙利亚国王(前225年—前223年在位)。塞琉古二世之子,安条克三世(大帝)之兄。 公元前223年,塞琉古三世在与帕加马的战争中被暗殺,安条克三世继承王位。 Category:塞琉古國王.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塞琉古三世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一世

塞琉古一世(勝利者),或譯為塞流卡斯一世(希臘語:Σέλευκος Νικάτωρ,),他起初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軍官,亞歷山大逝世後成為繼業者之一,在繼業者戰爭中塞琉古占領亞歷山大帝國東部的領土,並自立為國王,建立塞琉古帝國,領土包含美索不達米亞、波斯、小亞細亞一帶。他所開創的國家從亞歷山大帝國崩潰直到羅馬併吞為止,共249年之久。塞琉古一世的稱號Νικάτωρ,即「勝利者」。 在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塞琉古於前320年被任命為巴比倫總督,之後另一位繼業者安提柯迫使塞琉古逃離他的領地巴比倫,他只好尋求埃及總督托勒密幫助,並於前311年重返巴比倫。塞琉古在之後的幾年內征服原先亞歷山大帝國的東部行省份如波斯、米底亞等,並與新興的印度孔雀王朝結盟。塞琉古於前305年正式使用國王頭銜,定都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塞琉西亞,實際建立了獨立的帝國。前301年,塞琉古一世聯同利西馬科斯在伊普蘇斯戰役打敗安提柯一世,前281年又於庫魯佩迪安戰役擊敗利西馬科斯,正當準備入主馬其頓時,塞琉古一世遭到托勒密·克勞諾斯刺殺。他的王位由其子安條克一世繼承。 塞琉古一世相當熱衷於東方建立城市,並招納許多馬其頓和希臘人前來殖民,他所建立的城市以安條克和塞琉西亞最為知名。.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塞琉古一世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二世

塞琉古二世(凱旋者) Σέλευκος ο Καλλίνικος 塞琉西王朝的叙利亚国王(前246年—前226年在位)。安条克二世(“神”)之子。安條克二世逝世後,由母親勞迪絲一世扶持登上王位,並立即殺了托勒密二世之女貝勒尼基和她的兒子,引發與埃及國王托勒密三世的第三次叙利亚战争。 托勒密三世在敘利亞及安那托利亞對付塞琉古時得到重大勝利,曾短暫地佔領了安條克城,從楔形文字的最近發現中證實,他甚至進軍至巴比倫,短暫占領塞琉西王国東部一些省份。而此時,他那跋扈的母親要求他給予弟弟安條克·伊厄拉斯共同攝政權以及塞琉古領土中安那托利亞的管治權。隨後,安條克立即宣告獨立,這一舉動危及到及塞琉古抵擋托勒密的努力。最終,塞琉古與托勒密議和並割讓敘利亞北岸沿海地区。 約前239年,在安卡拉戰役中被反叛的弟弟擊敗,失去了塔爾索和安那托利亞和其他地區,接著塞琉古二世在與帕提亚(安息)国王阿尔沙克一世的战争中議和,但有些資料卻顯示塞琉古曾被安息國王囚禁幾年。約前228 年,帕加馬國王阿塔羅斯一世脫離塞琉西王朝,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 塞琉古二世因從座騎跌落而逝世,王位由塞琉古三世繼承。 Category:塞琉古國王.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塞琉古二世 · 查看更多 »

塞琉古四世

塞琉古四世(笃爱父亲者)(希腊语:Σέλευκος Φιλοπάτωρ,?~前175年)希臘化塞琉西帝國的統治者,於前187年-前175年在位,領土包括叙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巴比倫尼亞和伊朗的米底及波斯皆為其領土,也包括奇里乞亞與巴勒斯坦。 塞琉古任內主要是措籌償還安條克大帝欠下給羅馬的戰爭賠償金,他因此而要實施急進的政策。他後來被首相赫利奥多罗斯(Heliodorus)刺殺。 塞琉古的兒子德米特里是他的指定繼位人,德米特里於其父在位期間一直在羅馬當人質。前175年塞琉古去世後,其弟安條克利用德米特里不在國內之機奪取了王位。雖然塞琉古另有一個幼子(名字也叫安條克)當了數年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安條克最終將他殺害了。 Category:前175年逝世 Category:塞琉古國王 Category:旧约经外书人物 分类:公元前二世纪圣经中的统治者.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塞琉古四世 · 查看更多 »

塔乞失

阿拉丁·塔乞失(或譯塔凱希,卒於1200年),花剌子模沙,於1172年至1200年在位。他曾与兄弟苏丹·沙赫爭立,后在西辽幫助下即位。苏丹沙的呼罗珊在苏丹沙於1193年逝世後併入花剌子模。 他统治时期向伊朗塞尔柱帝国扩张,他于1193年与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安-納賽爾联盟,在哈馬丹打败塞尔柱末代苏丹图格里尔三世。圖格里爾三世在雷伊附近被打敗和被殺;他的首級送给在巴格達的安-納賽爾,塞爾柱帝國也正式消失,版圖併入花剌子模王朝。 塔乞失在后来与哈里发反目,攻打他,哈里发在1198年承认他是突厥斯坦、呼罗珊及伊拉克苏丹。 他在1200年死後,由妻子图儿干合敦所生的兒子阿拉烏丁·摩诃末繼位。.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塔乞失 · 查看更多 »

塔赫玛斯普一世

太美斯普一世(波斯语:طهماسب ;),伊朗萨非王朝的沙阿(国王)。1524年~1576年在位。 他是萨非王朝第一位沙阿伊斯迈尔一世之子,10岁继承王位,幼年时被奇茲爾巴什部落的首领们所控制。他在成人后不断与奇茲爾巴什人作斗争,抑制他们的一切企图,使波斯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太美斯普一世于1538年兼并希尔凡汗国,又于1551年把舍基并入波斯。1544年,他帮助印度莫卧儿皇帝胡马雍恢复帝位。太美斯普一世因此得到坎大哈作为回报。约在1548年,太美斯普一世把王朝的都城从大不里士迁至加兹温。 太美斯普一世在位时期,波斯连续不断地与奥斯曼帝国和乌兹别克汗国(后改名布哈拉汗国)互相攻战。在初期的奧斯曼-薩非戰爭 (1532年-1555年)中,奥斯曼帝国最终取得了今天相当于伊拉克的那片土地,太美斯普只好在1530年代與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締結哈布斯堡-波斯同盟,共同在軍事上對抗奧斯曼帝國。1553年,太美斯普一世抵御了奥斯曼帝国苏丹苏里曼一世的进攻。1555年,太美斯普一世与奥斯曼帝国缔结了和约。 1565年,太美斯普一世取消关税。1576年死於加兹温。.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塔赫玛斯普一世 · 查看更多 »

塔赫玛斯普二世

太美斯普二世(),波斯萨非王朝的沙阿(國王)(1722年—1732年在位)。太美斯普二世是素丹侯賽因兒子。 1722年,侯賽因因為阿富汗人馬哈茂德·霍塔克攻入伊斯法罕而退位,並承認馬哈茂德成為新的波斯沙阿。漢達基王朝正式入主伊朗。 太美斯普王子希望繼位。他逃到大不里士建立了政权。得到了高加索地区逊尼派穆斯林和几个基兹爾巴什部落的支持(包括納迪爾沙為首的阿夫沙爾部落)。太美斯普最終得到了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的承認。至1729年,太美斯普已經控制了波斯的大部分國土,更反擊到阿富汗境內。1732年,他被納迪爾沙廢黜,被放逐到呼羅珊。纳迪尔扶立太美斯普二世之子剛出世的阿拔斯三世作為傀儡沙阿。1740年,太美斯普二世和阿拔斯三世都被纳迪尔的長子所殺。 Category:萨非王朝君主 Category:伊朗被杀害人物 Category:亚洲废君 Category:亚洲被杀害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塔赫玛斯普二世 · 查看更多 »

大流士三世

大流士三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現代波斯語:داریوش;Δαρείος;Darius III;),是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最後一任國王,希臘人稱他為科多曼努斯(Codomannus),而巴比倫人稱他原名為阿塔沙塔(Artashata)。統治時間從前336年-前330年。是阿塔薛西斯二世的侄孫 身為維齊爾的宦官巴戈阿斯為了獨掌大權,殺死了阿爾塞斯之後,擁立他為君,是為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三世起初受制於巴戈阿斯,而後他先發制人,賜死了巴戈阿斯。大流士三世掌控大權後,很快就發現他面對的是一個即將分崩離析的帝國,心懷不滿和忠誠有問題的總督們控制帝國廣大的區域,帝國治下的許多異族也心存異心,尋找機會叛變。然而大流士三世無力處理。 前334年,西方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率領大軍入侵波斯帝國,並在多場戰役中擊敗人數眾多的波斯軍,並於前331年攻下帝國首都波斯波利斯,整個波斯帝國大部分區域被亞歷山大控制。波斯即將淪亡時,總督貝蘇斯兵變,挾持並軟禁了大流士三世,貝蘇斯為了不讓亞歷山大擄獲大流士三世,將大流士三世殺死,自立為王。.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大流士三世 · 查看更多 »

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古波斯楔形文字:𐎭𐎠𐎼𐎹𐎺𐎢𐏁 ();داریوش;Δαρείος;),即大流士大帝,波斯安息省长希斯塔斯佩斯的儿子,阿尔萨米斯之孙,阿里亚兰尼斯曾孙,泰斯帕斯四世孙,阿契美尼斯五世孙。公元前521年至前485年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君主。《圣经》的中文译本译作“大利乌”。.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大流士一世 · 查看更多 »

大流士二世

大流士二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Darius II;),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公元前423年—约公元前404年在位),阿尔塔薛西斯一世之子。薛西斯二世、蘇底亞的兄弟。 原任希尔卡尼亚总督,薛西斯二世被謀殺後,蘇底亞自立,半年後,大流士二世殺死了蘇底亞,自立為王。 公元前413年,平定希尔卡尼亚和米底叛乱。雅典远征西西里失败后,大流士二世决定收复自公元前448年由其控制的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公元前407年,他派儿子小居鲁士任小亚细亚驻军司令,公元前405年,于伊哥斯波塔米战役中击败雅典军队。大流士二世亦不久病故。.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大流士二世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本·阿凡

奥斯曼·伊本·阿凡(阿拉伯文: , 574年~656年6月17日),為伊斯蘭教歷史上的的第三代哈里發(644年~656年在位)。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阿里均爲穆罕默德的四大徒弟。 遜尼派認為他是四位“正統哈里發”中的一位;而什葉派則認為他與前兩位哈里發一樣都是篡權者。 奧斯曼·伊本·阿凡出身於麥加古來氏族中的倭馬亞家族,年紀比先知穆罕默德略小。在以兄長阿布·蘇富揚為代表的大部分倭馬亞家族成員激烈反對穆罕默德傳佈伊斯蘭教時,奧斯曼卻是穆罕默德最初的信徒和最親密的戰友之一。奧斯曼迎娶了穆罕默德的兩個女兒。當穆罕默德被迫離開麥加後,奧斯曼和妻子參加了伊斯蘭教徒向埃塞俄比亞的移民(當時移民的穆斯林家庭共有十五個),以及後來向麥地那的移民。 644年11月3日第二任哈里發欧麦尔·本·赫塔卜被一名波斯釋奴遇刺身亡之後,奧斯曼則被推舉為第三代哈里發。他的執政時期的特點是,大量任用倭馬亞家族成員擔任要職。奥斯曼的堂侄、大馬士革總督穆阿威亞在奥斯曼任哈里發時成為整個敘利亞的總督。在奧斯曼統治時期,最後編訂了伊斯蘭教的聖典《古蘭經》。然而,什葉派一直否認奧斯曼對《古蘭經》定型的功績。什葉派認為,《古蘭經》中原有的許多關於先知穆聖的堂弟兼女婿、也是什葉派的第一代伊瑪目阿里的篇章由於奧斯曼的偏見而被删改了。 在奧斯曼執政时代,阿拉伯游牧騎兵仍然所向無敵。據守伊朗的薩珊王朝被消滅了;在歐麥爾時代征服北非的將領阿邁爾·伊本·阿斯挫败了東羅馬帝國奪回埃及的計劃。高加索地區和塞浦路斯也在軍事壓力下成為伊斯蘭教世界的一部份。 雖然奧斯曼任內消滅了據守波斯的薩珊王朝,將阿拉伯帝國的版圖大為擴張,並且編纂成伊斯蘭教的聖典《古蘭經》而有不小的貢獻,但是奧斯曼也因為用人唯親而引發周遭人士的不滿。656年,來自伊拉克和埃及的宗教激進分子组成的刺殺集團於麥地那包圍了奧斯曼的住所。6月17日,奥斯曼被一群破門而入的刺客杀死。當奥斯曼被刺時,他正在閱讀《古蘭經》。 在奧斯曼·伊本·阿凡遇刺後,其堂侄穆阿威亞反對先知的堂弟阿里成為新一任哈里發;他公開展示奧斯曼的血衣,暗示奧斯曼實被阿里所害。奥斯曼的遺體則被安放在麥地那。 Category:哈里發 Category:656年逝世.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奥斯曼·本·阿凡 · 查看更多 »

完者都

完者都(;波斯语:محمد خدابنده - اولجایتو ;)又作完者拔都、合儿班答,蒙古人,阿魯渾第三子,合贊之弟,伊兒汗國的第八任君主。1304年7月21日 -1316年12月16日在位。 完者都的母親兀鲁克哈敦是聶斯妥里教徒,他本人早年以尼古拉斯之名接受洗禮,後來改信什叶派伊斯蘭教。1304年5月17日,合赞去世,由他的弟弟完者都继承王位。.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完者都 · 查看更多 »

安息帝國

安息帝國(波斯語:امپراتوری اشکانی,Emperâturi Ashkâniân;公元前247年-224年),又称阿薩息斯王朝(Arsacid)、帕提亞帝國(Parthian)、波斯第二帝国,是古波斯地区古典时期的一个王朝。阿薩息斯王朝一名出自帕尼部落領袖阿尔沙克一世,他趁著一名波斯總督起兵抵抗塞琉古帝国而征服了伊朗東北部的帕提亞地區,阿爾沙克一世在公元前三世紀中葉建立安息帝國。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西達小亚细亚東南的幼发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安息帝國座落在地中海的羅馬帝國與汉朝之間的貿易路線丝绸之路之上,使帝國成為了商貿中心。 安息帝國是一個由不同文化組成的國家,它在很大程度上吸納了包括波斯文化、希臘文化及地區文化的藝術、建築、宗教信仰及皇室標記。在安息帝國的前半段統治時期,雖然宮廷履行伊朗的傳統習俗,但也採納了希臘文化的一些元素。安息帝國的統治者以萬王之王為銜頭,自稱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後裔,他們仿傚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做法接納一方霸主成為附庸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會由中央任命這些自治的總督。安息帝國也會任命一些總督,這些總督主要統領伊朗以外的地區,但他們的轄地較少,權力也不如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總督。隨著安息帝國的擴張,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也沿著底格里斯河由尼薩遷往泰西封,其他多個城市也曾經成為首都。 在最初,塞琉古帝國是安息帝國在西線的敵人,斯基泰人則盤據在東面。不過,隨著安息帝國向西擴張,帝國也先後與亞美尼亞王國及羅馬帝國爆發衝突。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互相爭奪,爭取將亞美尼亞君主成為他們的附庸。前53年安息人在卡雷戰役徹底擊敗克拉苏統領的羅馬軍隊。到前40年至39年,除了泰尔外,羅馬人控制的累范特地區被安息人攻陷。羅馬軍官马克·安东尼對安息帝國進行反擊,多名羅馬將領也入侵美索不達米亞策應,塞琉西亞及泰西封的控制權數度易手,羅馬人始終不能牢固地控制這些地區。与对外战争相比,争夺王位而频繁爆发的内战对安息帝国危害更大,法爾斯伊什塔克爾的統治者阿尔达希尔一世叛變,他在224年殺害了安息帝國最後一位統治者阿爾達班五世。阿爾達希爾一世建立了萨珊王朝,直至七世紀被穆斯林征服前一直統治著伊朗和近東大部分地區,安息帝國的分支阿薩息斯王朝則仍在亞美尼亞繼續其統治。 相對薩珊王朝甚至是更早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以安息語、希腊语及其他語言記載的本土安息文獻較稀少。除了一些凌散的楔形文字簡、殘缺的陶器碎片、石刻、德拉克马硬幣、殘存的羊皮紙文獻,安息帝國的歷史只能透過外來的資料而得知,這些外來資料主要是希臘和羅馬史學,也包括中國貨品在安息帝國流通而形成的中國史學。安息帝國的藝術品被史學家視為了解安息帝國社會和文化的有效來源,而關於這一方面的文獻資料卻匱乏。.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安息帝國 · 查看更多 »

安条克三世

安條克三世(大帝), (希臘語:; 前241年-前187年, 統治期間 前223年-前187年),塞琉古二世的小兒子。前223年時,安條克三世以18歲年齡即位為塞琉古帝國第六位國王,雖然年紀輕輕就即位,但安條克三世充滿雄心壯志。雖然在與托勒密王國的戰爭失利,但隨後的爭戰中,安條克三世証明自己是從開國的塞琉古一世之後,歷屆塞琉古國王中最優秀的君主,他傳統稱號大帝可能是在東部征服行動結束後獲得綽號,安條克三世似乎還有一個頭銜Βασιλεύς Μέγας(英:Basileus),即波斯傳統稱號大王的意思,可能在征服柯里敘利亞之後採用。.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安条克三世 · 查看更多 »

