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一夫多妻制

指数 一夫多妻制

一夫多妻制,是指一个男子同时娶两个或两个以上女子为配偶,而多名女子同時間只有一名丈夫的婚姻形式。可細分為平妻制、一夫一妻多妾、一夫多妻多妾或一夫多妻妾制。在一些伊斯蘭教國家與地區,属于“平妻制”的一夫多妻仍是官方合法的婚姻形式。在另一些国家與地区,由于法律的不可追溯性,在一夫一妻制原则确立之前形成的多妻婚姻,具有合法性。还有一些国家则不承认、不保护任何形式的一夫多妻制婚姻形式。 雖然一夫一妻制才是现在大多数国家法定的婚姻制度,但社會上依然可見男子在一夫一妻的婚姻之外保持众多情人的行爲型態,并往往以婚外同居、包二奶等形式存在,这些情婦、二奶或公开或秘密地受到其男性伴侶的经济支持,并且有可能被允许生下孩子,形成一名男子在法定婚姻家庭下同时维持另一个(或更多)的家庭、供养婚外情人及其所生育的非婚生子女的“一夫多妻”事实。.

150 关系: 动物劉從珍基因基本教義派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厄立特里亚印度古兰经台塑關係企業台湾同居境内與境外士大夫士族 (中国)多元之愛多配偶制大同集團有限公司大王大妃大清律例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女奴女性奴婢妻子姬侍娼妓婚姻婢妾婆罗门嫡妻嫡庶寇世勳尹元衡巴基斯坦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民国中世纪中人中國中国大陆中国共产党中国爵位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刑法东亚希爾戴爾东莞市...希腊丈夫三代三角家庭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制一妻多夫制九族平妻乾隆幕府 (日本)亞伯拉罕亞利桑那州庶出子女康克清人类以撒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国家伊斯蘭婚姻法學伊斯蘭教法張俊雄征夷大將軍御台所後宮保良局俄罗斯土耳其包养利比亚分居储君兩班兼祧犹太人犹他州皇后皇帝王永慶珠江三角洲福晋穆斯林突尼斯立法委員罗马美國炮友男性非婚生子女行政院院長香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骑士貞敬夫人贍養費黃仁龍走婚蒙古帝国鄭蘭貞重婚臺灣配偶苏莱曼一世 (奥斯曼帝国)雷洪雙城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限妻制陳玉珍 (朱德夫人)林進興林挺生李峘欧洲毛里求斯民法 (中華民國)江竹筠深圳市满语演員澳門朝鮮王朝朱德情婦成吉思汗明治维新明朝明朝政府文定王后文化人类学族誅日本摩奴法論摩爾門教摩洛哥改革开放托卡比皇宮曾德成曾蔭權性別平等总和生育率2011年利比亚内战 扩展索引 (100 更多) »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新!!: 一夫多妻制和动物 · 查看更多 »

劉從珍

劉從珍(),四川省儀隴縣馬鞍場劉家壩人,她是朱德元帥的元配夫人,父澤沛(朱德的大舅),母趙氏。住儀隴縣新寺穆家壩.

新!!: 一夫多妻制和劉從珍 · 查看更多 »

基因

基因一词来自希腊语,意思为“生”。是指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通常由DNA序列来承载。基因也可视作基本遗传单位,亦即一段具有功能性的DNA或RNA序列。弄清其序列本身的过程叫基因测序。基因的结构由增强子,启动子及蛋白编码序列组成:即基因产物可以是蛋白质(蛋白质编码基因)及RNA,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差異)表现。在一个个体当中所有的基因总和叫基因组。在一个物种中所有等位基因的总合叫基因库。在大多数真核生物中,基因分为细胞核基因及线粒体基因,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也含有独立于细胞核的叶绿体基因组。人類約有一万九千至兩萬两千個基因。 在真核生物中,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带有一定数量的基因。一个基因在细胞有丝分裂时有两个对列的位点,称为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父与母。依所攜帶性状的表現,又可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一般来说,同一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體都含有相同的基因(除了已经分化的免疫细胞),但并不是每个细胞中的所有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都会被表現出来。控制基因表达的因素分为传统的遗传学(增强子,启动子序列相关)因素及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脱乙酰化及RNA干扰相关)因素。職司不同功能的細胞或不同的细胞类型中,活化而表現的基因也不同。在某一细胞类型当中所有被表达的基因叫转录组,所有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叫蛋白质组。通过即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或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可得到转录组及蛋白质组的信息。用电脑处理基因序列的学科叫生物信息学。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一项规模宏大,跨国跨学科的生物信息学项目。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的30亿个碱基对形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繪製人类基因组圖譜,並且辨識其载有的基因,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该计划起始于1990年于2000年完成。.

新!!: 一夫多妻制和基因 · 查看更多 »

基本教義派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基本教義派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Fundamentalist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 Day Saints,常簡稱為FLDS)是摩門教基本教義派(Mormon fundamentalist)最大的一個分支教派Krakauer, Jon.

新!!: 一夫多妻制和基本教義派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 查看更多 »

厄立特里亚

厄立特里亚国(ሃገረ ኤርትራ;دولة إرتريا),是位於非洲東北部的国家,濒临红海,面积12.5万平方公里,人口約650万人(2011年),首都为阿斯马拉,民族以提格雷尼亚人、提格雷人等为主。货币通用纳克法。厄立特里亞也是全球新聞自由指數排名最低地方,同時因為該國存在普遍的非法勞役、政府的獨裁及人權被政府嚴重打壓,所以被很多人稱之為「非洲的朝鲜」。.

新!!: 一夫多妻制和厄立特里亚 · 查看更多 »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一夫多妻制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古兰经

《古蘭經》(,,字面上解作「誦讀」)是伊斯蘭教的最重要的經典,又稱《--》。穆斯林相信《古蘭經》是真主阿拉的啟示,它被廣泛認為是最優秀的阿拉伯語書寫文學作品,《古蘭經》的篇章被稱為蘇拉,節句則被稱為阿亞。 穆斯林相信《古蘭經》的內容是真主透過天使加百列(賈布里勒)口頭傳授給先知穆罕默德,始自公元609年,直至穆罕默德在632年逝世為止,歷時23年。穆斯林認為《古蘭經》是輔助穆罕默德奉行使命的奇跡,證明他的先知身份,而他亦是自亞當以來最後一位接收啟示的先知。 根據傳統的說法,穆罕默德的多位同伴充當抄寫員,負責把真主的啟示記錄下來。這些同伴在穆罕默德逝世後不久根據這些記錄及他們的記憶進行編撰整理。由於出現各種不同的版本,哈里發奧斯曼於是制訂了一個被稱為「奧斯曼本」的範本,一般都被認為是當今《古蘭經》的原型。不過,鑑於《古蘭經》有不同的讀法,大部分讀法相互之間有細微的差異,而有些讀法則與其他的讀法有頗大的差異,加上早期的阿拉伯文本根本就無法發音,故此奧斯曼本與當今的《古蘭經》及當初穆罕默德所得的啟示之間的關聯性仍然不明確。 《古蘭經》的內容與猶太教及基督教經典記載的主要故事有相似之處,但有些只是概括論述,有些則加以引申詳述,有時會提供額外的資料及對事件加以解讀。《古蘭經》把自身定位為一部指導性的典籍,很少詳盡地記載具體的歷史事件,而是經常強調事件當中的道德價值觀念,而不是本身的故事性。《古蘭經》及聖訓都是制訂伊斯蘭教法的依據。在禮拜期間只能以阿拉伯語誦讀古蘭經。 能夠背誦整部古蘭經的人被稱為哈菲茲,有些穆斯林用朗誦的方式閱讀古蘭經的經文,這種方式被稱為泰吉威德。在賴買丹月,穆斯林按照慣例在泰拉威禮拜誦讀整部古蘭經。大部分穆斯林在理解經文意義的時候會用上塔夫細爾(《古蘭經》的注釋)。.

新!!: 一夫多妻制和古兰经 · 查看更多 »

台塑關係企業

台塑企業(亦稱台塑集團)為臺灣企業集團之一,源起於1954年創立之福懋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1957年更名為台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台塑」)。旗下事業橫跨塑膠、煉油、石化、纖維、紡織、電子、能源、運輸、工務、生物科技、醫療、教育等領域。台塑企業經過六十餘年的努力發展,目前共計擁有台塑、南亞、台化、台塑石化等百餘家關係企業,分別在台灣、美國、中國大陸、越南、菲律賓及印尼都設有工廠。此外並擁有龐大的教育和醫療機構,是台灣最大的民營企業 。 台塑企業的創辦人為王永慶、王永在兄弟。根據統計,自1980年代以來,台塑企業在資產總額、營收淨值、員工數等方面均獨占鰲頭,為台灣民營企業之龍頭,也為其主要創辦者王永慶贏得「臺灣經營之神」的美譽。王永慶在2008年10月15日逝世後,整個集團的運作正式交由2002年開始組成的「七人決策小組」,王家成員有王文淵總裁、王瑞華副總裁、王文潮、王瑞瑜等4人,專業經理人有李志村董事長、吳欽仁、楊兆麟等3人,並於2011年因企業經營需要,增加陳寶郎、林信義二名新成員變成「九人小組」,也就是台塑企業的「行政中心」。 台塑企業於2017年6月1日成立「管理中心」,創辦人王永慶、王永在昆仲之家族成員,包含王文淵、王瑞華、王文潮、王瑞瑜等四位退出「行政中心」並進入「管理中心」,落實企業所有權及經營權分治之精神,原有「行政中心」則由五大公司最高專業經理人台塑林健男董事長、南亞吳嘉昭董事長、台塑石化陳寳郎董事長及台塑河靜陳源成董事長、台化洪福源副董事長共同組成。.

新!!: 一夫多妻制和台塑關係企業 · 查看更多 »

台湾

#重定向 臺灣.

新!!: 一夫多妻制和台湾 · 查看更多 »

同居

同居(Cohabitation)是指兩個沒有結婚的人居住在一起的形式。 在不断变化的(特别是婚姻、性别角色和宗教方面的)社会观念引导下,这种形式在西方国家近几十年越来越普遍。它常常涉及长期或永久的浪漫或性亲密关系。.

新!!: 一夫多妻制和同居 · 查看更多 »

境内與境外

境内,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管辖边界之内的区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用语中,“中國境内”指中国海关关境以内的区域,相当于除去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两个非直接管轄的特别行政区之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实际统辖区域;“中國境外”指中国关境以外的國家與地區,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未实际统辖的爭議領土,如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稱臺灣地區)和釣魚台列嶼。 雖然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間,也會簡單地以「中國」稱呼中國大陸,此情況在臺灣尤為常見,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令和黨政軍會談等等,如涉及到香港、澳門和中華民國,不可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要以大陸、內地或國內稱呼,如無法避免中華民人民共和國與中國,需加注「」或--,表示不承認,但不否認事實存在。 因為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代表著香港與澳門脫離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 中華民國的法令也不稱呼中國大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因為依照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即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和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等等法令,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國家,當然也不承認其代表中國。.

新!!: 一夫多妻制和境内與境外 · 查看更多 »

士大夫

士大夫是古代中國、朝鮮、越南、琉球對於社會上具有聲望、地位的知識分子和官吏之统称。官员选拔制度(科舉制度)是其形成的制度保证。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與者,同时又是社會上层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至於「士人」,一般是指沒有官銜、介乎官民之間的讀書人。.

新!!: 一夫多妻制和士大夫 · 查看更多 »

士族 (中国)

士族,是中国歷史上自东汉至唐朝、五代,世代為高官的士大夫階層,是一种贵族化的官僚家族。宋代及以後,「士族」一詞含義有所改變。士人取得官位後,就是士族,已沒有累世為高官的意思。.

新!!: 一夫多妻制和士族 (中国) · 查看更多 »

多元之愛

#重定向 多邊戀.

新!!: 一夫多妻制和多元之愛 · 查看更多 »

多配偶制

多重配偶制是指在婚姻裡有多於一個配偶。不同的社會對多重配偶有不同的限制或容忍。例如:在古時中國,一個丈夫只能有一個妻子,但是可以在同时和奴婢保持性关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同时拥有用于生育的妾侍;不過除了西藏某些民族外,一個妻子卻未必能夠有多於一個丈夫。而直到現在,在奉行伊斯蘭教的國家有不少都容許男性有最多四名妻子。另外,一些仍然保持原始生活狀態的部落仍然保持着群婚,甚至是亂婚的制度。.

新!!: 一夫多妻制和多配偶制 · 查看更多 »

大同集團有限公司

大同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大同集團(DAIDO GROUP LIMITED,),在2000年3月30日於百慕達註冊,也就是當時為高力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公司,以及透過大同混凝土(香港)有限公司(高力混凝土(香港)有限公司前身)換取上市。 現時業務在香港、中國內地,以及澳門經營冷凍倉庫、物流、製冰業務,以及酒店及物業投資,原有製造混凝土因為效益欠佳而終止。總部位於香港干諾道中168-200號信德中心西座19樓1906室。現時主席和總裁為歐達威。.

新!!: 一夫多妻制和大同集團有限公司 · 查看更多 »

大王大妃

大王大妃,是朝鮮王朝國王,尊封前前任國王王妃或前前前任國王王妃的封號。.

