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人口過多和巨型都市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人口過多和巨型都市之间的区别

人口過多 vs. 巨型都市

人口爆炸(又稱人口過剩)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人类数量的生态足迹超过了当地环境承载力。从长远角度来看,人口过剩也可被视为不可再生能源大幅耗尽或环境承载能力降低,无法支持人口数量。 词汇人口过多讨论的是整个人类数量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地球或较小的地理区域,如国家。人口过多可以由出生率增加、死亡率降低、移民涌入、生物群系不可持续或资源枯竭造成。如果某一贫瘠之地难以为生,虽然人数稀少但也可能会人口过多(如荒漠)。支持人口适度的说法常引述生活质量、环境承载力及饥荒风险来反驳持续高人口增长,支持人口下降。科学家认为人口过多、 过度消费和技术应用导致人类对自然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使得地球进入新的地质世,即人类世。. 巨型都市(megacity)是指規模特别巨大的城市,通常巨型都市的都會區人口數量都需要超過1000萬。聯合國統計局將巨型都市定義為其大都會區(urban agglomeration)的人口數至少需到達1000萬人。按照聯合國的定義來看的話,世界規模最大的巨型都市是日本的首都東京。聯合國預測,目前全世界的32億城市人口在2030年將會增加到50億。到2030年時,世界將會有五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都市。調查和預測表明,在未來的25年裡,城市人口增長將主要出現在發展中國家。在2025年,根據「遠東經濟評論」的數字,亞洲將至少會有10個巨型城市,包括印度的孟買(3300萬人口)、中國的上海(2700萬人口)、巴基斯坦的卡拉奇(2650萬人口)、孟加拉國的達卡(2600萬人口)和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2490萬人口)。尼日利亞的拉各斯其人口從1950年的30萬人增加到現在的1250萬人,尼日利亞的政府估計在2015年,拉各斯的人口會增加到2500萬。.

之间人口過多和巨型都市相似

人口過多和巨型都市有(在联盟百科)16共同点: 城市蔓延埃塞俄比亚卡拉奇印度印度尼西亚发展中国家大都市奈及利亞孟买乌干达北京市联合国首都圈 (日本)貧民窟雅加达拉哥斯

城市蔓延

城市蔓延或都市蔓延是指都市大幅向外發展,侵佔都市邊緣的鄉郊地區。 都市蔓延地區的人口密度較低,住宅多屬低密度住宅。在交通上,相當依賴小汽車。 不良後果:.

人口過多和城市蔓延 · 城市蔓延和巨型都市 · 查看更多 »

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የኢትዮጵያ ፈደራላዊ ዲሞክራሲያዊ ሪፐብሊክ,),通称埃塞俄比亚(ኢትዮጵያ,,),是位於非洲之角的主權國家。北部與東北部與厄立特里亚接壤,東部與吉布提及索马里接壤,西部與苏丹及南苏丹接壤,南部與肯尼亚接壤。埃塞俄比亚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內陸國家,以及繼尼日利亚以后,人口最多的非洲國家,有接近1億居民。埃塞俄比亚土地面積為110萬平方公里,首都及最大城市是亚的斯亚贝巴。 19世紀末列强瓜分非洲,埃塞俄比亚是唯一成功擊敗歐洲殖民勢力,保护並維持其君主制國统的非洲國家。1974年,一次軍事流血政變將1930年代以來一直統治衣索比亞的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推翻以後,衣索比亚廢除君主制,建立由门格斯图掌握实权的军政府,并成為名义上的社會主義國家,直至1990年才宣布放棄社会主義制度。1991年,亲阿尔巴尼亚的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通过武装斗争上台,执政至今。非洲联盟总部位于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在1980年代以前,埃塞俄比亚居住着大量的埃塞俄比亚犹太人,稱為贝塔以色列,在以色列立國後,他们便逐渐離開埃塞俄比亚移居以色列。.

