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洪学智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洪学智之间的区别

东北人民解放军 vs. 洪学智

东北人民解放军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位于中国东北的一支军队。自1945年成军,至1948年底,通过三年的战争,攻占中国东北全境,为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部队最早可追溯至,1945年9、10月间,由当地游击队和进入东北的关内解放区部队整合而成的东北人民自卫军。1946年1月,更名为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两部,为一个总部领导。1948年3月后,将中华民国政府在东北的控制区压缩于长春、沈阳、锦州等数座孤城。当时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75万人。其中东北野战军54个师75万人,包括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同年8月,东北野战军设立了独立的领导机关。9月12日,开始辽沈战役。最终,东北人民解放军击败中华民国国军在东北境内的大部分部队,占领了东北全境。其后,东北野战军进入山海关内作战,于1949年3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东北军区则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的大军区之一,后演变为沈阳军区、内蒙古军区。. 洪学智(),安徽省金寨县(原屬河南省商城縣)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他于1955年9月、1988年9月先后两次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是解放軍中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將軍,故有人称其为“六星上将”。 洪学智早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一军战士、班长、排长、红四军第十师连长、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参与长征等历次作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大队一支队支队长、第四大队副大队长,第五分校副校长,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副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军长,第十五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总后勤部部长。1959年因彭德怀案受牵连,下放至吉林省任农业机械厅厅长、吉林省重工业厅厅长。文革结束后,历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委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之间东北人民解放军和洪学智相似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洪学智有(在联盟百科)14共同点: 吉林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中国共产党东北人民解放军平津战役八路军第二次国共内战高岗黄克诚辽西长征洪学智

吉林省

吉林省是中国东北地区中部的一个省份,东南邻滨海边疆区、朝鲜,北、西、南与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接壤,位在東經121°38'至131°17',北緯40°52'至46°18'。古为濊貊、扶余族、肃慎地,唐朝屬渤海地,遼代屬兩道,金朝分兩路,元代屬遼陽行中書省,明朝置建州爲女真地,以境内吉林城而得名。清於1673年在吉林市建城,名“吉林烏拉”(满语意爲“沿著松花江”);後置吉林省,為吉林將軍駐地。光緒年間將駐地建為吉林省,簡稱吉。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人口2729.82万人(2007年,以下数据为2001年),有汉(2435万,占91%)、朝鲜族(115万,全国最多)、满(99万)、蒙古(17万)、回(13万)、锡伯(3168人)等民族。辖1个自治州、8个地级市、57个县(市、区)、3个自治县。省会长春市。.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吉林省 · 吉林省和洪学智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洪学智 · 查看更多 »

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通称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军委,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总称。实际上包括以下两个机构:.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 中央军事委员会和洪学智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主力部队之首。由1945年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及东北抗日联军为骨干,在东北三省发展组建而成。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在1949年3月11日改称为第四野战军。1955年4月,第四野战军番号撤销,所部转隶广州军区。.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和洪学智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在中國大陸常簡稱為党,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執政黨。该党创立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由陳獨秀和李大釗於1921年7月组织成立,初期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援助,并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後,两黨进行了長達10年的军事斗争。1940年代起,中國共產黨逐渐摆脱外國勢力的影響,改由以毛泽东为首的本土派掌权。在抗日战争期间,与国民黨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擊敗中華民國國軍,進而取得大陸地區及其絕大多數沿海島嶼的統治權,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排除意識形態問題和许多非共產主義的政黨建立关系。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加强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交流,並且繼續維持和世界各地非執政黨的共產黨聯繫。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架構主要基於民主集中制,主張應共同維護已獲得共識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最高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中央委員會作為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核心權力機構,通常1年召開1次會議。因此,多數職權和日常工作都由中央政治局和其常務委員會掌握。中央主要負責人自1993年開始會同時擔任負責黨內和民間事務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軍事事務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具外交禮儀性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而其能有效掌握三個職位時常被外界稱作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自2012年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至今担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共有8956.4萬名黨員、基层党组织則有457.2万个,其中女性占26.7%,少數民族占7.3%。 中國共產黨始終宣稱其理想與目標是社會主義,并將自身視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的政黨。其中《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意识形态,並將中國共產黨表述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社會。」不過在毛澤東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被認為效率低下的情況下,中國官方在政治理念的執行層面仍然從務實出發的,但在思想上為了確保路線一致不變動,鄧小平等人遂提出在國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條件下,應該先以逐步摸索的方式,來建設共產主義社會較為實際,利用此理由嘗試引入经济改革,來發展,於是中國大陸得以透過設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爲綱的操作方式,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口號而在20世紀末期順利轉型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共产党 · 中国共产党和洪学智 · 查看更多 »