安条克一世

安条克一世(救主)(希腊语:Αντίοχος ό Σωτήρ,),塞琉古帝国国王,前294年至前261年在位。 安条克一世是塞琉古帝国的建立者“胜利者”塞琉古一世和王后阿帕瑪的儿子。约从前294年至前281年,他与父亲共同统治帝国,前281年父亲去世后开始独自统治,安条克一世在位期間,帝國接連陷入與馬其頓王國安提柯二世的戰爭、安那托利亞的獨立、托勒密王朝的敘利亞戰爭、加拉太人入侵和敘利亞境內叛亂,使安条克不得安寧。 安条克一世即位後,小亞細亞和敘利亞境內接連發生叛亂,安条克不得不停止與殺父仇人托勒密·克勞諾斯作戰,被迫放棄色雷斯等地,也無法掌控對比提尼亚和卡帕多細亞波斯王公的控制。 安条克一世致力發展東方貿易,曾派遣地理學家勘查裡海周圍地區,並继续执行使东方希腊化的帝國政策,在叙利亚等地建立了大批城市。當遊牧民族掠奪帝國東方領地後,安条克修復被入侵者破壞的設施,重建了三座都市。安条克一世与印度王公们保持和平,对孔雀王朝统治中亚予以默认;他(或者是其父塞琉古)曾向印度派出一位名叫代马库斯的使节,受到印度人的友好接待(接待这位使节的孔雀朝国王大概是宾头娑罗)。 前279年,東歐的凯尔特人(也许是来自高卢)。開始入侵希臘,安条克一世隨與凯尔特人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但兩年後兩萬名凯尔特人進入小亞細亞,騷擾塞琉古帝國,前275年,安条克一世在戰場上最終在印度戰象投入下,才打败了侵入亚洲的凯尔特人(稱之為“加拉太人”,使愛奧尼亞的希臘城邦免於加拉太人的侵犯,而得到"救主"的稱號。當加拉太人入侵時,他鼓勵希臘人遷入帝國內,並在小亞細亞修建許多新城市,也在中亞修建城市(今梅爾夫),重新命名為安条克,來防禦帕提亚對帝國東部的威脅。 前279年,埃及托勒密王朝托勒密二世侵占小亞細亞的米利都,前276年又入侵敘利亞北部,之後安条克一世把入侵者逐出,在托勒密二世與阿爾西諾伊二世結婚後,從前274年至前271年,托勒密王朝再與安條克一世作戰,即所谓第一次敘利亞戰爭。结果安條克一世被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打败。安条克一世被迫割让柯里敘利亞,塞琉古帝国因此失去了米利都和腓尼基。安条克一世企图吞并比提尼亚的计划也没有成功。 从前263年起,安条克一世与拍加马王國国王欧迈尼斯一世为争夺安纳托利亚而长期征战。而安條克一世本人則在前261年病逝。.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安条克一世 · 查看更多 »

安条克二世

安条克二世(“神”)Αντιοχος ο Θεος(前286年—前246年)塞琉西王朝的国王(前261年—前246年在位)。安条克一世(救主)之子。 安条克二世进行反对拜占庭、盖拉克利亚、色雷斯的战争,结果在东方失去大片领土。他与印度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保持良好关系,并准许在塞琉西王国境内传播佛教。 安条克二世联合马其顿向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发动第二次敘利亞戰爭(前261年—前255年),奪回安那托利亞大部分失土,包括米利都、以弗所和腓尼基沿岸。前258年,安条克二世收復米利都後,推翻了残酷的米利都僭主提馬克斯。米利都人因此送给他以Θεος的称号,意即“神”。 前248年,他与托勒密二世之女贝勒尼基结婚,並與前妻勞迪絲一世(Laodice I)繼絕了關係,並給予她頗大的領地,实现了塞琉古王朝与托勒密王朝的休战。但這兩個王后在他死後引發帝國內戰和第三次敘利亞戰爭。 Category:塞琉古國王.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安条克二世 · 查看更多 »

安条克四世

安条克四世(神顯者)或譯安提約古四世(希臘語:Αντιοχος ο Επιφανης;約),是塞琉古帝國国王(前175年—前164年在位)。他是安条克三世第三子,原名米特里達梯,登基後改名為安條克。 安條克四世任內最著名的兩件事分别是:他差點征服埃及,卻在羅馬干涉下不得不撤退,此事亦是西方諺語“在沙地劃下底線”(Line in the sand)的典故;另外,安條克四世對猶太人推行希臘化政策,導致後來馬加比起義。 安條克是首任在錢幣上使用神性稱號(divine epithets)的塞琉古國王,这或许是仿效早先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希臘化君主推行的类似政策,也可能是受到其父安條克三世已在帝國境內所建立的統治者崇拜的鼓舞。安條克四世的稱號包含Θεὸς Ἐπιφανής(「顯現的神」)及擊敗埃及後的稱號Νικηφόρος(「勝利擁有者」)。另外,安條克也試圖展現他親民的風格,并积极與民眾接觸:他曾出現在公眾澡堂,亦曾尝試擔任新創的市政官。這些舉動讓他的臣民難以適應,甚至覺得相當古怪,又因安條克時有任性行為,因而也有厭惡他的人把他的稱號Επιφανης改念成Επιμανης(「瘋子」)。.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安条克四世 · 查看更多 »

居鲁士一世

居鲁士一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Kūruš),公元前7世纪中东安善的国王,约前600年至前580年或约前652年至前600年,他是泰斯帕斯之子,冈比西斯一世之父,其孙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开创者居鲁士二世。.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居鲁士一世 · 查看更多 »

居鲁士二世

居鲁士二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Kūruš;کوروش بزرگ;Κύρος;)即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中文《新旧约聖經》译为古列,現代中文譯本改譯為塞魯士。。他是波斯帝国创建者、阿契美尼德王朝第一位国王(前549年—前529年在位)Schmitt Achaemenid dynasty (i. The clan and dynasty)。在他的统治下,帝国不仅囊括了古代近东的所有文明国家,还包括了大部分西南亚,和一部分中亚及高加索地区。他的帝国从西边的赫勒斯滂到东边的印度河,是前所未有的最大帝国。他的称号的全称为大帝,波斯国王,安善国王,米底国王,巴比伦国王,苏美尔和阿卡德国王,四方之王。他还通过居魯士圓柱宣布了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人权宣言(大约在公元前539年到530年之间)。 居鲁士大帝在位的时间大约在29到31年间。他首先征服了米底王国,然后是呂底亞王国,紧接着是新巴比倫王國。大约在征服巴比伦前后,他领导了一次到中亚的远征,在远征中摧枯拉朽,“毫无例外的征服了每一个国家”。居鲁士大帝没有机会進入埃及,因为他在公元前530年12月死在了沿锡尔河攻打马萨格泰的战役中。Cyrus's date of death can be deduced from the last two references to his own reign (a tablet from Borsippa dated to 12 August and the final from Babylon 12 September 530 BC) and the first reference to the reign of his son Cambyses (a tablet from Babylon dated to 31 August and or 4 September), but a undocumented tablet from the city of Kish dates the last official reign of Cyrus to 4 December 530 BC; see R. A. Parker and W. H. Dubberstein, Babylonian Chronology 626 B.C. – A.D. 75, 1971.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居鲁士二世 · 查看更多 »

巴列维王朝

巴列維王朝(波斯文:دودمان پهلوی)是伊朗父子君王禮薩汗(1925年-1941年在位)和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1941年-1979年在位)的執政年代,其统治伊朗期间使用的国号为伊朗帝国(دولت شاهنشاهی ایران)。 卡扎爾王朝因為英蘇势力入侵波斯而變得衰弱,巴列維家族順勢推翻了卡扎爾王朝的最後一位君王艾哈邁德沙·卡扎爾,艾哈邁德沙·卡扎爾退位,移居法國。國會伊朗伊斯蘭會議在1925年12月12日召開制憲議會,宣佈禮薩汗為波斯帝國統治者。1935年,禮薩汗通知外國使節將國家名稱更改成為伊朗,伊朗為波斯之古地名。 1979年,宗教領袖阿亞圖拉·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禮薩汗的兒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被迫流亡,巴列維王朝覆亡。.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巴列维王朝 · 查看更多 »

巴爾基雅魯克

巴爾基雅魯克是1094年到1104年塞爾柱帝國在位的蘇丹。他是马立克沙一世的兒子。 在父親被刺殺後,與兄弟、艾哈邁德·桑賈爾、等人争夺蘇丹位。直接導致了後期帝國的分裂。 青年即位的巴爾基雅魯克加強了對帝國中心地區伊朗的控制,靠著大臣的幫助想辦法擴充財源,以維持帝國日益龐大的開支。在位時期迎來了第一批十字軍,在交戰後,帝國仍得以控制敍利亞省的大馬士革、摩蘇爾等重鎮。雖然他打敗了叔叔,兄弟爭權的家族內亂仍然無法有效解決。 即位十年後,25歲的巴爾基雅魯克死在伊朗的博魯傑爾德,有說法指出他的遺體被運回伊斯法罕安葬。 category:突厥古代人物 Category:伊朗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巴爾基雅魯克 · 查看更多 »

巴迪·匝曼

巴迪·匝曼(?-1514),帖木兒帝國末代君主,其父忽辛·拜哈拉為帖木兒帝國蘇丹,帖木兒為其高祖。 在1490年代開始,巴迪與父親衝突,他父親把他從戈爾甘調到巴爾赫(他的兒子留在戈爾甘),他對此决定不滿並發動叛變但被他父親打敗,他的兒子同時在赫拉特被處决,也導致他1499年兩次圍攻赫拉特。 1506年他父親駕崩,但即位後立即與兄弟穆扎法爾衝突,同時穆罕默德·昔班尼向他進攻,他逃往坎大哈調動力量抵抗,但失敗了。 他後來逃往伊朗薩非王朝,伊斯梅爾一世把他安置在大不里士並给予一定年金,但在1514年大不里士被奧斯曼帝國征服,於是移居伊斯坦布爾,於1514年死於瘟疫。 category:帖木兒帝國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巴迪·匝曼 · 查看更多 »

巴赫拉姆一世

巴赫拉姆一世 Bahram I (?—约277年)伊朗萨珊王朝国王(274年—277年在位)。他是沙普尔一世之子,霍尔米兹德一世之弟。 巴赫拉姆一世在琐罗亚斯德教首席祭司卡提尔的唆使下,处死了摩尼教的创始人摩尼。没有关于他统治时期其他事件的资料。 Category:薩珊王朝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巴赫拉姆一世 · 查看更多 »

巴赫拉姆二世

巴赫拉姆二世()為伊朗波斯薩珊王朝的君主之一。繼承其父巴赫拉姆一世王位的他,於276年—293年統治波斯王國。期間的282年,羅馬帝國皇帝卡魯斯(Carus)連同波斯境內反對勢力聯合反對巴赫拉姆二世統治政權,并且罗马军还占领了泰西封,不過因卡魯斯驟逝,讓巴赫拉姆二世奇蹟弭平戰亂。 Category:薩珊王朝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巴赫拉姆二世 · 查看更多 »

巴赫拉姆五世

巴赫拉姆五世 Bahram V,外号“野驴”(Gor)是萨珊王朝的波斯国王,420年/421年至438年在位。他是伊嗣埃一世之子。在波斯文学和艺术中对他均有非常多的描述和表现。.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巴赫拉姆五世 · 查看更多 »

巴赫拉姆六世

巴赫拉姆六世(波斯語: بهرام چوبین)為萨珊王朝的軍事領導者之一,也是曾為該王朝君主,統治期間為590年-591年。他最大事蹟就是以明顯居於劣勢的兵力打敗东罗马帝国等大國,也因此英雄事蹟成為君主,不過隨即遭流放刺殺。 中亞薩曼王朝的君主認為自己是他的後裔。 Category:薩珊王朝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巴赫拉姆六世 · 查看更多 »

巴赫拉姆四世

巴赫拉姆四世(卒於399年),伊朗薩珊王朝的君主之一,於388年-399年統治伊朗。巴赫拉姆四世繼承被殺害的沙普爾三世成為該王朝的君王。統治期間並與羅馬帝國瓜分亞美尼亞,399年,他亦遭叛變殺害。 分类:薩珊王朝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巴赫拉姆四世 · 查看更多 »

巴拉什

巴拉什(Balash),波斯薩珊王朝的君主之一,統治期間約為484年—488年,他於任內平息境內親族叛亂,在政治方面頗清明寬容,尤其是對基督徒的容忍。不過也因此於488年遭其王族罷黜。 Category:薩珊王朝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巴拉什 · 查看更多 »

不賽因

不賽因(;波斯语:ابو سعید بہادر خان. ;1304年6月2日根据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的《多桑蒙古史》下册,第404页记载 -1335年11月30日),蒙古人,完者都之子,伊兒汗國的第九任君主。1317年4月 - 1335年11月30日在位。 1316年12月16日完者都去世,由儿子不赛因即位,不赛因统治19年后去世,由于不賽因死後无嗣,一度提出找阿里不哥後人阿儿巴當可汗,但也無法阻止各方势力争相推出自己的傀儡;伊兒汗國遂陷於分裂局面、走向瓦解,直到帖木兒将波斯纳入帖木兒帝国的版图後才終結。.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不賽因 · 查看更多 »

希沙姆

#重定向 希沙姆一世.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希沙姆 · 查看更多 »

布尔那布里亚什一世

布尔那布里亚什一世(约公元前16世纪前后在位)(Burnaburiash I)巴比伦第三王朝国王。为阿贡二世的继承人,也是巴比伦被赫梯人攻击后的第二位统治巴比伦的加喜特国王。为稳定自己王国北部边境,他与亚述人缔结条约,以实现他对帝国领土的控制。.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布尔那布里亚什一世 · 查看更多 »

帖木儿

帖木兒(波斯-阿拉伯文:تیمور,拉丁转写:,突厥化蒙古人,或譯帖木耳,帖木兒汗國的創始可汗,為察合臺語「鐵」之意,),1362年,他與忽辛合作,在故鄉附近地區起事時,被打伤,從此跛腳,因此人称跛子帖木儿。因為他娶了東察合台汗國後王黑的儿火者的女儿为妻,所以又被稱為駙馬帖木儿。據說,他出身於蒙古巴魯剌思氏部落。打敗了西亞、南亞和中亞的其他國家,是帖木兒帝國的奠基人。他的孫子烏魯伯格在1411至1449年統治中亞,曾孫巴卑爾建立了莫卧儿帝国,此帝國在1526至1857年統治南亞,約有四個世紀的時間"Tīmūr Lang" entry from 。.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帖木儿 · 查看更多 »

帖木儿帝国

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6年)是渴石地区的突厥化蒙古人巴鲁剌思氏之貴族帖木兒(1370年-1405年在位)所創之帝國,帖木兒為渴石地区的突厥巴鲁剌思氏的埃米尔后裔,后来迎娶了东察合台汗国王室黑的儿火者的女儿为妃。由於是黑的兒火者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所以帖木兒获得了政权的合法性,而後發動侵略戰爭,帖木儿征战在亞洲大陸總共造成1,700万人死亡。 帖木兒帝國征服了东察合台汗国、河中地区、花剌子模、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高加索和大伊朗地区,並與奧斯曼帝國交戰,企圖復興蒙古帝国,但最後因帖木儿於東征中国明朝的期間(1404年11月27日-1405年2月18日)逝世而被迫中斷。帝國的鼎盛時期橫亙從小亚细亚到印度德里的西亞、中亞和南亞和费尔干纳盆地,北起锡尔河和咸海,南及阿拉伯海和波斯湾的大帝国。首都原為撒馬爾罕,其子沙哈鲁即位后遷都到今阿富汗西北部的赫拉特。 帖木兒家族信仰伊斯蘭教,除武功顯赫,還特別注重文教建設。在首都撒馬爾罕創立大學,漸取代巴格達的文化地位,成為穆斯林的學術中心。 1506年,帝國亡於突厥烏茲別克人部落。其後裔巴卑尔轉而去印度次大陆開創了蒙兀兒帝国,至第六代皇帝奧朗则布去世后开始衰敗。1857年,末任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被東印度公司罷黜,蒙兀兒帝國滅亡。帖木兒帝國和蒙兀兒帝国皆由帖木儿王朝统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帖木儿帝国 · 查看更多 »

乌尔兹古如玛什

乌尔兹古如玛什(约公元前17世纪早期在位)(Urzigurumash.)加喜特国王。卡什提里亚什一世死后继位。.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乌尔兹古如玛什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大帝

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守护者()”;),世称亚历山大大帝( 或 ),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統帥之一。 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6年繼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并掌握王國的實際權力,因此有能力實現其父的擴土計劃。公元前334年,他向波斯帝國統治的小亞細亞地區發起進攻,開始長達十年的東征。他擊破波斯,并推翻大流士三世,征服整個波斯帝國。 為了尋找并抵達“世界的盡頭和大外海”,亞歷山大大帝在西元前326年侵略印度,但最終應軍隊要求不得不撤軍。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死於巴比倫,沒能來得及實現他入侵阿拉伯的計劃。在他死後,由於無繼承人,他的將領們互相不服,最終引發內戰,亞歷山大帝國也就迅速瓦解,分裂成四個國家。亞歷山大死後,部將卡山德為了稱王,謀殺了亞歷山大的兒子亞歷山大四世,與亞歷山大的私生子海克力斯,澈底斷絕了亞歷山大的血脈 亞歷山大的遺產包括他擴張領土導致的文化融合。他建起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最著名的就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他將希臘文化一直向東傳播,導致希臘化時代的到來,直到15世紀仍然能在拜占庭帝國中發現這些痕跡。他以古希臘神話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為偶像,最終自己也成為一個近乎神話的人物。後世有許多軍事領導人和軍校都參照過他的戰術。.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亚历山大大帝 · 查看更多 »

