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006年恆春地震和第三核能發電廠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2006年恆春地震和第三核能發電廠之间的区别

2006年恆春地震 vs. 第三核能發電廠

2006年恆春地震,發生在2006年12月26日UTC12時25分(台灣時間20時25分)。震央位於北緯21.89度、東經120.56度、即台灣中央氣象局屏東恆春地震站西偏南方22.89公里的呂宋海峽(巴士海峽)海域錄得黎克特制6.7級(ML)、深度21.9公里的地震。數天後規模修正為--(ML),震央位於北緯21.94度、東經120.56度、深度40.67公里。日本氣象廳、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定這次地震的規模為黎克特制--。美國地質局則定為--(MW)。氣象局副局長辛在勤表示這次地震是台灣西南外海百年以來錄得最強的地震。 氣象局後來有對此次地震做修正,原來芮氏規模6.8提升到7.0。發生時間2006年12月26日20時26分21.0秒,震央位置在北緯21.69度、東經120.56度震源深度為44.1公里。在20時34分15.1秒時又發生芮氏規模7.0,位置在北緯21.97度、東經120.42度震源深度為50.2公里。 這次地震在台灣造成輕微的人命傷亡和建築物損毀,但嚴重的災情在於造成多條海底電纜中斷,導致東亞區內互聯網、國際電話服務受阻。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署(ISDR)主任布--斯諾形容此次地震損害海底電纜為現代新型態災難,對經濟及社會的衝擊極為沉重,並表示將與國際電信聯盟(ITU)全面提升海底電纜的抗震標準。. 三核能發電廠(簡稱核三廠)是位於台灣屏東縣恆春鎮的一座核能發電廠,由台灣電力公司經營,因鄰近馬鞍山而別名馬鞍山發電廠,為唯一座落於南台灣的核能發電廠。民航局劃定本廠周邊2海浬為限航區R45(核能第三廠),晝夜連續限航。其建廠於1978年,乃中華民國政府推動的十二大建設之一。反應爐型式為輕水壓水式反應爐,是台灣唯一使用此型式反應爐的發電廠。由於整個廠區毗鄰南灣,也成為墾丁國家公園內的顯著地標之一。.

之间2006年恆春地震和第三核能發電廠相似

2006年恆春地震和第三核能發電廠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台灣電力公司墾丁國家公園屏東縣美國恆春鎮

台灣電力公司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電,是臺灣最大的電力公司,為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之國營事業機構,負責臺澎金馬的電力供應。截至2017年,為全臺灣實收資本額最大的公司。在1995年中華民國政府實施「電力自由化」之前,台電負責所有的發電和輸電、配電;開放民間興建發電廠之後,民間電廠所發出的電力均由台電購入。至2016年為止,台電共有11座水力發電廠、11座火力發電廠、3座核能發電廠,發電裝置總容量為4213.25萬瓩,發電量2257.92億度。 其中火力發電量占比達79.9%,其中燃煤36.9%、燃油4.4%、燃氣36%、汽電共生2.6% (不含垃圾及沼氣),再生能源占比為5.1%(含水力及汽電共生中之垃圾及沼氣),抽蓄水力1.5%,核能為13.5%。.

2006年恆春地震和台灣電力公司 · 台灣電力公司和第三核能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是台灣在戰後時期第一個成立的國家公園,成立於1984年,隸屬內政部營建署,下設管理處。全境位於屏東縣、台灣本島最南端的恆春半島,陸地面積約18,084公頃,海域面積約15,206公頃,合計近33,290公頃,園區南北長約24公里,東西寬約24公里,全境屬热带,為臺灣熱門觀光勝地之一。.

2006年恆春地震和墾丁國家公園 · 墾丁國家公園和第三核能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屏東縣

屏東縣(排灣語:Qakaw;閩南語:Pîn-tong-kuān;六堆客語:Pinˇ dungˊ ian;馬卡道語:Akauw),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最南端,也是臺灣西部南北最狹長的縣份,北與高雄市為界,東過北大武山與臺東縣為界,地處熱帶地區,富有熱帶風情。 本縣產業結構上偏重農、漁業,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紅豆、皮蛋、鹹鴨蛋、鳳梨、芒果、蜜棗、蓮霧(黑珍珠)及石斑魚、櫻花蝦、黑鮪魚、可可、洋蔥已成為屏東縣最具代表性的特產。.

2006年恆春地震和屏東縣 · 屏東縣和第三核能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2006年恆春地震和美國 · 第三核能發電廠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恆春鎮

恆春鎮位處恆春半島南端,隸屬於屏東縣,是台灣最南端的行政區,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西臨台灣海峽(南海),南臨巴士海峽(呂宋海峽),由於氣候溫暖,從前此地遍布蝴蝶蘭,恆春的古名「瑯嶠」,就是排灣族語「蘭花」的音譯,舊時為排灣族斯卡羅王國領土。十九世紀中葉,恆春半島發生牡丹社事件,於是沈葆楨奏請朝廷在此地築城牆,並在瑯嶠設縣,是屏東最早的縣治。由於此地氣候溫暖,四季如春,沈葆楨將其改名為「恆春」。 每年約九月到次年三月,來自西伯利亞的季風順著高聳的中央山脈向南吹,到了恆春半島時由於山脈陡降,季風順著地形加速吹向海洋,形成了風勢強勁的「落山風」。由於陽光充足加上強烈乾熱的落山風,造就了適合栽種的洋蔥盛產。此外恆春在1901年引進了瓊麻,用以製造繩索、麻袋等民生用品,在日治時代的殖民經濟上佔有重要地位,曾博得「東洋之光」的美名,雖然現已沒落,但瓊麻也成了恆春的標誌。 恆春地處熱帶性氣候,南方的海岸有珊瑚礁地形,加上自然生態豐富,1982年,台灣的第一座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就在此成立,本鎮的鵝鑾鼻燈塔亦是台灣本島最南的點。 2006年12月26日,中央氣象局屏東恆春地震站西偏南方22.89公里的呂宋海峽(巴士海峽)海域錄得--的地震。這次地震除了在臺灣造成人命傷亡和建築物損毀外,更造成多條海底電纜中斷,導致東亞區內互聯網、國際電話服務受阻,造成難以估算的經濟損失。.

2006年恆春地震和恆春鎮 · 恆春鎮和第三核能發電廠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2006年恆春地震和第三核能發電廠之间的比较

2006年恆春地震有117个关系,而第三核能發電廠有3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3.31% = 5 / (117 + 34)。

参考

本文介绍2006年恆春地震和第三核能發電廠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