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伊斯兰书法

指数 伊斯兰书法

伊斯蘭書法,是一种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书法,故也常被称为阿拉伯书法。在伊斯兰艺术中,伊斯兰书法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主要流传于穆斯林分布广泛的伊斯兰国家和地区中。由于根据伊斯兰教教义,一切有形的都会湮灭,故真主也绝不能以具体的偶像形式来表示。因此,文字以及其衍生的书法就成为了表露对真主感情的重要渠道,使得今日伊斯兰书法字体种类繁多。实际上,在《古兰经》中约有一百多处提及书法,书法被赋予了宗教的神圣色彩。这也是伊斯兰书法作品多与《古兰经》和伊斯兰教相关经典相关的主要原因。除了独立艺术品外,伊斯兰书法还较常见于清真寺的顶部及墙壁上,通常伴随着阿拉伯式花纹。伊斯兰世界的当代艺术家们充分地继承了古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在企事业牌匾、书籍标题、影视广告等方面随处可见。.

105 关系: 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南亚古兰经古莱什族叙利亚塞利姆一世壁毯大伊朗太斯米奥斯曼·本·阿凡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土耳其语孟加拉国宁夏安达卢斯安那托利亞安拉对联尼龙巴基斯坦巴尔赫中华文化中堂中东中亚中国西北地区三一体书法库法体伊兒汗國伊比利亚半岛伊本·巴瓦卜伊本·穆格莱伊朗伊斯坦堡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文化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历史伊斯蘭學校伊斯蘭教的先知微写书法德里俄罗斯俄罗斯帝国土耳其北非圆顶清真寺...圆规哈萨克文哈里发全音素文字回族四大哈里发倭马亚王朝硬幣穆罕默德穆斯林穆斯林世界第納爾米广江维吾尔文甘肃省直尺芦苇花押 (奧斯曼帝國蘇丹)鞑靼斯坦共和国聖訓顾特卜塔西方书法馬格里布马什里克马木留克王朝誊抄体车臣共和国辅音音素文字迪拜阿富汗阿尔罕布拉宫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字母阿拉伯式花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拉伯语金属苏莱曼一世造纸术耶路撒冷陶瓷東亞書法桑葚母语毛笔汉字沙特阿拉伯波斯体法蒂玛王朝清真寺清真言新疆摩洛哥拼音文字 扩展索引 (55 更多) »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新!!: 伊斯兰书法和埃及 · 查看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伊斯兰书法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新!!: 伊斯兰书法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南亚

南亚(South Asia)是創造的術語,以替換百年老詞「印度次大陸」,這老詞用來代表亞洲大陸的南部地區,主要是位於印度板塊和向南投射到印度洋的地方。是亚洲的一个亚区(subregion),泛指喜瑪拉雅山脈以南的地域,有時亦包括東西部鄰近的周邊國家,總面積達495万平方公里(含阿富汗)。從測繪學來看,南亞以印度板塊為主體,從海平面升起成為印度次大陆及興都庫什地區。按順時針方向,環繞南亞的,從西到東,有西亞、中亞、東亞、東南亞及印度洋。 南亚次大陆包含了世界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口达17亿左右,使其成為世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但同时也是继非洲撒哈拉地区后全球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由於政治及宗教上的分別,當地的政局都不太穩定。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亦因為這些理由而曾多次開戰,阿富汗、孟加拉国、尼泊爾、不丹、马尔代夫和斯里蘭卡境內也因宗教衝突和政治鬥爭而不平靜。現時區內有南亞區域合作聯盟主理區內經濟合作。.

新!!: 伊斯兰书法和南亚 · 查看更多 »

古兰经

《古蘭經》(,,字面上解作「誦讀」)是伊斯蘭教的最重要的經典,又稱《--》。穆斯林相信《古蘭經》是真主阿拉的啟示,它被廣泛認為是最優秀的阿拉伯語書寫文學作品,《古蘭經》的篇章被稱為蘇拉,節句則被稱為阿亞。 穆斯林相信《古蘭經》的內容是真主透過天使加百列(賈布里勒)口頭傳授給先知穆罕默德,始自公元609年,直至穆罕默德在632年逝世為止,歷時23年。穆斯林認為《古蘭經》是輔助穆罕默德奉行使命的奇跡,證明他的先知身份,而他亦是自亞當以來最後一位接收啟示的先知。 根據傳統的說法,穆罕默德的多位同伴充當抄寫員,負責把真主的啟示記錄下來。這些同伴在穆罕默德逝世後不久根據這些記錄及他們的記憶進行編撰整理。由於出現各種不同的版本,哈里發奧斯曼於是制訂了一個被稱為「奧斯曼本」的範本,一般都被認為是當今《古蘭經》的原型。不過,鑑於《古蘭經》有不同的讀法,大部分讀法相互之間有細微的差異,而有些讀法則與其他的讀法有頗大的差異,加上早期的阿拉伯文本根本就無法發音,故此奧斯曼本與當今的《古蘭經》及當初穆罕默德所得的啟示之間的關聯性仍然不明確。 《古蘭經》的內容與猶太教及基督教經典記載的主要故事有相似之處,但有些只是概括論述,有些則加以引申詳述,有時會提供額外的資料及對事件加以解讀。《古蘭經》把自身定位為一部指導性的典籍,很少詳盡地記載具體的歷史事件,而是經常強調事件當中的道德價值觀念,而不是本身的故事性。《古蘭經》及聖訓都是制訂伊斯蘭教法的依據。在禮拜期間只能以阿拉伯語誦讀古蘭經。 能夠背誦整部古蘭經的人被稱為哈菲茲,有些穆斯林用朗誦的方式閱讀古蘭經的經文,這種方式被稱為泰吉威德。在賴買丹月,穆斯林按照慣例在泰拉威禮拜誦讀整部古蘭經。大部分穆斯林在理解經文意義的時候會用上塔夫細爾(《古蘭經》的注釋)。.

新!!: 伊斯兰书法和古兰经 · 查看更多 »

古莱什族

#重定向 古莱什.

新!!: 伊斯兰书法和古莱什族 · 查看更多 »

叙利亚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al-Jumhūrīyah al-ʻArabīyah as-Sūrīyah),通称叙利亚(Sūriyā),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属于中东阿拉伯国家,首都大马士革。叙国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同黎巴嫩和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1944年1月1日宣布独立,1946年4月7日被联合国及世界各国认可为正式独立国家,现任总统為巴沙尔·阿萨德。.

新!!: 伊斯兰书法和叙利亚 · 查看更多 »

塞利姆一世

塞利姆一世(Selim I;),绰号“稳固的”(Yavuz),英语绰号则为“冷酷的”、“嚴峻的”(the Grim),是奥斯曼帝国從1512年到1520年的蘇丹,在位期间为奥斯曼帝国广开国土。 父親巴耶塞特二世,母亲古爾巴哈可敦。他殺了他的兄長艾哈邁德,1512年迫使父親禪讓,巴耶塞特不久去世。塞利姆一世即位後仿效其祖父征服者穆罕默德的做法,殺死自己的兄弟及姪兒,清除可能覬覦王位的人。以往他的父親巴耶塞特二世與他的叔叔杰姆蘇丹之間及他與兄長艾哈邁德之間的爭鬥,使他決心殺死自己的兄弟。.

新!!: 伊斯兰书法和塞利姆一世 · 查看更多 »

壁毯

壁毯,又稱掛毯,是一種用來掛在牆壁上作為裝飾的厚身紡織品,有些壁毯還有保暖和隔音的作用。其中緙織壁毯是歐洲的傳統工藝。.

新!!: 伊斯兰书法和壁毯 · 查看更多 »

大伊朗

大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بزرگ、Irān-e Bozorg;ایران‌زمین、Irān-zamīn;《伊朗百科全書》使用伊朗文化大陸一語)是指明顯受到伊朗文化影響的地區,大抵是指伊朗高原一帶,由高加索延綿至今巴基斯坦境內的印度河,符合歷史所認知的伊朗全境。在媒體及學術文章上,大伊朗又被稱為大波斯。 大伊朗一詞與文化有關,意指伊朗部族定居的地區,與任何政治實體無關。這詞語也用以表示後青銅時代伊朗的散落族群,較政治實體的出現早了多個世紀。薩珊王朝在三世紀的刻文首次使用帶有政治含意的「伊朗」,多民族的伊朗地區包括小亞細亞,不包括伊朗兩個鹽土荒漠盆地以東的地區,但卻適用在文化語境上。.

新!!: 伊斯兰书法和大伊朗 · 查看更多 »

太斯米

太斯米(,转写:at-tasmīyyah)是一個阿拉伯語音譯名詞,或譯泰斯米,又有毕斯米、毕斯米拉(,转写:al-basmalah 或 ,转写:al-bismi-ʾllāh),意為“誦真主之名”。而太斯米的内容是“”(),意為“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太斯米在古兰经中,是除第九章外每一章的第一句。 这句话也是穆斯林各种行为开始前要念诵的语句。太斯米在萬國碼字符中是以合字的方式呈現的:U+FDFD.

