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人权观察和國際特赦組織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人权观察和國際特赦組織之间的区别

人权观察 vs. 國際特赦組織

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简称HRW)是一个美國創立的非政府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在阿姆斯特丹,貝魯特,柏林,布魯塞爾,芝加哥,日內瓦,約翰內斯堡,倫敦,洛杉磯,莫斯科,內羅畢,巴黎,舊金山,悉尼,東京,多倫多,華盛頓特區和蘇黎世設有辦事處。以调查、促进人权问题为主旨。. 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縮寫为AI;又稱大赦國際),是一个国际非政府组织,总部位于英国伦敦,致力于推动全球人权事业的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大约七百万成员及支持者。该组织的工作方针是对人权状况进行调研,采取相应行动,寻求终结各种侵犯人权的行为,并且为那些遭受迫害的人们伸张正义。 国际特赦组织于1961年由彼得·本南森在英国伦敦宣告成立,同年5月28日在英国《观察家报》发表了题为《被遗忘的囚犯》的文章Benenson, Peter,, The Observer, 28 May 1961.

之间人权观察和國際特赦組織相似

人权观察和國際特赦組織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中央情报局世界人权宣言人权伊拉克童兵非政府组织良心犯苏联死刑

中央情报局

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簡稱CIA,中文方面簡稱中情局)是美國主要的情報機構之一,主要任务是公開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關於國外政府、公司和個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報,協調其他國内情報機構的活動,并把這些情報報告分享到美國政府各個部門的工作。它也持有大量特殊用途的軍事武器及設備,這些設備在美蘇冷戰時期用於干擾共產國家政府,例如前苏联,此外也會針对推翻政府的組織進行資助,或刺殺美国海外利益构成威胁反對者,例如瓜地馬拉的阿本斯和智利的阿連德。中央情報局總部設在 維吉尼亞州的-zh-hans:兰利; zh-hant:蘭利;-。中央情報局是美國情報體系中,唯一一個獨立的情報部門,其地位和功能與英国秘密情報局(俗稱軍情六處,MI6)和以色列情報特務局(俗稱摩薩德)等情報組織並稱。.

中央情报局和人权观察 · 中央情报局和國際特赦組織 · 查看更多 »

世界人权宣言

《世界人权宣言》是联合国大会于1948年12月10日在法國巴黎夏樂宮通过的一份旨在维护人类基本权利的文献(联合国大会第217号决议,A/RES/217),共有30條。宣言起草的直接原因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省,是第一份在全球範圍內表述所有人類都應該享有的權利的文件。其由联合国出版在其自己網站上。 《世界人權宣言》與《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兩公約)和其他兩個可選協約一起包含在國際人權法案中,兩個公約都是在1966年通過。.

世界人权宣言和人权观察 · 世界人权宣言和國際特赦組織 · 查看更多 »

人权

人權(基本人權、自然權利及人類基本權利)指“個人或群體因作為人類,而應享有的權利”。人權的許多價值以強化人的能動性並以普世(或曰普適)原則要求所有人應享有此天赋權利。人權要求“把人當人”,是人的哲學。人權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尊嚴權及追求幸福的權利。人權是最核心的自然權利,没有人權,就没有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博爱。鉴於人類中資源有限的個體實力不足以防止自身的平等權受到侵犯,甚至被迫放弃这一权利,故而与人权相关联的集体有代为捍卫该集体之外的个体之平等权利的义务。任何集体也享有代为捍卫该集体之内的个体之平等权利的集体权利,但是集体权利不属于人权,更不被允许作为用于限制人权的手段。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確立了維護和保會是否保障人權的常成為憲法、國際法及國際社會評判的重要規範性價值標准。 在保護人權的法律實踐上,憲法及國際法的界定也存在政治及學術爭議第164頁:...

人权和人权观察 · 人权和國際特赦組織 · 查看更多 »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ية;库尔德语:كۆماری عێراق),简称伊拉克(العراق‎),位于亚洲西南部中东地区的国家。伊拉克与南方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叙利亚,东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约旦接壤。伊拉克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曾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人权观察和伊拉克 · 伊拉克和國際特赦組織 · 查看更多 »

童兵

童兵即当兵的儿童,在许多地区征募和使用童兵是违法的。在2007年2月6日,来自58个国家的代表在法国首都巴黎签署《巴黎承诺》,承诺全力阻止征募和使用童兵。童兵是在軍事行動過程中使用的孩子,為了保護一個指定區或者提供宣傳。這有時被稱為犧牲兒童,雖然和宗教不相關。 它可能也稱使用孩子為年輕戰士或者怠工者。在2月12日的紅手日是一年一度紀念對使用孩子作為在戰爭和武裝衝突方面的士兵的實踐引起公開注意。.