新!!: 一夫多妻制和大王大妃 · 查看更多 »

大清律例

《大清律例》,原名《大清律》(a),是清朝的法典。 大清律例草創於順治三年(1646年)五月,以《大明律》為基础,再加以修飾。前後經歷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修訂後才定型。及後《大清律例》一直都在清朝版圖內奉行,直到清朝灭亡为止。 不過,部分《大清律例》的條例在清朝滅亡後依然繼續在香港通用,這是由於香港割讓予英國之後,基於香港跟隨英國奉行的習慣法模式,使大清律例中的部分法例在沒有其他法例可供參考的情況下,繼續成為唯一的參考對象。直到1971年,最後一條有關婚姻習俗的法律由香港的成文法取代之後,大清律例歷史使命終於完成,歷327年。.

新!!: 一夫多妻制和大清律例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

这是一个-zh-hans:奥斯曼帝国;zh-hk:鄂圖曼帝國;zh-tw:鄂圖曼帝國;-历代苏丹的列表,其中从塞利姆一世开始的苏丹还拥有伊斯兰教哈里发的称号。 奥斯曼王朝的诸位苏丹在1299年至1922年的六百多年时间里统治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在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地跨亚、非、欧三大洲,苏丹统治着北自匈牙利、南至索马里、西起阿尔及利亚、东到伊拉克的广袤土地。帝国首都最初在安纳托利亚的布尔萨,1366年迁都巴尔干的埃迪尔内,1453年占领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后迁都于此,更名伊斯坦布尔,一直到帝国灭亡。尽管由于难以区分史实和传说,使得帝国的早期历史众说纷纭,但现代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如下观点:奥斯曼帝国在约1299年时建立,它的第一位统治者是乌古思突厥人卡耶部落的首领(汗)奥斯曼一世。奥斯曼一世建立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王朝和帝国延续了六个多世纪,共有36位苏丹执掌政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帝国加入了同盟国,结果战败,帝国随即土崩瓦解。战胜的协约国对奥斯曼帝国的瓜分和随即爆发的土耳其独立战争导致了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的诞生。.

新!!: 一夫多妻制和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 · 查看更多 »

女奴

女奴可以指:.

新!!: 一夫多妻制和女奴 · 查看更多 »

女性

女性,是指雌性的人類,與雄性人類即男性作區別。女性這個名詞是用來表示生物學上的性別劃分,正式只適用於稱呼人類,但有時侯也會用作稱呼其他生物,同時亦可指文化上的性別角色。 和其他大部份的哺乳類一様,女性的基因組中包括一個來自母親的X染色體以及一個來自父親的X染色體。相較於男性胚胎,女性胚胎會分泌較多雌激素.較少雄激素。而性類固醇量的相對差異是造成女性和男性生理學差異的主要原因。在青春期時,荷爾蒙會刺激身體分泌雌激素,造成第二性徵的發展,因此兩性會有更明顯的差異。 「女人」通常是專指成年的女性,與男人相對;但當「女人」作為一個集合名詞時,則泛指任何年齡的女性。「女孩」是年輕未成年的女性,或者剛成年的年輕女性。.

新!!: 一夫多妻制和女性 · 查看更多 »

奴婢

奴婢是古代東亚律令制下与良民相对的贱民的一種,是指受特定主人役使者。奴是男性,婢是女性。奴婢没有选擇住处与职业的权利,他们可以被買賣,不可逃走,但主子也可能釋放他们。奴婢法律上介于人与物之间。.

新!!: 一夫多妻制和奴婢 · 查看更多 »

妻子

妻,是婚姻中對女性配偶的稱謂,与夫相对应。.

新!!: 一夫多妻制和妻子 · 查看更多 »

妾,又稱陪房、偏房、側室、副室、妾侍、小妻、旁妻、下妻、庶妻、嬬、姬、簉室等,亦有小老婆的俗稱,中華民國初期又稱姨太、姨太太。狭义上指一夫一妻多妾婚姻中,获得法律认可,但地位低於正妻的女性配偶。广义上可包括,除情妇外,未获法律认可的姬妾在内。.

新!!: 一夫多妻制和妾 · 查看更多 »

本文僅敘述作為君王側室的妃。關於君王正配的妃,請參看王妃 妃,和--相較,是較次一級的稱謂,在東亞漢字文化圈內,為多國君王正配或側室的位號。.

新!!: 一夫多妻制和妃 · 查看更多 »

姬侍

姬侍、或稱御婢、侍姬、婢妾、妾婢、侍妾、姬妾、姬人等,称指一夫一妻多妾制婚姻中,被貴族、士族、富豪豢養於家中、與男主人有性關係但不屬正式妾室的女性。多為客女(部曲之女)、婢女、或家妓出身,婢女出身者通常稱為宠婢、收房丫头或通房丫头,家妓出身者又稱妓妾、寵妓。朝鮮又把妓生出身的姬侍稱守廳(수청、守廳)、守廳妓(수청기、守廳)。日本稱為召人。 《唐律疏议》的规定,不得以婢为妻或为妾,及婢有子及经放为良者,可以为妾。中国历代法律对民众纳妾都有一定限制。贵族、士大夫和富户所豢养的婢妾则可能至百余人。为了限制纳妾,清律规定“庶民之家不准存养良家男女为奴婢”。.

新!!: 一夫多妻制和姬侍 · 查看更多 »

娼妓

娼妓,又稱妓女、娼女、娼婦、婊子、窯姐、雞婆,簡稱妓、娼,,是一種以提供陪伴及娛樂(其目的可能包括精神上或肉體上的滿足)為主的行業。傳統上許多娼妓以奉客、陪客喝酒解苦、表演為主,具有較高的藝術素養,即「賣藝」不「賣身」或不輕易「賣身」的交際花;但由於娼妓業工作的演變,近代以來的漢語中,娼妓一詞常特指提供性服務的女性性工作者。 在現代用語中,普遍用來指女性品德或行為低賤,不一定有涉及性交易。.

新!!: 一夫多妻制和娼妓 · 查看更多 »

婚姻

婚姻是一種人際間取得親屬關係的社會結合或法律約束。根據观念和文化的不同,通常以一種親密或性的表現形式被承認,這種結合通常以婚禮的方式来对外宣告其正式成立。结婚的具体原因很多,比如法律、社會、情感、經濟、精神和信仰的需要。通常,婚姻是组成家庭的基础和根据,是家庭成立的标志。婚姻雙方家長互稱“親家”或“姻親”。 現代婚姻普遍為單偶制形式。但在部分地區過去的文化歷史及許多古老部落中亦存在其他的婚姻形式,現今某些地区或宗教的法律亦承認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等多偶制婚姻。 世界上多数国家与地区采用婚姻登記制,在满足其他条件下不限制結婚次數。目前,世界上婚龄最长的夫妇已经结婚80年。.

新!!: 一夫多妻制和婚姻 · 查看更多 »

婢妾

#重定向 姬侍.

新!!: 一夫多妻制和婢妾 · 查看更多 »

婆罗门

婆罗门(英文: Brahmin; ब्राह्मण )是印度教的祭司贵族,属于瓦爾那之一,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主持王室儀典,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古印度社会洋溢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祭司被人们仰视如神,称为“婆罗门”。祈祷的语言具有咒力,咒力增大可以使善人得福,恶人受罚,因此执行祈祷的祭官被称为“婆罗门”。印歐人相信,藉着苦修、祭祀奉献,这一生就可以得到神的保佑和赐福:婆罗门由于掌握神和人的沟通渠道,所以占据了社会上最崇高的地位。 婆罗门由于职责和地位的特殊可享有许多特权。他们可以免交各种税,因为人们认为,婆罗门已经以自己的虔诚行为偿清了这种债务,他们不得被处以死刑或任何类型的肉刑,因为婆罗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向婆罗门赠送礼物的人则得到祝福,他们将在今生或者来世,获得一定的善報。最受欢迎的礼物是土地,它可以“解除赠送者的一切罪孽”。因此婆罗门占有大量地产,常常是整座村莊。 婆羅門多数为素食者,但阿薩姆婆羅門有許多非素食的食物,其中大多是魚、雞、鴿、羊肉和鴨蛋(多数是祭神後的牲礼)。孟加拉的婆羅門吃魚。 除了祭司外,他們也擔任宮廷文士、科學家(星象家、數學家)、教師和公務員。在二十世紀上半叶,婆羅門在政府某些職位領域佔75%。.

新!!: 一夫多妻制和婆罗门 · 查看更多 »

媵(拼音: yìng、注音:ㄧㄥˋ )是中国周代盛行的一种婚姻制度,當時天子至士各級貴族皆一娶多女,贵族女子出嫁為正室時,需要娣或姪女陪嫁,称为媵,媵會成為側室,為明媒正「娶」的一部分,地位比「納」、「嬖」的妾高(先秦時期的「妾」為婢妾之意,非配偶)。所生之子視為嫡子,是嫡長繼承制「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一部分,媵的出身是等同於妻,故所生之子地位高於庶子。.

新!!: 一夫多妻制和媵 · 查看更多 »

嫡妻

嫡妻,或稱正室、正妻、正房,俗稱大老婆、大婆,是一夫多妻的家庭里面禮制上與丈夫平等的妻子。東亞古代男子一般同時只能有一位正妻,称为嫡妻;宋代之前,古中國只有贾充等数人因特殊情况得到皇帝许可而有地位相等的左右夫人。嫡妻所生的子女為嫡子女。在某些地域或時代,嫡妻和庶妻(側室)地位差異很大。首位嫡妻稱為元配,又稱髮妻;元配逝世或離異後再娶的嫡妻,則稱為繼室或填房。 正妻与丈夫地位平等,在服制、车制等礼仪制度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比如皇后的袆衣和皇帝的十二章衣,其裨、纽、约、佩、绶等配件便是完全相同的。 若同時有多於一名嫡妻,元配以外之嫡妻均稱為平妻。在宋元之前的古中國多数朝代,无特殊许可而有两位正妻的行为,会被处以一年以上徒刑和相应的杖刑处分,并被强制离婚;後世漸趨寬鬆,明清時期有不少男性都有平妻,但平妻的妻子身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受法律保护。 男子娶妻子,一般需要娶背景相当的女子,娶亲之时通过婚书写明双方家庭门第、嫡庶、年龄等资料。於古中國某些朝代例如唐代,如果弄虚作假使男子娶到不相称的女子,无论女方地位高于还是低于男方,这段婚姻通常都会被强制解除,且追究作假一方的法律责任。日本德川幕府征夷大將軍之嫡妻稱為御台所,必須是公家出身。 娶妻的仪式非常隆重,周代周天子娶妻前后历时一年多,诸侯则超过半年。后世娶妻仪式虽然简化,但仍包括聘书、礼书、迎书等三样文件(三書),经过纳采、问名、纳吉(又称过文定)、纳徵、请期(又称乞日)和亲迎(或迎亲)六个步骤(六禮)。有时男子还须亲自射雁以供奠雁仪式之用,有些朝代男子需准备诗歌做催妆诗之用。 一般情況下,正妻不能降为妾;不過在唐代以前,有陳頊元配錢氏被降為側室讓柳敬言得以嫁給陳頊的例子。通常只在犯七出的情况下正妻才能被休弃,而有些朝代还规定,即使犯七出,但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任何一条的,也不能休出(三不去):第一,经历或主持了公公或者婆婆的丧礼;第二,娶时男方地位不高,后来富贵的,也即是所谓的不去“糟糠之妻”;第三,妻子的家族散亡,假如妻子被休則無家可歸。.

新!!: 一夫多妻制和嫡妻 · 查看更多 »

嫡庶

嫡庶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度的一種,各妻子的之间的地位不平等,可分為正妻和妾,这种差别就是嫡庶之分。嫡是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正室以外的女性(包括妾、婢妾、情婦等)及其所生子女。在古代中國,嫡庶的差别在唐宋以前比较重要,经元明清而逐代减弱。在一些嫡庶差別不算很大的時代或家庭裡,妻妾之間會互稱「肩姐妹」。.

新!!: 一夫多妻制和嫡庶 · 查看更多 »

寇世勳

寇世勳,綽號「寇子」,出生於台灣台中,台灣男演員,祖籍河南洛陽。曾經多次入圍金鐘獎最佳電視男演員獎;并获金鹰奖海外华人港臺演员最高荣誉特别奖。2002年荣获第七届亚洲电视节最佳男演员。長子寇家瑞於2008年演出電視劇而出道。乾兒子為孫其君。.

新!!: 一夫多妻制和寇世勳 · 查看更多 »

尹元衡

尹元衡(윤원형,),字彥平,朝鮮王朝政治人物,字彦平(언평),本貫坡平尹氏,父親為尹之任,母親李氏為李德崇之女。他是文定王后的弟弟,是小尹派的代表人物。.

新!!: 一夫多妻制和尹元衡 · 查看更多 »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通称巴基斯坦,位于南亚,面积796,095平方公里 (307,374 平方英里)(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东与印度比邻,南面是印度洋,西与伊朗锡斯坦接壤,西北和阿富汗相连,东北面可通往中国新疆。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湿热,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北部地区干燥寒冷,有的地方终年积雪。 在乌尔都语,“巴基斯坦”源自波斯语,意思为“圣洁的土地”。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一部分,1858年随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8月14日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1971年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巴基斯坦从前的首都在卡拉奇(Karachi),现在首都位于伊斯兰堡。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于2013年9月就职。巴基斯坦是英联邦成员国。 巴基斯坦人口1.97亿,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新!!: 一夫多妻制和巴基斯坦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調整夫妻、家庭關係的法律,1950年5月1日施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頒布的第一部法律。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81年1月1日正式施行,舊婚姻法同時廢止。2001年4月28日,該法曾根據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修正。2011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最新的司法解释。.