新!!: 伊斯兰书法和太斯米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本·阿凡

奥斯曼·伊本·阿凡(阿拉伯文: , 574年~656年6月17日),為伊斯蘭教歷史上的的第三代哈里發(644年~656年在位)。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阿里均爲穆罕默德的四大徒弟。 遜尼派認為他是四位“正統哈里發”中的一位;而什葉派則認為他與前兩位哈里發一樣都是篡權者。 奧斯曼·伊本·阿凡出身於麥加古來氏族中的倭馬亞家族,年紀比先知穆罕默德略小。在以兄長阿布·蘇富揚為代表的大部分倭馬亞家族成員激烈反對穆罕默德傳佈伊斯蘭教時,奧斯曼卻是穆罕默德最初的信徒和最親密的戰友之一。奧斯曼迎娶了穆罕默德的兩個女兒。當穆罕默德被迫離開麥加後,奧斯曼和妻子參加了伊斯蘭教徒向埃塞俄比亞的移民(當時移民的穆斯林家庭共有十五個),以及後來向麥地那的移民。 644年11月3日第二任哈里發欧麦尔·本·赫塔卜被一名波斯釋奴遇刺身亡之後,奧斯曼則被推舉為第三代哈里發。他的執政時期的特點是,大量任用倭馬亞家族成員擔任要職。奥斯曼的堂侄、大馬士革總督穆阿威亞在奥斯曼任哈里發時成為整個敘利亞的總督。在奧斯曼統治時期,最後編訂了伊斯蘭教的聖典《古蘭經》。然而,什葉派一直否認奧斯曼對《古蘭經》定型的功績。什葉派認為,《古蘭經》中原有的許多關於先知穆聖的堂弟兼女婿、也是什葉派的第一代伊瑪目阿里的篇章由於奧斯曼的偏見而被删改了。 在奧斯曼執政时代,阿拉伯游牧騎兵仍然所向無敵。據守伊朗的薩珊王朝被消滅了;在歐麥爾時代征服北非的將領阿邁爾·伊本·阿斯挫败了東羅馬帝國奪回埃及的計劃。高加索地區和塞浦路斯也在軍事壓力下成為伊斯蘭教世界的一部份。 雖然奧斯曼任內消滅了據守波斯的薩珊王朝,將阿拉伯帝國的版圖大為擴張,並且編纂成伊斯蘭教的聖典《古蘭經》而有不小的貢獻,但是奧斯曼也因為用人唯親而引發周遭人士的不滿。656年,來自伊拉克和埃及的宗教激進分子组成的刺殺集團於麥地那包圍了奧斯曼的住所。6月17日,奥斯曼被一群破門而入的刺客杀死。當奥斯曼被刺時,他正在閱讀《古蘭經》。 在奧斯曼·伊本·阿凡遇刺後,其堂侄穆阿威亞反對先知的堂弟阿里成為新一任哈里發;他公開展示奧斯曼的血衣,暗示奧斯曼實被阿里所害。奥斯曼的遺體則被安放在麥地那。 Category:哈里發 Category:656年逝世.

新!!: 伊斯兰书法和奥斯曼·本·阿凡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新!!: 伊斯兰书法和奥斯曼帝国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土耳其语

奥斯曼土耳其语(لسان عثمانى),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是奥斯曼帝国的官方语言。奥斯曼土耳其语中存在大量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流行於奥斯曼帝国的贵族及上层社会中。奥斯曼土耳其语的书写系统为是经修改过的阿拉伯字母,称奥斯曼土耳其语字母。 奥斯曼土耳其语有时也会使用亚美尼亚字母书写。 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1928年,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土克进行了土耳其语言及文字改革。含有大量外语借词的奥斯曼土耳其语被强行废除。拉丁字母书写的民间白话被使用一直至今,演变成为如今土耳其人使用的现代土耳其语。.

新!!: 伊斯兰书法和奥斯曼土耳其语 · 查看更多 »

孟加拉国

--人民共和国(গণপ্রজাতন্ত্রী বাংলাদেশ,),简称孟加拉国(বাংলাদেশ),南亚国家,位於孟加拉湾之北,毗邻尼泊尔、不丹以及中国,却不接壤;东南山區一小部份与缅甸为邻,其他部份都与印度接壤。位于孟加拉灣的海域面积大致等同于陆地面积。 第一大城市是首都达卡,第二大城市吉大港市同时是该国最大的港口。.

新!!: 伊斯兰书法和孟加拉国 · 查看更多 »

宁夏

#重定向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 伊斯兰书法和宁夏 · 查看更多 »

安达卢斯

安达卢斯(الأندلس)是指阿拉伯和北非穆斯林(西方称摩尔人)统治下的伊比利亚半岛和,也指半岛被统治的711年-1492年这段时期。这片区域后在收复失地运动中被半岛上的基督徒所占领,今天西班牙南部的安达卢西亚因此得名。.

新!!: 伊斯兰书法和安达卢斯 · 查看更多 »

安那托利亞

安那托利亞(Anadolu;希腊语:ανατολή;阿拉米语:ܐܢܛܘܠܝܐ;亚美尼亚语:Անատոլիա),又名小亞細亞(Küçük Asya;Asia Minor),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位於黑海和地中海之間。 現時安那托利亞的全境屬於土耳其的控制下,也是土耳其大部分的領土疆域。但爭取獨立的庫爾德斯坦宣稱擁有該半島的部份主權。.

新!!: 伊斯兰书法和安那托利亞 · 查看更多 »

安拉

--(الله,),又譯為--,是阿拉伯语言使用者称呼独一受拜者或真主的读音,包括阿拉伯基督教徒、犹太教徒和穆斯林都如是称呼獨一神,也就是希伯來文的以利。穆斯林,即伊斯蘭教的信徒,只信奉安拉為自己的主。雖然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種宗教教義不同,甚至會彼此攻訐仇視,但基於一神教的屬性,還有伊斯蘭教將摩西、亞倫、耶穌、穆罕默德均視為神派到人世間的先知的這種觀點,可以確定伊斯蘭教說的安拉和猶太教、基督教的耶和華,其實都是同一個神。這三種宗教均被認為屬於沙漠一神諸教。 對伊斯蘭教起源和教義欠缺了解的一般人,則常誤認伊斯蘭教的神和猶太教、基督教的神稱呼並不相同。其實只是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對同一個神講法不同,音譯後在各種語言中用詞不相同造成的誤認。(阿拉伯語中的「安拉」,直譯成漢語是「唯一的崇拜對象」。也就是在「崇拜對象」的普通名詞 ilâh 前面加上定冠詞 al,成為Allâh),英文直譯就是「The God」。現實中信仰這三種宗教的民族和人群,往往對彼此有偏見,也是加深這種誤認的原因。 通用中文的穆斯林通常意譯為「真主」,早期经文翻译以“至仁主”最常见。通用突厥语、波斯语和乌尔都语的穆斯林,根據波斯語「خدا」音譯為「豁大」、「胡大」或「胡达」(自有者)。.

新!!: 伊斯兰书法和安拉 · 查看更多 »

对联

对联又称对子,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漢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傳到越南亦出現使用喃字的對聯。.

新!!: 伊斯兰书法和对联 · 查看更多 »

尼龙

尼龙(Nylon),又譯為奈綸、耐綸、尼綸、尼龍、锦纶,是一种人造聚合物、纖維、塑料,發明於1935年2月28日,發明者為美国威尔明顿杜邦公司的华莱士·卡罗瑟斯。1938年Nylon正式上市,最早的Nylon制品是Nylon製的牙刷刷子,於1938年2月24日开始出售;妇女穿的尼龙袜,於1940年5月15日上市。Nylon纤维是多种人造纤维的原材料,而硬的Nylon也被用在建筑业中。.

新!!: 伊斯兰书法和尼龙 · 查看更多 »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通称巴基斯坦,位于南亚,面积796,095平方公里 (307,374 平方英里)(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东与印度比邻,南面是印度洋,西与伊朗锡斯坦接壤,西北和阿富汗相连,东北面可通往中国新疆。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湿热,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北部地区干燥寒冷,有的地方终年积雪。 在乌尔都语,“巴基斯坦”源自波斯语,意思为“圣洁的土地”。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一部分,1858年随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8月14日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1971年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巴基斯坦从前的首都在卡拉奇(Karachi),现在首都位于伊斯兰堡。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于2013年9月就职。巴基斯坦是英联邦成员国。 巴基斯坦人口1.97亿,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新!!: 伊斯兰书法和巴基斯坦 · 查看更多 »

巴尔赫

巴尔赫(بلخ、巴克特里亞語:ẞaxlɔ) ,又称八剌黑、薄提、缚喝、薄知、薄渴罗、巴尔黑、白勒黑、巴里黑、藍氏城、班城等,是阿富汗巴尔赫省内一个小镇,在首府马扎里沙里夫(مزار شرىف)西北20公里处。巴尔赫古城乃是阿富汗最古老的一遗址,临巴尔赫河的河口,海拔约365米。 古时巴尔赫城曾是波斯东部呼罗珊省(جراسان)内的一个城市,是祆教的中心,传说祆教的创立者琐罗亚斯德死于巴尔赫城。這裹也是阿富汗佛教中心。 《回回館譯語》中称白勒黑。.

新!!: 伊斯兰书法和巴尔赫 · 查看更多 »

中华文化

中華文化,是中國、大中華地區的文化體系,其最早的形式為發展於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區的中原文化,後來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演變,以及期間不斷的與外族的文化融合,形成了今日所知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指以汉文化為主體的包括眾多少數民族文化的文明。中華文化在東洋世界有很深遠的影响,並且歷史上曾經多次西傳。.

