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三國遺事

指数 三國遺事

《三國遺事》是由高麗時代国师一然(1206年--1289年)所編撰,以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國為記述對象的史書。 該書由五卷、九篇、一百四十四個條目所構成,九篇的篇目分別為王曆、紀異、興法、塔像、義解、神咒、感通、避隱、孝善。坛君传说首次出现于此书。 《三國遺事》是朝鮮半島繼《三國史記》之後第二早的史書,然而其中也包含了許多神異的民間傳說。.

23 关系: 卫满朝鲜古朝鮮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安鼎福三國遺事三国史记三韩一然乐浪郡伽倻佛教僧侣百济高句丽高麗 (918年-1392年)李朝東史綱目檀君民俗朝鲜半岛新罗扶餘國

卫满朝鲜

衛滿朝鮮(;前195年—前108年),又稱衛氏朝鮮(),是一個由漢人衛滿建立的古朝鮮政權。 根據《史記》記載,漢朝初年时,漢高祖所封的燕王盧綰出逃匈奴,其部將衛滿率舊部渡過鴨綠江,推翻了箕子朝鮮自立。 前109年,朝鮮國王衛右渠與西漢發生衝突。漢武帝派兵攻滅衛氏朝鮮,以其地設置漢四郡。.

新!!: 三國遺事和卫满朝鲜 · 查看更多 »

古朝鮮

古朝鮮是(公元前2333年? - 公元前108年),古代朝鮮半岛国家的稱謂,包括檀君朝鮮以及并无历史遗迹和文物可证明其存在的箕子朝鮮、卫满朝鲜三个王朝。对古朝鲜这一概念,中国和日本学者与北朝鲜和南韓学者的理解有所不同。中国学者主要用该词指「箕子朝鲜、卫满朝鲜和汉四郡」产生以前,朝鲜半岛地区的古代文明。而朝鲜以古朝鮮,多合指檀君朝鮮和衛滿朝鮮,而不承認箕子朝鮮的存在。 中国东北工程主张古朝鮮是对在漢武帝前108年設置漢四郡(位于今朝鮮以北,燕國以東)以前,古代朝鮮半岛北部国家的稱謂,包括虚构的檀君朝鮮以及箕子朝鮮、卫满朝鲜三个王朝。对古朝鲜这一概念,其他国家的学者与南北韩学者的理解有所不同。其他国家的学者主要用该词指信史(箕子朝鲜、卫满朝鲜和汉四郡)产生以前,朝鲜半岛地区的古代文明。而朝鲜单称古朝鮮,多合指檀君朝鮮和衛滿朝鮮,而不承認箕子朝鮮的存在。13世紀晚期高丽王朝史书《三国遺事》是箕子朝鮮、衛氏朝鮮並立而言的。.

新!!: 三國遺事和古朝鮮 · 查看更多 »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

《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朝鮮語:선화봉사고려도경,簡稱《高麗圖經》),是由中國宋朝人徐兢所撰的朝鮮半島高麗朝史書,凡四十--。宋徽宗宣和年間,徐兢奉命出使高麗,在國都開城逗留一個多月,回到中國後,把所見所聞撰寫此書,以進獻皇帝。書中記載了高麗朝的歷史、政制、社會等方面的情況,是研究當時朝鮮半島史的重要典藉。.

新!!: 三國遺事和宣和奉使高麗圖經 · 查看更多 »

安鼎福

安鼎福(韓國語:안정복,),字'百順',號'順庵',漢山病隱,虞夷子,橡軒,本貫廣州安氏。是李氏朝鮮后期的政治家及歷史家,思想家。性理學者兼實學者爵位廣成君。他的東史綱目的著者,朝鮮正祖的世孫時期的老师之一。.

新!!: 三國遺事和安鼎福 · 查看更多 »

宋可能是下列含意之一:.

新!!: 三國遺事和宋 · 查看更多 »

三國遺事

《三國遺事》是由高麗時代国师一然(1206年--1289年)所編撰,以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國為記述對象的史書。 該書由五卷、九篇、一百四十四個條目所構成,九篇的篇目分別為王曆、紀異、興法、塔像、義解、神咒、感通、避隱、孝善。坛君传说首次出现于此书。 《三國遺事》是朝鮮半島繼《三國史記》之後第二早的史書,然而其中也包含了許多神異的民間傳說。.

