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

指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

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在民主化與1990年三月學運的壓力下於同年7月召開國是會議。1991年5月1日國民大會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中央公職人員增選補選辦法》等法律即失其效力)、修改並凍結部分《憲法》。從此於選舉國民大會代表與立法院立法委員時適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一改先前自1947年起即由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及其遞補人、1948年起即由第一屆立法委員及其遞補人持續延任、長期擔任國會議員的方式,終止因強調「法統」象徵而主要由資深民代組成「萬年國會」的現象, 條目撰稿人:政大歷史系薛化元教授, 台灣大百科全書,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經臺灣人民長期持續抗爭而修憲後,在臺灣、澎湖、金門、與馬祖舉行之國民大會代表全面改選於1991年首次辦理,立法委員全面改選則於1992年首次辦理。, 條目撰稿人:政大歷史系薛化元教授, 台灣大百科全書,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目前,監察院已不再由臺灣省議會間接選出,國民大會原有的職權亦全數轉移至其他機構或由人民直接行使,立法院成為中華民國在台灣唯一的常設國會,國會議員選舉之正式名稱為「中央公職人員選舉」。 這次與之後的國會選舉不但讓中華民國的中央民意代表在臺灣擁有更強的合法性與正當性,也象徵中華民國邁向民主國家、在政治層面落實台灣本土化運動。直接民選的總統、國會、2000年、2008年及2016年的政黨輪替與和平轉移政權更是中華民國在台灣主權獨立自主、政治自由民主、社會開放進步、政府依法行政、全民監督政府施政與公僕表現的重要象徵與方式。.

91 关系: 台灣省戒嚴令台灣自救運動宣言台灣本土化運動司法院司法院大法官吳育昇太陽花學運丁守中中央公職人員選舉中央研究院中山堂中國國民黨中華商場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中華民國總統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中華民國政治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主權平交道康寧祥廖正井彭明敏依法行政原則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民大會國是會議全面罷免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公民黨 (台灣)割闌尾計畫勞動黨 (台灣)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中央公職人員增選補選辦法立法委員立法院縱貫線 (鐵路)監察院韓國瑜萬年國會鐵路機車行政院新聞局西門町詹裕仁高雄市第三選舉區高雄市第九選舉區謝聰敏...魏廷朝魏鏞趙振鵬黨外黃昭順龍門核能發電廠蘋果日報 (台灣)蔡錦隆蔡正元蔣經國野百合學運自由時報臺中市第四選舉區臺北市第四選舉區臺灣省諮議會臺灣選舉若林正丈林志嘉林國正林鴻池李登輝核四公投桃園縣第二選舉區比例代表制民報 (2014年)民主化民主進步黨民進黨江惠貞洪秀柱洪濬哲潘維剛新北市第七選舉區新北市第一選舉區新北市第六選舉區政黨輪替1991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199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1994年中華民國省市長暨省市議員選舉2005年中華民國任務型國代選舉2015年臺北市第四選舉區立法委員罷免投票 扩展索引 (41 更多) »

台灣省戒嚴令

#重定向 臺灣省戒嚴令.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台灣省戒嚴令 · 查看更多 »

台灣自救運動宣言

《台灣自救運動宣言》乃是1964年9月由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彭明敏與其學生魏廷朝、謝聰敏所印製的一份宣言。.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台灣自救運動宣言 · 查看更多 »

台灣本土化運動

臺灣本土化運動(Taiwanization)是指臺灣強調在地的歷史、地理、文化、及主體意識的一種運動,以發揚臺灣本土文化和文化層面的去殖民化為主要宗旨。台灣的本土化運動並沒有一個特定的發展期間,在不同時代背景之下有著不同層面的意涵,但自從1980年代末期解嚴以來的一連串發展尤為明顯,直到今日仍在進行中。影響層面擴及台灣的文化發展、政治、經濟、社會、教育等多方面的變遷,官方或民間自行發起的各種活動都促成此種變化快速的推廣。另一方面,反對者指稱該運動事實上是一種「去中國化」,認為其目的是想促使台灣從基本的文化社會根源脫離中國的影響,並常將其與臺灣獨立運動相提並論,但事實上,台灣本土化運動是將漢文化視為臺灣文化的一部分,並非全盤去除。.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台灣本土化運動 · 查看更多 »

司法院

司法院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為中華民國最高司法機關,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訴訟的審判及公務員的懲戒,並設有大法官十五人,以大法官會議審理方式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令及組成憲法法庭審理總統、副總統彈劾案與政黨違憲解散案。司法院於實務上並不職司審判,而是由轄下的各級法院、行政法院及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任之,而實際為一個司法行政機關。.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司法院 · 查看更多 »

司法院大法官

司法院大法官,是中華民國依照《中華民國憲法》於最高司法機關——司法院中所設置,具有「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之職務、審理「政黨違憲解散案」及「總統、副總統彈劾案」權限之常設機關,相当于憲法法院。同時,在一般口語的用法中,司法院大法官亦有可能是指該機關的「成員」。 在指稱該機關的成員時,司法院大法官也是屬於憲法上的法官,同樣受到《中華民國憲法》第81條之保障,司法院大法官於司法院釋字第601號解釋中便已經對此加以闡明。根據《法官法》規定,司法院大法官也屬於該法所稱之法官,原則上受到該法之規範,僅於例外情況下排除該法之適用。.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司法院大法官 · 查看更多 »

