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KV-2坦克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KV-2坦克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区别

KV-2坦克 vs. 第二次世界大战

KV-2戰車 (Клим Ворошилов-2)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力重型戰車KV系列的第二型,KV2屬自走炮坦克,搭載152公釐榴彈砲的它拥有恐怖的火力,其巨大車體被德軍稱為「巨人」(Gigant)。.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之间KV-2坦克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相似

KV-2坦克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在联盟百科)8共同点: 城鎮戰卡累利阿地峽巴巴羅薩行動冬季战争立陶宛蘇聯自行火炮88毫米高射炮

城鎮戰

城鎮戰又称為巷战(urban warfare),是指以人口聚居的城市或城鎮,甚至是更大的都會區來作為主要戰鬥場所的現代化戰爭方式。在18世紀以前,由於軍隊多以包圍城鎮外的作戰方式進行,通常就直接把當時對城鎮的攻擊行動稱作攻城戰。但隨著火藥的發明以及火炮開始投入了戰場,使得城牆已失去過去能有效防禦的功效。到了今日,城鎮戰多被視為一種特殊的軍事行動,原因在於今日城鎮戰得面對更加複雜的城市地形與建築,以及更多的一般平民。城鎮戰往往使得進攻方得付出較為昂貴的代價來占領該座城鎮;而對於防守方來說,則往往在作戰中擁有了一定的優勢(如基地地點、補給來源等),這種情況特別是在攻守兩方軍事實力懸殊時會更加的明顯。 一般軍事人員在遭遇城鎮戰時,大多時候會因房屋的配置無法立刻得到己方軍隊或裝甲車輛的掩護,而對方軍事人員和一般民眾又可能十分難以分別。除了可能遭遇穿著平民服裝的敵方士兵外,還包括有民兵、黑社會等這些單純想保衛自己家園,而提起自己的武器(也有可能是政府提供)襲擊入侵軍隊的民眾們。在許多資料交流和長程武器大範圍使用的現代戰爭中,城鎮戰卻不同於大部分典型且位在寬闊處的軍事行動,它反而讓敵我雙方的距離快速拉近,雙方皆只能在極短的距離接觸交火。城鎮戰被歸屬於複雜的三維空間戰鬥模式,軍隊時常因為建築物、強化過的掩蔽物等,只能擁有有限的視野以及火力發揮空間。而熟悉戰場的敵軍卻可能在掩蔽物甚至是地下基礎設施(如地鐵或下水道)中躲藏, 並以放置陷阱、爆裂物或者是安排狙擊手的方式,消減對方的實力。.

KV-2坦克和城鎮戰 · 城鎮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卡累利阿地峽

卡累利阿地峽(Карельский перешеек、Karjalankannas)是连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欧亚大陆的峡地,地峡两边为芬兰湾和拉多加湖。 1929年芬兰开始修建横跨地峡的曼諾海姆防线。1939年苏芬战争在这里进行。战争之后,芬兰政府将包括地峡在内的共约10%的领土割让给苏联。二战期间,芬兰与苏联在这里进行了战斗。 Category:卡累利阿 Category:列寧格勒州 Category:地峽 Category:歐洲地理.

KV-2坦克和卡累利阿地峽 · 卡累利阿地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巴巴羅薩行動

巴巴羅薩行動(德语:Unternehmen Barbarossa)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起進攻蘇聯的代號,整場作戰在1941年6月22日展開,這個名稱來自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綽號“紅鬍子”(Barbarossa)。巴巴羅薩作戰從1941年6月一直進行至12月以失敗告終,但德蘇戰爭一直要到1945年5月蘇聯佔領柏林才算正式結束。 作戰原本的計畫是要快速攻克蘇聯的西方領土,北至阿尔汉格尔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戰線為止,這條預定的終極目標也被稱為AA戰線。在作戰的最初數個月裡,德軍繼續沿用之前在西歐大獲全勝的閃擊戰術,最後在莫斯科戰役中受阻,這場作戰的受挫可以說是阿道夫·希特勒和第三帝國命運的轉捩點。最重要的是,巴巴羅薩作戰的失敗開啟了長達數年的德蘇战争,成為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戰爭,數千萬人因此罹難。.