新!!: 伊斯兰书法和中华文化 · 查看更多 »

中堂

中堂可以指:.

新!!: 伊斯兰书法和中堂 · 查看更多 »

中东

中东(Middle East,الشرق الأوسط,המזרח התיכון)是一个地理區域,和西亞大致重疊,並包含部分北非地區,但不包含外高加索地區,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這個詞是以歐洲為參考座標,意指欧洲以东,并介于远东和近东之间的地区。具体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

新!!: 伊斯兰书法和中东 · 查看更多 »

中亚

中亚(Central Asia;Средняя Азия /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即亚洲中部,在地理上是指西至里海,东到中国,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罗斯的广大区域。而根据长期占据这片区域大部分领土的苏联官方定义,中亚仅指其四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了亚洲中部现已独立的五个以“斯坦”命名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人口1660万)、吉尔吉斯斯坦(人口550万)、塔吉克斯坦(人口760万)、土库曼斯坦(人口510万)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人口2950万)的总称。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中亚地区还包括阿富汗、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地区、巴基斯坦北部、蒙古等地,有时还包括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以及西伯利亚南部。 上述关于中亚的定义没有一项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然而,虽然中亚地区的边界并不确定,但这一地区有着一些显著特征。例如,在历史上,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游牧民族,而这块区域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个原因,这一区域成了东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各个民族、各种宗教以及各种思想的交汇之地。 在伊斯兰化之前以及伊斯兰化早期,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操伊朗语支各语言的民族Encyclopædia Iranica, "CENTRAL ASIA: The Islamic period up to the Mongols", C. Edmund Bosworth: "In early Islamic times Persians tended to identify all the lands to the northeast of Khorasan and lying beyond the Oxus with the region of Turan, which in the Shahnama of Ferdowsi is regarded as the land allotted to Fereydun's son Tur.

新!!: 伊斯兰书法和中亚 · 查看更多 »

中国西北地区

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通常简称“大西北”或“西北”。 中国行政区划中的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撤销的大行政区级单位——西北区。 广义上的西北地区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和鄂尔多斯市等四盟市。 另一种常见的中国区域地理分类中,依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将中国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这里的西北地区是指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的地区,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与上述两种定义显著不同的是不包含陕西省大部与青海省。.

新!!: 伊斯兰书法和中国西北地区 · 查看更多 »

三一体

沙特阿拉伯国旗,上面的文字为三一体 三一体或三分体(),音译为苏卢斯体、苏勒斯体、苏鲁斯体,伊斯兰书法的一种字体,由纳斯赫体发展而来,出现于公元11世纪。每个字母要倾斜三分之一,故而得名。与库法体(相当于中文黑体)相比,横竖转接处不是直角而是圆滑过渡,字形规整秀逸。.

新!!: 伊斯兰书法和三一体 · 查看更多 »

书法

書法是一種書寫的藝術。書法縱向穿透兩個層面:「使用」與「審美」;橫向跨越文字兩個層面:「文字」、「繪畫」。書法也是一種研究書寫者心理與性格的工具。當代對實踐書法的定義有:.

新!!: 伊斯兰书法和书法 · 查看更多 »

库法体

公元11世纪的库法体古兰经 库法体或棱角体(),是伊斯兰书法中最为古老的一种字体,以阿拉伯字母和早期的納巴泰字母进行书写。以伊拉克历史文化名城库法而命名。库法体的使用是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而传播至整个阿拉伯半岛的。公元七世纪的第一版古兰经是用这种字体的前身汉志体所撰写出版的。.

新!!: 伊斯兰书法和库法体 · 查看更多 »

伊兒汗國

伊兒汗國(;拉丁转写:Hülegü-yn Ulus;波斯语:سلسله ایلخانی;阿塞拜疆语:Hülakülər dövləti;英语:Ilkhanate),1220/1256–1357年,又译伊利汗国或伊尔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由成吉思汗之孫、拖雷的第六子旭烈兀及其子阿八哈與他的後人统治。伊兒汗國也是當初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爭位時,四大汗国中最早支持忽必烈並承認其汗位的汗國,其他三個汗國在1303年元成宗時也承認元朝是帝國共主的地位。“伊兒”是蒙古語,意思大約等於“从属”,“伊儿汗”即“从属的汗”。伊兒汗國的位置大約在今日中亞南部至西亞一带,首都最先在蔑剌哈(今伊朗的马拉盖),后為大不里士和苏丹尼耶(今伊朗西北部)。.

新!!: 伊斯兰书法和伊兒汗國 · 查看更多 »

伊比利亚半岛

伊比利亚半岛 伊比利亚半岛(、、、、、),位於欧洲西南角,东面和南面临着地中海,西边是大西洋,北临比斯开湾,在东北部由比利牛斯山脉与欧洲大陆连接。主要包括当今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法国的一小部分地区、以及直布罗陀。其总面积约 582,000 平方公里。.

新!!: 伊斯兰书法和伊比利亚半岛 · 查看更多 »

伊本·巴瓦卜

伊本·巴瓦卜(ابن البواب,拉丁化:Ibn al-Bawwāb)是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一位伊斯兰书法家,他在誊抄体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创造出了学者体及其缩写版的雷哈尼体。.

新!!: 伊斯兰书法和伊本·巴瓦卜 · 查看更多 »

伊本·穆格莱

伊本·穆格莱(波斯语: ابن المقله شیرازی ),波斯人,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大臣,伊斯兰书法家。公元886年生于巴格达,公元940年卒于巴格达。传说他最先将圆角引入了曲线引入了原始棱角分明的库法体,发明了誊抄体。然而埃米尔之埃米尔Ibn Ra'iq砍断了他的右手,他仍能用左手写出美妙的字体。仕途波荡,曾被流放于波斯。.

新!!: 伊斯兰书法和伊本·穆格莱 · 查看更多 »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简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位于亚洲西南部,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66%(2011年),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新!!: 伊斯兰书法和伊朗 · 查看更多 »

伊斯坦堡

伊斯坦堡(İstanbul )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亦是该国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它坐落于土耳其西北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之滨,位于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之间,横跨欧亚大陆,经济和历史中心位于欧洲一侧,有三分之一人口居住于亚洲一侧。其人口达到1440万,为全欧洲最大的城市群,亦是中东最大和全球第六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全市辖区面积,其覆盖范围同伊斯坦堡省相同,亦是该省的行政中心。亦是世界上唯一横跨兩大洲的城市。 公元前660年左右,该市以“拜占庭”之名建立于萨拉基里奥角,并在此后逐渐发展为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公元330年该市重建为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 Konstantinoúpolis;Constantinopolis)或新罗马(Νέα Ῥώμη, Nea Romē;Nova Roma),并在此后的近十六个世纪内先后成为罗马帝国(330年–1204年及1261年–1453年)、拉丁帝国(1204年–1261年)和鄂圖曼帝国(1453年–1922年)的帝国首都。在罗马和拜占庭帝国时代,它对基督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1453年鄂圖曼帝国征服该城之后,它成为了伊斯兰教的中心和鄂圖曼帝国哈里发的驻地。 伊斯坦堡是古丝绸之路的途经地,也是欧洲和中东的铁路网络之间、黑海和地中海间海路的必经之地,使得伊斯坦堡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此也哺育了兼收并蓄的人口和文化,虽然在1923年共和国成立之后这一状况略不如前。在战间期伊斯坦堡 未能成为新首都,受到忽视,但此后其影响力逐步恢复。自1950年代以来,该市的人口已翻了十倍,来自安那托利亚各地的人口涌入,城市的界限也为此逐渐扩张。20世纪末艺术节开始得到兴办,而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复杂的交通网络也由此建立起来。 2012年,在当选欧洲文化之都两年之后,近1160万外国游客造访伊斯坦堡 ,使其成为世界第五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该市最重要的景点仍是其历史城区,部分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而位于贝伊奥卢区的天然港金角湾则是其文化和娱乐的中心。伊斯坦堡还被认为是一个全球城市,亦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都市经济区之一。诸多土耳其公司及媒体将总部设于此,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伊斯坦堡希望借助其复苏和快速扩张的契机,在二十年内五次申请举办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新!!: 伊斯兰书法和伊斯坦堡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国家

#重定向 穆斯林世界.

新!!: 伊斯兰书法和伊斯兰国家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文化

伊斯蘭文化主要用來敘述歷史上信奉伊斯蘭教民族的共同文化習俗。早期的穆斯林文化主要是阿拉伯人的文化。隨著哈里發國的迅速擴張,穆斯林文化融入了波斯、印度、高加索、突厥(土耳其)、蒙古、馬來、摩洛、索馬里、柏柏爾和埃及的文化。伊斯蘭文化包括伊斯蘭教的宗教儀式文化,包括祈禱(صلاة)和各地伊斯蘭信仰的次文化。伊斯蘭信仰在不同的文化和傳統中所表現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新!!: 伊斯兰书法和伊斯兰文化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伊斯兰书法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历史

伊斯兰教历史或穆斯林歷史,指伊斯兰信仰形成宗教体系後以及影響伊斯兰教徒的相关社会文化制度的历史。穆斯林历史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和地理等几个方面。阿拔斯王朝达到了伊斯兰教的黄金时代。 但根據伊斯蘭教傳統,穆斯林只認為從先知穆罕默德至四大哈里發時期是正統的伊斯蘭教歷史,因除了先知穆罕默德以外,不能根據任何穆斯林的行為代表或改變伊斯兰教,認為伊斯兰教教義是不會隨時代而改變的,而先知之後的教徒 —— 人、國家、民族的历史則只應視作為穆斯林的歷史,二者有很大差別。.