吳育昇

吳育昇(),生於中華民國臺灣省台南縣,籍貫江蘇省漣水縣人,政治人物,現任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副執行長,前任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於台北市長馬英九任內擔任台北市政府新聞處長、發言人,被媒體稱為馬家軍核心成員,曾遭到「憲法133聯盟」與「割闌尾計畫」團體發起連署罷免,但兩次連署未達法定人數,皆以失敗收場。.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吳育昇 · 查看更多 »

太陽花學運

太陽花學運,又稱318學運、佔領國會事件,是指2014年3月18日至4月10日間,臺灣部分大學生與公民團體共同佔領中華民國國會立法院的社會運動事件。.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太陽花學運 · 查看更多 »

丁守中

丁守中(),生於高雄市,成長於臺北市,祖籍浙江省義烏縣。中國國民黨籍臺北市政治人物,台大政治系兼任副教授,曾任國民黨青工會主委、台北市黨部主委、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組織發展委員會主委、立法委員。任立委期間問政表現多次獲得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優秀立委之評鑑。.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丁守中 · 查看更多 »

中央公職人員選舉

#重定向 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中央公職人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中央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中山堂

中山堂是用以紀念孫文而常見的建築名稱。可以指:;臺灣.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中山堂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華商場

中華商場是台灣台北市一座已拆除的大型商場,原址位於中華路一段中央,北起忠孝西路口,南至愛國西路口,由一連八座三層樓連棟式的樓座所組成,於1961年落成啟用。 中華商場曾為大台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公有綜合商場,緊鄰西門町,興盛一時;後來為了因應市區重新規劃與捷運的施工進程等需求而於1992年10月20日之後拆除,原址則配合中華路改造計畫而成為林蔭大道的一部分。.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中華商場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在台灣

中華民國在臺灣是有關中華民國現狀的政治論述,由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提出。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李登輝於1995年訪問母校美國康乃爾大學,在歐林講座上發表題為「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演講時,提出這個用辭。 這是中華民國幾個主要的國家論述之一,並非明確的台灣獨立主張。此論述曾在歷史課綱中歸類於民國的朝代。.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中華民國在台灣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由公民以普通選舉原則、平等選舉原則、直接選舉原則、無記名投票原則選舉產生。選制為單一選區兩票制並立制。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元月底二月初。第十屆立法委員隨之將於2020年2月1日上任。 根據2005年公告的《中華民國憲法》第七次增修條文選舉,自2008年選出的第七屆立法委員起,席次總數為113席,任期4年,選制則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依照《憲法增修條文》,立法委員應於每屆任滿之前三個月內選舉出新一屆委員。憲法中所規定的各種選舉,除了立法委員有期限規定,其他選舉並無此種三個月的規定。立法委員雖然是中央層級職務,不過和地方民選職務同樣適用《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立法委員選舉是每逢十年重新劃分選舉區。重新劃分所需的人口數調查,以任期屆滿前兩年兩個月的戶籍統計人口數為準。.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對外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對內則負政治上的最高責任,且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武裝最高總司令),直接任命行政院院長,並提名司法、考試、監察三院院長,交由立法院(國會)行使同意權。除身兼國家安全會議主席之外,也在慣例上擔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等中華民國政府外圍民間機構的領銜職。.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中華民國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

李登輝於1988年1月繼任中華民國總統後,蔣家執政時代結束,臺灣人首次出任國家元首,臺灣社會要求政治民主化呼聲日益高漲。1990年,第1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總統時引發三月學運,中華民國政府在1991和1992年完成國會議員全面改選後,民主進步黨與李登輝總統即開始推動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但因國民黨內保守派阻撓而未能實現。幾經折衝後,為避免於1994年12月即將首度民選的「臺灣省省長」引發葉爾辛效應,乃於1994年7月修改並凍結部分憲法,而於選舉總統和副總統時適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一改先前由國民大會代表間接選舉的方式,亦使直選總統與行政院長之權責關係類似法國第五共和之雙首長制。1996年3月23日,於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即臺灣、澎湖、金門、與馬祖)舉行總統之首次直接選舉。, 條目撰稿人:政大歷史系薛化元教授, 台灣大百科全書,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台灣光華雜誌, 2000.6.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治

中華民國政治是指於1912年創建中華民國政府,期間在大陸時期經歷了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並在行憲後於1948年正式改組,1950年遷至臺灣地區後運作至今。.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中華民國政治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憲法

