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乌克兰族和哥萨克酋长国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乌克兰族和哥萨克酋长国之间的区别

乌克兰族 vs. 哥萨克酋长国

乌克兰族(українці,拉丁化:ukrayintsi)是东斯拉夫人的一个分支,乌克兰的主体民族。有时候乌克兰族也会被称作乌克兰卢森尼亚人或是哥萨克等现已不常使用的名字。而根据乌克兰宪法的定义,“乌克兰人”一词不论民族指所有乌克兰公民。 乌克兰族母语为乌克兰语,分西南、东南和北方3大方言。. 哥萨克酋长国(Гетьманщина, Het’manshchyna; Військо Запорозьке, Viys’ko Zaporoz’ke)是乌克兰哥萨克国,由酋长国土地和扎波罗热哥萨克组成。该国存在于1649年至1775年间,位于乌克兰中部与东北部。酋长国成立于1648年的赫梅利尼茨基起义,第一位领导人是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统治时期为1648年至1657年间。 1654年的佩列亚斯拉夫条约(Pereyaslavska Rada)让乌克兰失去了独立性。而1667年的安德鲁索沃条约(Andrusiv)将该国分给了俄罗斯和乌克兰。这次瓜分也让乌克兰哥萨克内各派发生冲突,而这场内战持续至17世纪末。18世纪酋长国的领土就只剩下左岸乌克兰。1764年,哥萨克国与酋长职位皆遭叶卡捷琳娜二世废除。 该国最开始定都于奇吉林,随后迁都至巴图林,最后迁至格盧霍夫。 酋长国包括现在的乌克兰中部和现俄罗斯的一小部分。具体来讲,该国包括现在的切尔尼戈夫州、波尔塔瓦州和苏梅州(不包括东南部)、基辅州左岸和切尔卡瑟州,以及俄罗斯布良斯克州西部。而扎波罗热哥萨克地区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有自己的行政机关。.

之间乌克兰族和哥萨克酋长国相似

乌克兰族和哥萨克酋长国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基輔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乌克兰德米特里·斯捷潘诺维奇·博尔特尼扬斯基俄罗斯帝国哥薩克莫斯科東儀天主教會札波羅結哥薩克

基輔

基輔(Kyiv ;Kyjev;Kiyev )位于乌克兰中北部第聂伯河中游,是烏克蘭首都、基輔州首府及第一大城市,人口達2,907,817(2016年)。 基輔是東歐重要的工業、科學、文化及教育中心,也是許多高科技產業、高等教育機構和歷史建築的所在地,擁有廣泛的基礎設施和高度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如基輔地鐵。 基輔的名稱來自「Kyi」,傳說中這座城市的建立者之一(Kyi, Shchek, Khoryv三兄弟和姐妹Lybid)。基輔在5世紀時是一座交易所,後逐漸成為東斯拉夫文明的中心,並在10世纪至13世紀成為基輔羅斯的首都。1240年12月的拔都入侵徹底摧毀了這座城市,使基輔失去過去數個世紀所獲得的政治影響力。後來強盛鄰國的興起,使得這裡成為這些大国的邊境重鎮(立陶宛大公國、波兰立陶宛联盟、俄羅斯帝國)。 19世紀末,基輔因俄羅斯帝國的工業革命而再度興起。基輔在經歷1917年俄國革命引發的動盪時期後,自1921年起成為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重要城市,1934年後成為首都。苏德战争期間,基輔在1941年7月7日—9月26日的基辅战役中被纳粹德国国防军占领,1943年10月被红军解放,并迅速发展成為蘇聯第三大城市。1991年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基輔成為烏克蘭首都。.

乌克兰族和基輔 · 哥萨克酋长国和基輔 · 查看更多 »

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

博赫丹·齐诺维伊·米哈伊洛维奇·赫梅尔尼茨基(Богдан Зинові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Хмельницький;Bohdan Zenobi Chmielnicki;r,),哥萨克酋长国首任酋长,也是烏克蘭國父,又譯波格丹·赫梅利尼斯基。根据很多同时代犹太人的一手资料,他是迄今为止对犹太人最残忍的暴君之一。他领导了针对波兰立陶宛联邦权贵的赫梅尔尼茨基起义(或稱波蘭哥薩克戰爭、赫梅利尼茨基之亂,1648年-1654年),而这次起义也让哥萨克国家建立。1654年,他与沙皇俄国订立佩列亚斯拉夫条约,而这份条约让乌克兰最终并入俄罗斯帝国。.

乌克兰族和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 · 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和哥萨克酋长国 · 查看更多 »

乌克兰

乌克兰(Ukrayina;),东欧国家,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人口约4285.41万(不包括被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爾,2015年9月8日)。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在9世纪时,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国家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分裂。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欽察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乌克兰被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余部分为奥匈帝国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為波蘭統治的西烏克蘭併入苏维埃乌克兰。在1945年,乌克兰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重获独立,作為独联体发起与创始国之一。但由於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于同年宣布退出独联体。乌克兰在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的市场经济方向改革,使得國家进入八年的经济衰退时期,不过其间也出现过高增长。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在世界上是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並维持着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 根据乌克兰的行政区划,乌克兰有24个州、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但2014年已另外建立克里米亞共和國並且实质由俄羅斯管治),和两个直辖市(首都基辅和塞瓦斯托波爾,后者實質由俄羅斯管治)。人口构成上78%为乌克兰人,其余有俄羅斯人和羅馬尼亞人等。乌克兰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乌克兰和乌克兰族 · 乌克兰和哥萨克酋长国 · 查看更多 »

