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中国语言地图集

指数 中国语言地图集

《中国语言地图集》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澳洲人文科學院合作,组织方言研究人员在方言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于1983年开始编制,1987年完成的中国各地区语言使用分布情况的地图集。该书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李荣、熊正辉、张振兴担任主编,香港朗文(远东)出版公司于1987年和1991年分两次出版,2012年由商務印書館發行第二版。.

52 关系: 台湾吴语壮侗语族天津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客家话官话山东省山西省上海市中國語言列表中国东北地区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南亚广东省云南省开本北京市商务印书馆入聲皖南皖北福建突厥语族粤东甘肃省青海省语言学藏緬語族藏语方言闽语蒙古语蒙古语族苏南苏北苗瑶语系苗語陕西省李榮 (語言學家)江西省汉语汉语方言河南省河北省湖南省满-通古斯语族澳洲人文科學院海南岛海南省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晋语 扩展索引 (2 更多) »

台湾

#重定向 臺灣.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台湾 · 查看更多 »

吴语

吴语,又称吴越语、江南话、江东话、江浙话,是吴越民系使用的语言。主要通行于中国江苏南部(除南京和镇江的部分地区)、苏北启东、海门、通州和靖江的部分地区、上海、浙江大部分地区、安徽南部的部分地区、江西东北部和福建西北角及香港、美国旧金山等地说吴语的移民之间。 截止1997年,全球以吴语为母语的人数约为7717万人,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位居世界第10名,在中國境內中僅次於以官话(北方话)为母语的人数。2007年,吴语的母语使用者人数为7952万人,仍为世界100大语言之一。2013年,吴语的使用者人数约为80102480人。2015年,吴语的使用者人数约为8070万人。 吴语在明清时代的通行语是苏白,一种近似于苏州话语音但带有吴语文读特色的综合性共通语。但是,在近代,通行语的地位逐渐被上海话所取代。吴语词汇和语法具有独特性。譬如用吴语写成的小说《海上花列传》非吴语使用者无法深入理解其内涵。張愛玲女士翻譯后夾雜的官話,仍然不能完全使官話使用者很好理解其本意。海上漱石生(孙玉声)《退醒庐笔记》:“韩书已易名曰《海上花列传》,而吴语则悉仍其旧,致客省人几难卒读,遂令绝好笔墨竟不获风行于时。”胡适《亚东本〈海上花列传〉序》:“孙先生的解释似乎很近于事实”。金庸的武侠小说系列也大量使用了吴语词汇,如“物事”、“醒转”等等。 吳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作为单数的吴语一词在文本中(如吴语维基百科的条目用语就试图在上海口语与苏州口语中间寻找最佳契合点)出现时,其意义为一种吴语,根据情境不同可能指苏州话、上海话甚至杭州话,读者须自行判别。.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吴语 · 查看更多 »

壮侗语族

#重定向 侗台語.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壮侗语族 · 查看更多 »

天津市

天津市,简称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和中国北方最大沿海开放城市。天津位于华北平原的海河各支流交汇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有海河在城中蜿蜒而过,跨越海河的各式桥梁形成了“一桥一景”的景致。 天津因漕运而兴起,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自1860年天津开放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多国在天津设立租界,洋务派亦在天津兴办实业,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在领风气之先的同时,天津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等发展迅速。由天津开始的军事、教育、司法、交通、通讯、工业等方面的近代化建设,均开中国之先河。天津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2006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总体规划》将天津完整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 ,人民网,2010-8-7查阅,并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设立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11月,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选址天津共同建设中新生态城。2015年4月,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中国长江以北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经过自1990年代开始的工业东移战略,天津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和“天津港-天津南港”的双城双港的城市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确定天津市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 天津市举办了2013年的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和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同时天津也是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常驻举办城市。.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天津市 · 查看更多 »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中国西北的民族自治区,位于黄河中游、蒙古高原南部。大部分地区因黄河缓慢穿流而为河套的一部分。宁夏下辖五个地级市,首府银川。.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客家话

#重定向 客家语.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客家话 · 查看更多 »