《中華民國憲法》是中華民國的根本法,擁有最高位階的法律權力。民國35年(1946年)12月25日由制憲國民大會於南京議決通過,民國36年(1947年)1月1日由國民政府公布、同年12月25日施行。全文共14章、175條,主要特色為彰顯三民主義與主權在民的理念,明定人民自由權利的保障,規定五權分立的中央政府體制及地方自治制度,明示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採取均權制度,並明列基本國策等。 該憲法制定時, 國共內戰已全面爆發,國民大會因而在民國37年(1948年)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做為戰時的憲法附屬條款;但隨著中華民國在民國38年(1949年)後因國共內戰失去對中國大陸的治權、以及有效統治區域限縮至臺澎金馬,該條款的適用時間不斷被延長,而致憲政的實施有名無實。至民國80年(1991年),國民大會始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同時在憲法本文之外再另增訂《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以及凍結部分憲法本文,以因應當前國情,現已經過七次修訂。 中華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的核心價值為:民主制度、法治規範、自由與人權保障、政府機關相互制衡、關懷婦女與弱勢及少數族群、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福利與救助、義務教育實施、農業與科技及經濟發展。.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中華民國憲法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簡稱憲法增修條文)是中華民國政府為回應台灣民主化的呼聲與本土化等政治情勢而新增的《中華民國憲法》條文。增修條文與憲法本文分開,在不變更原有憲法架構的原則下,修改並凍結部分憲法條文。自民國80年(1991年)首次修訂以來,目前為第七次增修版本(2005年修訂)。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制定,在中華民國歷史上有著重大意義。其序言載明增修憲法之目的,係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條文中也未對省制、領土變更等涉及法統的內容予以大幅度的修改或凍結;但其中將台澎金馬等實際管轄領土稱為「自由地區」、省虛級化、正副總統直選、中央公職人員僅由自由地區之國民選出等條文,使中華民國憲法定義在自由地區順利運行。.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 查看更多 »

主權

主權(sovereignty)是一個國家對其管轄區域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權力。簡言之,即為「自主自決」的最高權威。是對內立法、司法、行政的權力來源,也是對外交往保持獨立自主的一種力量和意志。主權的法律形式對內常規定於憲法或基本法中,對外則是國際的相互承認。因此它也是国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国家主权的丧失往往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當今主權的概念正因為其至高無上的排他性,外交官不斷援引之;跨國組織及企業設法規避之;諸如政治學家、憲法、國際法學家仍爭論之,討論全球化及國際及區域組織對主權概念的影响。.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主權 · 查看更多 »

平交道

--,是道路與鐵路的平面交叉,而没有高架桥或隧道。.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平交道 · 查看更多 »

康寧祥

康寧祥(),臺北市萬華區人,是自1970年代之後臺灣新一代崛起的本土政治人物。康寧祥也是少數與蔣經國有過來往與交情的臺籍政治人物之一。.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康寧祥 · 查看更多 »

廖正井

廖正井(),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第七(解職)、八屆立法委員、台北市財政局長及秘書長、台北銀行董事長、桃園縣副縣長。曾於第七屆立法委員任內因賄選遭到解職,不過終在2014年無罪定讞、獲得平反。.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廖正井 · 查看更多 »

彭明敏

彭明敏(),國立臺灣大學退休教授,為國際法權威及台灣獨立運動領袖之一,祖籍高雄市,生於台中大甲,為基督徒。客家與平埔族混血兒,林媽利教授的遺傳學研究指出彭氏的父系祖先有台灣原住民平埔族血統,母系則具有北亞的血統,且有客家血統。.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彭明敏 · 查看更多 »

依法行政原則

依法行政原則乃支配法治國行政權與立法權之首要原則,亦即一切行政行為應遵守之必要原則。簡而言之,乃指行政權力之行使必須依據法律之規範為之。在積極的面向上,要求行政行為須有法律之依據;在消極的面向上,則要求行政行為不得牴觸法律。.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依法行政原則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國立臺灣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立政治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簡稱政大,1927年建校於江蘇南京市,1954年由行政院核定,復校於臺灣臺北市,為中華民國首間在臺復校的國立大學。創校任務為負責培養國家政治、管理及法學人才的中央院校之一,其後發展為臺灣地區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領域為主的國立大學,也成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重要智庫之一。 學術及校務發展方面,國立政治大學始建於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基礎之上,在臺灣復校後亦與臺北的國立臺灣大學等校,皆享有良好的社會評價。並與臺北的國立陽明大學在心智與腦科學研究上,有緊密合作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除了以海峽兩岸地區華人為主要學生來源以外,同時也吸引不少海外國際學生入學就讀。.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國立政治大學 · 查看更多 »

國民大會

国民大会(簡稱國大)是依据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代表中华民国全国国民于中枢行使政权的机构,曾为中华民国五权宪政体制中的最高权力机关。國民大會由國民大會代表(簡稱國大代表、國代)組成,其最重要職權為選舉總統與副總統,这与美國選舉人團、韓國總統朴正熙時代的統一主體國民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朝鮮的最高人民會議、前蘇聯的最高蘇維埃等代议制立法機構類似。2005年6月7日,國民大會通過立法院提出的憲法修正案,凍結與國民大會相關條文,使國民大會停止運作,改變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架構。 在法理上,《中華民國憲法》原文雖未改動,但依據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所修訂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憲法半數本文已經停止適用,將國民大會的職權轉移到其他機構或直接交付人民來行使;但因為《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有效期限為國家統一前,所以與國民大會相關的《國民大會組織法》、《國民大會職權行使法》、《國民大會同意權行使法》等相關法律仍然沒有廢止。國民大會凍結後,2012年3月第8屆立法院院會由台灣團結聯盟黨團提出上述三法的廢止案,但因屆期不連續原則,並未完成審查。.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國民大會 · 查看更多 »

國是會議

國是會議是台灣非正式的任務型政治會議機構,由政府針對於重要政治或經濟議題,由朝野政黨與民間人士共同召開,以決定國家重要的政策方針。其起源於李登輝政府時期;在李登輝執政期間,曾召開過二次大型國是會議,加速了台灣民主化的發展。 國是會議的性質類似政治协商会议,但非常設機構,也不具備任何法定職權,《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也無提及。.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國是會議 · 查看更多 »