人口過多和埃塞俄比亚 · 埃塞俄比亚和巨型都市 · 查看更多 »

卡拉奇

卡拉奇(烏爾都語:كراچى,信德語:ڪراچي)位於印度河三角洲西北部,瀕臨阿拉伯海;面積3527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500萬。2013年4月「世界城市區域研究」(Demographia World Urban Areas)發布第9屆調查報告,世界大都市依照人口數排名,巴基斯坦喀拉蚩(Karachi)2080萬人,排名第7。。卡拉奇是巴基斯坦信德省的首府,為該國最大城市和港口,亦是主要銀行業、工業、經濟及商業中心,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及十大大型都會區。巴基斯坦大型企業也集中於喀拉蚩,包括紡織、運輸、汽車製造、娛樂、藝術、時尚、廣告、出版、軟體開發、醫學研究等領域的企業。喀拉蚩亦為南亞及穆斯林世界高等教育的主要樞紐。 喀拉蚩屬第2級世界都市,為當地最大及繁忙港口-喀拉蚩港及卡西姆港的所在地,於伊斯蘭堡建為巴基斯坦首都以前,喀拉蚩曾為該國首都。於巴基斯坦獨立後,數十萬印度穆斯林難民(莫哈吉爾人)進入喀拉蚩,喀拉蚩人口快速成長。.

人口過多和卡拉奇 · 卡拉奇和巨型都市 · 查看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人口過多和印度 · 印度和巨型都市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人口過多和印度尼西亚 · 印度尼西亚和巨型都市 · 查看更多 »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也称作--,Developing country),指经济、社会方面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與发达国家相對。但現今隨著經濟發展,已有部份的發展中國家的生活水平和发达国家差距不大(包括波斯灣產油國、智利、哥斯大黎加、馬來西亞、汶萊和部份東歐國家),另外相反的是也有部份的發展中國家反而因生活水平退步而滑入-zh-tw:最低度開發國家;zh-hans:最不发达国家;zh-hant:最不發達國家-。.

人口過多和发展中国家 · 发展中国家和巨型都市 · 查看更多 »

大都市

大都市(Metropolis),也稱大都會,是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內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大都市大多都具有較大的規模。有些大都市在擔當者區域間樞紐的角色,在國際上都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大都市一詞來自于希臘語中meter(母親)和polis(都市)兩個詞語,合在一起就是metropolis。metropolis在當時是指在古希臘的殖民地中最早建設的都市,其大多是殖民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都市。 紐約市常被用來作為典型的大都市的例子,其在全世界的貿易、金融、媒體、藝術、時尚、研究、科技,教育和娛樂領域都有廣泛的影響力,並且被認為是世界經濟和文化首都之一。 許多大都市都和附近的衛星城連為一體,形成都市區。大都市有時也指整個都市區。 許多的古代都市其人口規模和重要性均達到了大都市,而亞歷山大港和大馬士革更持續至今,堪稱是世界歷史最長的都市。在全球都具影響力的大都市,被稱為全球城市。.

人口過多和大都市 · 大都市和巨型都市 · 查看更多 »

奈及利亞

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國(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简称尼日利亚(中華民國稱「奈--及利亞」,中國大陸、香港稱「尼--日利亞」),是西非國家,位於非洲的幾內亞灣西岸頂點,鄰國包括西邊的贝宁,北邊的尼日尔,東北方與乍得接壤一小段國界,正東則是喀麥隆。尼日利亚是全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全世界人口第七多的国家,全世界以黑人为主体的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国家。它被列为是未来11国中的一员,亦是英联邦成员。 尼日利亚的首都原本為西南沿海的海港城市拉哥斯,1991年12月遷都至地理位置位居全國國土正中央的阿布札。尼日利亚拥有250多个民族,但最有影响的是豪萨-富拉尼、约鲁巴、伊博三个部族,尼日利亚内战对三大部族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紛亂的種族結構與豐富的天然資源(主要是石油,尼日利亚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第四大成員)是當地持續動亂的主因。軍事獨裁與不間斷的內戰,已經在該國境內持續了數十年,直到1999年該國頒訂了新憲法之後才開始有轉機。2003年的大選是尼日利亚史上第一次民主大选。2014年4月,尼日利亚政府在采取基准年份回溯调整后,更新了GDP统计数字,计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其经济规模超过南非跃居世界第26位,成为非洲最大的经济体。 當地有悠久的历史,考古证据表明,该地区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公元前9000年。McIntosh, Susan Keech, Current directions in west African prehistory.