新!!: 三國遺事和三國遺事 · 查看更多 »

三国史记

《三國史記》是高丽宰相金富轼奉高麗仁宗之命所编撰的高丽官修正史,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完整史书。《三国史记》共50卷,约27万字,以中国正史的体例记述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的历史。中国正史在记述多国并存的时期会以一国为主,比如《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蜀、吴都以魏年号纪年。但《三国史记》突破了这样观念,以平等的态度对三国,三国各有本纪,各以自己的君主纪年,均称“我国”。全书由新羅本紀(12卷)、高句麗本紀(10卷)、百濟本紀(6卷)、年表(3卷)、雜志(9卷)、列傳(10卷)等六個部分構成。《三国史记》与中国的《史记》一样都以教化为原则,以塑造人物为写作方法,以道德精神为取人标准,而不是像一般的中国正史那样以纪实为写作方法,以对历史贡献的大小为取人标准。因此《三国史记》保留了《史记》亦文亦史的风格。 《三国史记》主要参考引用了朝鲜半岛历史上已失传的《旧三国史记》、《新罗古记》、《花郎世记》、《海东古记》、《高丽古记》、《百济古记》、《三韩古记》等史籍,同时也参考了中国的历史典籍包括《魏书》、《三国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是朝鲜半岛第一部将本国史料与中国史料结合起来的史书。在两国史料记载有冲突时,金富轼更信任本国史料。《三国史记》明确指出本国史料与中国史料的校正有34处,其中11处否定中国记录,8处质疑中国记录,15处两存之。.

新!!: 三國遺事和三国史记 · 查看更多 »

三韩

三韩是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后4世纪左右朝鲜半岛南部三个部落联盟,包括马韩、辰韩和弁韩。《三国志·魏志·东夷传》中提到:“韩在带方之南,东西以海为限,南与倭接,方可四千里。 ”按照秦汉时期一里为415.8米的标准来计算,那么三韩部落所占据的总面积应该不下十七万平方公里,已将大半个朝鲜半岛都囊括在了其中。 其中马韩是三韩中最强大的,被三韩拥立为“辰王”,定都目支国,统领三韩之地。4世纪马韩已被百济兼并。辰韩被新罗兼并,弁韩则演化成伽倻后又被新罗兼并。 “三韩”一词最早在中国的典籍《后汉书·东夷列传》中出现。三韩所在的具体位置存在争议。不同时期,三韩的边界也不断的变化。但大體上认为在朝鮮半島的南部,大致为今天的大韩民国。《后汉书》曰三韩之地“皆古之辰国也” 「韓」()在現代韩语中被賦予“伟大”或“领袖”的意思。大韩民国的国名中就含有“韩”字。「韓」後來演變為朝鮮族的別名。三韩是现在朝鲜族的直系祖先,也是如今韩国国名得来的原因。.

新!!: 三國遺事和三韩 · 查看更多 »

一然

一然(일연,1206年--1289年)是朝鲜半岛高丽时代的僧人、高丽国师、文学家。俗名金見明,字晦然,号睦庵,法號普覺。為《三國遺事》(삼국유사)的作者。 一然生于1206年(熙宗二年)6月11日,为高麗慶州獐山縣(今廣尚北道慶山郡)人。他9歲時便出家當和尚,20歲時就以學業優秀而聞名遐邇。後在多座寺廟攻讀禪經,招收諸多弟子。一然精通諸子百家之說,著述甚豐,撰有佛教書籍百餘種(均已失傳),在收集和整理9世纪以前的朝鲜传说和歌谣方面很有贡献。76歲時,忠烈王賜予其沖照之號,被冊封為國尊這一國家至高僧籍。1289年7月8日,一然謝世于慶北義興麟角寺。 《三国遗事》是其晚年作品,共五卷,详叙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历史和佛教传布的情况,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是朝鲜古代宝贵文学遗产之一。 Category:高麗人 Category:1206年出生 Category:1287年逝世 Category:朝鮮半島佛教出家眾 Category:朝鮮歷史学家.

新!!: 三國遺事和一然 · 查看更多 »

乐浪郡

乐浪郡(諺文:낙랑군(南)Nangnang-gun/락랑군(北)Rangnang-gun),是漢武帝在公元前108年设置的朝鲜四郡之一,该郡的主体族群为韩人,自汉朝设立郡治之后,韩人的传统祭祀活动依然没有废止。乐浪郡治所在朝鲜县(今平壤大同江南岸),管辖朝鲜半岛西北部,对朝鲜、日本诸部落有很大的影响力。4世纪初,被高句麗吞并。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兵由水陸兩路進攻,滅卫满朝鲜,次年置为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属于幽州。治所朝鲜县城是故卫氏朝鲜都城王险城。 公元前82年,汉昭帝罢临屯、真番二郡入乐浪郡,以真番故县置南部都尉;次年玄菟郡後為夷貊所侵,徙郡於高句骊县(今辽宁省新宾县西南)西北,更以沃沮為縣,屬樂浪東部都尉(以岭东七县置东部都尉)。 東漢末,公孫康分屯有县以南荒地分置帶方郡,郡治在帶方縣。辖境与从前乐浪南部都尉的管区相同。.