全面罷免

#重定向 割闌尾計畫.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全面罷免 · 查看更多 »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簡稱《選罷法》,於1980年(民國69年)5月14日制定公布《動員戡亂時期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是一部現行中華民國法律,歷經26次修正(包括改名),於2015年(民國104年)2月4日修正公布現行條文。.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 查看更多 »

公民黨 (台灣)

公民黨是中華民國的政黨,創立於1993年3月7日,負責人為錢漢清。公民黨於2005年中華民國任務型國代選舉中推出四名參選者,取得錢漢清一席席位。.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公民黨 (台灣) · 查看更多 »

割闌尾計畫

割闌尾計畫,台灣政治活動,是在2014年太陽花學運期間,由民間人士發起的罷免中華民國立法委員行動。由於目標為差勁的委員,作「爛委」、「藍委」,取諧音闌尾,雖稱不問政黨,但被罷免者全為中國國民黨籍,在網路上開放網友提出罷免緣由並進行票選。5月2日,鎖定了網站上網友罷免意願最高的3位立委,中國國民黨籍立委蔡正元、林鴻池、吳育昇,並於9月底10月初陸續送出罷免提議書,其中林鴻池與吳育昇的罷免案於第2階段未達門檻而告失敗,蔡正元的罷免案於第3階段投票率未達門檻,罷免失敗。而類似的團體全面罷免,也對國民黨籍立委蔡錦隆提出罷免,第1階段提議在2015年1月12日審查通過,第2階段未達門檻而失敗。另一團體「高雄區割闌尾」也在2014年6月1日開始對國民黨籍立委黃昭順和林國正提出罷免,至翌年1月,林國正已過第一階段門檻,黃昭順亦接近第一階段門檻,但因北部立委蔡正元罷免投票未過、中部立委蔡錦隆第二階段連署未過,等以上考量而停止連署。.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割闌尾計畫 · 查看更多 »

勞動黨 (台灣)

#重定向 勞動黨 (臺灣).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勞動黨 (台灣) · 查看更多 »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是《中華民國憲法》曾有的附屬條款,由國民大會制定,並且在動員戡亂時期由憲法授予而適用。自1948年5月10日公布實施起,直到1991年經國民大會決議及時任總統李登輝公告才於同年5月1日廢止,共施行43年之久。.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 查看更多 »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中央公職人員增選補選辦法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中央公職人員增選補選辦法》共46條,公佈於1969年3月28日。該辦法為中華民國政府於台灣實施的法律,其法源為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其中,法律名稱中的「動員戡亂」指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央公職人員包含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國大代表及監察委員等三種中華民國國會議員,而「自由地區」為台澎金馬。.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中央公職人員增選補選辦法 · 查看更多 »

立法委員

#重定向 立法院#立法委員.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立法委員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國會,立法院院長即為議長。立法院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1948年(民國37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1月31日。.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立法院 · 查看更多 »

縱貫線 (鐵路)

縱貫線,又稱縱貫鐵路,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簡稱台鐵)經營的傳統鐵路幹線,是台灣第一條,也是台鐵西部幹線的核心路線,自1908年4月20日完工通車起,營運時間已逾百年。.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縱貫線 (鐵路) · 查看更多 »

監察院

監察院為中華民國最高監察機關,1931年2月成立。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在中華民國五院中可負責行使彈劾權、糾舉權、監察權(調查權)、監試權及審計權;1992年前與國民大會和立法院共同行使國會職權。 監察院由委員二十九人組織而成,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任期六年,監察委員之中一人任院長,一人任副院長。.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監察院 · 查看更多 »

韓國瑜

韓國瑜(),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出生於臺北縣(今新北市),眷村子弟,籍貫河南省商邱縣,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法學碩士、東吳大學英國語文學系文學學士、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專修學生班40期。.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韓國瑜 · 查看更多 »

萬年國會

萬年國會,是指中華民國1947年所選出的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監察委員等中央民意代表,官方稱為「第一屆資深中央民意代表」簡稱「資深中央民代」、「資深民代」,民間暱稱為「老國會」、「老代表」、「老法統」等。1947年(民國36年)中華民國憲法施行後,1949年國共內戰失敗,國民黨政府敗退來臺後,停止改選中央民意代表,故此屆中央民意代表長期未曾改選,不斷自我延任,任期居然長達四十多年,因此被施明德在內的民主派及黨外人士譏為「萬年國會」,朱高正甚至直言為「老賊」,直到李登輝執政的1992年才全面改選,解除萬年國會的畸形現象。.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萬年國會 · 查看更多 »

