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世界青年日

指数 世界青年日

世界青年日(英文譯名:World Youth Day,--),簡稱世青(WYD),是天主教會為青年族群舉辦的國際節慶活動,由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84年發起。其舉辦的緣由,是为了扭转有天主教信仰的青年日益远离教会的倾向。世界青年日分為每年聖枝主日在羅馬舉行的「教區級慶典」、和每2至3年舉行一次的「國際級慶典」兩種;如無特別指出屆次,一般所稱的「世界青年日」皆是指國際級慶典。世青國際級慶典在全球擇一城市或教區舉辦,一般皆在暑假舉行,時間約一星期,除了禮儀與靈修活動外,也包括各種國際文化與信仰交流活動,每屆均吸引全球各地的教會青年共襄盛舉。.

121 关系: 城市基督教台灣青年日多伦多天主教天主教禮儀天主教羅馬教區天主教會巴黎巴拿馬城丹佛主教布宜諾斯艾利斯亞洲青年日五四青年节弥撒彼得前書何塞·阿马尔菲塔尼体育场信仰嘉年華光明山修道院克拉科夫国际青年日琴斯托霍瓦科帕卡瓦纳 (里约热内卢)科隆約翰一書約翰福音維利奇卡縣罗马羅馬教廷羅馬書聖伯多祿廣場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聖詠革命先烈紀念日靈修青年馬可福音馬太福音马尼拉马德里語言路加福音黎剎公園里约热内卢腓立比書若望·保祿二世苦路英语...暑假提摩太前書棕枝主日歌羅西書民族主義港澳星期文化悉尼教區教宗教义问答教会1984年1986年1988年1990年1992年1993年世界青年日1994年1995年世界青年日1996年1998年1999年1月10日1月15日1月22日1月27日2001年2003年2004年2005年世界青年日2006年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世界青年日2012年2013年世界青年日2014年2015年2016年2016年世界青年日2017年2018年3月23日3月27日3月28日3月31日4月11日4月12日4月13日4月15日4月1日4月4日4月5日4月8日4月9日7月15日7月20日7月23日7月26日7月28日7月31日8月10日8月15日8月16日8月19日8月20日8月21日8月24日 扩展索引 (71 更多) »

城市

城、市、都、城市或都市是為人口较為稠密、工商業較為發達的地区,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等機能分區,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城市中有楼房、街道和公園等基礎建設。 一般而言城市會有較完善的公共卫生設備、公用事業、土地規劃、住宅及運輸系統。密集的開發方便人們的互動,也便於商業活動的進行。大都市一般會有對應的郊區及卧城。大都市一般也都有其市区,許多人住在郊區,每天通勤到市区上班。若一個城市已擴展到其他都市接壤,此一區域就會形成集合城市。.

新!!: 世界青年日和城市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新!!: 世界青年日和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台灣青年日

台灣青年日(英語譯名:Taiwan Youth Day),簡稱台青(TYD),是台灣天主教會專為青年而舉辦的大型共融活動,由台灣主教團福傳委員會青年組主辦、台灣7個教區輪流承辦。2004年首次舉辦時為3年舉行一次,2007年起改為每年舉行一次,每屆活動時間為期4至6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台灣青年日 · 查看更多 »

多伦多

多伦多(英语/法语:Toronto),是北美洲国家加拿大安大略省首府,加拿大的最大城市。 多伦多坐落在安大略湖西北岸的南安大略地区。根据2012年七月的加拿大人口普查,多伦市人口达2,790,060,为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市是大多伦多地区的心脏地区,也是安大略省南部人口稠密区(称作“金馬蹄地區”)的一部分。这些大多伦多地区自治区的数据表格被列在了城市区有5,132,794名居民。在2011年人口普查中,多倫多人口普查區有5,583,064名居民,而覆蓋範圍較廣的大多倫多地區則有6,054,191名居民。 作為加拿大的经济中心,多伦多是一個世界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 多伦多在经济上的领先地位在于金融、商业服务、电信、航太、交通运输、媒体、艺术、电影、电视製作、出版、软件、医药研究、教育、旅游、体育等产业。 (2007) - 、 和 。于2007年3月1日查阅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是世界第七大交易所,总部设于市内,有多数加拿大公司在这里上市。 多伦多的国际性人口 体现出它是前往加拿大移民的重要落腳點。而市内49%的人口是在加拿大以外誕生,也造就多倫多成為世上種族最多樣化的城市之一。目前多伦多的低犯罪率、潔淨的環境、高生活水准、以及对多樣文化的包容性,令該市被多個经济学智囊团列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另一方面,多伦多於2006年被列為加拿大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 大约1/3的加拿大人居住在距多伦多两小时车程的郊区。加拿大大约1/6的就业机会在该市。 多伦多当地的華僑及華裔人口多达四十萬,相當於加拿大全國約百分之一的人口。.

新!!: 世界青年日和多伦多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世界青年日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禮儀

天主教会举行若干不同的禮儀儀式(Liturgical Rites),该词指某种特定的基督教礼拜仪式(Christian liturgy)形式。 它們不可以和在自治(sui iuris)個別教會意義上的禮儀相混淆,後者包括至少22個東方的和1個西方的自治地區教會。 特殊的禮拜儀式之禮儀以及用法常常被形容為各種西方的和東方的(希臘的、敘利亞的、科普特的等)傳統。.

新!!: 世界青年日和天主教禮儀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羅馬教區

天主教羅馬教區(Dioecesis Urbis;Diocesi di Roma)是天主教會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設置的教區,轄區實際上包含羅馬市與梵蒂岡城國。其拉丁文名稱的「Urbis」是「城市」的意思,指涉「那個城市」,即羅馬。該教區之主教即教宗,普世天主教會的領袖。2010年有教友2,473,000人,佔轄區總人口87.8%。教區下轄376個堂區,有4,922名司鐸。現任主教(第266任)為方濟各,於2013年2月13日當選。主教座堂是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教宗除了是「基督代表」外,與羅馬教區有關的頭銜包括「拉丁禮教會的宗主教、普世教會最高教長、義大利首席主教、羅馬教省的總主教」。教座根據天主教會的傳統認定,是由耶穌基督的宗徒之首聖伯多祿所創。.