新!!: 三國遺事和乐浪郡 · 查看更多 »

伽倻

伽倻(42年-562年),亦称加耶、伽耶(가야),是位于朝鲜半岛南部洛东江流域由弁韩发展起来的一个国家联盟,由许多小的城邦组成。伽倻后被朝鲜半岛三国之一的新罗所吸收。.

新!!: 三國遺事和伽倻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三國遺事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僧侣

僧侶可以指:.

新!!: 三國遺事和僧侣 · 查看更多 »

百济

濟(前18年-660年)(又称南扶餘)是古代朝鮮半岛西南部的国家。532年新羅兼併伽倻后,在朝鲜半岛上百濟与高句麗,新羅三足鼎立,这段时间被历史学家称为朝鮮三國时代。 据《三国史记》记载,百济传说是高句丽创始者朱蒙的第三个儿子温祚王于公元前18年在汉江南岸(今韩国河南市)创建。《隋书/卷81》也载“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百济的鼎盛时期疆土涵括西朝鲜(除了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道)的绝大部分。最北曾到平壤。百济曾是海上的强国,通过海路与古代中国和日本各政权进行政治和贸易往来。据《隋书/卷81》记载百济人口混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也有中国人。 公元660年,百濟被新羅和唐朝的联军灭亡。.

新!!: 三國遺事和百济 · 查看更多 »

高句丽

句丽(、注音:ㄍㄠ ㄍㄡ ㄌㄧˊ、韩文:고구려)是位于东北亚的一个古国,发源于今日中国吉林省一带,鼎盛时期疆域曾覆盖到朝鲜半岛北部、满洲及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一部分。七世纪被唐朝和新罗联军所灭。高句丽在公元5世纪到7世纪的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中国近代史学家认为是东北历史上的割据政权,亦被朝鲜半岛史学家称为朝鲜三国之一。 高句麗後又稱高麗;“高句骊”最早見於《漢書》,“句骊”是它的簡稱;“高句麗”最早見於《三國志》,“句麗”是它的簡稱;“高麗”最早見於《宋書》、《魏書》,是南北朝至唐朝的正式稱號;中原王朝開始以“句骊”作為“高句骊”的簡稱,後以“句麗”作為“高句麗”的簡稱,南北朝時期應高句麗統治者的請求,改以“高麗”作為“高句麗”的正式簡稱,高句麗的統治者也被冠以“高麗王”的稱號,並且逐漸以“高麗”作為正式國號,常被中原王朝封為“高麗王”,取代了“高句麗”的稱號。自此“高麗”长期作为历史地理名称,对朝鲜半岛产生了重大影响;弓裔称后高丽王,王建称王国号高丽,金日成提出“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设想,都是高丽概念的延续。 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引用记载(一些史籍推论是公元前37年),扶餘王子朱蒙建立高句丽。高句丽建国后,迅速扩张,逐步吞并了其周边的扶餘、沃沮、东濊並吞併汉四郡。5世纪好太王和长寿王统治期间,高句丽进入全盛时期,之后的1个世纪里,保持了在朝鲜半岛对新罗、百济的压倒性优势,控制了今朝鲜半岛大部和今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隋唐时期,高句丽不断与隋唐王朝交战,国力陷落,668年八月为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有三万多户高句丽人被唐迁移至唐朝,成为中国内地一股重要的武人集团,在唐末五代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留在原地的高句丽遗民被渤海国和新罗吸收。 高句丽立国700余年,曾成功在与倭和与隋战争中获胜,在东亚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高句丽独特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朝鲜半岛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代起,高句丽争议浮出水面,由于高句丽本源于中国境内,后扩展至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国土橫跨今日的中國东北、-zh-hans:朝鲜;zh-hant:朝鮮;-大部及-zh-hans:韩国;zh-hant:韓國;-北部。三国都认为高句丽自始至终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或地方政权。另外日本学者的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也认为高句丽、扶余可能为日本民族的起源。.

新!!: 三國遺事和高句丽 · 查看更多 »

高麗 (918年-1392年)

丽(918年-1392年),又称高麗王朝、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王朝之一。918年泰封国弓裔王的部将王建推翻弓裔建立高丽国,定都于自己的家乡开京(即今开城)。高丽历史在朝鲜半岛维持了近500年,直到1392年朝鲜王朝的建立。 佛教是高丽国的国教。历经16年时间雕刻成的高丽大藏经是世界瑰宝之一。高丽国青瓷制作手艺精湛,闻名世界。部分观点认为,高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国家,但史學界大多數則認為中國在更早的時期已經發明了銅活字印刷術,並用於印製紙鈔。 高丽国都的开城在三国时代属于高句丽,所以王建以高丽为国号(“高丽”的名稱源于“高句丽”,高丽就是高句丽王朝后期通用的简称)。高丽被今天的朝鲜政府认为是朝鲜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 但有些学者并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朝鲜的国家是新罗,如韩国学者李基白就表示:“毕竟是统一的新罗的领土和人民,在那里形成的社会文化构成了后来朝鲜历史的主流”。韩国前总统金大中也曾在文中提及统一的新罗为韩国历史的源头。.

