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華民國科技部

指数 中華民國科技部

科技部是中華民國有關科學技術發展的最高主管機關。負責推動國家科技發展、支援學術研究、發展科學工業園區、管理行政院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以及技術審查各部會科技計畫可行度,提供必要改善建議。前身為1959年成立的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14年3月3日升格為部。.

50 关系: 劉兆玄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吳茂昆吴大猷大安區 (臺北市)大地坐标系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中華民國總統中部科學工業園區中興新村三讀張善政張明哲徐爵民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和平東路王世杰 (中華民國)科学科學園區科技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科技部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科技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立法院篆书美國行政院行政院院長魏哲和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黃鎮台辛亥革命胡適郭南宏郭位臺北市雙十節陳履安陳建仁陳良基技术林一平李羅權楊弘敦朱敬一明報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新臺幣

劉兆玄

劉兆玄(筆名上官鼎,),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學者、作家,湖南衡陽市人 ,出生於四川成都市,戰後隨雙親移居臺灣,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學博士。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東吳大學校長等職。 2008年中國國民黨重新取回執政權後,劉兆玄獲總統當選人馬英九的組閣邀請,入閣擔任行政院院長,翌年9月10日因八八水災所引發的政治風波而率領內閣總辭。於2010年1月14日接任國家文化總會(後更名為中華文化總會)會長,於2016年底卸任會長職務;現任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劉兆玄 · 查看更多 »

南部科學工業園區

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簡稱南科),位於台灣台南市、高雄市等地。範圍包括台南園區1,043公頃、高雄園區567公頃及生技醫療器材專區30公頃。管理局設於台南園區。以產值而言,晶圓代工業及面板業為南科主力產業,占約全園區八至九成。管理機關為科技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南部科學工業園區 · 查看更多 »

吳茂昆

吳茂昆,臺灣花蓮縣玉里鎮人,超導物理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曾任國立東華大學校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與教育部長等職。因其突破性的高溫超導體研究,曾獲得中華民國總統科學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傑出貢獻獎和馬蒂亞斯獎。.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吳茂昆 · 查看更多 »

吴大猷

吴大猷,筆名洪道、學立,廣東省肇慶府治高要縣人,生於番禺縣,中華民國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曾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第6任院长。有「中國物理學之父」之稱.1929年,吴大猷畢業於南開大學,獲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乙種研究補助金,赴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習,1933年得文學碩士,翌年獲哲學博士。杨振宁和李政道是他的学生。 ,財團法人吳大猷學術基金會.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吴大猷 · 查看更多 »

大安區 (臺北市)

大安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的中心偏南,是臺北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大安區名之由來,來自舊地名「大安--」。 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等著名高等學府及大臺北地區明星高中職師大附中、大安高工、著名貴族學校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臺北市私立延平高級中學、臺北市立仁愛國民中學」、臺北市立金華國民中學等均位於此區,文教氣息相對濃厚。 臺北市少有的大型綠地在此地則有大安森林公園扮演都市之肺的角色。 本區南部的公館、師大路有許多以學生文化為主的商圈;本區北部則為商業辦公及住宅混合區,其中忠孝東路為貫穿臺北市東西最重要的軸線之一,沿忠孝東路三段、四段有眾多百貨公司、商場及餐廳,商業機能極為發達。本區內的敦化南路、仁愛路與辛亥路部份路段則是著名的林蔭大道。而建國高架道路與市民大道連接國道高速公路,使得本區交通十分便捷,2010年臺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大安區為波斯菊,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大安區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大地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是由大地经度和大地纬度构成的坐标系。 由右图所示,P点的子午面NPS与起始子午面NGS所构成的二面角L,叫做P点的大地经度,由起始子午面起算,向东为正,叫东经(0度~180度),向西为负,叫西经(0度~180度)。P点的法线Pn与赤道面的夹角B,叫做P点的大地纬度,由赤道面起算,向北为正,叫北纬(0度~90度),向南为负,叫南纬(0度~90度)。在该坐标系中,P点的位置用L,B表示,如果点不在椭球面上,表示点的位置除L,B外,还要附加另一个参数——大地高H。.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大地坐标系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