人口過多和奈及利亞 · 奈及利亞和巨型都市 · 查看更多 »

孟买

孟买(मुम्बई、मुंबई' Muṃbaī ,Mumbai;1995年以前旧名马拉地语为बॉम्बे,Bombay),印度城市,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 孟买市人口约为1300万,都會區在2007年9月已達2,340萬人,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包括邻近郊区的孟买大都会区(MMR)人口约为2500万,按城市辖区人口计算,也仅次于中国的重庆市(但重庆主城区仅1664万人,位居亚洲第三,全球第七),是全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城市行政区。孟买是排名世界第六位的大都会区。由于年平均人口增长率达到2.2%,预计到2015年,孟买大都会区的人口排名将上升到世界第四位。 孟买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西海岸外的撒尔塞特岛,面临阿拉伯海。孟买港是一个天然深水良港,承担印度超过一半的客运量,货物吞吐量相当大。 孟买是印度的商业和娱乐业之都,拥有重要的金融机构--诸如印度储备银行、孟买证券交易所、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和许多印度公司的总部。该市是印度印地语影视业(称为宝莱坞)的大本营。由于其广阔的商业机会,和相对较高的生活水准,孟买吸引了来自印度各地的移民,使得该市成为各种社会群体和文化的大杂烩。孟买拥有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终点站和象岛石窟等数项世界文化遗产,还是非常罕见的在市界以内拥有国家公园(桑贾伊·甘地国家公园)的城市。.

人口過多和孟买 · 孟买和巨型都市 · 查看更多 »

乌干达

烏干達共和國(Jamhuri ya Uganda,Republic of Uganda)是東非的內陸國家,為伊斯蘭會議組織成員。 烏干達氣候宜人,土地肥沃,銅、錫、鎢等礦藏豐富,英國殖民時期曾被稱為「非洲明珠」。20世紀下半葉因連年內戰及錯誤政策,國家經濟遭受巨大困難。與五個國家:肯尼亞、坦桑尼亞、布隆迪、盧旺達和南蘇丹同為東非共同體成員。近年來,除南蘇丹以外其他國家有意合併為東非聯邦,新國體將共同使用同一部憲法、一樣的貨幣,由同一位總統與合組的議會來治理。。.

乌干达和人口過多 · 乌干达和巨型都市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人口過多和北京市 · 北京市和巨型都市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人口過多和联合国 · 巨型都市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首都圈 (日本)

日本的首都圈(),指的是以首都東京為中心的都會區,也稱東京圈()或東京都市圈()。一般包括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埼玉縣,因此又稱為一都三縣,與南關東的範圍相同。日本政府為統合東京及周邊區域發展而制定的《》,將首都圈的定義範圍涵蓋至整個關東地方(茨城縣、栃木縣、群馬縣、埼玉縣、千葉縣、東京都、神奈川縣以及山梨縣)。根據日本總務省2017年的統計,首都圈的總人口為36,312,851人(一都三縣內),是世界最大的都會區,而人口密度則有4,684人/km²。 2008年,日本首都圈的GDP(國際匯率)總量達到19,000億美元,規模同樣位居世界主要大都會區中的第一位。如果把首都圈視為一個國家,其經濟規模在當時只僅次於美國、日本、中國、德國、法國、英國和意大利。.