新!!: 一夫多妻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所适用的犯罪和刑事责任的法律体系。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基本法律。此外,还有单行刑法、附属刑法,但一般只是重申刑法的内容,没有规定新的罪名及犯罪后果。.

新!!: 一夫多妻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一夫多妻制和中华民国 · 查看更多 »

中世纪

在欧洲历史上,一般来说,「中世纪」指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到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之间的时期。按照西方传统,欧洲历史可以分为“古典時代”、“中世纪”和“近现代”三个阶段。而中世纪历史自身也可分为前、中、後期三段。 人口减少、城市衰落、外敌入侵、大众迁移的进程,自古代晚期就开始了,并在中世纪前期得以继续。日耳曼的蛮族们入侵,并在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各个民族的国家。在7世纪,曾是东罗马帝国领地的北非和中东被伊斯兰化的阿拉伯帝国所占领。尽管此时在社会与政治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变化,但中世纪与古代时期的分别尚未完全形成。广阔的拜占庭帝国此时依然存活,并且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1070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法典在北意大利被重新发现,并且后来在西方广受赞誉。西方的诸多王国还依然保留着罗马时代的习俗。同时,人们广泛建立修道院,意在使欧洲基督教化。在卡洛林王朝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控制了西欧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到了8世纪末9世纪初,在内忧和外患(维京人、马扎尔人和撒拉森人入侵)的压力下,卡洛林帝国还是崩溃了。 到了中世纪中期,亦即公元1000年以后,由农业科技的改进带来的繁荣贸易,以及中世纪温暖时期到来所造成的增产,使得当时的欧洲人口大量增长。由农民向贵族支付地租和承担劳役的生产组织——庄园,成了中世纪中期主要的社会组织结构。1095年开始的十字军东征,旨在从穆斯林手中夺取中东的控制权。国王逐渐成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的领袖,这一方面减少了无序带来的犯罪和暴力行为,但另一方面又使得离建造一个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想越来越远。经院哲学此时在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托马斯·阿奎纳的神学理论、乔托·迪·邦多纳的绘画、但丁和杰弗里·乔叟的诗歌、马可波罗的游记和哥特式教堂都是这一时期各自领域的杰出作品。 后期的中世纪饱受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威胁,因此此时欧洲的人口开始减少。在1347年和1350年间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三分之一欧洲人的生命。宗教上的争论和对立也对应着国家间的冲突以及农民的反抗。这一时期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欧洲的社会转型,也预示着欧洲近代史的开端。.

新!!: 一夫多妻制和中世纪 · 查看更多 »

中人

中人,是朝鲜王朝第二等人,包括兩班與良妾(常民出身之妾)所生的庶子女、商人等,地位在两班之下但在常民之上,常民、白丁、賤民在考取到科举雜科(譯科(漢學、蒙學、倭學、女真學)、醫科、陰陽科(天文學、地理學、命科學)、律科後成為技術官,亦會升為中人,但他們不能參与政治和擔任要職,其後代不能報考儒學和武學兩科,而只能考雜科。中人家族的生活地区是村庄或城市中央,两班家族則在南北。中人只能擔任醫官、鄉吏、胥吏、書題、土官、軍校、驛吏、陰陽官、諏吉官、畫員、寫字官、觀象監員、檢律,他们是朝鲜王朝中下等基层官员負責日常实际工作。 Category:朝鮮古代社會階層 Category:朝鲜王朝.

新!!: 一夫多妻制和中人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一夫多妻制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一夫多妻制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在中國大陸常簡稱為党,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執政黨。该党创立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由陳獨秀和李大釗於1921年7月组织成立,初期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援助,并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後,两黨进行了長達10年的军事斗争。1940年代起,中國共產黨逐渐摆脱外國勢力的影響,改由以毛泽东为首的本土派掌权。在抗日战争期间,与国民黨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擊敗中華民國國軍,進而取得大陸地區及其絕大多數沿海島嶼的統治權,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排除意識形態問題和许多非共產主義的政黨建立关系。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加强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交流,並且繼續維持和世界各地非執政黨的共產黨聯繫。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架構主要基於民主集中制,主張應共同維護已獲得共識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最高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中央委員會作為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核心權力機構,通常1年召開1次會議。因此,多數職權和日常工作都由中央政治局和其常務委員會掌握。中央主要負責人自1993年開始會同時擔任負責黨內和民間事務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軍事事務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具外交禮儀性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而其能有效掌握三個職位時常被外界稱作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自2012年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至今担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共有8956.4萬名黨員、基层党组织則有457.2万个,其中女性占26.7%,少數民族占7.3%。 中國共產黨始終宣稱其理想與目標是社會主義,并將自身視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的政黨。其中《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意识形态,並將中國共產黨表述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社會。」不過在毛澤東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被認為效率低下的情況下,中國官方在政治理念的執行層面仍然從務實出發的,但在思想上為了確保路線一致不變動,鄧小平等人遂提出在國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條件下,應該先以逐步摸索的方式,來建設共產主義社會較為實際,利用此理由嘗試引入经济改革,來發展,於是中國大陸得以透過設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爲綱的操作方式,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口號而在20世紀末期順利轉型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新!!: 一夫多妻制和中国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中国爵位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世爵从夏商时期开始,到中华民国建立后结束。.

新!!: 一夫多妻制和中国爵位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一夫多妻制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刑法

中華民國刑法是在中華民國施行的刑法,又稱普通刑法,分為總則與分則兩編。本法為實體法(相較於程序法而言),規定了國家刑罰權發動的實體要件。本法為普通法(相較於特別法而言),針對同一事項若他法有特別規定則優先適用他法之規定。原則上本法總則部份的規定適用於所有法律的刑事規定(其他法律的刑事規定稱附屬刑法),在分則的部份則列舉了基本的刑事處罰規定。.

新!!: 一夫多妻制和中華民國刑法 · 查看更多 »

东亚

东亚泛指亚洲東部,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列島、朝鮮半島和蒙古以及臺灣等地,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东亚总人口超过16亿。.

新!!: 一夫多妻制和东亚 · 查看更多 »

希爾戴爾

希爾戴爾是美國猶他州華盛頓縣的一個城鎮。根據2000年普查,擁有人口1895人。 希爾戴爾跟它的雙城,亞利桑那州的 Colorado 市,是實行一夫多妻制度的基本教義派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FLDS)的大本營。 X.

新!!: 一夫多妻制和希爾戴爾 · 查看更多 »

东莞市

东莞,簡稱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西临珠江口,与广州市、深圳市、惠州市接壤。东莞为“广东四小虎”之一,为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商業、高科技產業、服務業、旅遊業、工業化城市,更是国际加工业的重要一员,有“世界工厂”之名稱。 外省人构成东莞城市人口的一半,其中港澳居民约120万人。.

新!!: 一夫多妻制和东莞市 · 查看更多 »

希腊

希腊(Ελλάδα,),官方名称为希腊共和国(希腊语:Ελληνι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位于欧洲东南部的跨大洲国家。2015年其人口约为1,090万。雅典为希腊首都及最大城市,塞萨洛尼基为第二大城市。 希腊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字路口,战略地位重要。其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西北邻阿尔巴尼亚,北部邻马其顿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东北邻土耳其。希腊分为九个地区:马其顿、中希腊、伯罗奔尼撒、色萨利、伊庇鲁斯、爱琴海诸岛(包括十二群岛及基克拉泽斯)、色雷斯、克里特和伊奥尼亚群岛。爱琴海位于希腊本土东侧,爱奥尼亚海位于西侧,克里特海和地中海位于南侧。希腊海岸线长达,为地中海盆地国家中最长,世界第11长。希腊拥有大量岛屿,其中227个岛屿有人居住。其百分之八十区域为山地,奥林波斯山为全境最高峰,海拔。 希腊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270,000年起即有人居住。其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为民主制度、西方哲学、奥林匹克运动会、西方文学、史学、政治学、重要科学及数学原理、西方戏剧(悲剧及喜剧)的发源地。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腓力二世首先统一了希腊。其子亚历山大大帝迅速征服了古代世界的大片地区,将希腊文化和科学自东地中海地区传播至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世纪希腊为罗马所吞并,成为罗马帝国及其继承国拜占庭帝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中后者为希腊语言及文化所主导。公元1世纪希腊正教会建立起来,塑造了现代希腊的文化认同,并将希腊传统传播至正教世界。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夺取了希腊地区。1830年,在经历独立战争后,希腊作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希腊的文化遗产由其18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数可见一斑,这一数目在欧洲及世界均居前列。 希腊为民主制国家,发达国家及高收入经济体,其生活质量较高,及人类发展指数为极高。希腊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为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前身)第十个成员国,并自2001年以来为欧元区成员国。其亦为诸多国际组织的成员国,包括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希腊的独特文化地位、旅游业、船运业及战略地位使其被归为一中等强国。其为巴尔干地区最大规模经济体,并为这一区域重要的投资者之一。.

新!!: 一夫多妻制和希腊 · 查看更多 »

丈夫

丈夫,是男女婚姻中對男性的稱謂,与妻子相对应。古代妻子对自己配偶又称夫婿、夫君、相公、官人,臺灣話則稱翁婿(臺灣話讀「ㄤ」(ang /ɑŋ/),字用「翁」)、頭家、夫婿。外子则是妻子对他人称自己丈夫;而一般对他人丈夫则尊称为先生;現代社會夫婦會昵称丈夫为「老公」,昵称妻子为「老婆」,不過「老公(嫪ㄌㄠˋ公)」一詞在清朝是對太監的蔑稱,故並非所有人都會使用「老公」來稱呼。 臺灣話稱丈夫叫頭仔又稱「ㄤ」婿,夫妻稱「ㄤ」某。書寫成「翁婿」才是正確的 ;用「尪」、「尪某」、「尪婿」是錯誤的用法。「尪」指的是骨骼彎曲的疾病及瘦弱之意;呂氏春秋「季春紀」:「辛水所多疽與痤人,苦水所多尪與傴人。」高誘注:「尪,突胸仰向疾也。」;蘇軾上宋神宗皇帝書:「世有尪羸而壽考,亦有盛壯而暴亡。」 。臺語的用法,「尪」指的是人偶、靈媒、巫婆。.

新!!: 一夫多妻制和丈夫 · 查看更多 »

三代

三代是对中國歷史上由華夏族建立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三代”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论语·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该词一直到战国时期,都是指夏、商、西周。秦朝之后,“三代”的含义才开始包括了东周,并一直沿用下去。在周朝初期还有统称夏、商为“二代”的现象。.

新!!: 一夫多妻制和三代 · 查看更多 »

三角家庭

三角家庭(法語:Ménage à trois)源於法語詞,指3人發生性關係並住在同一屋簷下,按字面翻譯為「三人家庭」或「三人行」。由於歐洲基督教國家實行一夫一妻制,此名稱多指歐洲的夫婦與一名情人的關係。而東亞傳統上為一夫多妻制,此詞則多用於夫婦與男情人同居或夫妻雙方有共同情人之情況。它也可以指是三人性行為,與“threesome”相比這個詞比較文雅。.

新!!: 一夫多妻制和三角家庭 · 查看更多 »

一夫多妻制

一夫多妻制,是指一个男子同时娶两个或两个以上女子为配偶,而多名女子同時間只有一名丈夫的婚姻形式。可細分為平妻制、一夫一妻多妾、一夫多妻多妾或一夫多妻妾制。在一些伊斯蘭教國家與地區,属于“平妻制”的一夫多妻仍是官方合法的婚姻形式。在另一些国家與地区,由于法律的不可追溯性,在一夫一妻制原则确立之前形成的多妻婚姻,具有合法性。还有一些国家则不承认、不保护任何形式的一夫多妻制婚姻形式。 雖然一夫一妻制才是现在大多数国家法定的婚姻制度,但社會上依然可見男子在一夫一妻的婚姻之外保持众多情人的行爲型態,并往往以婚外同居、包二奶等形式存在,这些情婦、二奶或公开或秘密地受到其男性伴侶的经济支持,并且有可能被允许生下孩子,形成一名男子在法定婚姻家庭下同时维持另一个(或更多)的家庭、供养婚外情人及其所生育的非婚生子女的“一夫多妻”事实。.

新!!: 一夫多妻制和一夫多妻制 · 查看更多 »

一夫一妻制

#重定向 單配偶制.

新!!: 一夫多妻制和一夫一妻制 · 查看更多 »

一妻多夫制

一妻多夫制是指一个女子同时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男子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這種制度,有可能是群婚的痕跡。一妻多夫制最早的出現時期,可能是在母系社會時期。當時的女性在社會中具有領導地位。 根據1980年默道克的《世界民族志抽样调查》研究指出,現時全世界約2000個社群,保持一妻多夫的只餘下四個。.

新!!: 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 · 查看更多 »

九族

九族可以指:.

新!!: 一夫多妻制和九族 · 查看更多 »

平妻

平妻,又稱並嫡,是指一夫多妻制度下有多名正妻的情況,平妻也指元配以外同時存在的其他正妻。在平妻制下一位男性的诸位妻子拥有相同的法律、社会地位。六世紀前的日本與伊斯蘭教的一夫多妻也是平妻制。在实行平妻制的地区,男性仍可拥有妾室或无法律配偶身份的姬妾。 在東亞,相對於妾,平妻的社會地位等同於正妻,所生的子女被視為有遺產繼承權的嫡子女,而妾和姬侍所生子女或非婚生子女則被視為「庶出」。平妻亦擁有死後列名墓碑或祖宗牌位的權利,或在丈夫的第一配偶死亡後遞補法定妻子地位,在迎娶過程中亦採等同於正妻的明媒正娶儀式。由於元配與平妻所生之子女都是嫡出,有些有平妻的家庭會發生元配與平妻所生之各房嫡子女爭奪繼承權的事件。.