亞歷山大四世 (馬其頓)

亚歷山大四世(希臘語:Aλέξανδρος;)是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與巴克特里亞貴族羅克珊娜所生的兒子,阿吉德王朝最後一任國王。.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亞歷山大四世 (馬其頓) · 查看更多 »

库瑞噶尔祖一世

库瑞噶尔祖一世(?—约公元前1375年在位)(Kurigalzu I.)首位自称君权神授的加喜特国王。他于今阿盖尔古夫建立新都杜尔·库里加尔祖(意为“库里加尔祖的城堡”),在首都建装饰有壁画的宫殿,一尊塑像和高达187英尺的塔庙。他使巴比伦成为当时政治中心,他嫁女于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同时交换礼物和书信往来。.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库瑞噶尔祖一世 · 查看更多 »

库思老一世 (波斯)

#重定向 霍斯劳一世.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库思老一世 (波斯) · 查看更多 »

伊尔·阿尔斯朗

賈勞如丁·馬赫穆德·蘇爾坦肖·本·伊爾·阿爾斯朗,簡稱阿爾斯朗或伊爾·阿兒斯蘭或阿尔斯兰,是塔居丁·阿布·法塔赫·伊爾·阿爾斯朗·本·阿特錫茲的兒子,是花剌子模阿努什的斤或阿努希塔琴家族的第四任君主,繼承父親的政權。 Category:伊朗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伊尔·阿尔斯朗 · 查看更多 »

伊嗣俟三世

伊嗣俟三世(?-651年)也称叶兹底格德三世,《旧唐书》作伊嗣侯,《新唐书》作伊嗣俟,是波斯萨珊王朝末代君主。632年6月16日即位。636年11月,波斯军队在阿尔-卡迪西亚会战中惨败,次年阿拉伯人攻陷首都泰西封,伊嗣俟被迫逃亡东方。651年在中亚木鹿城遇刺身亡。萨珊王朝灭亡。其子俾路斯逃往中国唐朝。 Category:萨珊王朝 Category:651年逝世 Category:伊朗遇刺身亡者 Category:薩珊王朝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伊嗣俟三世 · 查看更多 »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伊朗 · 查看更多 »

伊朗伊斯蘭革命

伊朗伊斯蘭革命(又稱1979年革命;انقلاب اسلامی, Enghelābe Eslāmi)是1970年代后期在伊朗发生的历史事件,沙阿(伊朗君主)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領導的伊朗君主立宪政體在过程中被推翻,阿亞圖拉(革命領袖)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成立了以伊斯兰教什叶派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 伊朗於1978年1月發生反對伊朗君主體制的大规模示威活动;同年8月至12月,罷工及示威活動癱瘓了整個國家。1979年1月中旬,沙阿被迫流亡海外,因此在兩星期後,在外流亡了15年的霍梅尼回到德黑蘭,受到數百萬伊朗人的歡迎。在不久後的2月11日,游擊隊和叛軍在巷戰裡擊敗了忠於沙阿的部隊,導致皇室政權的崩坍。經過了全國公投後,伊朗在1979年4月1日成為伊斯蘭共和國,並通過了新宪法《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憲法》。霍梅尼在1979年12月成為國家的最高領袖。 這一次異乎尋常的革命使全世界感到錯愕:它的发生沒有那些引起革命的慣常因素,更傾向於價值觀上,西方開放生活形态、世俗化宗教與傳統而保守的伊斯蘭思想之間的深刻矛盾;革命很快使國家发生了彻底的轉變;革命获得了廣大群众的支持The Unthinkable Revolution in Iran,第121頁;耗費大量資金建立的軍隊及保安部門保護下的原政权仍能被推翻,親美巴勒維政權所推崇的、物質主義的世俗化政策被顛覆;取而代之的是以法基赫的监护(伊斯蘭法理學家的管治)之下的神權性政教合一政體,即伊斯兰共和国的成立。正如一位學者所說:「在一位來自庫姆的80歲流亡宗教學者監護下,伊斯蘭共和國需要進一步證明它的存在價值」。.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伊朗伊斯蘭革命 · 查看更多 »

伊朗最高领袖

伊朗最高领袖(波斯语:مقام رهبری در ایران,意为伊朗法基赫的监护人,法基赫意为伊斯兰教法学家)又称为伊朗革命领袖、伊朗精神領袖。该职位不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但根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宪法,是伊朗在宗教上及中央政治的最高领导人及伊朗军队的最高统帅,并终生任职。伊朗最高领袖由一个88名伊斯蘭教神職人員組成的专家会议按照憲法選舉、監督甚至罷免最高領袖。不过在选举前,一个由现任伊朗最高领袖任命的宪法监督委员会將对候选人的资格进行审查。.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伊朗最高领袖 · 查看更多 »

伊朗总统

伊朗总统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一般也被视为伊朗政策的实际決策者,但任职终身的伊朗最高领袖在伊朗国内乃至整个伊斯兰什叶派世界有着更高的地位和更强的号召力,伊朗总统实际上只是伊朗政治生活中的第二号人物。1989年6月首任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逝世后,总统哈梅內伊被推举升为伊朗最高领袖。 伊朗总统由伊朗全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可连任一届。现任总统是2013年6月选举获胜、8月就职的哈桑·鲁哈尼。.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伊朗总统 · 查看更多 »

伊斯玛仪一世

伊斯邁爾一世()伊朗萨非王朝的创立者,沙阿(1502年—1524年在位)。库尔德人萨菲派首领海达尔之子,母系血统来自特拉布宗科穆宁家族的阿莱克修斯四世。 伊斯邁爾一世建立国家的主要支柱是突厥语族游牧部落(奇茲爾巴什)。他大约于1500年—1501年在奇茲爾巴什人的武力帮助下,在阿塞拜疆起兵反对土库曼人建立的白羊王朝。1502年伊斯邁爾攻克白羊王朝首都大不里士,定都于此,自立为沙阿。从此开始了萨非王朝在伊朗的统治(1502年—1736年)。 伊斯邁爾一世自登基之日起就致力于武力统一伊朗和向外拓展疆土。1503年—1508年经广泛战争几乎征服整个波斯、亚美尼亚和伊拉克大部。1510年,伊斯邁爾一世与另一位和伊斯邁爾一世共同滅亡了帖木兒王朝的中亚征服者,乌兹别克汗国汗昔班尼而激战于呼罗珊,伊斯邁爾一世靠著與帖木兒王朝的遺脈巴布爾結盟而获胜(昔班尼于是役阵亡)。伊斯邁爾一世向西推进的行为终于导致他与奥斯曼帝国的冲突。1514年在查尔迪兰战役中,伊斯邁爾一世被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一世击败,他兩個妻子被塞利姆抓獲。对土耳其军事力量的共同担心使他向一些欧洲国家伸出橄榄枝(包括威尼斯、西班牙和匈牙利)。 伊斯邁爾一世宣布伊斯兰教什叶派为国教,并自任什叶派的领袖。他还是一位有学问、有教养的人,能够写诗。 Category:萨非王朝君主 Category:開國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伊斯玛仪一世 · 查看更多 »

伊斯玛仪二世

伊斯迈尔二世 Isma'il II(),伊朗萨非王朝的沙阿(1576年—1577年在位),太美斯普一世之子。 伊斯迈尔二世在与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拉德三世的战争中失败(1577年),失去了外高加索地区。 Category:萨非王朝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伊斯玛仪二世 · 查看更多 »

伊斯玛伊尔·本·索卜克塔琴

#重定向 伽色尼的伊斯梅爾.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伊斯玛伊尔·本·索卜克塔琴 · 查看更多 »

伽色尼王国

伽色尼王朝(963年-1187年),由突厥裔萨曼王朝原奴隶将军阿尔普特勤之女婿苏布克特勤(“可爱的王子”)创建(他是葛逻祿部奴隶),因都城伽色尼(现阿富汗加兹尼)而得名。马默德苏丹(又译马哈穆德苏丹)时期强大,推翻萨曼王朝,统治遍及印度次大陆北部、波斯东部(萊伊与拉瑪丹)、阿富汗和花剌子模,是西突厥斯坦形成的重要阶段。12世纪迁都拉合尔(位于现巴基斯坦),后灭于古尔王朝。.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伽色尼王国 · 查看更多 »

弗拉特斯五世

弗拉特斯五世(?-4年),帕提亞國王(約前2年~4年在位),又被稱作弗拉塔西斯(Φραατάκης)。 弗拉特斯五世為帕提亞國王弗拉特斯四世與穆薩皇后之子,在穆薩皇后毒殺了弗拉特斯四世後繼承了王位。 他想趁亞美尼亞王國於Ariobarzanes II of Atropatene登基時的混亂來煽動亞美尼亞王國內部叛亂,藉此趁機恢復帕提亞對亞美尼亞王國以及米底王國的影響力,並同時削弱羅馬帝國對這兩國的影響力。但在奧古斯都派遣養子Gaius Caesar至帕提亞施加壓力後,弗拉特斯五世不得不放棄,並承認該兩王國是在羅馬帝國的勢力範圍內。 2年時,他與他的母親穆薩皇后結婚;然而這種亂倫的關係以及之前對亞美尼亞王國的挫敗造成安息貴族強烈的不滿,於4年時將弗拉特斯五世暗殺。 Category:安息國王 Category:4年逝世 Category:遇刺身亡者.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弗拉特斯五世 · 查看更多 »

弗拉特斯四世

弗拉特斯四世帕提亚国王(约前37年~前2年在位)。 弗拉特斯四世为帕提亚国王奥罗德二世之子。在他统治时期发生的大事是,弗拉特斯四世击退了由后三头之一的马克·安东尼亲自率领的罗马大军(据说有10万人之多)对帕提亚的报复性入侵。罗马人损失了3万名战士。 弗拉特斯四世在宫廷政变中被其子弗拉特斯五世谋杀。 Category:安息国王.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弗拉特斯四世 · 查看更多 »

弗拉歐爾特斯

弗拉歐爾特斯(Phraortes或Fravartish),是古代西亞米底王國的第二任君主。他的在位年期為前675年—前653年,共23年。 Category:伊朗君主 Category:伊朗軍事人物.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弗拉歐爾特斯 · 查看更多 »

彼勒克·帕特肖

彼勒克·帕特肖,是伊朗脫合帖木兒王朝的第三任君主,承襲洛格芒·帕特肖是脫合帖木兒王朝三任首領,由脫合帖木兒汗建立。於1388年上任。 Category:伊朗君主 Category:新巴比倫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彼勒克·帕特肖 · 查看更多 »

侯賽因 (波斯)

侯賽因(شاه سلطان حسین,),全名為素丹侯賽因。伊朗薩非王朝的第九任沙阿(1694年—1722年在位)。侯賽因為蘇萊曼一世的長子。在他統治時期,薩非王朝衰落,權力操控在宦官手上。.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侯賽因 (波斯) · 查看更多 »

哈伦·拉希德

哈倫·拉希德(هارون الرشيد;Harun al-Rashid,),伊斯蘭教第二十三代哈里發,阿拔斯王朝的第五代哈里發。他是阿拔斯王朝第三任哈里发阿尔·马赫迪之子,在786年继其兄阿尔·哈迪之位,任期間為王朝最強盛時代,曾親率軍隊入侵拜占廷的小亞細亞。其首都巴格達和唐朝長安為世界第一流的城市,人口多達100萬,也是國際貿易中心。不過哈倫時代也是王朝衰退的開端。西元803年哈倫逮捕宰相叶海亚,巴爾馬克家族被抄家,導致波斯發生叛變。哈倫也死於波斯的托斯,至此阿拔斯王朝步入衰退之路。.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哈伦·拉希德 · 查看更多 »

哈桑·本·阿里·本·阿比·塔利卜

哈桑·本·阿里·本·阿比·塔利卜(阿拉伯文:)是第四位正统哈里发阿里·本·阿比·塔利卜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穆圣)之女法蒂玛的长子,也是穆圣的外长孙,属于賽義德中的一员。哈桑也是什叶派所尊崇的第二位伊玛目。在父亲阿里遇刺后,哈桑曾接受伊拉克庫法地区穆斯林的拥戴就任第五任哈里发,但不久就在叙利亚总督、倭马亚王朝的缔造者、僭称哈里发的穆阿威叶一世的威逼利诱下放弃哈里发称号,引退麦地那,最终死因成迷,由其弟侯赛因·本·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继承伊玛目之位。.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哈桑·本·阿里·本·阿比·塔利卜 · 查看更多 »

冈比西斯一世

冈比西斯一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Καμβύσης;约)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早期成员。他是居鲁士一世的儿子,居鲁士大帝的父亲。 冈比西斯一世领导着一个臣属于米底的波斯部落联盟。.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冈比西斯一世 · 查看更多 »

冈比西斯二世

冈比西斯二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现代波斯语:کمبوجیه دوم;Καμβύσης;)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国王居鲁士大帝(前529年—前522年3月在位)的儿子。 前539年居鲁士大帝擊敗巴比倫王拿波尼度,成功奪取巴比倫,岡比西斯大约于前537年在巴比伦担任居鲁士的全权代理人,前522年居鲁士大帝戰死後繼承其王位,前525年他率波斯军队入侵埃及。昔兰尼(希腊在北非的殖民地)和利比亚自愿臣服冈比西斯;埃及在其军队于贝鲁西亚为冈比西斯击败后投降,法老普萨美提克三世被俘。前525年5月25日,冈比西斯成为埃及统治者,建立埃及第二十七王朝(波斯第一王朝)。他使用“埃及皇帝,诸国皇帝”为称号。 前524年冈比西斯二世入侵古实(即努比亚)受挫,同年在埃及发生反对波斯统治的暴乱。冈比西斯二世镇压暴乱后又策划征服古实,然而这一计划为波斯本土发生的高墨塔(伪斯梅尔迪士或伪巴尔迪亚)起义所打断。冈比西斯遂挥师回国。但在途中逝世。 由於後來的波斯王位,是由曾經被居魯士大帝懷疑有叛變的大流士一世所繼承,根據冈比西斯二世按照居魯士的政策寬容對待地方宗教的方式,與其被稱為殘暴的傳聞有所出入,很有可能類似中國唐代的李世民政變上位之後,抹黑父親李淵跟大哥太子李建成那般。而今天許多歷史學者考究,認為大流士一世應該才是篡位者。 而岡比西斯二世實施寬容宗教與殘暴傳聞的出入,更反過來可以推論出歷史遭受相當程度的竄改,以此反過來推理,認為大流士一世是篡位者,後來竄改歷史的可能性則更高。.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冈比西斯二世 · 查看更多 »

倭马亚王朝

奧米亞王朝(أمويون),中國史籍稱之為白衣大食,是由奧米亞家族统治的哈里发国,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在伊斯兰教最初的四位哈里发(即所谓“纯洁的哈里发”或“正统哈里发”)的执政结束之后,由阿拉伯帝国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即后来的哈里发穆阿维叶一世)建立。从661年至750年,该王朝是穆斯林世界的统治王朝。.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倭马亚王朝 · 查看更多 »

玛尼什图苏

玛尼什图苏(约公元前2269年—约公元前2255年在位)(Manishtusu)阿卡德国王。继承孪生兄弟瑞穆什之位。他统治时期,为寻求银矿和其他资源而穿越波斯湾进行远征。.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玛尼什图苏 · 查看更多 »

礼萨汗

萨沙阿·巴列维即礼萨汗(رضا شاه پهلوی,),伊朗沙阿(國王),巴列维王朝的缔造者。.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礼萨汗 · 查看更多 »

穆塔基

穆塔基(),伊斯蘭教第三十九代哈里發,阿拔斯王朝第二十一代哈里发。908年出生,父亲是阿拔斯王朝第十八代哈里发穆克塔迪爾一世,940年12月15日继承哥哥拉迪一世,成为哈里发。944年8月26日退位,堂兄弟穆斯塔克菲一世即位。968年7月去世。 Category:阿拔斯王朝哈里发.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穆塔基 · 查看更多 »

穆塔兹

#重定向 穆阿台茲.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穆塔兹 · 查看更多 »

穆塔米德

#重定向 穆阿台米德.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穆塔米德 · 查看更多 »

穆塔瓦基勒

塔瓦基勒(阿拉伯语:;)伊斯蘭教第二十八代哈里發,阿拔斯王朝第十代哈里发(公元847年-861年在位),青年时代未任军政要职,但他对具有深远政治意义的宗教辩论极感兴趣。847年继瓦提克为哈里发时,他坚持伊斯兰教正统的立场,开始迫害所有非正统或非穆斯林的派别,拆除巴格达的犹太教会堂和基督教堂,夷平卡尔巴拉的侯赛因·伊本·阿里(什叶派殉教者)祠,并且禁止到该城朝圣。他不但恢复关于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必须穿特殊服装的旧法令,而且更加严格执行。 統治期間,改善突厥軍閥跋扈現象,推行良好政治的哈里發。他整頓官僚制度,壓制突厥奴隸軍閥,獎勵正統回教信仰,取消穆塔西拉派教義,並壓制什葉派與基督教徒。 他在对付外部敌人方面却没有那么成功,虽然他并未大片失去领土,大他必须经常派兵征讨行省中的叛乱。对拜占庭人的战争依然断断续续的进行,但亦无胜负之分。他继续执行依赖突厥军人的危险政策,结果,已经与疏远的长子穆恩塔西尔害怕失去继承权,遂教唆突厥军人将他杀害。.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穆塔瓦基勒 · 查看更多 »

穆塔迪德

#重定向 穆阿台迪德.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穆塔迪德 · 查看更多 »

穆尔台绥姆

#重定向 穆阿台绥姆.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穆尔台绥姆 · 查看更多 »

穆克塔菲

克塔菲,可能为以下历史人物:.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穆克塔菲 · 查看更多 »