新!!: 世界青年日和天主教羅馬教區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世界青年日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世界青年日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巴拿馬城

巴拿馬城(Panamá)是中美洲國家巴拿馬的首都。它位於巴拿馬運河太平洋端的入口,擁有880,691人口,而都市圈更有1,272,672人口居住,而該城亦是巴拿馬的政治、行政及文化中心。.

新!!: 世界青年日和巴拿馬城 · 查看更多 »

丹佛

丹佛市縣(City and County of Denver),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個合併市縣,也是科羅拉多州的最大城市和首府。 丹佛位於一片緊鄰著洛磯山脈的平原上,形成丹佛-奧羅拉大都會區的核心。丹佛的市中心位於南普拉特河(South Platte River)東岸,接近南佩雷特河與櫻桃溪()的--,離山腳大約15英里遠的地方。 根據2004年的估計,丹佛是在人口上在美國排名第25位。丹佛地區政府協會(Denver Regional Council of Governments)估计丹佛在2008年時的人口為59萬8707人;整個丹佛大都會區的人口則大約為283萬人,是美國第23多人口的都會區。 丹佛的別名為里高城(The Mile-High City),因為在州議會大樓西側第13階階梯測量的高度為離海平面1英里(5280呎,或1609公尺)。在丹佛國際機場測量的高度為5431呎(1655公尺)。為此,該地的大聯盟球隊科羅拉多洛磯把他們的主場庫爾斯球場(Coors Field)裡位於海平面1英里高以上的座位特別漆成他們隊色之一的紫色。 丹佛在歷史上曾被稱為草原上的女王城(Queen City of the Plains),表示丹佛對洛磯山脈東邊平原上農業的重要性。美國海軍也曾把數艘軍艦命名為丹佛號(USS Denver)。.

新!!: 世界青年日和丹佛 · 查看更多 »

主教

主教是基督宗教的高級聖職人員職稱,為天主教、東正教與圣公会採用,詞源自希臘文「episkopos」(επίσκοπος),即「epi」(由上往下)及「skopos」(觀察者),意為監督(overseer)。依據初期教會的傳統,祝聖主教代表授予聖職聖事的圓滿性。主教即是藉著聖靈/聖神被祝聖為教會中的牧人及管理者,也是教義的導師及聖職敬禮的司祭。在一般基督宗教主流教會,指耶穌基督派遣使徒/宗徒繼續實行祂的使命,到了第一世紀末至第二世紀初就形成了主教的制度。.

新!!: 世界青年日和主教 · 查看更多 »

布宜諾斯艾利斯

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意为“好空氣”),当地華人常略稱為布宜諾市或布市。是阿根廷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於拉普拉塔河(Río de la Plata,直譯:銀之河)南岸、南美洲东南岸、對岸為烏拉圭(東方);2014年,在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Gran Buenos Aires)有常住人口17,180,000,是拉丁美洲第二大都会区,仅次于大圣保罗地区(2012年19,956,590人)。布宜諾斯艾利斯為拉丁美洲最歐洲化的城市。七月九日大道(La Avenida 9 de Julio)是世界最寬的馬路,有約130公尺寬(超過16车道)。有名的阿根廷探戈的发源地就在布市的博卡区(La Boca)。 2007年布宜諾斯艾利斯被评为全球第三最美的城市。.

新!!: 世界青年日和布宜諾斯艾利斯 · 查看更多 »

亞洲青年日

亞洲青年日(Asian Youth Day;港澳稱亞洲青年節),簡稱亞青(AYD)。亞青是一個專為亞洲公教青年而設的聚會,每2-3年舉行一次。.

新!!: 世界青年日和亞洲青年日 · 查看更多 »

五四青年节

五四青年节,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節日,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而设立的。.

新!!: 世界青年日和五四青年节 · 查看更多 »

弥撒

彌撒(Missa),又稱感恩祭(Eucharistia, Synaxis),是天主教會拉丁禮的祭祀仪式。舊天主教會、聖公會及大部份的路德會高派教會的禮儀也跟彌撒大同小異。在東方教會中,是指與羅馬教廷完全共融的聖餐禮。「彌撒」的拉丁文原文「missa」(解散之意),是由彌撒中的最後一句話:「Ite, missa est」(拉丁文),即「儀式結束,你們離開吧」而來。.

新!!: 世界青年日和弥撒 · 查看更多 »

彼得前書

《彼得前書》(ΠΕΤΡΟΥ Α΄)是《新約聖經》中的第21卷書,是耶稣十二使徒中的彼得(原名西门)寫給當時在小亞細亞幾個教會的信。時間大約是公元60年。 《彼得前書》主題:神行政下的基督徒生活。.

新!!: 世界青年日和彼得前書 · 查看更多 »

何塞·阿马尔菲塔尼体育场

何塞·阿马尔菲塔尼体育场,是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一个体育场。该体育场主要用作足球赛事,目前为萨斯菲尔德队的主场。.

新!!: 世界青年日和何塞·阿马尔菲塔尼体育场 · 查看更多 »

信仰

信仰(英語:faith),從人的角度來說,是指對於人、事物、神、宗教以及各種意識形態的教條或教導、對於 那沒有經驗證據的觀點,抱有信心和信任。faith.

新!!: 世界青年日和信仰 · 查看更多 »

嘉年華

嘉年華可指:.

新!!: 世界青年日和嘉年華 · 查看更多 »

光明山修道院

光明山修道院(Jasna Góra)是位于波兰琴斯托霍瓦的天主教修道院,是波兰最重要的朝圣地,亦是许多波兰人的精神首都。1382年由奥波莱公爵邀请来的匈牙利神父创建。在波蘭備受尊敬的琴斯托霍瓦黑色聖母聖像畫供奉於此。 光明山修道院內的琴斯托霍瓦黑色聖母,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据称行了许多奇迹而受到波蘭人民廣泛的尊敬,是此修道院最珍贵的财富。其中之一,是在大洪水時代(17世纪瑞典入侵)期間時,奇迹般地拯救這座修道院。尽管这一事件在军事上并不重要,但它激励波兰人民奋起抵抗。虽然波兰人未能立即改变战争的进程,但在联合了克里米亚汗国之后击退瑞典人。此后不久,1656年4月1日,波兰国王扬·卡齐米日在利沃夫主教座堂,庄重地发誓将波兰奉献在圣母的保佑之下,宣布她是波兰的主保圣人和女皇。.