新!!: 一夫多妻制和平妻 · 查看更多 »

乾隆

乾隆(z;,公元1736年至1795年)为中国清朝第六位(入關後第四位)皇帝清高宗弘历的年号。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清属蒙古尊其为腾格里特古格奇可汗。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 乾隆帝是执政时间第二长的中国皇帝,仅次于其祖父康熙帝;乾隆帝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為尊敬其祖父康熙,提前讓位於嘉慶帝,之后任四年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四年。 嘉庆帝登基后改元嘉庆,但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新!!: 一夫多妻制和乾隆 · 查看更多 »

幕府 (日本)

幕府()是指日本歷史上由征夷大將軍(俗稱幕府將軍,簡稱將軍)領導與統治的武家政權,為日本特有國情下所產生的的政治體制,從1185年源平合戰結束時開始,至1867年明治維新時結束,歷經鎌倉幕府、室町幕府、江戶幕府的三個幕府時期,時間總長682年。 日本有著長期軍人(武家)执政的歷史,軍事強人以統治天下為志向,開設最高指揮機構「幕府」,類似於現代所稱的軍政府。征夷大將軍必須由天皇任命,表面上是天皇的臣子,但大部分均為世襲,且從凌駕正規的朝廷體系後來慢慢變成正規的朝廷體系之內的一部份(公家);由於當時日本實施封建統治,征夷大將軍並不會直接掌控全國,而是會分封采邑給諸有力的武士,征夷大將軍的地位則等同為天下之共主,事實上也就是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治国。另一方面,由於天皇在當時的地位神聖,即使擔任征夷大將軍的氏族有所更迭,也沒有外人敢直接篡奪天皇大位。日本這種特殊的政治體制,迥异於同時代世界上的其他國家。 中国歷史时代将軍出征在外,辦公的府署设在帐幕内,因而称為「幕府」。該詞傳入日本後,成為了近卫大将的汉名。之后右近卫大将源赖朝担任征夷大将军,因为是“大将军”,所以征夷大将军远征蝦夷时的本营也被称作「幕府」。战时的司令部,和平时期的政策发出地,实质上是武家政权的政府机关。江戶時代中期以後,随着朱子理学的普及,研究漢學與儒学者的推廣,人們把征夷大將軍治事之處稱做「幕府」,意義變成了政府機構。有人認為「鎌倉幕府」和「室町幕府」事實上是現代用詞而由後世使用;當時人們並未稱呼過鎌倉時代和室町時代將軍府署機構為「幕府」。.

新!!: 一夫多妻制和幕府 (日本) · 查看更多 »

亞伯拉罕

亞伯拉罕(אַבְרָהָם,意为“多國之父”;Abraham;إبراهيم),原名亞伯蘭(希伯来语:אַבְרָם)或亞巴郎(Abram,意為“崇高之父”),是亚伯拉罕诸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的先知,是从地上众生中所捡选并给予祝福的人。同时也是包括希伯来人和阿拉伯人在内的闪米特人的共同祖先。 根據猶太人的傳統記載,亞伯拉罕是拿鶴的孫子、他拉的兒子,拿鶴居住在迦勒底的乌尔。據《創世記》記載,他拉有三個兒子,聖經紀載依序為亞伯蘭、拿鶴(與祖父同名)、哈蘭(Haran)。哈蘭死在吾珥,留下一個兒子羅得(Lot),他拉帶著全家打算搬到南方的迦南(Canaan),途經哈蘭(地名哈蘭市在希伯來文的拼法不同)便決定留下。最後死在哈蘭。 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等宗教被統稱為亞伯拉罕諸教,因亞伯拉罕在這三個教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在猶太教的傳統中,他被稱為“Avraham”、“Avinu”或 “我父亞伯拉罕”。上帝應許亞伯拉罕,要透過他的子民,使天底下所有的國都被祝福,基督教將此解釋為透過耶穌基督得到救贖。 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認他為以色列人的始祖,是以撒之父。對穆斯林而言,亞伯拉罕是伊斯蘭的先知,且是穆罕默德的先祖(從亞伯拉罕之子以實瑪利追溯)。 其妾基土拉為內蓋夫族的先祖,亞伯拉罕之子示巴是閃米特人的祖先。.

新!!: 一夫多妻制和亞伯拉罕 · 查看更多 »

亞利桑那州

亞利桑那州(Arizona,)是美國一個位於西南部的州份,同時也是西部和山區州份之一。此州是美國第6大及人口第14大的州份。首府和最大城市是鳳凰城。亞利桑那州也是四角落州之一,與新墨西哥州、猶他州、內華達州、加利福尼亞州與墨西哥接壤,以及其中一點與科羅拉多州西南角接觸。亞利桑那州與墨西哥的邊界長389英哩,位於墨西哥索諾拉州和下加利福尼亞州邊界北面。 亞利桑那州是第48個,也是美國本土最後加入的州份,1912年2月14日加入。歷史上曾為新西班牙的上加利福尼亞省領土一部分,自1821年起成為獨立的墨西哥一部分。1848年美墨戰爭落敗後,墨西哥將此領土大部分割讓予美國。此州最南的部分在1853年蓋茲登購地購入。 以其沙漠炎熱的夏天和溫暖的冬天聞名。有松樹林、花旗松及雲杉樹;科羅拉多高原;部分山脈(例如);以及大而深的峽谷,有更多溫和的夏季氣溫,冬天也有相當的降雪。該地區的弗拉格斯塔夫、及圖森還有滑雪場。除了大峽谷國家公園,還有若干國家森林、國家公園及國家紀念碑。 全州大約四分之一是,作為的駐在地,包括美國最大的保留地納瓦霍族保留地,超過300,000人居住。雖然在1924年賦予美國原住民投票權,亞利桑那州排除了保留地居民的投票權,直至1948年其州最高法院判處美國原住民原告勝訴, Indian Country Today, October 29, 2012; accessed July 17, 2016.

新!!: 一夫多妻制和亞利桑那州 · 查看更多 »

庶出子女

庶出指一夫一妻多妾制家庭中妾所生的子女。在今日,也常指一夫一妻制家庭中非婚生的子女(私生子),是一種雅稱。.

新!!: 一夫多妻制和庶出子女 · 查看更多 »

康克清

康克清(),1912年9月17日(农历八月初七)出生在江西省万安县罗塘乡一贫苦农家,客家人。原名康桂秀,因生于八月而取名桂秀。朱德的最后一任妻子,無子女。 在“文化大革命”中“頂撞”毛澤東,被軟禁,“文革”後獲平反。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名誉主席,宋庆龄基金会会长。 1983年嚴打時,朱德的孫子朱国华因强奸、玩弄女性数十人将处死刑,康克清作為朱家家長表示依法判决,但殺無妨,朱德的長媳(朱国华生母)求情,康完全不理。 1992年4月22日在北京逝世,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中一室朱德骨灰盒旁。.

新!!: 一夫多妻制和康克清 · 查看更多 »

人类

#重定向 人.

新!!: 一夫多妻制和人类 · 查看更多 »

以撒

以撒(希伯來語: ;阿拉伯語: إسحٰق;英語:Isaac),又譯依撒格或易司哈格,是《舊約聖經·創世記》中的人物,亞伯拉罕的原配撒拉所生的唯一兒子,以掃和雅各的父親。 「以撒」在原文中的意為喜笑。在猶太列祖中,以撒是最長壽的一位,也是其中唯一沒有改過名字的一位,還是唯一沒有離開過迦南的一位(雖然他一度試圖離開但上帝告訴他不要這樣)。與聖經中其它列祖相比,以撒的經歷較為平淡,一生中變故較少。 新約聖經中提到以撒的次數不多。早期基督教會認為亞伯拉罕聽從上帝的命令將以撒獻作祭物是信心和順服的榜樣。 那時亞伯拉罕100歲,撒拉90歲。對亞伯拉罕有子的許諾令撒拉“因為我和我主都老了”就“笑了”,(創世記18:1-15)而當孩子出生,她說上帝使她喜笑(21:6)。 在以撒出生一段時間後,上帝命令亞伯拉罕要他到摩利亞地的一座山上獻祭,祭品為他那獨生的兒子以撒(創22)。當他正要犧牲自己的兒子時,天使出現阻止。 根據弗拉維奧·約瑟夫斯,以撒當年25歲,他勒穆說是37歲。無論任何一樣以撒已是成年人,絕對能制服年老的亞伯拉罕(那時已125或 137歲)。40歲的時候,他父親亞伯拉罕差遣僕人回到本地本族,為他娶來妻子利百加。60歲時利百加生下孿生兄弟以掃和以色列的祖先雅各。亞伯拉罕把所有家產歸以撒,把妾侍所生子生前已打發出迦南。.

新!!: 一夫多妻制和以撒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

伊斯蘭教(الإسلام, al-’islām;)--、清真教、回回--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是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教導的一神教宗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古蘭經》被伊斯蘭信徒(穆斯林)視為造物主安拉命天使給其使者逐字逐句的啟示,而聖訓为造物主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由同伴們轉述收集)。伊斯蘭这一名称來自《古兰经》,源自閃语字根S-L-M,意為「顺从(造物主)」;实际上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名字也來自這個字根,意為「順從者」。 穆斯林信仰獨一且無與倫比的安拉,并认为人生的唯一目的是崇拜或顺从安拉;伊斯兰教认为阿拉在人类历史长河派遣了众多先知給全人類,历代各个民族都有先知,包括易卜拉欣(亞伯拉罕)、穆薩(摩西)、爾撒(耶穌)等,先知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古兰经載有他所得的訊息。伊斯蘭教的基本功修包括五功,是為「念、礼、齋、課、朝」,五功是穆斯林需要奉行的五個義務。伊斯兰教还拥有自己的一套宗教法律,该法律實際觸及生活及社會的每一個層面,由飲食、金融到戰事以及福利等各方面。 在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帝國持續擴張,佔據着大片的地區,促使哈里發國的誕生,傳教活動亦刺激更多人改信伊斯蘭教。早期哈里發的宗教政策、穆斯林的經濟及商貿開拓及後來奧斯曼帝國的擴張都使伊斯蘭教從麥加向大西洋及太平洋的方向擴散,形成穆斯林世界。 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屬於遜尼派(75%-90%)及什叶派(10%-20%)两大派别,另外两派中均有人同时信仰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蘭教是中东、中亚、东南亚主要部分及非洲的大部分的主流宗教。在法国、德国、中国西北部、俄罗斯西南部及加勒比地區都可找到龐大的穆斯林社群。穆斯林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亚,這裡居住著全球穆斯林總數的15%。南亞、中東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穆斯林分別佔全球總數的25%、20%及15%。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幾乎可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找到。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億穆斯林,佔23.4%人口。在信徒人數上,伊斯蘭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被認為是世上增長得最快的宗教。.

新!!: 一夫多妻制和伊斯兰教 · 查看更多 »

伊斯兰教国家

#重定向 穆斯林世界.

新!!: 一夫多妻制和伊斯兰教国家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婚姻法學

根據伊斯蘭教法,婚姻是一男一女之間的一種法律關係及社會契約。在伊斯蘭教裡,婚姻雖然並非強制性,不過,結婚生育是聖行的一種,所以伊斯蘭教強烈建議穆斯林成婚生子,而不鼓勵獨身。古蘭經及先知都沒有明確指定適婚年齡,各個社群可以依情況自行決定。在符合一些條件下,一夫多妻制是允許的,但嚴禁一妻多夫制。.

新!!: 一夫多妻制和伊斯蘭婚姻法學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教法

伊斯兰教法,音译为沙里亞(شريعة,,),意为“道路”,是一套以伊斯蘭教教義為準則的法律,根據《古蘭經》和可靠聖訓的內容,對人民日常生活和行為作出法律規定,因此又被稱為伊斯蘭法律(Islamic law)。.

新!!: 一夫多妻制和伊斯蘭教法 · 查看更多 »

張俊雄

張俊雄(),臺灣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7、21任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總統府秘書長、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新!!: 一夫多妻制和張俊雄 · 查看更多 »

征夷大將軍

--夷大將軍在日本历史上,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夷」其实是指曾在本州和北海道居住的蝦夷族(阿伊努族),而「将军」一词指军阶中的高級領導職。征夷大將軍的衙門称为幕府,故中文俗稱征夷大將軍為「幕府將軍」,也常簡稱其為「將軍」。 12世紀末,幕府將軍轉為所有武士與軍人的首領、總代表。1192年,源賴朝於消滅把持朝政的武家政權伊勢平氏及東北豪族奧州藤原氏之後出任征夷大將軍,創立镰仓幕府,一時間能夠統領各地諸侯與軍人,故一直保留著將軍之頭銜,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征夷大將軍」之官位。由1192年开始,大部分幕府将军或武家取代日本皇室與天皇,掌握日本實際政權,直到1868年明治维新為止,相关政治地位日后由太政大臣及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取而代之。 由於將軍為首的幕府掌握實際政權,明朝朝廷也封一部分室町幕府将军为“日本国王”(例如足利义满)。而鎌倉幕府和江戶幕府将軍時不受封日本國王,江戶幕府将軍大多自號為“日本國大君”。在歐美,由於將軍的長期世襲統治,到後來歐洲人執訪日本,一直誤以為「將軍」就是日本的天皇。直到江戶幕府末年,美國派到日本的特使也還沒有弄清楚。.

