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人口過多和资源枯竭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人口過多和资源枯竭之间的区别

人口過多 vs. 资源枯竭

人口爆炸(又稱人口過剩)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人类数量的生态足迹超过了当地环境承载力。从长远角度来看,人口过剩也可被视为不可再生能源大幅耗尽或环境承载能力降低,无法支持人口数量。 词汇人口过多讨论的是整个人类数量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地球或较小的地理区域,如国家。人口过多可以由出生率增加、死亡率降低、移民涌入、生物群系不可持续或资源枯竭造成。如果某一贫瘠之地难以为生,虽然人数稀少但也可能会人口过多(如荒漠)。支持人口适度的说法常引述生活质量、环境承载力及饥荒风险来反驳持续高人口增长,支持人口下降。科学家认为人口过多、 过度消费和技术应用导致人类对自然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使得地球进入新的地质世,即人类世。. 資源枯竭是一個经济学用語,指某一地區的天然資源被耗盡。自然资源通常分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當某地方的人過度使用或以比其再生速度更快的速度消耗能源時,並致使該地區的天然資源耗盡,便是資源枯竭。 資源枯竭通常指的方面是农业、渔业、矿产资源和化石燃料。.

之间人口過多和资源枯竭相似

人口過多和资源枯竭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国家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刀耕火耨农业全新世滅絕事件生物多樣性物种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為來自大自然的能源,例如太陽能、風力、潮汐能、地熱能等,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會自動再生,是相對於會窮盡的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種能源。 另一方面,近年來世界上有些國家也意識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而大力鼓吹,特別是在風電方面,風電從1990年來即每年有30%的成長速度,至2016年全球裝機容量已達486.790 GW。另外就個別國家而言:例如德國:再生能源發電從1990年占全部發電量約3.1%,發展至2010年底的17% ,其中36.5%為風電;33.5%是生物質能發電,19.7 %是水力,太陽光電有12%,有37萬的就業人口。 近幾年來,由於氣候變遷對人類帶來的警訊,讓各國政府紛紛思考如何減碳節能。為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性,有些國家便轉而求救於核能發電,以達減碳又同時成本低廉的效果,惟自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日本福島核災以後,許多國家原本雄心勃勃的擴核計劃,都大大地受到質疑,極有可能會“棄核轉再”,讓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有更大的空間。 根據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工作小組,可再生能源是指「從持續不斷地補充的自然過程中得到的能量來源」。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種取之不竭的能源,嚴謹來說,是人類有生之年都不會耗盡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現時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實都是太陽能的儲存。可再生的意思並非提供十年的能源,而是數百年甚至千年的。 隨着能源危機和的出現,对氣候變化忧虑,还有不断增加的政府支持,都在推動增加可再生能源的立法,激勵和商业化。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PDF), p. 3.

人口過多和可再生能源 · 可再生能源和资源枯竭 · 查看更多 »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也称作--,Developing country),指经济、社会方面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與发达国家相對。但現今隨著經濟發展,已有部份的發展中國家的生活水平和发达国家差距不大(包括波斯灣產油國、智利、哥斯大黎加、馬來西亞、汶萊和部份東歐國家),另外相反的是也有部份的發展中國家反而因生活水平退步而滑入-zh-tw:最低度開發國家;zh-hans:最不发达国家;zh-hant:最不發達國家-。.

人口過多和发展中国家 · 发展中国家和资源枯竭 · 查看更多 »

不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又稱非再生能源、耗竭性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对应,是无法经过短时间内再生的能源,而且它們的消耗速度遠遠超過它們再生速度。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与核燃料、矿产等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該能源一旦耗盡,將不能開採出更多的可用儲備供將來使用。.

不可再生能源和人口過多 · 不可再生能源和资源枯竭 · 查看更多 »

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亦稱礦石燃料,是一種碳氫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天然資源。其中原油通过石油化学工业精炼生产得到的产品也称为石化燃料。化石燃料之间的差異很大,可以從低碳氫比的揮發性物質(如甲烷)、到液態的石油到沒有揮發性的无烟煤。化石燃料的運用使得工業大規模發展,从而替代了历史上的水車。 當發電的時候,在燃燒化石燃料的過程中會產生能量,從而推動渦輪機產生動力。舊式的發電機是使用蒸汽來推動渦輪機。現時,很多發電站都已採用燃氣渦輪引擎,那是利用燃氣直接來推動渦輪機。 化石燃料仍是目前主要能源來源之一,但是化石燃料屬於耗竭性能源,需要數百萬年才能生成,而消耗速度又遠超過生成速度。因此化石燃料的供應量不足會造成能源危機。特別是從石油提煉出來的汽油影響最大。20世紀下半葉就因為石油供應不足而出現三次石油危機。現時,全球正趨向發展可再生能源,這可以幫助增加全球的能源所需。 每年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約有213億噸,但自然界只能吸收其中的一半,因此每年在大氣中約增加107億噸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的主来源之一,因此也是加快全球變暖的因素之一。此外,生物燃料中的二氧化碳成份是來自大氣層,因此發展生物燃料可以減少在大氣層上的二氧化碳,從而減低溫室效應。.