官话

官--話(又称北--语、北--方话、官--話方言。此外有時也稱北--方方言,唯此名稱有爭議)為汉语的一支,主體為北方漢語。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官话是漢語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視官話為獨立語言的話,則官話下有數支官話的方言。無論如何劃分,官話的地位都跟吴语、粤语、闽语、晉语、湘语、客语、贛语等相同,要麼同為獨立語言,要麼同為漢語下的一級方言。 官话是漢語诸方言中分布最广的一种,除了北方以外,官話也同時分佈在中国南方绝大多数地区,如南方的江西大部、安徽中北部、四川大部、重庆、云南、贵州、湖北大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北部和江西沿江地区作为母语使用。此外,官話在江蘇省蘇州市吴江区的菀坪镇、福建省南平市的延平區以及福州長樂航城街道的琴江满族村等地也以方言島的形式出現。現今中國目前的官话大致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分别以北京话、西安話、成都话和揚州话为代表。 官話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官話也是中國現在的主要通用語。其中,现代标准汉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普通话、中華民國(臺灣)的國語、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語)均以北方官话为基础音调而形成的规范语言。.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官话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山东省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山西省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中國語言列表

#重定向 中国语言列表.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中國語言列表 · 查看更多 »

中国东北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简称中国东北、东北、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個地理大区,也属于第二阶梯的经济大区。中國東北在永乐遷都后,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現在的中国东北地区,廣義上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风土文化相近的内蒙古东四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所构成的地区,狭义上则仅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在内。土地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总量33367亿元,占中国全国的8.38%,人口1.2亿,占中国全国总人口的9.18%。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东三省是全国生育率最低的三个省,总和生育率为0.74至0.76,仅为世代更替水準的三分之一。.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中国东北地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縮寫為CASS)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最高的和最全面的国家级学术机构与综合研究中心。成立于1977年5月,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後哲学社会科学部行政階級提升等同中國科學院,並在改組後正式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排名全球第31名,為中國排名最高的智庫。.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 · 查看更多 »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东南亚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云南省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昆明。云南是直立人重要的活动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乃至亚洲最早的直立人。战国时期,滇池周边地区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总人口4770.5万(2016年),占全国人口3.35%,排名第12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与三个国家相邻:缅甸、老挝和越南。北回归线从该省南部横穿而过。.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云南省 · 查看更多 »

开本

开本指书籍页面大小的不同规格。 印刷的时候,为了方便,一般是将固定大小的全张纸用多次对折的形式分成多个小张来进行印刷、裁开、装订。按照分成的张数,有全张(不分)、对开本(2张)、四开本(4张)和8开本、16开本、32开本、64开本等不同的开本。 由于各国、各类印刷可能采用物理尺寸不同的全张纸,所以开本不对应一定的长宽尺寸。目前16开本一般宽180-210毫米,长260-300毫米。(以31英吋(787 mm)×43英吋(1086 mm)的全张纸,去製成16開本的書本尺寸;因為純紙張的尺寸和製成書本的尺寸,裁切的寬容許会有差異。) 在国际标准ISO 216纸张尺度中,A、B、C系列内部是用对折来衡量的。例如A4的纸相应于A0纸的24.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开本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机构,由原美北长老会美华书馆工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四人得到长老会美國籍牧师费启鸿的帮助,于1897年2月11日始创于上海,秉承“倡明教育,开启民智”之宗旨,为中国现代出版业巨擘,在上百年的漫长岁月中,对中国现代的文化与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商務印書館初期承印商业簿记表冊、帳本、教會圖書等印務,故得名商务。.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商务印书馆 · 查看更多 »

入聲

入声(checked tone、entering tone)是音韵学上一组相互关联的概念的统称。 入声韵是指古代汉语中的一类音节结构。入声字是指音节属于这类结构的字。受音节结构影响,这类字的声调在《切韵》时代都相同,因此都属于入声调类,其入声调值的调型是短而急促。入声调类也可以用来特指某个特定时期、某种特定汉语方言中的一个或几个和《切韵》入声调类有传承关系的调类;这些不同时期、不同方言中的入声调类,都拥有各自的入声调值,但调型一般也都是短而急促的。 尽管入声在根据传统音韵学属于“四声”之一,但“入声和非入声的差别更多来自音质而非音调”(王力)。在切韵至广韵时代,入声都稳定并完整(拥有-p,-t,-k三种辅音韵尾)存在于中原的方言中。但是由于当时的具体调值已经不可考,我们便无法得知入声与其他声调在当时是否拥有相同的调值。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有不少是保留入声的(有的完整保留辅音韵尾以及区别于其它声调的调值;有的已经失去或正在丢失辅音韵尾但具有区别于其它声调的调值等),这可视为入声作为声调存在的必要性。 在行文中,这些概念往往都混同、省称为入声。.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入聲 · 查看更多 »