鐵路機車

鐵路機車(或稱作火車頭、機關車、機車頭)是一種用來提供鐵路列車動力的鐵路車輛,它的作用是在軌道上驅動列車。現時有些列車已包含自力推進、能載重的車組,但它們按常理來說不會被視為「鐵路機車」,而是被定義為「動力分散式列車」、「動車組」等。這種自力推進的列車常被用作客運列車,而這情況變得越來越普遍,但用在貨運列車的情況則較罕見(例子包括)。能拉動一列無動力列車的車輛不一定被視作「鐵路機車」,因為它們可能有著載重空間,或是很少會脫離它們的列車(「動車組動車」)。 傳統來說,鐵路機車是在列車前面拉動,但在北美洲以外的地區越來越常見前拉後推式列車。在一列「前拉後推式」的列車裡,一輛鐵路機車在最前面拉、另一輛則在最後面推,使列車前進,後面的機車由最前面的機車控制,這種前進方式通常不適用於北美洲的鐵路系統。在北美,即使提供「中車」(mid-train;放在列車中間的鐵路機車)和「尾車」(tail-end“helpers”;放在列車尾部的鐵路機車),整隊列車前後加起來需要26,000馬力(19,000千瓦)的淨牽引力,但那些「中車」或「尾車」也最多只有9,000馬力(6,700千瓦)的淨牽引力。.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鐵路機車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新聞局(簡稱新聞局)為中華民國行政院曾經設置的附屬機關,具有部會級地位。成立於1947年5月2日,後隨著政府遷台而有多次的縮編與恢復。其主要負責行政院的公共關係、政策宣傳、形象推廣、政府發言等工作,因而有「政府化妝師」之別稱;除此之外,並負有協助大眾傳播產業發展的任務。為配合行政院組織調整,新聞局於2012年5月20日裁撤,改為在行政院本部內設置發言人辦公室。.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行政院新聞局 · 查看更多 »

西門町

西門町(Se-mn̂g-ting,Ximending,),在台灣通常是指台北市的西門町。該區域位於台北市萬華區東北方,為台北市西區最重要且國際化程度最高的消費商圈,以年輕族群為主要的消費对象,並吸引了許多國際觀光客以自助旅行造訪此處。其特色還包含擁有台北市第一條指標性意義的徒步區,以及象徵青少年的流行次文化、見證電影脈動的電影街。 西門町的範圍,街區長寬約500公尺,一般而言東至中華路、西至康定路、北至漢口街、南至成都路,由於中華路公車路線密集,所以也是公車轉乘的重點區域。台北捷運的板南線、松山新店線,亦在此設立西門站。.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西門町 · 查看更多 »

詹裕仁

詹裕仁(),中華民國(台灣)政治人物,曾代表中國國民黨在臺北縣選區當選為第二屆立法委員。 1995年底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競選連任,但未當選。.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詹裕仁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第三選舉區

#重定向 高雄市第三選舉區 (2008年立法委員).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高雄市第三選舉區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第九選舉區

#重定向 高雄市第九選舉區 (2008年立法委員).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高雄市第九選舉區 · 查看更多 »

謝聰敏

謝聰敏(),臺灣政治人物,《台灣人民自救宣言》起草人,前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前民主進步黨籍。.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謝聰敏 · 查看更多 »

魏廷朝

魏廷朝(),祖籍桃園龍潭烏樹林,出生於今桃園市八德區八德國小旁的一間民宅,桃園客家人,他的父親是小學老師,對日本統治台灣極為憤慨,遂將兒子取名「廷朝」,朝廷的顛倒,意為「顛覆朝廷」。臺灣的人權工作者與政治人物,被稱為「人格者」。其弟魏廷昱,亦為活躍之人權與政治人物,台灣民主運動時期黨外人士稱兄弟二人為「大魏」、「小魏」,頗受敬重。為魏侃夫系十八代魏飛龍之後,族譜記載一世祖為南京江寧魏侃夫。.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魏廷朝 · 查看更多 »

魏鏞

魏鏞,中華民國湖北省黃岡縣人,國際知名政治學學者與政治家,被譽為臺灣知識界第一位有系統由美國引進社會科學方法到臺灣的學者。魏鏞多年來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及研討會提出極具份量的論文,從1976年起先後提出「多體制國家」與「雙重承認」理論,曾引起國內外廣泛討論,對中華民國政府的外交政策及大陸政策的形成具有相當影響力。學者朱雲漢稱魏鏞『在政界與學術界間穿梭而能遊刃有餘,真的是極少數,令人佩服甚至羨慕,大概只有美國的約瑟夫·奈伊博士(Dr.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魏鏞 · 查看更多 »

趙振鵬

趙振鵬,台灣軍人、政治人物,曾代表中國國民黨在台北市第一選區(北區)當選為第一屆第六次增額立法委員及第二屆立法委員。.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趙振鵬 · 查看更多 »

黨外

外可以指:.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黨外 · 查看更多 »

黃昭順

黃昭順,中國國民黨籍高雄市政治人物,彰化人,中國國民黨籍高雄市政治人物,曾任高雄市議員,1995年轉戰立委後便連任至今,並曾當選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召委。.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黃昭順 · 查看更多 »

龍門核能發電廠

龍門核能發電廠是台灣新北市貢寮區一座的核能發電廠,因所在地名「龍門」而得名,由臺灣電力公司興建營運,為台灣第四座核能發電廠,故原名第四核能發電廠,2009年3月3日改為現名,其原名簡稱「核四」或「核四廠」較為常用。廠址規劃可供六部核能發電機組使用,現有兩部發電量各1350百萬瓦特(MW)之進步型沸水式反應爐(ABWR),該型反應爐為奇異公司與日立(奇異日立核能)合作設計日立製造之第三代核反應爐,為日本以外第一個使用該反應爐設計的核能發電廠。目前已興建完畢並通過安檢,進入封存狀態。 2018年3月15日,台電宣布將把現有的1744束燃料棒,規劃未來3年分8批陸續運離,預計可於2020年底前全數運出。.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龍門核能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台灣)