中華民國的中央行政機關共分為三級,主要以行政院為首,下設34個機關,通稱部會,是中華民國政府首要的組成部分;其中行政院負責統轄所有的中央行政機關,被視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與各部會之首長,在總統的任命與監督之下推行政務。.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中華民國中央行政機關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對外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對內則負政治上的最高責任,且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武裝最高總司令),直接任命行政院院長,並提名司法、考試、監察三院院長,交由立法院(國會)行使同意權。除身兼國家安全會議主席之外,也在慣例上擔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等中華民國政府外圍民間機構的領銜職。.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中華民國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簡稱中科)是2002年由行政院核定成立、分佈於台灣中部的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及南投縣四縣市的工業園區,其行政管理單位為科技部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目前開發至今已邁入第四期擴建,開發期程為2003年至2019年。.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中部科學工業園區 · 查看更多 »

中興新村

中興新村,位於台灣南投縣南投市,是台灣戰後第二個新市鎮(次於光復新村),為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駐地所在,面積約7.07平方公里。1955年開始籌建,1956年臺灣省政府從台北市疏遷至此辦公,1957年整體都市設計參仿英國倫敦「新市鎮」創建模式而設計建造完成,最早佔地約二百公頃,成為辦公與住宅合一之田園式行政社區,社區內開先例之雨、污水分流下水道系統,使社區有最好的生活環保標準,社區內巷道採囊底路設計,易形成敦親睦鄰守望相助的濃厚情誼,突顯強烈的社區意識。目前已成為中台灣觀光休閒遊樂據點。 台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省虛級化)之後實施後,中興新村原有服務省府機關的機能不再,面臨發展定位的轉型。中華民國政府目前致力於進行中興新村的再造、活化,最初計畫由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規劃。2009年再改由國科會朝設置中部科學園區高等研究園區來規劃。.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中興新村 · 查看更多 »

三讀

三讀是世界各地大部份立法機關通過法案的過程,因法案需要被讀三次而得名。.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三讀 · 查看更多 »

張善政

張善政()是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為美國康乃爾大學土木工程博士。曾任國家科學委員會國家高速電腦中心主任、美商Google公司亞洲硬體營運總監、行政院政務委員、首任科技部部長,2014年12月8日出任毛治國內閣的行政院副院長一職。2016年1月18日,由於毛治國提出辭呈,張善政以副院長身分代理其職務。2016年2月1日,真除為行政院院長,也是首位正式上任的無黨籍行政院長,5月20日卸任。 卸任院長後擔任東吳大學(巨資學院)客座講座教授兼榮譽院長、交通大學(電子資訊中心)客座講座教授兼亥客書院院長、中華大學客座講座教授、臺北商業大學榮譽講座教授、聖約翰科技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智網聯盟總網會長、台灣大哥大董事兼基金會董事長、華邦電獨立董事及宏碁獨立董事。.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張善政 · 查看更多 »

張明哲

張明哲,() 湖北漢川人,1975~1981期间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張明哲 · 查看更多 »

徐爵民

徐爵民,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系學士、碩士、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電機工程與電腦科學系博士。 1988年進入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工業研究所,歷任研究員、經理、副組長、組長、副所長、中心主任、所長、副院長、院長等職務。 其後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擔任李國鼎講座教授、電機資訊學院院長與臺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等職務。 2015年1月24日,接任中華民國科技部部長一職。.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徐爵民 · 查看更多 »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英文:National Synchrotron Radiation Research Center;NSRRC),座落於新竹科學園區,共有兩座同步加速器光源設施,分別為--台灣光源--(Taiwan Light Source;TLS)與--台灣光子源--(Taiwan Photon Source;TPS)。 1993年10月台灣光源正式啟用,為台灣第一座,也是亞洲第一座完成的第三代同步輻射設施。台灣光源已有27條光束線及54座實驗站,提供台灣及全球各地之研究團隊進行科學實驗,另外在日本的SPring-8之BL12U與BL12B兩光束線,亦由NSRRC負責運轉與管理。 為能滿足光源用戶進行前沿的科學實驗需要超高亮度的X射線之需求,該中心與學術科技界經過多次的研討和評估,於2004年7月的董事會中決議推動新加速器光源之籌建,向政府提出台灣第二座同步輻射設施「台灣光子源跨領域實驗設施興建計畫」,將在現有基地上主導興建一座電子束能量30億電子伏特、周長518公尺、超低束散度的「台灣光子源」同步加速器。「台灣光子源興建工程」於2010年2月7日舉行動土典禮,且於2014年興建完成,於2015年開放光源與周邊實驗設施,提供學術科技界進行尖端科學研究之用,2016年9月19日正式啟用。.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 · 查看更多 »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簡稱災防科技中心、災防中心)為中華民國科技部的行政法人型的研究機構,位於新北市新店區。負責結合上、中、下游研發能量,並強化提升災害防救科技水準,以及整合政府部門與學術組織之災害防救科技資源,進而將各類災害損失傷亡降到最低程度。.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 查看更多 »