皖南

南是指中国安徽省南部地区,通常包括马鞍山市(除含山县、和县)、芜湖市(除无为县)、铜陵市、宣城市、黄山市、池州市等地区,即安徽省长江以南的地区。 皖南地区的地形以山地为主。主要山岳有黄山、九华山、牯牛降、齐云山等。 皖南地区的水系以黄山为界,其北侧及西南侧属于长江水系,东南侧属于钱塘江水系。黄山北侧的青弋江等河流直接汇入长江,西南侧河流进入江西省,经过鄱阳湖再汇入长江。钱塘江的上游新安江发源并流经皖南地区。.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皖南 · 查看更多 »

皖北

皖北是指中国安徽省北部地区,广义的皖北通常包括位于长江以北的合肥市、巢湖市、滁州市、安庆市、六安市、淮南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等。 皖北地区的水系分为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而现在狭义的皖北往往指代的是淮河流域诸地市,包括淮南市、蚌埠市、淮北市、阜阳市、亳州市、宿州市,长江流域诸地市,包括合肥市、巢湖市、滁州市、安庆市、六安市,一般被称为皖江地区或者皖中。 Category:安徽地理.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皖北 · 查看更多 »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福建 · 查看更多 »

突厥语族

突厥语族(Turkic languages)是阿尔泰语系中最大的一个语族,语族内部包括40多种语言。突厥语族语言简称突厥语,突厥语的使用人口在1.65亿至2亿人之间,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上。东起新疆,西至東歐,北自西伯利亞,南抵伊朗。 突厥语是一种黏着语,元音和谐是该语言的显著特征之一。突厥语有悠久的书面语历史,有文字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公元6世纪突厥汗国时期的古突厥语碑铭,并在各历史时期作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与国际交流用语。现在,土耳其语是突厥语中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在土耳其语中,突厥语和土耳其语是同一个词。.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突厥语族 · 查看更多 »

粤东

粤东,指广东東部,其涵义较固定,包括以下地级市:潮州、汕头、揭阳、梅州、汕尾,但客家地区的梅州、惠州、河源(有时计入粤北)。廣東可劃分為四片區域:珠三角、粵東、粵西、粵北。.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粤东 · 查看更多 »

甘肃省

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於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市。“甘肃”()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甘肃省 · 查看更多 »

青海省

青海省,简称青,为中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省会是西宁市。.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青海省 · 查看更多 »

语言学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一门关于人类语言的科学研究。语言学包含了几种分支领域。在语言结构(语法)研究与意义(语义与语用)研究之间存在一个重要的主题划分。语法中包含了词法(单词的形成与组成),句法(决定单词如何组成短语或句子的规则)以及语音(声音系统与抽象声音单元的研究)。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相关分支,它涉及到语音(phone)与非语音声音的实际属性,以及它们是如何发出与被接收到的。 與学习語言不同,语言学是研究所有人类语文發展有關的一門學術科目(通常只有根据语言,非文字)。传统上,语言学是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但是现在语言学越来越独立了。语言学研究句法和词语等语言的描述,也研究语言的发展史。 语言学其他的附属科目包括以下:.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语言学 · 查看更多 »

藏緬語族

藏緬語族是分布於中國西南部、印度東北部、尼泊爾、巴基斯坦、不丹、緬甸、泰國、越南等地的一組語言。根據民族语网站2009年的資料,藏缅语族共包含有435种語言,其中主要的语言有緬甸語、藏語、彝語、曼尼普爾語等。藏緬語族被歸類在漢藏語系之下,與長期被歸入漢藏語系的另兩個語族(苗瑤語族、壯侗語族)之間的關係,一直是語言學界爭論的焦點。 藏緬語族语言的总使用人口约有6000万。緬甸語是藏緬語族中使用人口最多的一個語言,大概有3200萬人使用。此外,有700萬左右的藏人使用藏語。.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藏緬語族 · 查看更多 »

藏语方言

藏语方言(Tibetan dialects或Tibetan languages)是现代藏语多种口头形式的统称,组成藏缅语族的一個支系。 藏语方言的分类有多种方案。西義郎把藏语方言分成六大类:.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藏语方言 · 查看更多 »