新!!: 世界青年日和光明山修道院 · 查看更多 »

克拉科夫

克拉科夫(Kraków,;Krakau,克拉考)是波蘭第二大城市,為小波蘭省首府,也是波蘭的舊都。位於波蘭南部,鄰近克拉科夫-琴斯托霍瓦高地,維斯瓦河貫穿市區,全市人口約76萬人。在波蘭歷史上,克拉科夫自1038年起成為首都,直至1596年遷都華沙為止Jagiellonian University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ies, "A Very Short History of Kraków", see: ;波蘭在1795年至1918年期間,則以該城為中心先後建立了克拉科夫自由市及。其擁有非法定的城市全銜,稱為(Stołeczne Królewskie Miasto Kraków)AGH, ACK Cyfronet.

新!!: 世界青年日和克拉科夫 · 查看更多 »

国际青年日

国际青年日(International Youth Day,或译国际青年节)是一个由联合国发起设立的节日。第一个国际青年日是在2000年8月12日 。联合国在1999年通过了第54/120号决议,将每年的8月12日定为国际青年日。 国际青年日的设立为各国政府重视青年问题提供了契机。各地在国际青年日这一天,会举办演唱会、研讨会、文化活动和会议等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通常会有当地的政府官员参加这些活动。.

新!!: 世界青年日和国际青年日 · 查看更多 »

琴斯托霍瓦

斯托霍瓦(Częstochowa,ʧε̃stɔ'xɔva;德语:Tschenstochau)是波兰南部城市,位于瓦尔塔河流域,克拉科夫-琴斯托霍瓦高地鄰近大城市,原本是琴斯托霍瓦省(1975-98年)首府,自1999年以来属于西里西亚省。19世紀後期城市的工業開始發展。在歷史上屬於德國。一戰后改屬波蘭。琴斯托霍瓦如今是西里西亞知名的觀光區。在戰後工業得到發展。.

新!!: 世界青年日和琴斯托霍瓦 · 查看更多 »

科帕卡瓦纳 (里约热内卢)

科帕卡瓦纳(Copacabana)是巴西里约热内卢南区的一个街区,面积7.84 km²,人口16万。该区以4公里长的海滩著称,这是全世界最著名的海滩之一。酒店,餐馆,酒吧,夜总会和住宅楼宇点缀4公里长的海滨葡式碎石路。 该地得名于玻利维亚的主保圣人科帕卡瓦纳圣母。 每年元旦前夕,数以百万计的狂欢者在此庆祝,在大多数年份里,也是国际足联沙滩足球世界杯的官方场地。 美式足球从此引入巴西。.

新!!: 世界青年日和科帕卡瓦纳 (里约热内卢) · 查看更多 »

科隆

科隆(Köln, ;1919年前德语也拼写为Cöln),是德國第四大城市,是北威州最大的城市,亦是德國內陸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莱茵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中世纪科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会中心和艺术知识中心。科隆在二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今天它以其文化和建筑遗产以及许多重要的国际性活动而闻名。 1850年科隆的人口超过十万,在德国算作大城市。加上其第二住址在科隆的人其居民数今天超过一百万。 科隆也有天主教大主教,是天主教科隆大主教座堂所在地。哥特式教堂科隆大教堂1996年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科隆的主要标志,非官方象征。 43%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18%信奉新教,39%信奉其他宗教。直到二战从东德涌来的大量难民,罗马天主教徒一直占科隆居民的大多数。2005年,科隆见证最大的天主教青年盛会。第二十届世界青年日从8月15日星期一到8月21日星期日在科隆举办。 科隆位于欧洲一条重要的东西交通要道与莱茵河的交叉口上。莱茵河是欧洲南北交通的一条重要水道。科隆今天是德国铁路交通最繁忙的枢纽。它的内河港口是欧洲最重要的内河港口之一。 它还是一个文化中心,尤其是创造艺术的一个中心。它的狂欢节非常有名,此外它还是许多协会的驻地。在20世纪的后半叶科隆从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演变为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工业。今天科隆是一个媒体中心,市内还建造了许多新的办公楼。科隆的保险业也有跨地区性的意义。 科隆还以当地的“科隆啤酒”(Kölsch)闻名,Kölsch也是科隆方言,一句笑话说Kölsch是世界上唯一能喝的语言。科隆也是科隆香水或古龙水的发源地。 科隆是德国最大的大学城之一,市内共有85,183名入册的大学生,占市民总数的8.5%。科隆的外国人数量也很高,2004年底市内有175,515名外国籍居民,占市民总数的17.2%,尤其土耳其人社群是德国最大的之一。科隆因此有很长的多文化熔炉的传统。科隆人素来以开放、自由和宽容著称。 柏林和科隆是两个以接受同性恋文化闻名的城市。科隆在这方面历史悠长,很长时间以来科隆是德国同性恋运动的重要阵地。即使有些事情柏林都有些收敛,科隆却以此为荣,并以德国最大的同性恋群体(著名的例如克里斯多佛大街日)自豪。每年七月间,同性恋们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游行(每年吸引超过1百万游客),这里已经成为多个不同同性恋组织(LGBT)和他们活动的基地。.

新!!: 世界青年日和科隆 · 查看更多 »

約翰一書

《約翰一書》(ΙΩΑΝΝΟΥ Α΄)是《新約聖經》中的第23卷書,屬於“大公書信”中最前寫成的第四卷。 《約翰一書》主題:神聖生命的交通。.

新!!: 世界青年日和約翰一書 · 查看更多 »

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Κατά Ιωάννην;天主教汉譯作《若望福音》),是《新約聖經》正典的第四部福音,共21章,是四福音書中最遲寫成。本書中記載的耶穌言行有許多未記錄在其他三卷福音書,文體淺顯但深邃,特別強調耶穌的神性和基督徒屬靈生命的建造。 基督教傳統上,相信它的作者福音書作者約翰,即是使徒約翰。 《約翰福音》主題:生命的福音─證明耶穌基督是神救主,來作生命,使神得擴增。.