穆克塔迪尔

#重定向 穆克塔迪爾一世.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穆克塔迪尔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重定向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科達班達

罕默德·科達班達(波斯語:شاه محمد خدابنده、英語:Mohammed Khodabanda;)又稱穆罕默德沙或蘇丹穆罕默德(波斯語:شاه محمد خدابنده)是伊朗薩非王朝第四任沙阿。他是塔赫瑪斯普一世的兒子,母親是土庫曼人。由於科達班達的視力幾近失明,當父親在1576年逝世時,他遭到忽略,由弟弟伊斯瑪儀二世繼位。伊斯瑪儀二世逝世後,奇茲爾巴什(什葉派土庫曼武裝)軍隊派系推舉科達班達為下任沙阿。科達班達為人溫和,但意識薄弱,他在統治期間捲入了宮廷與基齊勒巴什之間的鬥爭。波斯的死敵奧斯曼帝國乘機攻佔波斯領土,包括大不里士。科達班達最後被推翻,由兒子阿拔斯一世繼位。.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穆罕默德·科達班達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阿里·沙

穆罕默德·阿里·沙(محمدعلی شاه قاجار,),是伊朗卡扎尔王朝的第六任君主。他為穆扎法爾丁·沙的兒子,承襲政權,在任3年(1907-1909)。其父亲穆扎法·厄丁因伊朗立宪革命而被迫传位给他。穆罕默德·阿里·沙在英国和俄国的支持下多次企图破坏革命政权,失败后被迫流亡,最终死在意大利圣雷莫。 Category:卡扎爾王朝沙阿.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穆罕默德·阿里·沙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阿里汗

穆罕默德·阿里汗·贊德(محمد علي خان زند,) 是贊德王朝第二任伊朗沙阿(1779年在位)。阿布·法特赫汗是贊德王朝第一任沙阿卡里姆汗的次子。穆罕默德·阿里汗的外父是卡里姆汗的弟弟薩基汗為當時的軍隊統帥。 1779年,卡里姆汗逝世,薩基汗支持穆罕默德·阿里汗即位。其後,他的長兄阿布·法特赫汗即位成為共同統治者。同年6月,穆罕默德·阿里汗因心臟病發逝世,只統治了不足五個月。權力移交到單獨統治的長兄阿布·法特赫汗手上。 Category:波斯國王.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穆罕默德·阿里汗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沙·卡扎爾

罕默德沙·卡扎爾(波斯語:محمد شاه قاجار;英語:Mohammad Shah Qajar;)是卡扎爾王朝的波斯國王。.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穆罕默德沙·卡扎爾 · 查看更多 »

穆阿威叶一世

阿維亞·本·阿布·蘇富揚 (Muawiyah bin Abi-Sufyan),即穆阿維亞一世(英文: Muawiyah I; 阿拉伯文:,約),伊斯蘭教第五代哈里發(661年—680年在位),統治被稱為“阿拉伯帝國”(歐洲文獻中稱之為薩拉森帝國)的廣大穆斯林國家的伍麥葉王朝的創建者。.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穆阿威叶一世 · 查看更多 »

穆阿维叶二世

#重定向 穆阿威叶二世.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穆阿维叶二世 · 查看更多 »

穆赫塔迪

穆赫塔迪(),伊斯蘭教第三十二代哈里發,阿拔斯王朝第十四代哈里发(公元869年-870年在位)。847年出生,父亲是阿拔斯王朝第九代哈里发瓦提克,869年7月9日继承堂兄弟穆阿台茲,成为哈里发。870年6月21日去世,堂兄弟穆阿台米德即位。 Category:阿拔斯王朝哈里发.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穆赫塔迪 · 查看更多 »

穆斯塔克菲

斯塔克菲可能指下列人物:.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穆斯塔克菲 · 查看更多 »

穆斯塔因

斯塔因可能指下列人物:.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穆斯塔因 · 查看更多 »

穆扎法爾丁·沙

穆扎法爾丁·沙(مظفرالدين شاه قاجار,,),是伊朗卡扎尔王朝的第五任国王。他為納賽爾丁·沙的兒子,立为王储后,于1861年任阿塞拜疆总督。他在作为王储的35年里,一向追求声色犬马,不问国事,在1896年承襲王位后,对朝政一窍不通。当时伊朗正面临财政危机,政府岁出远远超过收入。他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向俄国贷款,在政治上作为让步,极不得人心。而贷款后,他又用这些钱作几次豪华的欧洲旅行,更引起人民的强烈反对,纷纷要求对他的行动给予宪法的限制。在位期间,伊朗半殖民化加深,最终于1905年爆发了伊朗立宪革命,1906年10月他不得不召集众议院,12月批准一部比利时模式的宪法,这一政治危机可能促使他心脏病发而猝死于1907年1月13日,其子穆罕默德·阿里·沙继位。 Category:伊朗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穆扎法爾丁·沙 · 查看更多 »

米底王国

米底王国或米底亚王国(Median dynasty),又称玛代王国(Mādai),是一个以古波斯地区为中心的王国,领土面积最大时西起小亚细亚的卡帕多西亞,东至阿拉霍西亚西部。他们隶属印欧语系,是第一批在伊朗高原地区定落的民族。亚述帝国曾入侵伊朗高原,试图征服。但是亚述的入侵,促使米底各部落走向联合,从而形成了米底国家。.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米底王国 · 查看更多 »

米兒咱·沙·馬赫穆德

米兒咱·沙·馬赫穆德(),是一位短期在位的帖木兒帝國赫拉特君主(1457年),他是米兒咱·阿布勒-卡西姆·巴布爾·本·拜宋豁兒之子,帖木兒的玄孫、沙哈魯曾孫、拜宋豁兒之孫。 1457年,米兒咱·沙·馬赫穆德於十一歲時父親去世,他便在赫拉特即位,但一星期後堂兄易卜拉欣驅逐了他,之後仍生活在赫拉特,十四歲時去世。 |- category:帖木兒帝國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米兒咱·沙·馬赫穆德 · 查看更多 »

納賽爾丁·沙

納賽爾丁·沙(),是卡扎尔王朝的第四王者,是伊朗卡扎尔王朝的第四任君主。他為穆罕默德·沙和玛利克·贾汉·卡侬的兒子,其在任时间长达49年,是整个伊朗历史上在位第三长的君主,仅次于萨珊王朝的沙普尔二世和萨非王朝的塔赫玛斯普一世。他也是第一位出版其日记的伊朗君主。 Category:卡扎爾王朝沙阿 Category:亞洲紙幣上的人物 Category:遇刺身亡的亚洲君主 Category:遇刺身亡的伊朗政治家.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納賽爾丁·沙 · 查看更多 »

納拉姆辛

納拉姆辛(一作納拉姆新塞頓·勞埃德(Seton Lloyd)著,楊建華譯,黃菊元校(1990年):《美索不達米亞考古》,125頁,北京:文物出版社。;Naram-Suen,亦作Narām-Sîn、Naram-Sin;在位時間為前2254年—前2218年; 一作前2280年—前2244年),薩爾貢之孫,阿卡德帝國的第四任統治者。納拉姆辛繼承了薩爾貢的偉業,繼續擴展阿卡德帝國的版圖,令國勢達至頂峰。他是第一位自封為神的美索不達米亞國王(「辛」一詞為神的意思),亦第一個被稱作「四方之王」的統治者。他與美路哈(Meluhha)進行貿易,「美路哈」很可能是指印度河流域文明。他亦控制了波斯灣沿岸一帶的一大片土地。納拉姆辛打敗位於波斯灣南部盡頭的馬根(Magan,一作馬干)國王,並征服托魯斯山脈北部的高山部落。他於納加爾(Nagar,現今敘利亞的Tell Brak)及尼尼微設立行政中心。 根據美索不達米亞神話,女神伊南娜於納拉姆辛洗劫在尼普爾的埃庫爾(Ekur,該處為尼普爾之神恩利爾的神廟)後,放棄了對阿卡德帝國的前度首都的眷顧。盛怒之下,恩利爾從底格里斯河以東的山上把庫提人(Gutians,一譯古蒂)帶來,將瘟疫、飢荒及死亡傳遍整個兩河流域。為阻止這場大禍,八位神祇決定阿加德(Agade,阿卡德人的城市)必須破毀,令其他城市免於災禍。此故事帶有神話色彩,但亦顯示出當時庫提人已經常侵擾阿卡德帝國。 納拉姆辛死後,庫提人入侵阿卡德帝國。公元前2124年,整個阿卡德帝國落入庫提人手中,庫提人於當地統治了125年後,又被新蘇美爾帝國(亦即烏爾第三王朝)推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納拉姆辛 · 查看更多 »

纳塞赫

纳塞赫(Narseh) ,(),波斯国王(公元293年—公元302年在位),沙普尔一世之子,原任亚美尼亚总督。公元293年夺取巴赫拉姆三世之位,曾因为亚美尼亚而与罗马帝国发生冲突。为罗马帝国击败后,于公元296年与其和解,承认罗马帝国对亚美尼亚的控制,同时将美索不达米亚以北的草原以及底格里斯河左岸的山区让予罗马帝国。从而维持了约40年的和平局面。.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纳塞赫 · 查看更多 »

纳迪尔沙

纳迪尔沙阿·阿夫沙尔(1688年10月22日-1747年6月20日,中文常譯為纳迪尔沙)是一位伊朗沙阿(即国王;1736年-1747年在位),阿夫沙尔王朝开国君主。 纳迪尔出生于呼罗珊的一个土庫曼阿夫沙爾部落农民家庭,在童年时被卖为奴隶,后来成功逃亡并成为一群英勇善战的亡命之徒的首领。他加入了东安纳托利亚的突厥语族武装部落“阿夫沙尔”(即“红头”部落),地位迅速升高,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1726年,纳迪尔率军支持被入侵伊朗的阿富汗人废黜的萨非王朝沙阿太美斯普二世,后者给他赐名为太美斯普-古里汗。纳迪尔成功地赶走了阿富汗人,于1729年反击到阿富汗境内。他又击退了奥斯曼帝国的军事行动,在国内树立起超过沙阿本人的权威。他随即在1732年废黜了太美斯普二世,将其放逐到呼罗珊。纳迪尔扶立太美斯普二世之子阿拔斯三世为傀儡沙阿;1736年,在结束了与奥斯曼帝国的长期战争之后,阿拔斯三世的死为纳迪尔登上王位打开了道路,他于是自立为沙阿,建立阿夫沙尔王朝(1736-1796)。 纳迪尔沙是一个杰出的统帅和无情的征服者。他依靠红头部落和库尔德人的战斗力推行侵略政策,结果在中亚建立起庞大的帝国。他征服了阿富汗,击退了乌兹别克人的入侵,强迫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达吉斯坦、阿富汗、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的王公们向沙阿的权力称臣(有一些地区被直接合并)。 1737年-1738年,纳迪尔沙在对印度的远征中蹂躏了印度西北部诸省,并且攻占和洗劫了德里。他還偷走了蒙兀兒帝國沙賈漢的孔雀寶座。利用从远征中掠夺来的财富,他在伊朗大兴土木,鼓励文化,使伊朗又呈现出其在萨珊王朝统治的黄金时期的繁荣景象。 纳迪尔沙在其统治后期变成了一个暴君。他的政府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导致国内的叛乱层出不穷。纳迪尔沙于1747年在呼罗珊被一伙密谋叛变的封建主刺杀。由他建立的王朝阿夫沙尔王朝也称“红头王朝”。 Category:波斯国王 N N.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纳迪尔沙 · 查看更多 »

瑙锡鲁丁·索卜克塔琴

#重定向 蘇布克特勤.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瑙锡鲁丁·索卜克塔琴 · 查看更多 »

瓦利德一世

#重定向 瓦利德一世 (哈里發).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瓦利德一世 · 查看更多 »

瓦提克

提克(أبو إسحاق عباس بن هارون الرشيد,),伊斯蘭教第二十七代哈里發,阿拉伯帝国第九代阿拔斯王朝哈里發。812年4月18日出生,父亲是阿拔斯王朝第八代哈里发穆阿台綏姆,842年1月5日继承父亲穆阿台綏姆,成为哈里发。847年8月10日去世,弟弟穆塔瓦基勒即位。.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瓦提克 · 查看更多 »

甘达什

达什(约公元前1730年前后在位)(Gandash)加喜特国王。加喜特人的领袖,此民族源自今伊朗扎格罗斯山脉,约公元前18世纪后期,其已经迁至美索不达米亚,约公元前16世纪初期,他们已控制巴比伦尼亚,并且凭借政治与军事的实力统治该地区约四百年。.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甘达什 · 查看更多 »

特鲁德灵-里姆

特鲁德灵-里姆(Trudering-Riem)是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的市辖第15区。.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特鲁德灵-里姆 · 查看更多 »

盧圖夫·阿里汗

盧圖夫·阿里汗(لطفعلی خان زند), 是贊德王朝最後一任伊朗沙阿(1789年-1794年在位)。盧圖夫·阿里汗是贊德王朝第六任沙阿賈法爾汗的兒子。.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盧圖夫·阿里汗 · 查看更多 »

白羊王朝

白羊王朝(土耳其語:Ak-kuyunlu,土庫曼語:Akgoýunly,亞塞拜然語:Ağqoyunlu,鄂圖曼土耳其語/波斯語:آق قوینلو,英語:Ak Koyunlu、Aq Qoyunlu 或 White Sheep Turkomans ),為1378年-1508年的土库曼人王朝,統治階層為今伊拉克北邊的土庫曼人,以白羊旗帜为标记。1378年-1508年之間,該王朝統治今伊拉克北邊疆土、阿塞拜疆、安納托利亞與伊朗國境等地,建都于大不里士。因旗帜为白羊标志,故名。与黑羊王朝长期对峙,并于15世纪后期灭黑羊王朝,击败帖木儿帝国,成为西亚强国。.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白羊王朝 · 查看更多 »

白益王朝

白益王朝(آل بویه Āl-e Buye,或譯布韋希王朝、布耶王朝)是945年至1055年間統治伊朗西部及伊拉克的一個王朝,由裡海南岸(吉蘭省)的德萊木人建立。王朝名稱來自创建者白益。.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白益王朝 · 查看更多 »

花剌子模王朝

花剌子模王朝(,意為花剌子模之王)是一个起源于突厥马木鲁克的波斯逊尼派穆斯林統治的王朝。 花剌子模王朝在中世纪统治了大部分的大伊朗地区,統治时间约为1077年至1231年。一開始为塞尔柱王朝的一个附庸,之后独立,在13世纪初被蒙古帝国所灭。.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花剌子模王朝 · 查看更多 »

萨珊王朝

薩珊王朝或薩桑王朝(ساسانیان;Sassanid Empire),也稱波斯第三帝国,是最後一個前伊斯蘭時期的波斯帝國,國祚始自公元224年,亡於651年。薩珊王朝的居民稱薩珊王朝為埃蘭沙赫爾或埃蘭,在中古波斯語裡意指雅利安人的帝國。薩珊王朝取代了被視為西亞及歐洲兩大勢力之一的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共存了超過400年。 在安息帝國衰敗及其末代君王阿爾達班五世陣亡後,阿爾達希爾一世建立了薩珊王朝。薩珊王朝一直統治到阿拉伯帝國入侵,伊嗣俟三世被迫逃亡為止。薩珊王朝統治時期的領土包括當今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亞、高加索地區、中亞西南部、土耳其部分地區、阿拉伯半島海岸部分地區、波斯灣地區、巴基斯坦西南部,控制範圍甚至延伸到印度。620年前后,萨珊王朝控制的土地面积达到约54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约1970万。 古典時代晚期的薩珊王朝被認為是伊朗或波斯最具重要性和影響力的歷史時期之一,它是在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及伊斯蘭教流行之前最後一個伊朗大帝國。從很多方面來說,薩珊王朝統治時期見證了古波斯文化發展至巔峰狀態,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羅馬文化。薩珊王朝的文化影響力遠遠超出了它的邊界,影響力遍及西歐、非洲、中國及印度,對歐洲及亞洲中世紀藝術的成形起著顯著的作用。.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萨珊王朝 · 查看更多 »

萨非王朝

萨非王朝,因为翻译的不同又称萨法维帝国、萨菲帝国、波斯第三帝国或波斯第四帝国,中国明朝称之为巴喇西,是从1501年至1736年统治伊朗的王朝。这个王朝将伊斯兰教什叶派正式定为伊朗国教,统一了伊朗的各个省份,由此重新激起了古代波斯帝国的遗产,是伊朗从中世纪向现代时期过渡的中间时期。.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萨非王朝 · 查看更多 »

馬地奧斯

馬地奧斯(Madius或Mayda),是古代西亞米底王國的第三任君主。他的在位年期為前653年—前625年,共29年。 Category:伊朗人 Category:軍事人物 Category:伊朗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馬地奧斯 · 查看更多 »

马赫迪

赫迪(阿拉伯语: ),或译麦赫迪、迈赫迪,意为“导师”,是伊斯兰教教典中记载的将于最后审判日之前7年、9年或者19年降临世间的救世主。 马赫迪的概念在《古兰经》内没有清晰的体现,但是穆罕默德在《圣训》中多次提及。根据伊斯兰传统,尔撒(基督教中稱為耶穌)会再次降临人世,以穆斯林身份和马赫迪並肩作戰。 巴哈伊信仰相信巴孛即为马赫迪,而19年后宣誓的巴哈欧拉则为耶稣的回归。.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马赫迪 · 查看更多 »

马蒙

蒙教授()(Prof.)是香港著名的教育家、文史學者,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馬臨胞兄,曾任香港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兼系主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马蒙 · 查看更多 »