新!!: 伊斯兰书法和伊斯兰教历史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學校

伊斯蘭學校(阿拉伯語:;英語:Madrasah)指伊斯蘭世界所有類型的學校,包括世俗及宗教學校。.

新!!: 伊斯兰书法和伊斯蘭學校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教的先知

斯林認為先知(阿拉伯語:نبي)是凡人,是真主派遣的。每位先知都帶來了伊斯蘭式的基本信息,包括獨一造物主的信仰,避免偶像崇拜與罪惡。他們都向大眾傳播伊斯蘭教,並告知將出現見證律法的最後先知,他是真主所派遣的最後使者:穆罕默德。他們都向不同人群傳播同一個訊息,並教導互有細微差異的律法。這些細微差異構成了伊斯蘭教,然而主流穆斯林不認為這些差異是伊斯蘭教支離破碎的版本。 伊斯蘭傳統認為真主向萬國萬邦派遣使者。在伊斯蘭教裡,惟獨穆罕默德是真主派來教化全世界的使者,其他使者只向特定民族或國家宣教。 不像猶太教和基督教,伊斯蘭教還區分了使者(rasul,رسول)和先知(nabi,نبی)。這兩種身分都是真主啟示的。不同的是,「使者」還帶來了真主啟示的經典。每位「使者」都是「先知」,但並不是每位「先知」都是「使者」。 穆斯林認為阿丹(亞當)是第一位先知,而穆罕默德則是最後一位;因此穆罕默德的頭銜是「眾先知的封印」。在伊斯蘭教裡,爾撒(耶穌)是先知也是使者,因為他接受真主的「啟示」並帶來了《引支勒》。穆斯林相信,真主派遣了超過124,000位先知,這在權威的聖訓中就提及了。根據聖訓記載,其中有五位使者是最勞苦功高的,他們分別是努哈(挪亞)、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以及穆罕默德。.

新!!: 伊斯兰书法和伊斯蘭教的先知 · 查看更多 »

微写书法

#重定向 圖象詩.

新!!: 伊斯兰书法和微写书法 · 查看更多 »

德里

德里(दिल्ली;دہلی 或 دلّی;ਦਿੱਲੀ)是仅次于孟买的印度第二大城市,人口1675万,官方语言为印地语、旁遮普语和乌尔都语。该城市位于北印度,地处亚穆纳河沿岸。其政治地位为直属联邦政府的直辖区,全称为德里国家首都辖区(National Capital Territory of Delhi)。根据1991年印度议会的一项修正案,德里获得了本级议会有限的立法权限。德里大都会包括3个直辖市,即德里、新德里和德里坎登门,下辖214个村。 作为古印度历代首都和自北印度到恒河平原古老贸易路线的主要城市,德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古蹟、遺蹟和遺址。旧城区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莫臥兒帝國的首都,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以后新德里成为联邦首都,自此德里渐渐发展为大都会,汇集印度各族人民。德里也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样,随着城市的扩张,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印度独立以后德里城市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迅速提高,但随之而来就是使得德里丧失了原有文化特质。.

新!!: 伊斯兰书法和德里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伊斯兰书法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旧俄語:Россійская Имперія;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亦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帝俄或俄国,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起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罗斯,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前),包括了整个中亚、波兰及芬兰,与挪威、瑞典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波斯(今伊朗)、阿富汗、中國(當時為清朝)、朝鲜與日本(前期為江戶幕府、後為大日本帝國)接壤。根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億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億6,570万人,仅次于大清帝國及大英帝国。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羅斯帝國”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而彼得大帝刚刚更换了一个拉丁化的代名词。也许后者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发生在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 俄罗斯帝国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纪後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尽管在此期间推行了几次较为成功的改革(如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派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苏维埃俄国取代,但沙俄的残余势力直到1922年俄罗斯内战后才被完全消灭。.

新!!: 伊斯兰书法和俄罗斯帝国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Türkiye Cumhuriyeti)是一個橫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鲁吉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屬黑海海峽,別稱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伊斯坦堡是最大城市,但其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目前正申請加入歐盟,但是歐盟因北塞浦路斯、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人權及新聞自由等問題暫時拒絕土耳其加入。土耳其由2009年起为突厥議會成员国。 其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南部和西部氣候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多雨:黑海沿岸,涼爽濕潤;內陸、東北、東南則冬季寒冷,夏季乾熱。.

新!!: 伊斯兰书法和土耳其 · 查看更多 »

北非

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相对,北非即非洲大陆北部地区,习惯上为苏丹热带草原以北广大区域,一般包括下列国家和地区:.

新!!: 伊斯兰书法和北非 · 查看更多 »

圆顶清真寺

圆顶清真寺(قبة الصخرة,拉丁化:Qubbat As-Sakhrah;כיפת הסלע,拉丁化:Kippat ha-Sela;Kubbet-üs-Sahra;The Dome of the Rock)是一个伊斯兰教圣地,穆斯林称为“al-Haram al-Qudsi al-Sharif”(الحرم القدسي الشريف,高貴的聖所);犹太人和基督徒称为「Har ha-Bayit」(הר הבית,圣殿山);它一直是耶路撒冷最著名标志之一。688年到691年,由第9任哈里发阿卜杜勒-馬利克·本·馬爾萬·本·哈卡姆建造。数百年来,游客称之为「奥玛清真寺」。670年,高卢主教Arculf访问耶路撒冷,描述了Umar在征服耶路撒冷之后建造新的清真寺,是一个矩形的木建筑,建造在废墟上,有3000人参加礼拜。 穆斯林相信圆顶清真寺中间的岩石就是穆罕默德夜行登霄,和天使吉卜利勒一起,到天堂见到真主的地方。.

新!!: 伊斯兰书法和圆顶清真寺 · 查看更多 »

圆规

圓規在數學和製圖裏,是用來繪製圓或弧的工具,常用於尺规作图。圓規通常是由金屬製成,包括兩部分,由一個鉸鏈連接着,其中可作調整,其中一邊尖銳是用作圓心,另一邊通常可裝上筆。圓規分普通圓規、彈簧圓規、點圓規、樑規等。現代的圓規則多與三角尺、量角器、直尺等成套裝出售。.

新!!: 伊斯兰书法和圆规 · 查看更多 »

哈萨克文

#重定向 哈薩克字母.

新!!: 伊斯兰书法和哈萨克文 · 查看更多 »

哈里发

哈里发(阿拉伯语: ;拉丁化:Caliph),為哈里發國(khilāfa,意為哈里發統治之地)與烏瑪的統治者,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及世俗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最早源自於,意為繼承者,指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在穆罕默德死後,其弟子以Khalifat Rasul Allah(安拉使者的繼承者)為名號,繼續領導伊斯蘭教,隨後被簡化為哈里發。 哈里發本為阿拉伯帝国最高的統治者稱號,相當於一般所說的皇帝,但同時兼有統治所有遜尼派穆斯林的精神領袖的意味,故又可以同時起了類似天主教的教宗的作用。 在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哈里发拥有最高权威,管理着庞大的伊斯兰帝国。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哈里发”的头衔,僅作为伊斯兰教宗教领袖的名称,一直保存了下来,傀儡哈里发处于开罗的马木留克王朝的控制之下。 1517年,鄂圖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一世征服了埃及,时任哈里发的穆塔瓦基勒三世也被俘。塞利姆一世宣布自己继承哈里发的职位。之後哈里發稱號便由鄂圖曼帝國蘇丹世襲,但1517年之後數百年歷代蘇丹均不常使用該稱號,直到19世紀末鄂圖曼帝國瀕臨解體,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才重新強調自己的哈里發身分。1924年,哈里发制度被土耳其總統凯末尔废除。 2014年6月29日,“伊斯兰国”領袖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自立為哈里發,稱易卜拉欣,但未受大部分穆斯林承認。.

新!!: 伊斯兰书法和哈里发 · 查看更多 »

全音素文字

全音素文字是表音文字的一種,它是以音素為單位的文字。和不標出元音的辅音音素文字不同,它的字母表中除了輔音字母,還有元音字母,用來表示語言中的元音。 比較常見的全音素文字有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希臘字母、諺文、蒙古字母、滿文等。 多數全音素文字採取線形拼寫,如拉丁字母從左往右拼寫、蒙古字母從上往下拼寫。卻也有例外,如諺文,其採取音節塊形拼寫,每個音節裏的字母上下左右排列組合成一個方塊字,以便在文章中和漢字一样整齊排列;迪維希語從右向左書寫,元音字母卻總是寫在輔音字母的右方和下方構成音節。.

新!!: 伊斯兰书法和全音素文字 · 查看更多 »

回族

回族(小儿经:;轉寫:khui khui),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至1953年的民族识别过程中官方确认的一个少数民族。回族一词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回民族”的另一常用简称是“回民”。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目前在中国大陆人口数目为10,586,087人,人数现列中国第三。回族以散居为主,大部分省份均有回族。.