新!!: 三國遺事和高麗 (918年-1392年) · 查看更多 »

李朝

李朝可以是指:.

新!!: 三國遺事和李朝 · 查看更多 »

東史綱目

《東史綱目》()是朝鲜1778年(正祖2年)安鼎福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箕子朝鲜至高丽恭让王的历史。 Category:朝鮮古代史書 Category:高麗典籍 Category:綱目體.

新!!: 三國遺事和東史綱目 · 查看更多 »

檀君

檀君是朝鲜半岛民间传说中的始祖与山神,為檀君朝鮮的開國國君。據《三國遺事》的記載,檀君名王儉,是帝释桓因之庶子桓雄與熊女栖梧結合而生。 朝鲜人的祖先崇拜檀君为神的存在,把他建立国家的10月3日定为开天节,祭檀君。尤其在江东的檀君陵,政府专派官员或以国王名义,举行盛大的开天节活动。 根据20世纪初的偽書《桓檀古记·番韩世家 上》中說法,檀君於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建立檀君朝鮮,定都王儉城(可能在今日朝鲜的平壤)。.

新!!: 三國遺事和檀君 · 查看更多 »

民俗

民俗(Folklore)是一個特定群體所呈現的文化,包括了該文化、次文化或是群體的共同傳統。民俗包括像叙事、諺語或是笑話等口傳傳統,也包括物質文化,從傳統建築風格到這個族群特有的手工玩具等。民俗也包括慶祝活動的儀式、形式等传统,像是聖誕節、婚禮、民俗舞蹈及成年禮等。其中的每一項,不論是個別來看或是整合其中幾項,都屬於是。民俗包括這些儀式文物,也包括這些儀式文物從一個地區流傳到另一個地區,或是從一代傳承到下一代的過程。民俗一般不會在正式的學校環境下教授,也不會以美術的角度進行研究。民俗多半是由半正式的方式,由一些人傳遞給其他人,方式可能是透過口頭說明或是實際示範。有關民俗的學術研究稱為民俗學。.

新!!: 三國遺事和民俗 · 查看更多 »

朝鲜半岛

朝鮮半島(),韩国称其为韩--半島(),是位於東北亞的一個半島,三面環海,有東亞橋梁之稱。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經长白山(又名“太白山”或“白头山”)与中国大陸相接,东南隔大韓海峽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西海”,大韓民國称“西海”)、大韓海峽、日本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東海”,大韓民國称“東海”)环绕。 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英中四国共同托管。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鮮)以及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大韓民國”(韓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军支援的韩国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政權,即今天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

新!!: 三國遺事和朝鲜半岛 · 查看更多 »

新罗

新罗(前57年—935年)为朝鲜历史上的国家之一。 据《三国史记》记载,新罗于前57年由朴赫居世居西干所创建。532年兼并伽倻,在朝鲜半岛上开始与高句丽,百济形成三足鼎立。660年新罗联合唐消灭了百济。668年,新罗与唐又消灭了高句丽。罗唐战争后,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后成为统一的新罗。9世纪末期,统一的新罗被分裂成后三国。935年,后三国被高丽统一。.

新!!: 三國遺事和新罗 · 查看更多 »

扶餘國

扶餘國,古國名,亦作夫餘、鳧臾,由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扶餘人所建立的国家,亦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有史可考的国家。扶餘國從前2世紀立国到494年東扶餘國被高句麗滅國為止,歷時約700年。前期国都在今吉林省吉林市,后期国都在今吉林省农安县。扶余国是汉朝的属国,据后汉书记载,扶余国行政区划隶属玄菟郡,獻帝時,其王求改屬辽东郡(後漢書/卷85)。正因如此,传说历代扶余王故去时,玄菟郡太守都赏以银镂玉衣的“玉匣”为葬具。 朝鲜半岛的政权认为扶余人是今天-zh-hant:韓國;zh-hans:朝鲜-人的先民之一。部分日本学者的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也认为扶余、高句丽可能是日本人的起源。扶餘一名最早出現在逸周書,名鳧庾,是九夷之一。.

新!!: 三國遺事和扶餘國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三国遗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