和平東路

和平東路,為台北市的重要幹道之一,為東西向道路,共有四段。以羅斯福路為和平東西路分界,以東為和平東路,以西則為和平西路。東接木柵路四段,西接和平西路。.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和平東路 · 查看更多 »

王世杰 (中華民國)

王世--(),字雪艇,湖北省武昌府崇阳县人。中华民国官员、宪法学家、教育家。.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王世杰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科学

科學(Science,Επιστήμη)是通過經驗實證的方法,對現象(原來指自然現象,現泛指包括社會現象等現象)進行歸因的学科。科学活动所得的知识是条件明确的(不能模棱两可或随意解读)、能经得起检验的,而且不能与任何适用范围内的已知事实产生矛盾。科学原仅指对自然现象之规律的探索与总结,但人文学科也被越来越多地冠以“科学”之名。 人们习惯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把科学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传统的自然科学主要有生物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和天文學。逻辑学和数学的地位比较特殊,它们是其它一切科学的论证基础和工具。 科学在认识自然的不同层面上设法解决各种具体的问题,强调预测结果的具体性和可证伪性,这有别于空泛的哲学。科学也不等同于寻求绝对无误的真理,而是在现有基础上,摸索式地不断接近真理。故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偏差的纠正史。因此“科学”本身要求对理论要保持一定的怀疑性,因此它绝不是“正确”的同义词。.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科学 · 查看更多 »

科學園區

科學園區(Science Park)也稱為科技園區,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讓企業及大學可以成立新的新創公司(Startup company)。世界上第一個科學園區起源於1950年代,就是現在美國的矽谷。.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科學園區 · 查看更多 »

科技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没有描述。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科技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科技部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科技部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簡稱中科管理局)是設於臺中市中部科學工業園區臺中基地的中科專責行政機關,隸屬於科技部,2003年成立。.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科技部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科技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科技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簡稱竹科管理局),1980年成立。是設於新竹市新竹科學園區內的竹科專責行政機關,隸屬於科技部。.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科技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國會,立法院院長即為議長。立法院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1948年(民國37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1月31日。.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立法院 · 查看更多 »

篆书

书,又称篆文、篆体,是古老的漢字書體,廣義指隸書以前的書體,狹義則特指大篆和小篆。.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篆书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院長

行政院院長(通稱行政院長,雅稱閣揆)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首長,也是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行政部門的最高領導者,由總統直接任命,其職位相當於其它共和制國家的內閣總理。總統和副總統同時因故不能視事時,行政院長代行總統職權,行政院長為任代總統順位第2位,僅次於第1順位代總統的副總統。 行政院長的前身為國務總理,行政院的第一任院長是譚延闓,行憲後首任院長是翁文灝,政府遷臺後就任的首位院長是陳誠。現任院長是賴清德,2017年9月8日就任。.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行政院院長 · 查看更多 »

魏哲和

魏哲和()曾任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 2009年7月3日,監察院主動調查前國科會主委魏哲和,因龍潭購地弊案,被監察院以違背職務為由彈劾.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魏哲和 · 查看更多 »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

#重定向 國家實驗研究院.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黃鎮台

黃鎮台(),出生於台南市,成長於高雄市,原籍為浙江新昌;初、高中就讀於高雄市高雄中學、台北市建國中學;大學就讀於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大學畢業後,赴美深造,其專長領域為物理化學。爾後歸國歷任官學界要職。 黃鎮台曾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教育部次長、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逢甲大學校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東吳大學校長、中華職棒大聯盟會長。.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黃鎮台 · 查看更多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胡適

胡適,原名嗣穈,行名洪骍,字希彊,后改名適,字適之,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職。胡适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紅學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主張少談主義,主張先疑後信,主張科學佐證,盡信書不如無書。.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胡適 · 查看更多 »

部是政府機構的一種,在現代通常是指政府中第一級的行政部門,如教育部、財政部等,其中文用法來自於中國古代的「六部」。部之最高首長稱為部長。.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部 · 查看更多 »