新!!: 伊斯兰书法和回族 · 查看更多 »

四大哈里发

#重定向 正统哈里发时期.

新!!: 伊斯兰书法和四大哈里发 · 查看更多 »

倭马亚王朝

奧米亞王朝(أمويون),中國史籍稱之為白衣大食,是由奧米亞家族统治的哈里发国,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在伊斯兰教最初的四位哈里发(即所谓“纯洁的哈里发”或“正统哈里发”)的执政结束之后,由阿拉伯帝国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即后来的哈里发穆阿维叶一世)建立。从661年至750年,该王朝是穆斯林世界的统治王朝。.

新!!: 伊斯兰书法和倭马亚王朝 · 查看更多 »

硬幣

幣一般是指以堅硬的物料(通常是金屬)製成的貨幣。相對紙幣,硬幣的面值通常較低。一般貨幣用途的硬幣是由非貴重金屬(如銅、鎳)鑄造,由政府發行,一般為辅幣,其面值通常是靠法律規定。在一些地區,隨著各種諸如八達通般的電子收費系統的流行,硬幣的使用已越來越少。 也有非貨幣用途的硬幣,如古中國的花錢、紀念幣、遊戲代幣等。收藏性的硬幣則多以貴重金屬(如金、銀)鑄造,這些硬幣帶有內在的價值,因此其價格與發行者無大關係。.

新!!: 伊斯兰书法和硬幣 · 查看更多 »

穆罕默德

罕默德(阿拉伯语: ;)Elizabeth Goldman (1995), p. 63 gives 8 June 632, the dominant Islamic tradition.

新!!: 伊斯兰书法和穆罕默德 · 查看更多 »

穆斯林

斯林(مسلم),即信仰伊斯兰教者,也是伊斯兰信徒的自称。“穆斯林”一词音译自阿拉伯语“مسلم”,其原意为“顺从(信仰)者”。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当代发展最快的國際性的宗教之一,属亚伯拉罕系一神教。全世界大約有16億穆斯林,大約佔全地球人口的25%。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穆斯林佔當地人口比率各有不同,如在北非、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均是多數,而在東亞、歐洲、美洲、大洋洲則是少數。 由于伊斯蘭教在中国长期被教外人士稱為回教,故穆斯林也被稱為回教徒。.

新!!: 伊斯兰书法和穆斯林 · 查看更多 »

穆斯林世界

斯林世界有幾種含義。在宗教意義上說,它是指那些堅持伊斯蘭教法的國家。在文化意義上說,它指的是伊斯蘭文明,不包括生活在該文明的非穆斯林(齊米)。在現代的地緣政治意義上,該術語通常指以穆斯林佔多數的國家、地區或城鎮。穆斯林的人數超过16億人,大約佔人類的四分之一,分布在許多不同的國家和民族群體。 伊斯蘭教強調穆斯林同胞的團結,雖然存在著許多派別(例如什葉派和遜尼派)。在過去的泛伊斯蘭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潮流已經影響了穆斯林世界的地位。 目前從各種來源的報告估計,世界人口中的穆斯林約16億,約佔2009年估計的世界人口68億的23%;62%在亞太地區,20%在中東和北非,15%在撒哈拉以南非洲,2%在歐洲及美洲。其中,在印尼、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土耳其、埃及的穆斯林人口占了8亿多,超过了穆斯林总人口的50℅。 除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外,亚欧大陆的干旱地区均属穆斯林世界。全世界四分之三的穆斯林生活在干旱程度不等的气候干旱地方。 君主制的伊斯蘭國家可以分成哈里發國(Caliphate / Khilāfat)、蘇丹國(Sultanate / Sultānat)與埃米爾國(Emirate / Imārat)。哈里發(Caliph)是伊斯蘭世界宗教與世俗最高統治者的稱號,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相當於皇帝或天子。蘇丹指的是擁有獨立主權的伊斯蘭統治者,但並不主張宗教領導權,相當於國王。埃米爾(Emir)則是指統治一個省份或地區的貴族、總督或軍事統帥,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權,但仍從屬於宗主國,相當於親王或大公。不管是何種國體,在現代世界都是國際法保障主權獨立的國家。另外非君主制的伊斯蘭國家則通常稱作伊斯蘭共和國。.

新!!: 伊斯兰书法和穆斯林世界 · 查看更多 »

第納爾

納爾(Dinar; دينار)是一種貨幣的單位。有數十個國家採用此種名稱的貨幣,但是各國的第納爾的價值和面額並不盡相同。第納爾這個名稱是來自於羅馬帝國一種被稱為第納爾斯(denarius)的銀幣(詳細請參考下方的歷史一欄)。此外馬其頓代納爾雖然拼法是Denar,實際上語源也是來自同樣的東西。.

新!!: 伊斯兰书法和第納爾 · 查看更多 »

米广江

哈吉·努伦丁·米广江(),回族,生于中国山东省禹城市,是一位伊斯兰书法家。擅于创作汉字式的伊斯兰书法,目前为埃及书法协会会员。曾于大英博物馆举办展览“Word into Art”。.

新!!: 伊斯兰书法和米广江 · 查看更多 »

维吾尔文

#重定向 維吾爾語文字.

新!!: 伊斯兰书法和维吾尔文 · 查看更多 »

甘肃省

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於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市。“甘肃”()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

新!!: 伊斯兰书法和甘肃省 · 查看更多 »

直尺

尺,亦稱為間尺,是一種用於量度長度的儀器或文具。這種文具極為普遍,幾乎每位小學生都有,通常用於量度較短的距離或畫出直線。現代的直尺則多與三角尺、量角器、圓規等製成套裝出售。.

新!!: 伊斯兰书法和直尺 · 查看更多 »

芦苇

芦苇(学名:Phragmites communis),又稱普通蘆葦(common reed),是生长于沼泽、河沿、海滩等湿地的一种禾本科植物,遍布于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芦苇属的植物大约有10种,有的分类学家认为芦苇是芦苇属的唯一种类。.

新!!: 伊斯兰书法和芦苇 · 查看更多 »

花押 (奧斯曼帝國蘇丹)

#重定向 花押 (鄂圖曼帝國蘇丹).

新!!: 伊斯兰书法和花押 (奧斯曼帝國蘇丹) · 查看更多 »

鞑靼斯坦共和国

鞑靼斯坦共和国(Respublika Tatarstan,Татар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是一个在俄羅斯境內的共和国,屬伏爾加聯邦管區。面积6.8万平方公里,人口3,779,800(2002年數據),首府喀山。.

新!!: 伊斯兰书法和鞑靼斯坦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聖訓

聖訓(al-ḥadīth或aḥadīth(複數)),意為“敘述”,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後人所編。圣训形成于8至9世纪,其主要内容是先知对教义、律例、制度、礼仪及日常生活各种问题的意见主张。也包括他的行为准则和道德风范。圣门弟子谈论宗教、经训和实践教理等的言行,凡经他认可和赞许的也被列为圣训的范围,但有的属于伪托。伊斯蘭傳統的教法學派皆認為聖訓是用來落實遜奈(或譯聖行,即穆罕默德的言行)的重要工具。圣训是伊斯兰教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新!!: 伊斯兰书法和聖訓 · 查看更多 »

顾特卜塔

顾特卜塔也称库杜布塔位于印度德里,是印度最高的宣礼塔。在1192年,德里苏丹国库特布沙希王朝的缔造者库特布丁·艾伊拜克开始兴建此塔,并在伊勒杜迷失时期建成。顾特卜塔是一个刻有阿拉伯语铭文的古代伊斯兰建筑,它以红砂岩和大理石为建筑材料,高72.5米,共有379级台阶,直径从底部的14.3米逐步缩小至顶层的2.7米。它在1993年被列为世界遗产。在1981年以前,游客可以登上顾特卜塔眺望周围风景。但是在1981年发生的一起事故让景区方面停止了登塔的开放。在1981年的12月4日,一场停电导致顾特卜塔塔内漆黑一片,尚在塔内的多名游客蜂拥一团,导致45人丧生,其中多数是小孩。.

新!!: 伊斯兰书法和顾特卜塔 · 查看更多 »

西方书法

西方书法是指用于书写西方语言文字(含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的书法形式。西方书法种类多样,有程式化的规整字母书写,也有美术性质的书法作品Mediavilla 1996。.

新!!: 伊斯兰书法和西方书法 · 查看更多 »

馬格里布

格里布(al-Maġrib al-ʿArabī,),非洲西北部一地区,阿拉伯语意为“日落之地”。宋代《諸蕃志》譯為「默伽獵」。 该词在古代原指阿特拉斯山脉至地中海海岸之间的地区,有时也包括穆斯林统治下的西班牙部分地区,后逐渐成为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三国的代称。该地区传统上受地中海和阿拉伯文明影响,同时也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地区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文化。 19世纪末,该地区绝大部分成为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殖民地。今日,除休达和梅利利亚两个地区尚属于西班牙外,其他地区均已合并入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西亞三国。 1989年,在卡扎菲的发起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利比亚四国联合成立了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其后毛里塔尼亚也加入该联盟。.