人口過多和化石燃料 · 化石燃料和资源枯竭 · 查看更多 »

刀耕火耨

刀耕火耨,或稱刀耕火種、火耕,是使用火去除掉森林来使得这样获得的空地变成耕地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它是一种非常老的技术,人类使用这个技术来从将森林改变为耕地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古代的人使用轮耕的技术,当一块耕地的营养被耗尽后,这块耕地就被荒芜不用了。农人开辟一块未被使用的原始森林作为耕地。今天在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由于地皮的所有权的管理这种做法已经不太可能了。但是在一些热带雨林地区依然有使用火耕来开辟新的耕地的做法。此外在建立基础设施(比如新的道路)或者在消除高压线下面的植被的时候还有使用火耕的方法。.

人口過多和刀耕火耨 · 刀耕火耨和资源枯竭 · 查看更多 »

农业

农业是第一級產業,在現代有廣狹之分。廣義上的農業是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的總稱,而狹義上的農業則是純粹指種植業(而這亦符合中文裡「農」字的意思)。农業的產品一般會是食物、纖維、生物燃料、藥物或是其他利用自然資源而來,可以維持或提昇人類生活的物品。此專頁的內容為廣義上的農業。 農業屬初級生產,為人類最大和最重要之經濟活動之一。簡單地說是人類運用其智慧去改變自然環境,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繁殖來獲得產品,更進一步換取經濟收益的一種系統。農業是人類定居文明興起的關鍵因素,種植或養育馴化後的物種,可以增加食物,有助於文明的發展。有關農業的知識稱為農業科學。農業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農業的發展隨著不同地區的氣候、文化及技術有很大的不同。不過所有的農業都需要技術可以擴展及維持可以種植作物或養殖動物的土地。若是種植植物,一般就需要灌溉技術,不過也有些植物可以。動物畜養是個龐大的產業,約佔了地球不被冰或是水覆蓋的面積的三分之一。在已開發國家,一般是採取單一作物的集約農業方式,不過藥物與肥料使用量巨大,進入21世紀後可持續農業的比例也在漸漸提高,包括樸門(Permaculture)及有機農業,著重在生態平衡與就近百里飲食。 依據中華民國農業發展條例第三條第一款定義,農業:指利用自然資源、農用資材及科技,從事農作、森林、水產、畜牧等產製銷及休閒之事業。.

人口過多和农业 · 农业和资源枯竭 · 查看更多 »

全新世滅絕事件

全新世滅絕事件是於現今的全新世所發生廣泛及持續的滅絕或生物集群滅絕事件,被廣泛視為第六次的大規模滅絕事件(前五次分別是奧陶紀-志留紀滅絕事件、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以及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因此又被稱作第六次大滅絕。涉及的滅絕集群包括了植物及動物的科,如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爬行動物及節肢動物,大部份滅絕都是在雨林內發生。於1500年至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就列出了784個已滅絕物種。不過,有很多實際滅絕的物種都沒有紀錄,一些科學家估計於20世紀,就已有2-200萬個物種實際滅絕。根據物種面積曲線估計,每年就有達14萬個物種滅絕。 廣義來說,全新世滅絕事件亦可包括發生在更新世-全新世之間的第四紀滅絕事件(或稱冰河時期滅絕事件)。自一萬年前,人類發展及散佈開始後造成巨型動物群消失。是次滅絕事件並非源自氣候的轉變或人類人口過多。不過全新世滅絕事件則延伸至現今的21世紀。 就全新世滅絕事件應否包攬近期的滅絕事件,或是只看為單一次的事件而並未有共識。近期的滅絕時件也包含了植物的滅絕。整體而言,這次事件的特徵就是人為成因的出現及發生在非常短的時間之內,而這一次的滅絕事件,即使以最保守的方法估算,仍是眾多次滅絕事件中最快的一次。人類文明誕生至今造成了83%的野生動物的滅絕。.

人口過多和全新世滅絕事件 · 全新世滅絕事件和资源枯竭 · 查看更多 »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生命變化的程度。這可以是指在一個區域、生物群系或行星範圍之內的基因變化、物種變化或生態系統變化。陸地生物多樣性在靠近赤道的低緯度地區往往是最高的,這似乎是由於溫暖的氣候和高初級生產的結果。海洋生物多樣性在西太平洋沿海海岸,和在各大洋中緯度帶往往是最高的,在那裡海洋表面溫度最高。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界一個較新的概念。簡單來說,是指所有不同種類的生命,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其相互交替、影響令地球生態得到平衡。亦可解釋為:單位面積內生物種種類的數目,表示生物群落中顯示生態地位多樣化與基因變異。最後,生物多樣性是為維護生態平衡,且有公約。 生物多樣性包括三個層面:遺傳多样性(基因多樣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人口過多和生物多樣性 · 生物多樣性和资源枯竭 · 查看更多 »

物种

种(Species)或稱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後一级,在属之下。較為籠統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相同,並能够交配繁殖出具生殖能力後代的相关生物群体。以演化生物學家恩斯特·麥爾的定义来说,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昆虫学家陈世骧(1978)对物种所下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所组成;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在分类学中,一个物种被赋予一个拉丁化的雙名法名称。该名称使用斜体印刷,手写时则加上底線;属名首字母大写,屬名之後紧跟一个唯一的形容词,這個詞稱為種小名或種加詞,其首字母不可大寫。只有完整的双名制名称才称为「种名」,而非仅仅是双名制名称的第二个部分。例如人的种名叫Homo sapiens(智人),而不是sapiens。 物种也是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人口過多和物种 · 物种和资源枯竭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人口過多和资源枯竭之间的比较

人口過多有208个关系,而资源枯竭有2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3.80% = 9 / (208 + 29)。

参考

本文介绍人口過多和资源枯竭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