东北人民解放军

东北人民解放军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位于中国东北的一支军队。自1945年成军,至1948年底,通过三年的战争,攻占中国东北全境,为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部队最早可追溯至,1945年9、10月间,由当地游击队和进入东北的关内解放区部队整合而成的东北人民自卫军。1946年1月,更名为东北民主联军。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两部,为一个总部领导。1948年3月后,将中华民国政府在东北的控制区压缩于长春、沈阳、锦州等数座孤城。当时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达75万人。其中东北野战军54个师75万人,包括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同年8月,东北野战军设立了独立的领导机关。9月12日,开始辽沈战役。最终,东北人民解放军击败中华民国国军在东北境内的大部分部队,占领了东北全境。其后,东北野战军进入山海关内作战,于1949年3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东北军区则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的大军区之一,后演变为沈阳军区、内蒙古军区。.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东北人民解放军 ·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洪学智 · 查看更多 »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國民黨稱平津會戰是中国近代史中的第二次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國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進攻,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華民國國軍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52.1万人,控制北平、天津等华北大片地区。.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平津战役 · 平津战役和洪学智 · 查看更多 »

八路军

八路军,全称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据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关协议,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处于陕北的主力部队由国民政府改编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军」;9月12日,八路军的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实际控制者中国共产党将这支部队称为“八路军”,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的《华北治安战》和《陆军作战》稱该部队为共產軍、八路军、紅軍。.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八路军 · 八路军和洪学智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国共内战

二次国共內战發生於1945年至1949年間 ,是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国军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间为争夺中国统治权而进行的内战。 抗日戰爭結束后,摩擦不斷的國共雙方開始在重慶展開談判並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然而谈判很快破裂,内战全面爆发。在戰爭初期,國軍一度取得全面優勢,佔領中共所控制的張家口和延安等戰略要地。然而到1947年初,在土地改革等一系列成功政策幫助下,解放军逐步取得戰爭主動權,開始局部反攻以對抗國軍的重點進攻。及至1947年中,在挺進大別山後,中共更完全取得整場戰爭的主動權,戰局至此逆轉。解放軍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中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敗國軍,渡過長江,並在控制中国大部分地区後,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则退往臺灣,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相隔台灣海峽对峙,並長期在中國大陸(尤其是福建省)沿海爆發衝突,互有勝負。1979年後,海峽两岸关系才開始缓和,至此兩岸雙方再未發生戰事。迄今,内战戰火虽已停止,然而随着两岸政治情勢的变化,军事紧张局面亦时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交戰雙方至今從未有正式的停戰協定或和約,因此廣義的來說,目前海峽兩岸仍然處於戰爭狀態。.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洪学智和第二次国共内战 · 查看更多 »

高岗

岗()原名高崇德,字硕卿,中国陕西米脂县武镇(今属榆林市横山区)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故高级领导人之一。 高岗早年在西北地区进行革命活动,后任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政治委员、红二十六军政治委员、红十五军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务,是陕北红军的代表人物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代政委等职务。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书记、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集东北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号称“东北王”。1953年,奉调进京出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后与饶漱石密谋取代刘少奇和周恩来而遭批判,自杀身亡。1955年,被开除党籍。.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高岗 · 洪学智和高岗 · 查看更多 »

黄克诚

克诚(),原名黄时瑄,湖南永兴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曾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56),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58)。 黄克诚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国民革命军唐生智部任职,参与北伐。之后参与领导湘南起义,之后陆续担任中央红军红四军第12师第35团团长、红五军、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等,随后跟随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并到达陕北,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和红军总政治部部长。八年抗戰期间,陆续担任八路军115师第344旅、第二、四、五纵队政委,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委等职位,并参与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其历任天津市委书记、湖南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位。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因直言批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被诬陷为“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而被撤职受迫害。“文革”后复出,任中纪委书记等。1986年,黄克诚在北京去世。.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黄克诚 · 洪学智和黄克诚 · 查看更多 »

辽西

辽西可以指:.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辽西 · 洪学智和辽西 · 查看更多 »

长征

长征,又稱北上抗日發生在十四年抗戰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从中央苏区和南方苏区开始的战略转移與逃亡,最终抵达、汇聚于陕甘苏区。红军到达陕甘苏区后,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在报告中首先用“长征”一词,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册。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余华里,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實際距離约合萬余公里;当时的國民政府称其为“流窜”或「西竄」。红军穿越大面积的雪山、高原草甸、永久冻土带和无人区,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 中央红军368天的长征期间,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总共有15天进行大决战,235天用于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间行军,期间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中央红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62座县城,红军阵亡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击溃政府軍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五座连绵起伏的雪山。.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长征 · 洪学智和长征 · 查看更多 »

洪学智

洪学智(),安徽省金寨县(原屬河南省商城縣)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他于1955年9月、1988年9月先后两次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是解放軍中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將軍,故有人称其为“六星上将”。 洪学智早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一军战士、班长、排长、红四军第十师连长、政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参与长征等历次作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大队一支队支队长、第四大队副大队长,第五分校副校长,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副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军长,第十五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总后勤部部长。1959年因彭德怀案受牵连,下放至吉林省任农业机械厅厅长、吉林省重工业厅厅长。文革结束后,历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委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洪学智 · 洪学智和洪学智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东北人民解放军和洪学智之间的比较

东北人民解放军有347个关系,而洪学智有8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4,杰卡德指数为3.24% = 14 / (347 + 85)。

参考

本文介绍东北人民解放军和洪学智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