新!!: 世界青年日和約翰福音 · 查看更多 »

維利奇卡縣

維利奇卡縣是波蘭的縣份,位於該國東南部,由小波蘭省負責管轄,首府設於維利奇卡,面積428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05,26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50人。.

新!!: 世界青年日和維利奇卡縣 · 查看更多 »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 世界青年日和罗马 · 查看更多 »

羅馬教廷

羅馬教廷(Curia Romana;中文常直稱為教廷)是聖座的行政机构。它是輔助教宗處理整個天主教會的事務,也与教宗一起构成了天主教会的中央领导机构。其為天主教會的日常運作與達成目標提供必要的中樞組織。現今多以其所在地「梵蒂冈」代稱。.

新!!: 世界青年日和羅馬教廷 · 查看更多 »

羅馬書

《羅馬書》(ΠΡΟΣ ΡΩΜΑΙΟΥΣ;,簡稱羅,又譯《羅馬人書》,全稱《保羅達羅馬人書》,意思是《保羅致羅馬城基督徒的書信》),是由使徒保羅寫給當時在羅馬城的基督教會的一卷書信,这本书在基督教传统排序中为《新约圣经》第6本书,但一般認為這並非聖保羅的第一卷書信。內容集合他對基督教信仰,尤其在罪及救恩等問題的獨特見解及價值觀,對後世的基督教神学研究有一定的影響。 《羅馬書》主題:神的福音─將罪人作成神的兒子,構成基督的身體,顯為在地方上的召會。.

新!!: 世界青年日和羅馬書 · 查看更多 »

聖伯多祿廣場

聖伯多祿廣場(Piazza San Pietro),亦譯聖彼得廣場,位於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前,長340公尺,寬240公尺,由貝爾尼尼設計,是羅馬最著名的廣場。整個廣場有兩重的巴洛克式柱廊圍繞。.

新!!: 世界青年日和聖伯多祿廣場 · 查看更多 »

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意為「繁星原野的聖地亞哥」)是西班牙加利西亞自治區的首府,人口不足十万。相傳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大雅各安葬於此,是天主教朝聖勝地之一。自中世纪以来,前来此地的朝圣者络绎不绝,乃至形成了一条有名的朝圣之路,即圣雅各之路。 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古城于1985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西班牙境内和法国境内的「圣雅各之路」分别于1993年和1998年被列为两项单独的世界文化遗产。 圣地亚哥德坎波斯特拉大学创建于16世纪,早期以教授神学为主,如今已成为拥有4万学生的综合大学。.

新!!: 世界青年日和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 · 查看更多 »

聖詠

聖詠可以指:.

新!!: 世界青年日和聖詠 · 查看更多 »

革命先烈紀念日

革命先烈紀念日,為中華民國的青年節,時間訂為每年的3月29日。.

新!!: 世界青年日和革命先烈紀念日 · 查看更多 »

靈修

修即「靈性的修煉」。是一宗教術語。 解釋:靈修是一種宗教的修行,涉及嚴肅的思維或沈思;此詞源自於拉丁文,意謂著深奧且專注的思考。靈修可分為積極與消極兩種:前者肯定存在者的質量、力量、或是道德價值;後者則是強調全然放棄並超脫既存的思維理念。靈修的實踐可定義為在知覺上探索的一種生命新道。經歷了初階的淨化與統和,修行者讓自我空靈超脫以求轉化新生,終至能將此覺醒整存於日常生活之中。要進入個人的意識之中其實不難,重點在於全神貫注地觀視與體察,並秉持超脫且非批判的態度。.

新!!: 世界青年日和靈修 · 查看更多 »

青年

青年(英語:youth)敘述一個人年少、年輕的人生時期,但通常的範圍指童年期與成年期(心理成熟)之間,或指年紀在中年以下、少年以上的人。由於人類個體實際心智的成熟並不完全與生存年代數字(年歲)相對應,生理上成熟的成年人也可能在心智層面尚未成熟,故青年也有不同的文化定義。.

新!!: 世界青年日和青年 · 查看更多 »

馬可福音

《馬可福音》(τὸ κατὰ Μᾶρκον εὐαγγέλιον,天主教汉譯作《馬爾谷福音》)是《新约圣经》中记录耶稣传道活动的四福音书之一。是一本面向的福音书。在新约全书中它是第2本书,為對觀福音書之一。 《馬可福音》主題:神的福音─證明耶穌基督是奴僕救主。它記錄了從受施洗者約翰的洗以來,耶穌的傳道故事,一直到耶穌被處死以及耶穌空墓被人發現為結尾。馬可福音中,並沒有耶穌的族譜紀載,也沒有耶穌出生的場景紀載。此外,在馬可福音原始的斷結尾中,也沒有復活後耶穌顯像的紀載。馬可福音將耶穌描繪成一個行動派的英雄人物,一個驅魔者,醫治者,以及一個神蹟實行者。根據馬可福音,耶穌是神之子,但是他對這身分一直保密,這是學者對馬可福音所謂的"",將神國訊息隱藏在寓言故事的教導內,故事中的門徒們不斷的無法理解。他也符合先知預言中彌賽亞是一個受磨難的僕人。在原始馬可福音結尾,耶穌的墳墓被人發現是空的,耶穌請人捎訊息說他會在加利利與門徒碰面,接著婦女因為驚嚇而逃跑,甚麼都不敢說,經文停止於第16章第8節。於廣泛流傳於現代聖經中的馬可福音長結尾中,則增加了向天下傳福音的大使命,經文停止於第16章第20節。.

