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伊尔库茨克州和图瓦共和国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伊尔库茨克州和图瓦共和国之间的区别

伊尔库茨克州 vs. 图瓦共和国

伊尔库茨克州(Irkutskaya oblast)位於位於西伯利亞聯邦管區東部,西邊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相鄰,南邊有圖瓦共和國與布里亞特共和國,東邊則為外貝加爾邊疆區與薩哈共和國。伊爾庫茨克州面積774,846 km² (含烏斯季奧爾登斯基布里亞特自治州),人口242.8萬人,首府為伊爾庫茨克。. 图瓦共和国(Respublika Tyva;圖瓦語:Тыва Республика)是俄罗斯联邦中的一个联邦主体,是西伯利亚联邦管区的一个自治共和国,首府为克孜勒。图瓦共和国位于蒙古国西北、西伯利亚以南。 此區域亦為中華民國蒙古地方唐努烏梁海的範圍,曾是中俄爭議領土。.

之间伊尔库茨克州和图瓦共和国相似

伊尔库茨克州和图瓦共和国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东西伯利亚经济地区布里亞特共和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西伯利亚联邦管区蘇聯苏联解体

东西伯利亚经济地区

东西伯利亚经济地区(Восто́чно-Сиби́рски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райо́н),又译东西伯利亚经济区,是俄罗斯的12个经济地区之一。 东西伯利亚经济区地形多高原、山地和河流盆地,主要城市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伊尔库茨克、乌兰乌德和赤塔,都位于西伯利亚铁路沿线。此铁路在乌兰乌德有一个分支,连接蒙古国和中国北京。在布拉茨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伊尔库茨克有水电站。此地富含煤炭、黄金、石墨、铁矿石、铝矿石、锌和铅的资源,也养家畜。.

东西伯利亚经济地区和伊尔库茨克州 · 东西伯利亚经济地区和图瓦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布里亞特共和國

布里亚特共和国(Respublika Buryatiya;布里亚特语:Буряад Улас)是俄罗斯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屬於西伯利亞聯邦區和東西伯利亞經濟區。南鄰蒙古國,西鄰圖瓦共和國,北部與西北部與伊爾庫茨克州接壤,東鄰後貝加爾邊疆區。其官方语言为俄语和布里亚特蒙古语。面积351,300平方公里。该地区首府为乌兰乌德,重要城市有恰克图等。.

伊尔库茨克州和布里亞特共和國 · 图瓦共和国和布里亞特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Krasnoyarsky krai)位於西伯利亞中部,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根據2005年4月17日的公民投票,兩個主體級自治區泰梅尔(多尔干-涅涅茨)自治区和埃文基自治区於2007年1月1日合併入本区。面積2,339,700 km² (俄羅斯第二,佔國土面積13%),人口2,966,042 (2002年),首府克拉斯诺亚爾斯克。.

伊尔库茨克州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 ·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和图瓦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西伯利亚联邦管区

西伯利亞聯邦管區(Sibirskí federaľný okrug)位於俄羅斯亞洲部份中部,是目前俄罗斯的聯邦管區之一。.

伊尔库茨克州和西伯利亚联邦管区 · 图瓦共和国和西伯利亚联邦管区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伊尔库茨克州和蘇聯 · 图瓦共和国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Распад СССР)以发生在1991年12月25日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为标志,蘇聯最高蘇維埃于次日(1991年12月26日)通過決議宣佈苏联停止存在,立国69年的苏联從此正式解體。苏联解体代表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次大戰,二戰)结束后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和两极格局的结束,并对20世纪末的国际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很多原来被苏联控制的欧洲国家在苏联解体后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外交自主权,美国也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由俄罗斯为主导的苏联解体,继承国家俄罗斯丧失25%的领土,丧失如此巨大的领土只有列宁签定的《布列斯特和约》可相比,但二战后,《布列斯特和约》失去的领土除芬兰外全部收复,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已不可能好像以往一样通过武力扩张领土,俄罗斯要收复丧失的领土变得遥遥无期,苏联解体后被认为是苏联解体主要责任人的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民望长期处于低位。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甚至一些前苏联异见人士对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口诛笔伐认为他们是俄罗斯的民族罪人。.

伊尔库茨克州和苏联解体 · 图瓦共和国和苏联解体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伊尔库茨克州和图瓦共和国之间的比较

伊尔库茨克州有71个关系,而图瓦共和国有9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3.73% = 6 / (71 + 90)。

参考

本文介绍伊尔库茨克州和图瓦共和国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