《蘋果日報》(Apple Daily,2003年5月2日-)是香港壹傳媒在臺灣所發行的正體中文報紙,創辦人是黎智英,以香港《蘋果日報》為藍本,集團總裁為張劍虹;自2018年3月起,分為數位及紙媒編輯部,社長陳裕鑫現兼任紙媒總編輯。 臺灣《蘋果日報》的推出,亦直接打擊了同系同質的臺灣《壹週刊》的銷路。同時繼三重幫財團挾資本優勢入主報業後,此役臺灣財團報業格局確立,臺灣文人報業正式終結。《蘋果日報》的最大特色是著重圖片以及視覺化之圖表,並採用一般報紙所無的全彩印刷(包括分類廣告在內),印紙量和週末版的《紐約時報》相若。臺灣《蘋果日報》目前為臺灣最具影響力報紙之一。.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蘋果日報 (台灣) · 查看更多 »

蔡錦隆

蔡錦隆(),出生於台中市,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為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蔡錦隆 · 查看更多 »

蔡正元

蔡正元(),臺灣雲林人,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曾任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立法委員、國民黨代理發言人、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蔡正元 · 查看更多 »

蔣經國

蔣經國(),字建豐,生於大清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曾任中華民國總統、陸軍二級上將,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他是蔣中正與毛福梅所生的獨子。1925年至1937年在蘇聯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馬列主義教育。回国后他成為三民主義忠實信徒。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以建設「新贛南」著名於時,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籌備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並擔任幹事會幹事長。1944年至重慶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二戰後,為外交部特派員,與蘇聯方面交涉中国东北地区事務。1948年8月至10月,一度任經濟管制委員會委員,督導上海經濟。 1952年為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出任救國團主任。1956年,主持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率隊開闢中橫公路等台灣地區交通、民生建設。1975年蔣中正逝世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繼蔣中正成為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1972年至1978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1978年起接任中華民國第六、第七兩任總統,於1988年1月13日總統任內逝世。當時蔣經國在台灣主政期間推行十大建設。蔣經國在國際上孤立情勢中,大大發展中華民國經濟,解除多年之戒嚴,促進政治民主化。.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蔣經國 · 查看更多 »

野百合學運

野百合學運(又稱三月學運)是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在1990年3月16日至3月22日發生的學生運動。在該次運動中,人數最多時曾經有將近6000名來自台灣各地的大學生,集結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靜坐(今自由廣場),他們提出「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以及「政經改革時間表」等四大訴求。這不但是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來首次大規模的學生抗議行動,同時也對台灣的民主政治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在該次學生運動後,時任總統的李登輝一方面依照其對學生的承諾,在不久後召開國是會議,另一方面也在1991年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結束「萬年國會」的運作,台灣的民主化進入新階段。.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野百合學運 · 查看更多 »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原名《自由日報》,於1987年改名)是一家創立於1980年4月17日的臺湾平面报纸媒体。發行者全名為「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自由時報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第四選舉區

#重定向 臺中市第四選舉區 (2008年立法委員).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臺中市第四選舉區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第四選舉區

#重定向 臺北市第四選舉區 (2008年立法委員).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臺北市第四選舉區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諮議會

臺灣省諮議會(簡稱省諮議會)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省政諮詢機關,位於臺中市霧峰區,其前身為「臺灣省議會」,乃臺灣實施精省前的最高民意機關。在立法院於1992年全面改選前,1954年起實行地方自治,臺灣省議會議員直選是臺灣民眾可以參與到的民意機關常態選舉中位階最高者。 1998年精省後,其主要工作為管理臺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省議會時期之檔案、公報、議事錄以及地方自治事務研究發展。 目前,臺灣省議會原址已命名為「臺灣省議會紀念園區」,除了臺灣省諮議會之外,立法院中部辦公室與議政博物館亦位於園區內。.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臺灣省諮議會 · 查看更多 »

臺灣選舉

中华民国的選舉制度與架構則來自《中華民國憲法》,其中第二章「人民之權利義務」第17條載明人民有選舉、罷免、創制及複決之權。此外,該法並在國民大會、立法、監察、地方自治制度、省縣及選舉等相關章節,提供臺灣選舉的母法根源。1991年4月起,臺灣歷經7次修憲,修憲後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成為臺灣選舉的另一法理基礎。此外,臺灣於2003年底成為東亞第一個立法保障公民投票權的地區,依公民投票法進行的公民投票亦屬廣義選舉與直接民權之一環。直接民選的總統與國會與公投是中華民國主權獨立自主、政治自由民主、社會開放進步、政府依法行政、全民監督政府施政與公僕表現的重要象徵與方式。.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臺灣選舉 · 查看更多 »

若林正丈

若林正丈(),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政治學者,曾任東京大學教授,現任早稻田大學教授。長久以來研究台灣政治及台灣近代史,中文能力良好,著作甚多。 畢業於長野縣長野高等學校、東京大學教養學部。.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若林正丈 · 查看更多 »

林志嘉

林志嘉(),中華民國(臺灣)政治人物,出身新北五股林家,現任立法院秘書長;曾擔任多屆立法委員、台聯黨秘書長並兩度代理台聯黨主席,亦曾參選台北縣長,但未當選。.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林志嘉 · 查看更多 »