新!!: 伊斯兰书法和馬格里布 · 查看更多 »

马什里克

什里克(مشرق,转写为Mashreq或Mashrek等)是对阿拉伯世界东部地区的一种称谓。该词源于“sh-r-q (ش ر ق)”,该词根意指“东方”或“日出”,所以该词的字面意思为“东方”(更文雅或诗意的称法是“日出之处”)。 近现代一些使用马什里克为名的组织一般包含埃及和地处西亚的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和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但其实,马什里克的具体地理范围并不是十分明确的,往往在不同的论述中稍有不同:在西侧,有时埃及的西部会被排除在外,而有时苏丹和利比亚的昔兰尼加也会包括在内;在东侧,西亚的各个阿拉伯国家有时会全部囊括其中。与马什里克相对是指称阿拉伯世界西部的“马格里布”,马格里布包括北非西部的说阿拉伯语的国家。与之相对应地,马什里克也用来指介于地中海和伊朗之间的整个地区,也就是说会包含以色列在内。.

新!!: 伊斯兰书法和马什里克 · 查看更多 »

马木留克王朝

#重定向 馬木留克王朝.

新!!: 伊斯兰书法和马木留克王朝 · 查看更多 »

誊抄体

誊抄体撰写的《古兰经·开端章》 誊抄体或盘曲体(,拉丁转译:),音译为纳斯赫体,是一种伊斯兰书法的字体。相比早期的库法体,誊抄体在横竖转接处没有笔锋,因此书写较为顺畅,多用来誊抄文字故而得名,也因此之后取代了库法体的地位。目前为使用最为广泛的阿拉伯文字体。.

新!!: 伊斯兰书法和誊抄体 · 查看更多 »

车臣共和国

车臣共和国(Chechenskaya Respublika;Нохчийн Республика,羅馬化:Noxçiyn Respublika)是俄罗斯联邦北高加索联邦管区下轄的一个自治共和国。西接印古什共和国和北奥塞梯共和国,西北與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接壤,东连达吉斯坦共和国,南部与格鲁吉亚分享一段边界,首府格羅茲尼。 歷史上,車臣地區由周邊各大國統治,也曾分裂成大大小小的公國和城鎮。車臣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是由伊瑪目在高加索戰爭中為了抵抗俄國,所組成的,此為車臣民族國家之始。在伊玛目沙米勒帶領伊瑪目國抗俄二十多年後,1858年被俄羅斯帝國征服,並被軍事管治。1860年成立捷列克州,車臣成為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1877年車臣及達吉斯坦起義遭到鎮壓後,車臣地區開始工業化。 在蘇聯時代,車臣人與印古什人合併,組成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在二次大戰爆發1940至1944年車臣起義。後因扁豆行動、、1951年東哈薩克車臣人大屠殺事件爆發大規模抗俄活動。蘇聯解體後,車臣共和國成立,但因車臣獨立組織領袖焦哈爾·杜達耶夫奪取政權,成立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並宣告從俄羅斯獨立。 因車臣共和國接連不斷引起北高加索的軍事衝突,印古什共和國因此從車臣地區分出,最終引發第一次車臣戰爭,車臣地區事實上獨立。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俄羅斯收復車臣,並開始了北高加索叛亂的平定。两次战争中,车臣地区惨遭蹂躏,首府格罗兹尼前后发生四次战役,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基础设施毁坏严重。战后,普京政府开始重建车臣。如今的车臣共和国基本上从战争中恢复了过来,目前由拉姆赞·卡德罗夫當選车臣共和国總統。.

新!!: 伊斯兰书法和车臣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辅音音素文字

辅音音素文字(Abjad)是一种文字的书写系统,其特點是每個符號都代表子音,輔音音素文字的字母表只有輔音字母,沒有元音字母,所以朗讀文章時口中須補上適當的母音才能讀出。典型的輔音音素文字有「腓尼基字母」、「阿拉伯字母」等。 輔音音素文字的母音通常不標出而暗含於音韻中,即使有也是選擇性地標記,並非主流的書寫形式,如希伯來文的nikkud(尼庫德)和阿拉伯文的harakāt。希伯來文在後期發展成為使用元音標記,使它從輔音音素文字過渡成為「元音附標文字」,不過元音的標記並不是強制性的。 「輔音音素文字」這個術語首先由美國語言學家彼得·T·丹尼爾斯(Peter T. Daniels)提出,用以描述西閃語族文字的所屬類別,取代了原先的常用術語「子音性字母(consonantal alphabet)」、「子音文字(consonantary)」。.

新!!: 伊斯兰书法和辅音音素文字 · 查看更多 »

迪拜

#重定向 杜拜.

新!!: 伊斯兰书法和迪拜 · 查看更多 »

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افغانستان;افغانستان;简称阿富汗)乃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候会被认为处在中亚或者南亚,甚至被归类于中东地区(西亚)。阿富汗与大部分毗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部与中国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謨-克什米爾地区(有争议)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部与伊朗接壤。 “阿富汗斯坦”在普什圖語的意思就是阿富汗人的地方。普什圖人又稱阿富汗人,亦是現時國內最多人口的族群。作為內陸国,加上長年戰事,领土中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近年阿富汗經濟主要倚賴外國援助,其中來自歐盟的援助佔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的40%。农业是另一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可耕地还不足农用地的2/3。人口為3000多万,因為戰亂導致的經濟困難延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

新!!: 伊斯兰书法和阿富汗 · 查看更多 »

阿尔罕布拉宫

阿兰布拉(阿拉伯语:الحمراء,拉丁化:Al Ħamrā';即红色城堡丶红宫,西班牙语:Alhambra,发音是「阿兰布拉」)是一个位于西班牙南部城市格拉纳达的于摩尔王朝时期修建的古代清真寺—宫殿—城堡建筑群。阿兰布拉最初的原址建有要塞称为Al-Andalus,宫殿为原格拉纳达摩尔人国王所建,现在则是一处穆斯林建筑丶文化博物馆。1232年在老城改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现存规模。宫墙外围有30米高的石砌城墙。有两组主要建筑群:一组为“石榴院”,另一组为“狮子院”。 统治格拉纳达的(Nasrid dynasty)的第一代统治者穆罕穆德一世(Mohammed I ibn Nasr)修建了阿兰布拉,因穆罕穆德被称为“红人之子”,这座宫殿又叫作“红宫”。其作为伊斯兰教世俗建筑与造园技艺完美结合的建筑名作以及阿拉伯式宫殿庭院建筑的优秀代表,1984年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新!!: 伊斯兰书法和阿尔罕布拉宫 · 查看更多 »

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العبّاسيّون)是哈里發帝國的一個王朝,也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于750年取代倭馬亞王朝,定都巴格達,直至1258年被旭烈兀西征所滅。阿拔斯王室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的後裔。在该王朝统治时期,中世纪的伊斯兰教世界达到了极盛,在哈倫·拉希德和马蒙統治時期更達到了頂峰。古代中国(新旧唐书)史籍稱之為黑衣大食 。.

新!!: 伊斯兰书法和阿拔斯王朝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文:شبه الجزيرة العربية)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它从中东向东南方伸入印度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向西它与非洲的边界是苏伊士运河、红海和曼德海峡。向南它伸入阿拉伯海和印度洋。向东它与伊朗隔波斯湾和阿曼湾相望。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科威特、约旦、伊拉克、以色列位于阿拉伯半岛上。其中以沙特阿拉伯为最大。 阿拉伯半岛常年受副高壓帶及信风带控制,非常干燥,几乎整个半岛都是热带沙漠气候区并有面积较大的无流区,本区有七个没有河流的国家。半岛沿波斯湾周围有大量石油储藏,给阿拉伯半岛上临波斯湾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阿拉伯半岛是伊斯兰教的诞生地。伊斯兰教的创教人穆罕默德在这里出生和生活。半岛上的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地。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的阿拉伯帝国曾横跨欧亚非大陆。今天半岛上所有国家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新!!: 伊斯兰书法和阿拉伯半岛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字母

阿拉伯语字母,也作天方字母(أَبْجَدِيَّة عَرَبِيَّة,),为阿拉伯语的书写形式,类似于亚兰字母,除了阿拉伯语之外,世界上(尤其是伊斯兰教势力比较兴盛的地区)尚有别的语言使用阿拉伯字母,如波斯语、达里语、中国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等。在中国,回族地区偶尔也用阿拉伯字母记写汉语,这叫做“小儿经”。目前阿拉伯语字母是僅次於拉丁字母後世界上第二多人使用的拼音文字。 阿拉伯字母本身不包含短元音,所以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达里语、普什图语等语言的很多书籍和杂志中,短元音并不被标出,所以人们必须从文中推测出这些元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闪族语更多的使用辅音和长元音来区分词义。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语言通过修订阿拉伯字母,使得所有的元音均可表示出来,人们阅读文章时不再从文中推测读音,例如维吾尔语。 阿拉伯字母属于亞蘭字母体系,共有28个表示辅音的字母,通常在《古兰经》,幼儿读物,或者给外国人阅读的书籍中才加元音符号。 阿拉伯语是连续书写的(从右到左),不同于每个文字都单独书写的象形文字,因此每个阿拉伯字母的书写形式会受到词法的影响。 在阿拉伯字母中,两个相同辅音相连,并且前一个读静音的时候,则在该字母上使用一个tashdeed(类似于w的符号)表明,称为叠音。 《古兰经》是用使用阿拉伯字母的古典阿拉伯语书写的,参看阿拉伯书法。.