闽语

閩語(Mìng-ngṳ̄;Bân-gú;Máng-gṳ̂;Mâing-ngṳ̌),在中国大陆俗称福建话(Hók-gióng-uâ;Hok-kiàn-ōe),即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支,為傳統的「漢語族七大语言」架構中的語言(漢語方言)之一。閩語實質上是一群相互關聯的聲調語言,主要分布地为中国大陆的福建、海南、浙江南部、广东東南部和南部,以及臺湾、新加坡、馬來西亞、海外閩台裔人群。閩語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再加上閩語內部分歧無法互通,視閩語為獨立一語支的話,其下再分為沿山閩語與沿海閩語兩語群,兩語群下則有數支閩語的語言。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閩語是它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片。 閩語在閩南人口最多的台灣有相當大數量的使用者,影響力僅次於官話(現代標準漢語)。閩語在其他国家華人居住地区也有相當規模的影响力。在海外華人社群中,闽南语影響力僅次於粵語。截止至2002年,以各种闽语为母语的總人口數大約在7500萬以上,比粵語使用人口多,但在海外的分佈範圍不如粵語廣。 閩語(包括其下的各支閩語言)也是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闽语的形成是多源流的。其中存在闽越语(閩越人的語言)的底層詞彙,上古時期吳語和楚語(湘語)的詞彙也有留存。後來在六朝和唐末五代時期,先後由中原移民帶來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中原汉语因素,逐漸形成定型的系統。侯精一主編,《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08~209頁闽语也是汉语族中保留上古汉语特色较多的一个语言。 閩語被看作是汉语族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支;尤其是在福建中部的山区,方言分布极为复杂,素有“十里不同音”之称。1955年,中国大陆学术界将闽语作为一个语支,下分闽南、闽北两语;1963年则合而为一,下分闽南、闽东、闽北、闽中、莆仙五种语言。 福建是闽语的中心地带。后来因闽南人移民到海南、臺灣、广东南部以及浙江东南部沿海,使用闽语范围随之扩张。后来因为福建人的大量对外移民,在东南亚與北美地區也有相當多華人使用各种闽语。其中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等东南亚国家的華人就屬闽南人移民数量最多,当地所稱的福建話指閩南語的泉漳片。.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闽语 · 查看更多 »

蒙古语

蒙古语是蒙古民族说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語族。蒙古语有很多方言,主要分为中部方言、西部方言(卫拉特语)、北部方言(布里亚特语)和东部方言(科尔沁-喀喇沁)。蒙古语接近辽国的契丹语,但是由于契丹文尚未完全解读,很难进行语言历史比较。 现在中国内蒙古以傳統蒙古語字母书写,並和簡體中文一起並列使用,而蒙古國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時期由於苏联影响,废除了传统蒙文,主要使用西里尔字母,現已恢復使用傳統蒙文,使用量較少。 为了方便,这里使用的是蒙古文的转写,这种写法代表蒙古语在13世纪的发音,与现在的方言有明显的区别。但是,从这种写法可以推断现在各种方言的读音,而进行相反的转换(从现在的发音推断古蒙古语的发音)则很困难。.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蒙古语 · 查看更多 »

