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和朱惠良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和朱惠良之间的区别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 vs. 朱惠良

李登輝於1988年1月繼任中華民國總統後,蔣家執政時代結束,臺灣人首次出任國家元首,臺灣社會要求政治民主化呼聲日益高漲。1990年,第1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總統時引發三月學運,中華民國政府在1991和1992年完成國會議員全面改選後,民主進步黨與李登輝總統即開始推動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但因國民黨內保守派阻撓而未能實現。幾經折衝後,為避免於1994年12月即將首度民選的「臺灣省省長」引發葉爾辛效應,乃於1994年7月修改並凍結部分憲法,而於選舉總統和副總統時適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一改先前由國民大會代表間接選舉的方式,亦使直選總統與行政院長之權責關係類似法國第五共和之雙首長制。1996年3月23日,於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即臺灣、澎湖、金門、與馬祖)舉行總統之首次直接選舉。, 條目撰稿人:政大歷史系薛化元教授, 台灣大百科全書,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台灣光華雜誌, 2000.6. 朱惠良,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曾經代表新黨任職立法委員。於2000年時曾與許信良搭配競選正副總統。2005年時應台北縣長當選人周錫瑋之邀,出任台北縣政府文化局局長。.

之间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和朱惠良相似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和朱惠良有(在联盟百科)11共同点: 宋楚瑜張昭雄呂秀蓮立法委員馮滬祥許信良蕭萬長連戰陳水扁李敖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宋楚瑜

宋楚瑜(),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中華民國湖南省湘潭縣,現任親民黨主席,獲聘為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臺北市政府首席顧問,2016年起擔任。1979至1984年擔任行政院長蔣經國英語秘書,後陞任行政院新聞局長一職。蔣經國總統逝世,宋協調支持及反對副總統李登輝繼任的派系,扮演安定國家的重要角色。此外,臺灣省政府精簡前,宋於1994至1998年曾任臺灣唯一的民選省長。 2000年選舉,首度參選總統以些微之差未能勝選。2004年選舉,以副總統候選人的身分與連戰搭配以些微之差未能勝選。2012年選舉,再度參選總統取得2.77%的選票未能勝選。2016年選舉,三度參選總統並與民國黨主席徐欣瑩搭配取得12.84%的選票未能勝選。.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和宋楚瑜 · 宋楚瑜和朱惠良 · 查看更多 »

張昭雄

張昭雄可能指以下人物條目中的一個:.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和張昭雄 · 張昭雄和朱惠良 · 查看更多 »

呂秀蓮

呂秀蓮(),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出生於日治台灣新竹州桃園郡桃園街,曾任中華民國第10-11屆副總統、民主進步黨第11屆代理黨主席、桃園縣第12-13屆縣長、總統府國策顧問(李登輝任命)、立法委員等職。她是臺灣民主運動和臺灣婦女運動的關鍵倡議者之一,也是臺灣獨立運動的重要領導人物之一。她所提倡的九六共識,相當程度影響了台灣的「國際地位」論述。呂秀蓮是中華民國史上第一、也是臺灣目前唯一女性副總統,更是解嚴後目前唯一連任的副總統。.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和呂秀蓮 · 呂秀蓮和朱惠良 · 查看更多 »

立法委員

#重定向 立法院#立法委員.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和立法委員 · 朱惠良和立法委員 · 查看更多 »

馮滬祥

馮滬祥(),生於中華民國上海市,祖籍瀋陽市,臺灣政治人物,前中國國民黨黨員,現為新黨黨員,曾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的秘書、國大代表、立法委員、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2000年馮滬祥受李敖之邀搭檔參加中华民国总统选举,成為副总统候选人。其著作范围包括哲學比較學、中華文化哲學、孫中山思想研究及馬克思主義批判等,近年來馮所主要批判的對象由馬克思主義現轉移到台灣獨立運動。 馮滬祥為極具爭議性的人物,在臺大哲學系事件中,馮滬祥以學生身分逼迫臺大校方屈從壓力,系主任和教授等十多位師生因此事件遭整肅,馮成為當時中國國民黨政府執行「重整思想秩序」的人物之一。 2004年,馮滬祥被其聘用的菲律賓籍看護蘿絲(Rose)指控性侵犯,馮的精液檢體被驗出,馮被依「強制性交罪」(訴訟期間曾另依「利用權勢性交罪」判刑。)判三年四個月有期徒刑,最高法院於2016年10月認定被害人陰道深處驗出馮滬祥精液,且馮妻急著將被害人送出國有違常情,維持高院判決,論罪判刑定讞。他聲稱此判決結果為民進黨政府之政治迫害,將為了「統一中國」大任而犧牲入獄, 自由時報, 2016-10-07, 新頭殼, 2016-10-07, 蘋果日報 (台灣), 2016-10-07。雖於原定入監日前突然以身罹重病為詞企圖拖延,仍於兩周後的10月26日被士林地檢署發監執行,2017年1月18日,被判刑三年四個月的馮滬祥,獲得法務部矯正署同意,保外就醫,僅服刑八十餘日。.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和馮滬祥 · 朱惠良和馮滬祥 · 查看更多 »

許信良

許信良(),生於日治臺灣新竹州中壢郡中壢街(今桃園市中壢區)。许信良是台湾早年反对派运动重要領導人与代表人物之一。许信良曾先后担任台湾省议会议员、桃園县縣長、民主进步党主席和总统府资政。.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和許信良 · 朱惠良和許信良 · 查看更多 »