新!!: 伊斯兰书法和阿拉伯字母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式花紋

阿拉伯式花紋是一種繁複而华丽的裝飾,具体表现手段为幾何圖形在一个平面内的反复运用。其幾何圖案取材自動植物的形像,手法可形成对称连续和无限延伸的平面装饰特色。此種藝術是伊斯蘭藝術的重要元素,常見於清真寺的牆壁上。幾何圖形的構成方式必須以伊斯蘭教的世界觀為基礎。對穆斯林來說,無數的幾何圖形組合起來代表在可見的物質世界之外還存在著無限的存在。事實上,無數個幾何圖形即象徵真主無限的、充塞寰宇的創造屬性。因此,阿拉伯式花紋的藝術家認為基督教藝術的聖像所代表的精神意義是有侷限的。.

新!!: 伊斯兰书法和阿拉伯式花紋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دولة الإمارات العربية المتحدة),是由阿布達比、沙迦、迪拜、阿治曼、富查伊拉、歐姆古溫、哈伊馬角七個酋長國組成的聯邦制君主國。位於西南亞的阿拉伯半島東南部,與阿曼和沙特阿拉伯接壤。首都阿布達比,也是境內最大部族的酋长国领地,阿聯酋的國際代碼為UAE。.

新!!: 伊斯兰书法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语

阿拉伯语( al-ʻarabīyah 或者 ʻarabī )是除了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之外最多國家使用的官方語言。阿拉伯語源自公元6世纪的古典阿拉伯语。它包括书面语及流通于中东、北非和非洲之角(即索马里半岛)的各种口语。阿拉伯语属于亚非语系。 阿拉伯语的书面语称为“现代标准阿拉伯语”或“书面阿拉伯语”。书面阿拉伯语是目前唯一在官方及正式场合使用的阿拉伯语,用于大多数书面文件和讲座、新闻广播等正式讲话。但这亦因国家而异。1912年,在摩洛哥加入阿拉伯国家联盟之前,曾在正式场合使用过一段时间。 阿拉伯语属于,与亚拉姆语、希伯来语、乌加里特语和腓尼基语相近。阿拉伯语书面语不同于其所有地方的口语,且更为传统和保守。两者是双层语言的关系,用于不同的场合。 一些地方的阿拉伯语无论是书写还是口头形式,都无法互通。而所有地方的阿拉伯语被当作是一个整体。即是说,纯粹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它们是不同的语言;但是从政治及民族的角度来说,他们又是一个整体。如果阿拉伯语被当作一个整体,则世界上估计有4.22亿人以其为母语。如果各地的阿拉伯语当作是不同的语言,则很难估计到底有多少种,因为它们是方言连续体,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其中埃及阿拉伯语的使用人数最多,大约五千四百万人以其为母语——多于其他任何一种闪米特语言。 阿拉伯语是美国使用人数第12多的语言。 现代的书面语(现代标准阿拉伯语)源于古兰经的语言(即古典阿拉伯语),用于学校教学及工作、政府、媒体等场合。两者合起来被称为书面阿拉伯语,是伊斯兰教的。现代标准阿拉伯语的语法与古典阿拉伯语大体相同,词汇也有相同之处。但古典阿拉伯语的一些语法结构在现代标准阿拉伯语中不再使用,在口语中不使用的词汇也不在现代书面语中使用。而且现代书面语从口语中借入了一些词汇和语法现象。新的词汇大多用来表达近现代出现的概念。 阿拉伯语用阿拉伯字母从右往左书写。有时在非正式场合也可用拉丁字母从左往右书写,但没有统一的形式。 阿拉伯语往伊斯兰世界的语言(如波斯语、土耳其语、索马里语、波斯尼亞語、哈萨克语、孟加拉语、乌尔都语、马来语和豪萨语)輸出了大量词汇。中世纪时期,书面阿拉伯语成了欧洲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科学、数学和哲学领域。这导致许多欧洲语言也从阿拉伯语中借入了大量词汇。阿拉伯语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对羅曼語族的语言(特别是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加泰羅尼亞語和西西里語)影响很大。 阿拉伯语也从其他语言中借入了大量词汇,如早期从希伯来语、希腊语、波斯语、叙利亚语,中期从土耳其语,当代从欧洲语言(主要是英语和法语)。.

新!!: 伊斯兰书法和阿拉伯语 · 查看更多 »

金属

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对可见光强烈反射)、富有延展性、容易导电、传热等性质的物质。金属的上述特质都跟金属晶体内含有自由电子有关。由於金屬的電子傾向脫離,因此具有良好的導電性,且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帶正价電,但當溫度越高時,因為受到了原子核的熱震盪阻礙,電阻將會變大。金屬分子之間的連結是金屬鍵,因此隨意更換位置都可再重新建立連結,這也是金屬伸展性良好的原因之一。 在自然界中,絶大多數金屬以化合態存在,少數金屬例如金、銀、鉑、鉍可以游離態存在。金屬礦物多數是氧化物及硫化物。其他存在形式有氯化物、硫酸鹽、碳酸鹽及矽酸鹽。 屬於金屬的物質有金、銀、銅、鐵、鋁、錫、錳、鋅等。在一大氣壓及25攝氏度的常温下,只有汞不是固體(液態),其他金属都是固體。大部分的純金屬是銀色,只有少數不是,例如金為黄色,銅為暗紅色。 在一些個別的領域中,金屬的定義會有些不同。例如因為恆星的主要成份是氫和氦,天文學中,就把所有其他密度較高的元素都統稱為「金屬」。因此天文學和物理宇宙學中的金屬量是指其他元素的總含量。此外,有許多一般不會分類為金屬的元素或化合物,在高壓下會有類似金屬的特質,稱為「金屬性的同素異形體」。.

新!!: 伊斯兰书法和金属 · 查看更多 »

苏莱曼一世

苏莱曼一世可以指下列穆斯林君主:.

新!!: 伊斯兰书法和苏莱曼一世 · 查看更多 »

造纸术

造紙術相傳是由中国東漢時代的蔡倫(63-121年)所改良,但是也有考古證據說明,造紙術早就存在,蔡倫只是改進造紙術的重要發展者,使造纸的成功率更高,成本更低。造紙術被称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促使人類文化轉播的重要大發明。 參考凌純聲先生的著作可知,蔡倫改良造紙技法的創新源流,受有南島語族樹皮布文化的影響。蔡倫將古代造絲紙(漢族本身傳統)和造樹皮布紙(南島外來文化)的兩種工藝整合起來,以造絲紙工藝的製紙工法,結合造樹皮布紙工藝的材料學知識,從動物性材料(蠶絲)改為轉用植物纖維(漁網、木料)來造紙,遂得到便宜、好用的「真紙」,時人名之曰「蔡侯紙」。 東漢的許慎在他編寫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裡提到“纸”从“糸”。紙的發明、發展及傳播也是經過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造纸术的发明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播有巨大的作用,它使得文明的传播速度更便捷、传播成本更低,它促使了纸质书的出现,所以说这是一项极其伟大的发明。.

新!!: 伊斯兰书法和造纸术 · 查看更多 »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help,拉丁化:Yerushaláyim;help,拉丁化:al-Quds,漢譯:古都斯或古德斯,意為「神聖的」;唐朝時期的景教徒曾根據敍利亞語「Ūrišlem」譯作烏梨師斂)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境内的一座城市,位於地中海和死海之间,是古代巴勒斯坦中部的全球宗教重镇,也是完整保留人类信仰文明演进史的一个历史城市。耶路撒冷同时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的聖地。自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建成第一圣殿起,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自從公元前10世紀:.

新!!: 伊斯兰书法和耶路撒冷 · 查看更多 »

陶瓷

#重定向 陶瓷 (消歧义).

新!!: 伊斯兰书法和陶瓷 · 查看更多 »

東亞書法

東亞書法是指東亞文化圈的傳統書法,其中漢字書法是東亞各地所共有的書法。中國、越南稱為「書法」,日本稱為「書道」、韩国稱為「書藝」。以毛筆舔墨書寫,並且常會以印章作為裝飾。 東亞書法的典型概念是「蘸墨水、握毛筆、寫漢字」,講求線條揮灑中透露出來的那股書卷氣。書法被認為是東亞的重要藝術和最優雅的寫字形式。寫好漢字,歷來都是一種素養。它源自中國,受東亞文明社會敬重並被廣泛實踐,包括:中國、日本、越南、韩国、琉球。它亦促成了其他東亞藝術發展,如:紙鎮、硯、圖章雕刻等,當中以水墨畫影響最深。 傳統毛筆書法需懸肘懸腕,現代人大多望而卻步。抄書是練習書法最好的方式,同一篇文可用不同字體抄寫。.

新!!: 伊斯兰书法和東亞書法 · 查看更多 »

桑葚

桑葚(桑椹 )是桑科桑属多年生木本植物桑树的果实,椭圆形,长1—3厘米,表面不平滑。未成熟时为绿色,逐渐成长变为白色、红色,成熟后为紫红色或紫黑色,味酸甜。《本草新编》有“紫者为第一,红者次之,青则不可用”的记载。桑葚中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如芦丁、花青素、白黎芦醇等,具有良好的防癌、抗衰老、抗溃疡、抗病毒等作用。王 萍,张云霞,刘敦华, 桑椹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 中国食物与营养, 卷8, 宁夏大学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银川, 2008.