新!!: 一夫多妻制和征夷大將軍 · 查看更多 »

御台所

御台所是日本史上,對大臣和將軍正室的稱呼。鎌倉幕府的初代将軍源頼朝妻北条政子開始以「御台所」稱呼,以降歴代幕府將軍正室皆以此稱呼。江戶時代,此一稱呼專指德川幕府將軍的正室。.

新!!: 一夫多妻制和御台所 · 查看更多 »

後宮

後宮泛指一夫多妻制國家中君主或貴族妻妾於皇宮或貴族府第的住處,後來又借指妃嬪。為了保持後宮女性的貞潔,後宮一般禁止君主或宅第主人以外的男性進入,職務多由女官和宮女擔任,如需要男性僕役則以閹人(宦官)擔當。.

新!!: 一夫多妻制和後宮 · 查看更多 »

保良局

保良局(Po Leung Kuk)是香港慈善團體,歷來以「保赤安良」為宗旨,初期主要是遏止誘拐婦孺,為受害者提供庇護及教養。隨著香港社會的轉變,現已成為龐大的社會服務機構,提供優質多元服務。.

新!!: 一夫多妻制和保良局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一夫多妻制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Türkiye Cumhuriyeti)是一個橫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鲁吉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屬黑海海峽,別稱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伊斯坦堡是最大城市,但其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目前正申請加入歐盟,但是歐盟因北塞浦路斯、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人權及新聞自由等問題暫時拒絕土耳其加入。土耳其由2009年起为突厥議會成员国。 其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南部和西部氣候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多雨:黑海沿岸,涼爽濕潤;內陸、東北、東南則冬季寒冷,夏季乾熱。.

新!!: 一夫多妻制和土耳其 · 查看更多 »

包养

包养,被包养稱為傍大款,是一种公款或私人贊助,以金錢物質為基礎,以維持較長時間的性关系,出资者和被包养者通过类似商业协议的包养协议达成共识,被包养者的生活费用大多由包养者所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变相的性交易,但有些亦有愛情基礎,尤其是古中國和歐洲上層社會,由於多為包辦婚姻,不少人都有婚外情的地下情人,有些就是包養性質的,例如男性包養的寵婢,商人、官員在外另納的外婦,和沒正式婚姻關係的情婦,女性包養的面首等。 已婚男性包养女性為情婦俗称为包二奶,已婚女性包養男性為情夫則稱為包二爺或包二公。現代有些人則是專門以被人包養來維持生計,女性稱為職業情婦或職業二奶,男性稱為職業小白臉。.

新!!: 一夫多妻制和包养 · 查看更多 »

利比亚

利比亞國(阿拉伯語:دولة ليبيا),是北非的一个阿拉伯國家,位於地中海南岸,與埃及、蘇丹共和國、乍得、尼日尔、阿爾及利亞跟突尼西亞相鄰。面积175.95万平方公里。 利比亚地区曾先后属于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及奥斯曼帝国;1912年意大利王国战胜奥斯曼帝國,使利比亚成为意大利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利比亚于1951年独立,建立了联邦制的利比亚联合王国,1963年取消联邦制,改名利比亚王国;1969年,反对君主制的利比亚绿色革命爆发,革命的发动者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人卡扎菲成为利比亞最高領導人,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2年后加入了阿拉伯联邦共和国;1977年联邦解散后更名为阿拉伯利比亚民众国和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但政权实质未变;2011年,爆发反对卡扎菲政权的利比亚内战,卡扎菲政权覆灭,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改利比亚的国号为“利比亚”;2013年,内战后组建的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又改国号为“利比亚国”。.

新!!: 一夫多妻制和利比亚 · 查看更多 »

分居

分居是指伴侶停止同居生活。主要原因有三:第一為正處理離婚手續;二為婚姻關係增加前景;第三則為增進婚姻關係。有專家指出6個月的分居是最佳的時間長度,因為這段時間足夠建立第二個住家和透視婚姻前景,但不足夠作為永久分開。分居可以非正式進行,但亦可以透過分居協議以開展合法分居。在華語地區而言,分居一詞主要指單方面申請離婚手續後的一段時間,而在美國多數州份如維珍尼亞州亦然。.

新!!: 一夫多妻制和分居 · 查看更多 »

储君

储君,君主的法定继承人。根据君主的不同称谓又称皇储、王储或大公储。储君在君主逝世、禅位、逊位后,成为继任君主。是世袭君主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存的君主制国家中,通常由法律指定继承人。继承人的确立基于長子繼承制或其它。在二元君主制国家中,君主对储君的选择会享有较大的权力。确立继承人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继承人出生后,经过正式的册封,获得继承权。另一种,通过法律明确继承顺序,继承人自出生后即获得继承权。 在古代中国,储君一般是指皇帝册立的「皇太子」,简称「太子」。通常被授与的对象是皇帝之子。类似的皇帝继承人封号,依受封者与皇帝的关系不同,还有皇太弟、皇太孙、皇太叔等。“太”者,大也。在中國汉朝时期之前,诸侯王的正式继承人亦称“太子”。汉以后,亲王正式继承人改称“世子”,外姓王或藩屬國王之子,亦同。 歐洲君主國,通常对有继承权的人士进行排序。排在第一位的继承人,如果不是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则被视作推定继承人。推定继承人的继承顺序随着君主的子嗣诞生下降,失去继承机会。君主的长子(女)或长孙(孙女),如是第一位继承人,则被视为正式繼承人(确定继承人),正式继承人的称谓Crown Prince或Crown Princess,漢語中一般譯為「王(皇)儲」或「女王(皇)儲」。同时由于王室间通婚的原因,一些君主会拥有别国排序较后的王位继承权。.

新!!: 一夫多妻制和储君 · 查看更多 »

兩班

兩班(양반/량반)是古代朝鲜贵族阶级,雏形出现在朝鲜三国时代,主要形成于高丽国、李氏朝鲜时期。是古代高丽国和李氏朝鮮的贵族统治階級与学者官吏。 韩国中央研究院引用20世纪统治者日本驻朝鲜统监府(总督府)统计数据,截止到20世纪30年代,一共有1,685个家庭是两班贵族家庭,大部分为在地两班,即使没有做官依然控制所在地区的人口和土地,干涉地方行政。很多贵族家庭有500年或者500年以上贵族历史,大约50%以上的贵族家庭有300年到400年以上贵族历史,只有不到2%的贵族家庭成为贵族不超过一百年。日韩合并之后,很多贵族因为反抗日本统治,遭受统监府没收财产,部分贵族家庭进入中国,部分家庭进入日本。直到二次大战之后,大韩民国归还两班财产,但只限于韩国从日本统治者接收下的土地和财产。 朝鮮王朝時期,宗室之外的臣民分为良民和贱民。 良民也叫四民,共分成四個階級。良民中,两班最高:.

新!!: 一夫多妻制和兩班 · 查看更多 »

兼祧

兼祧,是過繼的一種形式,指一個男子,同時繼承兩個家庭。 通常情況下,指一個男子過繼給他人之後,不脫離原本家庭,同時兼任二房宗祧的一種過繼方式,如清末幫辦臺灣撫墾大臣林維源,臺灣世家板橋林家的族長,林國華之子,兼祧林國芳。但林國芳的夫人不喜歡林維源兼祧,另外收養葉化成(東谷)的兒子為螟蛉子,即通稱三房的林維德(林維得)。 兼祧甚至可以是脫離原本家庭,同時被過繼給兩個人,如宣統帝被過繼給同治帝,兼祧光緒帝。 陕西南郑县、城固县等地甚至有“一门有子九门不绝”之说,理论上达到一人有子,兄弟皆有子的效果。 民間的兼祧者除了正室之外,往往會娶平妻,兩妻之子都視為嫡子,分別繼承兩房。清朝政府不承认再娶之妻為正妻,视后娶之妻为妾。.

新!!: 一夫多妻制和兼祧 · 查看更多 »

犹太人

犹太人(יְהוּדִים,),又称犹太民族,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族群。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種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犹太教不欢迎外族皈依,要皈依犹太教的外族人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小部分不同肤色的人群通过皈依犹太宗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遊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世界性族群之一。 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32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 based on 。根据其他组织的统计,美国国内的犹太人人数则达到650万人或美国人口的2%。上述数据也包含了自认为是犹太人但没有归属于任何犹太社团组织的人群,但事实上,全球犹太人的总人口数很难得到准确统计,因为犹太人的定义存在多种标准和界定方式,导致统计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新!!: 一夫多妻制和犹太人 · 查看更多 »

犹他州

犹他州(State of Utah)是美国西部的一个州。於1896年1月4日成為美國第45個州。犹他州是美国13大的州、人口排行33和人口密度倒数第10名的州。猶他州行政區劃一共有29個郡。全州人口共约285.5万(2012年人口估算),約80%人口居住於首府盐湖城。主要由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信眾的后代和北歐移民的后裔组成,这对犹他州文化和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总部也设立在盐湖城。, the Pew Forum on Religion & Public Life, pp 99–100.

新!!: 一夫多妻制和犹他州 · 查看更多 »

皇后

皇后,在中國史籍中常簡稱為--,是世界歷史上帝國最高統治者——皇帝正配的稱號。目前唯一仍有皇后存在的國家及皇室是日本皇室,為明仁天皇(亦是现存唯一的皇帝)的皇后美智子,其他國家君主的正配一般只稱為“王后”。.

新!!: 一夫多妻制和皇后 · 查看更多 »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頭銜之一,意指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做為最高位階的君主頭銜,凌駕在王與封爵之上。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女皇」或「女帝」。.

新!!: 一夫多妻制和皇帝 · 查看更多 »

王永慶

王永慶(),臺灣新北市新店區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生於臺灣日治時期臺北廳新店支廳新店區直潭庄、逝世於美國紐澤西州。為臺灣著名的企業家、台塑集團創辦人,被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與「臺灣的松下幸之助」。他的座右銘為:「勤勞樸實」,也一生奉行勤儉持家的態度,善用投資人的每一塊錢。 在台灣山林史佔有一席之地。.

新!!: 一夫多妻制和王永慶 · 查看更多 »

珠江三角洲

江三角洲,簡稱珠三角,是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击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5.6万平方公里。2012年户籍人口3024.57万,常住人口超过5600万。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在广东是中华文化最早开发的地区。两宋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到了明代,是当时岭南著名的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顺德、南海、中山、番禺等地基塘农业驰名于世。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架构,又有广州这个世界贸易大港为依托,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市场广阔,产销活跃。明代后期,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商品化倾向日渐明显,成为岭南最活跃、最具商品意识,因而最富有反传统精神的地区。广东近代工业的新兴产业,主要从19世纪末叶从珠江三角洲一带兴起。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共9个城市。“大珠三角”指在原有基础上加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三地构成的区域,也称粤港澳、省港澳。2014年人均GDP接近2万美元,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新!!: 一夫多妻制和珠江三角洲 · 查看更多 »

福晋

福晉(z),又作福金,该词汇来源于满语。清朝时用作贵族妇女的称谓。后金和清兵入关前,后宫妃嫔称福晋或格格,嫡妻会用嫡福晋尊称。顺治朝仍然沿用。康熙时后宫定--,妃、嫔等封号取代福晋和格格。在清朝亲王、郡王及其儿子的正妻获得“福晋”的封号。親王、郡王之妾則稱為側福晉或格格。.

新!!: 一夫多妻制和福晋 · 查看更多 »

穆斯林

斯林(مسلم),即信仰伊斯兰教者,也是伊斯兰信徒的自称。“穆斯林”一词音译自阿拉伯语“مسلم”,其原意为“顺从(信仰)者”。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当代发展最快的國際性的宗教之一,属亚伯拉罕系一神教。全世界大約有16億穆斯林,大約佔全地球人口的25%。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穆斯林佔當地人口比率各有不同,如在北非、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均是多數,而在東亞、歐洲、美洲、大洋洲則是少數。 由于伊斯蘭教在中国长期被教外人士稱為回教,故穆斯林也被稱為回教徒。.

新!!: 一夫多妻制和穆斯林 · 查看更多 »

突尼斯

#重定向 突尼西亞.

新!!: 一夫多妻制和突尼斯 · 查看更多 »

立法委員

#重定向 立法院#立法委員.

新!!: 一夫多妻制和立法委員 · 查看更多 »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新!!: 一夫多妻制和罗马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一夫多妻制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炮友

#重定向 性伙伴.

新!!: 一夫多妻制和炮友 · 查看更多 »

男性

男性,是指雄性的人類,與雌性人類即女性相對。男性這個名詞是用來表示生物學上的性別劃分,正式只適用於稱呼人類,但有時侯也會用作稱呼其他生物,同時亦可指文化上的性別角色。 和其他大部份的哺乳類一様,男性的基因組中包括一個來自母親的X染色體以及一個來自父親的Y染色體。相較於女性胚胎,男性胚胎會分泌較多雄激素.較少雌激素。而性類固醇量的相對差異是造成男性和女性生理學差異的主要原因。在青春期時,荷爾蒙會刺激身體分泌雄激素,造成第二性徵的發展,因此兩性會有更明顯的差異。 「男人」通常是專指成年的男性,與女人相對;但當「男人」作為一個集合名詞時,則泛指任何年齡的男性。「男孩」是年輕未成年的男性,或者剛成年的年輕男性。.