高墨达

墨达(古波斯楔形文字: ;),又作高莫達、高墨塔,是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一个篡位者。古希腊文献称之为斯梅尔迪士(Σμέρδις)。 巴尔迪亚( )是波斯帝国开国之君居鲁士二世的儿子。居鲁士二世死后,冈比西斯二世即位,将兄弟巴尔迪亚杀死。但冈比西斯的统治很不得人心。前522年,冈比西斯远征埃及,琐罗亚斯德教的祭司高墨达伪称自己就是巴尔迪亚,发动政变,夺取了王位。冈比西斯得知此事后匆忙回師征討,但在途中突然神秘死去。 大流士一世在不久之后,联合其他贵族推翻了高墨达,夺取了王位。高墨达被投入监狱处死。 由於大流士一世曾被居魯士大帝懷疑有叛變的行跡,根據歷史學者對於波斯歷史上的出入推理,高墨達可能是真正巴尔迪亚,是被大流士誣賴而殺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高墨达 · 查看更多 »

谢赫·大哈散王公

谢赫·大哈散(Shaikh Hasan Buzurg),号称布祖格(Buzurg,意为大),蒙古札剌亦儿部人。伊兒汗國末期,西部分裂为楚邦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谢赫·大哈散就是札剌亦儿王朝的建立者。1337年7月26日,谢赫·大哈散进攻报达(巴格达),可汗木撒逃跑,报达城主阿里被杀。谢赫·大哈散在伊儿汗国首都桃里寺(大不里士)拥立年幼的麻合马继位。楚邦王朝谢赫·小哈散·楚邦王公在1338年7月16日,击败大哈散,占领伊兒汗國首都桃里寺,可汗麻合马被楚邦王朝俘杀。1339年,大哈散在报达拥立只罕帖木儿为可汗,第二年,大哈散废黜只罕帖木儿,自立为可汗。楚邦王朝衰落的过程中,谢赫·大哈散多次干涉其内部事务。1356年,谢赫·大哈散去世。.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谢赫·大哈散王公 · 查看更多 »

谢赫·乌畏思

谢赫·乌畏思一世(Shaikh Uvais I),蒙古札剌亦儿部人。伊兒汗國末期,西部分裂为楚邦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谢赫·乌畏思是札剌亦儿王朝的建立者谢赫·大哈散王公的儿子。1356年,谢赫·大哈散去世,谢赫·乌畏思在报达(巴格达)继位。1357年,金帐汗国可汗札尼别攻入桃里寺(大不里士),楚邦王朝君主马立克·阿希拉夫被杀,楚邦王朝灭亡,伊兒汗國可汗努失儿完不知所终,桃里寺的正统伊儿汗国宣告结束。随即,札尼别遇刺,谢赫·乌畏思乘机在1358年占领并迁都桃里寺。1374年,谢赫·乌畏思去世。.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谢赫·乌畏思 · 查看更多 »

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

赛义德鲁霍拉·穆斯塔法维·穆萨维·霍梅尼(波斯语: ,Revolutions And Revolutionary Movements,第286頁Islamic Imperialism: A History,第220頁),伊朗什叶派宗教学者(大阿亚图拉),1979年伊朗革命的政治和精神领袖。該革命推翻了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經過革命及全民公投後,霍梅尼成為了國家最高領袖,最高領袖是憲法所創造的一個職位,是國家政治和宗教上的最高職位。 霍梅尼是一名伊斯蘭教什葉派十二伊瑪目派的瑪爾扎,但以他的政治角色最為聞名。他在著作和講道內容裡擴展了十二伊瑪目派烏蘇里派主張的「法基赫的監護」(教法學家的監護),即是伊斯蘭教法學家的神權統治。 在國外的穆斯林世界裡,他被描述為「西方大眾文化對伊斯蘭教的虛擬形象」The Shia revival: how conflicts within Islam will shape the future,第138頁。他在伊朗人質危機時支持挾持者,又頒佈追殺英國人薩爾曼·魯西迪的命令,因而聞名。霍梅尼被稱為「廣受支持、別具魅力的領袖」,什葉派學者視他為「伊斯蘭復興的戰士」。 在伊朗國內及他的國際支持者之間,他被稱為伊瑪目霍梅尼,其他人則以(大)阿亞圖拉霍梅尼指稱。.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 · 查看更多 »

貝蘇斯

貝蘇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巴克特里亞總督,出身波斯貴族,大流士三世的親戚。 在高加美拉戰役中,統率主要是來自巴克特里亞所組成的波斯左翼部隊。戰後,貝蘇斯隨著大流士三世在逃往埃克巴坦那,不久與其他總督拘禁了大流士三世,並試圖把人質大流士作為與亞歷山大大帝談和的籌碼,但亞歷山大親率大軍在後猛烈追趕,貝蘇斯刺殺大流士後,丟下命危的波斯國王隨即逃走。 西元前330年謀殺大流士三世後,貝蘇斯自立為亞他薛西斯五世,並試圖對抗亞歷山大。此時,貝蘇斯僅統領巴克特里亞和忠誠低落的東部一些省份,當亞歷山大對巴克特里亞步步逼近,貝蘇斯開始逃亡。 據托勒密一世自述,是托勒密親自逮捕貝蘇斯,但當代其他史料卻不是這一回事。貝蘇斯被捕後,亞歷山大依波斯傳統上對反叛者的刑罰,割下貝蘇斯的鼻子和耳朵,在巴克特里亞處死了貝蘇斯。.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貝蘇斯 · 查看更多 »

貼古迭兒

貼古迭兒(Tekuder,),蒙古人,旭烈兀第七子,阿八哈之弟,貼古迭兒的母亲是忽推哈敦,他是伊兒汗國的第三任君主。1282年6月21日至1284年8月10日在位。.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貼古迭兒 · 查看更多 »

賽義德·穆勞德汗

賽義德·穆勞德汗(جعفر خان زند),() 是贊德王朝第七任伊朗沙阿(1789年1月23日-1789年5月10日在位)。賽義德·穆勞德汗是贊德王朝第五任沙阿阿里·穆拉德汗的侄兒。 賈法爾汗在位時,賽義德·穆勞德汗身為設拉子總督。賈法爾汗限制賽義德·穆勞德汗和他的家人活動,甚至逼賽義德·穆勞德汗透露財產,這些做法激怒了賽義德·穆勞德汗,他和同謀遂設計毒殺賈法爾汗。1789年1月23日,他們派遣一位女僕向賈法爾汗下毒,然後制服賈法爾汗並將他殺死及把他的頭顱扔出堡壘。賽義德·穆勞德汗遂成為贊德王朝第七任沙阿。 1789年5月10日,賈法爾汗的兒子盧圖夫·阿里汗為父報仇,攻陷設拉子,並殺死賽義德·穆勞德汗,然後繼任成為沙阿。 Category:波斯國王.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賽義德·穆勞德汗 · 查看更多 »

賈法爾汗

賈法爾汗(جعفر خان زند),() 是贊德王朝第六任伊朗沙阿(1785年2月11日-1789年1月23日在位)。賈法爾汗是贊德王朝第四任沙阿薩迪克汗的兒子。 1781年3月14日,阿里·穆拉德汗揮軍攻陷首都設拉子,父親薩迪克汗被活捉及隨即被殺。阿里·穆拉德汗即位為沙阿。1785年2月11日,賈法爾汗推翻阿里·穆拉德汗即位。他是軍事奇材,數次打敗強敵卡扎爾部落阿迦·穆罕默德·汗。 賈法爾汗限制設拉子總督賽義德·穆勞德汗和他的家人活動,甚至逼賽義德·穆勞德汗透露財產,這些做法激怒了賽義德·穆勞德汗,他和同謀遂設計毒殺賈法爾汗。1789年1月23日,他們派遣一位女僕向賈法爾汗下毒,然後制服賈法爾汗並將他殺死及把他的頭顱扔出堡壘。賽義德·穆勞德汗遂成為沙阿。1789年5月10日,賈法爾汗的兒子盧圖夫·阿里汗為父報仇,攻陷設拉子及殺死賽義德·穆勞德汗,然後繼任成為贊德王朝沙阿。 Category:波斯國王.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賈法爾汗 · 查看更多 »

贾劳如丁·敏克勃勒尼

#重定向 札蘭丁.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贾劳如丁·敏克勃勒尼 · 查看更多 »

麻合马

麻合马(Muhammad,),蒙古人,旭烈兀幼子忙哥帖木儿之玄孙,伊兒汗國的第十二任君主。1336年7月26日,札剌亦儿王朝谢赫·大哈散王公进攻报达(巴格达),可汗木撒逃跑,报达城主阿里被杀。谢赫·大哈散王公在首都伊兒汗國桃里寺(大不里士)拥立年幼的麻合马继位。当时,伊兒汗國西部分裂为楚邦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楚邦王朝谢赫·小哈散·楚邦王公在1338年7月16日,击败大哈散,麻合马被楚邦王朝俘杀。.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麻合马 · 查看更多 »

黑羊王朝

黑羊王朝是一古代的土庫曼部族的王朝。約于1375年-1468年統治今天的阿塞拜疆、伊朗西北部與伊拉克东北地區。.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黑羊王朝 · 查看更多 »

迪奧塞斯

迪奧塞斯(Deioces,或稱Déjocès、Diyako,?—前675年),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認為他是古代西亞米底王國的建立者,不過有人認為米底王國其實是由迪奧塞斯之子弗拉歐爾特斯建立。迪奧塞斯自前728年—前675年在位,共53年。.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迪奧塞斯 · 查看更多 »

霍斯劳二世

库思老二世(),人称“得胜王”(Parvez),《舊唐書》作库萨和,埃兰沙赫尔第22代君主,590年至628年在位。.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霍斯劳二世 · 查看更多 »

阿卜杜勒-馬利克·本·馬爾萬·本·哈卡姆

阿卜杜勒-馬利克·本·马尔万·本·哈卡姆(阿拉伯文:) (),阿拉伯帝国倭馬亞王朝的第五代哈里發。他承襲王朝的獨裁治理風格,擴充軍力,並將阿拉伯控制力量伸展至北非。除此,他內政也頗有治績,其中統一語言,貨幣等為對阿拉伯世界最主要貢獻。 Category:倭马亚王朝哈里发.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卜杜勒-馬利克·本·馬爾萬·本·哈卡姆 · 查看更多 »

阿古姆二世

#重定向 阿贡二世.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古姆二世 · 查看更多 »

阿夫沙尔王朝

阿夫沙尔王朝(سلسله افشار)是18世纪统治伊朗高原的一个土库曼人王朝。.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夫沙尔王朝 · 查看更多 »

阿契美尼德王朝

阿契美尼德王朝(古代波斯语: ;现代波斯语:شاهنشاهی هخامنشی ;前550年-前330年),也稱波斯第一帝國,是古波斯地区第一个把領土擴張到大部份中亞和西亚領域的王朝,也是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极盛时期的領土疆域東起印度河平原,西至小亚细亚、欧洲的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西南至埃及、利比亚、努比亚和阿比西尼亚。公元前480年的波斯帝国,领土面积约为600万平方公里,人口峰值约为1800万。.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契美尼德王朝 · 查看更多 »

阿契美尼斯

阿契美尼斯(古波斯语: ,现代波斯语:هخامنش;希腊语:)是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祖先、波斯人的部落首领、波斯王国的建立者(约西元前705年或者可能更早至前675年Dandamayev在位)。.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契美尼斯 · 查看更多 »

阿尔塞斯

阿尔塔薛西斯四世·阿尔塞斯(古波斯楔形文字: ;Ἀρταξέρξης;Artaxerxes IV Arses;),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公元前338年—公元前336年在位)阿尔塔薛西斯三世的幼子。 宦官兼宰相巴果亞斯維齊爾谋杀阿尔塔薛西斯三世与其他子嗣后,将其拥立。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借口其拒绝代替父亲赔偿损失而入侵小亚细亚。 前336年巴果亞斯因阿尔塞斯反对自己专权,殺之,子女亦遇難,改立旁系公族大流士三世即位。.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尔塞斯 · 查看更多 »

阿尔塔薛西斯三世

阿尔塔薛西斯三世,又譯亞他薛西斯三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Ἀρταξέρξης;Artaxerxes III;),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前358年至前338年在位)。他继承了其父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王位。即位后,他为了防止内乱,杀死了几乎所有的公族。前343年,他击败了埃及法老王内克塔内布二世,重新建立了波斯对埃及的统治。前338年,他被宦官巴戈阿斯杀害。.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尔塔薛西斯三世 · 查看更多 »

阿尔塔薛西斯二世

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又譯亞他薛西斯二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Ἀρταξέρξης;Artaxerxes II;),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公元前404年—约公元前359年在位),大流士二世之子和继承人。公元前404年埃及失守,次年其弟小居鲁士起事,公元前401年,小居鲁士兵败被杀。翌年,斯巴达脱离波斯,此后5年中,斯巴达接连取胜。公元前394年斯巴达海军于尼多斯溃败,使波斯完全控制爱琴海。由底比斯、雅典、阿尔戈斯和科林斯组成的希腊联盟亦继续进攻斯巴达。因雅典获益,故阿尔塔薛西斯二世与斯巴达媾和,公元前386年迫使雅典接受《安塔西达和约》。阿尔塔薛西斯二世两次远征埃及(公元前385年—公元前383年,公元前374年),均被击败。他在位后期,爆发于前362年的安纳托利亚波斯总督叛乱、雅典、斯巴达和埃及联合叛乱,因同盟相互猜忌,使他最终获胜。.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尔塔薛西斯二世 · 查看更多 »

阿尔塔薛西斯五世

#重定向 貝蘇斯.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尔塔薛西斯五世 · 查看更多 »

阿尔塔薛西斯四世

#重定向 阿尔塞斯.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尔塔薛西斯四世 · 查看更多 »

阿尔·哈迪

哈迪一世(أبو محمد موسى بن المهدي الهادي ),伊斯蘭教第二十二代哈里發,阿拔斯王朝第四代哈里發。764年3月27日出生,父亲是阿拔斯王朝第三代哈里发阿尔·马赫迪,785年7月24日继承父亲阿尔·马赫迪,成为哈里发。786年9月14日去世,弟弟哈伦·拉希德即位。 Category:阿拔斯王朝哈里发.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尔·哈迪 · 查看更多 »

阿尔达希尔三世

阿尔达希尔三世(波斯语:اردشیر,约621年-630年)伊朗萨珊王朝的国王(628年-630年在位)。.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尔达希尔三世 · 查看更多 »

阿尔达希尔一世

阿尔达希尔一世(Ardashir I,?—约240年),或名阿塔泽克西斯(Artaxerxes)伊朗萨珊王朝的创建者,第一位“众王之王”(约226年—约240年在位)。.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尔达希尔一世 · 查看更多 »

阿尔达希尔二世

阿尔达希尔二世(Ardashir II,?—约383年)是伊朗萨珊王朝的第十位国王(379年—383年在位)。一些学者认为他是沙普尔二世之弟(也有文献认为,他是沙普尔二世的儿子)。 可以肯定的是在沙普尔二世统治时期,阿尔达希尔是阿迪亚波纳的一个藩王,曾在那裏迫害當地的基督徒。但是他对基督徒的迫害与他在他的臣民心目中的印象正好相反,他被看作是萨珊王朝中最慈祥和美德的统治者。据说他在统治的四年中不向他的臣民征税,因此获得了他们的爱戴。.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尔达希尔二世 · 查看更多 »

阿尔达班三世

阿尔达班三世(?-90年)是安息国王(约80年-90年在位)。 阿尔达班三世是帕科罗斯二世的敌对国王,他可能在贵族支持下发动了反对帕科罗斯二世的叛乱。在一枚80年发行的金币上,阿尔达班三世称自己为“阿尔沙克·阿尔达班”(阿尔沙克是每个安息国王都使用的第二名字)。有一段时间阿尔达班三世的权力如此稳固,以至于他可以支持一名罗马皇位的觊觎者在安纳托利亚发动叛乱,此人自称是罗马皇帝尼禄。但最后,阿尔达班三世被帕科罗斯二世打败并被杀(公元90年)。.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尔达班三世 · 查看更多 »

阿尔达班二世

阿爾達班二世(?-38年)是安息國王(公元10年-35年,36年-38年)。 阿尔达班二世是阿尔沙克王朝的一名公主的儿子,幼年时与牧民生活在一起。公元初年安息王国的政治正处于混乱局面。由于国王奥罗德三世被刺杀,安息的大贵族们不得不请求罗马皇帝奥古斯都让长期在罗马当人质的沃诺内斯一世(安息国王弗拉特斯四世之子)回来继承王位。奥古斯都欣然同意,显然他企图利用在罗马接受教育、非常了解罗马的沃诺内斯来影响安息王国。果然,沃诺内斯一世上台不久其亲罗马的态度就引起了贵族们的强烈不满。一些贵族想到了阿尔达班这号人物,于是将他拥立为王,希望以他为旗帜推翻沃诺内斯。 两个王位争夺者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战争,互有胜负。在一枚金币上沃诺内斯提到他战胜了阿尔达班。最后,阿尔达班二世取得了胜利,占领了安息王国的首都泰西封;沃诺内斯一世逃到亚美尼亚,在那里他在罗马人的支持下当了国王,但不久又被阿尔达班二世赶跑。新的罗马皇帝提比略不愿继续支持沃诺内斯,他与阿尔达班二世签订了和约,承认阿尔达班为罗马人民的盟友。两国对亚美尼亚的争夺也在公元18年暂告停止,双方同意让阿尔塔舍斯三世继承王位,这个阿尔塔舍斯是近东小国本都国王的儿子。 阿尔达班二世很快也陷入与安息贵族的斗争之中。为了稳固地位他杀害了阿尔沙克王朝的所有王子。贵族们震惊于他的残暴,开始密谋反对他。在这段时间他积极向外扩张,研究者已经知道他在一座希腊人聚居的城市塞琉古扶植寡头政权,并且支持两个犹太匪徒在巴比伦沼泽地区割据称霸。 35年阿尔达班二世再次企图征服亚美尼亚,一场与罗马帝国的恶斗看来已不可避免。但是贵族们抓住这个机会造反,他们向提比略建议,放回另一名安息王族人质梯里达底三世(弗拉特斯四世之孙)来代替阿尔达班。提比略同意这一计划,派遣叙利亚总督卢基乌斯·维特里乌斯(维特里乌斯皇帝的父亲)护送梯里达底返回安息。罗马人获得了短暂的成功,阿尔达班二世在公元35年被推翻并逃往东方。但不久他就率领着一支凶悍的斯基泰雇佣军从希尔卡尼亚返回,将梯里达底三世赶到叙利亚。但是阿尔达班没有足够的实力与罗马人开战,遂于37年与卢基乌斯·维特里乌斯缔约表示不会进犯叙利亚。后来阿尔达班三世又被短暂地推翻过一次,一个叫秦纳莫斯的人被贵族拥立为国王。阿尔达班向他的附庸阿迪亚波纳国王伊扎特斯求助,后者通过谈判(承诺赦免所有参与谋叛者)使阿尔达班复位。阿尔达班在重获王位之后不久即去世。.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尔达班二世 · 查看更多 »