新!!: 世界青年日和馬可福音 · 查看更多 »

馬太福音

《馬太福音》(Κατά Ματθαίον),天主教稱之為《瑪竇福音》,而東正教則譯為《聖福音依瑪特泰所傳者》,是《新約聖經》第一部份《四福音書》的第一卷書,全書共有28章,1168節。教會傳統一般認為,马太福音的作者是耶穌十二使徒之一的馬太。 这卷福音书主要记载了耶稣的生平,其中包括耶稣的家谱、耶稣神奇的出生、童年、受浸与受试探、讲道、被釘十字架、复活以复活的耶稣最後向使徒颁布大使命。因為《馬太福音》与《馬可福音》及《路加福音》內容相近,而与《約翰福音》有显著区别,所以这前三本福音書被歸納作「对观福音」(可以互相對照閱讀的福音書)。 在《四福音》中,《马太福音》是最接近猶太基督教传统的,作者显然是一位犹太人。根据思高圣经,《马太福音》是以亚兰文写成,但原文现已失传。多数学者认为这卷福音,如同《新约圣经》其他各卷一样,都是以通用希腊语写成,也有专家认为它最初是以亚兰文写成。 《马太福音》主題:國度的福音─證明耶穌基督是救主。.

新!!: 世界青年日和馬太福音 · 查看更多 »

马尼拉

尼拉(Maynila,Manila),又稱岷里拉,是菲律宾首都,位於菲律宾的最大岛—呂宋島馬尼拉灣的東岸;今為菲國第二大城,人口有150萬;乃全國經濟、文化、教育和工業中心,現為人口達1000萬的馬尼拉大都會區之發展核心。2013年4月,馬尼拉人口排名全球第6名,達2120萬人。在同屬此都會區的眾多城市中,僅奎松市人口多於馬尼拉市。马尼拉之名源於一种生长着白豔花朵的湿地树(Maynilad),許多觀賞過的人們都以「那些白色的花开着,便像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形容它。她所屬的這個都會區,菲律賓官方稱為馬尼拉大都會(Metro Manila),一般外國人和非定居者通常簡稱以馬尼拉。全區由17座城市和直轄市所組成。.

新!!: 世界青年日和马尼拉 · 查看更多 »

马德里

德里(Madrid)是西班牙首都及最大都市,也是马德里自治区首府,其位置處於西班牙國土中部,曼薩納雷斯河貫穿市區。市內人口約340萬,都会区人口則約627.1萬(2010年),均佔西班牙首位。其建城於9世紀,是在摩尔人边贸站「马格立特」旧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1561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将首都从托莱多迁入於此,由于其特殊的地位而得到迅速的发展,成為往後西班牙殖民帝國的運籌中心,現今則與巴塞罗那並列為西班牙的兩大對外文化窗口。.

新!!: 世界青年日和马德里 · 查看更多 »

語言

语言,广义而言,是用於沟通的一套方式,有其符号与处理规则,一般称为文法。符号通常称为文字,会以视觉、声音或者触觉方式来进行传递。 語言用來傳遞已知或未知事物的含義。 “語言”一詞可以更廣義的理解為已知或未知世界的基礎構成系統。 嚴格來說,語言是指人類溝通所使用的語言——自然語言。在一個先進的社會中一般人都必須透過學習才能獲得語言能力。語言的目的是交流觀念、意見、思想等。 語言學就是從人類研究語言分類與規則而發展出來的。研究語言的專家被稱呼為語言學家。 當人發現了某些動物如海豚能夠以某種方式溝通,​​就誕生了動物語言的概念。 20世紀由於電腦誕生,人需要給電腦指令。這種對機器的「單向溝通」就成電腦語言。.

新!!: 世界青年日和語言 · 查看更多 »

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Τὸ κατὰ Λουκᾶν εὐαγγέλιον)是《新約聖經》正典中,四福音書之一,並與《馬太福音》、《馬可福音》構成对观福音。 這本福音书记述了耶穌一生的生活,详细记载了他的降生、工作、受難与復活等相關事蹟,並以耶稣升天结束。路加福音是四部福音中對耶稣出生前及童年生活描述最詳細的一部。 《路加福音》主題:赦罪的福音─證明耶穌基督是人救主。.

新!!: 世界青年日和路加福音 · 查看更多 »

黎剎公園

黎剎公園(又名黎剎紀念公園,Rizal Park)是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一個公園,位於羅哈斯大道(Roxas Boulevard)旁,鄰近馬尼拉灣。,東方日報,2010年8月24日 該公園是為了紀念菲律賓民族英雄黎剎於1896年為爭取菲律賓脫離西班牙殖民統治時就義的事件;黎剎處決後被埋葬在此處。 該地是菲律賓舉行官方儀式的重要場地;1946年的菲律賓獨立慶典,2010年7月1日菲律賓現任總統阿基諾三世就職等重大活動都在此公園進行。.

新!!: 世界青年日和黎剎公園 · 查看更多 »

里约热内卢

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意即“一月的河”),有時僅簡稱為里約(Rio),是位於巴西東南部的城市,為里約熱內盧州首府,同時是巴西第二大城,仅次于圣保罗。面积1,256平方公里,人口6,094,183人(2005年)。其自1822年巴西建國以來一直為首都,至1960年4月21日遷都巴西利亞為止,更曾經成為前宗主國葡萄牙在本土被拿破崙入侵時(1808年–1821年)的流亡首都。风景优美,每年吸引大量遊客到此觀光,市內的是之一,而里約熱內盧基督像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其亦為第31届夏季奥运的主辦地,是第一座舉辦夏季奧運的南美洲城市。.

新!!: 世界青年日和里约热内卢 · 查看更多 »

腓立比書

腓立比书(ΠΡΟΣ ΦΙΛΙΠΠΗΣΙΟΥΣ)是《新約圣经》全书中第11本书,是使徒保罗写给腓立比的基督徒的一封书信。这封书信是保罗书信的其中一封。 腓立比书的主題:經歷基督─以基督為生活、為榜樣、為目標、為能力及祕訣。.

新!!: 世界青年日和腓立比書 · 查看更多 »

若望·保祿二世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Sanctus Ioannes Paulus PP.,)是第264任天主教教宗,本名卡罗尔·若瑟·沃伊蒂瓦(Karol Józef Wojtyła,国际音标:,),出生於波蘭,于1978年10月16日被选为教宗,是第一位波蘭裔及斯拉夫裔教宗,也是自1522年亞德六世離世後456年來第一位非意大利人出身的教宗,在位時間則是史上第二長,僅次於庇护九世。 從事聖職前曾擔任過運動員、戲劇演員、礦工、化學工廠員工。擔任教宗後總共進行過102次國際訪問,是历史上出行最多的教宗。逝世被尊稱為大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 the Great),是史上第四位及1138年來首位被冠上「大教宗」(The Great Pope)頭銜的教宗,其他三位分別是教宗良一世、教宗額我略一世和教宗尼各老一世。教宗方濟各於2014年4月27日,將其和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同時冊封為聖人。其紀念日定於10月22日。.