蕭萬長

蕭萬長(),生於日治台湾臺南州嘉義市,中華民國前副總統,曾任行政院院長、立法委員、大陸委員會、經濟部長主任委員與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蕭萬長是台灣少數從基層擢升並兼具外交、經濟、中國大陸事務與政黨事務經歷的談判人才,在政壇上有「微笑老蕭」之稱。曾於2000年與連戰首度搭檔代表國民黨參加總統大選失利。2007年6月23日,受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邀請,二度成為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參加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並成功當選。總統府於2009年5月20日宣布蕭萬長罹患肺腺癌三期;5月21日,手術順利完成。2011年5月31日決定不再搭檔參選2012年副總統,於2012年5月20日卸任。 卸任後屢次代表總統馬英九率團參加博鰲論壇以及APEC會議,先後會見過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習近平、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美國總統歐巴馬等。他也是第一位在台灣出生的行政院院長。.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和蕭萬長 · 朱惠良和蕭萬長 · 查看更多 »

連戰

連戰(),字永平,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陕西西安,祖籍台灣台南,祖父為臺南文人連橫,父親為連震東。曾經擔任中華民國副總統、行政院院長、臺灣省政府主席與中國國民黨主席。他是第二位台籍人士出任國民黨主席。親中媒體常在一些報導中尊稱他為連爺爺,被視為海峽兩岸重要的溝通橋樑人物,與前後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習近平關係密切。因眼睛罹患「畏光症」 ,於陽光下眨眼次數過於常人,成為其招牌動作。.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和連戰 · 朱惠良和連戰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

陳水扁(),暱稱阿扁(tl),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南縣官田鄉西庄村(今臺南市官田區西庄--),海商法律師出身,第十、十一任中華民國總統(2000年-2008年)。歷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臺北市議會議員、立法委員、臺北市市長等職。由於涉及龍潭購地案而被判刑20年,三審定讞發監執行,2015年1月5日核准暫時出獄,保外就醫至今。實際上結束其長達六年的监禁。 陳水扁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以39.3%得票率當選為行憲後首次政黨輪替的直接民選總統,结束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長期執政,並於就職演說上提出四不一沒有;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他取得50.11%的得票率,以0.22%差距獲得連任。任內推動一邊一國、台灣正名運動以及台灣入聯運動,在經貿方面則採用「南向政策」的經貿架構。.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和陳水扁 · 朱惠良和陳水扁 · 查看更多 »

李敖

李敖(),字敖之、幼名安辰,自稱李大師。台灣历史学家、文学家、作家、政治評論家、政治人物、文化批評者、中國近代史學者。生於满洲国时期的哈爾濱市,籍貫吉林扶餘,祖籍山東濰縣,李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肄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公開活動常身著一件自稱是价值12000元新台币的名牌紅色夾克,成為他的象徵。李敖情史非常豐富,也曾因此帶來個人爭議。 李敖成名於20世纪60年代,當時在《文星》雜誌上為胡適辯護,反對中國傳統文化,力主全盤西化,掀起中西文化論戰。早年少谈当代政治议题;後來才逐漸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20世纪70年代走入政治運動,曾因捍衛言論自由,反抗國民黨對黨外異議人士的迫害,而成為政治犯,服刑5年8個月。解嚴後,多次參選,曾任立法委員,卸任後逐漸轉往中國大陸發展,除研究、寫作、教學外,積極從事評論。李敖有濃厚的自由主義、民族主義思想,自認反蔣、反日、反美、反台獨、反國民黨、反民進黨。晚年倾向于赞美中國共產黨,以及兩岸統一,但他曾批評和諷刺中國共產黨的言論自由問題。 2018年3月18日上午10時59分,李敖在台北市榮民總醫院因腦瘤病逝,享年83岁。.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和李敖 · 朱惠良和李敖 · 查看更多 »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00年3月18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副總統選舉,也是中華民國第二次總統、副總統全民直選。這次選舉共有5組候選人參選;參加這次選舉的選民人數超過1,200萬,投票率達82.69%。最後由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副總統候選人呂秀蓮當選,達成中華民國行憲以來、也是中華民國政治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結束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執政。同時、本次選舉也產生了中華民國首位女性副總統,是女性在政治上的一大發展。 該次選舉是在位12年的李登輝卸任後的首次選舉。當時台灣社會瀰漫尋求政治改革的氣氛,執政已逾半世紀的中國國民黨,1990年代以來的重大選舉中受到民進黨的挑戰,民進黨提名陳水扁參選,加上原任台灣省省長的宋楚瑜脫黨參選,和與陳水扁不合的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及以批判國民黨著稱的作家李敖的加入此次選舉。國民黨敗選後李登輝辭去黨主席,隔年即遭國民黨開除黨籍。不久後成立的台灣團結聯盟奉之為精神領袖,政治立場趨向台灣獨立,並與民進黨結盟;拿下第二高票的宋楚瑜則在支持者的期盼下創立親民黨,後與國民黨合作。國民黨在選後進行一連串的黨務改造以企重新獲得選民支持,台灣政壇在該次選舉後,逐漸走向藍綠兩大政治勢力的競逐局面。.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 ·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朱惠良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和朱惠良之间的比较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有112个关系,而朱惠良有2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1,杰卡德指数为8.33% = 11 / (112 + 20)。

参考

本文介绍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和朱惠良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