阿尔达班四世

阿尔达班四世(?-224年或226年或227年)是帕提亚帝国(安息)的最后一位国王(约213年-约224年在位)。也有一些文献把他列为阿尔达班五世。.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尔达班四世 · 查看更多 »

阿尔沙克一世

阿尔沙克一世(波斯语:ارشک;希腊语:Αρσακης,?~前211年)安息(帕提亚)王国的创建者。 阿尔沙克一世是一个被称为“帕尼人”的部落的酋长,该部落是斯基泰(或大益)游牧民族的一支。帕尼部落的语言属于伊朗语支,他们在前3世纪游牧于里海东部一带。古希腊历史学家阿里安记载说,阿尔沙克和他的兄弟梯里达底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国王阿塔薛西斯二世的后代。这种说法没有任何根据,也可能只是阿尔沙克为争取伊朗人的支持而作的宣传。 前250年,塞琉古王朝的巴克特里亞总督狄奧多特一世使自己的辖区独立,不再听从叙利亚方面的号令。狄奧多特的行动很可能对帕尼部落的迁徙起了推动作用。在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独立之后不久,统治帕提亚和希尔卡尼亚地区的总督安德拉戈拉斯也叛离了。于是约在前247年,阿尔沙克带领大批民众侵入帕提亚。他们在前238年打败并杀死了安德拉戈拉斯,建立了帕提亚王国。如果根据阿里安的记载,则阿尔沙克在侵入帕提亚之后不久就战死了,其弟梯里达底一世继承王位,杀死安德拉戈拉斯一事也被归于梯里达底;但现代历史学家根据考古学发现认为阿尔沙克一直统治到了前211年,继承者是他的儿子阿爾沙克二世,或稱阿尔达班一世。 在狄奧多特一世去世不久,阿尔沙克一世与他的继承者狄奧多特二世签署了一份著名的联盟条约,共同反对塞琉古王朝。在此之前,帕提亚与巴克特里亞两国完全是敌对的。古罗马历史学家查士丁记载说: 在阿尔沙克一世死后,所有的帕提亚统治者在公开场合都只使用“阿尔沙克”这个名字;据说这个名字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阿塔薛西斯二世的本名。在帕提亚诸王发行的钱币上大多也只铸有这个名字的希腊语属格形式ΑΡΣΑΚΟΥ(意为“阿尔沙克发行的钱币”)。 古代中国文献称帕提亚王国为“安息”。现在广泛接受这是对“阿尔沙克”一词的音译,因为在古汉语中“安息”读为Arsǝk或Ansek。在中国,最早报告安息情况的是汉武帝的使节张骞,他大概是在巴克特里亞获知了有关帕提亚王国的信息。.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尔沙克一世 · 查看更多 »

阿不都·剌迪甫

阿不都·剌迪甫(1420-9/5/1450),帖木兒曾孫,兀魯伯长子,作為帖木兒帝国統治者统治河中。 他最先作為巴里黑總督,曾幫助父親取得赫拉特城。但阿不都·剌迪甫不忠於他的父親,因不满他在撒馬爾罕统冶權被轉移,他在兀魯伯1449年遠征呼羅珊時叛亂,並在撒馬爾罕附近dimashq抓住了他。 兀魯伯決定向他投降並去麥加朝聖,但阿不都·剌迪甫中途殺了他。阿不都·剌迪甫因殺害自己父親,因此有一著名绰号Padarkush(弑父者),幾天後他也殺害他的兄弟阿不都·阿齊茲。 他的統治只持續了六個月,1450年5月被他父亲的忠仆所杀。繼任者是他的堂弟阿卜杜拉·米爾扎。.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不都·剌迪甫 · 查看更多 »

阿布·加法尔·阿卜杜拉·曼苏尔·本·穆罕默德

曼蘇爾(أبو جعفر عبدالله بن محمد المنصور )萨法赫胞弟,伊斯蘭教第二十代哈里發,阿拔斯王朝第二代哈里發。奠定阿拔斯王朝的制度。曼蘇爾建造巍峨壯麗的圓形皇城「平安之都」於巴格達,整頓宮廷的制度與儀式。哈里發的絕對權威亦已確立,宰相為最高的行政長官,以呼罗珊的常備軍為主力,成為哈里發實行其專制政治的有力手段。.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布·加法尔·阿卜杜拉·曼苏尔·本·穆罕默德 · 查看更多 »

阿布·伯克尔

阿布·伯克尔·阿卜杜拉()阿拉伯语名为:ابو بكر الصديق。伊斯兰教历史上的第一代哈里发(632年—634年在位)。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阿里均爲穆罕默德的四大徒弟,先知穆罕默德的岳父,被伊斯兰教遜尼派認定是穆罕默德的繼承者(什葉派則是認為穆罕默德的堂弟及女婿阿里·本·阿比·塔利卜被繼任者,也是第一個伊瑪目)。.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布·伯克尔 · 查看更多 »

阿布·阿卜杜拉·穆罕默德·阿明·本·哈伦

阿明(Al-Amin),伊斯蘭教第二十四代哈里發,阿拔斯王朝第六代哈里發。.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布·阿卜杜拉·穆罕默德·阿明·本·哈伦 · 查看更多 »

阿布·阿斯豪格·阿立普塔琴

#重定向 阿尔普特勤.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布·阿斯豪格·阿立普塔琴 · 查看更多 »

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

阿布·阿拔斯(721年或724年或727年—754年;全名为: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薩法赫·本·穆罕默德,阿拉伯语:أبو العباس عبد الله السفاح بن محمد ,“萨法赫”意为屠夫)伊斯兰教第十九代哈里发(750年—754年在位)。他是阿拉伯帝国历史上最辉煌的阿拔斯王朝的创建者。.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布·阿拔斯·阿卜杜拉·萨法赫·本·穆罕默德 · 查看更多 »

阿布·法特赫汗

阿布·法特赫汗·贊德(ابوالفتح‌خان زند,) 是贊德王朝第三任伊朗沙阿(1779年在位)。阿布·法特赫汗是贊德王朝第一任沙阿卡里姆汗的長子。 1779年,卡里姆汗逝世,當時身為軍隊統帥,卡里姆汗的弟弟薩基汗支持卡里姆汗次子穆罕默德·阿里汗即位,因為薩基汗是穆罕默德·阿里汗的外父。其後,阿布·法特赫汗即位成為共同統治者。薩基汗大權在握時向地主徵收重稅,嚴厲懲治反對者,伊斯法罕人民群起反抗,殺死薩基汗。卡里姆汗另一位弟弟薩迪克汗立即從克爾曼起兵叛變,進攻設拉子。同年6月19日,穆罕默德·阿里汗因心臟病發逝世,只統治了不足五個月。權力移交到單獨統治的阿布·法特赫汗手上。 不久,阿布·法特赫汗得悉身為統帥的阿里·穆拉德汗正在領軍於北方對抗卡扎爾部落的阿迦·穆罕默德·汗時叛變,領軍攻陷伊斯法罕。設拉子變成沒有設防。1779年8月22日,阿布·法特赫汗亦因心臟病發逝世。設拉子變成薩迪克汗的勢力範圍。 Category:波斯國王.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布·法特赫汗 · 查看更多 »

阿儿巴

阿儿巴(Arpa Ke'un,),蒙古人,阿里不哥之玄孙,伊兒汗國的第十任君主。 不賽因死後无嗣,伊兒汗國陷於分裂局面,阿儿巴乘机继位。但是他已经不能控制汗国的势力和钦察汗国的攻击,1336年,阿儿巴被一位反叛的地方长官打败杀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儿巴 · 查看更多 »

阿八哈

阿八哈(,1234年2月27日-1282年4月1日),蒙古人,旭烈兀之長子,伊兒汗國的第二任君主。1265年6月19日 - 1282年4月1日在位。.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八哈 · 查看更多 »

阿米尔·毛齐·阿布·易卜拉欣·伊斯玛伊尔·本·阿赫默德

#重定向 伊斯梅尔·本·艾哈迈德.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米尔·毛齐·阿布·易卜拉欣·伊斯玛伊尔·本·阿赫默德 · 查看更多 »

阿爾塔薛西斯一世

阿尔塔薛西斯一世,又譯亞他薛西斯一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اردشیر یکم Ardeshir;Ἀρταξέρξης;), 是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国王(前465年—前425年在位),薛西斯一世之子。禁衛軍司令阿爾達班謀殺薛西斯,並立他為君,幾個月後阿爾塔薛西斯親手殺掉阿爾達班。 在他統治期間,帝國曾發生幾次叛亂。與希臘在欧里梅敦战役之後,幫助雅典人的敵人對抗雅典。前451年,阿尔塔薛西斯在埃及大败埃及-希腊联军,并摧毁了希腊包括援军在内的所有军队,雅典因丧失了对地中海的绝对统治而感到恐惧,便将提洛同盟的金庫從提洛島移入雅典卫城,这不可避免地导致雅典与波斯帝国在公元前450年重开战端,但客蒙率领雅典军队对塞浦路斯岛上的奇提翁城邦(今拉纳卡)的围困无果而终,客蒙本人也于同年去世。塞浦路斯的薩拉米斯之战后,双方均无力再战,随即于公元前449年簽訂卡里阿斯和約。阿爾塔薛西斯一世曾庇護被雅典放逐的地米斯托克利,並任命他为马格尼西亚总督。.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爾塔薛西斯一世 · 查看更多 »

阿爾沙克二世

阿爾沙克二世(?-前185年)是帕提亚(安息)国王(前211年-前185年在位)。本名阿爾達班,他是帕提亚的第二或第三位國王(这取决于是否承认梯里达底一世的存在)。按照王朝的传统,他的另一个名字是阿爾沙克(与王朝创立者阿尔沙克一世同名),今天这个名字在西方历史学界中比其本名“阿爾達班”还常见。 一般认为,阿爾沙克二世是阿尔沙克一世之子,在前211年继承王位。他统治时期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是塞琉古帝国国王安条克三世的大举东侵。这次冲突似乎是阿爾沙克二世引起的,他利用塞琉古王朝的米底总督亚该乌斯于前213年叛变,导致米底地区形势混乱的机会,企图趁火打劫。但安条克三世很快作出反应,并亲率大军前来讨伐,于前209年攻入帕提亚。战斗结果表明阿爾沙克二世完全不是安条克的对手。塞琉古军队攻占了当时帕提亚王国的首都赫卡托姆皮洛斯,接着迅速推进到今达姆甘地区;阿爾沙克二世被迫退入山区,但又在山中被安条克三世打败。不久安条克三世进入了希尔卡尼亚。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阿爾沙克二世被迫向安条克三世求和。结果他成功地说服了安条克承认帕提亚的独立,并与之结成同盟。阿爾沙克二世并且诱使安条克三世掉转矛头去进攻大夏的统治者歐西德莫斯一世,因为从塞琉古王朝的角度看,歐西德莫斯无异于叛匪。 前185年阿爾沙克二世去世,其堂兄弟弗里亚帕蒂乌斯继承了王位。.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爾沙克二世 · 查看更多 »

阿爾普·阿爾斯蘭

阿爾普·阿爾斯蘭(现代土耳其语:Alp Arslan;آلپ ارسلان;),本名穆罕默德·本·達伍德·恰格勒或穆罕默德·本·贾格里,塞爾柱帝國第二任蘇丹,首任蘇丹圖赫里勒·貝格之侄,一族英雄塞爾柱·貝格的曾孫 ,任內屢次與埃及的法蒂瑪王朝、東羅馬帝國交戰取勝,使帝國得以擴張版圖;最具代表性的是1071年在曼齊刻爾特(今土耳其境內)以少勝多擊敗東羅馬帝國遠征軍,此役奠定大塞爾柱王朝在安納托利亞的統治,土耳其後人敬佩他的軍事才能和非凡武藝,尊稱他為“阿爾普·阿爾斯蘭”,意為“英勇之獅”。 施政方面,由於自身對行政事務不感興趣,他將國事悉數交付名相尼札姆·穆勒克管理,對商業則採取開放態度。.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爾普·阿爾斯蘭 · 查看更多 »

阿特锡兹

#重定向 阿拉乌丁·阿即思.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特锡兹 · 查看更多 »

阿魯渾

阿魯渾(,,),蒙古人,阿八哈之子,在1284年推翻叔父貼古迭兒,继任伊兒汗國的第四任君主。1284年8月11日至1291年3月10日在位。他在位時試圖阻止其汗國走向伊斯蘭化。.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魯渾 · 查看更多 »

阿贡三世

阿贡三世(约公元前1470年前后在位)(Agum III)巴比伦第三王朝国王,为加喜特人后裔。他一生当中,曾多次在南部指挥军事战役,对抗那里的海地军队。他所对抗的地方为一个行政区域,之所以叫做海地,是因为那里靠近波斯湾。.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贡三世 · 查看更多 »

阿贡一世

阿贡一世(约公元前18世纪早期在位)(Agum I)加喜特国王,在位约22年。他是加喜特人移居美索不达米亚之后的第二任国王。.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贡一世 · 查看更多 »

阿迦·穆罕默德·汗

#重定向 阿迦·穆罕默德汗.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迦·穆罕默德·汗 · 查看更多 »

阿迪爾·沙阿

阿迪爾·沙阿(عادل شاه افشار), 是阿夫沙爾王朝第二任伊朗沙阿(1747年-1748年在位)。阿迪爾·沙阿是阿夫沙爾王朝首任沙阿納迪爾沙的侄兒,納迪爾沙長兄易卜拉欣汗的兒子。 1737年,阿迪爾被任命為馬什哈德總督。1743年至1747年,阿迪爾統領軍隊攻打於庫爾德斯坦定居的雅茲迪族群、卡拉卡爾帕克人和花剌子模的烏茲別克人。 其後,因納迪爾沙書面要求他交出巨款及納迪爾沙對他的不信任,阿迪爾對納迪爾沙不悅。1747年4月,阿迪爾聯合叛亂的烏茲別克人及庫爾德人謀反。納迪爾沙在率軍攻打阿迪爾軍隊的途中在呼羅珊被一夥密謀叛變的封建主刺殺,他們將王位交給阿迪爾。阿迪爾下令殺死除沙魯克·阿夫沙爾(納迪爾沙之孫)外所有納迪爾沙的兒子和孫子。1747年7月6日,阿迪爾自立為沙阿。阿迪爾·沙阿派了他的弟弟易卜拉欣.阿夫沙爾為伊斯法罕總督,而他卻留守於馬什哈德。 阿迪爾·沙阿因庫爾德人拒絕提供糧食而打敗他們,跟着他攻打卡扎爾族,殺死穆罕默德·哈桑汗,並閹割了他六歲大的兒子阿迦·穆罕默德·汗。 阿迪爾·沙阿的弟弟易卜拉欣.阿夫沙爾穩定了伊斯法罕後,於1748年6月背叛阿迪爾·沙阿,阿迪爾·沙阿由吉蘭省率軍抵抗時,很多將領背叛他轉投易卜拉欣.阿夫沙爾陣營。阿迪爾·沙阿大敗而回,逃亡至德黑蘭,被當地總督交給易卜拉欣.阿夫沙爾。易卜拉欣.阿夫沙爾弄瞎阿迪爾·沙阿,並將他囚禁。易卜拉欣.阿夫沙爾自稱為沙阿。但是不久,就被自己的軍隊推翻。庫爾德人和土庫曼人的部落首領推舉納迪爾沙的孫子沙魯克·阿夫沙爾為沙阿名義上統治呼羅珊。沙魯克·阿夫沙爾下令弄瞎易卜拉欣.阿夫沙爾,易卜拉欣.阿夫沙爾不久便死去。1749年,沙魯克·阿夫沙爾又下令將阿迪爾·沙阿用鐵鍊拉去馬什哈德,並將他折磨致死。 Category:波斯國王.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迪爾·沙阿 · 查看更多 »