蒙古语族

蒙古语族是阿尔泰语系的语族之一。这是主张阿尔泰语系具有发生学性质的一派学者的意见。另一派学者认为蒙古语族是一个独立的语族,在类型上与突厥语族、满-通古斯语族十分相近。蒙古语族包括9种语言:蒙古语、布里亚特语、卡尔梅克语、达斡尔语、莫戈勒语(阿富汗的埃馬克人與赫拉特少數蒙古人)、东部裕固语、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历史上,中国境内的卫拉特语和卡尔梅克语接近,巴尔虎-布里亚特话和俄罗斯的布里亚特语接近。现在这两种话和蒙古语的共同性不断增加,所以在中国境内它们处于蒙古语方言的地位。蒙古语族各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蒙古国、俄罗斯、阿富汗等地。使用人口约500万。 蒙古语分布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西北各省、区,以及蒙古国。布里亚特语和卡尔梅克语分布在苏联,中国境内则有分别和这两种语言相近的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和卫拉特方言。这两种方言再加上内蒙古方言就是中国蒙古语的三大方言。达斡尔语分布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及黑龙江省。其他 4种语言分布在中国甘肃、青海两省。莫戈勒语分布在阿富汗。使用蒙古语族语言的人口共约500万左右。 蒙古语族9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基本上相近的语法体系和大量的同源词。同时,各语言之间又互有差异,各有自己的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点。差异的大小是不同的。大体上说,蒙古语、布里亚特语、卡尔梅克语、达斡尔语比较近,而前三者更近些;东部裕固语、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比较近,而东部裕固语又和后三者稍远些;莫戈勒语则和其他8种都不很近,但从基本特点看,稍近于蒙古语、布里亚特语、卡尔梅克语。因此,可以断定,蒙古语族各语言源于一种"共同蒙古语"。现代的 9种语言是经过长期演变几次分化而形成的。可能是开始分为东西两个方言。蒙古语、 布里亚特语、 卡尔梅克语、达斡尔语、莫戈勒语来自古东部方言,东部裕固语、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来自古西部方言。到东西两个方言发展为语言时,在东方的语言里,达斡尔语、莫戈勒语各为一个方言,蒙古语、布里亚特语、卡尔梅克语还只是一个方言;在西方的语言里,东部裕固语自为一个方言,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共为一个方言。到这5个方言都发展为语言时,蒙古语、布里亚特语、卡尔梅克语、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各形成为方言。最后一步才是这6个方言继达斡尔语、莫戈勒语、东部裕固语之后,也形成语言。 蒙古语族语言都是粘着语,体词和动词都可以在词干后依一定次序接几层语法粘附成分,表示几层语法意义。大部分语法粘附成分既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又出现在上述各种语言的口语中,也有一些语法粘附成分只出现在文献记载和几种口语中,其他口语不见。口语中个别的语法形式在文献中找不到。 蒙古书面语和9种口语名词后附加属格:宾格、与-位格、离格的粘附成分,以表示各种语言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 从历史上看,蒙古语族语言都有元音和谐律。元音和谐律的基本性质是:在词根内部、词根和构词成分之间、词干和语法成分之间,性质相同的元音表现为互相适应,即某些元音之后可以出现某些元音;性质相反的元音表现为互相排斥,即某些元音之后不能出现某些元音。一双双互相对立的元音,组成舌位较后较低或发音时器官较紧张的一组和舌位较前较高或发音时器官较松弛的另一组。同组元音互相和谐,异组则否。有的语言在此基础上又增加元音的唇状和谐,于是同一个语法成分,在语音面貌不同的词干之后,要求分别出现4种不同的语音形式。 元音和谐在9种语言中的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大体上说,蒙古语、布里亚特语、卡尔梅克语保留得比较完整;达斡尔语、莫戈勒语、东部裕固语处于半保持半破坏状态;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破坏,词的两组语音形式的对立已很不明显,但历史上存在过元音和谐,仍然留有痕迹,可以推寻。蒙古语族语言还有辅音和谐现象。主要表现是:在有舌位较后较低的元音的词--出现软腭辅音时,部位偏后;在有舌位较前较高的元音的词--出现软腭辅音时,部位偏前。在词首位置的这种软腭辅音,在古代可能只有塞音而没有擦音,现代的莫戈勒语和东乡语还是如此(从喉擦音变为软腭擦音的另当别论)。古代的清或清音带送气的软腭塞音在现代蒙古语(卫拉特方言除外)和布里亚特语都变成了擦音。卡尔梅克语和蒙古语卫拉特方言、达斡尔语、东部裕固语、土族语、保安语从塞音向擦音演变的范围更窄一些。.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蒙古语族 · 查看更多 »

苏南

苏南,地区名,与苏中、苏北相对,官方定义为江苏省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五市。傳統蘇南地區是指江蘇省長江以南地區的南京到上海一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于2013年4月25日公布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苏南 · 查看更多 »

苏北

苏北,即江苏省的长江以北,常常与苏南相对。 傳統意義上的蘇北指代江蘇(包括上海,不包括盱眙、泗洪,但包括蕭縣、碭山)長江以北,崇明島、六合縣、浦口、江浦縣皆屬於蘇北。.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苏北 · 查看更多 »