林國正

林國正(),中國國民黨籍高雄市政治人物,臺中人,曾任立法委員、高雄區漁會總幹事、高雄市議員,現任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林國正 · 查看更多 »

林鴻池

林鴻池(),台灣政治人物,生於台北縣平溪(今新北市平溪區),中國國民黨籍,曾任立法委員。.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林鴻池 · 查看更多 »

李登輝

李登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前中華民國總統,生於日本台湾臺北州淡水郡三芝庄下的埔頭坑聚落「源興居」(今新北市三芝區埔坪里),福佬客家人。 李登輝是第一位出生於臺灣的中華民國國家元首,首位全國公民直選產生的總統,以及首位臺籍國民黨主席。因其為落實臺灣民主改革之重要領袖,而被《時代》杂志稱為「民主先生」。在臺灣,傾向獨派的媒體常暱稱他為「阿輝伯」(台語的「阿」字表示親切)。李的功過及評價具爭議。支持者稱他為「臺灣之父」,與曾被稱為「臺灣之子」的陳水扁對比,認為其對台灣經濟及社會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反對者則批評其兩岸政策及民主改革,不滿其提出特殊兩國論造成兩岸關係緊張與開放民主直選造成國民黨失去長期政權。.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李登輝 · 查看更多 »

核四公投

核四公投是中華民國預定舉辦的公投案,內容為決定龍門核能發電廠(第四核能發電廠)是否運轉,2013年2月25日由行政院院長江宜樺宣布,時間未定。在公民投票法於2003年12月31日正式施行前,即有民間團體與政治人物多次提出以「公投」為名的反核聯署活動。2004年-2008年間總計舉辦過三次,共六個與核能無關之全國性公投案,全數因為投票人數未達可投票人數50%下限而遭否決,此後至2013年間未有新的公投案被提出。.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核四公投 · 查看更多 »

桃園縣第二選舉區

#重定向 桃園市第二選舉區.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桃園縣第二選舉區 · 查看更多 »

比例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PR),是議會選舉中分配議席的主要兩種方法之一,另一則是多數制。.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比例代表制 · 查看更多 »

民報 (2014年)

民報是2014年成立的臺灣媒體,在2012年反媒體壟斷運動後由宜蘭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導演吳念真等各界人士跨界籌辦,強調以全民力量辦報,並擴及公眾、社會運動議題,提供社運及弱勢團體發聲平台。。 建報主張中立多元、超越藍綠黨派及財團立場,「結合各行各業的專家,各個領域的學者,認真理性的在這報紙上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問題,從多元的角度分析、評論,為台灣的將來深入思考我們共同的命運。不過,台灣的命運與亞洲、與世界所發生的一切是分不開的,因此這也會是一份兼具有國際視野、關心世界與人類未來的報紙。.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民報 (2014年) · 查看更多 »

民主化

民主化的字源來自民主,通常指的是政權由獨裁體制轉變成民主體制的過程。不少人主張民主化可以被視為一種長期而且連續的歷史過程,而且可以發生在各種社會領域,例如經濟民主化、家庭民主化等等,,近來也有學者討論全球化的民主治理議題。但是在一般人與大多數社會科學家的理解中,民主化通常是指從威權主義或極權主義等其他各種政治體制轉變成自由民主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政治權威的組織方式可能會出現本質上的改變。民主化的社會生態會產生很大改變。.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民主化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是臺灣主要政黨之一,也是繼日治時代的臺灣民眾黨之後第一個實際參政的臺灣本土政黨,為現時中華民國的執政黨。成立於1986年,由黨外運動各團體於戒嚴與黨禁解除前整合而成;2000年首度執政,實現臺灣及中華民國歷史上首次政黨輪替,2008年下野;直到2016年大選勝出後,由蔡英文執政,並首次達成同時掌握行政以及立法部門的「完全執政」地位。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與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民主進步黨 · 查看更多 »

民進黨

#重定向 民主進步黨.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民進黨 · 查看更多 »

江惠貞

江惠貞 (Chiang Huei-Chen,),臺灣政治人物,臺北縣土城人。曾任立法委員、板橋區長,2017年1月20日起擔任新北市果菜公司總經理。畢業於新莊天主教輔仁大學中文系 ,2011年回到輔大企管系唸書,並於2014年6月完成管理碩士在職班學業。 大學畢業後曾任教於東山高中國文老師,27歲時踏入政壇,曾擔任台北縣議員、國大代表、板橋市長、板橋區長等公職。,曾表態反對同性婚姻,並抨擊多元成家是混亂的價值。.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江惠貞 · 查看更多 »