阿里·穆拉德汗

阿里·穆拉德汗(علیمرادخان زند),()是贊德王朝第五任伊朗沙阿(1781年3月15日-1785年2月11日在位)。阿里·穆拉德汗是贊德王朝第一任沙阿卡里姆汗的外甥。 1779年,卡里姆汗逝世,當時身為人質的卡扎爾部落阿迦·穆罕默德·汗逃走回馬贊德蘭,他從新於戈爾甘帶領族人宣佈脫離贊德王朝獨立。身為軍隊統帥的薩基汗派遣阿里·穆拉德汗為統帥攻擊卡扎爾部落。其後,掌權的薩基汗與穆罕默德·阿里汗相繼逝世。卡里姆汗的弟弟薩迪克汗得到尼查里派伊瑪目幫助,立即從克爾曼聚兵叛變,揮軍設拉子。阿里·穆拉德汗隨即背叛阿布·法特赫汗,領軍攻陷伊斯法罕,首都設拉子變成沒有設防。1779年8月22日, 阿布·法特赫汗亦因心臟病發逝世,設拉子變成薩迪克汗的勢力範圍。除了伊斯法罕的阿里·穆拉德汗外,薩迪克汗已掌握整個國家。阿里·穆拉德汗於伊斯法罕徵收重稅,殺害反抗的人民。 1781年3月14日,阿里·穆拉德汗揮軍攻陷設拉子,薩迪克汗被活捉及隨即被殺。阿里·穆拉德汗即位為沙阿,直至1785年被薩迪克汗的兒子賈法爾汗推翻為止。 Category:波斯國王.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里·穆拉德汗 · 查看更多 »

阿里·本·阿比·塔利卜

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簡稱阿里(英語: Ali ibn Abi Talib;阿拉伯语:عليّ بن أبي طالب 约601年9月15日—661年1月28日)是先知穆罕默德(穆圣)的堂弟及女婿,在656年至661年間統治阿拉伯帝国。當穆罕默德受到真主默示時,阿里是首批接受神示的其中一人,他將畢生奉獻給伊斯蘭教。 遜尼派穆斯林視阿里為第四位,也是最後一位的正統哈里發;什葉派穆斯林視阿里為第一代伊瑪目,又視阿里及其後裔為穆罕默德的正統繼承者。阿里及其後裔都是穆罕默德祖系聖裔的成員。穆斯林社會因對阿里繼承人身分的問題發生分歧而分成遜尼及什葉兩派,遜尼派認定是穆罕默德的岳父阿布·巴克爾被任命為他的繼承者(什葉派則是認為穆罕默德的堂弟及女婿阿里·本·阿比·塔利卜被繼任者,也是第一個伊瑪目)。 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本·阿凡被刺殺後,阿里被穆罕默德的同行者選為哈里發,他在任內遇到反抗及內戰。661年,他在庫法的清真寺進行禮拜時被襲,數天後逝世。 在伊斯蘭文化裡,阿里因其勇氣、知識、信念、正直、對伊斯蘭教不屈的奉獻、對穆罕默德的忠誠、平等對待所有穆斯林及對敵人的寬容而受人尊敬。阿里是古蘭經注釋、伊斯蘭法學及宗教思想上的權威人士。阿里在幾乎所有蘇非教團裡的地位崇高,他的影響力貫通整個伊斯蘭教史。.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里·本·阿比·塔利卜 · 查看更多 »

阿斯提阿格斯

阿斯提阿格斯(希羅多德把他的名字写为Ἀστυάγης,波斯语写法为ایشتوویگو)是古代西亞米底王國的最後一任君主。他的在位年期為约前585年至前550年,共36年。他是基亞克薩雷斯的儿子。 他自己的外孫,一向臣服於米底王國的安善王居鲁士二世起兵反叛米底,在前550年征服米底王國,建立波斯王國。 他的名字来自于古波斯语,意为“舞标枪者”。.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斯提阿格斯 · 查看更多 »

阿拔斯三世

阿拔斯三世(شاه عباس سوم,),伊朗薩非王朝的末任(第十一任)沙阿(1732年—1736年在位)。阿拔斯三世為太美斯普二世的兒子。.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拔斯三世 · 查看更多 »

阿拔斯一世 (波斯)

阿拔斯一世(大帝)(شاه عباس بزرگ,),伊朗萨非王朝的沙阿(1587年—1629年在位)。在他统治时期,萨非王朝达到了国力的颠峰。 阿拔斯一世被称为大帝,其人也确实伟大。他特别重视巩固中央集权和发展经济力量,为此长期同有分裂倾向的土库曼游牧部落进行斗争,而这些部落曾是萨非王朝得以建立的武力支柱。阿拔斯一世将格鲁吉亚人、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强行迁至伊朗内地,以发展那里的生产力。他无情镇压被征服民族的一切反抗企图。 在对外政策方面,阿拔斯一世的做法十分积极。他在即位后的第一年(1587年)向奥斯曼帝国和乌兹别克人割让了部分领土,1590年又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和约,結束了奧斯曼-薩非戰爭 (1578年-1590年)。然而这只是为建立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装备着西方先进火器的正规军作准备;萨非王朝前期仰仗的土库曼游牧部族军队漫无纪律且时常反叛。他很快发起反击:1597年,他从乌兹别克人手中夺回呼罗珊;1601年占领巴林。与奥斯曼帝国的矛盾并未从此解决,从1603年起,阿拔斯一世三次对奥斯曼帝国作战(1603-1613年,1616-1618年,1623-1639年,前兩次合稱奧斯曼-薩非戰爭 (1603年-1618年))。战争的结果,萨非王朝获得对整个外高加索的统治权。1622年,阿拔斯一世还在英国舰队的帮助下从葡萄牙手中夺回了霍尔木兹。到1623年,阿拔斯一世已经统治着一个西至底格里斯河,东至印度河的庞大帝国。 作为一名贤明的君主,阿拔斯一世也鼓励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使国内出现自蒙古帝国入侵以来未有的繁荣。他的統治標誌著波斯藝術成就的一個高峰,特別是在繪畫、紡織和手稿插圖繪製等領域。他还是艺术品的大买主;不过他也维持着一个极为奢靡的宫廷。 在阿拔斯一世统治时期,波斯萨非王朝的都城从加兹温迁至伊斯法罕。阿拔斯一世对伊斯法罕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今天该城许多最壮观的建筑物就是在他统治期间完成的。 Category:萨非王朝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拔斯一世 (波斯) · 查看更多 »

阿拔斯二世 (波斯)

阿拔斯二世(شاه عباس دوم,),伊朗薩非王朝的第七任沙阿(1642年—1666年在位)。在他統治時期,薩非王朝曾一度中興。阿拔斯二世為薩非的兒子。 阿拔斯二世於1642年5月15日即位,當時不足十歲。政權交由他的首相Saru Taqi,但是這位首相因打撃貪污而四面樹敵,最終於1645年10月11日被刺殺身亡。下一任首相Khalifa Sultan協助阿拔斯二世處理朝政直至1653年或1654年他逝世為止。 與其父親薩非相反,阿拔斯二世是一位有為的沙阿。他親政後勤於朝政,在位時相對和平,與西方的奧斯曼帝國和平共處。1648年,阿拔斯二世更在東方從印度莫臥兒帝國的沙賈汗手中奪回坎大哈。 1666年10月26日,英明的阿拔斯二世逝世,薩非王朝自此一厥不振。他的兒子蘇萊曼一世繼位。 Category:萨非王朝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拔斯二世 (波斯) · 查看更多 »

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العبّاسيّون)是哈里發帝國的一個王朝,也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于750年取代倭馬亞王朝,定都巴格達,直至1258年被旭烈兀西征所滅。阿拔斯王室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的後裔。在该王朝统治时期,中世纪的伊斯兰教世界达到了极盛,在哈倫·拉希德和马蒙統治時期更達到了頂峰。古代中国(新旧唐书)史籍稱之為黑衣大食 。.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拔斯王朝 · 查看更多 »

阿拉乌丁·摩诃末

阿拉丁·摩訶末(علاءالدين محمد,ʿAlā al-Dīn Muḥammad;),或譯為摩訶莫,摩訶墨。是花剌子模沙阿,也是图儿干合敦和前任沙阿拉乌丁·帖乞失的兒子。 1200年,阿拉乌丁·摩诃末即位,仍向西遼稱臣。他的第一次戰爭是與阿富汗的古爾王朝開戰。第一仗在阿姆河畔,古尔王朝前往攻击花剌子模,摩诃末在西遼幫助下打退古爾人。在1206年,他殺了西遼的使節因什。1210年,乃蠻太子屈出律逃亡西遼,對花剌子模進行策反:如摩诃末蘇丹的軍隊首先進入西遼首都,直到阿力麻里,和田,喀什噶爾归花剌子模帝国。如屈出律先入首都,則錫爾河畔的費納喀特以东归屈出律。後來花剌子模與西可汗王朝聯攻西遼。 花剌子模於1210年在西遼國西部城池塔拉斯打敗西遼將軍塔陽古,花剌子模帝国至此占领了原西遼國西部,包括原西可汗王朝河中領土,這是因為後來撒馬爾罕的奧斯曼·伊本·易卜拉欣殺了花剌子模人,重新臣服西遼,花剌子模的摩诃末報復。1217年,因查出阿拔斯王朝的巴格达哈里發有意與西遼夾擊花剌子模,摩诃末因此召開教長大會,要求另立哈里發,並向报达(巴格達)的哈里发发动战争,军队到达阿撒答巴忒,兵马冻死多半。摩诃末的母亲图儿干合敦是康里人,乘摩诃末远征之机,依仗康里将领,别居乌龙格赤(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另立朝廷,干预国政,遂造成母子不和,其实此时的花剌子模帝国实质已处于极度分裂的亡国灭种的危险之中。所以,花剌子模国虽拥兵四十万,但其战斗力十分松散,在1219年底至1221年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彻底屠杀和摧毁。 另一方面(1217年),蒙古成吉思汗向花剌子模派出一支450人的穆斯林和平商隊,被訛答剌城守將海兒汗亦納勒術误指為間諜,報告摩诃末;摩诃末命亦納勒術拘留商人,但是亦納勒術自作主張殺了商人。後來成吉思汗派巴合剌為首的三人使團,要求賠償。因為亦納勒術是图儿干合敦的侄兒,他也沒及時制止。因此他殺了正使,燒了二位副使的鬍鬚。1219年正式開戰。摩诃末把他的军队分散在锡尔河一线与中亚河中地区的各设防地区之间。结果,尽管花剌子模军在总人数上佔优势,但是,他们在每一单独点上的人数比成吉思汗大军的少。他沒有接受兒子札蘭丁的建議,在阿姆河佈防,因為他害怕康里人一旦戰敗會降蒙古。 他後來逃出撒馬爾罕,八天後失守,大將塔孩汗、巴力失馬思汗、八剌汗、撒兒昔黑汗戰死,只剩下阿勒巴兒汗逃回乌龙格赤。成吉思汗發現蘇丹已經逃跑,命哲別、速不台追捕。他先逃亡巴爾赫,再前往呼羅珊的内沙布尔,逃入里海西岸額別思寬港(Atiskun)的一個名為額別思寬島(或譯為阿必思昆島,已陸沉)的小島上,不久死於島上,由札蘭丁繼位。.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拉乌丁·摩诃末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الامبراطورية العربية,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伊斯兰教穆斯林哈里發帝國(本意為「哈里發的領地」)。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经行记》、《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等,均称之为大食帝國(波斯语Tazi或Taziks的译音),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在拉丁文中意指「东方人的帝国」)。帝国存在了600多年,主要有神权共和时期和伍麥葉王朝、阿拔斯王朝两个世袭王朝。帝国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裡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继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對科技及醫學的發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阿拉伯帝国 · 查看更多 »

蘇爾坦·阿里

蘇爾坦·阿里,是伊朗脫合帖木兒王朝的最後一任君主,承襲彼勒克·帕特肖是脫合帖木兒王朝四任首領,由脫合帖木兒汗建立。於1407年上任。後又由母國蒙古帝國征服。 Category:伊朗君主 Category:末代帝王.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蘇爾坦·阿里 · 查看更多 »

蘇萊曼一世 (波斯)

蘇萊曼一世(شاه سلیمان,),伊朗薩非王朝的第八任沙阿(1666年—1694年在位)。蘇萊曼一世為阿拔斯二世的長子。在他統治時期,薩非王朝衰落,權力移至宦官手上。 阿拔斯二世於1666年逝世,蘇萊曼一世於同年11月1日以薩非二世的名稱即位,因當時年幼,及在後宮長大,對外面的世界並不認識。又因蘇萊曼一世酗酒,身體健康不佳。即位首年,不單發生地震,更受哥薩克人侵襲裏海沿岸。宮廷內的占星學家認為登基典禮的時間不好,再一次以蘇萊曼一世為名稱於1667年3月20日加冕。 蘇萊曼一世對政事沒有興趣,寧願留在後宮,政務落於首相及由後宮宦官組成的理事會手上。蘇萊曼一世在位期間,宦官的勢力日益增大,貪污成風,軍備鬆弛。蘇萊曼一世亦沒有趁薩非王朝的死敵奧斯曼帝國於1683年的維也納之戰被歐洲列強打敗而元氣大傷時,乘虛而入。薩非王朝亦不斷遭受烏茲別克族及卡爾梅克人的入侵。 蘇萊曼一世於1694年7月29日因痛風或大量飲酒而逝世。宦官們選擇了他的長子侯賽因繼位為沙阿。 Category:萨非王朝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蘇萊曼一世 (波斯) · 查看更多 »

赫拉特

赫拉特(هرات),中亚古城,又称哈烈、黑鲁、海里、哈利,是阿富汗西部哈里河流域赫拉特省的一个城市。位于赫里河中游右岸。人口约35万,居民以波斯人、塔吉克人为主。在11世纪—1220年之间,赫拉特发展成为中西亚的金属品制造业的中心,尤以镶金银的铜器闻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现为赫拉特省首府。是中亚与西南亚、南亚交流的重要枢纽。.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赫拉特 · 查看更多 »

薩爾貢

薩爾貢(现代叙利亚语:ܣܪܓܘܢ),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几位统治者的名字。 萨尔贡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它的阿卡德语原形读为“沙鲁金”(这也是那些君王真正使用的名字),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真正的王”或“合法的王”。其用意非常明显,大概使用这个名字的统治者都不是通过合法手段获得王位的。已知使用此名的君主有三位,其中除一人几乎没有任何资料流传下来以外,另两人的出身和登上王位的过程都十分可疑。 这些君主是:.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薩爾貢 · 查看更多 »

薩非 (波斯)

薩非(شاه صفی,),伊朗薩非王朝的沙阿(1629年—1642年在位)。在他統治時期,薩非王朝開始衰落。薩非為阿拔斯一世的長子Mohammed Baqir Mirza的兒子。 阿拔斯一世有三位長大成人的兒子,長子成為皇儲,後因流言蜚語,阿拔斯一世捕風捉影,認定長子準備取而代之。1615年,阿拔斯一世命人於拉什特的土耳其浴中將皇儲殺死。阿拔斯一世即時感到後悔,但是仍然是多疑。終於,阿拔斯一世於1621年及1627年分別殺死與刺盲他的次子及幼子。當1629年阿拔斯一世病逝前,他立了身為孫兒的薩非為繼承人。 薩非為人殘暴而內斂,有人說因為他的父親的被阿拔斯一世派人謀殺,所以他極之厭惡他的祖父。 薩非於1629年1月28日即位,當時年僅十八歲。他無情地淘汰任何一個能威脅他權力的人,幾乎處決所有的薩非王室的王子,以及功績顯赫的朝臣和將軍。他甚少留意政事,又無文化或學術興趣,甚至有閱讀和書寫的困難。他長期酗酒及吸食鴉片,但是意外地與他的祖父一樣憎惡煙草,甚至以熔化的鉛澆在那些在公共場合被發現吸煙的人嘴中。 奧斯曼帝國的穆拉德四世看見薩非的昏庸無能,於1630年及1634年,入侵伊朗西部,並於1638年重奪巴格達。1639年,奧斯曼帝國及薩非王朝簽署和約,雙方從始再沒有戰爭,而巴格達自始在奧斯曼帝國的版圖下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另外烏茲別克人及土庫曼人皆曾騷擾伊朗東面邊境,而印度莫臥兒帝國的沙賈汗更於1638年奪取坎大哈。 薩非於1642年5月12日逝世。由他的兒子阿拔斯二世繼位。 Category:萨非王朝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薩非 (波斯) · 查看更多 »

薩迪克汗

薩迪克汗·贊德(صادق‌خان زند,)是贊德王朝第四任伊朗沙阿(1779年-1781年在位)。薩迪克汗是贊德王朝第一任沙阿卡里姆汗的弟弟。 1779年,卡里姆汗逝世,當時身為軍隊統帥,卡里姆汗的弟弟薩基汗支持卡里姆汗次子穆罕默德·阿里汗即位,因為薩基汗是穆罕默德·阿里汗的外父。其後,阿布·法特赫汗即位成為共同統治者。薩基汗大權在握時向地主徵收重稅,嚴厲懲治反對者,伊斯法罕人民群起反抗,殺死薩基汗。薩基汗之死,薩迪克汗認為是奪權的好時機,他得到尼查里派伊瑪目幫助,立即從克爾曼聚兵叛變,揮軍設拉子。同年6月19日,穆罕默德·阿里汗因心臟病發逝世,只統治了不足五個月。權力移交到單獨 統治的阿布·法特赫汗手上。 不久,阿布·法特赫汗得悉身為統帥的阿里·穆拉德汗正在領軍於北方對抗卡扎爾部落的阿迦·穆罕默德·汗時叛變,領軍攻陷伊斯法罕。首都設拉子變成沒有設防。1779年8月22日,阿布·法特赫汗亦因心臟病發逝世。設拉子變成薩迪克汗的勢力範圍。除了伊斯法罕的阿里·穆拉德汗外,薩迪克汗已掌握整個國家。 1781年3月14日,阿里·穆拉德汗攻陷設拉子,薩迪克汗被活捉及隨即被殺。阿里·穆拉德汗即位為沙阿,直至1785年被薩迪克汗的兒子賈法爾汗推翻為止。 Category:波斯國王.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薩迪克汗 · 查看更多 »