郭南宏

郭南宏(),台南市人,曾任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代理院長、國立交通大學校長、國立高雄工專校長、長庚大學校長、交通部部長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郭南宏 · 查看更多 »

郭位

郭位(),生於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2008年5月14日上任香港城市大學現任校長,大學傑出教授。.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郭位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雙十節

#重定向 國慶日 (中華民國).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雙十節 · 查看更多 »

陳履安

陳履安(),浙江青田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被稱為臺灣政壇四公子之一。.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陳履安 · 查看更多 »

陳建仁

陳建仁,(),生於臺灣高雄旗山,國際知名流行病學家,現任中華民國副總統(第14任,無黨籍)、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人權委員會召集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人類遺傳學博士,並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海外院士。婚後隨外省籍妻子羅鳳蘋成為天主教徒,聖名方濟各(Francis),並獲聖座冊封為聖大額我略教宗騎士團勳章爵士與耶路撒冷聖墓騎士。歷任國立臺灣大學公衛所所長、流行病學研究所創所所長、公衛學院院長;學而優則仕,入公門擔任行政院衛生署署長、國科會主委、中研院副院長等職。 2015年11月16日,無黨派的陳建仁請辭中研院副院長職位,宣布與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搭檔參選中華民國第14屆正副總統,並於2016年1月16日當選,成為中華民國首位天主教徒副總統,也是行憲後首位無黨籍副總統。.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陳建仁 · 查看更多 »

陳良基

陳良基(),1956年出生于臺灣雲林縣褒忠鄉新湖村,為現任科技部部長,電機工程學學者,主要研究數位信號處理系統設計、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視訊編碼系統設計領域,並為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會士(IEEE Fellow);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電子工程所ICS組、網媒所教授。.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陳良基 · 查看更多 »

技术

技術可以指人類對機器、硬體或人造器皿的運用,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廣的架構,如系統、組織方法學和技巧。它是知識進化的主體,由社會形塑或形塑社會。如電腦等新技術的增生使人們相信技術是社會進化的決定性力量,換句話說,它是驅動改變的自發性動力。最好放棄化約主義的觀點,而將技術視為包含了社會、政治、歷史及經濟因素等一起作用而造成改變之多面向社會網絡的一組成元素不論有形或無形。 最初,人類會把石塊等自然界的材料,製作成一些簡單的工具,這已是技術的起源。而史前人類發現生火的方法,也增添了食物的來源和種類;輪子的發明則令人類的運輸變得更為方便。這些都是古時技術的例子。現今的發明,如印刷機、電報、電話、電腦、手機、網路和網際網路,為人類提供了新的通信途徑。不過,技術並不總是用在改善生活的用途上;無論是原始的棍棒還是大殺傷力的核武器,都是為追求破壞性能而發明的。 技術對社會的影響不容忽視,就連現今全球的經濟都離不開技術發展的成果。而許多技術生產、加工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一些無用途的副產品,成為污染排放的來源,並耗用了大量的自然資源,引致不同的環境問題。新技術的發展,亦會帶來一些新的倫理問題,或是改變大眾的習慣。其中的例子包括,原來用作描述機器運作的效率一詞,近來也被廣泛用在表示人的工作能力上。 對於技術的發展,哲學上亦有不同的論調。其中新卢德主义和大致上都反對現代技術在社會的應用,認為技術並未真正改善人類的生活之餘,還破壞了環境,疏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之相反,超人文主义和的意識形態則認為技術有助人類進步,以及可以突破人類遇到的限制。.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技术 · 查看更多 »

林一平

林一平(Jason Yi-Bing Lin ,),台灣計算機科學家。曾為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國立交通大學副校長、中華民國科技部政務次長,2014年12月8日代理科技部部長。.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林一平 · 查看更多 »

李羅權

李羅權(Louis Lee,),台灣地球科學家,專長太空物理及地球物理學。生於台灣彰化縣田尾鄉。曾經擔任中華民國國家太空中心主任一職,任內經歷福爾摩沙衛星二號的成功發射。 李羅權離開國家太空中心主任一職後,隨即接任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不久之後轉而擔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接任國家太空中心主任職務者為吳作樂。李羅權校長任內將國立中央大學的卓越地位再次向上提升,上任不到兩年後獲得馬英九政府首任行政院院長劉兆玄的邀請,於2008年5月20日馬英九政府上任後擔任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至2012年2月5日,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則暫由原副校長蔣偉寧代理。 李羅權卸任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後,於2013年9月1日代理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所長,2014年1月1日真除。.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李羅權 · 查看更多 »