人权观察和童兵 · 國際特赦組織和童兵 · 查看更多 »

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缩写:NGO, Organisation Non Gouvernementale,缩写:ONG)是一类不属于任何政府、不由任何国家建立的组织,通常独立于国家政府。虽然从定义上包含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但该名词一般仅限于非商业化、合法的、与社会文化和环境相关的倡导群体。非政府组织通常是非营利组织,他们的基金至少有一部分来源于私人捐款。现在该名词的使用一般与联合国或由联合国指派的权威非政府组织相关。 由于各国文化、法律等的差异,不同国家对这个概念的指称所适用的对象范围也各不相同。美国一般称之为“非營利组织”、“独立组织”或“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英国称之为“志愿组织”(voluntary organization),还有许多国家则用“社团”称之。 由于认为“非政府组织”被滥用了,因为它可以涵盖一切非政府的组织,一些非政府组织倾向于使用“民间志愿”组织(Private voluntary organization,PVO)。 据一份1995年联合国关于全球管理的报告统计,有接近29000个国际非政府组织,国家级的更多。据估计,美国有两百万个非政府组织,大部分是过去30年成立的。俄罗斯至少有65000个。每天都有数十个非政府组织成立,光肯尼亚每年就有240个非政府组织新成立。.

人权观察和非政府组织 · 國際特赦組織和非政府组织 · 查看更多 »

良心犯

良心犯(Prisoner of conscience, POC),西元1960年代初人權組織國際特赦組織創造的名詞,與政治犯不相同。是指沒有做出國際人權組織所認定的犯罪行為、並通常沒有做出教唆暴力及仇恨,而往往因為種族、宗教、膚色、語言、性取向、以及信仰等問題而被拘禁。良心犯受到《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8條及《歐洲人權公約》第9條關於思想、良心以及宗教自由的權利保護。 在世界各地,良心犯包括被囚禁的異見人士、維權人士、遭當局定義為非法宗教之信仰者等。但是這些良心犯,卻可能因其被認定「反政府」或「反(當局)現行法律」的言論,導致被母國當局認定「教唆、煽動或誘導他人犯罪」,因此背負內亂或叛國的罪名而入獄。 中國的陳衛、當知項欠、艾爾西丁·伊斯萊爾(Ershidin Israil)、高智晟、郭飛雄、法轮功学员郭小軍、劉曉波、毛恒鳳、師濤等人被國際特赦組織認為是良心犯。美国国会343号决议指引自由之家2015年报导,称中国监狱中最大的良心犯群体是由法轮功学员构成的。.

人权观察和良心犯 · 國際特赦組織和良心犯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人权观察和苏联 · 國際特赦組織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死刑

死刑(英文:Death Penalty 或 Capital Punishment)亦稱極刑、處決、正法、伏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國家機關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結束犯人的生命作為刑罰。遭受此種剝奪生命權的犯人通常都犯下了嚴重罪行。儘管對“嚴重罪行”的定義時常有爭議,但目前保有死刑的國家中,一般來说,“蓄意殺人”必然是死刑的一個重要理由。 據大赦国际資料,截至2009年4月30日世界上超过67%的国家已经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了死刑,其中废止所有犯罪死刑的国家多达92个,废止普通犯罪死刑的国家为10个,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为36个(以过去10年未执行一例死刑为标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或事实上废止死刑的国家已達138个,而在法律上保留死刑的國家為105個,其中在实践中适用死刑的国家现在為59个。保持、恢復死刑制度的檢討在各國始終不斷,死刑存廢問題是難論是非對錯與治安相關數據佐證的價值觀之爭。 現今所有歐盟的成員國依據歐洲聯盟基本權利憲章第2條,禁止使用死刑,即使當中不少國家的民眾支持死刑。.

人权观察和死刑 · 國際特赦組織和死刑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人权观察和國際特赦組織之间的比较

人权观察有70个关系,而國際特赦組織有6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6.77% = 9 / (70 + 63)。

参考

本文介绍人权观察和國際特赦組織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