新!!: 伊斯兰书法和桑葚 · 查看更多 »

母语

#重定向 母語.

新!!: 伊斯兰书法和母语 · 查看更多 »

毛笔

毛筆,是一種源于中国的傳統書寫工具。有玉管、翠管等雅稱,被列為中國的文房四寶之一。現今也有一些科學毛筆。.

新!!: 伊斯兰书法和毛笔 · 查看更多 »

汉字

漢字,在中國亦称中文字、国字、唐字、方塊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指示会意文字--体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Defrancis (1990); 蔣為文 (2005), (2007)",為中國上古時代的汉族先民所發明創製,其字體也歷經過長久改進及演變。目前确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春秋戰國與秦朝的籀文、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產生隶书、草书以及楷书(以及衍生的行书),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指漢人使用的文字,後者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為日文借詞。 作為華語的書寫文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現時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為實務上的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除了漢語之外,古代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製漢字。 現代漢語漢字大致分成中文字與簡體字兩個體系,前者主要用於香港、澳門以及臺灣,而後者由中国大陆制定使用,并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亚等國家采用。非漢語体系中,日本对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称为新字体,韓國也製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範;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北韓、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範地位。 華语及簡化汉字是聯合國的六個工作語言之一。.

新!!: 伊斯兰书法和汉字 · 查看更多 »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王國(المملكة 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通称沙特或沙地阿拉伯(العربية السعودية),是一個位於西亞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國家。面積約2,149,690平方公里,它是在阿拉伯世界中地理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僅次於阿爾及利亞。沙地阿拉伯北方與約旦和伊拉克接壤;東北與科威特接壤;東邊和卡塔爾、巴林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交界;東南方和阿曼接壤;南方則與也門交界。它是唯一一個同時擁有紅海和波斯灣海岸線的國家,而它大部分的土地由不宜居的沙漠及貧瘠的荒野組成。 現時的沙地阿拉伯由四個本來分明的區域——漢志、內志、部分和部分(阿西爾)組成。沙地阿拉伯王國是於1932年由伊本·沙特成立,他由1902年奪回沙特王朝歷史領地利雅得開始,相繼以征服統一了以上的四個區域。該國從此便一直是以根據伊斯蘭教原則、以君主專制的形式管治,瓦哈比派伊斯蘭教亦被稱為「沙特文化的首要特徵」Tripp, ''Culture Shock'', 2003: p.14。沙地阿拉伯有時被稱為「兩聖寺之地」,因它的範圍包括了伊斯蘭教中兩個最神聖的聖地:麥加的禁寺及麥地那的先知寺。 沙地阿拉伯是世界上石油生產量及輸出量最高的國家,它同時亦控制了全球第二大的烴儲藏。由於有石化燃料支持經濟,沙地阿拉伯被列為高收入經濟體之一,人類發展指數亦極高,且是唯一在二十國集團中的阿拉伯國家。但是,它在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中擁有最單一的經濟。它政治上保守偏右,作為伊斯蘭國教的背景為瓦哈比派,採用君主世襲制,且是由政教合一的威權政權實權統治,是被自由之家列為「不自由」的國家之一。沙地阿拉伯的國防開支在世界排行第四,又在2010至2014年在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世界軍備入口者排行中排行第二。它被分類為地域大國和中等強國。除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它亦是伊斯蘭合作組織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成員。 的限制使沙特阿拉伯曾成為世界上唯一不容許女性駕駛的國家。这一政策直至2017年才開始有所放寬,而沙特政府于2018年6月允许女性开车。.

新!!: 伊斯兰书法和沙特阿拉伯 · 查看更多 »

波斯体

波斯体字体优美,但阅读起来相对于誊抄体更为困难 《古兰经·开端章》米尔·阿里·大不里士1570年代作品 波斯体字体或波斯悬体(、拉丁转写:、音译纳斯赫·泰阿利格或纳斯塔里格、意思是“悬体”)是书写波斯—阿拉伯文字的一种字体。14-15世纪间于伊朗发展而来。普遍用于两河阿拉伯人聚居地区以东的“东部地区”()。该地包括伊朗以及南亚的多个重要语言,其中波斯体用于书写乌尔都语、喀什米尔语、旁遮普语等语言的使用现象尤为广泛,在普什图语当中与誊抄体一起使用,在波斯语中仅用于诗作。有时波斯体也可以用于书写阿拉伯语、奥斯曼土耳其语等西亚语言,但在西亚地区称作泰阿利格或塔里格()。西亚、北非地区的阿拉伯语、索马里语、豪萨语等语言普遍使用成形更早的誊抄体(、拉丁转写:、音译“纳斯赫”)。在当今使用波斯—阿拉伯字母系统的地区内,波斯体已经成为誊抄体以后的第二大字体。顾名思义,波斯体源于古波斯(今伊朗),字体约成形于14至15世纪。萨非王朝著名的书法家米尔·阿里·大不里士(或译米尔·阿里·泰卜里齐)便是波斯体的一位早期代表。.

新!!: 伊斯兰书法和波斯体 · 查看更多 »

法蒂玛王朝

法蒂玛王朝(909年~1171年),北非伊斯蘭王朝,中国史籍称之为绿衣大食,西方文献又名南萨拉森帝国。以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得名。 909年,奥贝德拉伊斯兰教什叶派首领在突尼斯以法蒂玛和阿里的后裔自居,自称哈里发,建都马赫迪亚,攻打摩洛哥的伊德-里-斯王朝,征服摩洛哥,並进而占领整个马格-里-布。969年哈里发穆伊兹派部将乔海尔征服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埃及,973年迁都开罗。 第六任哈里发哈基姆(Hakim,996年–1021年),放弃了前任的宗教宽容政策,残酷迫害犹太教徒和基督徒,并于1010年拆毁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 1171年法蒂玛王朝大臣萨拉丁在近卫军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法蒂玛王朝的哈里发阿迪德,建立阿尤布王朝,法蒂玛王朝灭亡。.

新!!: 伊斯兰书法和法蒂玛王朝 · 查看更多 »

清真寺

--(阿拉伯语、波斯语:单数 masjid,复数مساجد masājid),又称--、礼拜寺,是供穆斯林群眾使用的宗教场所。 对于什么宗教场所可视作回教堂,遜尼派的回教法学有严格以及具体的要求,不符合规定的场所则称作musallah。正式被划定为回教堂的场地(通常是更大综合建筑物的一小部分)有严格的使用限制,而回教法规定,一旦某个场地被正式划定为回教堂,该场所将直到末日都作为回教堂用途,被非穆斯林摧毀或占用的情形是絕對不容許的。 许多回教堂都有精致的圆顶、宣礼塔和礼拜殿,各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回教堂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如今所有人类聚居的大陆均能发现其踪影,用作穆斯林(回教徒)礼拜的地方,也可以作传达信息、教育以及争议解决等用途。回教堂的会众由伊玛目带领祷告。.

新!!: 伊斯兰书法和清真寺 · 查看更多 »

清真言

清真言(الشهادة),又稱為作證詞,是伊斯蘭教的信仰基石。清真言代表的是穆斯林的認主獨一信念,並接受穆罕默德為真主的使者。清真言的讀法如下:“لا إله إلا الله, محمد رسول الله (La illaha ill Allah, Muhammadur Rasul Allah)”,意為「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清真言又稱為「」,意為「美好的語言」。念誦清真言是穆斯林的五功當中最重要的一種,每日都必須誦讀。非穆斯林若要信仰伊斯蘭教則須公開誦讀清真言,表示歸信。什葉派穆斯林不把清真言視為五功中獨立的一功,而將它併入什葉派特有的信條阿奇達之中。.

新!!: 伊斯兰书法和清真言 · 查看更多 »

新疆

#重定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伊斯兰书法和新疆 · 查看更多 »

摩洛哥

摩洛哥王国(阿拉伯語:المملكة المغربية),通稱摩洛哥(阿拉伯語:المغرب ;柏柏爾語:ⵜⴰⴳⵍⴷⵉⵜ ⵏ ⵍⵎⵖⵔⵉⴱ ;Maroc)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君主制国家。其东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其实际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区与毛里塔尼亚紧邻,西部滨临大西洋,并向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望。1979年摩洛哥占领西撒哈拉,但其在西撒哈拉的权利要求一直未被国际上任何国家所认可,但阿拉伯国家联盟明确承认西撒哈拉是摩洛哥的领土。摩洛哥認為其接壤的休達及梅利利亞為其宣称領土,但由西班牙實際管轄。除阿拉伯语外,在摩洛哥境内还有许多地方语言,而法语和西班牙语也被同时使用。.

新!!: 伊斯兰书法和摩洛哥 · 查看更多 »

拼音文字

拼音文字(英文:Phonogram)是表音文字的一种,又称「音素文字」,是以多個單音字母合併而成,擁有單音或多音节的语音文字。例如英文和法文。 拼音文字和音节文字的区别是,音节文字的一个字位表示一个音节,如日文假名;而拼音文字的一个字位只表示音节的一部分。.

新!!: 伊斯兰书法和拼音文字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阿拉伯書法阿拉伯語書法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