德米特里·斯捷潘诺维奇·博尔特尼扬斯基

德米特里·斯捷潘诺维奇·博尔特尼扬斯基(Дмитро Степанович Бортнянський,Дмитрий Степанович Бортнянский,),又译波特年斯基,乌克兰作曲家。早年进入帝国宫廷合唱团,后受叶卡捷琳娜二世委派到意大利师从作曲家加卢皮学习,并在当地创作了一些成功的歌剧。1779年返俄,之后长期在宫廷任职。博尔特尼扬斯基的器乐作品主要受意大利古典主义的影响,声乐作品则具有一定的俄罗斯民族特征,尤以其四十余首合唱协奏曲著名。.

乌克兰族和德米特里·斯捷潘诺维奇·博尔特尼扬斯基 · 哥萨克酋长国和德米特里·斯捷潘诺维奇·博尔特尼扬斯基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帝国(旧俄語:Россійская Имперія;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亦简称为沙皇俄国、沙俄、帝俄或俄国,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起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罗斯,同时也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国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前),包括了整个中亚、波兰及芬兰,与挪威、瑞典王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波斯(今伊朗)、阿富汗、中國(當時為清朝)、朝鲜與日本(前期為江戶幕府、後為大日本帝國)接壤。根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億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億6,570万人,仅次于大清帝國及大英帝国。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俄羅斯帝國”真正诞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据另一个角度来看,长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后已经帝国的当代俄语单词,而彼得大帝刚刚更换了一个拉丁化的代名词。也许后者是为了让欧洲承认俄罗斯作为一个欧洲的君主制国家。发生在17世纪俄罗斯的扩张,最终导致在17世纪中叶,俄罗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亚之后,俄罗斯的领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战争(1654—1667年)之后的左岸乌克兰;这个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成立。 俄罗斯帝国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纪後期的欧洲相继进行工业革命时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导致其经济实力在20世纪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时代远不及欧洲几大强国,尽管在此期间推行了几次较为成功的改革(如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在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诏书,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派通过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苏维埃俄国取代,但沙俄的残余势力直到1922年俄罗斯内战后才被完全消灭。.

乌克兰族和俄罗斯帝国 · 俄罗斯帝国和哥萨克酋长国 · 查看更多 »

哥薩克

哥薩克馬邁 哥萨克(козаки;каза́ки́)是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乌克兰及俄罗斯南部)的游牧民系,在历史上以驍勇善战和精湛的骑术著称,為支撑俄罗斯帝国于17世纪往东扩张的主要力量。移民中国的部分哥萨克被称为阿尔巴津人。.

乌克兰族和哥薩克 · 哥萨克酋长国和哥薩克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

莫斯科(a)是俄羅斯首都與最大都市、以及莫斯科州首府,為俄羅斯全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的中心。面積2,510平方公里,與莫斯科州和卡盧加州接壤。城区人口约1200万,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伊斯坦布尔,佔俄羅斯總人口的1/10。 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由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在沙皇俄国、蘇聯及今日的俄羅斯聯邦時代,都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的角色。它是歷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宮所在地,並做為上述政權的總部,是俄羅斯數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建築群之一。.

乌克兰族和莫斯科 · 哥萨克酋长国和莫斯科 · 查看更多 »

東儀天主教會

東儀天主教會(Eastern Catholic Churches;Ecclesiae Catholicae Orientales),或稱東方礼天主教会、東方歸一教会,是指與聖座共融的23個採行東方教會禮儀的教會。 東儀天主教分別由其教會的宗主教、都主教或是大總主教擔任領袖。並以東儀天主教法典以及其各自所設立的教會法作為規章,並且各自保有自身的悠久傳統。現今所有東儀天主教信徒約有一千六百萬名 Information sourced from Annuario Pontificio 2010 edition, 佔天主教全體信徒1.5%。 作為相互共融的成員,在各東儀天主教會與拉丁禮教會間共享了同一的聖事。但另一方面這些東儀教會也各自保存了与其有歷史關係的東方基督教派如東正教會、東方正統教會及東方亞述教會的禮儀、神学基础与聖事,因此他們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認這些非天主教的東儀教會的聖事效力。 東儀天主教的主要分布地點大多與其原先的起源地,如中東、埃及、東歐以及印度相近,然而隨著移民社群的增加,東儀天主教也在美洲或西歐建立教區,相對的在中東的拉丁禮天主教徒則由拉丁禮耶路撒冷宗主教牧養。.

乌克兰族和東儀天主教會 · 哥萨克酋长国和東儀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札波羅結哥薩克

札波羅結哥薩克是15世紀出現的哥薩克集團。 札波羅結哥薩克居住在現在烏克蘭的聶伯河中游一帶,其故地大多因為興建卡霍夫卡水庫而被淹沒。起源是為了逃離波蘭的農奴制,最後發展成強大的政治、軍事集團,18世紀被俄羅斯帝國強制解散。.

乌克兰族和札波羅結哥薩克 · 哥萨克酋长国和札波羅結哥薩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乌克兰族和哥萨克酋长国之间的比较

乌克兰族有117个关系,而哥萨克酋长国有4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5.42% = 9 / (117 + 49)。

参考

本文介绍乌克兰族和哥萨克酋长国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