KV-2坦克和巴巴羅薩行動 · 巴巴羅薩行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冬季战争

冬季戰爭(talvisota,vinterkriget,Зимняя война)是一場蘇聯與芬蘭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爆發的戰爭,自1939年11月30日由蘇聯向芬蘭發動進攻而展開,蘇聯最終慘勝於芬蘭,令其割讓與租借部份領土,而後於1940年3月13日雙方簽訂《莫斯科和平協定》為結束。 自立國以來蘇聯一直對與芬蘭相接的國境存有異議,認為威脅到距边境仅32公里之遥的苏联第二大城列寧格勒的安危,且芬蘭在獨立過程中與德國關係密切,蘇聯視其將可能成為德國入侵本國的幫凶,於是持續以談判、威脅或嘗試顛覆芬蘭政府的方式來解決其邊界問題,必要時直接透過軍事行動併吞芬蘭,使其重回以往俄国附属国的地位。芬蘭方面則力保獨立之成果,視蘇聯為唯一的假想敵,持續以外交手段來避免戰爭。1930年代蘇芬之間的幾次談判皆無結果,蘇聯決心武裝入侵芬蘭。1939年11月26日蘇聯製造了「曼尼拉砲擊事件」,以此為藉口對芬蘭宣戰,在兩國邊境發動全線進攻。國際聯盟將蘇聯的行動視為非法攻擊,於12月14日將該國除名。 蘇聯投入大規模的軍隊進攻芬蘭,並在兵力、飛機、戰車上佔有壓倒性優勢,然而戰前其軍事領導人因約瑟夫·史達林於1937年開始的一連串的政治整肅而被處死或入獄,以致冬季戰爭爆發時,蘇軍僅剩下經驗不足的高級將領和中級軍官。由於上述因素,加上芬軍訓練精良、熟悉地形,導致蘇軍在冬季戰爭初期戰技拙劣、損失慘重,芬蘭則展現了遠超過蘇聯預計的抵抗能力。然而蘇聯於後期撤換指揮成員、改善作戰方式以及結合強大的物資優勢,終於突破了芬軍主防線,芬蘭因而求和。1940年3月雙方簽訂《莫斯科和平協定》,芬蘭割讓出其11%的領土和30%資產予蘇聯,結束了戰爭。 冬季戰爭中,蘇聯投入巨大兵力卻損失慘重,國家聲譽也受到很大的傷害,也未達到原先征服芬蘭全境的目標。芬蘭則不僅保有了主權,還贏得了國際聲望。冬季戰爭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二次大戰的進程,在蘇芬交戰期間,英法曾想以援芬藉口派兵登陸斯堪地那維亞來切斷供應納粹德國戰爭機器的瑞典鐵礦石生產地,但未能成行。蘇聯此戰中的表現也令德國「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對發動侵略蘇聯的企圖更具信心,並開始著手聯絡芬蘭加入其計畫。最終在1941年6月底爆发了「繼續戰爭」,芬蘭同德國协同出兵企图奪回冬季戰爭中失去的土地。.

KV-2坦克和冬季战争 · 冬季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立陶宛

立陶宛共和國(Lietuvos Respublika),簡稱為立陶宛(; Lietuva; ),位于欧洲东北部,是北欧和波罗的海三國之一,首都维尔纽斯。 立陶宛北接拉脱维亚,东南接白俄罗斯,南接波兰,西南接俄罗斯的-zh-hans:加里宁格勒; zh-hant:加里寧格勒;-州,西濱波羅的海。 立陶宛是北欧理事会,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委员会,联合国,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北歐投資銀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申根公约,欧元区等國際机构組織的成員國,立陶宛属于高收入經濟体并是较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

KV-2坦克和立陶宛 · 立陶宛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KV-2坦克和蘇聯 ·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自行火炮

自行火炮(Self-propelled artillery),指使用車輛底盤自備動力,无需其他車輛牵引的火炮,大多有輕装甲保護,火炮一般为榴弹炮、迫击炮、加农炮、反坦克炮、火箭炮或高射炮等。有別於一般火炮需要利用其他車輛,獸力或者是人力移動。 除了自行火炮外還有一種自運火炮或稱短途自行牵引火炮,是在需要牽引的火炮加上小型汽油引擎的輔助動力裝置APU,除了能夠協助射擊時的操作,還可以做短距離的行動,但是這一種設計並未包含在自走炮的歸類當中,仍屬於牽引火砲如芬蘭155 GH 52 APU。.

KV-2坦克和自行火炮 ·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自行火炮 · 查看更多 »

88毫米高射炮

8.8公分18/36/37/41年式防空砲(德語:8.8cm-FlaK 18/36/37/41)是二戰中最廣為人知的火炮之一。所謂的8.8公分炮其實是一個系列,官方稱為8.8 cm Flak 18/36/37,有時也包括了一些更先進的型號,例如FlaK 41,雖然它們並不是同一種武器。 Flak是德語Flugabwehr-Kanone的簡寫,意為防空炮,這也是8.8公分炮最早的設計目的。 然而在實戰應用中反坦克的成功,使這種炮衍生出了一些其他的改型,例如8.8 cm PaK 43反坦克炮(PaK為德語Panzerabwehr-kanone的簡寫,意為反坦克炮),以及虎式坦克的8.8 cm KwK 36主炮(KwK为德语Kampfwagen-kanone的简写,意为战斗车辆用炮,也即坦克炮)。.

88毫米高射炮和KV-2坦克 · 88毫米高射炮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KV-2坦克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比较

KV-2坦克有30个关系,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有58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8,杰卡德指数为1.30% = 8 / (30 + 584)。

参考

本文介绍KV-2坦克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