新!!: 世界青年日和若望·保祿二世 · 查看更多 »

苦路

苦路(Stations of the Cross)是指天主教的一種模仿耶穌被釘上十字架過程重現的宗教活動,也稱之為“拜苦路”,主要進行於四旬期間。17世紀時方濟會士(St.Leonard Of Port Maurice)开始宣揚拜苦路的敬禮,最後在1731年教宗克勉十二世(Clement XII)確定14處地方為苦路地方和敬禮儀式,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重編拜苦路內容,重編內容包括了紀念主的復活。.

新!!: 世界青年日和苦路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新!!: 世界青年日和英语 · 查看更多 »

暑假

暑假是指夏天学期之间為學生提供的假期。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暑假一般有4-11周,个别地方长达约3个月。.

新!!: 世界青年日和暑假 · 查看更多 »

提摩太前書

提摩太前书(ΠΡΟΣ ΤΙΜΟΘΕΟΝ Α΄)是新约圣经中的一卷,通常列于第15卷,在圣经全书中是第54本书。这本书是使徒保罗写给提摩太的第一封信,这也是本书名字的由来。由于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和提多书这三卷圣经的对象是教会牧者,因此亦称为教牧书信(Pastoral Letters)。 《提摩太前书》主題:神對召會的經綸。.

新!!: 世界青年日和提摩太前書 · 查看更多 »

棕枝主日

棕枝主日(Palm Sunday),公教称聖枝主日,亦称棕树主日或基督苦難主日(因主耶穌基督在本週被出賣、審判,最後被處十字架死刑),是主复活日前的主日,标志着圣週的开始,为羅馬公教、正教會、聖公宗、信義宗等各派庆祝的节日。 据《福音书》记载,主耶稣基督于此日骑驴入耶路撒冷,受到民众手持棕櫚树枝、欢呼和散那,如迎君王般的礼遇。因此,各派教会对此日的庆祝,往往以主耶稣基督的荣耀为主题,多以棕枝装饰教堂(在臺灣有時以蘇鐵樹枝代替)。.

新!!: 世界青年日和棕枝主日 · 查看更多 »

歌羅西書

歌罗西书(ΠΡΟΣ ΚΟΛΟΣΣΑΕΙΣ)是使徒保罗写给公元1世纪位于罗马帝国亚细亚行省的歌罗西的基督徒的一封书信。这封书信是新約圣经全书中第12本书。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60年-61年,当时使徒保罗正在罗马的监狱中。不过对此有学者不认同,认为是使徒保罗在以弗所坐监时所写的,如著名的新约学者N.T.Wright。 《歌罗西书》主題:基督─包羅萬有、在萬有中居首位、作神的奧祕與化身,作教會的頭與成分,作聖徒的業分、生命、成分、盼望,並作一切正面事物的實體。.

新!!: 世界青年日和歌羅西書 · 查看更多 »

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Nationalism),亦稱國族主義或國民主義,為包含民族、人種與國家三種認同在內的意識形態,民族主義者(Nationalist)主張在(各民族和人种)意識形態相互認同前提条件下以拥有相同国籍的民族共同體為人類群體生活之「基本單位」,以作為形塑特定文化與政治主張之理念基礎。具體的說,其主張為:民族為「國家存續之唯一合法基礎」,以及「各民族有自決建國之權」。過去民族主義大多強調民族共同體,而最近則著重於由國家或政府陳述的文化或政治共同體。 民族主義亦特指民族獨立運動之意識型態,即以民族之名義作出文化與政治主張,如今通常用以敘述英格蘭;民族主義也同時被稱為凝聚民族共同體的學說。民族主義的兩種度量標準(與相異的方法論)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之《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以及之《民族主義:現代化五途》(Nationalism: Five Roads to Modernity)。 民族主義者以明確的準則為基礎界定民族,以自其他民族區別,並據以判定「孰為民族之一員」。其準則可包含共同的語言、文化以及價值取向。民族之「認同」與以上兩者以及族群上之「歸屬感」皆有相關。民族主義者視民族性為排他且非自主,也就是不像其他自主性團體般可自由加入。 在十九世紀之前人們有鄉土性、區域性、文化價值或宗教性的效忠,但無現代國家觀念;直到以民族主義的國家概念興起後,徹底改變了現代國家的結構主流。 十九世紀後,因民族國家已成為國家結構的主流,民族主義對世界歷史和地緣政治影響巨大。世界上绝大多數人口都生活在──至少是名義上的──民族國家之中,民族國家之目的在確保民族存續,保持身份認同,並提供民族文化與社會性格可支配的地域。民族國家大多訴諸文化與歷史神話以自證其存續與「合法性」(legitimacy)。 民族主義者認可「非民族國家」的存在,其實,早期的民族主義運動往往是針對帝國,諸如奧匈帝國之類。梵蒂岡是為了天主教会的領導權,而非民族,所存在的主權國家;而伊斯蘭教徒尋求於全球各地所建立的哈里發為另一個非民族國家的例子。 具民族認同,並以民族國家為合法性基礎的任何人皆可稱之為「民族主義者」。依此理念,大多數成年人皆為「消極性的民族主義者」。然而,如今所謂之「民族主義」一詞涉及以政治活動(或涉及軍事)支持民族主義者的主張,其中或包含分離主義、民族統一主義以及軍國主義,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包含「種族清洗」。政治學上(以及媒體)傾向注意這些極端類型的民族主義。.

新!!: 世界青年日和民族主義 · 查看更多 »

港澳

#重定向 港澳地區.