薩曼王朝

薩曼王朝或薩曼帝國(波斯語:سامانیان、Sāmāniyān;英語:Samanids,875年-999年)是一個由波斯人建立的曾经统治着中亚和大伊朗的王朝。王朝的名稱是源自創立人薩曼·胡達(Saman Khuda),他原本是拜火教神權階級的貴族,後來皈依伊斯兰教遜尼派。在薩珊王朝因阿拉伯人入侵而衰亡後,薩曼王朝便作為原生王朝統治中亞和大伊朗。.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薩曼王朝 · 查看更多 »

薛西斯一世

薛西斯一世(古波斯楔形文字:,Xšaya-ṛšā);现代波斯语:خشایارشا,Ξερξης;Xerxes;约), 又译澤克西斯一世或泽尔士一世,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国王(前485年—前465年在位)。他可能是圣经中提到的波斯国王亚哈随鲁。 薛西斯一世是大流士一世与居鲁士大帝之女阿托莎的儿子。其名字在波斯语中意思是“战士”。 他在即位后不久镇压了一次埃及的暴乱(前484年),埃及人极其反对波斯帝国的统治。 薛西斯一世继续进行与希臘的战争(参见:希波战争)。他率大军入侵希腊,洗劫了雅典,摧毀了雅典衛城。但在萨拉米海战中被打败。晚年薛西斯一世縱情於酒色,親信小人,導致波斯帝國內亂。 薛西斯一世死于宫廷政变。他的宰相阿尔达班谋杀了他,并拥立他的儿子阿尔塔薛西斯一世为国王。.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薛西斯一世 · 查看更多 »

薛西斯二世

薛西斯二世(古波斯楔形文字: ;),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约公元前425年在位)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的接班人,在位45天被暗杀,由他的弟弟塞基狄亚努斯接任,不久又被大流士二世杀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薛西斯二世 · 查看更多 »

问号

問號(?),用於疑問句結尾。疑問句末尾的停頓,用問號,反問句的末尾,也用問號。.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问号 · 查看更多 »

铁伊斯佩斯

铁伊斯佩斯(古波斯楔形文字: ;Τεΐσπης);(),波斯国王(约公元前675年—约公元前640年在位),为大流士二世和居鲁士二世的祖先。他统治波斯湾北部的安善地区,力图于埃兰与亚述两个强国中保持中立的地位,后将国土一分为二,由两个儿子阿里亚兰尼斯与居鲁士一世分别管理。.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铁伊斯佩斯 · 查看更多 »

脫合帖木兒王朝

脫合帖木兒王朝是伊朗的一個王朝,興亡時代由1336年至1409年。.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脫合帖木兒王朝 · 查看更多 »

腓力三世 (马其顿)

腓力三世(希臘語: Φίλιππος Αρριδαίος;約公元),馬其頓王國國王(前323年-前317年),是國王腓力二世與拉里薩的菲莉涅(據說是色薩利的一個舞者)所生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同父異母的哥哥。出世時名為阿里達烏斯,登基後取名腓力。 阿里達烏斯很明顯地是有智力障礙的。根據普魯塔克的記載,他在腓力二世的妻子奧林匹亞絲王后企圖下毒後便變成弱智及癲癇;奧林匹亞絲是要消除她兒子亞歷山大的潛在競爭者。這些可能只是一些惡意的傳聞,因為並無證據顯示奧林匹亞絲與這個丈夫與前妻所生的孩子的病況有關。亞歷山大非常喜歡阿里達烏斯,也帶他一起,為了保護他,也為避免他成為政治人質,而威脅到自己的王位。當亞歷山大死於巴比倫後,他被在亞洲的馬其頓軍隊立為國王。但他只是一個有名無實的國王,及一個又一個實力軍人手上的人質。 月球上的阿里達烏斯隕石坑就是以他命名。.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腓力三世 (马其顿) · 查看更多 »

艾哈邁德·伊本·白益

艾哈邁德·伊本·白益,是中世紀西亞白益王朝建立者阿里之父,王朝以其命名。國土由白益的三個兒子(阿里、哈桑、艾哈邁德)及其後代分治。 Category:伊朗人.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艾哈邁德·伊本·白益 · 查看更多 »

艾哈邁德沙·卡扎爾

艾哈邁德沙·卡扎爾(波斯語:احمد شاه قاجار;英語:Ahmad Shah Qajar,1898年1月21日-1930年2月21日)是1909年7月16日至1925年10月31日在位的伊朗卡扎爾王朝沙阿,也是王朝的最後一位沙阿。.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艾哈邁德沙·卡扎爾 · 查看更多 »

苏尔坦·沙

#重定向 苏丹·沙赫.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苏尔坦·沙 · 查看更多 »

速来蛮

速来蛮(Suleiman),蒙古人,旭烈兀之玄孙,伊兒汗國的第十四任君主。当时,伊兒汗國西部分裂为楚邦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楚邦王朝谢赫·小哈散·楚邦王公于1339年在伊兒汗國首都桃里寺(大不里士)拥立速来蛮,第二年击败大哈散,札剌亦儿王朝取代报达(巴格达)的可汗只罕帖木儿,速来蛮成为伊兒汗國西部唯一的旭烈兀家族可汗。1343年,小哈散被谋杀,汗國内讧,速来蛮请札剌亦儿王朝谢赫·大哈散王公干涉,结果失去汗位。.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速来蛮 · 查看更多 »

耶齐德一世

耶齊德一世,全名為耶齊德·本·穆阿威亞·本·阿布·蘇富揚(阿拉伯語:,),伊斯蘭教第六代哈里發,同時也是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的第二位哈里發。他的統治時間是從680年至683年。什葉派穆斯林否認他的合法性,並譴責他在導致伊瑪目侯赛因·本·阿里·本·阿比·塔利卜之死的卡爾巴拉戰役中的作用。.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耶齐德一世 · 查看更多 »

耶敏努·杜乌拉·阿布·高赛姆·马赫穆德·本·索卜克塔琴

#重定向 伽色尼的马哈茂德.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耶敏努·杜乌拉·阿布·高赛姆·马赫穆德·本·索卜克塔琴 · 查看更多 »

桑德王朝

桑德王朝(波斯語:سلسله زندیه;英語:Zand dynasty)是18世紀統治伊朗南部和中部的一個王朝。.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桑德王朝 · 查看更多 »

梯里达底三世

梯里达底三世(活动时期公元1世纪初)安息国王(35年-36年在位)。 梯里达底三世是安息国王弗拉特斯四世的孙子,少年时被送往罗马当人质并在那里受教育。约36年,安息贵族发动了反对国王阿尔达班三世的叛变。他们派遣使节前往罗马皇帝提比略处,请求他送一位弗拉特斯王族的王子来代替阿尔达班。提比略于是派遣叙利亚总督卢基乌斯·维特里乌斯护送梯里达底返回东方。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罗马人取得了成功,攻入美索不达米亚并扶立梯里达底三世为王;阿尔达班被贵族推翻并逃往东方。 但是梯里达底三世的统治显然无法维持,因为他深受罗马影响。安息贵族发觉他们的国家有被罗马人遥控的危险,于是不再支持他。36年阿尔达班三世率领一支斯基泰雇佣军从希尔卡尼亚返回,很快夺回了王位。梯里达底三世逃往叙利亚,他以后的事迹不详。.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梯里达底三世 · 查看更多 »

楚邦王朝

#重定向 丘拜尼王朝.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楚邦王朝 · 查看更多 »

欧麦尔·本·赫塔卜

歐瑪爾·賓·哈塔卜(;约591年-644年),又译欧麦尔、奥马尔,是伊斯兰教历史上的第二代哈里发(634年起)。先知穆罕默德最著名的拥护者和战友之一。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阿里均爲穆罕默德的四大徒弟。.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欧麦尔·本·赫塔卜 · 查看更多 »

欧默尔二世

#重定向 欧麦尔二世.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欧默尔二世 · 查看更多 »

沙哈鲁

沙哈鲁(Shah Rukh Mirza,),帖木儿帝国创始人帖木儿的第四子,后继位为帖木儿帝国皇帝,在位1405年至1447年。 1381年帖木兒攻陷赫拉特后,令四子沙哈鲁为赫拉特总督。 1405年帖木儿死,太孫皮兒·馬黑麻等相繼爭位,但沙哈鲁登上帖木儿帝国皇帝宝座,立赫拉特为国都。沙哈鲁悉心建设赫拉特,终于将它建设成为一个美丽的城市。他統治下,出現了帖木兒王朝波斯-突厥文藝復興。直到被乌兹别克人昔班尼和亞塞拜然人伊斯邁爾一世聯合推翻為止。.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沙哈鲁 · 查看更多 »

沙魯克·阿夫沙爾

沙魯克·阿夫沙爾 (شاهرخ,) 是阿夫沙爾王朝第四任伊朗沙阿(1748年-1749年及1750年-1760年在位)。沙魯克·阿夫沙爾是阿夫沙爾王朝首任沙阿納迪爾沙的孫兒。.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沙魯克·阿夫沙爾 · 查看更多 »

沙普尔三世

沙普尔三世(Shapur III),萨珊王朝的伊朗国王(383年-388年在位),前任国王阿尔达希尔二世之子。 沙普尔三世与罗马帝国保持和平,并和罗马一起瓜分了亚美尼亚。387年,沙普尔三世与罗马签订了所谓亚美尼亚和约。 在今日伊朗西部的克爾曼沙汗省的塔格博斯坦保存有沙普尔三世的巨大雕像。 Category:388年逝世 Category:薩珊王朝君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沙普尔三世 · 查看更多 »

沙普尔一世

沙普尔一世 (215年~272年,波斯语:شاپور نخست)伊朗萨珊王朝的王中王(萨珊王朝的君主爵位为:伊朗及非伊朗世界之王中王,阿胡拉·玛兹达信仰之守护者,来自天上的雅利安人后裔)(239年—272年在位)。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人,文化的庇护者。.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沙普尔一世 · 查看更多 »

沙普尔二世

沙普尔二世 Shapur II(309年—379年)伊朗萨珊王朝国王(309年—379年在位)。他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沙普尔二世 · 查看更多 »

波斯

在的伊朗在世界上的位置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是伊朗歷史的一部份。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亚细亚、欧洲的马其顿、希腊半岛、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也门。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波斯 · 查看更多 »

泥涅师

泥涅师(نرسﻴﻪ)波斯萨珊王朝末代国王伊嗣俟三世之孙,俾路斯之子。7世纪中叶,萨珊王朝为阿拉伯所灭后,泥涅师逃入中国唐朝避难。679年,吏部侍郎裴行俭奉命送俾路斯和泥涅师返回波斯。但是裴行俭在碎叶(即今日吉尔吉斯的托克马克)后返回长安,使得俾路斯和泥涅师在吐火罗逗留了超过20年。返回长安后,被授予左威卫将军,最终病死于中国。.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泥涅师 · 查看更多 »

法特赫-阿里沙·卡扎爾

法特赫-阿里沙·卡扎爾(波斯語:فتح على شاه قاجار、英語:Fat′h-Ali Shah Qajar;)是伊朗卡扎爾王朝第二位君王,自1797年6月17日開始其統治直至1834年逝世。.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法特赫-阿里沙·卡扎爾 · 查看更多 »

洛克努丁·阿布·塔列布·托格洛尔三世

#重定向 圖格里爾三世.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洛克努丁·阿布·塔列布·托格洛尔三世 · 查看更多 »

洛格芒·帕特肖

洛格芒·帕特肖,是伊朗脫合帖木兒王朝的第二任君主,承襲脫合帖木兒汗是脫合帖木兒王朝次任首領,由脫合帖木兒汗建立。於1360年上任。 category:伊朗君主 category:伊朗军事人物.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洛格芒·帕特肖 · 查看更多 »

木撒

木撒(Musa),蒙古人,拜都之孙,伊兒汗國的第十一任君主。在阿儿巴被杀后两天后的4月12日,在巴格达城主阿里拥立下继承汗位,木撒只是阿里的傀儡。札剌亦儿王朝谢赫·大哈散王公进攻巴格达,木撒逃跑,阿里被杀。.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木撒 · 查看更多 »

易卜拉欣.阿夫沙爾

易卜拉欣.阿夫沙爾(ابراهیم‌شاه), 是阿夫沙爾王朝第三任伊朗沙阿(1748年7月-1748年9月在位)。易卜拉欣.阿夫沙爾是阿夫沙爾王朝首任沙阿納迪爾沙的侄兒、納迪爾沙長兄易卜拉欣汗的兒子、阿迪爾·沙阿的弟弟。 其兄阿迪爾因納迪爾沙書面要求他交出巨款及納迪爾沙對他的不信任,阿迪爾對納迪爾沙不悅,遂於1747年4月,聯合叛亂的烏茲別克人及庫爾德人謀反。納迪爾沙在率軍攻打阿迪爾軍隊的途中在呼羅珊被一夥密謀叛變的封建主刺殺,他們將王位交給阿迪爾。阿迪爾下令殺死除沙魯克·阿夫沙爾(納迪爾沙之孫)外所有納迪爾沙的兒子和孫子。1747年7月6日,阿迪爾自立為沙阿。阿迪爾·沙阿派了易卜拉欣.阿夫沙爾為伊斯法罕總督,而他卻留守於馬什哈德。 易卜拉欣.阿夫沙爾穩定了伊斯法罕後,於1748年6月背叛阿迪爾·沙阿,阿迪爾·沙阿由吉蘭省率 軍抵抗時,很多將領背叛他轉投易卜拉欣.阿夫沙爾陣營。阿迪爾·沙阿大敗而回,逃亡至德黑蘭,被當地總督交給易卜拉欣.阿夫沙爾。易卜拉欣.阿夫沙爾弄瞎阿迪爾·沙阿,並將他囚禁。易卜拉欣.阿夫沙爾自稱為沙阿。但是不久,就被自己的軍隊推翻。庫爾德人和土庫曼人的部落首領推舉納迪爾沙的孫子沙魯克·阿夫沙爾為沙阿名義上統治呼羅珊。沙魯克·阿夫沙爾下令弄瞎易卜拉欣.阿夫沙爾,易卜拉欣.阿夫沙爾不久便死去。 Category:波斯國王.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易卜拉欣.阿夫沙爾 · 查看更多 »

海合都

海合都(,),又译乞合都,蒙古帝国人,阿八哈次子,阿魯渾之兄弟,伊兒汗國的第五任君主,1291年7月23日 -1295年3月24日 在位。在位时沉迷酒色,昏庸无能。.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海合都 · 查看更多 »

旭烈兀

旭烈兀(,名字意为“战士”,),蒙古人,伊儿汗国的建立者,西南亚的征服者。成吉思汗之孫、拖雷之子、蒙哥及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之兄。旭烈兀的军队大大拓展了蒙古帝国的西南疆界。在他的领导下,蒙古人摧毁了伊斯兰文明的两大中心:巴格达和大马士革,使伊斯兰世界的中心转移到了开罗的埃及马木留克王朝。.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旭烈兀 · 查看更多 »

撒馬爾罕

撒马尔罕(Samarqand Самарқанд;سمرقند;Самарканд)是中亞地區的歷史名城,也是伊斯蘭學術中心,現在是乌兹别克斯坦的舊都兼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州的首府,首任總統伊斯拉木·卡里莫夫生於此城。“撒马尔罕”一词在粟特语中意为“石城”或“石要塞”、“石堡垒”;另根据耶律楚材说:“寻思干者西人云肥也,以地土肥饶故名之。”.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撒馬爾罕 · 查看更多 »

撒迪别

撒迪别(Sati Beg),蒙古人,女性,完者都的女儿,不赛因的妹妹,伊兒汗國的第十三任君主。当时,伊兒汗國西部分裂为楚邦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楚邦王朝谢赫·小哈散·楚邦王公在1338年7月16日,击败札剌亦儿王朝谢赫·大哈散王公,大哈散拥立的可汗麻合马被楚邦王朝俘杀。楚邦王朝在伊兒汗國首都桃里寺(大不里士)拥立撒迪别为可汗。次年,小哈散改立速来蛮为可汗。撒迪别大约死于1345年前后。.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撒迪别 · 查看更多 »

拜都

拜都(,),蒙古人,海合都之堂兄弟,旭烈兀第五子塔剌海的儿子,伊兒汗國的第六任君主。 1295年3月24日,海合都汗被亲穆斯林的蒙古贵族推翻并处决之后,拜都被强逼登上了汗位。对于政变集团来说,拜都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容易控制的统治者。虽然拜都被要求表现出亲穆斯林的姿态,但事实上他本人非常热衷于基督教。他曾允许基督徒在他的斡耳朵内设立礼拜堂并曾经随身佩戴十字架。他在位时间很短,但是却曾任命多位基督徒為官員。 在一次与合赞的会面中,拜都的随从们建议他除掉这位王子,但是拜都拒绝这样做。不久之后,在与由合赞领导的反对势力的内战中,拜都因为实力相差悬殊而战败。他试图经阿塞拜疆逃往格鲁吉亚,但仍被俘获,最终于1295年10月4日被合赞处死。.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拜都 · 查看更多 »

拉迪一世

拉迪一世(),伊斯蘭教第三十八代哈里發,阿拔斯王朝第二十代哈里发。909年12月出生,父亲是阿拔斯王朝第十八代哈里发穆克塔迪爾一世,934年4月24日继承叔叔卡希爾一世,成为哈里发。940年12月12日退位,弟弟穆塔基即位。940年12月23日去世。 Category:阿拔斯王朝哈里发.

新!!: 伊朗君主列表和拉迪一世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伊朗国王波斯君主列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