新!!: 一夫多妻制和男性 · 查看更多 »

非婚生子女

非婚生子女(俗稱私生子,此稱呼有輕度侮辱意味)指在受胎期間或出生時(各地法律定義有別),其生父母無婚姻關係的子女。由於法律上對婚生和非婚生子女的保護程度有別,故有區分的實益。.

新!!: 一夫多妻制和非婚生子女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院長

行政院院長(通稱行政院長,雅稱閣揆)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首長,也是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行政部門的最高領導者,由總統直接任命,其職位相當於其它共和制國家的內閣總理。總統和副總統同時因故不能視事時,行政院長代行總統職權,行政院長為任代總統順位第2位,僅次於第1順位代總統的副總統。 行政院長的前身為國務總理,行政院的第一任院長是譚延闓,行憲後首任院長是翁文灝,政府遷臺後就任的首位院長是陳誠。現任院長是賴清德,2017年9月8日就任。.

新!!: 一夫多妻制和行政院院長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一夫多妻制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又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縮寫作 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的行政首長及政府首腦。此職位设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代替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总督”一职,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脑的权责。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國務院(總理親自簽令)任命,每屆任期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

新!!: 一夫多妻制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查看更多 »

骑士

骑士或稱武士,原為欧洲中世纪受过正規军事训练的骑兵,後來成為一種貴族階層。骑士的頭銜來自另一位騎士或是領主的冊封,騎士除了能獲得自己的封地之外,也必須為所效忠的领主作戰,戰時須自备武器與马匹。現代部分歐洲國家仍保留騎士頭銜為有特殊貢獻的人作榮譽表揚,通稱為"爵士"(Sir)。欧洲的骑士制度與中國傳統的士、日本的武士制度非常相似。 在骑士文学中,骑士往往是勇敢、忠诚的象征,並以騎士精神作為行事守則,是英雄的化身。 在英國,能受冊封為騎士是莫大的榮耀。而這項歷史悠久的傳統在1560年以來,英國開放給各個領域的傑出人士有機會獲此榮勳。.

新!!: 一夫多妻制和骑士 · 查看更多 »

貞敬夫人

貞敬夫人,是朝鲜王朝授予一品文武大臣之妻的尊號。貞敬夫人為正一品外命婦,由王妃(內外命婦首長)統領。根据朝鮮法律,只有正室可以擁有這個稱號。.

新!!: 一夫多妻制和貞敬夫人 · 查看更多 »

贍養費

贍養費為法律中定義,在夫妻分居或離婚後,提供給配偶的必需生活费用。傳統上贍養費是由男方支付給其前妻,但1970年後,基於男女平等的考量,男方也可有權向其前妻要求贍養費。 許多國家法律要求贍養費要讓前妻能獲得與丈夫相同的生活水準,而私生子女的母親也有相同權利,這代表著再婚及擁有私生子女對富裕男性來說負擔也很高,富裕男性的婚姻次數及私生子女數目也會受到贍養費的限制——男性可以藉由多次婚姻及私生子女來達成實質一夫多妻制。.

新!!: 一夫多妻制和贍養費 · 查看更多 »

黃仁龍

黃仁龍(Wong Yan-lung,),祖籍廣東潮州,前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香港資深大律師。他是香港歷來擔任同類職位最年輕者。由於曾就讀於皇仁書院,故又有「皇仁之龍」的美譽(「皇仁」與「黃仁」粵音相同)。.

新!!: 一夫多妻制和黃仁龍 · 查看更多 »

走婚

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種婚姻模式。摩梭人是母系社会,在日間,男女很少單獨相處,只會聚會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心意。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日間約好女子後,會在半夜的时候到女子的「花樓」(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間,獨立於祖母屋即「家屋」外),傳統上會騎馬前往,但不能於正門進入花樓,而要爬窗,再把帽子之類的物品掛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叫其他人不要打擾。然后在天亮之前,男方必须离开,這時可由正門離開。除非已得到女方長輩承認關係,否則於天亮或女方家長輩起床後才離開,會被視為無禮。.

新!!: 一夫多妻制和走婚 · 查看更多 »

蒙古帝国

蒙古帝國(1206-1368),正式國號為大蒙古国,是一个横跨欧亚兩洲的全球帝國,也是歷史上鄰接版圖最遼闊的國家。蒙古人武力興盛的時期曾發動三次蒙古西征,在1259年蒙哥汗在位时期,疆域一度达到鼎盛,約2400萬平方公里,但是一年後由於蒙哥汗去世所引發的內戰,導致帝國開始分裂瓦解,蒙古人對於歐亞大陸的影響力也逐漸式微。 蒙古帝國由蒙古人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在斡难河边建立,國號“大蒙古國”。據《蒙古秘史》,其創始於斡难河河源,通常認為創建時間約為鐵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始有「成吉思汗」之稱號時的1206年。蒙古帝國建立後屢次對外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占领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西南、東北、華北、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在內的廣大地域。 成吉思汗領導的第一次西征(1219-1221/1223)滅西遼、花剌子模、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并越過高加索山擊破钦察人各部。 第二次西征(1236-1242)於窩闊台汗在位時期發動、以拔都為主帥,先後征服伏尔加保加利亚、保加利亚人的卡马突厥国,進而滅亡位於东欧平原的基輔羅斯,而後擊潰波蘭王国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大敗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亞第二帝国,前锋遠達当时意大利的威尼斯共和国的达尔马提亚,原南斯拉夫地区的拉什卡。 第三次西征(1256-1260)於蒙哥汗在位時期、主帥為旭烈兀,滅亡了木剌夷(暗杀组织)、阿拔斯王朝,以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蒙古军短时间占领叙利亚,后被新兴的马木路克王朝驱逐)。蒙古帝国在三次的西征中共侵吞40多個國家。 然而,蒙古汗國在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争位战后走向分裂。尽管忽必烈于1264年击败阿里不哥,其所主張的對於“蒙古大汗”之位的繼承權並沒有獲得四大汗國的一致承認;原屬大蒙古國的朮赤後王封地、察合臺後王封地、窩闊臺後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事實上的獨立地位,被稱為四大汗国;其他一些蒙古帝國時期建立的小型汗國多依附于四大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自稱“蒙古大汗”。1279年大元灭南宋。自此元朝控制領地包括今中國大部地區和蒙古高原。实际处于独立地位的蒙古四大汗国(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與元朝之间互不统属,战争不断,直到元成宗時期才終於獲承認元朝皇帝為蒙古大汗、據宗主地位,之後四大汗国的疆土又陆续经历演变。最後一位元朝皇帝元惠宗被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於1368年驱逐出中原,其政權存在於蒙古高原地區,史稱北元。北元亡于1388年或1402年,由韃靼部和瓦剌部的首領先後繼承“蒙古大汗”稱號,但是其統治範圍沒有再超出過蒙古高原;其後明朝长期和察合台汗国和欽察汗国及其他的小汗國同時並存,直到17世紀蒙古人建立的主要汗國均致滅亡。最後一任蒙古大汗察哈爾部林丹汗被後金皇太極擊敗,其子额哲后來歸降皇太極,漠南蒙古諸部于1636年3月聚瀋陽,承認皇太極為大汗、統轄漠南蒙古諸部,“蒙古汗國”歷史正式結束。.

新!!: 一夫多妻制和蒙古帝国 · 查看更多 »

鄭蘭貞

鄭蘭貞(諺文:정난정,朝鮮漢字:鄭蘭貞,)是朝鮮王朝時期人物,本貫草溪鄭氏,清溪君鄭允謙的庶女,母親為營婢出身。她曾當過妓生,後為文定王后弟弟尹元衡之妾。1551年,尹元衡正妻金氏因為尹任關係被波及(有傳是被鄭蘭貞毒死),鄭蘭貞被文定王后破例扶正為正室(朝鮮王朝時期妾的身分是非常低微的,也規定妾不能被扶為正室),被封為正一品貞敬夫人。 她在文定王后攝政的八年間,言唆文定王后發起士禍,誣告中宗之子鳳城君(熙嬪洪氏所出)要奪嫡,使得一些大臣被流放被殺害。 鄭蘭貞與奉恩寺的僧侶普雨關係密切,並引入宮中,使得文定王后大興佛教,鄭蘭貞還利用其政治勢力,大擴對商業之影響力。之後金氏之母親姜氏上告鄭蘭貞毒殺尹元衡之正妻,但是有文定王后當靠山,所以不了了之。 起初鄭淑之子鄭宗榮與鄭蘭貞不合,因此尹元衡欲陷害他,不過在鄭蘭貞生母的阻止下,讓鄭宗榮逃過一劫。 文定王后死後,尹元衡失勢,鄭蘭貞服毒自盡,尹元衡本人亦飲恨而終。 與燕山君時淑容張綠水、肅宗時張禧嬪,或一說光海君時尚宮金介屎,合稱朝鮮三大妖女。.

新!!: 一夫多妻制和鄭蘭貞 · 查看更多 »

重婚

重婚是指在單偶制制度下,已有配偶的人而又與他人结婚,或同時與超過一人結婚。某些國家把事實婚姻也計算在內,即已有配偶者與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或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行为。 在容許多配偶制的婚姻制度中,如果配偶的數量超過所規定的,也被視為重婚。 重婚的效力,未必相同。依中華民國民法第985條,有配偶者,不得重婚(第一項)。一人不得同時與二人以上結婚(第二項)。如有違反,中華民國民法制定當時,規定為得由前婚配偶提起撤銷方無效,否則仍為有效,後1985年修法改為重婚無效,且尚構成中華民國刑法之重婚罪。.

新!!: 一夫多妻制和重婚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一夫多妻制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配偶

配偶是指婚姻關係、民事結合、同居伴侶關係、普通法婚姻中的伴侶。這是個無特定性別的詞彙,通常男性配偶稱為丈夫、女性配偶稱為妻子。所以,這個詞彙無論多元性別或單元性別的異性關係或同性關係,皆可適用。.

新!!: 一夫多妻制和配偶 · 查看更多 »

苏莱曼一世 (奥斯曼帝国)

苏莱曼一世或译苏里曼一世《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第691页“苏里曼一世”词条。(奥斯曼土耳其文:سليمان اول、现代土耳其文:I.,1494年11月6日-1566年9月7日),是奥斯曼帝国第10位、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苏丹(1520年-1566年在位),兼任伊斯兰教最高精神领袖哈里发之职。由于苏莱曼一世的文治武功,他在西方被普遍誉为苏莱曼大帝(奥斯曼土耳其文:محتشم سليمان、现代土耳其文:Muhteşem Süleyman,Suleimanus Magnificus其他语言中的“苏莱曼大帝”还有:سليمان العظيم,سلیمان کبیر或سلیمان قدرتمند,普什图语:سلیمان اعظم,سلیمان اعظم,Σουλεϊμάν ο Μεγαλοπρεπής,斯洛文尼亚语:Sulejman Veličastni,Сулејман Величанствени,Сулейма́н Пи́шний,Soliman Magnificul,Sulejman Skvostný,Сюлейман Великолепни,波兰文:Sulejman Wspaniały,Solimán el Magnífico,Süleyman der Große或Süleyman der Prächtige,Solimano il Magnifico,Soliman le Magnifique,Сулейманом Великолепным,Solimão o Magnífico,Suleiman the Magnificent,スレイマン大帝等。),而他在奥斯曼帝国国内和东方则被誉为卡努尼苏丹苏莱曼(奥斯曼土耳其文:قانونى سلطان سليمان、现代土耳其文:Kanuni Sultan Süleyman、السلطان سليمان القانوني其他语言中的“苏莱曼大帝”还有:波斯文、普什图文、乌尔都文:سلطان سلیمان قانونی等),“卡努尼”意为“立法者”,因为他在位时完成了对奥斯曼帝国法律体系的改造。苏莱曼大帝是欧洲16世纪的一位杰出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进入极盛时期。苏莱曼大帝亲自统帅奥斯曼军队征服了基督教重镇贝尔格莱德、罗得岛和匈牙利的大部分,奥斯曼人的扩张态势一直到1529年的维也纳之围才被暂时遏制。苏莱曼大帝在与波斯(今伊朗)萨非王朝的战争中占领了大半个中东地区,并将西至阿尔及利亚的北非大部地区纳入奥斯曼帝国版图。苏莱曼大帝在位期间,奥斯曼帝国舰队称霸地中海、红海和波斯湾。在他的治理下, 奧斯曼帝國統治了一千五百萬到二千五百萬人。 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舵手,苏莱曼大帝亲自开创了社会、教育、税收和刑律等方面的立法改革。他主持编撰的权威法典(或卡农)奠定了在他逝世后帝国数个世纪的法律制度基础。苏莱曼大帝不但凭借他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诗人和金匠(受過良好的教育,講五種語言),他还是文化的大资助人。他在位时期是奥斯曼帝国艺术、文学和建筑的黄金时代Atıl, 24.。 苏莱曼大帝打破奥斯曼人的传统,迎娶了烏克蘭奴隶出身的罗克塞拉娜,成为他的皇后许蕾姆苏丹。许蕾姆苏丹不仅在帝国后宫有很大的影响力,还积极参与苏莱曼大帝的政治生活。他们的孩子塞利姆皇子在苏莱曼大帝去世后继任苏丹之位。.

新!!: 一夫多妻制和苏莱曼一世 (奥斯曼帝国) · 查看更多 »

雷洪

雷洪(),本名宋國榮,台灣男演員,出生於台灣苗栗縣客家。原為武行出身,主要多為參與閩南語劇演出。2008年憑民間全民電視公司劇集的《娘家》獲得金鐘獎最佳男主角。先前因嚴重過敏,又投資失利賠了很多錢,感到心力交瘁。.