楊弘敦

楊弘敦(),臺灣物理學者,曾任國立中山大學校長、科技部部長。.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楊弘敦 · 查看更多 »

朱敬一

朱敬一(),臺灣知名經濟學家。臺大商學系畢業,美國密西根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中華民國(臺灣)常駐世界貿易組織(WTO)代表團常任大使、美國國家科學院海外院士。朱敬一於1998年即獲中央研究院院士殊榮,後曾任中研院副院長、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行政院政务委员、行政院國科會主委等,並曾參選臺大校長。.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朱敬一 · 查看更多 »

明報

《明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紙,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在1959年5月20日創立。本為香港上市公司明報企業旗下刊物,於2008年4月23日,該企業更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明報》內容以香港本地新聞為主,兩岸、國際新聞為輔。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指香港市民及傳媒業界認為明報在香港報章中公信力良好,報道亦屢次獲獎。其副刊版「世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突出,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明報》歷任總編輯為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張健波、劉進圖,之後總編輯一職一度由首席執行總編輯鍾天祥暫代,其後於2015年元旦正式被委任為總編輯,任職至2017年元旦離任,由梁享南接替。 《明報》在加拿大溫哥華(加西版)、多倫多(加東版)皆有發行報紙,在台灣亦有明報周刊,曾經在美國紐約(美東版)和三藩市(美西版)發行。2009年1月31日,明報美東版刊登啟事宣布改版,於2月2日起與免費報合併。2月14日,美西版亦宣佈停刊。.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明報 · 查看更多 »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簡稱新竹科學園區、竹科)是臺灣的第一座科學園區,涵蓋範圍橫跨新竹市東區與新竹縣寶山鄉,園區內廠商以經營電子代工服務為主,是中華民國高度發展高科技代工產業的主要科技重鎮之一,有「台灣矽谷」之稱。 成立至今有400家以上高科技代工業、服務業廠商進駐,主要產業包括有半導體業、電腦業、通訊業、光電業、精密機械業與生物技術業,是全球半導體製造業最密集的地方之一,目前已開發新竹園區約632公頃與竹南園區約141公頃,約有12萬人在園區工作。經過多年開發,新竹科學園區逐漸成為北台灣的科技產業中心,並且按國家發展計畫擴大基地,目前擴充計畫包括桃園龍潭園區、苗栗銅鑼園區、新竹生物醫學園區以及宜蘭園區。亦由於其成功經驗,中華民國政府陸續在台灣其他地區設立中科及南科。但這些產業伴隨著高污染的副產品,因此半導體製造業皆為環保及健康問題,為歐美國家所不能接受,因此法規及執法寬鬆的台灣成為最適合的設廠地點,也是世界半導體製造的重鎮之一,且以竹科為首,創造了不少經濟及工作機會,如台積電等知名公司皆在此設置據點。.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 查看更多 »

新臺幣

新臺幣,簡稱臺幣,是中華民國現行的法定貨幣,於1949年6月15日起發行流通,當時定位為限定臺灣使用的區域貨幣,目前則在整個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域(臺灣地區)均可流通使用。原始發行機構為臺灣銀行,2000年起由中華民國中央銀行收回負責。基本單位為圓(簡作元)。貨幣代碼採行ISO 4217標準編為TWD,符號為NT$或NTD,並使用NT$100、NTD100之類方法表示(中間無空格)。 新臺幣現行的發行幣值自民國70年(1981年)起使用,硬幣單位包括:0.5圓(五角)、1圓、5圓、10圓、20圓及50圓,紙鈔單位有:10圓、50圓、100圓、200圓、500圓、1000圓與2000圓,塑膠鈔單位則為50圓。換算基準為:1圓=10角=100分。5角硬幣(角圓)至今已不常使用,日常生活只有郵票、汽油等在計算單價時會用到角,實際上的價金交付會四捨五入至1圓,例如3.5圓郵票的售價四捨五入為4圓,存款利息也是四捨五入至1圓。角圓雖然仍可流通使用,現在多為收藏用,故價值比面額還要貴。.

新!!: 中華民國科技部和新臺幣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