新!!: 世界青年日和港澳 · 查看更多 »

星期

星期又作週或者礼拜,是一个时间单位,每星期有7日。 中國古代七曜一詞,起源於先秦時代的天文占星學,又稱七政;漢朝的數學家劉洪著作七曜術講述天文算學,《後漢書志二律历》:「正月甲子朔旦冬至,七曜之起,始於牛初。」;東晉范甯的《春秋穀梁傳序》:“陰陽為之愆度,七曜爲之盈縮。”楊士勳疏:“謂之七曜者,日月五星皆照天下,故謂之曜。”五星指火、水、木、金、土。在唐代以前還未有使用七星指代輪回的7日或一週;古巴比伦人首先使用7日為一週的时间单位,后来犹太人把它传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传到罗马,公元3世纪以后,就广泛地传播到欧洲各国。唐朝时期在西域和中国的交流中传入了中土獲得發展,再传入朝鮮半島,日本。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袁嘉穀所定用「星期」代替「曜日」,到了民国以後星期被廣泛使用。.

新!!: 世界青年日和星期 · 查看更多 »

文化

文化是由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义,原意是“靈魂的培養”,由此衍生為生物在其發展过程中积累起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經驗,使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的環境,是一群共同生活在相同自然環境及經濟生產方式所形成的一種約定俗成潛意識的外在表現。 对“文化”有各種各樣的定义,其中之一的意義是「相互通過學習人類思想與行為的精華來達到完美」;广义的文化包括文字、語言、建筑、饮食、工具、技能、知识、习俗、艺术等。大致上可以用一個民族的生活形式來指稱它的文化。 在考古学上“文化”则指同一历史时期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文化和文明有时在用法上混淆不清。 現今中文裡文化一詞的意思,借自於日文和製漢語中"文化"之義,其所表達的概念、集合與意涵和華夏古籍的原義相差甚遠,應避免望文生義。 網際網路成熟的發展使原先相對疏離的個人或組織可以很容易經由社群網站,建立許多新的基於價值觀、理想、觀念、商業、友誼、血緣等等非常錯綜複雜的聯繫,由此發展出特定社群意識的網路文化,這種網路文化聯繫瞬間的爆發力,對特定議題及選舉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是新興不可忽視的力量。.

新!!: 世界青年日和文化 · 查看更多 »

悉尼

悉尼(Sydney),又稱--,位於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地带,是新南威爾斯州的首府,是澳大利亚人口最多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會區人口5,005,400人(2016年)。在英語裏,市民俗稱雪梨人為「Sydneysider」。 悉尼是歐洲首個澳洲殖民聚落以及充当罪犯的流放地,1788年由英國第一艦隊的船長阿瑟·菲利普於雪梨湾建立。悉尼環傑克遜港(包括悉尼港)而建,曾被稱為「海港城市」。它是澳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國際主要旅遊勝地,以海灘、歌劇院和港灣大橋等聞名。雪梨长期以来都是生活品質极高的世界都市,曾獲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絡(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Study Group and Network,GaWC)列為第一級世界都市+。悉尼举办过多項重要国际體育赛事,包括1938年英联邦运动会、2000年悉尼奧運會及2003年世界盃橄欖球賽。 主要机场为悉尼机场,主要港口为植物学湾。.

新!!: 世界青年日和悉尼 · 查看更多 »

教區

教區是天主教、東正教、聖公會等基督宗教宗派使用的一種管理區域或機構,由數個堂區組成,並設有一位主教擔任最高領導者。其字源來自於希臘語「διοίκησις」(dioíkēsis),即管理、行政或政府之意。.

新!!: 世界青年日和教區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世界青年日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教义问答

教义问答(Catechism,源自κατηχέω),又譯為教理問答,古譯為探題,是教义(Doctrine)的概要与阐释,传统上用于基督宗教的宗教教育,从新约时代一直到现在。教理问答为带有答案的问答形式的教义手册,采用的问答形式已在非宗教或世俗领域使用。 教義問答的传道员,是从事这样宗教教育的人员,通常是接受口授教义培训的世俗教理老师,並非神父。.

新!!: 世界青年日和教义问答 · 查看更多 »

教会

教会是指基督教的團體,一方面指指所有基督徒的整體(普世教會);另一方面是有形的基督徒组织(個別性的教會)。一般人常將教會與“教堂”(指的是教会建築)混為一談,因为教会的组成並不需要固定建築。 教會是由一群與耶穌基督有生命連結的基督徒,並以耶穌基督為磐石和房角石,且建立在使徒和先知所立真理的根基上,聚集連結而成的生命見證體。.

新!!: 世界青年日和教会 · 查看更多 »

1984年

没有描述。

新!!: 世界青年日和1984年 · 查看更多 »

1986年

没有描述。

新!!: 世界青年日和1986年 · 查看更多 »

1988年

没有描述。

新!!: 世界青年日和1988年 · 查看更多 »

1990年

21次全美人口普查于1990年由人口调查局进行,并于1990年4月1日结束。.

新!!: 世界青年日和1990年 · 查看更多 »

1992年

没有描述。

新!!: 世界青年日和1992年 · 查看更多 »

1993年世界青年日

第八屆世界青年日於1993年8月10日到15日在美國丹佛舉行。這是世界青年日第六次國際級慶典,也是第一次在北美洲和英語世界舉行。本屆主題為「我來,卻是為叫他們獲得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若望福音 10:10) 在舉行的閉幕彌撒有50萬人參加。 Category:世界青年日 Category:1993年美國.

新!!: 世界青年日和1993年世界青年日 · 查看更多 »

1994年

没有描述。

新!!: 世界青年日和1994年 · 查看更多 »

1995年世界青年日

十屆世界青年日於1995年1月10日到15日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這是世界青年日第七次國際級慶典,也是迄今唯一一次在亞洲國家舉行(1999年以後,亞洲天主教青年有了自己的亞洲青年日)。本屆主題為「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若望福音 20:21)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親自出席了活動,這是他第二次到菲律賓,也是最後一次。2003年1月他本有意出席在馬尼拉召開的第四屆,但因健康因素取消。 高達五百萬人出席了在黎剎公園舉行的閉幕彌撒,在歷代教宗主持的活動中位居史上第二多,僅次於2015年教宗方濟各訪問菲律賓時聚集的人潮。 基地組織在科威特籍恐怖分子指揮下,企圖在若望·保禄二世參加本屆世界青年日時以炸彈暗殺他(波金卡计划),幸而在實施前即因失火而被菲律賓警方查獲,遂失敗。.