新!!: 一夫多妻制和雷洪 · 查看更多 »

雙城

雙城一般指由兩個相鄰城市組成的都市。與一般相鄰城市的主要分別,在於市區相連合一,且共享許多資源,例如:機場、鐵路、港口等。與衛星城市的概念不同,雙城需互相依賴,而衛星城市則為單向依賴中心城市。.

新!!: 一夫多妻制和雙城 · 查看更多 »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或大部分的人較熟悉的摩门教会(Latter Day Saint movement或Mormon Church 是一个信奉耶穌基督的教会,总部位于美国犹他州盐湖城,分支遍及世界。教会成員相信该教会复原了耶稣最初建立的教会。据该教会统计,该教会拥有70000所修道院, Mormon Newsroom, April 1, 2017.

新!!: 一夫多妻制和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 查看更多 »

限妻制

限妻制即為伊斯蘭教的一夫多妻制,明示一個男穆斯林最多只能娶四妻,因此伊斯蘭的多妻制不像其他的多妻制那樣沒有限制妻子人數。 古蘭經4章3節記載: 「如果你們恐怕不能公平對待孤兒,那末,你們可以擇娶你們愛悅的女人,各娶兩妻、三妻、四妻;如果你們恐怕不能公平地待遇她們,那末,你們只可以各娶一妻,或以你們的女奴為滿足。這是更近於公平的。」 Category:一夫多妻制 Category:伊斯蘭教婚姻.

新!!: 一夫多妻制和限妻制 · 查看更多 »

陳玉珍 (朱德夫人)

陳玉珍(),四川省南溪縣人,她是朱德元帥的第三位夫人,四川南溪簡易師範學校畢業。民國六年(1917年)6月與朱德結婚。.

新!!: 一夫多妻制和陳玉珍 (朱德夫人) · 查看更多 »

林進興

林進興(),台灣醫師、政治人物,高雄市私立林進興醫院院長。原為民主進步黨黨員,隸屬該黨綠色連線,曾任綠色連線會長。林進興為民進黨內後起之秀,因為掌握許多黨員票,在民進黨黨內初選中常扮演關鍵角色,有「黨員大戶」之稱。.

新!!: 一夫多妻制和林進興 · 查看更多 »

林挺生

林挺生(),臺灣臺北市人,大同公司創辦人林尚志之子,臺北帝國大學化學系學士,前大同公司董事長,前大同大學、台北市私立大同高級中學校長(全稱為教授校長董事長)、前臺北市議會議長、總統府資政,被譽為臺灣的「工業之父」 。.

新!!: 一夫多妻制和林挺生 · 查看更多 »

李峘

李峘可以指:.

新!!: 一夫多妻制和李峘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一夫多妻制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毛里求斯

毛里求斯共和国(Republic of Mauritius;République de Maurice;毛里求斯克里奥尔语:Repiblik Moris)位于印度洋的西南方,於非洲第一大岛马达加斯加以东约900公里,距非洲大陆2,200公里。除毛里求斯本岛外,其国土还包括卡加多斯-卡拉若斯群岛、罗德里格斯岛以及阿加莱加群岛。毛里求斯岛和罗德里格斯岛以及毛里求斯岛西南方200公里的法属留尼汪岛共同组成了马斯克林群岛。毛里求斯总面积2040平方公里,首都是路易港。 英国人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夺取了毛里求斯的统治权,统治直到1968年毛里求斯独立为止。独立后的毛里求斯以议会共和制立国,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非洲联盟、法语圈国际组织、英联邦等国际组织成员。 毛里求斯没有原住民,现在的人口由多样种族组成:印度裔、非洲裔、亞裔以及法裔。毛里求斯的主要语言是毛里求斯克里奥尔语、法语和英语。英语是法定官方语言,但流通的主要是毛里求斯克里奥尔语和法语。报纸和电视节目也主要使用法语。此外,亚洲语言也在亚裔人群中通行。 毛里求斯岛曾经是世界上仅有的渡渡鸟栖息地,但在欧洲殖民者来到毛里求斯后不到80年,就因为殖民者的捕猎而灭绝。.

新!!: 一夫多妻制和毛里求斯 · 查看更多 »

民法 (中華民國)

《民法》為規範人民私法關係的中華民國民法典,目前於臺灣施行。.

新!!: 一夫多妻制和民法 (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江竹筠

江竹筠(),原名江竹君,人称江姐,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著名女烈士。.

新!!: 一夫多妻制和江竹筠 · 查看更多 »

深圳市

深圳市,简称深,别称鹏城,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的地級市,同时是副省级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及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979年1月在原宝安县的基础上设立,為中国的证券资本市场中心、以及重要的国际经济中心。深圳全市均劃入深圳經濟特區範圍。南邊與香港接壤,北与广州市、惠州市、东莞市毗邻。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快速发展,在中国的制度创新、扩大开放等方面承担着试验和示范的重要使命。1980年,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經濟特區在此成立。自1999年起,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每年定期在深圳举行。2010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获中央政府批准成立,将作为深圳与香港合作的先导区。2011年,深圳主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超越广州市成为中国经济总量第三大城市。 深圳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居于世界第三,外贸出口总额连续20余年居中国大陆第一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民航机场。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首次公开募股数量自2009年至2015年居世界第一位,是中国企业重要的融资平台。.

新!!: 一夫多妻制和深圳市 · 查看更多 »

满语

满语,又称满洲语,是满洲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是一种主宾谓结构的粘着语。 满语是满族人的母语。在清朝,满语被称为清语、国语,具有官方语言的地位,因而留下了数量庞大的满文文献。早期的清代文书全部使用满文书写,至中期开始使用满汉双文。至清末民初,大量满族人只会说汉语,满语逐渐式微。其后,大部分满族人不懂得这种语言,他们已经改说汉语,今日满语的母语使用者总数在五十人以下,大部分居住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的三家子村。满语因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重大危险”级别的濒危语言。.

新!!: 一夫多妻制和满语 · 查看更多 »

演員

演員,是指專職演出或在表演藝術作品扮演某個角色的人物或动物,广义上分为演技、杂技、特技、歌唱、舞蹈、戏曲、乐器几大流派,狭义上在電影、電視、劇場、廣播等大众媒體當中专指演技演员。有時也用在街頭藝人的身上。通常演員可藉由所有才艺表现方式塑造角色,或只是在廣播中做聲音演出戲劇角色。 在中國,女演員的傳統稱呼有女優、女伶、坤伶、坤角等,現代女伶、坤伶、坤角等則多指戲曲女演員,或引申至其他國家傳統戲劇的女演員。現在日本仍然把女演員通稱為女優。 中國早期多稱演員為優伶,後又有戲子的稱呼,這些稱呼多帶有貶義,表現了傳統中國演員地位的低下。到了晚清、民國以來,一些名演員的社會地位逐漸提昇,且經常成為一個戲班的實際經營者,因此他們常被尊稱為先生。如知名的京劇演員程砚秋,就常被稱為程先生。.

新!!: 一夫多妻制和演員 · 查看更多 »

澳門

澳門(Macau;Macao),簡稱澳,古稱濠鏡澳,或稱濠江、海鏡、鏡海、媽港、梳打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别行政区之一,位於南海北岸、以及珠江口西側,北接廣東省珠海市,東面與鄰近的香港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澳門全境由澳門半島、氹仔以及路環三個區域所組成,2000年後氹仔與路環之間開發出以賭業為主的路氹城區域:澳門半島是澳門發展的核心,其東北面一小部份陸地與中国大陸連接,氹仔和路環原本分別為兩座離島,後來連陸而成為了路氹城。 澳門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也是最後一塊屬地。澳門自秦始皇三征嶺南後屬中國版圖,從明朝中葉的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但明朝设置官府管理。直至1887年,葡萄牙與清朝簽訂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80年代,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探討澳門前途問題,其後於1987年簽署《中葡聯合聲明》,葡萄牙根据声明於1999年12月20日將澳門主權移交中國,實行一國兩制,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權利。 澳門為獨立之經濟體,其中旅遊業與博彩業為重要產業,尤其主權移交後開放賭權,現在發展為「世界上第一大賭城」。澳門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每平方公里人口超過2萬。2015年澳門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爲78,586美元,名列世界第三。澳門2015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依购买力平价爲102,480美元,名列世界第三。.

新!!: 一夫多妻制和澳門 · 查看更多 »

朝鮮王朝

#重定向 朝鲜王朝.

新!!: 一夫多妻制和朝鮮王朝 · 查看更多 »

朱德

朱德(),原名朱代珍,曾用名建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祖籍廣東韶關。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朱德早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官至云南省警察厅长。1922年,他赴德国留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其后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8月1日,他参加南昌起义,此后率部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先后担任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革军委主席,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同毛泽东指挥中共军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务。1959年,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文化大革命期间,朱德受到冲击。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逝世。 北洋政府時期,朱德曾被授予勳五位、三等文虎勋章、陸軍中將军衔。抗日战争期间被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军衔,战后获抗战胜利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新!!: 一夫多妻制和朱德 · 查看更多 »

情婦

情婦是指和已婚男性發生婚外情的女性,中國俗稱二奶,含有贬义。中國北方稱為外室、外婦,南方地區如江西、福建等地,俗稱情婦為伙計。.

新!!: 一夫多妻制和情婦 · 查看更多 »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鐵木真(,;)即元太祖,又稱成吉思皇帝根据《元史·太祖本纪》记载,“元年丙寅,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斿白旗,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元史·祭祀三·宗庙上》记载,至元十三年,元朝太庙中元太祖的牌位上写的是“成吉思皇帝”,原文是:“是岁,改作金主,太祖主题曰“成吉思皇帝”,睿宗题曰“太上皇也可那颜”,皇后皆题名讳。”具体内容可参见:“成吉思皇帝”这一称呼,还见于元朝全真教掌教李志常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正文中和书后面附录记载的圣旨中对元太祖的称呼也是“成吉思皇帝”。具体内容可参见: 1998年12月,一块“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发现于河北廊坊,上面正面刻双钩汉字:“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背面牌心刻双钩契丹文,其意:速、走马,或快马。具体内容可参见:,成吉思可汗民國以前的漢文蒙古史料中除史集及新元史本紀外都以成吉思可汗及成吉思皇帝稱呼,成吉思汗稱呼為民國自西方翻譯而來。(元朝秘史記載為成吉思皇帝,蒙古秘史漢文版是現代翻譯。)為蒙古人,蒙古帝国奠基者、政治家、军事统帅,皇帝(蒙古帝国可汗)。名铁木真(),满清官译为特穆津。也有其他译法忒没真。奇渥温·孛儿只斤氏(满清官译全称为却特.博尔济吉特.特穆津)(),蒙古乞颜(起延)部人。1206年春天—1227年8月25日在位,在位22年。1206年他登基时,诸王和群臣为他上蒙语尊号成吉思合罕。 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为太祖,《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二年,“冬十月己卯,享于太庙,尊皇祖为太祖。”节选自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諡號为聖武皇帝。《元史》卷六《世祖本纪三》,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京师。更敕牒旧式。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增祀四世、各庙神主、配享功臣、法服祭器等事,皆宜定议。”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议,定为八室。申禁京畿畋猎。”节选自《新元史》卷八《世祖本纪二》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所于大都。太庙成,平章政事赵璧等集群臣廷议,定太庙为八室。 ”节选自《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元三年,“冬十月,太庙成。丞相安童、伯颜言:“祖宗世数、尊谥庙号、配享功臣、增祀四世、各庙神主、七祀神位、法服祭器等事,皆宜以时定”。乃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议,制尊谥庙号,定为八室。烈祖神元皇帝、皇曾祖妣宣懿皇后第一室,太祖圣武皇帝、皇祖妣光献皇后第二室,太宗英文皇帝、皇伯妣昭慈皇后第三室,皇伯考术赤、皇伯妣别土出迷失第四室,皇伯考察合带、皇伯妣也速伦第五室,皇考睿宗景襄皇帝、皇妣庄圣皇后第六室,定宗简平皇帝、钦淑皇后第七室,宪宗桓肃皇帝、贞节皇后第八室。”节选自至大二年十二月六日(1310年1月7日),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啟運,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諡號变为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元史》卷七十四 志第二十五,相关记载:至大二年“十二月乙卯,亲享太庙,奉玉册、玉宝。加上太祖圣武皇帝尊谥曰法天启运,庙号太祖,光献皇后曰翼圣。加上睿宗景襄皇帝曰仁圣,庙号睿宗,庄圣皇后曰显懿。”节选自 在他众子中,最为著名的四位分别是朮赤、察合台、窩闊台和拖雷。成吉思汗分封了朮赤和察合台为国主,欽定窩闊台为继承人。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后,拖雷自动退出继承人的選拔,担任监国两年后,1229年,拖雷和宗王们一起拥戴自己的三哥窝阔台登基。1232年九月,在消灭金朝军队精锐主力后,拖雷去世,1234年2月9日,蒙古帝國灭金朝,為將來忽必烈揮軍南下南宋打下基礎。.