人口過多和首都圈 (日本) · 巨型都市和首都圈 (日本) · 查看更多 »

貧民窟

貧民窟又稱為貧民區(slum),一般指窮人居住之所,聯合國人居署將其定義為「以低標準和貧窮為基本特徵之高密度人口聚居區」。 這一詞語傳統上指曾一度有名望,但隨著原住民搬遷到城市中更新更好地區而衰落的屋區;現在此詞也包括發展中地區城市中有大量臨時居所的部份。 貧民窟效應為同群效應(peer effect)的一種社會現象表達,也是複雜系統冪次法則(Power Law)的一種,一般發生在老舊或相對鄰近低價社區,由住民因經濟力自然搬遷交互作用的結果,由於經濟力強者持續遷出、經濟弱勢持續遷入,並依各自經濟能力塑造居住品質,導致演替加劇。 貧民窟可以說是都市化中之一普遍現象,無論為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都面臨這種困擾,於發展中國家則特別嚴重。貧民窟常有犯罪、毒品、違章建築、垃圾、飲水等問題。 近年貧民窟數目因第三世界市區人口膨脹而大幅增加,根據一份聯合國人居署於2006年發表的報告,英聯邦國家的貧民窟住有3.27億人,即當地接近六分之一人口。在四分之一英聯邦國家之中(11個非洲國家、2個亞洲國家、1個太平洋國家),超過三分之二的市區人口居住在貧民窟,當中很多國家仍在急速地城市化。 據《BBC》報導,聯合國數據統計全球約有10億人居住在貧民窟,這就佔了全世界人口的八分之一,而全球5大貧民窟包括:巴基斯坦卡拉奇的沃蘭奇鎮(Orangi Town, Karachi, Pakistan)、墨西哥城內薩瓦爾科約特爾城(Ciudad Nezahualcóyotl。Ciudad Neza, Mexico City, Mexico)、印度孟買達拉維(Dharavi, Mumbai, India)、肯尼亞內羅畢基貝拉貧民窟(Kibera, Nairobi, Kenya),以及南非開普敦的卡耶利特沙 (Khayelitsha, Cape Town, South Africa);預計至2030年全球將約有20億人口淪於貧民窟。.

人口過多和貧民窟 · 巨型都市和貧民窟 · 查看更多 »

雅加达

雅加達(Jakarta),全稱雅加達特別首都地域(Daerah Khusus Ibukota Jakarta),是印度尼西亞首都和最大城市,位於爪哇島的西北海岸。雅加達是印尼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現有人口10,187,595(截至2011年11月).

人口過多和雅加达 · 巨型都市和雅加达 · 查看更多 »

拉哥斯

拉各斯(Lagos, ;)為尼日利亚海港及最大城市帶,位於國境西南部,也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第一大城市和非洲第二大城市,人口仅次于埃及开罗,並為非洲成長速度第二快的城市(居世界第7名)。原名埃科,在約魯巴語中意指「農園」。 拉哥斯城區分部於拉哥斯潟湖周邊,包括周邊的的小島及大陸部分,地勢低平,有沼澤分布。趙璜,《中國大百科全書》-拉各斯 拉哥斯為奈及利亞的經濟及金融中心,於1991年以前為尼日利亚的首都,1991年遷都阿布贾後成為該國的司法首都。拉各斯是一个庞大的都会区,人口分布在尼日利亚西南沿海地区和一些近岸的岛屿上。 1976年以前,拉各斯岛(Lagos Island,当地称之为Eko)、伊科伊岛(Ikoyi)、维多利亚岛(Victoria Island)和一些内陆地区曾被划分为“拉各斯市”,由拉各斯市议会(Lagos City Council)管辖。1976年市议会解散,拉各斯被划分为数个地方政府区域(Local Government Areas)。1970年代尼日利亚经济快速增长,人口增加,使原拉各斯市周边的一些城镇也得以发展起来,成为今天的拉各斯都会区。.

人口過多和拉哥斯 · 巨型都市和拉哥斯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人口過多和巨型都市之间的比较

人口過多有208个关系,而巨型都市有6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6,杰卡德指数为5.82% = 16 / (208 + 67)。

参考

本文介绍人口過多和巨型都市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