洪秀柱

洪秀柱(),中國國民黨籍女性政治人物、教育界人士,生於臺北市,昵称“小辣椒(Chuchu Pepper)”,曾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立法院副院長、立法委員等職,更一度獲得中國國民黨參加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的代表权。目前擔任由她出資成立的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高中時期便加入中國國民黨,之後依父親期望至中國文化學院法律學系。她畢業後成為國中教師,先後兼任訓導主任與教務主任。她還投入黨務工作,且在1989年經提名而當選成為立法委員。 之後她連任8屆立法委員,主要關注高等教育質量和發展,且支持海峽兩岸關係長期穩定發展。她既是身材娇小,也是口才绝佳犀利直白,所以外号有「政坛小辣椒」,粉丝则自称「辣椒粉」。期間她未跟隨新黨和親民黨離開中國國民黨,而認為應在黨內展開改革。2011年開始,她先後擔任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和副主席,也曾是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考核紀律委員會主任委員。2012年當選成為中華民國歷史上首位女性立法院副院長。 2015年,受直轄市長及縣市長敗選影響,洪秀柱在黨內重要人士未表態下,正式登記參選、並通過提名選舉門檻,而代表中國國民黨競選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隨後在2015年7月19日的中國國民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第3次會議通過提名人案,但因後續爭議發言、「一中同表」主張、海峽兩岸立場和社會支持度下滑,被不少主流國民黨員抵制。最後中國國民黨在2015年10月17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臨時會議以舉手表決廢止提名,成為首位通過黨內初選後、卻被撤銷提名的參選人。 在這之後,洪秀柱參與2016年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過程中出現本土派與非本土派路線爭論,最後以五成六的得票率當選為中國國民黨史上首位通過黨員直選的女性主席。2017年4月9日宣佈參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競選連任,但最終以第二高票落選,成為首位競選連任失利的正任黨主席(首位連任失利的代理黨主席是2016年落敗的黃敏惠)。.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洪秀柱 · 查看更多 »

洪濬哲

洪濬哲(),台灣運動員、政治人物,前籃球國手,曾當選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自球場退休後從政,曾任台北市議員,後代表中國國民黨在台北市北區當選為第二屆立法委員。.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洪濬哲 · 查看更多 »

潘維剛

潘維剛 ,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生於臺灣屏東縣,成長於台北縣板橋,祖籍江蘇泰州,畢業後擔任臺北市議員、立法委員。胞兄潘維大為私立東吳大學校長。.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潘維剛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第七選舉區

#重定向 新北市第七選舉區 (2008年立法委員).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新北市第七選舉區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第一選舉區

#重定向 新北市第一選舉區 (2008年立法委員).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新北市第一選舉區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第六選舉區

#重定向 新北市第六選舉區 (2008年立法委員).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新北市第六選舉區 · 查看更多 »

政黨輪替

政黨輪替(Party Alternation)是指由不同政黨(在野党)接替前一政黨擔任執政黨的情形,可能以投票制度的方式進行,亦可能是以暴力或非暴力革命的形式完成。政黨輪替一般出現在實行兩黨制的國家,但也有多黨制國家,由部分佔主導地位的大政黨輪流執政。.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政黨輪替 · 查看更多 »

1991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二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是依據李登輝總統於1991年5月1日所公布之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五條規定,中央選舉委員會於1991年12月21日舉行投票,首次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辦理國民大會代表的全面改選。此次選舉總計有627人參選,選出第二屆國大代表共325席,包含219名區域代表、6名山胞代表、80名全國不分區代表、20名僑居國外國民代表。 總選舉人數共13,083,106人,出席投票者8,938,622人,投票率為68.32%。選舉結果,中國國民黨當選254席,民主進步黨獲得66席,全國民主非政黨聯盟3席,無黨籍2席。.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1991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中華民國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於1992年12月19日舉行,選出第二屆立法委員共計161席,包含119席區域立法委員、6席原住民立法委員,30席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和6席僑選立法委員。此次選舉也是在1948年舉行的第一屆立法委員選舉後,中華民國首次的國會議員全面改選,因此本屆選舉又被稱為全民改選、國會全面改選等。 由於立法院在臺灣政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朝野14個政黨共推出403位候選人,角逐161席立法委員,競爭非常激烈。選舉結果,國民黨以過半票數獲得102席,而民進黨得票率則首次超過三成,並獲將近立法院總席次三分之一的51席。另外,中華社會民主黨獲1席,無黨籍人士獲7席,其餘參選之政黨未取得席次。然而,國民黨在臺北市、新竹市、嘉義市及金門縣,皆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嚴重挫敗。 本次選舉並發生中國國民黨候選人作票遭判處有期徒刑的歷史紀錄。.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1992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1994年中華民國省市長暨省市議員選舉

1994年中華民國省市長暨省市議員選舉,是中華民國臺灣省之省長及省議員與兩個院轄市(臺北市、高雄市)之市長及市議員的直接選舉,於1994年12月3日進行投票 ,中央選舉委員會。此次選舉包括首次進行的臺灣省省長直選與升格為院轄市後首次進行的臺北市市長及高雄市市長選舉,是歷來第一次全臺的一級行政區首長同時普選(1950年-195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屬二級行政區首長選舉),因而意義重大,但在省市長選舉及省市議員選舉方面皆沒有牽涉到已被虛級化的福建省。.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1994年中華民國省市長暨省市議員選舉 · 查看更多 »

2005年中華民國任務型國代選舉

#重定向 2005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2005年中華民國任務型國代選舉 · 查看更多 »

2015年臺北市第四選舉區立法委員罷免投票

#重定向 2015年臺北市第四選舉區立法委員蔡正元罷免案.

新!!: 中華民國國會在臺灣之全面選舉與罷免和2015年臺北市第四選舉區立法委員罷免投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華民國(臺灣)國會之全面選舉與罷免中華民國國會之全面選舉與罷免中華民國國會於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終止後之選舉與罷免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