新!!: 一夫多妻制和成吉思汗 · 查看更多 »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又稱為「御一新」,是指十九世紀中後期日本的一段歷史時期。於這段時期,由維新志士所建立的新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促使日本天皇制度和新的行政體系的確立。 明治維新前夕,日本在洋人船堅炮利的衝擊之下,由一群有知者組成「薩長土肥」藩士成立的新政權在戊辰戰爭中消滅德川幕府和反抗者,推行版籍奉還,結束長達六百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以藩閥和資本家取代武士階級的統治。日本透過推行天皇親政和議會政治(合議),建立三權分立的新式政府。经济上推動了財政統一,穩定幕府後期嚴重負債的國家財政;並推行殖产兴业,掌握新式技术,實現国家工业化,生產力大幅提升。教育也進行了大規模改革,價值觀的西化也為日後的政治和經濟變化埋下遠因。在外交上成功廢除了與外國签订的不平等條約,繼續江户時代以來對蝦夷地的開發,旁及琉球,並積極实现日韓合併,乃至於日後拓展海外殖民地等,日本出現了「脫亞入歐」的風氣,都源於此使國力大幅膨脹的變革,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轉捩點,日本的明治维新十分有意义,因为它是当时亚洲众推行改革的国家之中,少數成功改革的国家。.

新!!: 一夫多妻制和明治维新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一夫多妻制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明朝政府

#重定向 明朝#政治制度.

新!!: 一夫多妻制和明朝政府 · 查看更多 »

文定王后

文定王后 尹氏(韓文:문정왕후 윤씨,),朝鮮王朝中宗李懌之第二繼妃、明宗李峘之生母。.

新!!: 一夫多妻制和文定王后 · 查看更多 »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類學(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人類學(對於人類的全貌視野研究)的其中四或五個分支之一。這個學科分支將文化視為有意義的科學概念。 文化人類學家探討人類的文化變異性,蒐集觀察結果,這往往透過名為田野調查工作的參與觀察,並檢視全球的經濟與政治過程對地方文化的影響。人類學對「文化」這個術語的最早清楚闡釋來自愛德華·伯內特·泰勒爵士,他在1897年出版的《原始文化》第一頁提出:「文化或文明,採取這個字彙的廣義民族誌意義來看,是做為社會成員的人們習得的複雜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其它的能力與習性」。後來,文明(civilization)這個術語的定義,由戈登柴爾德(V.

新!!: 一夫多妻制和文化人类学 · 查看更多 »

族誅

族誅是一種將受刑人連坐其族處以死刑,為古代社會的殘酷刑罰。而族就是有血緣關係的親屬之合稱。此刑法亦針對以家庭為本位傳統社會,例如古時的中國。當其中一位家庭成員犯下通敵叛國、欺君犯上、密謀造反等滔天死罪時,當權者為免除後患、斬草除根就會對犯事者施行此嚴刑以鞏固自身政權。 與中國同屬儒家文化圈的朝鮮、日本和越南,亦曾使用這一種刑罰。而朝鮮制度中對「族」的定義與中國制度中的定義是幾近一樣。 在中國歷史中,族誅始於商朝。當時被稱為劓殄,乃族誅的初形,斬殺犯罪者及其後代之刑。秦朝时發展為誅三族、五族、七族。隋朝时被隋文帝廢除,但在隋煬帝復行並擴至誅九族。.

新!!: 一夫多妻制和族誅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一夫多妻制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摩奴法論

《摩奴法論》(मनुस्मृति;中文譯名又作《摩奴法典》,中國學者蔣忠新指出मनुस्मृति(Manusmṛti)即「摩奴傳承」,狹義上專指「法論」)是婆羅門教倫理規範的一部法論,託名由婆羅門教裡的印度人種始祖摩奴所撰,實際寫成年代不詳,現今學者相信大約為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2世紀。本書分十二章,內容涉及禮儀、習俗、教育、道德、法律、宗教、哲學、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等,構建出以四大種姓為基礎的社會模式。本法論出現後,長期成為印度教的法制權威,至近現代仍具有影響力,並被視為研究印度社會的基本文獻。.

新!!: 一夫多妻制和摩奴法論 · 查看更多 »

摩爾門教

摩爾門教(Mormonism,或譯摩門教)廣義地是指在宗教信仰、意識形態和文化上相近的幾個後期聖徒運動宗派,其最大的宗派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爾門教也常被用來描述這個相信《摩爾門經》的信仰系統。 摩爾門教徒們相信《摩爾門經》是由美國人小約瑟斯密在1829年翻譯自一組金頁片,他們認為該頁片是由美洲大陸原住民在公元前約600年到公元420年間所寫的神聖記錄。1830年斯密約瑟翻譯並出版《摩爾門經》並復興了「基督教會」,而信徒們彼此互稱自己是「後期聖徒」。在教會外面,教會會友被稱為「摩爾門教徒」,因為他們除了相信斯密約瑟重譯的《聖經》以外也相信《摩爾門經》。 約瑟斯密宣稱在1838年從神受到啟示,而將教會名字命名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在約瑟斯密死後,教會內的繼承危機造成了教會的分裂,產生了數個後期聖徒的宗派,並瓜分了原來教會的教友。其中最大的一群接受了楊百翰作為新的總會會長暨先知,並帶領了信眾西移到現今美國猶他州的鹽湖城總部, 繼續沿用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這個名字。但是當時也有相當數量的信眾不願接受楊百翰的領導,仍然留在美國中西部。先前稱為重組後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基督社區則是視約瑟斯密為創始人,但不接受楊百翰的領導的後期聖徒運動宗派中最大一個。 現今,接受楊百翰領導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是後期聖徒運動宗派中被稱為摩爾門教的最大的一個群體。其他的摩爾門教團體包括基本教義派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爾門教基本教義派、及摩爾門教改革派。.

新!!: 一夫多妻制和摩爾門教 · 查看更多 »

摩洛哥

摩洛哥王国(阿拉伯語:المملكة المغربية),通稱摩洛哥(阿拉伯語:المغرب ;柏柏爾語:ⵜⴰⴳⵍⴷⵉⵜ ⵏ ⵍⵎⵖⵔⵉⴱ ;Maroc)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君主制国家。其东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其实际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区与毛里塔尼亚紧邻,西部滨临大西洋,并向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望。1979年摩洛哥占领西撒哈拉,但其在西撒哈拉的权利要求一直未被国际上任何国家所认可,但阿拉伯国家联盟明确承认西撒哈拉是摩洛哥的领土。摩洛哥認為其接壤的休達及梅利利亞為其宣称領土,但由西班牙實際管轄。除阿拉伯语外,在摩洛哥境内还有许多地方语言,而法语和西班牙语也被同时使用。.

新!!: 一夫多妻制和摩洛哥 · 查看更多 »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12月开始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改革由邓小平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推动,在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提出。這一決策改变了中国大陆自1949年后经济上逐渐对外封闭的情况,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高速发展。 1978年前,中国大陆实行计划经济,由政府控制和管理社会资源。改革开放以两个阶段引进市场经济原则。第一阶段从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进行,主要涉及废除农业集体制度、对外资开放本地市场和允许本地企业家开创事业,但大部分工业仍然由国家拥有和营运。第二阶段于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进行,其政策包括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国有企业承包制度,政府不再控制物价,并废除部分保护主义政策。尽管如此,国家仍然控制银行业和石油工业等基本行业。 改革开放使中国大陆的市场快速增长,2017年中国70%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自私募市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占世界经济1%到现在的15%,仅次于美国的21%,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全球第一;世界最大贸易国;第一大工业国家;现在中国每年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以上。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

新!!: 一夫多妻制和改革开放 · 查看更多 »

托卡比皇宮

托卡比皇宮(Topkapı Sarayı,奧斯曼土耳其語:طوپقپو سرايى)是位處土耳其伊斯坦堡的一座皇宮,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奧斯曼帝國蘇丹在城內的官邸及主要居所。托卡比皇宮是昔日舉行國家儀式及皇室娛樂的場所,現今則是當地主要的觀光勝地。托卡比皇宮翻譯過來成為「大炮之門」,昔日碉堡內曾放置大砲,故以此命名。 征服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堡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在1459年下令動工興建托卡比皇宮。皇宮由四個庭院及其他矮小的建築物組成,昔日有大約四千人居住,以往的皇宮覆蓋著一個廣大的海岸地區。在多個世紀以來,皇宮經過擴建和整修,例如1509年的地震及1665年的火災後,皇宮都進行過維修。 托卡比皇宮在十七世紀的重要性下降,那時的蘇丹較喜歡到博斯普魯斯海峽附近的新宮廷。1853年,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把皇宮遷至新落成的朵巴馬切皇宮,杜馬伯爵皇宮是伊斯坦堡內第一個歐式宮廷。托卡比皇宮的帝國寶庫、圖書館、清真寺及造幣局都一併保留。 奧斯曼帝國在1921年滅亡。1924年4月3日,托卡比皇宮在政府政令下變成帝國時代的博物館。托卡比皇宮博物館由文化旅遊部管理。皇宮裡有大量的屋宇和廳堂,但現今只有最重要的部分開放給公眾,皇宮由部門的職員以及土耳其軍方的武裝守衛把守。托卡比皇宮是奧斯曼建築的代表作,包含大量的瓷器、官服、武器、盾牌、盔甲、、伊斯蘭的書法原稿、壁畫以及奧斯曼的珠寶寶物。 托比卡皇宮與鄰近的其他歷史遺產同屬「伊斯坦堡歷史地區」,該區在1985年成為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世界遺產,托卡比皇宮被描述為「奧斯曼帝國時期皇宮的表率。.

新!!: 一夫多妻制和托卡比皇宮 · 查看更多 »

曾德成

曾德成 (),生於廣東廣州,籍貫廣東順德龍江鎮仙塘村,前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第七至十屆全國人大代表(1990年至2008年)。.

新!!: 一夫多妻制和曾德成 · 查看更多 »

曾蔭權

曾蔭權爵士(Sir Donald Tsang Yam-kuen,1944年10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第2及第3任行政長官。 曾蔭權於1967年加入香港政府,成為二級行政主任,其後曾於不同部門任職。1995年出任首位華人財政司,香港主權移交後過渡為財政司司長,2001年接替陳方安生出任政務司司長。2005年3月10日,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健康理由」辭職,曾蔭權在行政長官補選中自動當選。6月21日,曾蔭權得到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正式任命(即日就任),並在6月24日上午9時前往北京人民大會堂,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監誓下宣誓就職,成為第2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2007年3月25日,曾蔭權在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中以649票擊敗梁家傑勝出,第二次當選特首,任期至2012年6月30日結束,其後開始退休生活,但因為在離任前的2012年2月捲入多宗不當收受利益的刑事指控,於2015年被廉政公署以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等罪名提出起訴,其中一項指控在2017年2月被判罪名成立,曾蔭權成為香港有史以來首個因為在任期間觸犯刑事罪行,而被判處入獄服刑的前任最高級政府官員。.

新!!: 一夫多妻制和曾蔭權 · 查看更多 »

性別平等

性别平等(gender equality 或 sexual equality),又称性別平權、性别平等主义,傳統上也指兩性應享有平等的公民權利,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中应受到平等对待,反對性别歧视。性別平等是《世界人权宣言》的目标之一,其目的是营造性別平等的法律和社会环境,例如民主活动和确保同工同酬。具体实践中,性别平等的目标是使兩性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平等对待,而不只是在政治、工作或其他政策规定的领域。.

新!!: 一夫多妻制和性別平等 · 查看更多 »

总和生育率

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簡稱TFR),有时也简称生育率,反映妇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总数。一般来讲总和生育率至少要达到2.1,才能完成世代更替,但許多國家的財稅、社會及福利制度是建立在生育率更高(人口成長)才能維持的基礎上。 目前世界的总和生育率约为2.5,但人口問題不能只看總體,現在多數先進國家面臨生育率不足2的嚴峻情勢,例如美國約1.6,日本1.5,德國1.4都低於目標值。2010年人口普查没有提供中国大陆的总和生育率数据, 有人算出仅为1.18。但国外一般采取更合理的数字1.55,且二胎化開放後,儘管不能增加生育率但也阻止了持續下滑的趨勢。台灣、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华人国家和地区的总和生育率也都低于1.2,为世界最低水平。.

新!!: 一夫多妻制和总和生育率 · 查看更多 »

2011年利比亚内战

2011年利比亚内战,又称利比亚战争,在利比亞國內常稱為「2月17日革命」(ثورة 17 فبراير),是利比亚在2011年發生的武裝政變,交戰雙方為穆阿邁爾·卡達菲領導的政府和反抗卡達菲的勢力。受鄰國的「阿拉伯之春」浪潮影響,2011年2月15日开始,利比亚国内开始出现和平的反政府示威,但活动遭到政府军的武力镇压。因而引发武裝反抗,演變成為內戰。 最初的示威抗议从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开始,并逐渐向全国蔓延,民众要求从1969年就已经上台统治长达42年的革命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下台和进行民主变革。反對卡達菲的勢力組成“全國過渡委員會”,以推翻卡達菲的独裁统治和建立民主政体為宗旨。2月26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首項決議,凍結卡達菲資產,並把事件交由國際刑事法院處理。3月初,卡達菲軍進攻反对派在東部的據點班加西。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再度通過決議,授權成員國在利比亞設置禁飛區,英法美等国开始武装干涉利比亚。 8月,反对派在西部發起進攻,奪取首都的黎波里,“全國過渡委員會”逐漸得到國際和聯合國承認。穆阿邁爾·卡達菲一度逃避追捕,直至10月20日在蘇爾特被殺。10月23日,“全國過渡委員會”宣告全國解放,戰鬥結束。然而利比亞隨後陷入軍閥割據和第二次內戰。.

新!!: 一夫多妻制和2011年利比亚内战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一夫一妻多妾一夫一妻多妾制一夫多妻一夫多妻多妾制多妻婚多妻制度房 (家族)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