苗瑶语系

苗瑶语是苗、瑶、畲等族群所使用的有共同来源的一些语言的总称。学术界对于苗瑶语的语言系属分类有不同看法:华人和中国学者多认为苗瑶语是属于汉藏语系的语族,即苗瑶语族;欧美学者多认为苗瑶语是独立语系,即苗瑶语系。对于其内部特点、所包括的语言等,一般并无争议,所以在不讨论其系属分类时,即简称苗瑶语。 苗瑶语的使用者分布於中国的中南和西南地区,以及中南半岛北部邻近中国的地区,主要为苗族、瑶族和畲族。这三个民族大约有1300万人口,其中使用苗瑶语的约占四分之三。 苗瑶语具体包括各地苗族使用的苗语、巴那语,各地瑶族使用的勉语、布努语、巴哼语、优诺语、炯奈语,以及极少数粤东畲族使用的畲语,等等。一般可以分为苗语支(族)和瑶语支(族),也有学者增加一个独立的畲语支。 西方学者多称瑶语支为“勉语族”(Mienic languages),同时称苗瑶语为“苗勉语”(Hmong–Mien languages)。.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苗瑶语系 · 查看更多 »

苗語

苗語是苗族人語言的統稱,屬於苗瑤語族的苗語支。分布在中國的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以及越南、老撾、泰國、美国等国。苗語可以分为湘西(100万人)、黔東(210万人)和川黔滇(300多万人)三大方言。其中以川黔滇方言最為複雜。這三大方言與布努語等语言共同組成苗語支。.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苗語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李榮 (語言學家)

李荣(),曾用名李昌厚,笔名董少文、宋元嘉等,浙江温岭人,语言学家。曾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组(室)负责人、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长、《方言》杂志主编。.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李榮 (語言學家) · 查看更多 »

江西省

江西省,简称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界浙江与福建、北邻安徽和湖北,西连湖南,南毗广东。境内最大河流为長江支流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注入中国目前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省总面积166946.58平方公里,2016年底人口4592.00万人江西省统计局:〈〉。省会为南昌。.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江西省 · 查看更多 »

汉语

漢語,又稱中文、華文、唐話、中國話等,是漢藏語系漢語族下之一種語文,為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目前世界有六分之一人口做為母語。漢語有多種分支语言,當中現代標準漢語為現行的漢語通用語,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又稱為普通話)、以及中華民國的国语。此外,漢語還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傳統華人社會習慣稱之為「漢語」,本文一律以漢族慣稱「漢語」來表示,國際間常稱中文。其他稱呼僅限特定人群使用,請另見相關條目。,并被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采用为官方语言。 汉字是汉语的文字書寫系统,又称汉文、中文、华文、唐文,在中华民国又称为国文,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時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漢語属分析语,有声调。漢語包含書面語及口語兩部分,古代書面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使用現代標準漢語語法、詞彙的中文通行文体(又称白话文)。 对于汉语的分支语言,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汉语定义为语言,并将官话、贛語、闽语、粤语、客家语、吴语、湘语七大语言定义为一级方言;另一种观点则将汉语视为语族,其下無法互相溝通的視為語言,如國際標準化組織就將漢語族分為13種語言:闽东语、晋语、官话、莆仙语、徽语、闽中语、赣语、客家语、湘语、闽北语、闽南语、吴语、粤语。.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汉语 · 查看更多 »

汉语方言

在汉语/汉语族中,各地方存在著口語性差距極大的語言變體,稱為漢語變體(varieties of Chinese)。中国出于政治因素,把這些變體都統稱為所谓的漢語方言。 汉语的差异化程度随地域而别。在官话区内,往往相距数百公里的居民也能勉强溝通;而在华南地区,有着“十里不同音”的说法,有些地方的差異程度就連同城居民也无法溝通的程度。不过在書寫上除了部分用詞之外,汉语的书面语却十分统一:在古代有产生于汉语分化前的文言文,现代則有以官话为基础产生并制定的白话文。 「漢語方言」被认为是一個極具漢民族特色的稱呼,因為雖稱為“方言”,但其實方言內部的語言差異甚至比歐洲諸語之間的差異更大,甚至方言內部的次方言之間的差異也比一些歐洲語言间的差异要大(如閩語內部的差異)。因此一部分西方學者比照歐洲語言的劃分,認為漢語內部的方言應該集體升格為語言,即汉语族下的诸语言。 汉语方言的划分主要是以“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关系”来划分的。若以听感为准,比如闽语内部及吴语内部的各個次方言之間都无法完全通话,但由于有共通的語法邏輯、特定常用詞彙等同源因素,因此皆被视为闽语或吴语。若依「方言」的字面意義「地方的語言」依地域划分,則福建省(閩)内居民并非都使用闽语,亦有客、吴两语的使用者;同时,闽语不只通行於福建,也通行於海南、臺灣、浙江南部,並隨著移民擴展到新加坡與马来西亚。 另外,由於与漢語語系的嚴格對應,有些漢學家(如美國漢學家白保羅)甚至將白語(中國白族的民族語言)也視為漢語的一種方言。由於學術界一般肯定白語与漢語的分裂是在公元前2世紀左右,更因為白族不是漢族,不適用於如此“具有鮮明漢民族特色”的語謂體系,因此這種將白語納入漢語方言的說法无法獲普遍认同。.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汉语方言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河北省 · 查看更多 »