新!!: 世界青年日和1995年世界青年日 · 查看更多 »

1996年

没有描述。

新!!: 世界青年日和1996年 · 查看更多 »

1998年

没有描述。

新!!: 世界青年日和1998年 · 查看更多 »

1999年

没有描述。

新!!: 世界青年日和1999年 · 查看更多 »

1月10日

1月10日是公历年的第1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55天(闰年是356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1月10日 · 查看更多 »

1月15日

1月15日是公历年的第1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50天(闰年是351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1月15日 · 查看更多 »

1月22日

没有描述。

新!!: 世界青年日和1月22日 · 查看更多 »

1月27日

1月27日是阳历年的第2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338天(闰年还有339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1月27日 · 查看更多 »

2001年

没有描述。

新!!: 世界青年日和2001年 · 查看更多 »

2003年

没有描述。

新!!: 世界青年日和2003年 · 查看更多 »

2004年

没有描述。

新!!: 世界青年日和2004年 · 查看更多 »

2005年世界青年日

第20屆世界青年日,於2005年8月16日-21日在德國科隆舉行。該屆世界青年日是第11次國際級慶典,主題為「我们特来朝拜他」(瑪竇福音 2:2)。來自世界各地的40萬名青年和六百多位主教參加了本屆世青。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原本預定親自出席,但他在該年4月2日去世,因此主持本屆世青的是新教宗本篤十六世。這也是本篤十六世就任教宗後首次造訪外國(他的祖國)。 Category:世界青年日 Category:2005年德國.

新!!: 世界青年日和2005年世界青年日 · 查看更多 »

2006年

没有描述。

新!!: 世界青年日和2006年 · 查看更多 »

2007年

没有描述。

新!!: 世界青年日和2007年 · 查看更多 »

2009年

没有描述。

新!!: 世界青年日和2009年 · 查看更多 »

2010年

没有描述。

新!!: 世界青年日和2010年 · 查看更多 »

2011年世界青年日

26屆世界青年日,簡稱2011馬德里世青(JMJ 2011 Madrid),於2011年8月16日至8月21日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該屆是世界青年日第13次國際級慶典,主題為「在耶穌基督內生根修建,堅定於信德」,推估約有100萬到150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青年工作者、神職人員與教會工作者參與。.

新!!: 世界青年日和2011年世界青年日 · 查看更多 »

2012年

没有描述。

新!!: 世界青年日和2012年 · 查看更多 »

2013年世界青年日

28屆世界青年日,簡稱2013里約世青(JMJ Rio 2013),於2013年7月23日-7月28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該屆世界青年日是第14次國際級慶典,主題為「去使萬民成為門徒」。.

新!!: 世界青年日和2013年世界青年日 · 查看更多 »

2014年

没有描述。

新!!: 世界青年日和2014年 · 查看更多 »

2015年

没有描述。

新!!: 世界青年日和2015年 · 查看更多 »

2016年

没有描述。

新!!: 世界青年日和2016年 · 查看更多 »

2016年世界青年日

31屆世界青年日(Światowe Dni Młodzieży 2016)於2016年7月25日-7月31日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該屆世界青年日是第15次國際級慶典,主題為「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瑪竇福音 5:7)。這是波蘭時隔25年後再度舉辦世青,上一次是1991年於琴斯托霍瓦舉行。.

新!!: 世界青年日和2016年世界青年日 · 查看更多 »

2017年

2017年經联合国大会指定为国际可持续旅游发展年,也是俄國十月革命100週年。.

新!!: 世界青年日和2017年 · 查看更多 »

2018年

没有描述。

新!!: 世界青年日和2018年 · 查看更多 »

3月23日

3月23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2天(闰年第83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3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3月23日 · 查看更多 »

3月27日

3月2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6天(闰年第8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79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3月27日 · 查看更多 »

3月28日

3月2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87天(闰年第88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78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3月28日 · 查看更多 »

3月31日

3月31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90天(闰年第91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75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3月31日 · 查看更多 »

4月11日

4月11日是公历年中的第101天(闰年的第102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64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4月11日 · 查看更多 »

4月12日

4月12日是公历年中的第102天(闰年的第10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63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4月12日 · 查看更多 »

4月13日

4月13日是公历年中的第103天(闰年的第104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62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4月13日 · 查看更多 »

4月15日

4月15日是阳历年的第105天(闰年是106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260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4月15日 · 查看更多 »

4月1日

4月1日是公历年中的第91天(闰年的第92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74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4月1日 · 查看更多 »

4月4日

4月4日是公历年中的第94天(闰年的第9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71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4月4日 · 查看更多 »

4月5日

4月5日是公历年中的第95天(闰年的第96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70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4月5日 · 查看更多 »

4月8日

4月8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98天(闰年第99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67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4月8日 · 查看更多 »

4月9日

4月9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99天(闰年第100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66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4月9日 · 查看更多 »

7月15日

7月15日是阳历年的第196天(闰年是19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69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7月15日 · 查看更多 »

7月20日

7月20日是阳历年的第201天(闰年是20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64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7月20日 · 查看更多 »

7月23日

7月23日是阳历年的第204天(闰年是205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61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7月23日 · 查看更多 »

7月26日

7月26日是阳历年的第207天(闰年是20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8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7月26日 · 查看更多 »

7月28日

7月28日是阳历年的第209天(闰年是210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6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7月28日 · 查看更多 »

7月31日

7月31日是阳历年的第212天(闰年是21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53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7月31日 · 查看更多 »

8月10日

8月10日是阳历年的第222天(闰年是22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43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8月10日 · 查看更多 »

8月15日

8月15日是阳历年的第227天(闰年是228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8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8月15日 · 查看更多 »

8月16日

8月16日是阳历年的第228天(闰年是229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7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8月16日 · 查看更多 »

8月19日

8月19日是阳历年的第231天(闰年是232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4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8月19日 · 查看更多 »

8月20日

8月20日是阳历年的第232天(闰年是233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3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8月20日 · 查看更多 »

8月21日

8月21日是阳历年的第233天(闰年是234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32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8月21日 · 查看更多 »

8月24日

8月24日是阳历年的第236天(闰年是237天),离一年的结束还有129天。.

新!!: 世界青年日和8月24日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世界青年节世青普世青年節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