湖南省

湖南省(湘语长益片新派长沙话:;湘语娄邵片双峰话:),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级行政区,全境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因大部在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境内广植芙蓉(木芙蓉),古诗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有“芙蓉国”之誉。湖南的省会长沙市,省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路。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方言以湘语为主,在湖南省內的其他地区则主要使用西南官话、赣语、湘南土话、瓦乡话以及客家话等其他汉语方言。此外,苗语、土家语、侗语、勉语(瑶族的主要语言之一)等少数民族语言在湖南省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湖南省 · 查看更多 »

满-通古斯语族

#重定向 满-通古斯语系.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满-通古斯语族 · 查看更多 »

澳洲人文科學院

#重定向 澳洲人文學院.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澳洲人文科學院 · 查看更多 »

海南岛

海南岛是位于南海北部的一座岛屿,又称琼州;陸地面积33,21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屬於大陆岛,隔著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成立後,在該政權實際控制的島嶼裏,它屬第一大島,於1950年5月1日發動海南島戰役後擁有主權,併入廣東省,1988年獨立建省——海南省,同时成立海南经济特区,它是中国第22个省和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若算上海南省的海上管轄領地,該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的省分。在原本中華民國的領土規劃裡,海南岛屬於海南特別行政區。 海南島現今管轄人口約8,671,518人,也是今日海南省除南海諸島之外的主要组成部份。.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海南岛 · 查看更多 »

海南省

海南省,简称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海南省位於中國的最南端,包括海南島、中沙、西沙、南沙群島及其周圍的海域,全省陸地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島陸地面積3.39萬平方公里,面積與台灣島相近35,882.6258 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是中国海洋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也是中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以及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其常住人口867.15万人,省会为海口市。.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海南省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

浙江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接江蘇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为杭州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尤以發達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地區生產總值位居中國第四位。.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شىنجاڭ ئۇيغۇر ئاپتونوم رايونی),通称新疆,简称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部的一个自治区,也是中國陆地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自治區由新疆省改置,成立于1955年,首府位於乌鲁木齐。新疆总面积为16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陆地边境线达5600多公里,占中国边界总长度四分之一。 新疆地貌为“三山夹两盆”,即拥有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的独特地形特征。南北两端分别为昆仑山脉和阿尔泰山脉,而横亘中部的天山山脉则将新疆大致分为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两大部分,或以北疆和南疆俗称。夏季高温、光照充足以及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使得新疆出产各类优质瓜果,如蕃茄、哈密瓜、石榴、葡萄等。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使南疆成为中国最大的优质棉花生产基地。新疆也是中国油气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储量占陆地总储量近三分之一,克拉玛依油田是中国西部最大的油田。 新疆是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东乡族等19个民族世代居住的地方,自治区境内还有五个民族自治州和六个民族自治县。.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晋语

晉語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的一种语言,也是中国北方汉族地区除官话之外的唯一一门被官方认定为“獨立語言”的汉语族语言。晉語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晉語是它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視晉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晉語下有數支晉語的方言。 晉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截止1996年,晋语的使用者约为4500万左右(不含汾河片),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位居世界第22名,在漢語中影响力僅次於官话、吴语、粤语和闽南语。至2007年,晋语的母语使用者人数增至6305万人,仍为世界100大语言之一。 晋语是山西、陕北、河套等地区的主要语言,现代晋语的使用者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山西省、内蒙古中西部、陕西省北部、河北省西部、河南省北部等地区,以太原话为代表方言。晋语的命名来自于“山西省”,又被部分中国学者称为晋方言。 最早提出將晉語自官話中劃分出來的是語言學家李榮,他所依據的標準是「山西省及其毗連地區有入聲的方言」。不過,也有部份學者對此提出異議。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裏首次把晋语列入,2007年的国际认证 ISO 639-3 国际语种代号的编制中,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把晋语列入,语言代码为:ISO 639-3 cjy 。.

新!!: 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晋语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